仓储管理工作计划范例6篇

仓储管理工作计划

仓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1.1通过定岗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

在电厂仓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论资排辈”的人员管理方式,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对仓储物资管理人员进行招聘,通过创设公平公正的企业用人环境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仓储物资管理人员进行定岗管理,实现员工队伍的优化,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

1.2通过培训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

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组织员工去先进的企业与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与新的理念;聘请专家到电厂进行讲课,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所学的新知识与新理念进行运用。一方面要注重员工对库管专业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现代化管理与生产方面的知识,从整体上实现仓储物资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1.3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电厂仓储物资管理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决定一名仓储管理人员能否站在电厂大局角度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处理问题尤其是应急问题的关键。

2合理改进仓储场所与设备

2.1库房的合理安排

在对库房进行安排的过程中,要依据电厂仓库中物资的特点进行合理分配,按照物资的特性设立不同的仓库,例如钢材、五金、设备、电气仪表等,都需要安排单独的库房进行存储。同时仓库在位置选择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物资的特点,存储、装卸较为困难的物资的库房一般放置在一楼或者靠近道路、交通方便的地方。

2.2仓储装备的合理配备

仓储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仓储场所中的自动化基础设施。在仓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储存设备、计量装置与搬运机械等,要确保这些设备的现代化与自动化,提高仓储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3深入推进仓储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

随着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逐渐发展成为生产要素之一。只有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电力物资种类繁多,资金量占用大,在管理的过程中难度也很大,实现仓储物资管理信息化能够从整体上掌握物资实况,提高记账的效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仓储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方式,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系统之间的对接实现物资管理环节的简化,能够实现物资管理的可控、在控,确保仓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做到经营成本降低与管理效率提高。

4构建有效库存控制模型

4.1库存控制关键点

第一,订购点。订购点指的是电厂仓库中某物资应该进行采购补充的数量点。如果订购点提前,将会导致该物资仓库存储量的积压,增加订购成本;如果订购点推后,将可能出现缺货情况,对生产造成影响,产生缺货成本。第二,订购量。订购量指的是某物资库存量在订购点时需要进行采购的数量,如果订购量过多,将会导致该物资仓库存储量的积压,增加订购成本;如果订购量太少,将会造成订购次数增加,使订购成本增加,同时存在不满足生产所需的风险。第三,存量基准。存量基准中包括最高存量与最低存量,其中最高存量指的是最高物资储备数量,最低存量指的是物资库存数量维持的最低界限。

4.2有效库存控制模型

4.2.1实现电厂之间的联合仓储

电厂在设备设计及型号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电厂之间实现联合仓储奠定了基础条件。电厂应该与地理区位靠近的其他电厂谋求仓储方面的合作,每个电厂负责仓储不同的配件,从而降低单个电厂需要配备的配件种类与数量,从根本上降低仓储物资管理方面的成本。

4.2.2在供应链管理理念基础上形成库存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包括VMI、JMI、CPFR3种。与其他制造业相比,电厂的物资需求具有计划性不强、不确定性较高的特点,需要依据具体配件的消耗情况或预期的使用情况对配件的采购进行申报,在申报之后供应商再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在供应链管理理念基础上形成库存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物资供应的横向协调与控制,一方面能够提高物资提供的保障度,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库存的数量。其中VMI较为适用于电厂仓储物资管理。

5统一制定物资编码

在仓储物资管理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物资编码。首先,电厂需要对所有的物资进行科学编码,通过物资编码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来完成电厂仓储物资的编码工作。其次,对电厂仓储的所有物资进行编码是一项非常复杂并且繁重的工作,而且不同工作人员对编码工作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就更增加了编码工作的难度,因此要由专人来负责仓储物资编码工作,通过专人管理的方式来提高编码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此外,要对编码负责人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减少工作中重码、错码问题的出现。

6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6.1通过准确的管理计划实现仓储物资管理

在仓储物资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物资需求管理与计划管理,促进仓储物资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由生产部门、计划部门与物资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实现管理计划的及时、准确。生产部门要依据生产的实际需求提出物资需求计划;计划部门在接到物资需求计划之后要对供货期进行了解,依据库存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购的计划;物资部门在接到采购计划之后要对货源进行及时的落实与采购,确保物资供应。

6.25S库存物资管理

第一,整理。物资管理人员要对仓储物资进行定时巡视,明确仓库中物资的状态,每月进行物资保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盘点,每季度组织所有物资的全部盘点。第二,整顿。对物资要按照相关的保养与保管方式进行管理,做到合理定位编号,实现入库与出库的便利。针对一些易燃易爆的物资要在独立的仓库中进行存放与管理。第三,清扫。要按照相关的库房管理制度对库房进行清理,确保储物的环境干净整洁,在库房中禁止吸烟。第四,整洁。实现整理、整顿与清扫工作的规范化,在管理工作中习惯性地加以执行。第五,素养。不断提高员工的素养,将库房管理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

7结语

仓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一)、实训目的 :

1、了解仓储基本管理及基本运作模式;

2、通过对华软的操作了解仓储运作基本程序;

3、把握业务操作管理中心的主要业务流程和功能设计,熟悉入库、出库程序。

二)、实训要求:

1)、掌握仓储的运作模式;

2)掌握仓储软件数据初始化的步骤和要求;

3)掌握仓储的基本运输环节,着重掌握入库出库的操作。

三)、实训过程:

这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流实训,整整两周都在机度过。实训,顾名思义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实践操作。是提高我们应用操作能力的必经过程,因此。如果想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能学以致用就应好好把握这次机会。第一周主要是了解与熟悉我们实习内容,在谢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华软运输管理系统与基本数据,学习如何新增车辆、客户单位以及货物等。别以为运输管理只是简单的派车送货,其实它的流程有很多:从用户分配、基础资料管理价格管理的基本信息录入后,开始业务单据的录入、审核,车辆调度、车俩跟踪与车辆返回,成本结算,报表管理等。

仓储管理以及仓储作业管理

仓储管理以及仓储作业管理系统一般统称为仓储管理系统(wms)。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产成品结构越来越复杂,且整个市场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也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存储这些产品,如何在需要这些产品的时候迅速地找到他们,如何采用有限的仓储面积存储更多的物品以及如何合理配置产品品项以最低的品项数和库存数满足市场的需要,如何安排仓库门口(docking)的装卸作业,使该作业能够迅速准确地被完成。先进的仓储系统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结果,在系统内设计了一个先进的计划系统,该系统对于现场的作业状态非常敏感,他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变化而实时调整作业计划,使整个作业计划安排能够达到最佳。

在计划自动生成的时候,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品项特性(是否对存储和搬运有特殊要求),储位分布以及储位分配情况,仓储作业面积,操作人员数以及操作人员的训练程度,作业允许的时间以及客户给定的服务时间以及仓储设备的运行状况等等。另外,某些wms系统采用了rule base或knowledge base技术,将人们在实际仓储作业中的优秀经验整合到系统作业管理中,使系统能够充分整合现有的仓储资源而达到作业效率的最佳化,另外仓储作业管理系统还要支持仓储内所有自动化设备。

仓储作业的具体功能如下设计:

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根据仓储作业以及物流业务以及今后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主要将定位于以下几个功能方面:

(1). 物料的属性与分类管理

目前,物料属性分类方式有两种:

一种, 是代码继承式分类,这种方式通过代码分段方式建立物料的属性分类,其优点是相同属性物料在排序上归为一类,容易管理。但该方法随着物料种类的增加造成代码过长,字段过多且不同物料属性类别使用同一字段造成管理不便,在数据存储上表现为稀疏矩阵,浪费存储资源。主要代表性的编码方案有unspsc、ucc和ean等。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属性结构表方式进行物料属性的定义,其主要特性是首先定义物料的分类以及分类属性,然后再定义属性值,其结构有些像金字塔型,在这种分类方法中,可以做到物料的代码的编撰方式与物料属性无关,分类可以无限增加。同时,采用属性结构表方式建立物料属性的描述体系,可以在统一数据库系统中表达不同的属性描述类别,但不存在属性类别的浪费和字段空值过多的稀疏矩阵状况的出现。

(2). 物料的存储描述

物料属性定义完成后,需要定义的另一个物料属性就是物料的存储属性,其中主要包括了下列信息内容:

物料的存储信息,包括存储地区、仓库、仓库内的存储区域以及货架储位。

物料的库存信息,其中包括物料的存储库存和在途库存,由于中国审计特性与国外不同,中国是根据政府颁布的原始样张作为原始记录依据,因此对于货到,单未到的情况无法进行登帐处理。

仓储配置管理

物料的存储条件需要进行配置,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对仓库实体参数配置,实现对仓储资源的识别和管理,需要配置的信息主要有仓储编号,仓储面积,储位编号,储位面积以及储位存储规则等等。通过仓储配置,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制定优化的仓储作业计划,实现对仓储环境的高效利用,即以有限的面积存放更多的货品,以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大的仓储吞吐量,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获得更高的作业效率和速度。

仓储作业计划

仓储作业计划是通过采集收发货品订单以及根据系统中的仓储配置数据,并结合在系统中已经设定的作业规则(process rule),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作业计划,仓储作业计划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收货上架

(2). 拣货

(3). 补货

(4). 码头装载

仓储作业执行控制

仓储作业计划生成以后,需要得到完美执行,仓储管理系统一般都会结合硬件设备和条码设备辅助完成仓储作业计划,因此仓储作业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计划管理系统,更是一个业务执行管理系统,在作业执行方面,许多wms产品都有比较先进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产品,如exe的exceed,es/1 awm等系统,其中es/1 awm还提供了基于打印工作令的执行管理系统以适应自动化水平较低的仓储作业环境。

1.仓储资源管理

仓储管理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管理对象是仓储资源管理,仓储资源除了仓储本身还包括了仓储结构、仓储设备以及仓储作业人员等资源的管理。主要功能体现在仓储设备的合理调配,并通过设备检修计划提高设备完好率;合理配置仓储结构,提高场地利用率;合理组织仓储作业人员,是仓储作业效率能够得到最大化。

2.异常处理

现实生活中,仓储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在仓储管理中,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以及其他异常交易作业,因此要求一个优秀的wms系统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3.作业成本管理

仓储作业管理的优化,将最终体现在仓储成本的降低和作业效率的提高,而成本控制是应用仓储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目的之一。然而,与erp系统不同,erp系统所描述的成本控制,大多以物料成本为中心展开,而wms系统的成本,必须以作业成本为中心,因为wms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虽然是物料,但管理的主体确实作业,因此,作业成本的可控以及优化是4.wms系统比较重要的环节。

长期以来,仓储作业是企业内部的成本中心,长期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问题是仓储作业成本比较难于核算和控制。随着企业生产逐步由大而全走向分工合作,专业化方向,企业的仓储将不会只对企业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提供服务,将会逐步走向集团企业内仓储中心或以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形式出现。仓储作业将会从成本中心走向费用中心,最终走向新的利润中心。因此先进的wms系统都会提供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帮助仓储作业管理人员精确地核算仓储作业成本,为进一步优化仓储管理,提高仓储效率奠定基础。

实训心得:

1.培训工作任务烦重。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加班加点,从不会到会,保证了实训的顺利进行。

2、教师组织严谨。系领导、教研组、实训教师对这次实训工作高度重视,是这次实训的首要因素。

3.学生自觉认真。实训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热情越来越高,自觉性越来越强,态度越来越认真,不仅仅限于掌握软件流程,特别是对软件中各种客户之间关联的关系,客户与费用之间关联的关系等全局化的问题有进一步了解,能将课本上学习的仓储学及运输知识与软件特别是其中的流程对应理解。这是这次实训成功的根本因素。

4.教师尽职尽责。万事开头难。由于这次实训是新任务新知识,这次配备的三名指导教师,拿出了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从而使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循序渐进,有始有终。

实训的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实训划分为业务实训和小结两大部分。其中业务实训部分主要是华软物流管理软件的运用。这其中包括了参数设置—入仓—保管—出仓—调度—费用核算等较为完整的仓储运输环节。在实训中,主要是通过使同学们在了解此软件示范的基础上自己分配了各岗位参数:如货主、工厂、供应商、购买商、运输公司、装卸公司等不同角色,并通过参数设置了解如入仓、出仓等各环节中的步骤。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仓储各子环节体会不同岗位的职业特征和要求。

同学们畅谈了实训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变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1.在知识上,由朦朦胧胧变得比较明白;

2.在能力上,由完全不会动手,到基本能动手;

仓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1.不合理的估价制度

煤炭企业采取了不合理的估价制度,盲目地采用增加人员的工作量,来保证存货帐单与实际一致等会计政策。物资入库时,采购发票还未到达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没有编码的物资进行估价编码,拿到发票后又对已经编码的物资进行核实调整,这大大增加了记账人员的工作量。这种重复入账和调账不仅使得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仓储管理的效率,甚至会出现财务数据混乱、账物不实等情况,给煤炭生产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2.对市场缺乏预见性

缺乏科学的市场预见性,往往造成仓储库存结构不合理和库存量不合理,这是多数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资量大,且种类庞杂,不可能每种物资都保证时效性,因而需要对市场有科学预见性,以此确定进货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预见性,将导致两种现象发生:(1)仓储量不足。由于对市场预算过于保守,采取严谨的采购制,但与企业计划消耗量不相匹配,造成仓储量不足,影响物资供应的连续性。(2)仓储量过剩。由于对市场预算过于激进,采用开放的采购制,但超出了生产所需的物资量,因而造成了仓库内大量物资的积压。

3.缺乏优秀管理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煤炭企业为提高物资仓储管理水平,普遍采用先进的技术、软件辅助管理。但由于仓管人员所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样,许多负责材料保管人员在不能掌握仓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技能,综合素质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炭物资仓储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煤炭企业仓储管理相应解决措施

1.储备物资的合理化

合理规划、科学规范是煤炭企业仓储管理合理化的基础,是保障物资正常供应进而保障煤炭生产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对仓储库存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合理规划物资储备,从而有效提高仓储的利用率,减少无谓的成本损耗,进而使煤炭企业经营高效性大大提高。物资短缺会造成物资流通受阻,进而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仓储物资应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略有结余,以应付各种突况。此外,要定期对仓储各项物资进行盘点和对账,及时补充不足物资和处理剩余物资,保障物资供应的有序性、高效性,为煤炭企业生产节约生产资源,减少成本开支,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估价工作的精简化

估价工作的精简化是提高煤炭企业仓储管理效率的重要环节,因而应对“货到票未到”的估价工作进行完善,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对账工作的重复性,从而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供应部门应根据计划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按照相关程序递交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在保障合同时效性的同时,保障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同时,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保障每个环节的紧密性,确保“货到票到”。针对“货到票未到”的无编码物资,应及上报申请标号,同时应明确账单数据,尽量避免估价物资的工作,从而保障仓储管理的质量。

3.科学预见,合理计划

对市场科学预见,对物资消耗合理计划,这是解决煤炭企业中仓储量不足或剩余的重要保障。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部门之间的互相协调,并要统筹供求关系,完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要全面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供需关系、价格波动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效分析,争取在保障物资采购合理性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此外,要加强对物资采购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整个物资采购流程的流畅性、合理性。

4.培养优秀管理人才,提高员工的素质

煤炭企业应提高重视,积极吸收和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全面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除了让员工掌握相关电子信息化技术之外,煤炭企业还应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让每一位员工熟悉现代物流理论,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此外,企业应该定期为仓储管理的相关员工进行培训,制定一系列的奖励制度,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保障煤炭生产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结语

仓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1物资仓储管理辅助系统研发的背景

仓储数据管理目前采用SG-ERP物资管理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辞条描述和实际工程使用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上报辞条中铁附件的计量单位为块、副、千克,体现最终结果为吨。而实际领用计量单位为只、副、根、组,体现最终结果为个,这给仓库保管员收发货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物资到货进行数量与批量入库时,项目单位很难随时掌握物资实时状况,影响工程的实时推进;在SG-ERP系统中无法体现具体施工单位的名称,施工物资去向不能随时展现,造成管理界面不清晰、工程结算不及时等弊端。因此,解决这些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尤为重要。

2物资仓储管理辅助系统的主要功能

经过积极摸索,研发出仓储管理辅助系统,作为现行系统的补充和完善。主要功能:一是在内网中构建物资仓储管理辅助系统,建立主机服务器,实现数据冗余备份,确保数据安全;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物资仓储管理相结合,实现物资管控的闭环,物资仓储管理辅助系统预留接口,后期将方便对物资进行数字化录入,提高数字管理精度;三是引入计算分析法,针对线路故障中设备本体问题以及质量事件建立档案,在物资接收时进行质量抽检,提高入库物资质量,满足了公司对物资管理“源头可溯、过程可控、精准对接、规范高效”要求,提高了物资管理水平。

3物资仓储管理辅助系统的应用价值

物资仓储管理辅助系统比传统仓储管理系统SG-ERP物资管理模块,创新了物资管理、工程建设、施工建设、物资生产协同的控制新模式,拓展了仓储管理辅助系统查询功能,实现了工程领料的唯一性、工单打印的灵活性、加工计划的实用性、物资入库的准确性和查询功能的简捷性,满足了县供电公司对物资管理“产地可控、过程可控、数量可控、运转可控”的管理要求,提高了工程物资管理质量,为创新工程物资管理搭建了一个新的运用平台。一是工程领料唯一性。规范领料票据唯一性,使数据链规范闭环。该系统要求项目单位先创建项目计划单,也就是储备项目引入,项目计划单的创建是将储备项目即批复项目转换到辅助系统,保证储备项目与工程实际实施项目物料的一致性。二是打印工单的灵活性。施工单位生成领料单的同时可以看到还剩多少库存,如库存数量已不多,系统则会发出预警,配送需催厂家发货,及时补充库存。三是加工计划的实用性。加工计划单的作用就是将铁附件、高压电缆、钢管杆等细化数量、控制质量、减少浪费。四是物资入库的准确性。入库单主要维护入库日期、供应商、物料名称、数量、保管人员等信息。首先是仓库保管员接收物资填入库申请,经审核后履行系统入库并打印入库单,入库单再经保管员审核后并经负责人签字后销账。五是查询功能的简捷性。该辅助系统是一开放系统,支持各种单据目录信息查询,入库、出库、加工计划、工作日志查询等。实时监督库存数量,可以查询到库房内所有物料的库存数字,对有领料计划的部门可以对照库存做项目计划单。

4物资仓储管理辅助系统的应用成效

仓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仓储 经营模式 信息化 物流

企业仓储管理是对企业内商品的入库、出库、储存等仓储业务进行计划、控制、监督和核算等活动。企业的仓储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有非常大的影响,有效的仓储管理有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库存水平,提升企业材料和产品的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生产流程,提升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反之,如果仓储管理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则企业的资金将得不到良好的运用,企业的库存将会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生产的稳定,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市场占有额,这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和收入的稳定性。因此,良好的企业仓储管理非常重要,需要企业管理层加以重视。

一、企业仓储管理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仓储管理在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多种管理经营模式,目前较为流行的企业仓储管理模式和方法主要有ABC方法、MRP、MRPⅡ、ERP等。下面本文将简要介绍下这些方法和模式。

(一)ABC分类法及其管理的要点

ABC分类法是仓储管理较早应用的方法,它属于较为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物资分为A、B、C三类,分别对这三类物资规定不同的控制方法。其中,A类物资的品种占库存品种的10%左右,但是年消耗额占了全部物资总消耗金额的70%左右,B类物资品种占全部品种的20%左右,而消耗金额也占了总消耗金额的20%左右,C类物资的品种数则占了总库存物资品种数的70%,但是其年消耗金额则占了全部物资的10%左右。这种方法突出重点,对不同的物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ABC分类法运用好的时候可以压缩企业的库存量,节约资金并优化库存结构。其管理方法主要是:对A类物资要尽可能降低订购批量,将库存压缩至合理的最低水平,这需要对A类物资进行严格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盘存制度,了解它收、况,计算经济订购批量、保险储备量等;对B类物资需要计算出其经济批量和保险储备量,不需要像A类如此严格,一般将若干物品一并订购;对于C类物资,则采取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控制,减少日常的管理工作。

(二)MRP及MRPⅡ管理方法及其管理的要点

MRP是根据产品特点提出的,用以精确地确定产品的零部件需求数量和时间,它的基本原理是由主生产计划、产品库存文件、主产品结构文件等逐一求出主产品所有零部件的生产时间和生产的数量。其中如果零部件是可以内部生产的,则根据生产时间长短安排投产时间;如果零部件是外购的,则制定合理的订货时间和数量,形成采购计划。MRP力求实现所有零部件的出产和采购能够满足产品的交货期要求。

MRPⅡ则是认为企业仓储管理仅仅是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会受到财务、销售、供应等的影响,它将这些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系统,成为了制造资源计划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了基础数据管理、库存管理、经营计划管理、主生产计划管理、物料管理、车间作业计划管理、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它和MRP基本管理要点一致,主要是将整个企业管理系统集合在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中,并运用于仓储管理的系统化。

(三)ERP管理方法及其管理的要点

ERP方法是在前几个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注重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将经营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如供应商、客户、分销商、制造商等纳入这个系统中。ERP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供应商、客户、分销商、厂商的相互协同,并规划出人力、市场、售后、生产、质控、财务等多个系统,它和MRP等方法的差别在于它将外部的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均纳入了解和监视中。为了实现自动化管理,它还需要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流程的管理,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等。

二、企业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仓储管理已经在我国的大型企业管理中凸显出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实际上我国企业的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据调查,截至2008年底,只有39%的物流企业使用了物流软件,而在企业仓储管理中,这种信息化应用水平更低。我国的企业仓储管理问题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中落后于国外企业较多,例如,信息技术和设施操作人员的数量少、培训少、维修人员少等,这些都会影响我国企业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下面,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企业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内容和流程

企业仓储管理涉及到收货、入库、储位管理、运输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产品在收货的时候就会有唯一的条形码标签,通过射频技术、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实现产品的联网操作,保证产品在入库后即可导入标准化的数据库中进行管理。仓储管理信息化还可以用货位管理技术对所有货位进行编码,使系统可以追踪至商品所处的位置,以便于分配合适的货位并利于优化货物的配送,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从这些描述可知,发达的信息化建设一般都需要使用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RFID)以提高库存和产品信息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输送,实现订单处理、跟踪等的电子化;使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实现运输和仓储速度的提升。

信息化后的业务流程主要是收货、入库、储位管理、拣货、盘点、器具回收等。收货是仓储中心在接收到货物后即在包装箱上贴条形码,并进行扫描,将信息传至WMS中;入库则是由RF系统告知物品的入库信息,WMS则将应该存放的位置反馈至RF系统中,由工作人员完成入库;储位管理是工作人员用RF系统对商品的位置进行扫描,确定商品的最终位置;拣货是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RF技术根据订单生成发货计划,自动生成拣货信息,并实现准确的数据录入;盘点也是利用RF技术进行扫描实现实地盘点,并将数据传送至WMS,自动生成盘盈和盘亏的信息;器具回收则是在出库的时候待运货员回来后用RF系统进行扫描,确认回收的器具数量。

(二)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建立的意义

一般,目前企业仓储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涵盖基础资料的管理、企业内外客户的管理、收货发货管理、仓储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结算管理、作业管理、预警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维护等多项功能。通过这些功能,企业可以实现以下的目的:

1.提升仓储管理效率,保证物资安全:仓储管理实现信息化,企业将可以通过系统中的信息化控制,对仓储的流程进行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单据的监控实现对人员物资的调配、协调、管理等,这也提升了物资的管理效率;由于信息化的应用,企业通过仓库货位管理系统和图片扫描功能加强物资的现场管理控制,保证库存安全,而各岗位人员之间的监督也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意识,降低差错率,提升物资安全保障力度。

2.提升经济效益:企业的仓储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和仓位管理等提升配送效率和速度,并通过射频技术等的应用提升流程运转的速度,这就提升了企业在仓储管理中的效益;同时信息化的应用可以让企业通过使用财务自动结算,减少资金的损失,提高资金数据的动态化,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3.改善服务环境:企业仓储如果实现信息化管理,则企业的内部其他部门和外部的客户均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实现公司内外客户的远程查询,这就有利于提升内外部使用者对仓储信息的了解程度;而企业仓储在和内外部使用者的沟通中也提高储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升仓储服务的质量。

(三)企业仓储管理的建设措施

1.高层重视,加强业绩考核和部门间沟通:企业仓储的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仓储的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在竞争中提升竞争实力的必然需要,需要高层的重视以全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企业的高层要能够在资金调配和支持、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系统的检查和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信息化建设需要业务部门提供需求、开发商提供软件、信息部门负责维护,部门间的分工要明确有效,沟通要及时,企业的高层要协调这些部门的沟通工作,系统在运行时碰上故障也需要部门间积极配合以促使系统的高效运行。在系统的检查和考核上,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加大考核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通报纠正,将考核和工资、职称、晋升等挂钩,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2.加强技术改造,开发合适的平台和技术: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非常复杂,涉及到基础平台和运用技术等的开发和运用,需要对企业的流程进行较为彻底的再造,同时对供应链每个环节的信息化进行改造。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基础功能的改造,信息化建设要以基础系统建设为起点,建设先进、合理的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同时完善仓储管理中的产品信息等基础数据;其次是供应链环节的接口改造,防止出现信息孤岛,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提升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广泛性、真实和有效性,推动应用系统的建设,重点推行以信息采集技术、传输和交换技术为主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加强信息的共享;再次,加强整体的规划和协调,保证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等的利用,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内外部的网络,加强和其他部门、企业外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和规划。

3.完善人员配置,加强业务培训:企业要将有责任心、文化程度较高、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安排到保管员等岗位,在招聘的环节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一定的招聘条件,让符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员进入仓储管理中。在培训中企业也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保证员工能够按照信息化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每个动作都清楚,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当企业还没有足够人才的时候,可以加强企业和学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得以结合,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促进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

本文以企业仓储管理的相关方法模式和信息化建设为探讨对象,重点在探讨如何以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仓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中鼎,林慧丹.仓储管理[M].华东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念.仓储配送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郭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J].中国储运,2007(3):97-99.

[4]任颖洁.借鉴国外仓储管理经验、完善我国仓储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商贸,2011年06期:77.

[5]郑洁,赵敏.现代仓储管理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2007(9):55-56

仓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一)仓储系统管理的主要内容

1.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直接决定着仓库经营模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系统设计的相关要求,确定管理模式及目标。由于库存控制在供应链中处于末端环节,因此,库存控制的主要作用是反馈、执行、分析。

2.布局设计。

在供应链整体设计中,布局设计是核心,因此必须将区域配送、干线运输相结合,重点设计仓库基地配送中心(即枢纽设计)。布局设计还包括设备设施、区域功能、选址规划等设计。需要的设计技术和知识包括建筑、设备设施、供应链管理等。

3.作业操作。

在系统管理中,仓储作业占据基础地位。仓储作业主要包括入仓、库存盘点、出仓、传统流程、账务管理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时大多采用主导管理,通过外购或自主开发WMS软件进行管理,以确保库存信息和库存控制的集成化。除库存控制、布局设计和作业操作外,仓储管理还包括维修管理、异常状态管理、安全管理、设施建设、标识管理和设施维护管理等。

(二)仓储系统管理的指标

仓储系统管理的指标包括进出仓能力、进出库是否准确、库存数量是否准确、库存状态是否准确、报表制作的准确率、输单的及时率和准确率、报表递交的及时率、盘点计划是否完成、分拣的准确率及工作效率、备货的准确率及工作效率、装卸速度等等。库存准确率是仓储效率衡量的核心基础指标。

二、目前我国仓储系统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现阶段,我国仓储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作业操作时易发生误差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对仓储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仓库仅仅是储存货物的部门,没必要大量投入资金;缺乏对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更新,也缺乏有关设备的改造计划,造成作业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1)大部分物流企业仅依靠管理员的经验进行作业,信息传递效率较差,也容易发生误差,造成仓库无法提前准备好出入库信息,司机排队等待时间较长;(2)装卸作业缺乏合理流程,效率低下,管理不合理,造成时间浪费;(3)设备、设施机械化程度较低,比较落后,作业大多处于手工操作状态,工作效率低,货物损坏严重,物流成本大大增加。

2.缺乏信息化仓储管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信息化仓储管理技术发展较为滞后,WMS没有广泛应用,导致仓储服务无法顺利进行。由于流程不一致、代码不统一、科目不统一,导致供应链子系统开放性、兼容性较差,给信息共享和交流带来一定阻碍,服务不够完善,信息单一。据统计,仅有30%的物流企业实现了信息化仓储管理,并对管理系统较为满意;仍有60%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仓储管理不了解,或缺乏正确认识,仍然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错误率高,库存成本较高;甚至还有10%的物流企业缺乏信息化仓储管理理念,没有认识到信息化仓储管理的重要性。

3.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一些仓储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的流动性较高,文化程度偏低。部分企业缺乏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分工不合理,作业量分配不均衡,加之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造成人员缺乏紧迫感及成本损失。由于人员缺乏紧迫感,在货物装卸、提取及放置等环节占用较多时间,造成时间浪费和成本损失。此外,人员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也是一大制约因素:年龄较大的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计算机和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比较生疏,也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较年轻的人员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信息化系统等现代工具,且具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知识,但工作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实际管理经验。

三、优化仓储系统管理的建议

1.实现信息化仓储管理

仓储信息化管理较为复杂,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改进,对供应链各环节信息进行转化和总体协调。仓储信息化管理分三部分,即基础功能的协调及转化、供应链接口改造、整体规划及协调。目前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功能方面的转变,这就需要加强经营管理和操作管理。WMS系统属于系统集合体,集员工、环境和流程于一体,能够将自动存货、库存控制相关指标、补给系统、产出报表和RFID等重新组合,从而促进仓库管理发展,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仓储管理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促进现代化发展,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及高新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信息化仓储管理:(1)运用自动化库房、人工智能、条形码技术、物资储运集装化、机器人技术等,实现自动化物资储运;(2)运用安全防范系统、通讯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库房温度及湿度自动检测系统,实现电子化仓储调度和监控;(3)运用EOS、GPS、EDI、EFT等数字技术,实现网络化仓储信息管理。

2.提供仓储管理增值服务

物流企业应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和业务市场,构建多功能的服务中心,实现战略转型,在加工、配送、包装等方面创新增值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物流企业只有不断扩大仓储业务范围,提供仓储管理增值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发展、谋利益。物流企业决策、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仓储系统管理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仓储系统管理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仓储利用率。

3.培养信息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