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统计工作总结范例6篇

能源统计工作总结

能源统计工作总结范文1

一、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认真做好定期和年度统计报表工作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一直是我们统计部门工作的核心,为此,从年初开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1、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企业单位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发统计台帐,保证了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

2、建立科学的统计评估制度,确保重要的统计指标真实可靠。

3、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增强全社会依法统计意识。

二、加强能源统计核算基础,提高能源平衡表编制质量

能源统计工作倍受关注,能源统计制度越来越细化和规范, 审核程序的严密性加大了对基层统计人员工作水平的要求,为此我们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上级业务部门请教,向各县区的同行请教,向相关部门收集资料,多次对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核算和科学评估,使基础数据有来源、有依据,提高能源平衡表编制质量。

三、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努力提高统计执法水平

通过《统计法》的深入贯彻与落实定期不定期的统计执法检查,为大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定期和年度统计报表工作中,采取了积极有力措施,更加有效地全面提高了统计年报和定期统计报表的质量。

四、圆满完成了全县能源统计台帐报表工作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关于建立能源统计台帐报表工作要求,对我县464家法人单位进行了认真的清查。为了使基层统计人员能认真对待这次的清查工作,除了下发文件通知,还通电话对这项工作的意义进行了强调。根据与相关部门核对的单位情况,设计了一张简表和各重点清查的单位名单。采取的清查方式是:一是根据基本单位名录库掌握的单位情况逐一核实,二是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单位名单进行重点核实,三是分专业划分界定了单位,由各专业工作人员对单位进行详细了解,并督促各单位建立了能源统计报表,圆满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但距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优质服务原则,提升统计服务水平,采取科学方法,把握能源消耗的趋势,把握重点,加强能源统计分析。增强开拓创新意识, 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力争我县能源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能源统计工作总结范文2

 论文摘 要: 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为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性能要求,提出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使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 

 本系统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foxpro 6.0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它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导向,方便快速创建表单、查询和打印报表。整个系统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实用和安全的要求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能够完成企业员工信息的存储、备份、添加、删除、统计、查询检索、各类相关报表的打印及系统维护。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应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提升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从形式上促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通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人事管理子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人事管理子系统中员工编号、部门编号和职位代码等。设计代码时需要和工资核算子系统、绩效评估子系统的代码相统一,做到直观、可扩展和易汇总。②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专业、职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个性品质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③培训管理:进行培训前调查、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价;④离职管理:提交辞职/辞职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办理工作交接、办理辞职手续和结算工资,离职员工个人档案信息转入企业人才库。人事管理子系统可完成对人事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屏幕显示及报表输出打印。人事管理数据库完整地记录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各方面信息,系统将能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 

 2.工资核算子系统 

 工资核算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工资核算子系统中工资款项、使用单位名称、开始使用年月、人员和部门等的设置。②数据输入修改处理:工资款项定义、修改款项输入、考勤记录输入、工作单计算。③费用汇总:按部门汇总、按费用科目汇总和工资数据分析比较。④工资帐表: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工资分析汇总表。⑤转账功能:为了方便工资核算子系统与其他核算子系统的连接,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生成工资转账凭证,并转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 

 3.绩效评估子系统 

 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以及对员工代码、部门代码和职务代码等的设置,并提供对评估实施及评估分析情况的查询功能。②变动数据处理:考核方案定义、考勤数据录入和工作数据录入。③评估实施:日常工作考核、阶段考核、项目工作考核和特殊情况考核。④评估分析:等级评价汇总表、部门绩效汇总表、综合评价汇总表和评估活动的评价。⑤评估结果输出:评估结果输出即可以是单独部门也可以是个人的情况输出、打印图表输出和资料共享设置。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的目标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合法性和安全性等。 

 1.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抗干扰能力及正常工作能力。系统要防止输入数据差错及进行正确的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能力,保证各项统计计算、信息查询及输出准确无误。系统在硬件发生故障或严重的错误操作等意外事故发生时,系统仍能较好的工作。系统对未授权的非法访问能予以识别并禁止,防止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被非法查看、修改和复制,防止操作者进行越权操作能力。 

 2.可维护性 

 对系统进行改正、提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错误,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予以修改;系统中某些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之处需要提高性能、扩充功能等完善性处理;系统的内外环境、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时,系统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方便地进行维护。 

 3.用户友好性 

 系统操作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和使用的能力。具体为:用户显示界面友好,用户通信界面风格一致,并能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方式;用户需要帮助时,程序能提供有关功能、输入方式、运行状态机出错等各方面的提示。 

 4.合法性 

 对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还要考虑编码规律、记账程序、核算方法和报表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 

 5.安全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存取和改变。因此必须对系统数据的存取和改变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杜绝非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非法操作。当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系统先进行用户识别和鉴定,可让用户输入标识或口令进入各子系统。一般用户只能查询,不能修改,只有管理人员才能有修改权限。要做好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和运行安全工作,制定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促使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信息化管理的开始。它能使企业的决策、计划和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系统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扩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能源统计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

一、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统计指标的作用

(一)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情况

人力资源总量方面的指标表明开发人力资源的预期值;结构方面的指标表明人力资源各人员的比例;动态方面的指标表明人力资源流动的情况;效能方面的指标则表明人力资源取得的成效。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有重要意义

决策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的好坏,因而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不仅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要与实际紧密结合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

(三)有助于相关领导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有助于组织的领导以量化的方式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领导或上级部门开发和管理好人力资源打好基础。

(四)有助于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人力资源结构改变时,新的人力资源结构又会建立。新的结构需要依靠科学化的开发和管理才能产生最大作用。人力资源统计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组织及时了解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和趋势,采取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开发方面的统计指标

1、概况指标

(1)总量指标。总量指标包含两方面:其一,人力资源的价值;其二,人力资源的数量。通常企业以员工数量作为衡量人力资源规模的标准,但员工数量处于经常变动中,所以“时点人数”和“平均人数”这两项可用作衡量人力资源规模的重要指标。时点人数,指反映企业报告期中某个时点员工总数的指标。平均人数,指反映某时期内企业每天平均人数的指标,其算法是某时期内平均人数=该时期内员工总数/有效天数。

(2)质量指标。要深入企业内部去研究人力资源的现状,一方面要对数量做出精确统计,另一反面就其质量做出调查。员工之间有性别、年龄和文化等的差异,以此为切入点,分别统计出各人力资源数量与各自所占比例。

2、招聘指标

(1)各招聘渠道的分布率,指每种渠道所招聘的人数在全部招聘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它既可以表明员工来源渠道上的不同,还可以为企业招聘提供决策参考。

(2)单位招聘成本,指企业在某次招聘中招聘一个人的支出,这是分析人力资源招聘成效的一个重要方向。单位招聘成本=招聘活动总投入/招聘到的人数,招聘活动总投入是包括招聘人员工资、通话费和差旅费在内的全部成本,招聘到的人数是指招聘后上岗的人数量。

3、培训指标

培训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培训系数,是一个衡量受培训员工数占全部员工比重的指标,即培训系数=受培训人数/员工总数;培训时间系数,指一年中每个员工受培训时间的平均值;培训费用系数,指企业的培训支出,即培训费用系数=培训支出/受培训人数;培训计划完成率,是衡量培训计划完成程度的指标,即培训计划完成率=受培训人数/计划内培训人数;结业率,是衡量培训成效的指标,即结业率=培训考核通过人数/受培训人数;工作效率的提高率,用来衡量培训对员工工作的影响,即工作效率的提高率=培训后工作业绩/培训前工作业绩-100%。

(二)管理方面的统计指标

1、人力资源配置统计指标

在企业中,可以使用升迁率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其算法为升迁率=某时期内升迁人数/该时期员工总数,升迁率包含企业员工升职、降职、新进、辞职、平调等内容。

2、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

企业内部可用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来进行衡量,它等于报告期内的企业产品产量/报告期内员工全体的平均人数×100 %,它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各项经营状况和员工工作表现的综合考量。

3、时间利用率统计指标

(1)出勤率是出勤时间与应出勤时间的比例,可以衡量工作时间内每个员工的出勤情况,其算法为出勤率=出勤时间/规定出勤的时间×100%。

(2)出勤时间的利用率,又叫作业率,是实际的工作时间与员工的出勤时间的比例,用来反映员工对出勤时间的利用程度。其算法是出勤时间的利用率=实际的工时/出勤的工时×100%。

(3)制度时间的利用率,是员工在工作时间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的时间在规定工作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体现出员工对于规定工作时间的实际利用程度,其算法为制度时间的利用率=员工实际的投入时间/规定工作时间×100%。

通过上述计算,就可以初步掌握劳动时间利用的程度。

4、人力资源效益统计指标

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或权益最大化。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为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效益,可以参考一下几个指标:

(1)人力资源效益系数,一个用来衡量企业人力资源增值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算法是人力资源效益系数=某时期内企业经营总体的增加值/该时期内全体企业员工数的平均值。

(2)人力资源利税率,一个用来衡量人力资源创造利税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算法是人力资源利税率=某时期内企业创造的全部利税/该时期内全体企业员工数的平均值。

5、薪资报酬统计指标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薪资报酬的统计分析可以借助以下指标:

(1)一个可以反映工资、补贴和福利等在员工薪资报酬中所占比例的指标,即薪资报酬结构指标。

(2)一个可以反映某时期内企业员工平均工资收入,表明员工收入高低情况的指标,即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其算法是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企业付给员工的薪资总额/企业员工总数。

(3)一个排除物价、汇率等经济因素影响,可以较为准确地体现出企业员工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指标,即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其算法为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某段时期内员工平均的工资额/该时期内企业员工的生活费指数。

(4)还有一个是表明员工工资收入、实际工作绩效和企业整体业绩等因素变化的指标,及员工薪资报酬的升降幅度,其算法为员工薪资报酬的升降幅度=今年度工资水平/去年的工资水平-1。

三、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并科学地使用人才,以人为本,建立起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制度,设置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同时这也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能源统计工作总结范文4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福建 厦门 361102)

摘 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许多共享的设备与服务资源,其数量有限,经常出现多人争用的现象。这些共享资源如果分配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文章提出一种比较合理的调度分配共享资源的方案,并利用软件系统实现自动地对共享资源调度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分析,从而有效地提升办公与生产效率。

关键词 :共享资源;排队调度系统;排队优先权指数;效率提升;ASP.NET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4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科技项目(编号:JA13462)

收稿日期:2014-11-28

0 引言

前些年我们去银行办理金融业务,常常要前拥后挤地排队等候很长时间,一直站到腰酸背痛腿抽筋。后来各大银行纷纷引进了排队机(排队叫号系统)。

银行排队叫号系统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办理业务的顾客,为改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形象、解决劳累排队现象,为创造舒适、公平、友好的人性化服务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样地,在一个办公或生产部门,也有许多共享的设备与服务资源(以下统称为“共享资源”),其数量有限,经常出现多人争用的现象。共享资源可能是某种机器设备,也可能是某种人工服务。例如,办公室的公用打印机、复印件,生产加工部门的特殊工具、仪器仪表等。

银行客服大厅里的排队机采用先到先服务(FCFS)的算法进行调度,这是社会大众可以普遍接受的一种方式。然而对于一个部门内部的共享资源,这种方式则不一定科学适用。原因在于先到先使用的分配方式对于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不是最好的。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临界资源分配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办公和生产部门的共享资源的调度使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例如,办公室的甲、乙两人都要使用复印机,甲先到了1min,按照先到先用的原则,应该由甲先使用。可是乙要复印的是非常紧急的资料,而甲的资料并不急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让乙先使用。又如,同样的情况,甲、乙两人都要使用复印机,甲先到了1min,按照先到先用的原则,应该由甲先使用。可是甲估计要占用20min,而乙只用2min,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由乙先用。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甲排队的次序都在乙之前,如果按照先到先使用的原则,应该由甲先使用,如果甲不愿意把使用的优先权让出,则可能会令乙的急件复印被耽搁或而影响到其他工作。从提高部门总体办公效率的立场出发,都应该由乙先使用。无疑,这种做法降低了一个部门总的生产与经营成本,是值得提倡与推广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情况往往又是千变万化的,如果这种关系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影响人际关系,反而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利用量化分析进行决策是有必要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套“共享资源排队调度系统”软件,可以通过权衡多种因素,计算出排队者使用共享资源的先后顺序,以协助办公和生产部门解决共享资源使用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系统计算排队次序会权衡四个方面的因素:①预计占用时间;②工作任务的紧急性;③如果是小组协作工作,要考虑工作小组的人数;④申请者已等待时间,避免无限期等待。系统通过权衡权衡这几个方面因素,动态地计算分析,最终得到最优方案。利用此系统可以解决办公和生产加工部门中共享资源排队调度的问题,显著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

1 排队调度系统软件的实现技术

排队论理论中的“排队系统”由输入过程、排队及排队规则、服务机制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而这里所说的“排队调度系统”则是“共享资源排队调度系统”软件的简称,利用ASP.NET程序开发技术,采用B/S通信模式。所使用的基本开发工具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以SQL Sever 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支持。在系统的性能方面,B/S在异地浏览和信息采集的灵活性上占有优势。对于一般用户,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不论是普通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都可以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的扩展也非常容易,首先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只要能连入互联网就可以使用。

2 软件的适用场所与基本功能

“共享资源排队调度系统”软件适用于一切存在共享资源的办公或生产部门。本文以某办公大楼的共享资源调度为例,对软件进行介绍。案例背景:一栋办公楼内有工作人员数百人,文印室内放置了复印机、打印机等若干部共享设备(即共享资源)。工作时间来文印室复印、打印的人很多,有时候要等待很久才能用上。某员工要使用复印机,如果他坐在文印室里等候,那么其他的工作就必须停下来,如果离开一会儿去做其他事情,又可能被后来的人抢占去。考虑到文印室面积和开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暂时不添置新设备,如何在此前提下提高效率,改善办公环境?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员工通过登录到“共享资源排队调度系统”进行申请,系统利用优先权算法,决定谁在什么时候使用共享资源。

3 软件的基本功能页面

共享资源排队调度系统软件的用户包括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两类。以管理人员的身份登录系统后,可具有整个排队调度系统的所有权限;而普通员工的权限主要是申请共享资源和查看排队情况。软件的基本功能见图3所示。

用户在浏览器中键入网址,启动系统的登录页面,选择用户类型并键入正确的密码后,便可以登录到系统的基本操作页面,如图4所示。

基本操作页面是一个框架页面,由多个小页面构成,通过点击左侧的功能列表,可以跳转到不同子页面中。系统的全部功能正是包含在这些子页面中。以下对子页面功能进行简单介绍:

(1)共享资源申请页面。

此页面是普通员工申请设备所必须的,管理人员参与现场管理有时候也会有申请设备的需要。

(2)查看共享资源排队页面(见图6)。

在用户提交使用申请后,将在共享资源排队页面中显示出排队信息。用户可以在此页面查看自己所申请的共享资源排队情况、当前某资源的使用者,以及其他工作者的排队情况等。管理人员还可以强制结束当前正在占用共享资源的任务,并将使用权交给下一位申请者。

(3)历史排队记录总结页面(见图7)。

历史排队记录总结页面将已经完成的排队调度任务显示于报表中。

(4)删除历史排队记录页面。

删除过期无用历史排队记录,以提高数据库效率。

(5)共享资源使用月结表页面(见图8)。

共享资源使用月结表页面可以统计出某共享资源某月的使用情况,如:本月总使用时间、日均使用时间、最长使用时间、最短使用时间、每次平均使用时间等等。

(6) 员工工作月结表页面(见图9)。

员工工作月结表页面可以统计出某位工作者在某月申请使用共享资源的情况。例如:估计占用共享资源的时间、实际占用共享资源的时间、日均占用时间、最长占用时间、最短占用时间、每次平均占用时间等等。

共享资源使用月结表模块是以共享资源为中心进行月结统计,而员工工作月结表模块则是以人为中心进行月结统计总结。管理者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排队记录总结页面、共享资源使用月结表页面和员工工作月结表页面,对资源调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今后改进工作。

(7) 共享资源列表页面。

用于查看、添加和删除当前系统中的共享资源,使系统可以根据部门共享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

(8) 员工名单列表页面。

员工列表页面用于查看、添加和删除工作人员名单。

(9) 计算排队优先权的相关参数设置页面(见图10)。

排队优先权指数是系统用于计算共享资源使用先后次序的根本依据。此界面允许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排队优先权指数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改,令系统工作更高效。

(10) 任务紧急性系数列表页面(见图11)。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任务紧急性系数列表页面查看、添加和删除工作任务的类型和紧急性系数,作为申请共享资源的基本依据。根据工作性质,分为非常紧急、紧急、正常工作、较缓和不紧急五级,紧急性系数在1~5之间。

(11) 修改登录密码页面。

管理人员利用此页面对不同类型用户的登录密码进行管理。

(12) 查看日期时间页面。

查看日期时间页面是一个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的万年历程序,方便用户查看工作时间。

4 软件的功能实现与举例论证

工作者通过系统申请和使用共享资源的流程如图12所示。

对图12简述如下:

(1)用户利用计算机或手机登录到本系统。

(2)在共享资源申请页面中提交使用申请。

(3)在共享资源排队页面中查看自己的排队情况,然后可以一边等待一边去做其他工作。

(4)轮到自己时,系统会发出提示,开始获得共享资源的使用权。

(5)占用结束,释放资源的使用权给其他人。

几点相关说明:

(1) 在采用排队调度系统之前,去文印室排队使用设备是有限的混合制排队,文印室的面积决定了排队人数总和;现在工作者通过软件申请使用设备,提交申请后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边工作一边等候服务,排队人数不再受文印室面积限制,属于无限排队。

(2) 排队规则由从前的先到先服务(FCFS)变为具有优先权的服务(PS),工作者使用共享资源的先后次序是由排队优先权指数决定的,该指数越大,使用的优先权就越高。排队优先权指数与任务紧急性系数、操作人数、已等待时间、估计占用时长这四个因素有关。排队优先权指数计算公式是:

χ=p1σ+p2Stw-p3te (1)

式(1)中χ表示排队优先权指数,是工作者使用共享资源的先后次序的基本依据;σ表示任务紧急性系数,表示工作者使用共享资源的紧急程度;S为该操作的相关人数;tw是操作者已排队等待时间;te 是工作者对共享资源的估计占用时间。

P1、P2、P3是比例系数,默认值:P1=30,P2=0.8,P3=1.2,也可以由管理人员进行设置,如图10所示。由此式看,申请者的当前任务越是紧急(任务紧急性系数越大),操作相关人数越多,已经等待时间越长,估计占用时间越小,则某一时刻计算得到的排队优先权指数就会越大。可见排队优先权指数是综合权衡以上四个因素计算得到的,这四个因素的权重可以通过比例系数P1、P2、P3进行调节。

排队优先权指数是动态变化的,每分钟计算刷新一次。如果一个申请者(组)的任务紧急性相对较高,操作人数相对较多,而估计占用时间又较少,则他们的排队优先权指数就会在较短时间内超过前面其他的申请者,从而获得优先使用共享资源的权利。甚至有的时候,某个工作者(组)的申请刚刚提交,就可以获得资源的使用权。

(3)使用本排队调度系统申请共享资源,可以是单队单服务台模式,也可以是单队多服务台模式或多队多服务台模式。如果一名用户在的资源申请页面(见图5)同时申请两个以上的共享资源,便是单队多服务台模式。因此,如果以Kendall记号表示,可以表示为M/M/1/∞/∞/PS或M/M/n/∞/∞/PS。

以下将模拟某个工作日的上午,在某个办公部门,工作者排队使用一台复印机的情况,并以实际数据验证共享资源排队调度系统是如何减少总体等待时间,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的。需要说明的是,任务紧急型系数是一个多层次、全局性的因素,它的影响实际贯穿于整个部门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易从一个简单测试中直观发现问题。故这里只从另外三个因素入手,假设所有的随后任务都是正常工作,即任务紧急性系数都是3。

表1是按照先到先使用的排队申请方式下的排队记录。

从表1可以看出,每位申请者的序号既是申请时间先后顺序,也是开始使用的先后顺序。所有排队任务的总等待时间是:

总等待时间=8s×2人+15min 7s×1人+24min 30s×3人+ ……+46min 6s×3人=26h 30min 15s

对于此资源的排队与使用情况,如果采用共享资源排队系统进行调度,则结果如图13所示。

为了更加清晰准确查看统计数据,现将时间单位精确到秒,总结到表2,然后再次计算总等待时间。

由表2可知,采用排队系统算法的总等待时间为:

总等待时间 = 8s×2人+ 10min 20s×3人 + 27min 22s×1人 + …… + 46min 6s×3人=18h 34min 3s

采用排队调度系统的算法比先到先使用算法节省的时间:

(26h 30min 15s-18h 34min 3s)/ 26h 30min 15s × 100%=29.9%

可见,采用本排队调度系统使工作者的总等待时间减少了约30%。当然,对于这个部门,所获得的利益绝不仅如此——利用排队调度系统后,员工不须呆在文印室里等候,而是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先去做其他工作。为简单起见,此案例中采用的是单队单服务台模式,如果采用单队多服务台模式,效率将会更高。还有一个在此案例中并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就是让处于紧急工作状态的人先使用共享资源,可以为整个部门带来巨大的隐形收益。这正如行路中让警车、救护车、救火车先行的做法,其实便是紧急任务优先原则在交通规则中的体现。

5 结语

目前,类似银行客服大厅的排队叫号系统也广泛用于通信、邮政、政府、保险、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医院等众多窗口服务行业。其他类似的排队调度系统还有:目前在一些大学的图书馆中,为了解决部分学生以物代人随意占座而导致阅览室座位紧张的现象,开始采用凭借书卡到排位机上取票后方可入座的做法,学生打卡离馆后座位自动释放。相信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类似这样的共享资源调度分配系统会越来越多,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 康春颖.ASP.NET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Jason Bell, Mike Clark. ASP. NET Programmer’s Reference[M].Wrox Press Ltd,2005

能源统计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规划;设计

电力能源作为目前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能源,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工业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先行者,更是保证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系统规划作为电力工程项目的前期构成成分,其合理、科学的进行工作对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电力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各种能源形式中的基础性能源,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更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所在。目前社会发展中,电力工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如果说在工作中没有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系统,其发展前景和发展动力也将无从说起。当前,我们在生活中随处都需要电力的支持与配合,一个不合理、不科学的规划用电不仅会造成经济发展影响,更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的不变。电力设计工作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灵魂,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用电量的进一步发展,电力设计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加强对电力设备运行环节的管理,使得各种电力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从而保证供电质量。

1、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设计是目前电力工作中的核心工作内容,其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按照其设计规划周期和时间将其规划为短期发展规划、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中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等等。其中在工作中对于单项的电力工程设计工作而言,系统规划是一项指导性的工作模式,其是工程建设合理、科学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般,在进行单项的电力工程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其中涉及到的系统规划环节多种多样,其在工作中包含了诸多的工作内容和方面。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工程要求主要包含:(1)对工程建设中所需要控制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2)对于周边临近电网和电源系统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统计;(3)根据电力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情况来进行划分和归纳,确保电力和电量输送的平衡;(4)在规划指出要提出科学的电力工程接入电网系统的工作方案,同时还要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电气现象进行系统的计算。

2、设计要点

电力规划设计是一个不断深入和扩展的工作形态,其在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来进行全面的规划与统计。目前的社会发展中,随着电力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结构智能化和电气工程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这就促使了人们在工作中进行系统全面的计算与统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设计要点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就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全面的统计,使得各种问题都能够及时有效的预防。

首先,在设计初期,我们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工程项目设计的定位、投资以及相关的需要,且在工作中能够根据业主以及投资人员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使得设计内容和设计方面的要点都能够达到应有的工作要求。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与施工相关的工程环节和内容要严格重视。设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良好有效得为投资者服务,因此在工作中要能够以投资者的要求为主要的目标,实现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再次,对于施工设计要全面进行分析,避免在工程施工阶段出现种种意料之外的问题与现象。

二、电力电量的平衡控制要求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对拟建的电力工程场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与总结,对于周围的电力负荷以及环境问题要进行系统分析,这对于促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顺利、良好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电力系统中,其建设一般都是十周年以上的工程环节和测试模式,在工作中一般也都是围绕着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现状来指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在应用中都是以总结历年经济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现象来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在设计工作中对于电源的规划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且在应用中对于拟建的电网和电源系统进行规划和统计,且在应用中要能够分析出相关的处理情况,这也是论证目前工程项目中的必要性依据。在目前的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源主要可以分为统筹性电源和地方性电源两种。其中在工程建设中,统筹性电源是利用最多的一种,其在应用之中对于工程的设计问题都必须要严格的处理与完善,使得新建电源机组能够得到有效的完善与开展。

在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电力电量的平衡与规划设计对于工程施工项目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工程的受力情况和分析方法要进行系统全面的处置。通过负荷预测确定各水平年的系统最大负荷,结合各类电源的出力分析,得出电力电量盈亏,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该容量应满足负荷需求的工作容量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

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些经验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工程中,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必须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为主要的基础前提,以工程周边实际情况作为主要的工作要点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

1、准备阶段

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与此同时,还需收集最新电力主网规划报告,了解近区电网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特点,将规划电力网络资料录入数据库,形成各规划水平年的网架基础数据。

2、开展工作

关注电力系统的最新变化情况,更新数据库资料,收集和研究各地区的负荷情况和特点,掌握大网内各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数据资料,为系统设计做好准备。针对新项目工程,展开对当地负荷情况的收集工作,及时更新当地及周边电力系统的资料。之后,进行各类系统电气计算,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

能源统计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综合统计;主要指标;煤炭资源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工业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新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煤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深入改革,提升其水平,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其经济性。煤炭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各项数据制表的统计和分析,要想对煤炭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必须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煤炭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详尽的综合统计、分析,通过对煤炭产品的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原煤成本、库存等各项指标进行经济性的统计分析,把相应的数据形成资料,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煤炭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指标一:煤炭企业库存计算分析

煤炭企业库存计算主要通过对期末与期初库存进行盘点,通过对期末符合质量要求且尚未销售出去的各类煤炭数量进行统计。首先,统计对象必须是实际库存,不能按照入库于销售后结算数量进行统计。同时,在标准上,必须是达到销售标准的、质量合格的且办理入库手续的才能进行统计入库结算。在出库结算方面,对于没有按时办理结算手续以及承运手续的,按照未销售处理结算,仍然作为企业期末库存处理;其次,对于库存统计的产品,其归属权必须属于本企业,易于进行结算,但由于各项原因未提货及转运处理,仍然存放于库房内的产品,由于已经完成结算,在统计过程中不作为本企业库存处理,企业不得进行支配,按照售出数量进行统计。相反,实际归属权属于企业本身的,都应进行盘点,纳入企业库存;最后,产品库存是实际库存,因此库存不应出现负值,一旦出现负值情况,应对入库、出库进行盘点,是否出库登记错误或是部分入库没有上账,就已经进行外销交易,导致账目出现错误。

产品库存量应及时进行核算盘点。在实际出入库统计核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盘点过程中要对各类别产品进行细化处理,对不同质量的煤品分别处理,计入库存;其次,对煤品质量的管理,对于质量不达标产品,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保障库内质量,保证库内产品的可用性;最后,盘点核算时,必须对所有库存进行盘点,避免空间上的分散导致库存数量的不真实,同时对于已售未取、已售代收以及委托销售等产品,不应计入本企业库存,应建立外账,单独建账,单独管理,避免在产品管理和经营商出现所有权及其他经济问题,而对于外购产品作为企业入库产品,履行正式入库手续后,应计入本企业库存,防止账面的亏账现象。

通过煤炭企业库存进行计算分析,为煤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工程施工进度,调整产量,保障产品的产出与销售的有效衔接,降低产品的堆积,提升产煤工程的计划性,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三、指标二: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分析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煤炭企业进行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作为工业生产型企业,煤炭企业的工业总指标计算要遵循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煤品,均应包括在内,无论其是否在报告期内完成销售行为,只要是在报告期内完成生产行为,均应计算在内,相反,凡不是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无论其是否在报告期内完成销售行为,均不应计入当期工业总产值;其次,煤炭企业不能脱离生产去对总产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具备独立法人的煤炭企业应作为独立核算的单元,其企业内部为经营内生产行为,不得进行重复计算,如电厂、水泥厂、以及原料厂等作为企业内部经营行为出现时,不得重复进行计算,同时其内部流通使用的电力产品及水泥等也不能作为原料进行二次计算;最后,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重最终产品的计算,从原料入场,至最终产品的出厂、销售作为生产总行为,而其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物资的流通及生产,未涉对外贸易的,均不能作为计算数值纳入工业总产值中,而由于企业内部供大于需,造成经营过程中,出现电力、物资的外销,作为半成品销售产品,应该作为最终产品纳入工业产值计算。

工业总产值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制半成品+对外加工收入+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其中成品与自制半成品同样完成生产和销售行为,因此同样作为最终产品价值存在,相当于工业总产值=本期最终产品价值+对外加工收入+自制品期末期初差额。而工业总产值计算在实际结算时,还要遵循以下规定:首先,不得按照增值税的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由于企业实现交易时,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此增值税本身不能代表企业收入;其次,自备的原料生产的产品,全程参与生产行为,其价值存在于整套产品的生产,因此应按照全价进行计算,同样,凡是来料加工,应全部按照加工费算入工业总产值,避免总产值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误差。此外,由于企业在运转期间,其设备的运行、故障、维修等经营性消耗及企业为员工和自身建设所投入的保障资金和福利性消耗,由于部分没有出厂价格,因此在结算过程中,可以用其实际成本代替,作为现行价格。例如:某矿山企业在2014年生产期间,掘金进尺1500米,每米进尺核算成本为10000元/米,则该公司2014年的产值为1500*10000,其计算结果为1500万元。

通过对工业总产值进行分析,对煤炭企业运行各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各阶段物资利用率的大大提升,提高主产品的产值,降低副产品类物质的产出和利用,实现各阶段资源的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提升企业效益。

四、指标三:能源消费量指标分析

能源消费量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工业及非工业生产行为所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但个别性质的能量不纳入考虑范围,如工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其算法为:能源消费量=综合能源消费量/原煤总产量。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对加工、转换的投入量、产出量、损失量及原煤综合能源消费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煤炭企业的能源的加工、转换和利用效率进行显现,从而为企业生产计划、改善提高、经营管理等提供参考及依据。在计算过程中,应结合以往能源消费量过程中的经验,将原煤洗选加工过程中煤矸石的损失量扣除,因为矸石属于在原煤加工加工转过过程中生产的副产品,可以作为半成品等进行交易销售,因此不应作为洗煤损失纳入统计。瓦斯对生产造成安全威胁,煤炭企业并未对瓦斯气体的利用,相反为保证安全状况的高额投入部分,应将其扣除。部分企业也可以利用其进行发电,实现变害为宝,同时实现其经济性,因此,现阶段对于瓦斯能源的消耗,应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统计考量。随着相关标准的不断改善,瓦斯的防治与利用的消耗是否计入能源量消耗应重新进行考量。通过对能源消费量指标分析,实现对煤炭企业产煤过程中能源消耗和利用进行详细分析,不断改进工艺和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消耗,变废为宝,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五、指标四: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的是原煤生产单位生产的原煤单位数量的全部消耗,即原煤生产的净成本,其包含原煤生产的物资消耗、工程消耗、维护保养等各类参与原煤生产全程的总消耗分摊到产出所有原煤后单位数量内原煤的成本。即:原煤单位完全成本=产出原煤总消耗/产出总量。产出原煤总消耗指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原煤产品所发生的所有经营、管理行为所发生的消耗,包括生产原煤的物资直接消耗、人工、动力、劳保等生产性辅助消耗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外事处理的费用等等。如某煤矿2015年6月产煤总量10000吨,其生产消耗90万元,各项辅助消耗15万,地表塌陷及占地等消耗29万,其原煤单位完全成本=(900000+150000+290000)/10000=134元/吨。通过对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标计算分析,有效控制煤炭企业产煤全程的成本控制,实现其经济性运转,降低无谓消耗。

六、结论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遭遇发展低谷,深入落实煤炭行业的改革,提高煤炭行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已十分迫切。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对生产运营全程进行科学的统计,通过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对现阶段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为煤炭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促进煤炭企业健康、高速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