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媒体艺术范例6篇

互动媒体艺术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互动性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体,并朝着人性和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这无论对于艺术还是科技都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充分利用科学和技术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科技的发展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新媒体艺术将会拥有更强大的发展力量。对艺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新媒体艺术的内涵,使新媒体艺术成为主要的艺术之一。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互动性的表现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参与性

新媒体艺术的设计需要通过观众的参与来完成,这从本质上决定了新媒体艺术具有互动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参与,参与是新媒体艺术互动性的表征之一,也是价值是否能实现的关键。离开观众的参与,新媒体将毫无价值可言。受众看到艺术家的作品时,作品吸引受众,受众产生参与的倾向,并真正参与到任何作品的互动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新媒体艺术价值实现的过程。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游戏性

受众产生活动倾向或在互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其游戏心理支配和驱使产生的。新媒体艺术中视、听、语言等元素对受众的冲击力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其中,视觉冲击最重要,是艺术家进行设计时关注的焦点和重点,也是游戏、娱乐最常见的表现方式。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AR)逐渐成为互动媒体艺术设计的创新方式,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集成,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并使其与观者具有实时互动性。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带来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逼真性,视觉、听觉已达到逼真模拟现实的程度,触觉、气味模拟技术也已成为可能。

(三)新媒体艺术中的主题性

艺术家在对新媒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作品的参与性和游戏性的目的是表现新媒体艺术中的主题。秉承参与理念和游戏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作品的传播,更好地表达新媒体艺术中的主题。所以,参与理念和游戏理念无非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传播方式。新媒体艺术中的主题性指的主要是表现艺术家在作品中投射的感情,它是新媒体艺术的核心。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的特征分析

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的最大优势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互动性,互动性在网络艺术中得到最充分的表达。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光、电的新的艺术形式,网络艺术需要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和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把自身所具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传统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往往是单一的,需要受众进行感悟,并没有实质性的互动,而新媒体艺术则不同,它可以直接和受众互动、交流。

(一)网络艺术的及时交互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的及时交互性更强,实现了对信息的动态更新,这也是新媒体艺术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在新媒体艺术环境下,信息的传达更加快速和及时,避免了传统媒体线性方式提供信息的弊端。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过程中。通过使用鼠标或触屏,人们可以筛选信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减少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浪费的时间,提高受众收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摆脱时间、空间对人们获取信息的限制。网页艺术设计交互性更加明显,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网页艺术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网站的具体情况不断修改和调整网页。这和印刷品设计、电子出版物有明显的差别,其在制作、印刷、出版后处于一种稳固的状态,很难进行修改和调整。网页设计却时刻受经营目标和用户的反馈意见的影响不断更新、完善。

(二)网络艺术的超链接

无论如何,超链接的问题是网页艺术设计和电子出版物设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超链接是互动性的一种体现。通过超链接,人们在浏览网页时可以在不同页面、不同链接之间实现自由跳转。超链接的出现使得网页的组织结构更加严密,在不同形式、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网页之间切换,摆脱了传统的线性接收方式,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超链接,浏览更加方便、快捷,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和获取。新媒体艺术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不但具有传统媒体的特点,还具有多维性、持续性、版式不可控性、交互性和超链接性。正是这些特征使新媒体艺术设计有可能在实践中融入大众传媒,也充分表现出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

三、结语

互动媒体艺术设计作品相对于只能提供被动体验的视频影像来说,具有独特的体验性特征,能给予观众更多的信息,并且观众能与之互动,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新媒体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必须依托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相信新媒体艺术设计也会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借鉴优秀的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将为人们作出更多的贡献,更加重视个体,强调个人风格,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胡蓉.互动的艺术——浅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征[J].美术大观,2006(12):96-97.

[2]高蕾.新媒体艺术中互动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2(23):94.

[3]梁佳潼.互动的艺术——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6,6(6):305.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2

【关键词】互动媒体;线性媒体;剧场艺术;互动化设计

二十世纪是演剧艺术不断发展,各类技术理念及手段前赴后继、催化糅合,汇入艺术发展潮流的时代。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电影、广播和视频技术不断催化新的戏剧表达形式,并一步步催生构建出相关的整体性演艺产业及生态。并且,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日益精进并逐步成熟的互动媒体技术,已经在整个文化娱乐行业中开创出一场艺术和文化的革新,数字化的互动媒体正在孕育新的艺术形式,而其发展和革新对已经走过千年岁月的剧院艺术的发展和实践正产生着巨大的历史性影响。新时代的数字艺术家们正在努力定义“互动体验”,但又在技术和理念的层面上具备着独特的时代性。而将互动媒体融入戏剧,不仅为剧场中的戏剧艺术家开启了新的动态可能性,也使我们逐步从别种角度开始重新审视戏剧的本质。首先,对互动媒体的定义重要的一点是互动媒体技术在特定的基本认知下被具体定义成什么?互动式媒体在本质上是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声音和图像,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计算机上创建的,计算机作用于现场演出具体的综合编创而生成这些声音和图像。容易模糊的地方在于这类媒体在功能上与老式的非互动媒体,或者说线性媒体,究竟有何不同?毕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像磁带录音机、录像机和电影放映机这样的媒体设备和方式也具备一定的交互性,但其本质上的定义在于由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相应装置来产生固定的声音和图像。

如需将互动媒体区别于线性媒体,其存在以下三个关键性特征:第一,随机存取性。数字技术是可以允许非相邻的媒体片段之间几乎瞬时移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乐器都可以说是互动媒体设备。比如,一个钢琴家或吉他手可以在任意音符之间快速移动切换。而相比之下的差别——音频磁带或视频磁带的操作员则必须按一定顺序通过信息,从一个片段到另一个片段。第二,触发与输出之间的任意链接性。由计算机存储和进行操控的声音、图片和其他类似形式的二进制信息并不是天生固定好的,就线性媒体而言,内容之间的触发和输出方式往往固定在各种机械的“线性”连接上,就像拨动琴弦的手指直接发出吉他的声音,或者光线透过半透明薄膜直接投射出电影般的影像一样。相比之下,计算机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输入,如键盘、鼠标、触觉传感器、运动追踪装置或其他可输入数据的东西,来触发任何类型如声光电、图像、电机控制的输出。此外,单个输入可以触发任意数量的输出,从而允许对多个媒体元素进行高度协调控制。第三,对媒体内容的深度操控性。互动媒体最强大的特性来自我们对其进行程序编写的能力,以至所有程序都可以自由地根据输入来操作复合的数字信息。因此,“触发”不必与它所产生的媒体内容具有不变的一对一关系。比如,在戏剧作品中,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给电脑进行深度的细节编程,让它根据不同表演者走得有多近、说话有多大声、唱的是什么音符等信息来投射不同的声音或图像,还可以让“输出”随时间变化或对过去的事件做出反应。由此进一步地,计算机不仅可以根据复杂的算法选择预先录制好的媒体片段,还可以动态生成自己的媒体,创建全新的声音或图像。互动媒体通过赋予参与者“画”虚拟图像的能力,生动地展示了这种潜力。由此不难想象,互动媒体在即兴的、参与性的或非叙事性的舞台表演中具备强大效用。例如,音乐家们可以使用交互技术革新出令人惊叹的新乐器,能够以无限的方式产生无限的乐声。同样,舞台上的舞者们也会愈来愈热切地渴望利用互动技术提供的能力,以通过他们的动作来直接触发或控制作品中的灯光、图像和声音。但是,互动技术与戏剧在剧本叙事以及创排层面上的相关性,相比之下却似乎不那么明显。毕竟,在剧本和排练表演中,舞台事件的顺序长期以来是预先确定好的。可能有人认为,互动媒体技术在这上面并无必要,甚至可能是一种无谓的冒险。然而,如果就此思路把这个推理发挥到极致,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样等同于质疑剧场艺术的本质。如果表演的“完美不变”和“没有风险”就是最高准则,那么剧场艺术在21世纪就几乎没有了存在的理由——这种艺术形式早就应该让位给电影和视频等记录性媒体。现场性剧院艺术的价值,尤其是在一个资讯高度媒介化的时代,恰恰在于它的可变性。无论剧本和编创排练过程如何严格地约束表演本身,但在这些约束下的每个表演,依然在本质上都是唯一的事件。剧院现场演出的最堪玩味之处,在于观测和感知一个综合性的演出作品从整体的宏观主题维度到各个微观艺术维度细节上的全面展开,剧院艺术在本质上就是互动的。演员和观众之间,以及演员和演员之间的自发互让和玩味默契,是剧院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在其吸引力的哪个层面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进一步地,不妨想象一下在剧院现场演出中注入线性媒体的效果,想象一个现场演员和一个影像内容中的演员之间的场景对比。与现场性的拍档不同的是,已完成的固定影像不会兼容现场任何的细小错误,也永远不会适应演员念述台词时的节奏或身体、表情动态的变化。固定的线性媒介会强制要求活动的演员严格遵守它的线性方式。这样的性能逻辑等同于结合了最僵化的演剧和媒体内容,结果可能是除却生硬添加一些背景幕布等效果之外,并没有赋予它任何电影或视频内容本身的感官优势。而互动媒体并不会像线性媒体那样削弱剧场艺术的自发性或可变性,在某种程度上,互动媒体的定义本身可以适应表演者,而不是让表演者适应它。媒体的互动性越强,各种复杂的有机反馈就越灵敏,而有机结合互动媒体的剧院就有潜力催化和升华现场表演和媒体各自的优势。当然,任何特定情况下的潜力,都取决于在制作过程中做出的具体选择以及执行这些选择的熟练和细致程度,而线性方式的媒体相比而言很难做到这些。如今,越来越多的戏剧和舞台实践,以及各类交互式媒体工作室或实验室都开始不断探索将互动媒体有机融入剧场艺术的方法,并在其过程中不断探讨总结剧院现场表演与互动媒体的关系。往往在其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探测运动轨迹、融合模式、捕捉及触发方法和光线调和技巧等,包括使用传感器信息提示及编控(直接或间接)声音、投影图像、视频和三维计算机动画、舞台灯光或机械等任何其他电子设备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以及一些复杂的多自由度运动捕捉系统等。这些都让互动媒体技术不断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开始孕育和产生新的艺术理念及形式。而其间在技术方法和艺术创造上的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保持本质而直接的戏剧精神和即兴发挥的舞台魅力,而不是强迫现场表演者机械地遵循线性视频的编制序列。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3

当艺术家发现互动媒体技术这一特性时,他们尝试着是否可以利用互动媒体技术创造出新型的艺术作品,以此来传达他们的艺术感悟。他们最先关注是现实经验,从架上绘画到数字艺术的发展进程中,非常多的作 品题材是 关注人类 的现实经验,现实经验是最能直接的体现社会的精神 内核 的题材。艺术家能把不同的现实经验进行重组、抽离和选择,而创造出动态的非现实的虚拟影像。比如马塞尔·杜尚的油画作品《下楼的裸女二号》就是把模特下楼的动作过程用一种静态的画面来体现不同时间状态下的视觉感受。特别是在互动媒体艺术中,作品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作品同外界是有着信息交流的,作品会根据外界所传递的不同信息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反馈出不同的信息。这种艺术形式给了艺术家一个更为广泛的创作空间,作品呈现给观众的面貌可以不是一种,而且可以多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是由观众控制的。这种艺术形式能够使艺术家以现实经验为题材的创作散发出比架上绘画更为璀璨的光芒。

最开始艺术家是对现实经验进行实验性的模拟。这并不是单纯的模拟,而是利用受众不同的感官感受来模拟现实存在的体验。由日本电气大学智能系的团队集体创作的《Conspi ratio》是用一种游戏的方式来模拟现实,从而彻底的改变受众 的感官感受。观众可以预先从一个互动媒体的显示界面上选择可乐、牛奶等各种可吸食的饮料、食物甚至是游动的乌龟,然后这些食物或饮料的平 面图形就会在一个平铺的显示器上来回游动。受众使用一个用特殊传感器制作的吸管对准这些图形猛吸几口,它们就会慢慢缩小,直到消失不见,就如同真的被嘴巴吸走了一样。与此同时,借由空气的压力、吸管的颤动以及从系统中传出来的特别的声音,即便不是通过味觉来感受这件艺术作品,受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一有趣的互动媒体艺术装置,受众受到不 同于 以往 的感 官刺激来与他人分享 自己通过吸管享受美食的真实体验,这在普通下绝对是难以想象的。以我们 的社会 经验来说,人与人之间,通过血缘、生活以及工作等众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一张社会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是不可见的。然而艺术家试图通过利用视觉形态这种方式,艺术的模拟和再现这一张无形的社会网络。OritZuckerman与Sajid Sadi合作的互动媒体艺术作品《聚光灯》,就是~组通过16个显示器播放人物视频肖像构成的社会网络 。每一显示器中有一个肖像的视频,肖像之间通过互相张望来进行交流。参观者可以通过按压16幅视频肖像中的任意一个肖像来打断整体的动态。其余的15幅肖像会自动的反应并把注意力集中到被选择的肖像上,感觉就像被选择的肖像是焦点所在一样。每隔数秒种,任意选择的肖像都会向邻位的肖像张望,而旁边的肖像也会望过来。这16幅 肖像构成了一个社会网络。而参与者的互动则影响了这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也就暂时成为这个网络的第17个成员。

当家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时,他们认为可以在模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架构,以一种超越以往的现实经验展现在受众面前。在我们以往的经验里,当我们把玻璃杯放在吧台上或着推动玻璃杯在吧台上移动的时候,最多能听到玻璃杯碰撞吧台的声音。但是UVA机构能利用参与者移动杯子的动作创造出绚丽的互动影像色彩。《iBar》是一件吧台互动作品,当参与者把酒杯放到吧台上时,吧台上出现的绚丽射线将不同的酒杯连接起来。当移动酒杯的时候。

射线会根据酒杯的移动轨迹形成不同的几何图案。艺术家把我们以前容易忽视的这些微小的细节经验,以一种炫目而美丽的射线动画展现在受众的面前。而艺术家Ch ristaSommere~nLaurent Mignonneau所创造的互动艺术作 品更是把人类的现实经验升华到一个更为神奇的艺术世界。他们的作品《朦胧特快》以艺术化的形式模拟了列车行驶过程 中窗外的美丽的夜景,当坐在座位上的观众拨动显示器做成的窗口时,车窗会变化出各种各样色彩绚丽的朦胧夜景。作品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还原了人们在不经意问浏览飞速移动的物体时,产生模糊不清的图像的视觉感受。并且诠释出一切事物都将在时间的长河里转瞬即逝,只留下了人类模糊而美丽的视觉体验。

互动媒体艺术作为当今高科技的现代艺术代表,融合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观念对艺术的理解。艺术家们正是以人类的现实经验为艺术脉络,以互动媒体技术作为技术载体,以观众最为熟悉的模式作为形式的表达来体现互动媒体技术对人类现实经验的艺术升华.

参考文献

[2]郭晓寒,何雨津,《互动媒体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艺术;教育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融合促使移动互联网形成,并且日益革新着人们的交流与认知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概况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融入移动互联网思维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数字媒体教育概况

在我国,数字媒体专业学位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学生毕业之后授予工学学位;第二类,学生毕业之后授予文学学位。换句话说,数字媒体的培养方向分为艺术类以及技术类。艺术类主要关注多媒体应用以及平面设计等工作,主要是培养艺术设计、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人才;技术类的教学比较重视程序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培养具有设计软件以及开发应用软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数字媒体发展的过程当中,艺术类人才和技术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类人才主要负责造型设计以及角色设计等,技术类主要负责编程以及软件开发应用等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两种教育模式相互融合。因此,数字媒体专业不仅招理科学生也招文科学生。我国的数字媒体教育广泛开展,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都开设了相关课程。

二、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第一,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状下,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无法与之同步。一些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以及培养目标,还停留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阶段,课程的内容也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例如,网页设计、影视剧编导以及摄影摄像等课程,都受到微博以及微电影的影响,如何对这些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如何使其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都需要思考。第二,在市场新形势以及新需求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教学没有引进新的内容,例如,移动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自媒体的制作与运营、移动客户端游戏软件的开发等。第三,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较陈旧。多数学校在制订低年级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相关的培养目标和计划时,更侧重于设置基础美术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速写这三大课程,课程的学时也较多,数字媒体方面的基础课程所占比例较小,有些学校甚至在低年级完全没有设置相关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以及培养目标上,依然固守着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与新媒体形势下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如何对基础课程进行调整,使课程内容与时代相贴近,符合市场需求,是当前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第四,一些互联网中较为重要的新概念,如“粉丝经济”“自媒体”等,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者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并融入教学。当前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关于传播学以及社会学的知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将移动互联网的新概念融入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中,需要从业者进行思考。最后,是创新精神,这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石。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通过移动新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需要每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者思考。

三、移动互联网思维融入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思考

当前,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更为广泛和深入。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应用于媒体传播、游戏动漫制作以及应用软件等方面。有关机构统计数据表明,当前,90%以上的移动平台应用是游戏类软件。其中,愤怒的小鸟这一当前十分流行的手机应用,下载的次数已经超过20亿次,其软件收益也已经超过8000万元。国内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领域的手机应用程序并不是很多,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对手机应用的研究,尤其是游戏类手机应用的研究。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并结合手机应用开发的实战训练,不断累积经验。除了开发游戏类的手机应用之外,还可以开发新媒体方向的手机应用,比如视觉美化类软件等。此外,数字动画也是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内容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淘汰部分传统行业,也逐渐振兴部分行业,动漫产业便是其中之一。如,《十万个冷笑话》曾是“有妖气漫画”网站连载的一部漫画作品,点击数量超过十亿。由于漫画广受追捧,因此漫画被制作成为动画片,并在各大网络媒体及社交平台。此后“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启动了漫画改编的电影项目,并于2015年票房累计一个亿。从专业角度来看,《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版虽然画面十分粗糙,却意外地获得了上亿元的票房;而相对而言,画面精细且手法更为专业的动画《魁拔》,票房却逊色许多。《魁拔》当年的票房只有350万左右。十万个冷笑话的成功,表明动画电影受欢迎的程度,不一定依赖于精良的画面与制作,而是更多在于作品的创造力。

四、移动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整合的具体实践

在课程的设置上,重视移动平台应用软件的引入,尤其是有关游戏类的。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上需要多加练习,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教学中先将项目复杂度降低,分层次布置任务,可以将项目分成多种内核模块,针对不同模块相应的数字或媒体技术训练。由于受到当前手持移动设备显示分辨率的限制,因此并不需要过分追求电脑制作时画面的精细程度。在造型的设计上应该尽可能简洁,这样可以增加识别度,易于传播。在应用开发完成后,可以通过各开发平台对应的应用商店及时上架,进而对反馈数据进行收集检测,并从中发现不足,总结出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以开设数据分析以及市场调研的相关课程,通过一些社交平台的数据来分析,从而了解市场的发展以及动向。在新媒体的平台上的营销策略也有别于传统市场。自媒体的相关案例向人们展现了“粉丝”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吸引“粉丝”并将其扩展运营,是全新的一个课题,在数字化媒体艺术教学中应引起重视。在软件课程教学上,需要重视二维的应用,掌握手机的应用,通过较低的成本快速制作出特技和动画。总而言之,一些技术手段也开始“平民化”,这些“平民化”也出现在动漫与自媒体的领域。通过《十万个冷笑话》系列动漫产品的例子可以看出,动漫创作获得商业成功的制胜关键,并不在于复杂尖端的技术、精致唯美的画面或者专业化的水平,而在于创作动漫的热情以及符合大众的想象力和审美。这对传统的教学实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需要数字化媒体艺术相关人员深入思考。数字化媒体艺术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扎根在“学院派”美术教育上的,而没有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种以写实为主的美术技术将会逐渐被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设计技术所取代。大众的审美偏好已不再热衷于画面的精美,而是热衷于动漫的本身。因此,在当前造型基础教育的课程上,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情,这远比一味地讲授技巧更重要。在具体课时安排上,也需要对造型基础课进行适当的减少,而增加一些具体的创作实践课。在素描、色彩以及速写这一类传统训练中应添入创作成分,也可以将这些训练与漫画、原画以及场景设计相互结合。优秀动漫影片中的出色画面设计、色彩搭配及绘制技巧也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团队精神是重要的一环,需要对学生加强培养,最好是从较低的年级开始就着手训练。在行业实际的开发工作中,多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可以是固定的团队,也可以是临时组团。团队运作工作效率更高,也能够快速决策。教师可以根据实践项目的需要,以一个班级为主体,将其分为不同的工作小组,学生可以自由结合,小组间相互独立运作,共同完成实践的项目。教师主要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制作好的作品,可以将其在互联网的门户网站上进行,并收集相关的数据,根据用户的反馈建议,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吸取经验,为下一个项目做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班级与班级之间组团,也可以在年级与年级之间组团,这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让学生共同进步。这种以实践式教学取代灌输式教学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影响着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直接关系到本专业的就业以及创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训练等方面应当作出必要的调整,相关人员也应当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从而促使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当加强对技能的教学,还应当设置更多具有创造性的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及就业竞争力。

作者:秦成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新媒体联盟(NMC).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S1):4-52.

[2]钟甦.移动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J].当代电影,2016(2):182-184.

[3]黄心渊.东方风来满眼春: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专题座谈(上)[J].计算机教育,2014(23):29-36.

[4]王佑镁.跨媒体阅读:整合O2O与MOOCs的泛在阅读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2-28.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教学 市场互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市场导向”(Market-oriented)这一教育大环境下展开的。过去美术院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下的是艺术家式的人才,而“大众教育”模式是针对市场的。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过去,传统的办学模式导致高校专业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造成“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从而使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这充分说明原有培养模式不是针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已经不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时代,所有最先进的技术、理念、都会被市场立刻消化,而且,这个消化过程正逐渐呈加速化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紧密联系高科技,因此,专业教学必须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与市场有效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及时从市场获得最快的信息,才能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

一、专业教学建立与市场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包豪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现代艺术设计实践引入设计的感知训练。吉迪恩曾评价过“自然,学生靠这些练习不会成为艺术家,但这些练习可为他们打开表达之门,给他们新的视野。诚然,在我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缺乏足够的设计实践是影响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有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有观念的问题。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如交互媒体设计方向的学生经常由于缺乏对某类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特性、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消费者期待等方面的了解而使自己的设计成为空中楼阁、花俏而不实用。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条件,将专业教学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是解决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习、实践环节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普遍开设了许多操作性、应用性的软件设计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与社会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其中有由于数字设计所结合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造成硬件设备及教学软件更新的问题,同时也有因文理科复合型人才匮乏,理论、实践并重的师资稀少,最终导致课程教学肤浅、实际应用性差的情况。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上需要科学、合理的结合设计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的、顺利的适应这种“技术性的艺术表现”方向。实践就是带有很强技能技巧的揣摩与创作,这种揣摩与创作也正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实习、实践环节是对专业教学的有力促进

无论怎样的时代,艺术与社会、市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在商业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艺术市场体系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到中国的当代艺术系统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的互动关系,才能培养出很好的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

虽然专业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但人才培养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核心内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是改革发展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可依托企业,让企业来推进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学院要积极争取让企业和媒体单位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共同“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根据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特点,突出学生创意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企业中相应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并将各要素分解到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形成校内创意理论、专业技能训练与校外企业实践环节的渐进性循环,从而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

四、专业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建立的设想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

专业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这样就会使师生不可避免的面对艺术、技术与市场三者关系的协调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理念等。

(二)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通过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专业对软硬件更新投资大的客观限制,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场所。

如现在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业界软硬件设备提供商建立合作,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中央美术学院与苹果电脑公司进行的密切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在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帮助下,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强大稳定的UNIX操作系统,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Final Cut Pro编辑软件。创造性视觉效果的Shake合成软件,让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着迷。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工作室被认为是产品和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领域的成功应用范例。成为中国的艺术院校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参照。再如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分院与美国苹果电脑以及WACOM FAVO的合作,建成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智能化的宽带网络教学系统,在数字绘画等领域培养出不少富有特色的人才。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6

关键字:数字媒体;公共艺术;融合;地域文化

1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塑造城市独特性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已成为构建当代城市多元文化、传播公共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视觉艺术形象,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着城市的文化。其设计既应满足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又应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数字媒体打破传统的单项公共艺术交流模式,使观者不自觉地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与之形成互动。数字媒体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晶,是一种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活跃于公共服务领域。在英国,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约占GDP的7.9%,是第一大产业;在日本,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网络游戏等产业成为仅次于汽车业的第二大产业。国内数字媒体产业也在飞速发展,近几年,数字媒体技术与公共艺术设计的融合较为普遍。数字媒体具有公共性和人情味,不仅传播符号多样,而且反馈灵敏、调整迅速,对消费者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

2数字媒体融入公共艺术的意义

城市公共艺术在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与影视广告、三维动画、网络游戏、网络艺术、数字音乐等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凸显公共性

数字媒体介入公共艺术设计,以视频艺术、音频艺术、编码艺术、交互艺术、网络艺术等手段为基础,将艺术与技术巧妙结合,产生了全新的动态艺术表现形态,丰富了公共艺术的内涵。在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设计中,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传播方式有利于广场氛围的营造,趋向大众化,具有亲和力,增强了公共艺术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凸显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质。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中的皇冠喷泉(CrownFountain)就是数字媒体与公共艺术完美融合的典型实例。设计者将媒体艺术巧妙融入公共艺术,将喷泉的背景设置为多媒体屏幕。由电脑控制的多媒体显示屏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笑脸,以此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隔一段时间,多媒体屏幕上从市民的口中会喷出水柱,为观众带来一阵阵惊喜,加强了媒体公共艺术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凸显了公共性。

2.2增强互动性

数字媒体融入公共艺术设计,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公众营造出网上虚拟空间。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性增强。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建的“国家公祭网”就是很好的例子。网友可通过网络媒体为遇难同胞点蜡烛、献花,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国家公祭网”设计色调以血红、黑色和白色为主,凸显了“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的主题。目前,该网推出了中英日三种文字版本。中文版主要分为公祭资讯、海外公祭、在线公祭、公祭回音、公祭教育、公祭知识和网上史料馆等七大板块。英文版和日文版均分为在线公祭、公祭资讯、公祭知识、论坛互动等四大板块。媒体艺术的应用不仅为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高科技的设计平台,也丰富了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2.3塑造城市美好形象

多媒体公共艺术作为动态艺术表现形式,通常以动态的形式与公众进行互动。通过动态媒体艺术手段,融独特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与现代城市的气质于一体,可以彰显城市个性,营造城市的美好形象。在部分欧美国家,公共艺术已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例如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不仅形象地记载了城市的历史,而且体现了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策划者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方式将各个国家的国旗以超大电子屏动态传播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给观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3南京公共艺术设计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六朝古都、十代都会。远古文化、六朝文化、明文化、清(太平天国)文化与民国文化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为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奠定了南京特有的文化底蕴。而目前真正能够体现出城市地域文化特征,且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公共艺术设计很少。南京公共艺术的设计大多没有与数字媒体艺术相融合,形式单一,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公共艺术设计要想体现出一座城市独特的审美价值,就应加强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

3.1数字媒体在南京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数字媒体技术以“智能化”为主要特色,结合平面媒体、网络交互、影视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得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2014年南京青奥会上大量采用了数字媒体技术,让南京在交通疏导、安全保障、休闲购物、旅游住宿、文化及运动场馆建设等公共空间的现代化设计方面均展现了世界一流水平,从而给各国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南京多数公交站台的上方设置了显示“XX路公交车离本站还有几站”字样的多媒体电子屏。等候者可以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清楚地了解等候的时间。

3.2数字媒体介入公共艺术的对策

3.2.1视频和音频取代传统媒介借助视频和音频等新媒体表现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的美好形象。可以在南京城中心地段设置多媒体大屏幕,交替播放南京的文化、历史、娱乐、美食。在城市公交站台橱窗中,可以结合数字媒体手段,交替展示两幅广告,用多媒体动态广告代替静止、单一的传统广告。另外还可以在站台旁设置MP3播放器,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播放不同的音乐作品。3.2.2WIFI全面覆盖城市中心三年内实现无线宽带全面覆盖市中心,加快推进城市网络数字化系统建设。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介入,人们可以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与他人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数字媒体技术结合网络交互艺术,由WIFI向游客提供手机定位导游。公众可以借助无线网络交互艺术,参与网络问卷调查,及时反馈信息,与他人互动,与公共艺术品互动。

4结语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公共艺术设计应加强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数字媒体与公共艺术的融合,有利于增强城市环境的趣味性,增强公共艺术与公众的交流互动。这种互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文化,提升城市的品质,凸显城市的个性,塑造城市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马骏,张新宇.浅析当代城市广场公共艺术与媒体艺术跨界设计[J].装饰,2012,(3):139-140.

[2]唐丽.唤醒城市的记忆———六朝文化背景下的南京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2,(3).

[3]陆明明.浅谈数字新媒体公共艺术的互动性[J].大众文艺,2012,(10).

[4]谢甜琼.论新媒体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