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游戏方案范例

互动游戏方案

互动游戏方案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物;互动教学;初中学科教育

互动教学是一种强调课堂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其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是构建科学的初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根据互动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探究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力图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带来新的启示。

一、互动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满足初中生物课改要求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及合作性学习能力,互动教学就可以有效满足这种要求。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人才培养形式进行了变革,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实践技能,以互动交流的方式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与学习,这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核心标准之一。学生在与教师及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其自主性需求得到了满足,而满足学生作为课程主体的自主性需求也是新时期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的重点,其对课程内容、目标及形式都有着相应的标准。随着新时期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要达到课改标准和要求也必须尽快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创新性改变,引入互动教学这种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就是保证初中生物课改工作完成既定目标并达到应有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互动教学提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交流与沟通,学生在这种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能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及时提出问题并得到有效解决。互动教学为初中生物课堂营造更轻松开放的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互动教学本质上是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条平等的对话渠道,加强学生与教师和同伴间的联系,这是学生作为初中生物课堂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必要诉求。学生在与教师和同伴的平等对话中增加情感,与课堂各类要素间也建立起坚固的纽带。学生、教师、课程、知识点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种协同发展的课堂学习系统。学生受这种课堂学习系统影响对课堂教学产生依赖感,进而激发出浓厚的探索乐趣,学习兴趣得到大幅度提升,最终推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三)提升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性

初中生处于性格、思维及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科教学策略应充分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并满足学生的探索与认知需求。互动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好奇心提供了一个发挥渠道,使初中学生的学习与探索需求得到满足,保证其学习成长向着科学的方向有序推进。初中生物属于一种实验性科学学科,其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互动教学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在互动实践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由此可知,互动教学充分符合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规律和要求,对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科学性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不管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还是生物学科的教学发展,互动教学的实际意义都不容小觑。互动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个人学习成长的科学性并保证生物学科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有着双重的价值,因此初中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互动教学的科学性地位探索先进的教学策略,保证互动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充分融合并保持一致的步调,从而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二、互动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

互动教学的实施需要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前提,通过借助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初中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存在一定复杂性,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很可能会对抽象的知识点无法理解,因此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及课堂效率低下。要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情境中,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减少思维无效发散的情况发生。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将难度较高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音视频展示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充满趣味的教学环境,减少学生对复杂知识点的排斥感,使学生自主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质上就是互动教学模式的最有力体现之一。初中学生在创设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影像、声音、教师、同伴等课堂组成因素进行互动和交流,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完成了初中生物互动教学的全过程。互动教学的具体开展过程相对复杂,而创设教学情境则是整个开展过程中的先导环节,它为后续互动游戏的开展、师生互动的推进以及合作学习的发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开展互动游戏

开展互动游戏是保证互动教学有效实施的最广泛手段之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游戏需要与初中生物课本知识点相契合,同时与初中学生的兴趣特点相结合,保证互动游戏价值最大化。互动游戏是互动教学的最直观体现,学生在参与互动游戏的过程中其课堂主体性地位得到了保障,同时其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表现及表达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会因为害怕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出于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的目的避免开展互动游戏。但事实上,开展互动游戏不仅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集中。互动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初中化学课程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拆解与简化,并利用游戏化步骤将知识点融入其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灌输。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既可以保证初中化学知识点的传授,也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环节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专注度。课堂专注度提高之后,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互动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也会得到更好的凸显。

(三)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互动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而师生互动则是互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主张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往往是整场课堂教学的“主角”。但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互动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就是对教师与学生各自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义与确认,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且重视教师引领者地位的最直观表现。开展师生互动要求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设计更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教学环节,以提问与回答的方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减少独白式的知识宣讲,积极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通过自然的师生间对话在无形中向学生讲解初中化学课本知识点。这种对话互动的形式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科学监控,从而保证教学方案的及时调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时应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从而保证师生互动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效果。

(四)促进合作学习

互动教学除了需要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对学生间的互动也不应忽视。合作性学习是开展学生间互动、推动互动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生物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动,以分组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合作互动的机会,并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难题,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学习作为互动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增加了更多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同时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促进合作学习是保证互动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的有力措施之一。初中生物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将这种教学方式考虑进去,将合作互动与现有的课堂活动相结合,保证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间互动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五)推动教材创新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还需要考虑到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教材内容的优劣对互动教学的开展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材创新是促进初中生物课堂互动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传统的教材内容可供学生进行讨论和自由发挥的部分较少,学生的积极性很难提升,因此推动教材创新,使教材内容与初中生物课堂互动活动更加契合成为了互动教学策略中的重要内容。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并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要求相一致,同时以利于课堂互动活动实施为基本要求。在义务教育制度不断发展的今天,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绝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实际的课程要求和互动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向着创新和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使互动教学这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开展效果。

三、结束语

互动游戏方案范文2

一、课堂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生物课程有很多抽象而且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学生学起来不但没有兴趣,而且效率不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类似基因、染色体、RNA等这样的名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费时费力,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亲子之间样貌相似等这样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词的作用和功能,从而消除陌生感。如,成龙和房祖名长的很像,有人说鼻子像,有人说脸型像,这就是基因遗传的结果。教师通过有型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解读晦涩难懂的生物名词,无形之中缩短了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现象的探索,从而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是与生活实践关系密切的学科,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注入式教学则让学生对知识无所适从,成为学习的容器。因此,启发式教学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历经数年而不衰。同时,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实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启发式教学恰恰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并得出结论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未知领域的探索,从而获取生物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植物种子的萌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探索学生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充足的阳光,符合这三个条件就能使一颗具有生活力的种子萌发,从而逐渐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在整个启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都是集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的展示上,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热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还能激发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从而争取自己在课堂上更好的表现自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是生物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血液循环的路径总是混淆,影响课程的学习,其中涉及的抽象名词也很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故此,教师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血液循环的路径图,并划分小组进行比拼,从中选出做到最好最快的那一组。首先教师将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和特点对学生划分小组,各自分工明晰,责任到个人,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会集中精力的进行各自任务的完成,有的学生完成从左心室出来的路径,有的学生完成从右心室出来的路径,有的学生负责画路径图,有的学生负责检测看是否有遗漏,最后由一名学生做代表进行讲解,完成课程的学习。整个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才能准确的绘制路径图,在绘制的过程中还巩固了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效率,就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限于生活化、启发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还有其它的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探寻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最佳的切入点,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作者:汤敏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沐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精心准备

教师在组织一场教学之前,会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将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当导学案既易操作又与学生实际相契合,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以学生经验为经验,以学生兴趣为兴趣去进行精心准备,既要突出教材特点,与知识点紧密相连,又要“制造”一些难题,让他们能够主动的“调动”起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深入探究,激活思维。如在让学生认识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时,就可以结合中国的古诗词对学生实施教学,如让学生先玩一个填诗词的游戏,老师写出上句:春色满园关不住,然后让学生们填下句,当学生们写出一枝红杏出墙来之后,教师从诗词引向生物知识:一枝红杏之所以出墙来,实际上是生物在做“向性运动”,这种运动能够让植物的叶子、茎“跑”到最适合利用光能的地方,让它们能够享受足够的阳光从而完成光合作用。植物之所以会有向光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其内部“生长素”在发挥作用。生长素在一定浓度下能够让植物细胞生长伸长加快,它在单侧光线条件下,背光部分公布的多于向光部分,所以茎才会向着有光源的方向伸长或者弯曲。而我们通常说的俗语“向阳石榴红胜火,背荫李子酸酸掉颚”,恰恰就证明了植物的果实其口感、品质均于光照有关。从古诗、俗语引申到生物知识的教学设计,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以他们感兴趣且认可的形式准备课堂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2合理组织

生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课堂首位,教师在做过精心准备之后,就应该由台前转为“幕后”,将学习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展示成果的过程、合作的过程以及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让他们进入到一种自主学习状态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去探索新知,从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并以此为驱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在让学生们认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时,教师可以选择“蚕”这个学生们都熟悉的昆虫作为代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养蚕,并搜集与蚕相关的信息。进入课堂学习后,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讲述自己养蚕的经历与体会,并让他们尝试对蚕的生活史进行排序。然后将蚕生活史标本发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边回忆、边观察蚕在生长过程中每个阶段表现出的特点,并以表格形式表示出来,帮助他们整理归纳其“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个生物发育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深入理解。在学生完全理解之后,让他们带着“蚕与蝗虫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史?”这样的问题看已经准备好的幻灯片,当他们将两者发育与生殖的异同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后,启发他们从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特点中认识“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这样的课堂组织,无论是旧知的启发,还是新知的发现,以及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都会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得到不一样的理解,而当他们凭借自己之力“窥探”到生物的“秘密”时,一种发现的乐趣会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

3科学点评

很多教师不注重进行课堂点评,即使点评也是简单的几句话,用“好”或者“不好”。“可以”或者“不可以”敷衍塞责。殊不知,科学的点评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可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生物学科的“生活化”特征非常显著,让学生将生物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巧妙的点拨评价,引导学生将知识用于生活,再从运用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中的“盲点”,是生本理念在生物课堂最具体、最有效的落实。如在学生学完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后,在学生对其转化关系进行陈述后,询问他们是否对“牛吃草却能够挤出奶”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而在他们了解了酵母菌新陈代谢类型后,让他们对黄油如何制作的过程、步骤进行讲解,并引导他们对酵母菌代谢方式进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以练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检测,如每节课后以“抢答”方式出一到五个当堂练习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决,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追求课堂的有效乃至高效,同样需要每个生物教育者去认真雕琢。教师只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科学评价,就会与学生共建一个和谐而高效的生物课堂,实现双方成长与发展的“共赢”。

作者:顾善军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互动教学实施

一、开展互动游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游戏”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名词,尤其是中学生对游戏活动没有任何抵抗力。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害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一种行为。但事实并非如此,游戏活动的开展,表面上好像是对课堂时间的一种消耗、一种浪费,但实际上收到的教学效果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以激活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时,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知识内容时,教师摒弃以往“灌输”的授课模式,而是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中探究这些生物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记忆。师:现在请几名学生一起上前完成一个游戏,这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一种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你们要根据你们被设定的生物种类进行捕食、逃避。现在,请分别扮演:小草、老鼠、老鹰、狼、鹿、蛇。其他学生也要动脑筋思考他们之间的捕食关系,监督他们游戏完成的是否正确。在教师说完要求后,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进入互动游戏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游戏,都很认真地思考教师设置的这些生物所生成的食物链以及相应的食物网。游戏中扮演鹿的既要想办法吃到草,又要想办法躲避狼。学生在互动游戏中都表现的异常积极。案例中,教师以“互动游戏”的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二、开展师生互动,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生物教学中教师适当的“独白”能够起到指点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但是如果整节课的“教师独白”,难免会造成生物课堂的单调,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这一课堂现象,不能再“称霸”整个生物课堂。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需要与其进行适当的互动。其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对话互动,以对话的方式推进师生双方敞开心扉,进而相互吸引、相互接纳,让师生在精神层面得以相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存在的传染病的种类多种多样,那你们都知道哪些传染病呢?生1:我们经常得的流感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生2:还有肝炎、肺结核、艾滋病。师:你们真棒!你们竟然知道这么多传染病,这些传染病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流行起来吗?你们所说的传染病是怎样被流行起来的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主动查阅资料。有学生在找到答案后,很兴奋地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生3:我通过查阅生物课本,我了解到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师:你探究的结果非常正确!继续努力。案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进行对话,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由此可见,师生对话,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生物。

三、开展合作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生物相较于其它学科,内容较为复杂,而且综合性很强。如果教师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味地实行“一言堂”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云里雾里”。因此,教师必须创新,需要为生物课堂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以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互动,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时机、共同学习的机会,以增强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促进全体学生有效参与。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时,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教师选择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师:同学们,请自由结组,共同合作探究这种气体物质真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同时,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和空间,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安排任务后,学生开始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相互发表自己的建议。生1:我们可以先假设,然后再验证,假设光合作用中这种气体必不可少。生2:我同意,NaOH溶液能够消耗,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物质,做一个对比实验,一个没有这种气体的植物光合作用实验,一个有这种气体。案例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互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还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大有裨益。

四、结语

总之,互动教学对实现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断结合教学实践,更新、改进教法,以实现互动教学的最大效益。

作者:徐中华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学校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生命教育探索

1国内外生命教育现状

1.1香港地区的生命教育

香港中学中,除了有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课程外,政府于2008年建设了一个以宣扬关爱与和谐,建立社会正面价值观及使命感,并传扬爱护大自然的讯息“诺亚方舟主题公园”。其中“方舟生命教育馆”是全港首间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创新互动教育场所,通过独有、互动、创新的活动及场馆设计,让参加者亲身体验及反思生命中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帮助学生建立正面、乐观及积极的人生目标,着重活动简介、体验及事后讲解3个环节。体验活动中的“感棺”之旅,尤为特别,目前暂时未对外开放,只供体验学习活动使用。在死亡前面,人们存有猜忌、不安、恐惧,“感棺”之旅会带领思考死亡真正的意义,让人类进一步探索死亡,学懂活着。

1.2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现状

2004年以后,中国大陆一些省市地区开展了地区性的生命教育。2004年辽宁省下发《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5年,上海颁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率先在全市中小学系统开展生命教育。2005年,青岛中小学也开设了相应的生命教育课。其他地区的学校依然缺乏系统和相关的教育。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教育界极大的警示,从安全教育的缺乏到面对死亡灾难,学生的心理建设都极其缺失。生命教育随着灾后的重建和由此引起的反思应运而生,对青少年进行适时恰当的生命教育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

2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维度设计

2.1认知层面(A)

以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认知层面教育目标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围绕《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设计的10个专题,展开生物教学活动。①科学探究;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③生物与环境;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⑤生物圈中的人;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⑦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⑧生物的多样性;⑨生物技术;⑩健康地生活。在这10个专题中,第②、④~⑥分别从认识生命开始,理解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结构基础;认识人类活动最密切的绿色植物;认识自己;认识人类的朋友即各种动物。4个专题学习结合生命教育目标,重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并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整个生命教育的基石。

2.2技能层面(B)

在《标准》中⑨和⑩专题的教学中,侧重联系实际。例如学习生物技术中的“微生物发酵”后,学生学会制作酒酿。其拓展活动辅以“酸奶制作”,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选择健康饮食。在⑩专题健康的生活中,学习急救常识,模拟遇到溺水、煤气中毒、触电等突发情况下,实践人工呼吸的几种方法,将健康知识、安全教育与生存教育相结合。如果说认知层面停留在“学”,技能层面是让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去“做”,完善基本的生存技能。

2.3情感层面(C)

③、⑦、⑧专题的授课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和人类生活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生命之美”,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情、珍爱之心。生命教育同时是一种道德教育、一种和谐教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情景有意识的强化“生命教育”这个主题,并把握这条主线,在情感层面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例如:一句话的思考“你眼中今年的第一抹绿,出现在何时?“”地铁建设时梧桐等行道树被移走,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之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协调?”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命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建立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平等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3.1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内容渗透

围绕《标准》中的10个专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侧重的设计了6个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题,结合生物的课堂教学实践生命教育,完成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标。

(1)一花一世界。

初一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后,很快就进入“生物圈的绿色植物”这一专题的学习。学习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知识。教学中教师将事先购买的各种花卉种子(南瓜、凤仙花、圣女果、万寿菊等易于培养的种子),分发至各个小组。小组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种子萌发的条件”知识和进一步搜集整理的资料,在3月初春时候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中小组观察、记录、拍照,在6月完成实践活动小结,并进行讨论,每位学生写下培养过程中记忆最深的感受。从小小一粒种子到小苗直至开花,学生们精心呵护着自己的作品。植物每天的点点变化都给学生带来惊喜。在学期结束时,许多种子已经成为成熟的植株。学生欣喜并惊叹着生命的力量。总之,教师把握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历程和欣赏生命的和谐之美,在完成生物教学的同时,达成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生命教育目标。

(2)安排科学的饮食。

七年级教材“人体消化道”中,联系实际生活,安排了“设计一日健康食谱”的内容,目的是指导学生健康饮食。教学中,笔者把教材中内容和当下发生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将“塑化剂加入食品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留给学生,分组专题研究,通过资料搜集过滤和讨论,进行小型的汇报交流。学生对这些实际的问题,抱有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得到的结论,往往要比家长和教师的说教更有效率。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保留沿用这些专题的讨论。安排科学的饮食体现了生命教育技能层面的教育目标。

(3)学会健康的生活。

“健康的生活”涉及领域广泛,贯穿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生物教学中。教师结合生命教育的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了解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几类疾病的治病原因及人类对策。通过对各种疾病特点的学习,渗透“关爱,平等”的理念。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会中受到歧视,HIV病毒携带者所受歧视更加严重,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科学知识了解片面造成的。其次,使学生了解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关于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看影片《中国禁毒史》,阅读《醉酒驾车的量刑》等多种手段进行,完成生命教育中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教育目标。

(4)把握青春的律动。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青春期教学中,学生们好奇又羞涩的心思写在脸上。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用理性的观念学习科学知识,认识自己,也是珍爱自己的第一步,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度过这个生理心理巨变的时期,用所学知识形成科学的卫生习惯。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男生,女生从青春期后,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不同?你觉得应该如何得体,有风度地和异性同学沟通?……教师引导学生直面内心的好奇,注意在沟通交流中,不能背离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的几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能真正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长达10个月的孕育,新生命才得诞生,直至可以健康地坐在课堂中学习。这期间犹如一部历险记,学生在惊叹的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在生活中也许遇到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困难重重,可是这一切困难比之生命的诞生,只能是生活中难以承受之重,绝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这一专题中,生命教育定位于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

(5)掌握生存的技能。

汶川地震中,那些惨烈的画面仿佛还在眼前。在日本的中小学中,灾害中的安全教育是必须的,我国没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八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课程中,安排了相关内容,教师结合实际,将地震、溺水、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灾害或紧急时刻中的安全教育,从说教转变为实践操作练习,效果则更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必须的生存技能是生命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个专题的设计就是为了达成生命教育中技能层面的教育目标。而生物课堂有限的时间和模拟情景,学生更多是游戏心态,而不是当作技能的训练是生命教育该专题的遗憾。

(6)敬畏神圣的生命。

“生命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时至今日也未完全有统一的答案。首先,教师布置学生搜集关于生命起源学说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从我国古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西方的上帝创造世间一切圣灵;现代生命起源学说中大多数科学家认可的“化学起源说”和非主流的“宇宙物质说”等,通过汇报交流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生物在进化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现存生物类群都是经历了残酷生存斗争和长期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强调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也是这一专题希望达成的情感层面的教育目标。

3.2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方法实施

将有效资源整合生命教育中,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可以采取以下5种方式:(1)参观。在不同季节参观学校内部及周边的自然资源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生命之美。(2)调查。学习健康生活时,安排学生就“家庭有无色盲、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和特点”进行调查。(3)探究。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是最先学习的模块,在学习了科学探究方法后,这一学习方法的应用体现在各个专题中,特别是专题二和专题六。(4)实验。实验是生物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例如“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淀粉的消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应用在专题一、专题二和专题三中都有很好的效果。(5)角色扮演。在专题五生存技能的实践与练习中得到应用。

4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

互动游戏方案范文3

一、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低及项目课时受限等原因,对其技术上的教学无法使小学生完全掌握,因此对其身体素质发展受到限制。同时,教学内容较为枯燥,难以有效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且对其综合素质与基本的运动技能难以发挥培养作用。教师于体育田径教学中对项目系统性、完整性追求,致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单调,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体育田径内容的兴趣与积极性。加之教师始终采取自我教授动作,并安排学生予以模仿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未得以良好发挥。

二、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的游戏化的意义分析

(一)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

游戏化教学法于小学体育锻炼过程中,通常可使小学生达到忘我境界,有效转移个体不愉快行为、意识及情绪,且能够缓解来自于同学、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带来的消极心理反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于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法可有效解决小学生人际交往敏感、相对立倾向等心理问题,从而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知,游戏化教学法合理应用于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中,可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改善其心理状态,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

游戏化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促使小学生身体得以有效锻炼。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器官及肌肉组织于游戏化教学中得以充分调动,使其身体以不同形式加以活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游戏化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肺活量水平,而且促使其运动能力得以有效锻炼,从而提升其短跑、立定跳远等田径项目的运动成绩。此外,游戏化教学法合理应用于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中,可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于具体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采取游戏化教学法显著提升小学生的胸围、身高及肺活量比值指数,从而有效改善小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人属于群体性动物,于学习中及日后工作中,均离不开团队合作,所以,从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体育田径教学模式中忽视对学生此方面的培养,而游戏化体育田径教学的开展可有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田径游戏活动中,若学生想从游戏中获胜,则需互相配合默契,因此于学生游戏过程中,其不仅需熟练掌握田径运动的技能,而且需学会团队合作。由此可知,于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势在必行,该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三、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的游戏化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游戏化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师若想于田径教学中有效应用游戏化教学法,则需不断予以完善与加强游戏化教学,以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法的积极作用,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田径技能,并通过田径活动以提升其身体素质。同时教师需针对学生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开展课程,从而使体育田径游戏化达预期效果。于实施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淘汰效果差的游戏,并归纳与总结效果上佳的游戏方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当代体育课程的要求。例如:教师跳远课程中需首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跳远姿势,为使学生规范完成跳远动作,可拿出一只活青蛙向学生示范,并安排学生仔细观察青蛙完成整个跳跃动作的全过程,之后安排学生以青蛙方式弹跳方式予以练习,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跳远知识的兴趣,而且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更换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游戏

小学体育教师于实施游戏化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换游戏内容,切勿反复使用一个游戏进行教学,以防止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热情与新鲜感,从而降低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所以,体育教师需依据小学生特点及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等选择不同游戏以开展课堂教学,不仅满足学生好奇心理,而且使其对田径活动充满期待。例如:教师上一堂课程中已采用观摩青蛙弹跳进行跳远活动后,下一堂课则可换另一种游戏方案,可采取跳山羊、开火车、十字接力等游戏,以有效避免游戏被过度反复使用情况,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三)加强小学师生间的互动游戏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于课堂教学中始终扮演说教角色,而极少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但若教师可转换角色,在田径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并与其进行互动,将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同时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体育教师可通过设置小学生较感兴趣的动画片场景,开展一项逃生的游戏,首先将整个教室作为逃生场景,然后安排每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同时教师亦参与其中,并担任英雄角色,辅助逃生者逃离教室,通过这一系列游戏,不仅使学生于游戏中锻炼身体,而且促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增强。体育游戏化为体育教学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田径教学中,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田径活动的情绪,使其身心素质均得以一定提升;同时可发挥小学生创造性与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从而切实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伟.体育类小学一年级英语游戏教学校本化行动研究——以杭州市S小学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9):32~36.

[2]冯蕾.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93~94.

[3]赵建英.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32(10):145.

[4]李广源.探索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与设计原则[J].科教文汇,2015,12(5):145~146.

[5]王君.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的游戏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5):121~122.

互动游戏方案范文4

教育环境的生态性首先需要从受教育者主体的年龄、情商、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设计与受教育主体相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不同年龄段的多元化设计元素融合与单一的中学或小学不同,东城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校园环境设计关注从7岁到16岁年龄跨度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情感诉求,因此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必须以多元化元素融合一体,从形态、色彩、材质、游戏空间等多方面照顾不同年龄学生,要求运用设计符号元素细节的区分到位。

(二)以恰当的设计手法表达校方教育核心价值该校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即对受教育者“尊重、赏识、情满校园”,重视通过学习的过程而显示,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等正面鼓励学生的探索实践。因此,其校园环境设计手法需要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游戏性,表达教育者对学生们的尊重、鼓励与赞赏,由此促进孩子健康的情商成长。

二、校园景观四大区域版块创意阐述

东城实验学校校园依据教学功能划分为四大空间区域版块:校区正门入口中心广场、艺术楼后小广场、低学年段小广场、校区运动场及绿化隔离带等。方案构思之初,依据四大区域版块空间的功能性以及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构成特点,本着以人为本,满足多年龄段学习、游戏活动方式前提下,学校协同设计者提出了校园景观四大板块创意主题——源、瀚、韵、律,它们在主题表现上各有侧重但又融汇贯通,并且对其内涵深入进行挖掘充实。

(一)“源”的阐述

“源”词义本义阐释为“水流所从出”,在文化中延伸意为“源源不断、生生不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四海相聚,珍惜缘分”,“天圆地方、幸福美满”。在本方案构思中,“源”的丰富寓意通过中心广场错落的同心圆、环绕的曲水流觞设计符号来展示。

(二)“瀚”的阐述

“瀚”古代本义“广大貌”,延伸意为“水浩大的样子;广大”,在校园景观方案中设计者提出在低年级段区域设立丰富多样的生物区、齐地绿化池、沙池,即寓指浩瀚的宇宙、博大的智慧。

(三)“韵”的阐述

“韵”的形象阐释在方案中是一个难点。“韵”本义指“和谐的声音”,延伸意为“美好、和谐而有节奏的形式、意味”。“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在校园中,狭义的“韵”可以仅指音乐,广义的“韵”则可以泛指校园的流水、音乐、鸟语花香,所有一切有活力、有视觉美感的错落连绵的形态、色彩等,甚至可以包含连绵的历史文化的流动在内。

(四)“律”的阐述

本义“法律、规则、音律”,而校园景观文化方案中延伸意为运动场外景观元素,设计表述为“律动健康、律动生命”的含义。

三、校园景观生态设计元素阐释

校园物态环境是指包括校园建筑、道路、植被绿化园艺形态、主题雕塑、墙面文化、室内外环境色彩、视觉传达导示牌等构成的学校功能实现及视觉形象的一个整体系统。东城实验学校校园的生态景观设计应用元素则涵盖江南以及钱塘江地域历史文化、生态自然文化、环境色彩、植被品种选择及造型、建筑景观和校园识别导示设计在内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和谐的全方位系统环境设计。

(一)江南自然生态环境营造

在少儿多元化智能发展中,自然观察智能是少年儿童必须培养的多元化智能之一。在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亲和力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孩子健康、阳光的情商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东城实验学校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着意将江南自然生态景观以富于童趣的互动游戏手法融合贯穿其中:以层叠的平台流水、汀步、平桥及阡陌纵横的地面图案阐释历史上曲水流觞、良田万亩、“韵味”盎然的江南水乡环境;品种多样、色彩丰富美观的花草、树木植被与教学环境融合,除了给学生们一个自然生态绿色空间环境之外,还可以作为学生在教室之外观察认识植物生长形态、水流形态的自然教育课堂。德育大厅荣誉墙以有江南特色的垂柳树枝条上张贴展示学生们获得的各种荣誉,表现出“尊重、赏识、情满校园”,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向上。

(二)历史文化氛围营造

在方案设计中,历史文化知识点的形象化表达亦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多样的历史知识点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就盲目导入到设计中,结果很容易变成枯燥的知识点解说而导致缺乏亲和力与吸引力,致使学生视而不见,达不到预期的作用。方案设计者经过推敲,最终采取将历史文化典故介绍融合贯穿于生态环境设计的方式中,不露痕迹地在设计表现方式上出新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诱导他们去猜测、观看、体会。例如在入口处中心广场“源”的表现中,立面影壁墙以浮雕行书夏、商、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书苍劲、构成错落有致,展示了五千年历史的流传,在文化之源的介绍中阐述了历史之“韵”。

地面种植江南代表文人精神的竹林,流动的溪水中形似随意置放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上雕刻自春秋时期以来的各朝代历史文化名人名称:孔子、庄子、竹林七贤、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极易引起孩子的好奇与注意力,设计上又达到自然和谐融合。在艺术楼后的小广场,设计者还有意设计了一个关于阅读的历史知识文化连接,从中国古代的竹简刻字、丝帛书到造纸术发明,直到当代的数码阅读。整个景观点的设计元素以草地中铺装的石板竹简形态,蜿蜒曲折的青石小路(丝帛形态)、草坪卧石书本形态、木制阅读廊架中的文字介绍、阅读廊架中的电子阅读屏幕(数码阅读形态)有机串联,创造性地以视觉图形化语言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阅读历史。

(三)以人为本的设计元素应用

首先,设置在低学年段小广场的沙池景观是以游戏方式设立学生课余与自然亲近淘气玩沙的空间,让学生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沙池边上还设计有供各年龄段学生观察的长满水中浮萍的池塘;低年级课间活动区作为本案的创新点从低幼儿童兴趣及心理出发,设计了孩子们喜欢的森林动物大象、梅花鹿、马、猴子等墙面与阅读橱窗展示,色彩为低年段的学生所喜欢的天空的蓝色系、植物的绿色、黄色系,同样以游戏的轻松心理表现童趣盎然,打破了以往宣传栏形式的严肃呆板。

其次,在学校运动场的隔离墙面上雕刻了为中国体育竞赛做出贡献的姚明、蔡振华、邓亚萍、李宁、郭晶晶等运动员明星形象,旁边书有篮球、乒乓球、足球、跳水等的运动项目起源知识介绍,传递给学生运动的精神以及成长的榜样;运动场两旁的景观带错落有致地布置运动剪影的植物造型,以阐释生生不息的律动精神。整个校园景观设计以自然生态环境绿色设计为基础,力求在自然和谐环境中表现历史,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探索知识;在自然中突出童趣的游戏精神,让孩子在自然中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互动。方案设计者真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去探索自然与社会。从教育角度来说,设计者要研究的正是如何运用环境设计的元素符号来实现少年儿童自然观察智能、视觉审美智能、人际关系发展智能、认知学习智能等多元化智能的发展。

四、结束语

从千校一面到开始注重校园局部装饰美化,从局部装饰美化到校园文化建设,从校园文化建设到人、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教育环境,这个历程阐述了人们对于教育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理解在深入与进步。在教育理念的革新中,校园环境建设实践也在不断进步,这个进步不是单纯设计手法的进步,也不是知识文化的纯粹张贴。以高超、娴熟的设计手法、设计方式将先进的科学文化探索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景观之中,每一个设计的环节都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开放、自由、和谐、健康的理念诉求对教育与人的成长规律的尊重,这正是我们在校园环境设计实践历程中所要探究和表述的核心内容。

互动游戏方案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教学;教学情境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发展有积极影响,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重视,并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并在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为了保证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应充分考虑两者结合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满足游戏化教学顺利开展的条件。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课堂结构的变化等。硬件设施指的是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是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设施;而课堂结构的改变是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1]。为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应尽快改变课堂结构,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第二,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目前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便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因此,应当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作为一项重点教学目标,在将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即是教师应明确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并合理设置游戏化教学内容。

2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时,应严格遵守以下的应用原则:第一,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保证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合理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第二,实时监督。是指实时监督学生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状态,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由教师帮助解答,使得学生能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学生能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向教师反馈,而教师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保证整个数学课堂处于动态发展过程;第三,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三适原则。主要指的是游戏化教学应坚持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要求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方案制定,并合理选择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时机,尽可能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最大应用效果。

3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3.1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

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能有效保证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并能一定程度减轻学生学习压力[2]。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将通过组织期中、期末测评等测试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将对学生造成一定压力。而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上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测评模式,通常是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测试,根据笔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不能对学生发展情况有准确掌握,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有关研究者提出将游戏化活动结合在教学测评中,使得学生能在放松的环境下应对测评内容。例如,教师将在完成某一模块的教学后,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从中选取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并在结合教材内容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最终呈现一份知识总结报告,并作为学生这一阶段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依据。通过灵活设置测评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并能保证测评结果的合理性。

3.2设置生动性游戏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满足小学生好奇心需求,对学生来讲具有较大诱惑力。因此,可认为将游戏化教学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由于游戏化教学和传统极教学主要存在游戏化教学趣味性较强的区别,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了充分体现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意义,应保证课堂游戏活动设置满足趣味性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时,可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银行业务员的身份,而其他同学可办理银行存兑等业务,使得学生真实体验人民币的兑换过程。通过这种游戏方式的设置,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游戏场景。学生可在趣味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3.3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应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保证游戏化教学能有计划的进行,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能明确区分游戏与游戏化教学间区别,并能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发挥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坚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原则,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游戏化教学合理开展的重要基础,能保证学生在游戏过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3]。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知识模块时,教师会在课堂活动开始前,向学生表明课堂教学任务为争取掌握物体和图形的概念。并且教师将根据这一目标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如教师会利用七巧板作为教具,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图形知识,并且教师将通过两种图形的相互组合形成新的图形,鼓励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通过这种竞赛方式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4利用互动性游戏提升教学质量

游戏活动属于团体性活动,要求教师能组织互动性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尽可能掌握较多的数学知识。另外,在游戏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模块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要求各小组能统计出来半小时内公路通过的车辆数,而小组内成员则分别负责统计不同类型车辆的数量,最终汇总处理。教师同样需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各小组的统计结果准确性进行评价,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互动游戏活动的组织,能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5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传统数学教学主要存在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弊端,并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存在部分教师将在有效时间内讲解较多数学知识,缺少了课堂导入环节,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有系统掌握,不利于课堂教学良好效果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设置相关的游戏环节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单位换算”的知识时,教师将在课堂开始前,安排几个同学站起来,并表明学生代表的“单位”,如教师在喊到1厘米时,对应的学生便坐下,同样喊道其他单位时,需要对应学生能迅速作出反应。而教师在设置游戏规则时,将根据单位之间的换算标准,来确定各单位对应的学生数量,这样在游戏过程中,能使得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初步掌握。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明确了解的前提下,教师可继续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是保证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定掌握的有效措施,同样是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体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应用,能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效掌握和应用。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需要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通过加强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利用游戏模式来创设教学情境等措施的实行,能有效实现游戏化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芳.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S1):59(2017-06-19).

[2]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6):101-102.

互动游戏方案范文6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信息化运用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英语教学还以应试为主,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只停留在试卷成绩上,能达到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没有多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口语训练与实际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英语作为国际官方语言、作为世界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得到重视。中职院校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员,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特别看重。研究信息化技术在中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运用好其发挥的作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一、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原则

1.要注重对信息化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支持作用。信息化技术是科教创新发展的成果,应用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很有帮助。教师如果在教学环节中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这个信息化这个工具,不但不能发挥提高教学的作用,还会给学生学习过程带来负担。这就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课件,如何灵活选择英语口语教学中信息化的内容提出了要求。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环节中还应该合理应用信息化手段,才能给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又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2.要弄清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固然有其优势,但教会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才是教学的重点。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在于交际,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增加并不是简单地把课程变得花哨而忽略有用的知识。不合实际地把信息化强行加入到教学课件中只能适得其反。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和自制力都在爬升阶段,难免会对杂乱运用信息化的课程所吸引,分散关键学习内容的注意力。教师要针对性地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支持,张弛有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才能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兴趣。3.信息化应用内容要容易被学习和掌握。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能力相对其他院校偏低,英语口语的根基不牢。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合理选择和安排信息化英语口语教学课程,信息化应用在教学中的涵盖范围很广,比如多媒体演示,人机交互等等。教师要从中筛选易于学生接收的内容,由浅入深的进行课件制作和安排教学。4.信息化在英语口语教学支持上要容易上手。教师因应根据教学计划与自身素质等因素安排适当的信息化内容在教学里。如果把英语口语课件中加入复杂难操作的内容,不但学生难以吸收,对教师来讲要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和熟悉来达到授课的目的。课前准备就会费时费力,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出错,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率。5.中职院校要提高学校软硬件实力。从二极管到纳米计算机,从2G网络到5G的发展,科技改变着未来。信息化出现在英语口语教学课程中,离不开科教兴国的发展。想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功能,为英语口语教学画虎添翼,中职院校就要有过硬的硬件实力,教学设备也要进行更新换代,来满足新的教学要求。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教学相长不断创新。

二、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方法

1.恰当运用信息化支持英语口语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习激情。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好信息化中的声音、图像等所呈现的内容。例如英语的音频、图像、视频等媒体资料。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人机交互口语训练,上机考试,智能互动游戏等。使英语口语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乐趣,学生达到喜欢学,主动学,能学好的目的。2.转换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主导学生进行信息化课件的自主学习,学生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训练。增加了对知识点的针对性,学生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薄弱点,利用教师导入的信息化课件有针对性的去寻找解决方案进行训练和提高。通过教师的引导运用信息化支持英语口语教学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3.把传统一对多的授课变为多对多团队合作模式,增加互动性。语言的学习是需要互动的,需要说出来的,不能只听教师讲课的一味填鸭教学,信息化教学支持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与智能科技之间的互动协作和信息交流,可以实现口语练习更高的学习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来讲,信息化应用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支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环节中不难看出中职院校的软硬件实力,教师的教学素质是能否利用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的关键。信息化技术一定会更加完善的呈现在中职教育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合理安排和运用好是我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秀清.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实践探索[J].科技期刊,2017(02).

[2]冯国鹏.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科技期刊,2017(05).

互动游戏方案范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城市规划馆;多媒体展示

0引言

城市发展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能够保障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而城市居民为了解城市未来规划发展,可于城市规划馆中,借助相关展示设备,获取相关信息。其中,城市规划馆的展示效果,直接影响城市居民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城市规划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研究具体多媒体展示、交互技术,详细内容如下。

1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在各类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音视频、图像、文字等的综合处理与管理,能够实现用户的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会议和展示等领域。对于城市规划馆,可有效地对多媒体技术进行运用,用于加深居民对城市规划的理解,保障城市规划馆的功能。

1.1多媒体交互技术

多媒体交互技术属于人际交互技术,实现人际对话,用户可根据提示或目标输入相关信息,由计算机做出相关应答,满足用户需求。其中,多媒体技术中,涵盖虚拟现实技术,可营造虚拟环境,创造临镜感,体现交互性。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保障城市规划馆的功能。

1.2多媒体展示技术

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运用相关显示手段,将各类信息展示到用户面前,便于用户提取与使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可用于多媒体展示活动,其能够实现大容量信息整合设计、故事性讲述和环境营造,增强居民的体验感,具有更为诙谐和趣味性的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这些优势使得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城市规划馆的展示手段,提升信息的传递功能,提高信息的传递手段,保障城市规划馆的整体服务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城市规划馆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城市规划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主要对几种常见的媒体技术应用进行阐述,详细内容如下。

2.1触摸屏技术

触摸屏技术可用于城市规划馆中,借助触摸屏系统,城市居民能够按照指示,自主选择所要了解的内容,且不需要相关人员的讲解,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架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达到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这种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增强了城市规划馆的智能水平,城市居民按照屏幕上的相关知识,能够获取目标信息。如:松江城市规划展示馆中,多处展区内均利用了触摸屏技术。

2.2各类互动性媒体组合

借助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结合的形式,实现信息的展示。可运用知识竞答、互动游戏、音视频等方式,在提供丰富活动的同时,促进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且参与者能够自行选择目标,实现操作,帮助居民更好地吸收知识。如动作识别技术,可借助动作捕捉,实现动作识别,借助动作能够实现相关操作,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真实感体验。

2.3三维成像技术

三维成像技术是现代虚拟展厅的基础,该项技术的运用,能够形成立体图像,使得居民在城市规划馆的参观过程中,能够将实体模型和图像结合,并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城市形象,从而全面了解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2.4PDA技术

即为移动通讯办公技术,能实现无线传输,其具备良好兼容性和适用性。能够有效地借助PDA实现信息的展示,并以参观者的个人终端为展示平台,实现了互动性的增强,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的了解需求。

2.5其他展示技术

在这些展示技术之外,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还包含4D动感影院技术、LED多媒体显示屏技术、VR技术等,均可为城市规划馆居民参观提供服务,给予居民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的机会。

3互动多媒体展示系统设计简述

为实现对上述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借助互动多媒体展示系统的构建实现,进而为市民参观城市规划馆提供帮助。以某一具体的城市规划馆为例,该规划馆的详情如下。

3.1系统框架结构

系统分为前台展示与数据导入,并实现动态数据显示,再配合美观截面,实现友好互动。其中系统框架包含城市规划展示、城市视频、规划解说等;虚拟展厅主要展示虚拟空间;其他还有音量控制、邮箱、返回等功能。

3.2模块设计

以虚拟展馆为例,具体虚拟展馆可设置为二维或三维,三维展馆需要在3D模型的支持下创建。而二维虚拟展馆的建设难度相对较低,参观者的自主操作难度较低,能够更好地展示城市的规划情况。故此,该市的城市规划馆,选择二维虚拟展馆,主要是将相关规划及效果图示通过图层叠加,从而实现整体构建。可以构建虚拟社区参观者能够在虚拟社区中自由行走,从而满足城市规划信息的获取。如图1所示,为虚拟社区效果图。此外,还包括相关音视频处理模块、在线更新模块、交互式模块、触摸屏模块等,需要结合系统和实际居民需求,综合设计。做好系统的调试和改进,保障系统能够符合城市规划馆的基本需求,综合推动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馆的有效了解,提高城市居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4结论

本文研究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城市规划馆中的应用,先简单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分析,明确具体多媒体及互动、展示技术等内容。再详细介绍几种多媒体技术在城市规划馆的应用体现。最后结合某市城市规划馆的情况,简单对城市规划馆展示系统的功能和虚拟模块进行分析,旨在为城市规划馆的建设提供参考,全面提升城市规划馆的功能性与服务性,迎合现代城市居民需求,并提高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动机,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云鹏.多媒体技术支撑的城市规划馆展示设计研究[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5):199.

[2]应娜.论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J].卷宗,2016(5):172-173.

[3]高翔.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5):128-129.

互动游戏方案范文8

【关键词】声乐教学;传统教学;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与时代相融合。传统的声乐教学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枯燥,因此,更多教师开始尝试将启发式教学与声乐教学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继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探究。

一、我国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声乐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对声乐展开实际训练,最终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歌唱能力。声乐教学更需要教师注重“一对一”教学与大班教学相结合,并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方案。但就我国目前的声乐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理解,并且缺乏对于声乐的训练,最终无法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因此,我国声乐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教师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逐渐将启发式教学模式融入声乐教学课堂中,旨在能够以此提高我国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分析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侧重于引导并启发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学习,而不是强行灌输知识,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本身的内容,通过启发与引导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渐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维持课堂氛围的积极与活跃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通过多元化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气氛中,最终掌握学习内容。

(二)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以教师为核心,对学生讲解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发声练习。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始终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且课堂氛围沉闷,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不高,最终使得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更多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三、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及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唯有当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能够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有趣而活跃,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对学习也逐渐产生了兴趣,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课堂质量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最终使得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配合与练习,在实践中验证声乐理论知识。

(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建立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之上的,需要教师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因此,在教师与学生的提问、回答、自由发言等互动下,学生不再被动地获取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对声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声乐演唱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

由于声乐教学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多为晦涩难懂,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并没有显著的帮助。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合适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从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难点,循序渐进,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课堂效率也会获得显著提升。

四、启发式教学的构建及具体应用分析

(一)气息强化训练

气息强化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灵活调整自己的气息,从而为提高自身的唱歌水平打好基础。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开来,从而主动地进行气息训练。比如,当演唱到与自然风光相关的歌曲时,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大自然的意境,引导学生闭眼感受,并身临其境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含义。在进行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调整节奏去呼吸,适当地展开一些转呼啦圈、仰卧起坐等游戏训练,最终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气息的调节对于歌唱的重要性,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气息调节的要领。

(二)声乐吐字发音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吐字发音是否准确对于歌曲的整体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吐字发音有一套较为严格的标准,学生要想彻底掌握这套标准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播放不同情感的歌曲,并引导学生在听歌的时候注意字里行间吐字发音的变化与情绪传递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字与字之间的转换方式,打开咽喉,找到正确的共鸣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声乐中吐字发音的要点。

(三)歌唱表演训练

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对于情感的抒发会直接影响到表演的质量。学生在进行歌唱表演前,需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与情感方向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背后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歌唱的形式将其抒发出来。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愉悦的,这也更有利于学生放松并调整自己的心态,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最终较快地进入歌唱表演状态。

(四)因材施教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并将主导地位由传统的教师转变为学生,结合不同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地汲取到声乐知识,最终打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五、总结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针对性的辅导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并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提升个人音乐素养,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我国应当将启发式教学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最终提高我国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美英.简析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8(01):146-147.

[2]王敏.启发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7,22(12):89-91.

[3]王艳.启发式教学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评鉴,2017(20):81-82.

[4]安璐.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7(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