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学论文范例6篇

银行会计学论文

银行会计学论文范文1

计量分析的必要性问题

正如伟人讲过的,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还在于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成为实践的指南。计量分析的目的,应当是深化对某一论题的认识,而不是矜博炫难,“向‘学术界’吐露一下以获得荣誉和褒奖”。一些银行经营中的一般性常识用计量方法去验证,只会造成研究资源的浪费。如近期某刊发表的《对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经过繁琐的计量后得出结论:“风险、资本以及资产质量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收益,是决定规模经济水平的重要变量”。文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证说明,银行资本、资产质量对经营成本和经营效益存在影响,分析银行规模经济问题时应考虑银行资本与资产质量两个因素。事实上,资本规模与结构影响股东权益回报率,资产质量直接影响资产收益水平,都是影响银行经营效益及规模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这在银行经营中是常识,是毋庸繁复计量就人所共知的结论。用人所不知的复杂方法,论证人所共知的常识,只能是对研究资源的浪费,对人类经济学知识的增长,没有丝毫有益的贡献。

计量模型的科学性问题

近年来,各刊发表的一系列计量分析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文章,都涉及到计量模型的选择问题。如2004年某刊发表的《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一文,设定了所谓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将银行总成本的自变量假定为贷款与投资余额、存款总额、人均工资及福利费支出、累计固定资产折旧与年度固定资产的比率、存款付息率等等。其他相关文章也一律给自己的计量模型起了个很炫目的名称,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变量间的自相关性过高且一般都没有进行自相关性检验,一些财务指标并不能有效地反映银行经营绩效。更突出的问题则是Yeh1996年发表的《财务比率关联分析在银行运营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反复警示的,即这些模型缺少理论依据,计量因素选择往往具有随意性。如上文就并没有说明,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中“假定”这些自变量的原因,只是开宗明义就“假定”这个“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存在。计量分析中模型错误,会使所有的计量努力都毫无意义。因此,这些作为计量基础的成本或利润函数本身的科学性,需要作审慎的论证。如果仅仅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判断而特意设定特殊的成本或利润函数,再根据自己“假定”的函数开始计量分析,并据以得出许多振振有词的“结论和建议”,纵使数据纷烁、奇说百端,也与科学研究的初衷相差甚远。

财务指标的有效性问题

受制于银行财务数据的可得性,前述两篇计量分析文章在银行利润与资产规模的相关性计量分析不同产权类型银行的规模经济状态时,均没有深入讨论财务指标的有效性,就选择了账面利润这一有效性非常值得怀疑的财务指标。2005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往往用营业利润等指标评估经营效益,账面利润的多少取决于拨备计提政策,赢利丰盈而准备计提极少的银行往往只显示了过于重视当期损益的经营风格,用账面利润指标去计量分析各行的规模经济状况,实际上注定得出的都是些值得推敲甚至南辕北辙的结论。

回归数据的分析普遍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

其一,是缺少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的考察,而是仅仅根据计量数据简单武断地推导出了一系列颇具片面性的结论。如《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一文就用1994~2002年银行财务数据计量分析后得出结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大于1.0,表现出规模不经济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大于1.0,表现出规模经济性。”接着又根据这一结论推断,国有银行“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在于国有产权性质,改革的出路也只能是改变银行的国有产权属性。姑且不论这种用所谓“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量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就只用产权性质来简单解释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绩及规模经营状况的说法,就非常值得商榷。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产业资本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存贷利差缩小、改革成本向国有银行转移的大背景下,国有银行经营效益的下滑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马克思讲,庸俗经济学家见物不见人,一系列论述错误的关键成因就在于缺少“历史的考察”。在不考察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的情况下,简单地用产权类型等解释一切、评判一切,是近年来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的非常浅薄的见解。在90年代后期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社会就业矛盾尖锐化的背景下,如急剧推进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迅速硬化信贷约束,恐怕不仅不会改善银行业的“规模经济状态”,还会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后果。

其二,是用非常武断的措辞论证不符合经济学常识的判断。如2005年某刊发表的《基本超效率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一文,在计量分析后得出结论:“国有商业银行尽管规模庞大,但属粗放型经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规模较小,却是集约化经营。”由于学界对“粗放型经营”、“集约化经营”等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判断标准,这些结论的有效性无从推敲评判。更重要的是,前述一些计量分析文章在对国有银行“粗放型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探讨时,还得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市场垄断地位”,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垄断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关键”等结论。事实上,这些说辞其实是经不起经济学常识推敲的,违背了经济学对“垄断”的一般定义。《新帕氏经济学辞典》讲得清楚,“现实意义的垄断,指单一的不受市场竞争的厂商”。《市场经济学简明辞典》:“垄断市场指某一生产部门只有一家企业,整个市场产品由这家企业提供,且没有相近的替代品的市场类型。”判断是否垄断,看市场上提供同质产品的厂商数量及其有无竞争,是根本不能将同一产权类型的企业总概起来当作一个企业看待,并进而评判其是否具有垄断地位的。如果中国的“国有银行”总概起来讲是“垄断的”,则大多数国家“非国有银行”总概起来更是垄断的,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虚辞?

银行会计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法 审计教学 银行存款审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61-02

审计学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修课程之一,但由于审计课程本身较抽象,市面上的审计教材中的一般审计原理理论知识就占据大半,且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难调动,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等问题,加之现有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实践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工作成就感。因此,传统审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 工作任务导向法概念

工作任务导向法是来自备受称赞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探讨运用。

工作任务导向法与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方法不同,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所教课程的内容,在课前设计一个既具有实际意义的、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把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实践密切结合的任务,并将任务下达给学生。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任务。下发的工作任务过程表一般包括任务名称、重点、任务细化分配、任务的完成计划、重点内容等。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把在任务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任务完成时间与难度评估,完成心得等总结出来。

学生需要以自主或合作形式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必须掌握包括已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当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既学到新知识,又掌握与知识相联系的模拟实践知识,体验操作成功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工作任务导向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审计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多停留在审计程序中,很少有具体过程的模拟操作。这是因为现今较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实践工作经验较缺乏,上课基本上根据教材传授审计思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被隔离,教学效果较差。

工作任务导向法弥补了现行审计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技能操作脱钩的不足。针对年轻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学习特点,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能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完成工作任务去主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主动地感知审计环节和工作程序。

实施好工作任务导向法必须注意一些保证措施:(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审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涉及到会计学、金融、管理、税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素质。推行工作任务导向法模式不仅促使教师备课要知识多样化,更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2)从需求出发选择或自编合适教材。市面上审计教材水平高低不一,其中的重点会计师审计部分的内容来自西方教材,表述较抽象,许多只是对审计程序的简单列举,无法适应工作任务导向法审计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教材,特别要强调实践技能操作部分,形成活页纸、工作页,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3)改变考核方式。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期末卷面成绩,不利于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新的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应提高实践和出勤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甚至可不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只采用平时在小组学习中个人自评与团队内部结合考评的方式。

三 在银行存款审计中使用工作任务导向法举例

首先,了解本次教学的工作任务及目标。(1)课程内容:银行存款审计的目标与实质性程序;(2)教学目标:认识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并选择合适的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最后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其次,工作任务要具体布置(把学生分组,每组选出负责人)。

[项目1]了解银行存款审计目标,选择恰当的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

活动导入:银行存款概念及使用规范知识介绍。

操作程序:学生自主看书,并小组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项目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与检查(操作重点)。

活动导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相关知识介绍。提出问题:如果注册会计师需要自己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何操作?如果被审单位同意提供银行存款的余额调节表,注册会计师在取得后,如何检查?

必备知识:(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程序;(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检查程序。

如果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注册会计师在取得后,应先检查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真实性和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若存在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项目要作相应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审查银行存款余额的真实性并不能只依据调节以后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是否相等,还要在查明余额相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进行核对。

技能操作: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如何进行银行存款询证,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完成后,采取小组内互评,负责人点评,最后教师总评。

再次,知识总结。(1)关键知识复习:包括银行存款审计目标;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2)关键操作要点强调: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填制方法;银行询证执行程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检查程序。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略)。

四 结束语

在审计教学中采用工作任务导向法能使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工作任务为中心,很好地体现高职审计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使教、学、做、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有些学校教师对德国“双元制”的内涵和理念理解不够,实践中过于生搬硬套,导致过度削减基础理论教学,甚至将专业课教材完全抛开,单纯只采用工作任务导向法,致使教学效果滑向了另一极端,这需要警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2]汤勇、李富.工作任务导向法运用中的问题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60~61

银行会计学论文范文3

一、个人生平简介

谢霖,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现常州市武进区)罗墅湾。1905年东渡日本求学,先在日本明治大学专修法律,后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商科,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清宣统元年)学成回国,从此与会计结下不解之缘。期间,1907年与孟森(1869~1937年,历史学家)合著《银行簿记学》一书在日本东京出版,中、日两国发行,展开了谢氏会计理论研究壮丽画卷的序幕。

回国后的第2年,清朝政府开考经济特科,以优异成绩被收录商科举人学衙(亦称商科举人学位),获举人“功名”。随即被派第一次进川任四川总督衙门秘书(文案委员),后改任劝业道署商务科员、科长兼成都商学堂教员,开始了会计教育生涯。

1912年(民国元年),坐上了大清银行(即后来的中国银行)总司账(总会计师)的交椅,踏上了终生难以割舍的会计实务之旅。翌年,与钱应清、杨汝梅(予戒)先生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会。之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邮政司科长、中央银行总会计师兼两湖明德大学讲师、交通银行总会计师;1919年4月至1922年2月,担任戊通航业股份有限公司第2任总经理。期间,他一边从事会计实务,一边对会计实践系统化、规范化,编著《实用银行会计》一书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民国初年,拥护孙中山,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受聘担任广州大元帅府会计长,使自己的会计职业仕途达到了顶峰。

1918年,对于谢氏和中国会计事业都是值得牢记的日子。6月,他上书北京政府农商部、财政部,呈请执行会计师业务获批。受两部之托起草的《会计师暂行章程》(以下简称《章程》)10条9月公布试行。被授予第1号会计师证书,成为中国会计师第1人。同年末至次年初,先在北京开设我国第1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正则”),后在天津设立分所,开创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之先河。

同年,受蔡元培校长之聘,到北京大学讲授新会计。此后,兼任国立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河北法商学院、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四川大学、成华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四川省会计专科学校等院校教授,担任复旦大学会计系主任、光华大学会计系主任及商学院院长、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副校长等职。与此同时,还担任华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南京大同面粉厂厂长。

1926年,发起成立京津会计师公会。1927年,加入以刘大钧(1891~1962年,经济学家)为社长于1923年创立的中国经济学社。1932年,在上海创立正则会计事务所并任中央银行秘书长。1935年,入川,他被任命为四川财政特派员,第二次入川整理四川财政。后因四川地方钞票兑换率过低,有损民众利益,愤而直谏,遭到当局不满,被免去职务。

1937年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大转折,时任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的谢氏辞去中央银行秘书长职务,受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的委托,始任光华大学董事,第三次入川赴蓉负责筹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现西南财经大学渊源之一)并担任筹备主任。翌年,受聘谢担任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副校长,主持校务。1943年,因教育经费得不到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支持,学生闹,被迫辞去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副校长职务,继续担任学校董事、常务董事,兼任成都各高校教授,在成都、重庆开办会计师事务所,到乐山、雅安、自流井等地开办分所。1945年担任私立光华小学董事长。

谢氏在百忙之中仍不忘履行会计师职责。1944年,应重庆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之邀,赴美参与同加方的经济合同谈判,为民生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被加方称为“世界上最有能耐的会计师”。由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成都市商业局顾问、市人民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委员、省政协委员等职。1956年,在那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年代被扣上“”帽子,随后由子女迎往北京居住,颐养天年。

1969年2月,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的“三朝元老”,我国会计学界的鼻祖,走完了艰难曲折、辉煌壮丽的会计人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4岁。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2。

2001年,被列入20世纪19位中国会计人物收录于《中国会计的世纪决算(世纪凭证――人物)》(王建忠,《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期),排第2位。

二、《银行簿记学》及其理论贡献

谢氏为传播会计和经济管理知识,在簿记与会计、银行簿记与会计、成本会计及政府会计等多个领域,独著和与合作撰述教材、专著、会计制度等共30多部,独撰和与他人合作撰写会计学术论文及会计公文30多篇。

会计簿记类教材。主要有《实用簿记学》(与徐炎合著,正则会计事务所1946年)和《实用改良中式账簿》(同前1937),《实用基础簿记》,《会计学》、《簿记学》、《成本会计》和《改良中式会计》等。

银行簿记与会计类教材。主要有《银行簿记学》(与孟森合著,日本江户簿记学会1907年),《实用银行会计》(商务印书馆1912年),《实用银行簿记》(同前1925年),《实用银行簿记学》(同前1935年),《银行簿记》(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36年)和《银行计算法》(与李澄合著)等。

会计制度类。主要有《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会计规程》(商务印书馆1936年),《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会计规程账簿表单格式》(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936年),《重庆市自来水厂会计规程》(上海北成都路美术印书馆1936年),《中国自由职业会计制度兴所得税・简易中式会计制度・所得税法规及报告表式汇编》(与陈德荣合编,正则会计事务所1937年),以及《实用改良中式账簿》(同前)。

会计与商法类教材。主要有《银行簿记法》(与李澄合编,中国图书公司1920年),《公司法要义》(商务印书馆1934年),《票据法要义》(同前1937年),《海商法要义》和《破产法要义》等。

此外,还有《实用政府会计》(与林树湘合著,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41年),《中国之会计师制度》(同前),《银行经营论》(与李澄合著,中国图书公司),《银行制度论》(与李澄编,同前),《运输学》(与徐炎合著,1949年),《铁道会计》、《审计学要义》、《商人通义讲义》教材和专著。还校阅《会计数学入门》(余介石、余子合著,中华书局1946年)。

从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先生撰写的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会计理论文章。主要有《论股份有限公司分次缴股方法不宜适用于中国》(《银行周报》1937年第1期)和《新式会计方法在中国之过去与未来》(《会计杂志》,1934年3卷2期)等。

会计制度与法律类论文。主要有《新式工商业会计之必要事项》(《四川经济月刊》1935年第5期),《工商业会计与法律之关系》(《光华大学半月刊》1935年第2期),《中国现在实行的所得税》(同前1936年第3~4期),《呈实业部解释会计师条例第16条疑义由》(与奚玉书、江万平合作,《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1936年第60期),《全国工商会计制度简易改革之方法》(《与汉口商业月刊》1937年第1期)和《会计法律与工商业》(同前1937年第1期)。

会计实务工作报告。主要有《[民]廿三年度第二届决算报告》(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1935年第56~58期),《[民]廿四年度第一届决算报告》(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同前1935年第59期)和《廿年来从事会计工作之经过》(《光华大学半月刊》1936年第10期)等。

会计公文。主要有,在《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上,1935年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呈覆遵令设立识字学校文》,《呈社会局检送会员名册请各法院备案函》,《呈市社会局请监督工商业清算文》和《呈司法行政部检送会员名册请令行本市各级法院遇案轮流选任文》(以上第59期);《呈市社会局呈报会员兼职情形文》和《呈市党部及社会局为定期举行会员会请派员会指导文》(以上第53~55期);《呈社会局请遇案轮流选任文》(第56~58期)等; 1936年与贝祖翼、奚玉书合作《呈立法院请规定核办人民请求事项应有一定日限由》(第60期)一文。

此外,还有《成都自来水与市政建设》(《成都市》1945年第1期)和《序》(1949年)等。

谢氏的会计论著,对我国会计理论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为我国会计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给会计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下面以《银行簿记学》一书为代表,介绍谢氏对中国会计理论的贡献。

《银行簿记学》一书,是继清末外官吏蔡锡勇著《连环账谱》之后,由国人用中文介绍西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第二部会计著作,溶会计方法介绍与会计理论阐述于一体,既是谢氏的处女作,又是其代表作,于1907年由日本江户簿记学会印刷发行。该书兼容了西欧及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其理论部分以日本学者森川镒太郎所著《银行簿记学》的基本内容为蓝本,银行账簿设置方面借鉴了早稻田大学的研究成果,对一些基本问题的阐述参考了日本学者米田喜的《簿记学讲义》。其主要贡献在于,首次引入了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给国人以新的启示。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为我国第一部专业簿记著作。《银行簿记学》一书,虽是继蔡锡勇著《连环账谱》(1905年)之后我国近代第二部会计著作。两者相比,蔡氏的著作可称为一部普通簿记学,谢氏的著作则是一部专门针对银行业的专业簿记学。所以,它虽为我国第2部会计著作,但在专业会计领域,尤其在专业簿记学领域实为我国第一。

二是为中国会计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与方法。除首次将西式记账凭证(专用“传票”)的格式及运用方法,会计报表(借贷平衡试算表、借贷对照表、损益计算书)的格式及编制方法,借贷记账符号及借方和贷方的明确含义与账项处理方法传入中国之外,还详细地介绍了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以及主次分明的新式银行账簿组织等新的簿记概念与方法。

三是引进了融中西式簿记为一体具有日本银行簿记特色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这种经过改良适应东方人语言习惯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虽然与原滋原味的“普通借贷分录法”有一定距离,但同《连环账谱》中用“有该(收)必有存(付),该(收)存(付)必相等”,来解释西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相比,既适合中国人的习惯,又同“普通借贷分录法”更为接近,确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为后来兴起的中式簿记改良与改革提供了范例。

四是为指导我国会计改良的重要著作。由于该书既以日本会计学者的簿记理论著作为蓝本,又有谢氏等人的学习心得体会,并结合国人的习惯而阐明发挥,克服了《连环账谱》“设例详备而释理不足”之缺陷,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更有利于西方簿记成为中国化、大众化的普通商业语言,从而为作者后来在大清银行等企业推行“现金式借贷分录法”,初试会计改良,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该书实为指导我国会计改良之重要著作。

该书的出版问世,给沉寂几千年的中国会计之海荡起层层漪涟,为1930年中国掀起的中式簿记改良与改革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银行簿记学》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正如杨时展教授所言:它“和《连环账谱》并辔联镳,带动了中国会计学术的发展。……作为商品经济的灵魂的会计,其著作终于也在老大封建的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了。……如果说,帕乔利的书使帕乔利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会计学的鼻祖,则蔡、谢两位的书当然也使他们成为我国会计学术的鼻祖。”

三、实务及“正则”与中式簿记改良的主要贡献

谢霖会计大师,对中国会计实务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创立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办我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探索中式簿记改良。

谢霖先生是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1918年以前注册会计师制度在欧美及日本已经比较普遍,我国尚无此制度。当时的上海已有对外经济往来,其中的经济纠纷、涉讼案件都由上海外国会计师――法国的达理(Dare Mareell)、英国的麦克劳(A.Mclure)仲裁,即使原告被告双方都是中国人,也得由外国会计师清算账目,或作出鉴定,往往丧失。谢氏出于爱国义愤,维护民族利益,于1918年6月呈请北京政府农商部、财政部,建议制订会计师条例,得到两部响应,受托代拟《章程》10条及批文底稿。《章程》从会计师资格、申请会计师执业手续、会计师执业范围及取酬、会计师执业纪律及处分等方面,规范了会计师制度,特别是对会计师资格的规定比较详细,要求比较严格。其具体规定为:凡是要取得会计师资格者,必须是本国年满30岁以上的男子,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本国或外国商科或商业专门学校3年以上毕业,得有文凭者;在资本50万以上银行或公司充任会计主要职员5年以上者。《章程》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第1部“会计师制度”的诞生,催生了我国第1个会计师和第1个会计师事务所。从此,我国会计事业迈开了崭新的步伐,进入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快车道。

谢氏为我国创办会计师事务所第1人。1918年,他领到第1号会计师证书后,于7月在《银行周报》第58号封底刊登“农商部、财政部批准谢霖会计师事务所广告”,向社会公告该事务所承办:检查账目并出证明书、清算账目并制报告表、规定会计章程及账簿组织、编制统计报告、答复关于会计之咨询等事务,标志中国注册会计师开始执业。是年末至次年初,谢氏与秦开、杨曾询等人合作在北京开设了我国第1个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复又于天津开办分所。后因业务发展需要,1930年将总所迁至上海,再发展到汉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迁到四川成都。经过数10年的发展,“正则”的分支机构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杭州、芜湖、南昌、长沙、常德、汉口、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济南、开封、太原、衡阳、湘潭、沙市等20多个大中城市,都开展了执业会计师业务。1957年,因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而结束业务。当年,“正则”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齐名,在全国会计界中享有很高的信誉。时至今日,“正则”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民国时期创办并延续下来仅有的两家会计师事务所。

谢氏不仅创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会计师业务;而且在事务所内附设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以此为基础,宣传西方复式簿记方法和理论。他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任职期间,将两行总行及各分行的会计人员分批调京,让他们在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会计人才。后来,会计补习学校从北京的“正则”本部发展到外地的其他分所。抗日战争前夕,在汉口正则会计师事务附设了补习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成都、重庆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也先后增设了会计补习学校。可谓会计事务所开到哪,补习学校就办到哪。“正则会计补习学校,是我国最早的一所会计补习学校,(周舜臣、李凤鸣,1987)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初、中级会计专门人才,而且为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积累了经验。此外,“正则”还利用事务所编辑出版会计书籍,既普及和传播西方簿记知识,又为正则会计补习学校提供教本。如前,谢霖先生的不少会计著作和教材就是通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出版发行的。

谢霖教授是改良中式簿记的先驱。清末民初,一些官办、商办企业相继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的逐渐增加,中国旧式收付会计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旧式收付簿记势在必行。1912年,他担任中国银行总会计师后,对该行推行了一系列会计改革措施。5年后的1917年,在履行交通银行总会计师职责时,又对交通银行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他根据西方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和银行业务特点,设置了适合中国的银行账簿组织体系,首次采用西式账页和阿拉伯数字,以传票为记账依据,用“借贷”作为记账方位标志取代了“上收下付”式垂直型账户,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收付记账法改革为“现金式借贷分录法”。使我国由传统的单式记账向科学的复式记账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借贷复式记账在我国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基础。谢氏推行的会计改良,得到会计同行的高度赞扬。有关资料表明,顾准先生在1934年6月回顾此事时说“中国银行由谢霖、杨介眉(1884~1942年,银行家)改革会计试用新式制度,实为银行应用新式会计的嚆矢”。(毛伯林,2002)

1934年山西省政府修建同蒲铁路,邀请“正则”代拟会计制度,谢氏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后为之设计的中式铁路会计制度,实施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由哪国修建铁路便采用该国会计制度的惯例,挽回了民族尊严,得到了国内铁路会计专家的高度赞赏。

谢师还长期活跃在经济与会计学界,发挥着引领与主导作用。1913年,与杨汝梅(予戒)、钱应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会;1926年,继我国第1个会计师公会――上海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成立之后,发起成立京津会计师公会。为广大经济与会计学界,进行经验交流、学术探讨搭建平台。

四、教育的主要贡献

谢霖教授在开办会计实业、改革旧的会计制度,著书立说、引进会计理论的同时,致力于会计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及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在他门下走出了薛迪符、钱培钧和归润章等众多会计大家名师。

谢师是我国早期复式会计的传播者。清朝末年,在他步入职场不久,即担任劝业道署商务科长之初就举办商务传习所,自任所长讲授复式会计,为我国培养了新式会计人才。此后,他被当时的教育家胡元先生聘为两湖明德大学教授,讲授复式会计;谢师数十年先后在全国多所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讲授新会计、复式会计、银行簿记、银行会计和铁路会计等课程,为改善我国旧式会计教育状况,推动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谢师是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创办者。1937年,他受命第3次入川,亲手创办了光华大学成都分部。这是一所多层次(包括本科、专科、预科、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多学科(含文、法、商3个学院和中文、外文、政治、数学、会计、银行、工商管理、经济等)的综合性大学。在教学中,谢霖教授除亲临教学一线为学生讲授会计课程外,还延聘了叶圣陶、罗章龙、薛迪靖、杨佑之等一大批各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真可谓教授如云、人才荟萃,使这所学校很快就成为全国有影响、有成就的高等学府。

谢师推崇的“母实业父教育”的办学宗旨,倡导的“严谨、勤奋、求实、为公”的校训,贯穿着办学岁月,赋予光华大学成都分部与正则补习学校的无尽活力,激励着无数会计学人奋发向上。

谢霖,武进才子入“明治”,银行簿记第1著;中华注会制首创,中国注会第1人;力改中式旧簿记,兴办“分部”育英才;“正则”执业开天地,永载华夏会计史!

银行会计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基础会计学 教学 数学思维

数学是科学家一致公认的、最具有美感的精密的自然科学。把一些数学思维引入到日常的会计教学中对于教学很有帮助,因为数学思维具有两个无可比拟的优点:一是高度的精确性,二是严密的逻辑性。由于数学思维固有的精确性优点,运用数学方法可以准确地研究和描述一些数量关系。由于数学思维所固有的逻辑性,运用数学方法能严格遵循数理逻辑程序,从一定的前提必能得出确定的结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基础会计(该课程在有些学校称为“初级会计学”或“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经验,对如何将数学思维贯穿到基础会计教学中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发生额平衡法

试算平衡是根据各会计要素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验证方法。在检查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时我们需要编制“试算平衡表”,该表编制的时候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生额平衡法”,另一种是“余额平衡法”。采用发生额平衡法编制试算平衡表主要利用下列等式:

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1)

我们一般认为,当该等式成立,账户的登记基本正确;当该等式不成立,账户的登记一定有错误。但是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质疑:“谁说账户登记正确了,该等式一定成立?”所以,我们必须先让学生们相信:只要账户登记正确了,该等式一定成立。为证明该命题,我们就要运用数学中“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归纳法。

1、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旧成立(等式可以是一个数)。

2、归纳法

设p(n)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当n=1时,p(n)成立。

假设n=k(k?芏1,k∈N)成立,由此推导出n=k+1时p(n)也成立。

根据以上可得出结论,对一切正整数n?芏1,p(n)都成立。

下面,笔者举例(见表1)来说明如何运用数学思维来解答学生们的提问。

证明:在这里,n表示第几笔业务,p(n)表示等式(1)。

当n=1时,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10000,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10000,显然命题p(n)成立。

假设n=k(k?芏1,k∈N)时,p(n)也成立,此时有:

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

则当n=k+1时,由“等式的基本性质”知上述等式的两边都加上800000时,等式仍旧成立。显然此时有:

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 即当n=k+1时p(n)也成立。

根据以上可得出结论,对一切正整数n?芏1,“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都成立。

二、日记账的登记依据

日记账包括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库存现金日记账,其中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依据是银行存款收款凭证(简称“银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简称“银付”)和库存现金付款凭证(简称“现付”),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依据是库存现金收款凭证(简称“现收”)、现付和银付。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通过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库存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依据进行归纳总结,而没有采用一些逻辑推理过程来加强学生的领悟和记忆。笔者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学当中的反证法完成了这一过程。

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

笔者在这里仅说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登账依据。库存现金日记账就是反映库存现金的收支动态和库存余额的账簿,所以该账簿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一定会引起库存现金的变化,换句话来讲,某凭证要想作为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它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一定与库存现金有关。大家知道,记账凭证可分为现收、现付、银收、银付和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用来记载不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变化的业务,所以它记录的经济业务一定不会被过到账簿中去,即转账凭证肯定不能作为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现收和现付从名称上看一定与现金有关,故一定能作为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现在只需要考察银收与银付了,在此我们借用数学中常用来证明命题的反证法。

其一,假设“银收能作为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成立,考虑到银收主要反映银行存款的增加,则意味着银收凭证中涉及的库存现金一定减少,因此有:

借:银行存款 ××××

贷:库存现金 ×××× (2)

如果我们单纯考虑会计分录(2),根据我们已掌握的知识“当涉及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间的相互划转业务时只填付款凭证”,则(2)应该编制现付凭证。这个结论和假设导致的“(2)出现在银收中”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银收不能作为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

其二,假设“银付能作为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成立,考虑到银付主要反映银行存款的减少,则意味着银付凭证中涉及的库存现金一定增加,因此有:

借:库存现金 ××××

贷:银行存款 ×××× (3)

如果我们单纯考虑会计分录(3),根据我们已掌握的知识“当涉及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间的相互划转业务时只填付款凭证”,则(3)应该编制银付凭证。该结论与假设导致的“(3)出现在银付中”相吻合。所以,假设成立,即银付能作为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

综上所述,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是:现收、现付和银付。同理,可得出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依据是:银收、银付和现付。

三、错账更正法的总结

错账更正法包括三种方法: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在课堂上,我们分别讲了该三种方法的各自适用情况、具体的更正步骤以及在更正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是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连他们各自的适用情况都分辨不清楚,就更难说具体的更正了,对此,本文提出一个便于大家记忆的方法。

流程图已成为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要点,我们把由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构成,用来表示动态过程的图示称为流程图。以下就是笔者利用构建流程图来帮助同学区分三种错账更正法的各自适用情况(见图1)。

其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已运用到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但因为没有书写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所以就漠视了数学思维在会计教学中的存在。笔者相信,只要用心,我们一定能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更多的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会计教学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银行会计学论文范文5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会计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其会计核算过程与业务运行是一致的,这也是它与财务会计最大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商业银行会计特点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据了解,在目前商业银行会计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授课内容,还是授课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内容枯燥复杂,难以理解

商业银行会计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多而且复杂,其核算方法既包括单式记账又包括复式记账,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大多使用冗长的文字、表格和记账公式(会计分录)。如果没有教师有效地讲解,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看书学会相关知识。如教学中涉及许多银行会计方面的专属名词:“异地托收承付”、“汇兑”、“上解”等,即使是老师通过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说明而不借助其他教学方法,仍然会使学生感到内容枯燥,难以听懂。由此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记忆和深化,形成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一大障碍。

(二)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在商业银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板书讲授为主,没有运用其他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接受能力根据感观的不同而有强弱之分,文字解释是抽象的、图表或图画的解释是直观而易于消化的,教师在追求表述完整和解释到位的同时,没有考虑到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甚至抗拒情绪。由于上面所提到商业银行的会计特点,如果对一些关键、重点的内容照本宣科,直接将内容写到黑板上,学生仍然会听不明白,这样既影响课程进度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

据了解,大多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对近年来新的银行法规或业务种类均没有涉及,一些新版教材虽有变化但调整不大、新增的内容并不多,基本上只是把原来的内容在章节上做出调整,如近几年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的调整、四大国有银行提高同业拆借、信用卡普及、社会上最引人关注的住房按揭等热门话题,教材中只用一两页简单介绍甚至根本不作介绍。在此情况之下,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得到充实和更新。

(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

商业银行会计的实用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由于这门课内容较为枯燥,教师授课方法单一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始终不能集中,并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会积极思考,更谈不上自觉学习,这种被动的知识传递方式造成学生只为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由于存在以上各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商业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教材、教师收集的资料和课外辅导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弥补课程内容枯燥、教材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课堂上师生互动,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在探讨和尝试,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会计教学方法,该套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常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梳理课程内容,突出重点

针对教材中大部分的文字表述和概念分析,可以通过板书和制作课件的方式对教材内容作出筛选和提炼。如针对商业银行会计中部分章节的内容,有目的地突出重点,并把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整理出来,从课外辅导书中筛选适当的选择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学生们早已熟悉的、或是教材中清楚表述但不要求深刻记忆的内容,可以适当地精简和忽略,以此提高有效信息的集中密度、明确重要知识点。如同在修剪植物的时候把不必要的枝叶去掉,反而能更完美地展现植物的形状和体态。例如《绪论》一章中,主要讲解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前提,这些知识学生们在《会计基础》课程里早已接触,两者之间大同小异。而且,这一章的知识比较简单、容易了解,相比其他章节专业性比较弱,从知识点分布来看,对这一章知识的教学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绪论》一章的内容可以高度浓缩,抓住重点,例如:针对《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会计》内容,重点介绍银行的分类、商业银行会计特点和商业银行会计部门设置,并作图标讲述(见图1、图2)。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实施情景教学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眼、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语言信息、图表图像创设特定情境,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情景法不欢迎枯燥的信息而强调情感熏陶、审美体验,通过“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像创造”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同时,多媒体教学使师生处于一个开放互动的审美心理场,学生情绪振奋,思想解放,参与主动,他们的思想随情境而向四方发射,联想与想像自由而不受羁绊,智慧的火花不断引燃,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优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会计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信息量极大的学科,涉及面广、专有名词多,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对相关内容的解释都会尽可能地完整、清楚,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名词的概念、操作步骤和业务程序的表述往往占用数页的篇幅。这就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冗长的文字增加了学生们阅读的困难;二是几个同类词语出现的篇幅跨度过大必然影响教材的系统性。为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制作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弥补:

1. 通过插图的形式,把业务流程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

如《支付结算业务核算》一章,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业务流程的介绍多以文字叙述为主,每个程序的分录都一一列出,所占篇幅大且不容易理解。针对这个问题,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采用图片形式来叙述各个业务程序(如图3),并进一步建立超连接,教师在授课时只要轻轻点击“开户行(A地)”或“开户行(B地)”就会出现银行在进行该业务程序时的会计分录(如图4)

2. 采用表格方式,弥补教材的系统性不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如《存款业务的核算》一章,教材对个人定期储蓄存款的介绍大多在10页左右,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储蓄方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制作课件绘制表格(图5),把各种储蓄方式从存款期限、起存金额和计息方法等方面作参照和对比,让学生们对此有系统的理解。

(三)采用案例教学,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模式注重“怎么教”的方面,课堂以老师为主导。相反地,西方教育界一直推广一种反思维的“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侧重于学生“怎么学”。案例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误区,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能够使参与者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案例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突破了原有的那种“空中楼阁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对相关信息进行专题讨论,从而掌握信息本身。

如何把近年来银行领域乃至整合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些趋向、衍生的一些业务新种类、改革的一些新内容作系统的归纳、巧妙的补充,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在教材框架基础上,针对教材中比较重要并且与银行实务关系密切的章节,收集银行同业拆借、信用卡、住房按揭、债务链等资料并以此作为教材内容上的补充和课外知识拓展,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的效率和质量。下面以信用卡专题为例进行说明:

1. 教师引导

教师简单介绍信用卡的基本内容,并引出案例(某一银行信用卡业务资料)或数字资料(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深入的学习。

2. 提出问题

如中国信用卡产业现状、信用卡种类及核算要求、如何对发卡行发卡、持卡人取现金、持卡人购物消费进行核算、收集资料说明某一银行信用卡业务及核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通过阅读杂志、访问网站等在课下做好准备。

3. 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或到黑板上完成分录,通过相互提问纠正错误。

4. 教师总结

根据教材内容和具体案例,结合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总结。说明作为金融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信用卡及其核算知识是必需的一课。

三、结语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所有教学材料都能精辟、简明地传达专业知识;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如果引入主题、讲解内容、习题训练、消化知识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走,并且每位同学都能紧扣老师的思路,那么这一节课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西方教育工作者在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强调“备、改、辅、考”四个方面。我国可以借鉴:

(一)备――教案是讲课的依据,备课不充分,教案太空或是有科学性错误,就肯定讲不好课。有特色的好课,必有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在备课时应做到内容要精练、叙述要条理、表达要简明,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提炼重点,而且寻求最佳的叙述顺序和传授形式。

(二)改――作业的批改,关键在于及时,要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错误。在课堂上运用适当习题练习,既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又可以帮助教师第一时间发现学生们的知识盲点和知识误区,及时助其改正。

银行会计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利差收窄、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监管趋严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在转型构建全市场、全客户、全价值链的管理业务和综合服务模式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规划和控制,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为“管理”服务的“会计”,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和考核的职能。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风险积聚和金融脱媒程度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的加剧,经济金融环境在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寻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决策以及提高自身科学竞争力的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而管理会计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在发达国家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整体金融业而言,我国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无论是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已渐渐普及,各个银行在引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用推广方式上各有不同。例如,工行银行开始应用时间是2004年,从2000年开始启动机构、产品、部门、客户四维度的管理会计系统开发;2004年业绩价格管理系统和成本还原系统上线,目前机构、产品、部门为维度的矩阵式管理体系已在全行投入使用。上海浦发银行2003年起建设了以责任会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全国成本管理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评价体系。

从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情况来看,随着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银行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完善了综合经营计划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但国内银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还相对较低,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费用核算、资金管理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等。

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制约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商业银行内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软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亟待改变,二是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银行多采用总、分、支的管理模式,而国外银行多采用扁平化事业部制,使得管理会计很难在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得到很好应用。

(二)应用模式选择不当

从西方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来看,目前能基本满足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模式主要有责任会计模式、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模式、本量利分析模式。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特点与工业企业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异,在选择管理会计的模式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导致实施管理会计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方面发挥了其应用优势,但是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定位问题时,不仅需要内部信息,还需要采集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数据以便对竞争对手进行跟踪了解。通过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能够使商业银行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决策层进行决策和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路径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要改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需要自上而下营造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高管领导层应认识到,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均具备创新空间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为便于管理会计在行内有序开展应用,应根据行内资源状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制定管理应用的阶段规划,并围绕规划制定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等详细计划;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其他规划工程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

(二)全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主流的组织架构形式为“一级法人、分级管理”,在短期建立网点、人员为责任中心的模式尚不现实的情况下,应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管理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全面预算模式更为合适。与传统的责任会计模式相比,全面预算模式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同时可以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国内业务种类繁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为合适。

(三)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会计系统

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满足深入开展分机构、 分客户、 分产品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包括利率、 流动性、 资本充足率等内容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块、客户信息数据分析模块、产品数据集中分析模块、 风险预警机制等功能模块,建立一套 “机构预算、 业务预算、 产品预算、 客户预算” 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含运营成本、 税务成本、 内部资金成本、 风险成本、 资本成本等在内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及以经济增加值( EVA ) 、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KPI )等为方法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主体的系统,形成 “前、 中、 后” 一体的管理循环。

(四)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系统,为管理提供“定量化”支持

以管理会计平台为依托,将各放射状的系统重构为一条环形信息路,银行各层级各部门可以共亨信息成果,服务绩效评价和管理经营,增强信息应用时效性,准确计量客户贡献、产品效益、员工业绩、部门条线业绩和机构业绩,满足评价与激励决策,调动全行经营活力和价值创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速明显放缓,选择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创新对于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