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论文范例6篇

阅读能力论文

阅读能力论文范文1

一、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我校学生有人手一册配合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的《亲近母语》,书中精选、精编了题材、体裁多样的文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好处。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亲近母语》(适合五年级读)中有一组题为“知己”的文章,共三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国度向我们描述了邂逅知音的快乐与幸福。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阅读能力论文范文2

文学经典是人类智慧和各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缩影,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的热情逐渐褪去。通过对我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英文经典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处理,对英语专业学生英文经典阅读的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根据236名在校大三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有21.19%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读过英文经典著作。这说明英语文学经典阅读作为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对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正逐渐失去吸引力,但事实上,在探索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道路上,英语文学原著经典阅读依然散发着不老的生机和活力,而不应被遗弃。选择在校期间粗略读过一本以上文学经典著作的学生占59.75%,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样一组数据,学生中有63.98%的学生认为阅读文学经典对提高英语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这说明,从认识上来讲,大部分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十分认可,而且很大一部分人也尝试通过英语文学经典阅读提升英语专业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文学经典原著阅读成了走马观花,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经典阅读沦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众多。问卷调查显示,69.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文学经典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极少数的同学会花费超过两小时的时间来阅读文学经典,这组数据显示了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最基本的阅读时间无法保证,这也恰恰是经典阅读在传统教学中稳固地位遭到质疑的最重要原因。从学生自我查找问题的情况来看,55.09%的学生认为经典著作难以读懂,而没有耐性,但真正能够融入其中的学生会感到,英语文学原著经典承受了漫长时间的考验,散发着独特的语言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在阅读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积累上的薄弱造成学生在面对经典著作时阅读困难。35.59%的学生认为上课时间紧张,没有时间读经典。通过分析大三英语学生课程不难发现,课程的安排远没有紧张到难以抽出阅读时间,但是这个原因被抛出,归其原因是由于互联网及各类娱乐活动占据着大学生的主要课余时间,文学经典很难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学生主动挤时间阅读的积极性不高。11.44%的学生认为经典著作和考试并无直接关联,这说明应试性教育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于部分学生的思想中,在英语学习中轻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重应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12.7%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阅读经典的氛围,虽然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很高,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们对于学校层面关注经典阅读的期望。

二、文学经典阅读对英语专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认为英文经典阅读运用于生活的不多且对提升英语专业能力作用不够明显,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英语文学原著经典中千姿百态的社会画卷,从方方面面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适当地了解这些社会文化知识,适当地感受这些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色,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长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印记对词汇、语句乃至整篇读物的影响,社会文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语言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这就好比自然环境对其中生物的影响一样与生俱来、不可磨灭。归纳起来文学经典阅读对英语专业能力有着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提升读、写等专业技能文学经典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相对狭窄的知识面,而且对促进学生读、写等专业技能也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发散式的阅读可以推动学生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超越自己知识范围的字词、句型和表达。在彻底弄清这些疑惑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对这些疑点有一定的掌握,学生会通过查阅工具书熟记一些生字词,通过摘抄等方式掌握一些地道的英文表达。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可以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将优美的句型更好地运用于写作中,以此提升写作能力。读与写这些专业技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继而又可以更好地运用于阅读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文学经典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学经典阅读可以作为教师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平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著名的文学评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思维存在差异性。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对相同的情节提出不同的看法。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正因如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通过对文中细节的标注和思考、读后感的撰写,学生对文学经典独特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体现其创造性思维。

(三)拓宽学生视野,加强文化差异概念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原著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文化体验,感受纷繁世事,领略异国风情,从而增强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感性认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应该对运用这门语言的国度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经典的过程,根据文章中所描写的独特行为方式对英语国家会有更深的了解。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与自己在母语中已获得的知识也会产生相应的比较,这会加强对文化差异这一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三、提升文学经典阅读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一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要求学生阅读原著,不仅是理解经典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需要。真诚地尊重经典,静心地阅读经典,悉心体味经典的精神内涵,不仅培养读者的人格,而且提高其语言文字素养。这才是英语文学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质量,学生与老师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为此付出努力。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从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英语经典文学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不能够保持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认为所读名著对英语专业能力提升不够明显、感觉从阅读所获得知识运用于生活的不多等等。“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积极肯定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不难发现,学生对英文文学经典阅读缺乏兴趣是导致英语学习现状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尽量选择可读性、趣味性较强的书籍,使学生读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同时应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程度的专业能力来引荐不同难度的书籍,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学经典。此外,学生也要设立详尽的阅读目标,规划好阅读书目、阅读数量和阅读时间等。在确立好目标之后要付诸实践,克服种种困难,努力落实计划,使阅读英文文学经典真正成为一种兴趣爱好。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在英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学生对阅读文学经典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一定要辅以良好的习惯才能将兴趣真正融入文学经典阅读之中。调查问卷显示,24.58%的学生阅读英美文学经典的时候只是单纯地看书,少数同学会做一些摘抄或者在书中进行批注,只有不到20%的同学会在阅读之后写一些读后感。这些数据显示学生在进行文学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误区。不难发现,学生从文学经典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大方面取决于阅读的习惯,如此泛泛而读,必然造成阅读文学经典对英语专业能力提升不够明显的结果。因此,英语教师要在帮助提升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做好领路人,帮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在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在书中进行批注,将有疑问之处着重标记,或者遇到有感而发之处可随笔标注一下自己的观点。在读完之后,教师应告诫学生切勿将书本立即抛之脑后,应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以此加深对书本的理解。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阅读。学生可以标注自己不甚了解之处,多查阅相关的工具书来加强理解,也可与其他同学或者老师一起探讨书中精彩之处,集思广益,以此来体会书本的深刻含义。

阅读能力论文范文3

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的经验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带着目标仔细读

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高一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学生明确正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

二、提问讨论受启发

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讨论通常是前后四人结合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三、思考归纳求深化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会考”、“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归纳一般也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注意两点:(一)化:将基本的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话要讲在点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这两点,高考题的“要求”和“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值得反复揣摩,体会,烂熟于心,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试看会考高考中,不少同学写了一大篇,却使人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这个教训,从高一就要总结、汲取。

另外,教师归纳还要注意一点:用:即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善善恶恶,用历史的经验昭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这样作,有个“度”,要注意自然而然地渗透,不要硬上。更根本的,则取决于教师自己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涵养功夫。

四、读书笔记不可缺

法国思想家布韦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高一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同时应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

高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就应向学生提出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上课需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课本上勾划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语句下面划。必须准确记忆的用表示。…表示关键性的字词。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①②③表示几个并列内容要点。表示难认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表示课文内容的层次。

阅读能力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阅读阅读能力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阅读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反映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他是否能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能否能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取现代信息。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阅读能力需求在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英语阅读已成为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开设时间最长的“目标性”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此外学校、家长对英语学习不重视,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的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课可以说就是精读课,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的平均学时才二百左右,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法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些不太现实,老师上课只能对教材进行筛选、课文不能不上,那就只能把课文后面的阅读和写作部分练习舍去不讲,让学生自己课后看。

(二)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A、B级考试的指挥棒,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将每课中涉及到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扩招后英语课堂教学班级规模普遍便大,教学中老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统一方式传授,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引导,使起点低的学生失去信心,起点高的学生没有兴趣,师生之间毫无沟通和互动可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

(三)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这种模式下,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即阅读量不够。

(四)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高职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们普遍认为,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三)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学生读完文章做完练习后,由教师宣布答案,同学换卷评分和报告分数,教师作好登记,随时掌握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两方面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3]何青.高职英语阅读课语篇教学之探讨[J].职教论坛,2005,(35).

阅读能力论文范文5

一、概念方面的阅读指导

在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

1.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认识新问题,通过联想、讨论、推理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与讨论结果。

2.化学基本概念的文字阅读。着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字和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概念用语几个方面的阅读。

①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只能深入地理解,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实质上是要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

②概念之间的区别。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问题,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加以判断。有些概念往往罗列在一起,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加以区别和联系,也只有对化学概念进行类比,才能加深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③概念用语。化学教材的用语,书写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阅读,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二、图形的阅读指导

1.对于理论图的阅读,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

2.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1)实验内容;(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3)实验装置图的原理;(4)实验要求的条件;(5)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并回答:a、化学实验的原理;b、实验结论;c、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当然,有关实验图的阅读必须与实验的操作结合起来,要把阅读教材与观察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三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往往把描述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他们往往只注意理论,而忽视实验。要指导他们勤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特别是要使他们能迅速而敏锐地注意到有关事物的各种极不显著,但非常重要的细节和特征。

3.对于曲线图的阅读,这方面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三、数据方面的阅读指导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要在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问题,导出概念。在阅读时,要告诉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过程,不经过比较就不可能分辨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不可能确定事物的关系,也不可能区别事物的异同。在指导方法上着重比较以下几个方面:

1.看数据的大小。

2.看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化学教学中还有有关表格的阅读、化学方程式中各种条件的阅读、实验现象的描述阅读等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做出简要的标记或笔记

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2.控制阅读的时间和节奏

对每节课中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1.5~2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学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

在阅读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节奏。对内容不同、难易有别的教材,阅读的速度和节奏,也应当有不同的要求。对易懂的内容、节奏应当明快,速度可适当加快。对抽象费解的内容、节奏则应当重缓,速度可适当放慢。

阅读能力论文范文6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少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时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矗在教学中,教都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例如,在教学《海龟下蛋》一识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然后/不慌不忙地/在周围/弯弯曲曲地/爬了一会儿。

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彩。要读出形形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学《老师带领我们找春天》一课时,读到“我们又来到果园里,有的桃树已经开出粉红色的小花,微风吹来,飘着一股清香……”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的情感。通过老师绘声给色的范读,学生就会被带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要从停顿、重音、快慢、升降四个方面来训练。停顿就是语言进行中的间歇。学生读短句可以一口气读完,遇到长句,中间总要有适当的间歇,即停顿。停顿可以分为语法停顿、强调停顿和结构停顿三种。语法停顿一般可以用标点符号来表现它们停顿时间的长短;结构停顿一般可以用段落层次来表现停顿时间村长短,强调停顿是句子殊的间歇,它是为了强调某一种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而在语法上不该停顿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或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的时间。如《骆驼和羊》一课中的一段话”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在“一抬头”的后面停顿一下,可以表现出骆驼高大,吃树叶很容易。而在“抬、扒、伸得、可是”的后面稍加停顿,则可以表现出羊矮小,吃树叶非常困难的情景。在《小壁虎找尾巴》一课中,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不行氨的后面是逗号,要做语法停顿,表现出老黄牛伯伯的老实、持重、慢悠悠的语气。在“尾巴”的后面稍作强调停顿,可以突出下面老黄牛尾巴的用处。

在朗读的时候,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从声音上还要加以突出。这种现象就是重音。它同停顿一样都是正确表达思想内容、真切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重音有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这种重音往往是自然重读的;另一种是强调重音,也叫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它是为了有意突出某种特殊的思想感情而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读得较重的现象。恰当使用重音,可以使语意更加鲜明。如《小马过河》中四次提到小马向河边跑去,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向磨坊跑去”。这句中“飞快地”重读,表现了小马第一次帮妈妈做事情时兴奋的心情。第二次是“小马听了老黄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这句中的“立刻”应加以重读,表现小马很相信老黄牛的话。第三次是“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这句的重音应放在“甩甩尾巴”上,表现出小马听了松鼠的话,心里迟疑和为难。第四次是“小马跑到河边抬起前蹄……”,在这里“抬”字重读,可以表达出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受到启发,要自己亲自尝试小河深浅的决心。在各句中对“飞快地”、“立刻”、“甩甩尾巴”、“抬”所强调的重音各自侧重表现了小马兴奋、犹豫到决心尝试的心理过程。

朗读的速度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快慢适当才能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狼和小羊》一课中,狼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读这句话时,速度要稍快些,以表现出狼挑衅的语气,以及它凶狠狡诈的本质。当读到狼大声嚷道:“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要读得更快些、更高些,以表现出狼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样子。相反,读到小羊的话时,速度就要放慢些,声音温和些,以表现小羊的温文有礼和天真无辜。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本性以及作者对狼凶恶本质的憎恨和对小羊的同情。

语句里有了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更富有音乐美,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语气。在《骆驼和羊》中,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它们的话是前低后高,语气向上扬,表现了他们对自己优点的自豪,以及互相争论时的表情。再如《东郭先生和狼》中,狼说:“先生,求求你快一点儿!猎人一到,我就完了。”读这段话时,语气要下降,表现出狼在求救时虚伪狡猾的面目。再如狼从口袋里出来后说:“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读这句话时,要注意读得前低后高语气稍上扬,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狼得救后露出的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