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反思范例6篇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1

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是为大学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他们已经具有医学生物学、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实施生物化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医学类学生仍然普遍反映医学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繁杂、微观、难学。现在高等院校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思路开阔,方法灵活,但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多才多艺,表现欲强,但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力较差。高等院校要把这些大学生培养成才,必须有适合于这些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3]。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授之以渔”,即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学习并且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学习什么。如何使学生建立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应该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思路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更真实的发挥启发、引导和组织的作用[4]。

2教学内容的反思

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所学专业不同,教师应该尝试结合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需求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量体裁衣,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有目的地删减、添加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应该合理搭配临床实例。课堂上引入实例教学,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有学以致用的切身感受,对临床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本身与临床工作联系紧密,增加实例教学并不困难,关键是方法、时机和内容等的合理搭配。学生普遍对临床科室的检测项目、仪器使用及工作程序等有浓厚的兴趣。为了学生就业和今后从事科研工作考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介绍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等前沿内容。总之,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医学各专业的特色,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应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在激发兴趣、启迪思考中将枯燥且难理解的知识转变为有趣、有用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4]。

3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包括目前教学现状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教师还应不断作出灵活的调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切不可太过单调,只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5]。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医学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体系深奥,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其中的核心知识点,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运用,其主要优势是更大容量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幻灯片、动画、视频等表述方式及交互性制作技巧有机地整合各章节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演示问题,应用计算机特有的三维显示技术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学生掌握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概念,易于理解与这个结构相关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制。

3.2运用医学实际和生活实例教学

实例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为了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具体,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将实际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密切相关的生化知识和技术穿插介绍给学生,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他们的生活知识,对其一生都是有益的。生活、临床、法医、食品、考古、体育等都有医学生物化学的应用,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阐明机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将RNA生物合成机理与临床艾滋病治疗相结合;讲解DNA损伤修复时,将DNA损伤修复系统的缺陷与遗传性着色性干皮症和早老症等遗传病的发生相联系;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介绍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等;通过这样的联系,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摄取,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其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6]。

3.3运用名人名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前沿学科,这一领域的许多科学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利用讲故事、民间俗语、生活中的小常识或科技新进展等进行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研究故事,用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复制和转录的时候,就可以讲述父亲KornbergA分离纯化了DNA复制需要的DNA聚合酶,儿子KornbergRD发表了第一张RNA聚合酶的全动态晶体,父子两位科学家都曾在不同年代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故事。与此同时,在课堂讲授时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物化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运用练习测试巩固知识

每堂医学生物化学课给学生介绍的知识点很多,随着课程的延续,学生不理解的方面越来越多。根据以往的评价和反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生物化学难懂难记,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对此,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前3-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几道题目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回顾。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对主要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课后再复习时,就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对课堂练习测试普遍反映良好,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6,7]。

3.5培养文献检索和查新能力

医学生物化学学科发展非常迅猛,知识更新很快,新理论与新技术层出不穷,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组织自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时重记忆、轻思考的特点,笔者培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检索和查新的能力,向学生反复强调不能单纯依赖课本,要注重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相关资讯作为学习的补充。同时结合不同章节的要点,辅以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讲解,包括立题的依据、课题的设计以及讨论的要点等,并适当安排时间利用电脑给学生展示对某方面内容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有关专业网站进行推荐。同时,笔者在中国知网和Pubmed上还筛选一些生物化学专业期刊介绍相关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尽可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对于文献检索和查新的学习,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对生物化学新知识和新进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7]。

4教学模式的反思

4.1理论教学精益求精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高深难懂、枯燥乏味,以理论讲授为主,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往往难以消化和理解。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该通过同行评课和与高水平的督导员交流,从板书、语言、导入、讲解、提问、演示、课堂组织、强化、练习指导等环节着手,分析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技能、策略和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来进行反思,矫正实际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力争精益求精,才能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做到深入浅出、通识易懂。此外,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与学的偏差,教师应该即时帮助和指导学生,同时进行反思。

4.2实验教学必不可少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普遍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实验室精选实验项目的前提下,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应该知道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进而通过理论指导实验操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是简单的讲解实验步骤,而是将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导向其思维,指导其操作。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很重要,学生习惯于用实验成功或者失败来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而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实验结果的原因,以及实验结果存在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4.3利用临床见习辅助课程学习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临床见习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使学生直接接触医学前沿阵地,感受到医院的工作氛围、工作方式和工作秩序,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肝脏的生物化学这一章节,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临床医院检验科见习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的项目,了解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5总结和讨论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该公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那么针对自己的化学学科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

教学要反思的内容很多,笔者仅对化学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1教学理念反思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化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时,不仅要对采取的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更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即教师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

2 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课例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如使用学校及社区图书馆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如:调查并探究市售食盐是否合格;调查当地水质污染情况;检测空气污染指数等,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是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是否有差异?(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3 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3.1亮点反思

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双边”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发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这些都是授课者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例:在教学“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不用NaOH固体?能否用(NH4)2SO4、NH4NO3、(NH4)2CO3固体代替NH4Cl?有的同学还指出:能否用浓氨水滴入NaOH 固体中或浓氨水滴入 Ca(OH)2 固体中制取氨气?当时我没有说行或者不行,那一种好或者不好,而是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分析那一种更好一些。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开放、活跃、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3.2 失误反思

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1)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情况?(2)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3)教学重点是否突出?(4)教学手段和形成与内容是否配套?(5)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6)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寻找“疗法”对症下药,就会实现对教学设计的第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教师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

4 学生评价反思

由于教师在主观上有自己的经验,在评定学生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那么我们反思时应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自己的失误点,及时调整自己呢?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反思;内容;方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自己教学实践,找出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吸取他人的长处与优点,以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本文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化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方法。

一、要反思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情况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既要注重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还要注重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对学困生要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学困生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们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他们学会自学,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实践证明:学困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明确知识点,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学困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二、要反思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动手动脑的情况

中学阶段的化学,一是在大量的化学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讲解高一化学《硫酸》时,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但过于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本节课以鉴别浓硫酸、浓盐酸引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设想。再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最终教师再投影出物理性质的板书,强调其中关键词。根据物理性质,再引出硫酸的稀释,告诉学生若稀释方法不当会造成的危害。此时,做模拟烧伤实验,引出脱水、吸水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判断吸水、脱水的方法。教师再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联系判断,巩固知识。此时已经体现出浓硫酸不同于稀硫酸,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差异。讲述化学性质时强调强氧化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写出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分析,自由讨论浓硫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比稀硫酸强。最后,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对学生进行习题检测,再次强调本课重点。

三、反思教学方法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情况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 不断提高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77

化学学科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中的知识促进了社会很多领域的发展,由于学科知识的广泛性,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学习,不应该把化学知识的学习机械化。由于化学学科知识非常的灵活,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阶段可能是固定的,但是知识结构必须不断地更新,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素养。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一定的反思总结,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环节的安排等。

一、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学生需要一杯水的时候,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这是教师的基本修养。作为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其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而是训练学生的化学素养。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需要把教材中知识讲出来,而且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所讲的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对化学知识的考查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迁移能力,化学学科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要求学生机械背诵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最多的还是要理解。然而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都非常的具有创新性,相同的化学物质可能出现在完全不同的两种题型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完全熟练的掌握,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而不是使教学只停留在教材所涉及的知R范围内。要具备这种对知识有足够的拓展能力,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无论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才教学的新教师,虽然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预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很多都是非常奇怪的且具有拓展性的。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拓展。高中阶段教学要求是能够树立学生灵活的知识应用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也有很多教师凭着经验主义忽视了不断学习的理念,最终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进行自身的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

当前我国很多高中都是实行一个教师带两个班的制度,甚至有的学校一个教师带好几个班,教师的教学方法面向不同的班级,就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化学学科是一门成绩差异非常明显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待优秀的学生应该采取提优的教学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加强课后辅导。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化都非常的敏锐,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心放在优秀学生身上,使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感觉教师的教学只面向了优秀的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这种形式最终很可能导致优秀的学生越学越有信心,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越来越差,从而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和学生的成绩,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使教学能够面向绝大多数学生。

另外,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科知识的考查也都是以实验考查为主,但是日常教学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实验涉及到,而且实验的考查大多都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本质的把握,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本质,无论考题形式怎样变化,都不会难住学生。这种解题能力是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实验的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几个重点的实验进行重点讲解,开设实验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行动手实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现象都可以有直观的观察与理解。化学中的定律性质不是背熟就会应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的讲解可以拿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的掌握住知识的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拓展能力。

三、课堂教学环节的反思探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听讲,因为化学知识衔接都是非常紧密的,稍微的走神可能就会导致知识点的遗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很难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全神贯注的听讲,这就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的听课效率。第一,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将课堂提问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不定时的提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讲效率,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讲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提问,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讲情况体现出来。提问一般为重点知识的讲解时,通过提问可以重复这部分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程度;提问还可以是创新知识的讲解时,化学课堂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听,在化学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必须处于思考状态,课堂提问可以确保学生的思维处于运转状态,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气氛。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5

笔者以参加区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开设《乙醇》(苏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专题3[1]公开课为例,从备课、上课以及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呈现如下:

一、反思备课过程的教学设计,建构学科观念

备课过程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筛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目的。反思备课阶段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反思

《乙醇》课题内容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体现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修中对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不能随意加深。如:乙醇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结构分析促进学生理解,但不能推演到醇类的性质,要合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避免超标增加难度而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班级学情反思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单元知识十分贴近生活,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教师把握好上述学生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会大有帮助。从学生已有的对“乙醇”知识经验看:知道乙醇的元素组成和化学式,知道乙醇易溶于水,易燃,能做燃料、溶剂。

3.学法教法反思

有机物同无机物相比,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有机化学知识是高一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由于教学是分别针对某一具体有机物进行的,并且这些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典型反应及结构特点等内容有着明显差异,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易被发现或容易忽视[3]。

学生学习过程的主线设计为: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要对知识(教什么)和过程(如何教)做出决策,即要用恰当的方法教最有价值的知识。笔者教学前准备好供全体学生观看乙醇的大型比例模型和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搭建乙醇的小型球棍模型,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对乙醇分子结构的理解,进而加深对乙醇脱水消去反应和与水对比分别跟钠反应差异性等性质的牢固掌握。结合本节课课程特点,乙醇教学设计的主线是:诗歌引入小结已知的乙醇用途观察乙醇物理性质动手搭建乙醇结构模型实验探究乙醇主要化学性质拓展乙醇用途课后延伸探究。

本节课结束后,笔者发现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要经历一个渐进与发展过程。很多学生认为有机物的性质零乱而不系统的,有机反应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的,这样造成很大的记忆负担,觉得有机化合物的学习非常繁杂,学过亦忘记。因此笔者认为:醇羟基官能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所在,要通过“乙醇”学习,建构“结构与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学科观念。

二、反思课堂进程的教学组织,促进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1.创设情境导入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中,由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引领学生走进乙醇,通过实物展示多种品牌的酒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请学生浅尝葡萄酒,闻高度白酒,观察乙醇,小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掌握很多关于酒文化的优美诗句,对课上品尝葡萄酒感觉十分新鲜,学习气氛很活跃。

但引入的内容不精练,占时过长。教师应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2.探究新知建构过程的反思

学习方法的引导要细致。学生进行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很是兴奋,实验观察往往是无序的。结果是实验场面激动人心,学生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教师适时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固体、液体、气体三个方面来观察和描述,即①固体:铜丝的颜色先后的变化;②液体:铜丝插入乙醇中,乙醇有什么现象;③气体(或气味):乙醇的气味有怎样变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向更深度发展。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加紧凑。

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机智和灵活。学生观察了乙醇与钠的实验,与以前学过的水与钠进行比较讨论。笔者发现讨论中凸显出学生对水的结构不清晰,限制了用类比方法讨论的进行。这是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教学时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再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判。

要关心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多样性,把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个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如:学生讨论乙醇与钠反应机理时,通过有关实验装置和获取的数据,经过合理推算得出: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可得到0.5molH2,那是什么氢原子参加了反应?学生思考有三类氢原子:甲基氢、亚甲基氢和羟基氢,教师适时地从乙醇结构中氢原子的差异与获得氢气的比例关系上予启发、推理。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插话,因为课堂插话的学生通常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敏捷的学生。教师不能为刻意完成教学任务而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顺应学生探究的需要,即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但如何兼顾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时间的紧凑,教师还需要再做深入研讨。

要加强知识网络的构建。学习了乙醇性质,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乙醇乙醛乙酸”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知道有机反应及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科研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了解有机合成做铺垫。课后学生反应终于找到有机物学习入门的感觉,有着恍然大悟之感。

三、反思课后教学的拓展延伸,开展兴趣活动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课后将乙醇内容加以深化,如利用教材“拓展视野”中假酒和交警检测酒驾知识让兴趣小组学生做课后延伸探究,与课前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呼应。

笔者让一组学生利用酒瓶标签上的原料和生物课学过的知识,一起了解酒的制作过程,即发酵法制取乙醇,并探讨发酵法的优缺点过渡到工业利用石油裂解气乙烯快速大批量地制取乙醇,从而降低了乙醇的生产成本。学生通过课本“拓展视野”中假酒知识,明白了不能利用工业酒精兑制假冒伪劣的酒制品,明白了要正确运用化学常识做诚信守法之人。另一组学生通过交警检测酒驾知识了解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认识酒后驾车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教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都非常重视教学反思在自己教学中的作用,现在很多教师也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这种反思能揭示教师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规律和教学理念,能够促使教师将教学理论、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对一堂课进行多方位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在旧教材中是化学反应平衡一章的一部分,是化学平衡的基础和铺垫,在新人教版的课本中独立出来成为一节,这样教学内容被分解而减少,教学难度降低。因此,对该节在教学前的难度定位应基于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不应引申太多。也因为知识点减少导致课堂容量减少,所以教师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储备了物体的运动速率这一概念知识,对“速率”这一概念表示的物理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中的反应速率概念和物理学中的进行对比,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找出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点,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强化他们运用类比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鉴于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情况,在“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避免灌输式的概念教学模式,应基于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概念的描述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在前期的备课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做到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而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应变的重要性,设计一些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况和学生可能提出的偏离教学主题较远的问题,提前准备应对措施,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教学主题上来,以使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运行。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时,教学前虽然构思了学生的思考、交流、提问及学生间讨论等可能的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对物理学中“速率”的概念掌握不是很熟练而导致交流、讨论不活跃时,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思考;怎样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以及如何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教学时间。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迅速做出反应,避免产生干扰教学主题的因素,并把握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闪光点,使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工作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首先是成功之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节概念讲解课,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会使课堂死板,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采用类比法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未知领域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体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其次是不足之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类比法,不能言简意赅地得出结论,很多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课本的文字上,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自己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注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也疏忽了对部分参加讨论不积极的学生的引导和随机点拨,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