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个人心得体会范例6篇

扶贫个人心得体会

扶贫个人心得体会范文1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扶贫开发工作是新阶段一项重大“工程”,我觉得要想做好这一重大“工程”,“一把手”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思想上必须要统一,认识上必须要到位,只有“一把手”领导重视了,上级领导才能够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安排的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注重协调,多方用力

其次,要及时做好和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工作能否做好,衔接固然重要,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于相关部门衔接有很大原因。从而导致工作滞后,要及时做好扶贫项目的衔接工作。

三、深入基层,了解民意

最后,要深入村社、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推动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两天的调研,我想我们领导除了平时工作之余,抽时间要更多地深入村社、农户家中,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知道村社干部的所思所想、农户的所期所盼,真正知道村社干部在想什么,农户在盼什么。只有这样领导才能够掌握到第一手可靠资料,从而使领导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这样,领导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就拉的更近,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才知道的更多,扶贫工作开展起来就更顺利,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发挥更大地效益。

扶贫个人心得体会范文2

    

【导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寄托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梦想,浸润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沉情怀。以下是由小编为您带来的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论文 。

范文【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2、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14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3、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范文【2】

古人尚且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如此困苦,更应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是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主持召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时有感而发的一席肺腑之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场攻坚战来开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身先力行深入贫困区,走进贫困户,切实的帮助群众解决身边困难,共商脱贫脱困致富路。扶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把为民谋福的恒心放在心上,把涉及扶贫的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把贫困群众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解决好。

扶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贫困群众的小康梦也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把扶贫攻坚的意识根植于脑,就像所说的那样: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范文【3】

步入小康社会,是2020年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但是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这样任务就不能完成,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对贫困的群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所有人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人,这些更加驱使大家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中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经常有很多的考核督查。这就使基层干部陷入表册的汪洋大海中,忙于应付各样督导检查中,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为入户而入户,“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淡化了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只有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才能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扶贫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其过程中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以自己的意愿代替群众的想法。

扶贫个人心得体会范文3

所谓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确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任务,重申了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贫困人口基数很大,脱贫任务异常艰巨。然而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短短7年时间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扬。贫困人口从--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征程。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一大批先进分子和各方面优秀人才汇集于党的旗帜下,使得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群众基础,蕴含了无穷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同时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发展问题。针对社会贫富差距还较大,一些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还处于贫困状态,党中央作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方略可以概括为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方面。精准扶贫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是让贫困群众走上幸福生活道路的重要途径,也是将贫困群众获得感落在实处的重要举措。从更高意义上讲,精准扶贫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福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根本点,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点。

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才能形成社会合力。精准扶贫是个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需要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才会有的放矢。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因贫困需求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开掘富源。正是坚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政府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措施,才有了产业扶贫、人才扶贫、交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涉及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方面内容。精确识别就是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为扶贫开发瞄准对象提供科学依据。精确帮扶就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措施,致贫原因不一样,帮扶措施也不一样。将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明确具体责任人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才能确保帮扶效果。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障,精准管理涉及农户信息管理、具体操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等方面。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不到位、管理缺位、管理错位、管理越位,精准扶贫就会表里不一,扶贫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成了很多大事和难事,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赢得了主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彰显的是众志成城的力量。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强调,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扶贫能够取得成效,关键也在于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围绕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施,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获得了巨大资金支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精准扶贫都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因为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贫困地区的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有了巨大变化。有了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贫困地区的人民才能走出大山,获得发展机会。有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靠政府帮扶建立起来的产业才有了更大范围的市场,贫困地区的人民,才拥有了平等展示自己的机会。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有了“硬核”的实现方式。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单就易地搬迁安置而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500万非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的充分彰显,绝对不会有如此“硬核”的成就。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就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重大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目前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给我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加了难度。唯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迎难而上、攻城拔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敢于攻坚克难,坚决完成既定任务。关于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已经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现在,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合力攻坚、顽强作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依赖政府等贫困户,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攻坚克难,狠抓政策落实。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绝不能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心理,这就好比一名考试不及格的差生刚刚取得了60分的成绩,如果稍一松懈就有可能回到起点。不仅仅局限于脱贫,要的是能稳定脱贫,能持续增收致富,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潮流,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创新业务水平,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加大扶贫力度。发展产业是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即使脱贫了也有可能走回头路。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加强监测,保持政策稳定。开展“两摸底”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扶贫个人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 农村精准扶贫 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

2015年,到云南和贵州省调研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机制的重大创新,即通过精确瞄准贫困人口,切实地实现直接针对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同时,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二)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理论依据

第一,社会排斥理论。社会排斥理论创始于1974年,是随着法国学者 Lenoir ,相关著作的发表,才逐渐被学界重视和推广的。他认为“当今正是‘垂直社会’向‘水平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的‘金字塔式’结构被打破,社会成了一个平面,原先处于底层的人群被分散到这一平面上多个中心的边缘地带,弱势群体面对的不再是裸的压迫,而更多的是被中心人群的忽视”。因此,社工专业在参与我国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对扶贫对象的心理关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是满足人们的需要,以减少贫困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遭受到的冷漠和忽视。同时,还应该增强贫困人群的社会参与度,让贫困人群以主人公的态度加入到反贫困的事业中。

第二,三重失灵理论。三重失灵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非政府机构研究专家萨拉蒙教授提出的。作为社会治理新机构的非政府组织,出现的目的是协调政府部门单一管理社会的局限,而不是要代替政府来承担其所应该发挥的功能。总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配合、协调工作,而不是把两者对立起来。三重失灵理论为社会工作参与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以社会工作理论和价值为指导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具备承担实施社会扶贫政策的能力和优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与政府通力合作,在公民和政府的互动之中,起着缓和和的作用,减少官民之间的直接冲突。

二、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一)农村地区缺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工作,即是缓和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社会工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但是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工作还处于不完善,甚至空缺的状况,很多农民甚至不知道社会工作是为何物,更谈不上寻找社工机构来帮助解决困难,而农村地区社工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发展缺乏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了解西方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可以发现,美国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一般会在政府担任相关的职务,或者会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这种方法把专业知识高效地在农村付诸实践。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还处于一个被忽视的现状,制度不健全,资金不到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对稀缺等一些现实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限制社会工作人员利用专业优势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因此,如何使社会工作参与到农村反贫困工作中,服务农村发展,还需要政府、社会及广大农村群众的共同努力。

(二)贫困农户的思想观念影响扶贫工作

大多贫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都比较偏低,思想观念也较为落后,甚至有一些贫困者仍存在过去的等、靠、要落后观念,懒惰,不愿意劳动,对于到手的扶贫资金不是有效利用,反而拿去吃、喝、玩、乐,更有甚者还用来打麻将输掉。还有一部分贫困农民为了得到扶贫资源,不愿意自主脱贫,占用贫困名额,也是对扶贫资源的一种浪费。但由于政府下放到村里的扶贫资金很有限,所以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了解致贫原因及贫困农民的不同需求,做到扶贫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同时,扶贫工作还应坚持扶勤不扶懒,对于因为懒惰和不务正业而陷入贫困的农户,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是给钱或实物,而是首先要改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错误认识。

三、创新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近年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发达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社工机构配合当地的政府部门,共同解决本地面临的实际社会问题,在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民享受社工机构专业服务的渠道没有打开,尤其在边远的农村,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社工为何物。他们处理困难的形式,还是像从前一样,求助于亲戚、邻居或政府,这就给基层行政组织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导致其运作不畅。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反贫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国际经验,因为反贫困不只是经济问题,其中贫困者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对贫弱群体的社会服务、社会支持和心理抚慰更是社会工作的长项。因此,可以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社会工作队伍,通过对村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等进行社会工作培训,建设适合本地情况的社会工作队伍。发挥社会工作者特有的专业优势,利用当地社会资源、组织相关活动、提供社会服务来改变困难群体、脆弱群体被边缘化的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对扶贫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参与和监督,保证扶贫工作的效率和公平公正。

(二)建立扶贫对象的增能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贫困人口总是处于一种比较劣势的地位。因此,社会工作在参与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贫困人群的自身发展。首先,是心理辅导方面。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干预,是社会工作常用的治疗手段,社会心理模式认为,心理因素的变强能够增强人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这个体系要从培养贫困人群脱离困难的决心做起,注重扶贫中的情感投入,增加人文关怀,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建立增能体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增强贫困人群克服贫困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其次,是社会支持系统和自然支持系统的和谐方面。这两个系统的完整性,一方面可以减少面对风险的承受压力;另一方面增加贫困人群摆脱困境的能力。在这个培训体系里,社会工作及其工作人员,通过鼓励、引导贫困人群参与社会活动,参加本地区的事业管理,扩大其交际圈,拓展其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去寻求更大范围的支持资源。

(三)注重扶贫治理机制创新,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精准帮扶

首先,建立完善的政策宣传体系。社会工作发挥其专业特性和优势,将社会工作思想植入扶贫政策的宣传中,把扶贫政策注重人的发展理念传播给社会大众,激发民众主动了解政策的积极性,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工作。

其次,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监督体系。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到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当中,这样这个体系就行成了政策监督的整体力量,其中包含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受助人群共同监督社会工作机构,对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的操作。同时,对结对帮扶实施动态监管,及时更新帮扶资源信息记录。这样在多方力量的监督下,可以促使社工作在农村精准扶贫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提高精准扶贫的时效性。

(四)整合扶贫资源,强化发展扶持政策衔接

充分利用社会工作提供和配置资源的优势。社会工作可以调解农村扶贫资源的社会分配,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社会工作能把资源分配到困难人群、弱势群体等最需要的目标群体手中,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因此,社会工作专业的参与、社会机构的成立就可以为贫困人群建立一个获取社会资源的平台,为政府和社会,贫困农村和城市之间建立了沟通和互动的有效渠道。

在精准扶贫阶段,健全扶贫资源整合与配置平台,积极争取各种配套资源,做好与贫困人口身份具有连带关系的资金资源、政策资源、行政资源的优化组配,用尽可能完善、翔实的信息来弥补扶贫资源供需分离与分配不当的负面效应。努力形成扶持政策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使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资源合力,发挥扶贫资源汇聚效应与协同效应,促进贫困人口安稳致富。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消除贫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政府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扶贫开发工作,并且不断探索、创新贫困治理机制。改革扶贫―开发扶贫―攻坚扶贫―定点扶贫―精准扶贫,步步推进,扶贫工作的成效大大提升,并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扶贫开发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解决难度大。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摘掉贫困帽子,我国政府就要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扶真贫、真扶贫”的扶贫理念,齐心协力,打一场扶贫攻坚长期战。

(作者单位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张婷婷,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Oppenheim . Poverty:the Facts[M] . Child Poverty Action Group,1993:83.

[2] 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 世界银行. 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5.

[4] 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3(3).

[5] 阿马蒂亚・森(印度).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 让・德雷兹(印度),阿玛蒂亚・森(印度).饥饿与公共行为[M].苏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 谭诗斌.现代贫困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8] 许源源.中国农村扶贫:对象、过程与变革[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9] 帅传敏.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效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 李洪波.当前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反贫困的必要性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12).

[11]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12] 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2).

[13] 姚霞.反贫困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社会工作,2009(7):24-27.

扶贫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国家扶贫日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国家扶贫日心得体会1一直以为,------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件积德行善的事。也就是说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其实也许就是佛家所说的“度人”。当然,从佛家的角度看,度化别人,其实也是自身的一种修行与超越。想必,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时,也就是所有人得到度化实现超越之日。

其间的道理,请容我试着以木桶原理来举例说明吧。假设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可以用一只木桶内水面的高度来衡量。那么水面的高度往往不是取决于围成木桶的那些高一些的木板,而相反,往往是由最低的那块木板所决定的。

那块短板,对于一个教学班级来讲,就是班里的那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要提高班级平均成绩,思路一般有三条:培优、推中、补差。其中的补差相对来说提升空间最大,而且,补差成功,对推中和培优都有相当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因而,无论从坚持面向全体的教育学原则来讲,还是从经济效率方面出发,任何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都会把补差的思路放在首位。

在全社会来看,那块短板代表的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些幸福指数相对较低的贫困户。因此,----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想办法补齐这些短板,实现全面小康,达到提升整个社会幸福指数的目的。无疑,这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一件莫大的善事、好事。这就好像过去人们说的,拥有三个富亲戚的话,你想穷,穷不了;拥有三个穷亲戚的话,你想富,富不了。毕竟,一衣带水的社会关系,谁也逃不掉、绕不开、扯不断、走不出。

也许还有朋友不理解,这其中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具体的好处。还是回到佛家的那句话上来吧。度化别人,其实从根本上讲是,就是让人破迷开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离苦得乐。也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扶志扶智扶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就是要达到让贫困群众明白了道理能真干肯干爱干、掌握了技术能脱贫致富小康,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的。当然,点化别人的时候,其实我们早已得到点化,等他人得度转凡成圣,我们其实早就自然而然地迈入“浴乎沂,风乎舞雩”

的境界了。常言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说的,意思大概也如此。

然而,或许有人说,精准扶贫脱贫是国家是党委是政府是工作队的事,于体制外何干?于其他人何干?话说回来,即使作为个体积极去做认真去做努力去做,力量终不过是九牛一毛,效果也终不过是沧海一粟。其中意义和价值,究竟又能有几何?

记得《为学》中的蜀鄙之僧,僧富者不能至(南海)而贫者至焉。想起有几句古语,一句叫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另两句叫做:“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有贫僧之激励,有古语之启示,有------之号召,有五级书记抓扶贫之体制,有亲们从善如流之榜样,于扶贫行善动摇如彼者,夫何患之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基,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胜利召开,新时代的开辟,新矛盾的转化,新思想的确立,新征程的开启,为全体中华儿女臂画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现代化强国,振奋人心!自然,任何一点一滴正能量的汇聚,都会凝聚成团结奋斗、蓬勃向上的洪荒之力。任何一丝一毫的共鸣,都会奏响音韵铿锵、震天动地时代强音。

所以,笔者呼吁,所有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在做好常规扶贫工作之外,要敞开心扉、广结善缘,主动联系对接各级各类爱心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团结到精准扶贫这条统一战线上来,广泛宣传身边扶贫济困方面的仁心善举和先进榜样,积极动员更多关注更多力量汇入扶志扶智扶技的滚滚洪流。在这个充满爱的社会里,绽放出善良的人性光辉,演绎出一幕幕新时代的从善如流。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奉献应有的绵帛之力,点燃燎原的星星之火。

国家扶贫日心得体会2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国家扶贫日心得体会3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国家扶贫日心得体会4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

一、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现在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

四、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X+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国家扶贫日心得体会5脱贫攻坚,眼下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面前最为紧迫的中心任务,可以说是唯此为大。从前期开展情况来看,我们各村都能行动迅速、组织精心、措施到位,为脱贫攻坚的搭建起基础扎实的平台,扶贫攻坚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但我镇目前还是存在着识别对象不够精准、退出不精准、脱贫措施不够长效、扶贫产业不强不大、脱贫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今年以来,认真传达领会省市县关于精准脱贫的会议精神及文件,积极开展精准脱贫“大走访、大排查、大清洗”活动,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积极协同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配合村组干部利用一周时间,对各村组的所有农户信息进行调摸底。

通过近期紧张而扎实的工作,我个人认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干部是关键。干部有担当、有干劲,才能当好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剂”“助推器”,也才能“撬动”贫困。如何才能进一步将帮扶力量整合起来、下沉下去、干出成效,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是现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还需从“三精”下手,抓住关键,用好扶贫人,才能实现脱贫攻坚平稳、扎实、有效推进。

首先要抓好精准选派。根据实际,统筹考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贫困村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选派干部个人专长等因素,择优遴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技员等帮扶人,做到派需结合、因村定人。我镇现有第一书记14人,但这些第一书记中,有几个都是部门里面的一把手,实际情况是,他们不能完全抛开单位的工作按照要求驻村工作,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希望及时调整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队长,确保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有效解决帮扶干部的驻村生活工作困难,使他们安心驻村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工作不断、接续有序。

其次要抓实精心培育。整合全镇党员领导干部、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扶贫开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资源,根据贫困群众的发展需求,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实施精准扶贫。发起建立QQ、微信等交流平台,方便扶贫干部交流经验、灵通信息、协同攻坚。定期不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重点开设脱贫攻坚政策法规、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等课程,提升帮扶技能水平。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到脱贫工作先进、示范地区去参观考察,拓宽视野,取长补短,助推扶贫工作开展。

最后要抓好精准落地。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同时加强宣传,宣传-----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脱贫攻坚不是一次性的战斗,也不是局部的战役,而是一场涉及几千万贫困人口的战争。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扶贫部门狠抓责任落实、干部选育、作用发挥和督查考核,更需要扶贫人把“扶贫”抓在手上、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为实现如期脱贫,决胜攻坚战提供应有的战斗力。

扶贫个人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农村低保;扶贫开发;衔接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农村反贫困力度,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作为农村反贫困的两项基本制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随着农村反贫困的进一步深化,两项基本反贫困制度的独立开展的弊端就逐步突显出来。因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二者衔接的要求。2009年,我国又专门出台《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衔接思路。县级民政部门在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行复核时,确定出有劳动能力者,建立农村低保户档案制度。对于其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根据其不同情况,由扶贫开发部门给予扶贫贴息贷款、产业扶贫项目、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综合提高贫困农民生计持续自我改善的能力。对于无劳动能力者,仍然只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是一种单一型的衔接模式,在实际的运行当中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要想把这两种制度很好的衔接起来,首先要清楚两者的差异。

一、农村低保与农村扶贫开发的差异

(一)概念不同

农村低保是指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扶贫开发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改善生产条件,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是我国多年来扶贫开发的经验积累,是其他反贫困政策制定的核心与基础。

(二)目标不同

农村低保的目标是维持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水平,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缓解和消除贫困,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真正脱贫致富,最终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落后的状况,实现共同富裕。

(三)对象不同

农村低保工作的对象是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全部贫困人口。主要是因病残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常年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农村扶贫开发的对象是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此外,农村扶贫开发还以地区为对象,如贫困县和贫困村的设定等,一般情况下,农村低保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确定;农村扶贫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扶贫标准为准。

(四)性质不同

简单来说,农村低保是生存权,是社会救济制度,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来确保贫困人口的资金和实物的供给。农村扶贫开发是发展权,注重“输血”,通过扶持生产来提供生产发展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实现农村救济社会的发展。

二、农村低保和农村扶贫开发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衔接成本过高

在实践操作中,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部分地方出现了“虚假衔接”的情况,低保或是扶贫开发对象的“卡、薄、册”不符合实际情况,人情低保、关系低保、金钱低保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2009年四川毕节市的衔接为例,在扶贫开发扶持对象的确定和农村保障资金的发放过程中,有的镇乡自主操控,不严格执行扶贫开发和农村保障的衔接政策。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导致该扶持的贫困户没有得到扶持,该救济的低保户没有得到救济,扶贫和保障资金没有落实到实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必然降低衔接的实效,导致衔接成本过高。

(二)扶贫开发部门难以持续承担农村困难群体的能力发展任务

目前,我国的扶贫资金整体上并不宽裕,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资金更加紧张,在青海省湟中县,从2003――2010年,全县264个贫困村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共需资金6.4亿元,平均每年8000多万元,但实际每年只有2000多万元,按目标投资计划,完成县级扶贫开发规划有一定的难度。国家及帮扶单位给予的扶贫资金有限,“僧多粥少”,满足不了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可见,扶贫开发部门必须与民政部门统一协调,共同谋求发展,才能真正的解决低保与扶贫的协调发展。

(三)在扶贫开发中存在部分贫困农民利益受损现象

当前,扶贫开发主要是以区域扶贫为主,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扶贫方式。因此,我国才有贫困县和贫困村之说,在国家确定了贫困县或贫困村以后,该地区的扶贫力度就会较大,成果较为突出,资金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在区域之外的贫困人群却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个体的贫困往往要通过农村低保来进行救助,这就剥夺了部分地区贫困人群的发展能力的权利,造成了不公正。

三、完善农村低保与农村扶贫开发衔接的对策建议

(一)采取复合型的衔接方式

一是民政部门要为扶贫开发部门提供贫困人群的信息帮助。民政部门掌握着大量的有关贫困的信息,能为扶贫开发部门开展对象甄别提供便利,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或个体能够实行集中性的帮助,如进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小额贷款扶持等。二是民政部门直接对低保对象进行扶贫开发。对于一些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生存,经过阶段性转变可以恢复劳动能力或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家庭生活极度贫困的群体,比如,一些突然因病、因灾致贫暂时难于生存的贫困群体,民政部门就直接在低保的基础上进行扶贫开发,对贫困群体进行技能培训,实施简易项目,提供小额贷款,提高其发展能力,这种低保与扶贫的衔接对于个体的脱贫是至关重要的。三是在资金投入方面,扶贫开发部门应该给予民政部门一定的帮助,把部分扶贫资金通过民政部门向贫困群体转移支付,保证资金投入的顺畅。这种复合型衔接模式主要是强调了民政部门的作用与低位,民政部门不应仅仅局限于低保救助上。同时,还应该承担扶贫开发的职能。以浙江省海盐县为例,2006年民政部门开展脱贫帮扶的试点工程中,选择的是发展母猪饲养业项目,这一项目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扶持对象易学易懂,所确定的帮扶对象是在西塘桥镇270余户低保家庭中筛选确定,要求他们有自我脱贫的主观愿望、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以及有生产资料和饲料购买能力。上述做法既节省了衔接成本,又能够发挥民政部门低保制度的独特作用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调整扶贫开发政策

1.扶贫政策的持续性

在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初期,要让贫困群体知道,如果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进步甚至达到脱贫标准以后,还可以继续得到后续的发展资金或是资源,甚至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政策扶持不但不会减弱甚至还会逐步加强;如果获得援助后不思进取,没有发展,后续援助将被取消。如果因为自身不努力而导致其收入下滑到贫困线以下,就只能享受低保制度所带来的保障金。因此,只有自身努力的贫困群体,才能得到更大的扶贫开发的帮助,简而言之,要么努力奋斗,争取更多的扶贫帮助;要么就只能当穷人,没有出路。

2.调整扶贫开发的投入体制

目前,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采取由村到户分年度分散使用,这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要修筑一条公路,由于资金要分年度分散使用,导致了社会力量不敢参与其中进行建设,相反,如果把扶贫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就会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可以与社会资金和其他支农资金配合使用,形成“大扶贫”的格局。因此,扶贫资金的使用(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应由分年度分散使用向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集中使用转变。

3.建立扶贫开发社会帮扶平台。建立民间团体帮扶、贫困群体信息、境外社团帮扶协作等社会帮扶平台,促进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可以在农村各乡(镇)、村建立扶贫开发基金会、爱心基金会,互助组织等民间帮扶平台;组建由扶贫、民政、广电等相关政府部门及民间组织构成的求助帮扶信息中心;加强与境外社团联系协作,为爱心人士牵线搭桥,建立境外团体参与贫困地区扶贫救助的协作平台。

(三)负所得税是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的有效构想

负所得税是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其基本含义是,划定一条收入线,收入高于这条线的人,高出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向政府交税;低于这条线的人,差额部分按一定比例从政府得到补贴。据这种设想,对一个家庭有两个衡量标准,一个是收支平衡的收入标准,以此来划分交税与得到补贴的范围;另一个是最低收入标准,负所得税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可以激发贫困人群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个人来说,能够很好的解决低保制度中的“负激励”效应,在负所得税制度下,接受低保救助的贫困群体多参加工作,多增加劳动财富,就会多得到一份救助金,而不是挣得越多,得到的补偿越少。

2.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负所得税方案一方面可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资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又不会损害贫困群体走向市场的积极性,而且还消除了差额补助下临界点附近的不公平现象与负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公平和局部效率。

3.可以使公共基金集中用于贫困群体。负所得税帮助贫困群体就是因为他们是穷人,而不论他们是因为年老、残疾,还是因为失业或其他什么原因,由于国家的社会保障计划把人们分成不同类别进行帮扶,往往会导致资金的无目标分配,有时不能使用在穷人身上,结果是资金不能集中用于穷人。

参考文献:

[1]王三秀.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衔接[J].宁夏社会科学,2010,4.

[2]李海基.湟中县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

[3]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