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产监管范例

扶贫资产监管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1

一、强化“四权管理”,破解扶贫资产管理问题

2014年来,玉屏县委、县政府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6.95亿元,其中用于产业扶贫15.78亿元,形成经营性资产共计5.2亿元。从实际情况看,这些资产分布于县、乡、村等不同层面,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界定还不是很清楚、责权也不是很明晰,客观上存在资产管理不精准、收益分配不透明等问题,甚至面临扶贫资产流失的风险。结合财政扶贫资金投向、扶贫项目实施主体等实际,研究出台了《扶贫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办法(试行)》,探索形成扶贫资产“四权分置”管理机制。一是明确所有权,“把扶贫资产放进集体篮子里”。对2014年以来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核查、登记确权,按照属地原则明确资产所有权归属,计划2019年底前完成所有权证登记发放工作。二是放活经营权,“让最能挣钱的人去经营”。围绕油茶、食用菌、精品水果(黄桃)、生猪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及其他特色产业中的经营性资产(如集体养殖小区圈舍、基地冷库仓库、农机装备设施等),通过合作经营、委托管理、公开发包、入股分红等方式,做到管用并举,确保盘活用好。三是保障收益权,“让最需要的人能受益”。在扶贫资产收益分配上,主要采用“721”模式:即70%用于作为贫困户分红,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10%作为村级管理和发展基金。比如,玉屏2018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00万元实施的食用菌加工项目,所形成资产依照“四方协议”,前三年按投入财政资金总额的5%兑现收益,并每年按0.5%比例递增。2019年,这个项目的扶贫资产收益100万元,按“721”比例,分别为项目覆盖的贫困户、村集体和县扶投公司分成,保证了扶贫资产的稳定收益。四是落实监管权,“让每一份资产都能保值增值”。对县级层面龙头企业经营的扶贫资产,由县直业务部门进行监管;对乡镇实施项目所形成的扶贫资产,统一纳入乡镇三资管理平台,明确了乡镇的监管主体责任。同时,建立资产登记管理台账,每年清产核资,定期监督检查,严防资产流失,确保保值增值。

二、突出“全程监管”,破解扶贫项目管理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玉屏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项目库建设作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的“第一粒扣子”,想方设法扣紧扣实。一是聚焦产业选择的“前端”精准谋划项目。玉屏作为“中国油茶之乡”,全县种植油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油茶种植规模超过20万亩;玉屏黄桃产业通过近年的大户带动、合作社推动,种植规模达到2.5万亩,不管是品质还是品牌都得到了群众和市场的一致认可。另外,玉屏县委县政府还采取超常举措,引进温氏集团、贵福菌业,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生猪养殖规模达到32万头,食用菌生产突破3500万棒。2018年以来,玉屏县委、县政府坚持自下而上谋划,自上而下审核,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后三年和三年后,累计谋划入库项目467个,其中涉及四大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0%。二是聚焦项目落地的“中端”实施全程监管。始终坚持未定绩效目标的项目不入库、不在库中的项目不安排资金、未评审的项目不批复、已批复实施的项目不予调项。2018年全县实施的107个项目全部来自项目库。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有力保证了批复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突出绩效管理的“末端”强化结果问效。为确保实施项目的应有效益,研究出台了《财政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整合县纪委监委、县督查局、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等力量,采取入户调查、现场核查等方式,对全县扶贫项目的资产经营、资产管护、人员培训及效益评估等进行常态化跟踪问效。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通报或问责,有效防止和避免了影响项目绩效的行为和问题。

三、实行“负面清单”,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由于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贫困户就业难、创业难,以及部分产业见效慢、增收难等实际,为全面保证“一达标”核心指标的完成,先后探索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分红、产金互促“541”“10113”产业收益全覆盖等利益联结机制。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该项利益联结机制虽然在解决贫困户收入达标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股了之”“一分了之”“平均主义”等设计缺陷,从某种程度上讲还助长了扶贫“悬崖效应”、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对此,玉屏县委县政府探索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差异化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贫困户“六要”义务,列出扣除或取消贫困户产业分红“十条”负面清单,对不履行义务要求、不遵守法律规定、不落实相关政策的,由所在村进行民主评议并公示无异议后,扣除或取消相应分红资金。同时,考虑到村民自治、群众监督等制度设计和现实需求,针对各村具体情况,及时完善村规民约。采取群众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将争当贫困户、滥办酒席、等靠要吃低保、不讲诚信、乱建房屋、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等行为列入享受政策福利的限制性条款,作为村支两委日常管理内容,作为群众经常性监督重点,多措并举、群策群力破解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四、坚持“分类施策”,破解金融扶贫风险问题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2

一、2019年扶贫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了全区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方案编制工作。全区纳入整合范围资金共计9824.91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8911万元(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49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72万元,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0万元,区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00万元),其他部门涉农资金913.91万元。

2.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产业扶贫项目,2019年共开展资产收益项目20个,资金共计7845.7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季节性分拣工、固定用工等务工岗位1000余个,人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可增加村集体收益390余万元,覆盖33个贫困村。

3.减贫成效显著。全区202户434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完成了343人的减贫任务。目前全区还有还有未脱贫人口88户216人,全区综合贫困发生率可降至到0.12%。

4.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一是强化扶贫资产资本监管工作。研究出台了《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工作方案》,为全区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由区扶贫办牵头,将各个项目全部登记造册,交由乡村进行比对核实,确保区、乡、村建立细致、完整、详实的扶贫资产资本监管台账。目前已对2015-2018年实施的630个扶贫项目,追根溯源,分门别类,按年度、批次、乡村建立了项目台账。对已参与全区扶贫股份合作项目的27家企业的资产开展评估工作,涉及资金1.245亿元。通过评估,对企业的发展规模、经营状况及资产负债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同时按照企业使用扶贫资金规模,登记相应的资产作为抵押物,保证了扶贫资金安全使用。二是做好资产资本收益分配管理工作。研究出台了《扶贫资产资本收益分配方案》,对到户资金入股项目、资产资本收益项目、光伏电站收益项目、其他扶贫项目资金收益分配对象、方式等作出分类规定,重点用于设置公益岗位,明确村级小型公益事业资金占比及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救助规模,使各项收益既能保证贫困户稳定增收,又不出现简单发钱发物养懒汉的现象。

5.全力做好防贫工作。建立精准防贫机制,区财政出资540万元设立了“精准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300元保费标准为全区10%左右的农村人口投保,全区18.3万农村人口都是保险的受益对象,防止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致贫返贫。截止2019年10月底,纳入防贫救助198人,燕赵财险公司支付救助金169.7万元。

6.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1)数据清洗。一是针对河北省扶贫信息平台在国家扶贫信息系统中监测出的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结对时间断档、低保贫困户无低保人口等录入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数据,会同各乡镇进行了分析核实,并组织安排专人进行系统修改操作。二是针对国家反馈国家扶贫系统数据与国家公安部比对出现的公安部查无此人、公安部已死亡、姓名或证件号码不一致等情况,已组织各乡镇安排专人核实上报,将情况属实的对象进行了系统修改操作。三是针对河北省扶贫信息平台在国家扶贫信息系统中监测出的一般贫困(农)户家庭成员2019年第一季度享受特困人口救助但贫困户属性为非特困供养(贫困)户等类似问题,已组织各乡镇核实上报,并修改完成。(2)动态调整。完成了建档立卡APP对2018年底新识别的贫困户进行了位置采集,全区171个行政村、17817户贫困户的位置信息全部采集完成。

7.做好扶贫培训工作。2019年共开展各类培训7期,从居家就业、致富带头人创业、扶贫政策业务、种养殖、电商等方面培训人数达1973人次,有效提升了扶贫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致富带头人的创业能力。

8.做好“雨露计划”工作。职业教育补助工作,严格按照调整后的通知要求开展职业教育补助工作。经村、乡、区审核通过后,每学期每生补助1500元,直补到学生家庭“一卡通”。最终符合2018年秋季学期职业教育补助的学生共计630人,共发放资金945000元;符合2018年秋季学期职业教育补助(补报)的学生共计34人,共发放资金51000元;符合2019年春季学期职业教育补助的学生共计672人,共发放资金1008000元。

9.深入开展“双创双服”工作。按照双创办要求,我办对塞外浓情商贸有限公司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座谈,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企业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培养市场主体,培育农村电商供应链,促进产销衔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有效发挥电子商务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10.做好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保障。围绕“组织领导”指标积极进行两地调研对接,高层次全方位研究部署帮扶协作工作,持续按照2018年的工作推进机制,累计召开研究部署扶贫协作工作会议10次,及时研究扶贫协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加大人才支持,提升能力水平。围绕“人才支援(交流)”指标全力推进干部人才互派挂职,努力提高扶智扶志能力,已完成选派医疗、教育、农业科技方面共24名专业技术人才赴顺义区跟班学习。加强两地人才交流,形成多层次、常态化的工作联系机制,实现各方面工作的无缝衔接。(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围绕“资金支持”指标精准安排北京市和顺义区援助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精准。今年,我区被核准实施的东西部协作项目共24个,项目总投资5583万元,其中市级资金项目14个(县(区)级统筹项目12个,市级统筹项目2个),项目投资4443万元(北京市对口帮扶资金3443万元,河北省配套资金1000万元)。区级项目10个,项目投资1140万元(全部为顺义区帮扶资金)。(4)推进产业合作,搭建消费扶贫平台。围绕“产业协作”指标积极推进北京企业落地投资,并强化带贫机制,注重带贫成效。积极推进北京企业落地投资,持续落实18年的优惠支持政策,已完成企业落地5家,实现投资1239万元。(5)深化劳务协作,助推就业脱贫。围绕“劳务协作”指标努力推进劳务培训和吸纳就业,力争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能够长期就业。通过宣传、组织招聘会等方式,已组织48人实现省外就业,并组织652名贫困人口在省内就业,其中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89万元,安排公益岗位648个。(6)加强沟通协调,携手共奔小康。围绕“携手奔小康”指标加强双方沟通对接,助力脱贫攻坚。通过走访对接,双方各层级党委政府部门不断加强沟通对接,增进互信,了解各自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为精准提出各项对口帮扶措施奠定基础。

二、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任务,我办认真安排部署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全体党员干部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党章党规、党的报告和四中全会精神、《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每个人都撰写了学习心得。党组书记结合当前工作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讲了党课。班子成员开展集中研讨学习交流。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集部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对照党章党规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在“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把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

1.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任务、严格责任,办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安排部署有关工作,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强力推动工作落实。班子成员坚持主动抓、具体管,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协调、相促进的工作格局。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3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咬定一个目标,打好剩余脱贫任务“歼灭战”

我县还有未脱贫人口479人。针对这些人员,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信心决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开展清零行动。同时,聚焦因病或因缺劳力而导致收入低、增收幅度不大的难以脱贫的贫困户,在符合低保政策的条件下,做到了应保尽保,并提高了保障标准,落实好光伏扶贫、资产收益等增收政策,确保剩余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截止10月底,这些人员收入已稳定超过脱贫线,“两不愁三保障”都已达到脱贫目标。

(二)健全二个机制,打好返贫致贫风险“防御战”

1.健全日常动态监测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县脱贫攻坚致贫返贫预警机制》等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聚焦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质量等,认真开展脱贫成果回查、脱贫结果自查和贫困动态监测,重点排查因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存在脱贫困难的贫困人口,全面精准掌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并根据研判结果,按照“绿黄红”三色分类即时预警。加强预警监测,实行预警制度上墙,做到预警风险责任到人、精准扶持措施到户。2019年以来,全县共摸排识别脱贫不稳定户50户、146人(2020年识别5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93户、284人(2020年识别14户、44 人)。对于这些“两类人群”,因户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并加大帮扶力度,确保不出现致贫返贫问题。截止11月底,已有47户、137人脱贫不稳定户和84户、256人边缘户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7月上旬以来,根据省扶贫办工作安排,我们在对脱贫质量进行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扶贫对象的收入情况进行了监测,每月定期对已实现的收入低于8000元的贫困户进行监测预警,严格落实“六个增补”增收措施,至10月初所有贫困户年度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贫困线。

2.健全防范返贫致贫机制。贫困问题是个动态问题。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健全防范返贫致贫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遇困不返贫、遇病不返贫、遇灾不返贫,自今年开始,我县全面开展了防贫保险,为处于贫困边缘且易致贫的农村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高且易返贫的脱贫户购买防贫保险,重点针对“因病、因学、因灾、因赔偿责任、因产业损失”五大因素致贫或返贫的人员,进一步增强其抵御风险能力;并实行兜底保障,确保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防贫险总购买人数18900人,按60元/人的标准,共计保费113.4万元。今年来,防贫保险理赔9人、43.1万元,有效控制了贫困增量。

(三)开展三项清零行动,打好稳定脱贫质量持久战

1.滞销农产品清零行动。为切实解决贫困户农产品滞销的难题,避免贫困户因疫致贫、因疫返贫,我县想方设法,创新消费扶贫新模式,及时开展了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的“以购代销”消费扶贫活动,动员全县所有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干职工主动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户农滞销产品,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并积极组织人员和运输车辆上门收购,通过电商平台、群众团购等线上与线下方式,打通销售“绿色通道”,全力以赴减少疫情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全县企事业单位共购买滞销农产品80余万元,通过“以购代销”活动,引导经营主体线上线下自销、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促销等方式广泛销售扶贫滞销产品,到3月初,全县滞销的300余万元扶贫产品已基本销售完成。

2.“三保障”清零行动。一是教育扶贫。持续强化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乡镇属地管理双负责制,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推进控辍保学机制,确保“零失学辍学”;二是健康扶贫。加强宣传和引导,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患者精准办理慢性病,截止到11月18日底,已为2180名贫困人员申请登记慢性病2666人次,其中2020年度共申请990人次。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规范了家庭医生履约服务。统筹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政策和防贫保险政策,确保达到90%的适度要求。强化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贫困群众医疗保障工作,确保“零因病致贫”;三是安全住房。全面对贫困户住房进行排查和安全鉴定,对符合危房改造的及时列入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至6月底,全县9户、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工,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3.整改问题清零行动。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坚决把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成效考核指出问题等整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严格的标准,举一反三,全面抓好各项问题整改工作,切实把问题排查整改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强大动力,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并取得成效。我县共梳理问题57个,制定整改措施109条,其中:中央巡视“回头看”问题28个、整改措施66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3个、整改措施9条,2019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26个、整改措施34条。截止10月底,这些问题和整改措施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同时,针对省市暗访督导、扶贫审计以及省对我县成效考核等反馈的问题,认真开展了举一反三排查整改工作,并坚持立行立改的原则,“一对一、点对点”落实,严防虚假整改。

(四)做实四项重点工作,打好巩固提升实效强攻战

1.做实基本生活保障。一是统筹发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综合保障作用,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困难的贫困户、边缘户加强了保障力度,切实保障每户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疫情期间,全县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6.8万元物价补贴11.5万元、防控物资38.7万元,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40万元;对340户、750人建档立卡人口进行提标提补,新增贫困户低保对象94户、147人,对因疫情影响的114户、195人低保对象实施了低保延退;二是对全县65个村组水量不足、用水混浊的问题进行了提升改造,并加强了水质检测力度,截止5月12日,全县水质检测工作已全面完成,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千吨万人以下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实检率100%,贫困户都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2.做实产业扶贫。面对疫情影响,加强了贫困户和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备耕备产情况的调度,确保备耕备产保障有力,有效缓解疫情对扶贫产业复工复产的影响,截止2月底,全县所有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全部复工复产。开展了“三问三帮”活动,全面掌握了贫困户发展需求和发展意愿,健全完善产业扶贫扶持措施,分类施策,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贫困户增收稳定。一是对于有自我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继续实行产业扶贫“增收激励法”,提高奖补标准并给予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加强了扶贫经营的沟通对接,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确保其稳定增收,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今年,全县贫困户中自主发展脱贫产业有790余户,从事养牛131户,长豆角种植92户、189.5亩,胭脂柚种植32户、145.8亩,土鸡养殖150户、15000羽;今年来累计新增贷款355.99万元、涉及94户;二是对于失能弱能贫困户,在巩固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等产业政策带动增收的基础上,安排扶贫资金500万元入股龙头企业合作发展鹿茸菇产业,用所得收益设立“贫困扶持基金”,进一步兜牢增收底线;三是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来,我们结合问题整改,健全完善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扶贫经营主体的监管和扶持力度,提高带贫益贫功能。安排资金510万元,用于扶贫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开展了扶贫合作组织带贫益贫专项培训,引导经营主体在资金资产入股、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吸纳贫困户就业等方面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县现有扶贫经营主体205个,其中致富带头人171个(每个贫困村3个以上),共带动1700余户贫困户增收,吸纳贫困户劳动力400余人就业。

3.做实就业扶贫。及时出台就业扶贫奖励政策,提高了奖补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就业务工和扶贫车间生产发展积极性,截止2月底,全县15个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同时,建立了就业扶贫“七个一”机制,助推贫困户稳岗就业。一是组建一支工作队。整合驻村帮扶县直单位、乡村、帮扶责任人,每个乡镇要挑选了一批年纪轻、责任心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的干部组建“就业红娘”,与有就业需求和意愿的贫困劳动力“结对子”,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当好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情报员、宣传员、服务员、监测员”。二是每周情况一摸排。坚持“一个一个过”的原则,每周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排,主要摸排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就业变化情况;二方面是县域内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业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基地、扶贫经营主体生产基地等用工变化情况。三是每周信息一更新。县人社局、扶贫办要统筹建立全县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工作台账,主要包括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就业时间、就业地点、就业企业、工资收入、联系电话等方面,根据各乡镇每周摸排情况进行更新。乡村二级分别建立了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四是每周组织一调度。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县领导牵头,每周召开一次由县人社局、扶贫办、工业园区和乡镇参加的“四方会谈”联席会议,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调度,有效破解工作难题。五是每周信息一通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周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通报,通报内容主要包括贫困户就业情况、企业接收贫困户就业情况、企业用工需求、贫困户就业需求等。六是每周开展一回访。重点因疫情影响可能存在失业风险的贫困劳动力,实行“每周一回访”制度,采取电话微信、实地查看等方式,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定期进行日常监测。七是每例失岗一对策。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确实因企业停产、裁员、倒闭等原因失去就业岗位的贫困劳动力,根据每个贫困户劳动力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采取“一对一”帮扶,引导贫困人口转岗就业和自主发展产业,确保贫困户失岗不减收。截至2020年11月24日,全县外出务工贫困人口4655人,占2019年外出务工数比例为126.91%;全县扶贫公益岗位共安排1331人,其中光伏公岗211个,有效缓解了疫情对贫困户就业增收的影响。

4.做实消费扶贫。积极深入推进扶贫产品认定,大胆创新消费扶贫新模式,切实解决贫困户农产品滞销的难题,避免贫困户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一是加强扶贫产品认定。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并将购买与销售扶贫产品纳入财政预算和驻村帮扶考核。到11月底,共认定扶贫产品74个,涉及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23家。二是开展“以购代销”活动。动员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利用本单位工会经费,采取统一代购方式,主动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户农滞销产品,共筹集资金80多万元,有效解决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难题。截止3月初,通过“以购代销”、贫困户自销、帮扶干部促销等方式,全县300万元滞销产品全部销售完毕。三是强化“线上+线下”销售。进一步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直播、网红带货、扶贫展销等平台,加大扶贫产品营销力度,不断提高扶贫产品电商销售份额。针对贫困户农产品分散收集难、线上上架难、市场销售难问题,专门成立了县乡依农产品合作社,统一对贫困户农产品进行收集、包装、销售,为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保障。认真开展扶贫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消费扶贫“六进”活动和设置线下扶贫产品专区,组织参展各类扶贫产品展销活动,畅通扶贫产品供销渠道。今年,省市下达我县扶贫产品销售任务4000万元,截止11月底,全县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金额3500万元,占年度省市下达任务总数的87.5%。

(五)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其他方面工作

1.认真做好省级脱贫成效专项调查工作。按照省市部署要求,成立县脱贫攻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遴选了参加国家普查的工作人员,认真完成了省市部署的国普任务。同时,加强了与派出县的沟通和衔接,精心制定省级脱贫成效专项调查对接方案,积极配合做好了专项调查工作,较好完成了专项调查任务。

2.广泛开展了感恩奋进教育。一是各乡(镇)、村均陆续开展“感恩奋进”、“三讲一评颂党恩”行动,并在“”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进行报道,如4月24日“荷源乡组织各村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助力脱贫”,下叶村“‘三讲一评’提振贫困户脱贫感恩心”,4月9日德胜镇开展感奋进主题教育暨贫困户(残疾人)精准脱贫政策宣讲活动,等等。二是深入挖掘脱贫典型人物,进行深度报道,如“吴水根:用勤劳双手托起‘小康梦’”,“残疾人返乡办起扶贫工厂”,“德胜镇这个贫困户不简单!战疫情自办扶贫工厂谋发展”,等等。三是加强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动态、帮扶典型人物、经验做法等的宣传报道,3月份以来,我县共脱贫攻坚宣传报道100余篇。感恩奋进等活动的开展以及脱贫典型的宣传树立了自主脱贫的典型,较好消除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加强了扶贫政策宣传引导,印发“双带行动”政策宣传挂历4000余册、扶贫等政策宣传手册5600余份,开展了入户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政策知晓率;扎实推进“爱心扶贫超市”规范管理,公平公正做好了积分评定工作,进一步提高贫困户奋力脱贫的积极性。

3.规范管理扶贫资金项目。根据各级下达的资金规模,结合疫情影响,进一步完善优化了脱贫攻坚年度项目库,科学安排分配了年度扶贫资金,并加强了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督促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为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聘请了永明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监管单位,对2020年扶贫项目工程质量、项目程序、资金拨付等进行监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扶贫资产范围、类别以及管护职责,目前已完成2016年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础设施项目的资产确权和移交管护协议签订工作;全面对2019年度扶贫项目开展了审计,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难度较大。经过这么多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是,现有建档立卡对象中,低保、特困供养、残疾、大病等家庭中失能弱能对象有5200余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60%,他们自身无法自主发展产业或主动参与就业,增收主要靠社会保障、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兜底式保障扶贫,自身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扶贫持续发展壮大困难较多。经过这么多年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但是现有的扶贫主导产业绝大多数为特色农业产业,容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和市场行情波及,抵御风险能力弱,造成农业收入相对不稳定性,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产业发展、产品销售遇到瓶颈,客观上也影响了产业扶贫的推进。同时,部分扶贫产业难以适应市场发展,处于被淘汰边缘,致使参与此类产业的贫困户收入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三、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我办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以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重点,深入推进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助力乡村振兴。

(一)精准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按照《县脱贫攻坚致贫返贫预警机制》工作要求,以“两不愁、三保障”、收入以及脱贫质量为主要衡量指标,精准监测预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因户施策,多措并举,精准帮扶,筑牢防贫返贫防线,确保不出现返贫和致贫现象。

(二)规范管理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精心编制“十四五”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建立“十四五”扶贫工作项目库,精心制定2021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并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确保达到省市绩效评价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资金效益;认真推进扶贫资产确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扶贫资产台账,持续发挥好扶贫资产效益。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4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环林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总面积115142.2亩,按每亩14.75元,总投资169.8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

2.序时进度。1-12为常规管护,12月底完成资金兑现工作。10月前完成农户考核;11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全面完成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9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二)草原生态保护(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农牧科技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其中享受禁牧补助2.5799万亩,按每亩7.5元,总投资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9.5265万亩,按每亩2.5元,总投资23.81万元。

2.序时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退牧还草工程。1-3月,收集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4-6月,完成年度草补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7-9月,开展草原巡查、生态监测,启动牧户考核;10-12月,完成牧户考核,将2017年度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补奖资金兑现到户,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三)地质灾害治理(牵头单位: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局)

1.目标任务。

2.序时进度。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超前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上下对接到位。为确保2017生态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尽早实施,个各相关单位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认真梳理扶贫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地与州级主管部门就2017年度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衔接,与县发改、县扶贫、县财政等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责任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并组织工作人员就生态扶贫专项工作与各乡镇逐一、逐项对接,确认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核实生态扶贫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目标任务,梳理出工作计划和资金投入情况,明确了时序进度和工作责任主体。

(二)制定方案,层层细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生态建设扶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时序进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并重强调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对工作进度作了详细安排,确保生态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三)积极筹措,确保项目资金到位。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落实资金754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面积2.9万亩,(其中涉及2017年“摘帽”贫困村1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3426.53万亩,9月底通过“一折通”兑现资金53.11万元);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资金2120.2万元,继续依法有效管护全县集体公益林143.73万亩(其涉及16个“摘帽”贫困村4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集体公益44212.70亩。9月底将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5.21万元);落实11个贫困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23.81万元,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落实梭坡乡共布村1处排位除险工程资金46.13万元,并于10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四)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根据我县自然资源差异、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严格生态资源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红线行为。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确保全县生态资源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根据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财政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我县生态治理,积极落实各级财政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补助制度,确保生态项目的落地实施。

3.增加农牧民生态收入。以《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护暂行办法》为指导,制定出台全县支持农牧民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地方性政策,鼓励农牧民组建管护队、造林队、防治队,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生态建设管护收入。鼓励农牧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参与旅游企业经营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4.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庄园式生态牧场或联户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5.构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生态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按工作需求配备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强林业、草原科技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林业、草原科技标准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扶贫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扶贫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增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始终坚持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和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三、下一步工作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5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完成减贫任务为基础,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与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严格按照“四不摘”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完善优化政策,坚持尽锐出战,落实精准方略,全面夯实“四大”保障扶贫,大力推进“八大”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六大”工作机制,配合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现行标准,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首位。坚持产业、就业为本,着力解决收入可持续问题;坚持智志双扶,着力解决自主脱贫动力问题;坚持机制为要,着力解决政策保障可持续问题。

三、主要工作

(一)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

1.坚决打好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歼灭战”。紧盯剩余16户33人未脱贫人口,聚焦致贫主因,落实县、乡领导包干帮扶举措,彻底解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一是加强困难家庭生产生活情况跟踪监测,落实民政低保、救助、救济等政策措施,确保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二是加强控辍保学力度,全面保障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不失学辍学,确保教育资助政策“应助尽助”。三是全面排查全乡贫困户基本医疗报销缴纳情况,严格控制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在90%左右,落实慢性病管理、残疾人帮扶、村卫生室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政策。四是全面排查鉴定贫困户住房安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彻底解决农户住危房和维修加固不彻底问题。五是全面排查鉴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饮水工程质量,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完善饮水安全防范管理机制。完成时限:5月底前。(责任领导:)

(二)全面夯实“四大”保障扶贫。

1.全面夯实教育保障扶贫。持续强化义务教育“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全面掌握贫困学生就学动态信息,完善“困境儿童兜底保学计划”,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实现农村6-1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人口清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学,资助更多贫困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学业。完成时限:4月底前。(责任领导:)

2.全面夯实健康保障扶贫。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代缴情况,实现农村基本医疗未保障的贫困人口清零。加强非贫困户医保缴纳政策宣传,加快推进非贫困户医保缴纳工作。督促签约家庭医生提高服务质量,优先为妇幼、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的规范管理。加强对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督导,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完成时限:6月底前。(责任领导:温小强)

3.全面夯实安居保障扶贫。进一步提升我乡在铜锣湾搬迁安置点及分散安置的搬迁对象的后续帮扶力度,完善就业培训、扶持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帮助贫困搬迁户稳定脱贫增收。全面排查鉴定贫困户住房安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彻底解决农户住危房和维修加固不彻底问题,对符合住房安全保障的贫困户,继续按2019年的补助标准落实好新建、改建或维修工作,强化保障房管理使用和后续维护,实现农村现住唯一住房是危房的人口清零。引导群众按“五净一规范”要求改善居住环境,让群众住上整洁房、干净房。完成时限:5月底前。(责任领导:)

4.全面夯实兜底保障扶贫。充分用好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进行兜底保障,特别是16户未脱贫贫困户要提标提补、应保尽保,实现农村未应享尽享兜底保障的人口清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健全落实乡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提高临时救助实效。积极推进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集中照料,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农村符合条件贫困残疾人证和慢性病证明未办理的人口清零。完成时限:3月底前。(责任领导:)

(三)大力推进“八大”提升行动

1.推进产业扶贫提升行动。巩固推广“五个一”机制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健全完善“3+X”产业发展构架,落实种植烟叶480亩;推广白莲良种良法技术,白莲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提升大棚蔬菜种植带贫效应;推动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脐橙、葡萄、山茶油、茶树菇、菊花、草皮、山地鸡等特色种养产业规模化。凝聚创业致富带头能人、社会组织和社会贤达三股力量,引导组建产业联盟,构建完善产供销体系。积极带动并帮助贫困户解决技术、资金、市场难题,确保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有1—2项持续增收产业项目。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每村建设一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稳定增收产业。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办法,合理组织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生产劳动并取得报酬。完善信贷扶持政策,扩大产业项目奖补范围,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创业;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等项目,拓宽脱贫增收渠道。推进消费扶贫,鼓励单位、学校、民营企业等优先购买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拓展销售渠道。落实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有效降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风险及对经营主体、个人发展产业给予补助、贴息、保险等政策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留出一定比例的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外,主要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扶贫,村内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先进、资助困难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奖补等奖励补助扶贫。完成时限:12月底前。(责任领导:)

2.推进就业扶贫提升行动。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帮扶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开辟贫困劳动力招聘绿色通道,引导贫困劳动力根据就业意愿和就业技能对接应聘。进一步挖掘增设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种养业技术培训,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落实贫困劳动力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措施,对成功创办微型企业、实现稳定经营的贫困户,优先给予创业补贴和后续扶持资金补助,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加强对就业扶贫车间或企业(实体)的运营管理,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提升履职到位率及人岗匹配度,全面解决挂岗取酬、一人多岗、轮流上岗等问题。完成时限:4月底前。(责任领导:)

3.推进消费扶贫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消费扶贫政策,实施消费扶贫促产业发展行动,让贫困群众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继续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群众产品和服务;确保乡机关组织50%工会福利资金,采购因疫情影响滞销的扶贫产品发放给工会会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与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集中采购、组织展销、开展扶贫产品专卖等方式,动员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旅游带动促销、帮扶工作队助销、劳务就业推销、宣传推介展销等,让消费扶贫发挥更大的带贫效应。完成时限:4月底前。(责任领导:)

4.推进志智双扶提升行动。深化扶贫扶志感恩教育自立教育、自强培育、自立激励、自尊治理“四项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动能。健全完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大力宣传表彰勤劳致富先进典型,开展贫困家庭星级评定,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开展“道德讲堂”“创业论坛”“感恩奋进”等系列宣讲活动,增强贫困群众内在动力。结合“扶贫爱心超市”“赣南新妇女运动”等评比活动,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就业、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等。把智力扶贫、人才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产业大户、创业能人、致富带头人等头雁效应,通过“依托身边产业、遴选身边人、传授身边技术、带富身边群众”模式,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大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最美邻里、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乡风评议、弘扬道德新风。完成时限:12月底前。(责任领导:)

5.推进创业致富带头人提升行动。推进创业致富带头人提升行动。落实“双培育”工作,把贫困户培育成创业致富带头人,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成产业基地或合作社领办人;打造精品培训班,加大“走出去”教学力度,提升培育成效。着力打造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带贫益贫效益。做好党建融合文章,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同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紧密结合,引导优秀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把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选入村“两委”干部队伍。完成时限:12月底前。(责任领导:)

6.推进社会扶贫提升行动。大力宣传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定期部分贫困群众的爱心需求,及时公布需求对接成功信息,拓宽爱心人士参与对接路径。适时举办公开捐赠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引导商会、民营企业设立的扶贫基金和慈善协会力量,通过捐赠帮扶资金、扶贫项目引进、提供对口销售渠道等方式,拓宽脱贫路径。完成时限:12月底前。(责任领导:)

7.推进脱贫监测户与边缘户巩固提升行动。强化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动态预警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落实针对性工作措施。重点关注脱贫监测户,建立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机制,加大因病、因灾、因产业失败导致系统性返贫风险防控力度,主动干预,及时帮扶。摸准贫困边缘户对象,坚持因户施策、开发式扶贫、适度激励和反向约束四个原则,重点从医疗保障、产业扶持、就业扶持、金融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研究制定措施,实施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和减少致贫返贫。完成时限:5月底前。(责任领导:各驻村领导)

8.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人员”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继续完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实施水利水渠、绿化亮化、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推进村庄绿化净化美化;推进竹溪、坳背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完成时限:12月底前。(责任领导:各驻村领导)

(四)严格落实“六大”工作机制

1.严格落实组织领导机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和“四不摘”要求,持续压实乡、村扶贫主体责任。继续坚持乡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会议定期研究调度脱贫攻坚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帮扶,凝聚合力攻坚。(责任领导:)

2.严格落实驻村帮扶管理机制。强化驻村帮扶工作考核管理,提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实效。调整工作重点,驻村工作队的重心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转变。严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日常管理,推动抓实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工作。驻村帮扶单位重点协助村“两委”推进农村党建、防贫预警监测、产业就业、村集体经济壮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维护以及乡村治理等工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责任领导:)

3.健全完善常态化整改机制。坚持以问题整改为抓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常态化开展巡视巡察问题以及各级考核、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发现问题建立台账,举一反三及时整改,以强有力的整改举措稳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责任领导:各驻村领导)

4.健全完善防致贫返贫预警机制。定期开展预警监测,建立乡村预警、部门联动、主动申请等识别渠道,及时掌握面临致贫返贫高风险因素的农户,并经乡扶贫办核查排查,建档确定防贫干预对象。扶贫、民政、教育、健康等部门协同作战,通过临时救助、兜底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产业就业等方式,对防贫干预对象因人因户分类落实干预措施。建立健全防贫保险机制,按45元/人的标准为“非贫低收入户”与“非高标准脱贫户”人群购买防贫保险,防止因病、因灾(含意外事故)、因赔偿责任等突发事件致贫返贫,确保遇困不返贫。(责任领导:)

5.健全完善定期调研督导机制。注重发挥乡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脱贫攻坚中综合协调、督导参谋的职能作用,定期下到村督查指导巩固提升工作,力促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三精准”,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与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三保障”全面到位。继续实行年度考核与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保持脱贫攻坚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不变。(责任领导:)

6.健全完善项目后续管护机制。全面清查2016年以来扶贫资产底数,按照到户类资金、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三类进行分类管理与确权,纳入国有资产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建立资产管理台账,明晰资产管护责任、管护主体和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扶贫资产运营定期审计评估机制,强化经营性资产风险管控。明确扶贫资产的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及监督权等,提高资产效益。重点强化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后期管护,充分发挥扶贫项目效益,确保不停摆、不闲置。全面开展扶贫资金项目“回头看”,确保益贫带贫绩效目标稳步达标。(责任领导:)

(五)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

成立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全覆盖开展查缺补漏“回头看”,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确保已脱贫群众稳固达到脱贫标准,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全力配合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在6月底前完成“十大清零”工作,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责任领导:各挂村领导)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不松懈、不含糊、不拖延、不弄虚作假,落实乡、村主体责任,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坚持包村指挥长和扶贫工作日制度,坚持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不断巩固脱贫成效,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6

网络营销,就是确保人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依托即时通信工具,如ICQ、微信、新闻网站等基础平台,从而实现远距离的、无空间时间限制的产品营销。这不仅使商品销售更加便利,也让客户与商家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

2.实证调查桂西北农村扶贫现状

2.1农村村民缺乏对网络营销的认识

目前桂西北农村中从事畜牧养殖等农业经济工作的人大多是年龄高、文化程度低的状况,面对新兴的网络营销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虽然在桂西北农村中尚有少数懂技术的青壮年,但其对网络的接触面较窄,使得网络营销技术还是不能在贫困山区农村中得到全面推广。笔者选取以桂西北某农村为代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2.2农村网络营销缺乏资金支撑

桂西北地区农业经济水平偏低,电脑普及度不够,实施网络营销过程中由于缺乏设备购置资金往往使网络营销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农村产业的网络发展势头。而且地方政府多把资金投向收益明显的城市项目上,贫困山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重视。根据笔者实地调查,桂西北地区网络营销扶贫投资情况如下表所示:可见,资金缺乏成为限制桂西北农村网络营销模式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3.优化网络营销在贫困山区农村扶贫中的应用

3.1构建网络化监管平台

贫困山区农村扶贫过程中应建立专门监管管理农村网络营销的机构,制定网络营销规划措施,并指导进行相关营销行动,确保农村村民可以应用网络营销工具进行商品的网络销售,并可将所得收益,进行更大财富的网络营销投资。可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监管系统平台,由专人进行网络营销方面的监控,并及时更新网络营销中的商品动态,及时地反映出营销信息的变化,从而使网络营销中各利益方均可合力进行该事业,实现对贫困山区农村扶贫的监管,为每个贫困山区农村建立资产、资源以及信息网络数据库,对农村“三资”实施动态监管。这样既可以实现对“三资”监管的自动预警以及程序锁定功能,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经济活动流程,也可让农村居民更多地享受网络营销服务,有效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生活水平。

3.2提升农村居民网络营销技术

在贫困山区网络营销实践中应加强村民对网络营销理论的学习,不断强化其网络营销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念;同时进行严格的选拔与培训,例如,可引导和培训贫困山区农村居民在淘宝网上开一个属于农户自己的营销网站,只要其按照网站提供的相应步骤进行注册很快就可以得到一个虚拟店铺,并且可以将自家能够出售的产品信息放到网上,通过网络带给自己经济收益。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的网络营销技术水平,将网络营销与农村的产业经营机制进行有机整合,令其发挥系统性作用,给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带来推动性的发展。

3.3强化政府支持

在贫困山区扶贫网络营销实践中应加强政策引导,使其对网络营销项目有一定的认知,完善相关的政策、资金支撑。首先,强化政府扶贫政策管理。可通过建立贫困山区商业投资、山区旅游等相关的网络营销社区,主动分享贫困山区农村的产品资源、信息,形成一种对贫困山区的归属感。其次,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增加网络营销方面的经费支持,例如,在网络营销中可开展“网络营销供销社”的形式,让农户及农业企业加入其中,为网络中的买家和卖家构建一个交流沟通平台,最终达成网络交易项目。通过实施网络营销,客户在网络上对贫困山区农户销售的产品进行选择,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外部状况对农产品销售的干预,也可以降低农户在农商品交易中的费用,从而实现真正的市场化网络营销。

3.4整合网络营销工具

要想做好网络营销扶贫,就必须转变其单一的营销模式,以便可以达到理想的山区农村网络营销效益。可采取多种网络营销工具,如微信平台、微博自媒体、淘宝网、京东商城等,根据山区农村产品的特点,整合网络营销推广特色,推广关于贫困山区农村扶贫的项目软文,带来网络销售群。同时,由于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具有权威性、真实性等特点,也可以在政府网站中推广网络营销产品,拓宽贫困山区农村网络营销影响面。此外,还应该加强网络营销客服管理,一方面可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为贫困山区农村产品扩大受众群,另一方面可更好地收集客户对贫困山区农村经济产业的信息需求,及时发展新客户,优化贫困山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方向,改进贫困山区农村扶贫工作质量。

4.结论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7

一、目标任务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和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剩余93户23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对53604名已脱贫人口和74个已退出贫困村进行巩固提升,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果

1.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统筹安排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建设和完善农田小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生产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直补奖补政策,落实“五个一”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机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长短结合,调优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蔬菜、百香果、紫山药、红蜜薯、烟叶、油茶、水产、畜禽等产业,高标准规划脐橙生态复产、大棚蔬菜等长效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扶贫产业发展技术帮扶机制,落实产业指导员制度。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抓好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维护和收益分配。加强对往年已投入运行的扶贫产业项目的后续管护和扶持。〔牵头县领导:陈建伟;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果业局、烟叶办、林业局、文广新旅局、发改委、供电公司、扶贫办等,各乡(镇)〕

2.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促进稳定就业和转移就业,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招工信息平台,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完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制度,加大培训扶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继续执行相关补助政策。科学设置公益性岗位,每个贫困村新增4个以上(含4个)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每个非贫困村新增2个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强化公益性岗位监管,着力整治公益性岗位挂岗取酬、一人多岗、轮流坐庄等问题。〔牵头县领导:刘春林;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就业局、扶贫办、卫健委、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水利局、文广新旅局、残联等,各乡(镇)〕

3.深入实施消费扶贫巩固提升工程。积极推广“五抓五促”消费扶贫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探索推行展示展销、“六进”直供、订单包销、“新华99”网销等“四大模式”。加强品牌培育塑造,扶持县消费扶贫示范龙头企业状元娃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电商扶贫示范乡村,辐射和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加强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推动龙头企业带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旅游带动促销、帮扶单位助销、劳务就业推销、宣传推介展销等销售方式,进一步拓宽消费扶贫产品营销网络。积极扶持薯类产业,与15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红薯包销协议并完成包销任务的电商企业,每亩给予100元补贴(原则上每亩需销售红薯1500斤以上)。加大电商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深化和拓展电商培训内容。〔牵头县领导:陈建伟;牵头单位:县电商办;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农业农村局、城投集团状元娃娃公司、统战部、总工会、组织部、供销社、教科体局、卫健委、商务局、文广新旅局、邮政公司、中专、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4.深入实施安居保障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房屋受损情况,进一步筛查并及时解决好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持续抓好农村保障房使用和后续管理。抓好抓实建档立卡贫困搬迁对象后续扶持工作,进一步规范安置点社区管理和做好搬迁群众服务工作,确保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牵头县领导:周文孝;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就业局等,各乡(镇)〕

5.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严格执行“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要求,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全面落实“雨露计划”培训补助政策。〔牵头县领导:刘飞;牵头单位:县教科体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办、中专等,各乡(镇),各学校〕

6.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巩固提升工程。严格落实疫情免费救治措施,最大限度防范因疫情返贫致贫风险。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综合利用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的作用,继续实行贫困户就医“先诊疗后付费”“一卡通”即时结算等“一条龙”服务,严格将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控制在90%的适度要求。落实好贫困慢性病患者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加大健康扶贫疾病预防宣传力度,继续开展“控油限盐”健康行动。加强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牵头县领导:钟琳;牵头单位:县卫健委;责任单位:县医保局、扶贫办等,各乡(镇)〕

7.深入实施金融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摸清贫困户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情况,适当延长到期日在2020年1月1日后(含续贷、展期)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延期期间继续享受原贴息政策;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逾期情况不纳入征信失信记录。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加大对新增贷款户贷前审查力度,严格规范和界定贷款用途,对已发生的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督促贫困户调整资金使用计划,确保用于发展产业;对督促后仍调整不到位的提前收回贷款。加大风险防范力度,整合银行、村以及帮扶干部力量,做好贷后管理工作,针对贷款到期不同情况采取延期、续贷、转贷、司法手段、启用风险补偿等方式处理,科学安排风险补偿金额度,严格控制信贷逾期率、不良率。强化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牵头县领导:刘春林;牵头单位:县金融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审计局、人民银行、银保监组、相关银行、农业农村局、扶贫办等,各乡(镇)〕

8.深入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对不符合低保政策人员全部清退,对符合条件的按照程序纳入。全面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标准。加大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加强与公安、银行、卫健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确保社会救助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和贫困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牵头县领导:郭书珑;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医保局、残联、妇联等,各乡(镇)〕

9.深入实施生态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开展水土资源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生态公益岗位,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等岗位。〔牵头县领导:王春华;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林业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森林公安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水保局、财政局、扶贫办等,各乡(镇)〕

10.深入实施精神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脱贫攻坚智志双扶工作方案》精神,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发挥好乡村理事会作用,构建德治、法治、自治乡村治理新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风文明行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最美家庭”“清洁家庭”“农村道德模范”等创建活动,弘扬道德新风。持续开展“话脱贫·颂党恩”“赣南新妇女”运动和“小手拉大手”活动。〔牵头县领导:刘飞;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融媒体中心、文广新旅局、民政局、扶贫办、金融局、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教科体局、团县委、妇联、银保监组、农商银行,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11.深入实施文化扶贫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好用好村文化活动室(活动中心)、文化小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设置以贫困群众为主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公益性岗位。对县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台、孔田镇发射台、龙布镇发射台机房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无线转播质量,实施基层多媒体广播系统工程。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开展采茶小品小戏、书法楹联、美术绘画、音乐作曲、摄影等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继续开展农村文化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书画、送展览下乡活动,继续实施“三区”人才帮扶计划。〔牵头县领导:刘飞;牵头单位:县文广新旅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教科体局,各乡(镇)〕

(二)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村退出成效

12.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落实净化消毒措施。通过城市管网延伸、扩大连片集中工程比例、自来水入户、管网更新改造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强化后期运营管理。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动力电不足改造工程。继续实施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等村村通工程。〔牵头县领导:刘春林;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水利局、交通运输局、供电公司、工信局、广电网络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各乡(镇)〕

13.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健全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加强村庄规划,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强化农村路域环境整治,持续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引导农户做好“门前三包”,推进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美丽宜居示范庭院等创评工作,持续巩固提升村容村貌。〔牵头县领导:陈建伟;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卫健委、妇联、城管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14.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狠抓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十有”规范化建设。调优配强班子,抓实基层后备力量储备。推进典型先进激励,全面推进乡(镇)绩效考核试行办法。持续推进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及“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新技能培训。进一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综合功能核心区。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争实现2020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70%。强化光伏扶贫电站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牵头县领导:郭书珑;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果业局、林业局、烟叶办、电商办、自然资源局、发改委、供电公司等,各乡(镇)〕

15.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和“五个振兴”目标,从工作思路、政策支持、工作力量等方面发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扶持政策、项目、资金向深度贫困村和发展基础较为落后的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倾斜,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均衡发展,用乡村振兴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牵头县领导:周文孝;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财政局、精准扶贫办、其他相关行业扶贫部门,各乡(镇)〕

(三)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

16.健全资金项目投入监管机制。继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持续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需要。根据疫情影响,统筹制定和调整扶贫项目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监管政策措施,加强扶贫资金审计和项目绩效管理,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强化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验收及后期管理维护,充分发挥扶贫项目效益。全面开展扶贫资金项目“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迅速督促整改到位。全面清查2016年以来扶贫资产底数,按照到户类资产、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进行分类管理、确权,并建立资产管理台账。〔牵头县领导:刘春林;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审计局、农业农村局,其它行业扶贫部门,各乡(镇)〕

17.健全干部帮扶工作机制。保持县领导联乡(镇)挂村(居)、部门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不变,确保帮扶工作可持续性。积极争取中央党校和省直、市直定点扶贫单位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圆满完成“十三五”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强化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监管考核。持续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强化扶贫干部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改进帮扶方式,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投工投劳,避免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防止政策“养懒汉”。〔牵头县领导:郭书珑;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党校、扶贫办,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18.健全社会扶贫机制。注重发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商会、协会等优势,扎实推进“百企帮百村”脱贫帮扶行动。继续开展“10.17”国家扶贫日活动,开展扶贫项目认领认捐。建立社会扶贫联动机制,运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牵头县领导:王泽明;牵头单位:县委统战部;责任单位:县工商联、民政局、团县委、红十字会、扶贫办,各乡(镇)〕

19.健全常态化监测机制。依托国务院扶贫办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致贫返贫预警机制,强化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动态监测预警,有效防止和减少致贫返贫。强化乡村扶贫工作站(室)建设,提高国扶办信息系统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四级脱贫攻坚资料。〔牵头县领导:何清平;牵头单位:县扶贫办;责任单位: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

20.稳妥处置涉贫信访舆情。建立健全高效灵敏的县、乡、村三级涉贫舆情收集监测机制,全面摸排,实时监测,动态管理,把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理省“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平台反馈的涉贫信访事项。强化涉贫信访处置落实情况督查督办,加强全县涉贫信访事项分析,对反映涉贫领域违纪违法的信访及时转交县纪委监委调查处理。〔牵头县领导:严全民;牵头单位:县委信访局;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纪委监委、扶贫办、其它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

21.扎实抓好问题整改。认真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脱贫攻坚“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为重点,逐村逐户逐项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组织开展贫困人口脱贫“回头看”,逐户核实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获得帮扶情况、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并对中央、省委、市委巡视巡察检查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全面“回头看”,确保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为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奠定坚实基础。〔牵头县领导:何清平;牵头单位:县扶贫办;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办、政府办、整改办、扶贫办、各行业扶贫部门、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执行好“四个不摘”“五级书记抓扶贫”和“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等工作要求,充分认识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风险挑战,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层层压实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责任制。强化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压实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主体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要继续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等的要求,扎实开展好帮扶工作。〔牵头县领导:何清平、刘春林;牵头单位:县委办、政府办;责任单位: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二)狠抓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全过程,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治理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加强县乡村三级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干部攻坚能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充分激发和保护扶贫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牵头县领导:邱坚;牵头单位:县纪委监委;责任单位: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公安局、扶贫办,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8

一、以促进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按照2019年审计项目计划,截至目前共完成审计项目21个,其中: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项目1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3个,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1个,企业审计1个,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5个,提出审计建议100余条;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完成专项审计6个。审计工作在严肃财经法纪、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地发展。

(一)聚力热点,围绕“三大攻坚战”密集发力

1.紧扣风险防控,发挥预警功能。按照省厅、市局统一安排、部署,完成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审计调查,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按照年度审计计划,开展2018年度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对县城投公司、县供销资产发展有限公司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情况进行了延伸调查。根据《中共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向县委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二十五次会议作《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及整改报告,提出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等审计建议13条,获人大常委会满票审议通过。

2.紧扣脱贫攻坚,推进政策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加强扶贫领域审计监督,按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要求及省审计厅统一部署,根据市审计局安排,我局组织开展我县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扶贫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出具《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扶贫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多次召开或参加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协调会,根据2017年和2018年扶贫整合资金审计整改清单,督促县扶贫办牵头对照清单进行整改。同时,按要求,积极协调省审计厅对我县开展产业扶贫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反馈,对被审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

3.紧扣污染防治,关注生态发展。按照年度审计计划安排,在完成审计调查、数据采集工作后,编制了审计实施方案,统筹人员力量配置,于8月12日至8月30日,对县林业局原局长任期内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了审计。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于10月30日出具审计意见,并报市审计局备案。积极协调省审计组对我县开展的袁河流域生态环保专项审计调查。

(二)着眼焦点,稳步推进“审计全覆盖”

根据年度审计计划,采取分类实施与1+N审计方法,科学安排,统筹推进审计项目的开展。按照省厅、市局统一安排、部署,抽调人员配合开展国外援款涉及和莲花项目的审计,仙女湖、袁河流域生态环保审计;开展减税降费等政策跟踪审计;完成工伤保险基金财务情况专项审计、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审计调查、政府债务整改落实情况审计调查、扶贫资金专项审计调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5个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完成13个单位原主要领导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主动作为履行机构改革审计监督责任,结合预算执行、经责审计,对县应急管理局、县新文广旅游局、县工信局、县农村农业局等涉改单位开展审计调查,对经费划转、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理、档案移交、人员编制调整等情况进行了核实;对县城投公司2018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

(三)直面难点,注重审计成果总结

为逐步减少“前审后犯”“屡审屡犯”现象,提高审计成果转化与应用,我局一是通过专报、要情等形式及时向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人大汇报审计工作。二是召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推进会,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狠抓审计整改工作,制定问题清单,实行销号制,按照要求向相关单位下发了《审计整改通知书》和《整改建议清单》。三是扩大审计工作影响力度。对外“审计”26期,审计信息150余篇。

(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做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1.积极主动对接省审计厅赴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产业扶贫资金三个审计组在芦期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同时密切配合做好被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

2.助力“五个”建设,以廉洁萍乡项目化建设为抓手,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采取年度考核动态管理模式,加强业务质量复核,组织廉洁从审教育及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

3.积极完成临时交办的任务。站在讲政治、讲原则、顾大局的高度,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在全县开展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预算单位财务大检查等;配合县委巡察领导小组开展了巡察工作;举办了全县财经纪律专题培训班。

二、以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为目标,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一)坚持党建引领,铸就红色品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会议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积极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