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审计论文范例6篇

资产审计论文

资产审计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清产核资程序与一般年报审计程序的对比,简略论述了清产核资审计的程序、重点,与年报审计的异同以及难点等。

一、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谓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清产核资的内容包括帐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清产核资工作可根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或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实施。例如,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的;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均可进行清产核资工作。

企业要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社会中介机构根据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出具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编制清产核资后的企业会计报表。所以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特殊目的审计,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认真核实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对企业资产损溢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损溢确定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合规评判,提出经济鉴证意见,并出具鉴证证明。

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区别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不同,它是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着重对企业清产核资的范围、内容、过程、法律依据、清产核资资料和资产产权真实性以及财产损失依据进行鉴证。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伴随着清产核资工作而展开的,主要与年报审计有以下区别:

1、审计目的不同

年报审计的目的是对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等“三性”发表审计意见:即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而清产核资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计核实,并对企业核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及申报待核销净损失的处理预案的真实性、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范围不同

年报审计的范围为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帐簿及凭证等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包含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清产核资审计的范围为国有企业的基准日会计报表以及涉及资产管理、财产损失认定、勘查、资产产权、价值鉴定和资金核实、债权验证等多方面的资料。即清产核资所审计的范围要比年度审计范围更加广泛、更加细致和明确。

3、审计依据不同

年报审计的依据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应会计制度、审计业务约定书等;清产核资审计的依据除上述依据外,还有《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财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文件。4、审计的重点和要求不同

清产核资审计中,我们在计划时不确定重要性水平,而是在基准日会计报表帐面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对企业实物资产的清查和企业债权债务的核对、询证以及对企业损失挂帐进行核实,协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损失挂帐所必须的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以及提供特定事项的内部证明,并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具体审计重点包括(1)货币资金:帐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帐外现金;银行未达帐是否正常。(2)应收款项:是否真实存在,坏帐损失按新、老制度确认依据等。(3)存货:帐实是否相符,存货所有权认定,是否有积压、残次存货等。(4)固定资产:帐实是否相符,清理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对盘盈、盘亏、租出、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报废或转让出去的资产的清查等。(5)在建工程:长期挂帐但实际已经报废项目等的清查。(6)对各项待处理资产损失形成的原因,申报审批程序及处理意见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清查。(7)资产损失、资金挂帐的认定工作。

5、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多

年报审计是按照业务循环或会计报表科目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采取抽查方式对会计报表余额进行认定;清产核资审计,主要是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帐务清理审查,资产核实清查,重估价值鉴证,损益认定审计,结果申报审计,资金核实审计,帐务处理审计,完善制度审计等。特别是对资产损失按原制度和新制度分别就确认证据、条件等要进行认定。

6、重视资金核实、实物资产的盘点、价值鉴证工作

年报审计时,由于时间等因素,我们通常依据公司或企业提供的资产盘点清单认定帐面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重视实物资产的抽查盘点工作,关注因实物资产的毁损、报废及其他原因形成的潜亏情况,同时,年报审计时对往来款项一般是函证部分大额款项,在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要对往来款项逐一函证,落实款项的真实性和存在性,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确认债权关系。

7、审计调整

年报审计中,我们对于超出重要性水平的事项提请公司或企业调整有关帐目,并相应调整年度会计报表。如果公司或企业拒绝调整,我们将视未调整事项对整个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出具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不考虑重要性水平一律按要求调整,但企业要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以及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帐务处理,处理完毕后要上报处理结果。

三、结束语

清产核资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摸清企业经营性资产“家底”;全面清查核实各项资产损失情况,依据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创造条件;全面清查核实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已改制企业剥离、托管的国有资产;做好资不抵债或难以持续经营企业的清查工作,为国有企业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打下良好基础。严格地说,清产核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是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的基础。随着清产核资的广泛开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业务也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新拓展。在国有企业分立、重组、改制和主辅业分离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过程中,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也将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资产审计论文范文2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针对自然资源资产方面的审计主要包括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农业开发、排污费等专项资金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侧重于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揭露有无挤占挪用、虚假冒领和损失浪费专项资金等行为,仅限于审计资金管理使用、财务收支情况层面上,也没有针对自然资源资产建立专门的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而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之前只是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还处于空白阶段。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

目前,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不明确,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是造成一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2.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不明确。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于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来说是全新的课题,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部分地方的审计机关开始进行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所涉及的范围广,就审计而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什么、怎么审,无先例可以借鉴,一些基础工作还有待于规范和完善。

3.目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较难实施

从上至下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就算确定了审计的对象、内容、范围,审计结束后也不能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审计结果难以得到应用。

三、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措施和对策

1.调查摸清地方现有的自然资源资产现状。

由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对林业、环保、水保、农粮、国土、矿管、水利、工信等单位和部门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地方自然资源资产分布和管理情况,明确所有权,形成自然资源资产数据档案,在各单位、部门之间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向审计“金审工程”建议将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列入审计OA“1拖N”系统,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做好数据资料储备,便于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

2.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指标和考核体系。

自然资源和经济有所不同,如何量化评估自然资源资产,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指标分解,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同时,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本上还要从干部考核上下工夫,不少地方的发展片面地依靠自然资源,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在目前我国环境问题已到达临界点的背景下已然行不通。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考核体系,出台对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考核的实施细则,使领导干部在考虑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包括环境、生态、污染治理等各项指标,才能摒除过去牺牲青山绿水、片面追求GDP的做法,才能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3.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对象、范围和内容。

要通过摸清自然资源资产的现状,结合审计的监督职能来确立审计对象、范围和内容。对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其领导离任时都可作为审计对象。同时要结合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能来明确审计内容,如对林业部门要着重检查其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林业建设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完成植树造林指标、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采伐监督、林权林地管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等情况;对环保部门要着重检查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监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处理重大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监督执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对相关部门、单位的审计重点应围绕涉及现有自然资源的资产负债以及指标完成情况来实施。

4.建立科学、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

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就必须建立起审计评价体系,才能使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应用,也将使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进行重大决定时能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可参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细化评价项目,设定评价档次,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使用、科学利用等情况在审计结果报告中给予中肯的评价,也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一样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5.制定结果运用办法,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资产审计论文范文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领域的新兴产物,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本文在对国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研究的不足,分别从审计署牵头制定该项审计工作的制度规范、审计方法的创新、重视审计案例的运用和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四个方面,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 审计研究 现状述评

一、引言

作为公共物品的自然资源,政府接受了社会公众的委托对其进行管理,并对该资产的所有者(即社会公众)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而领导干部作为政府的管理者,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承担主要责任。由于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为了确保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合法、合规性,社会公众有必要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自然资源资产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恰当的监督。于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运而生。从政府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的实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尺”,领导干部便宁愿牺牲资源也要发展经济,且在离任或退职时,也难以对其行为追究责任,该问题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持续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更是将国家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框架,使得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二、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研究现状述评为了了解国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献的总体情况,本文分别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主题和篇名,运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截至2015年8月底,涉及该主题的文献(除报纸)有60篇。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相关性,本文去除检索文献中的专题研讨会通知(3篇),筛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5篇,其中对同一作者主题相似的论文不重复计算,除去5篇,最后对筛选出的47篇文献计量分析。下面,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分析结果:

(一)从论文数量和发表期刊角度

目前国内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论文数较少,其中少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大多数刊登于省级公开发表的刊物上。若将研究倾向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论文排除在外,单纯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论文数就更少了。同时,文献均以期刊为刊载物,在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中均没有此类研究,篇幅的局限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研究的理论深度。

(二)从时间角度

上述文献大多集中于2014年以后发表,这可能与2013年底《决定》中对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规定,2014年初,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的“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另外,企业在其生存环境的推动下,出于不同目的重视绿色竞争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国家审计工作向自然资源方向的拓展。

(三)从研究内容(主题)角度

根据文献的分布表及研究主题,对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1.问题对策类研究。从文献的统计结果看出,这类研究最多,如祝素月、夏晶晶,2014;马智娟、宗耀星,2014;董贤磊,余芳沁,2014。问题主要涉及审计主体权责不明、对象难以界定、依据不健全,专业性强及工作任务繁重、自然资源资产信息收集难度大及结果问责难以贯彻等。同时,大致从各政府部门联合开展审计工作、重视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系统、期中与离任审计结合和风险导向审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关键性问题界定研究。与问题对策类研究不同的是,这类研究主要基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本身,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例如,陈献东(2014)从审计主体、目标、对象范围和内容四个方面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研究,认为审计主体不仅仅是国家审计机关,还包括内审机构、中介机构和社会大众;通过对审计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进行定义全面概括了审计目标;认为审计对象范围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水、海洋等自然资源;审计主要内容是自然资源资产使用、管理和监管情况。张宏亮、刘恋和曹丽娟(2014)通过专题研讨会综述形式就审计目标、审计主体与范围、审计内容与方法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等方面将目前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的主流观点进行汇总。

3.理论框架研究。这类研究的论文还比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是蔡春、毕铭悦(2014)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本动因和基础理论,剖析了构建理论框架的十个关键性问题。此外,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系数较高的研究主要是自然资源资产及环境审计方面的研究。如,张宏亮、王秀华(2007)结合国际关于自然资产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初步探索了我国自然资产审计的理论框架,并探讨了自然资产审计与自然资产会计的衔接。

4.基于离任审计视角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在统计文献时发现,国内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有些是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侧重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耿建新教授(2014)在研究了国外已有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了国内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要素及结构,丰富了离任审计的审计线索与证据。此外,从著作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已有学者对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较相关的环境审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如蔡春、陈晓媛(2006)编著的《环境审计论》一书较为系统地构建了环境审计的框架。虽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环境审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受政府审计特性的约束,在内容和性质上与环境审计还是存在差异,环境审计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从上述多角度分析结果和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并不多,研究重点多是基于操作层面的问题和对策,缺乏制度层面的深入系统研究。但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入手,本文就目前国内在该项研究还未涉及的一些关键领域提出改革建议。

三、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建议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我国现有的审计工作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我们应深入了解该审计工作特点及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在通用审计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扭转国内研究匮乏、实践鲜有成效的局面。

(一)审计署牵头抓紧制定自然资

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制度规范目前,我国只有很少的法律和规章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所涉及,且规定都不明确、可操作性弱。相关部门虽已制定了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为该审计工作提供了审计依据,但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的最高准则,《审计法》与《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也没有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刚性规定及详细准则。强制性和可操作性制度规范的缺失,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规范应由审计署牵头,并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协同制定。从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及政府在社会变迁中的主导作用来看,政府提供制度规范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其他组织,并能以最快的速度践行规范。政府的具体哪个部门担此重任呢?从国际经验来看,多数与环境相关的规范的都是由审计机关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的。而我国,作为被审计对象的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部门是不能成为制度的制定主体,而应是重要的参与力量,否则将影响到制度的可行性。

2.提高法律和规章的强制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要修改关于政府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增加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强制要求。二是利用《审计法》《会计法》等法律修改的机会,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写入法律。此外,制定规范时,必须考虑与我国的各种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的环保法规及会计、审计准则规范等有关条款的协调,避免操作上的混乱无序。

(二)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方法

根据对一般审计方法的定义,笔者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是指国家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情况审计的过程中,根据相关的标准、收集审计证据、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其应包括常规审计方法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殊审计方法。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殊性,其审计方法应在传统审计的方法上有所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的创新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传统审计方法的特殊运用。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从环境审计、政府审计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审计分类,有些传统审计方法也能满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需要,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传统审计方法的特殊使用。如专家法,即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中,可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辅助审计,以弥补现有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的缺陷。

2.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特殊的审计方法。

(1)拓展常规审计内容。在常规审计中融入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管理自然资源资产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内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仅包括对财政收支审计,还包括自然资源产管理系统的审计、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审计等。

(2)审计分析方法的创新。考虑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专业性,应创新相应审计分析方法。如,机会成本法,适用于对因耕地占用、废弃物占地等原因造成的损失的计量;GPS检测法,利用GPS系统进行区域性的防护林保护工程、耕地开发等审计;风险导向分析法,可用于对跨年度成本预测和效果评价分析。

(3)审计评价方法的创新。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主要有以下评价方法:主客观因素评价法,分析领导干部在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的行为或事项源于主观创造力或主观过错,还是源于客观因素;责任区分评价法,包括区分不同责任之间及责任人之间的界限,使责任清晰明确。

(三)重视并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时,有效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可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形成审计合力。一方面,该项审计工作任务繁重、专业性强,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的矛盾突出,难以做到对审计工作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污染、损害行为往往存在滞后效应和长期性,而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能及时评价和监督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的日常行为,为离任审计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如何有效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中的作用呢?

1.制定相应的政府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规范及操作指南。具体来说,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有关规范中加入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强制要求;另外,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套内容具体、易于操作的政府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使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有章可循。

2.加大政府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适应专业化审计的要求。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政府内部审计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自然资源管理的标准和政府会计核算准则,监督并评价本单位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待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建立政府内部审计师制度,并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纳入考核中,提高政府审计的准入门槛。

(四)重视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的运用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对象、方法、内容等还未统一,可审计工作却未因审计标准的缺失而止步不前。例如,贵州省委将对领导干部的责任审计扩展到自然资源资产领域,并率先在一些市县开展试点工作。为了弥补审计标准的不足,审计部门应总结并提炼这类实践中折射出的审计理论与方法,形成审计案例供政府审计人员学习。具体操作如下:

1.审计机关可与一些财经高校合作总结更多的审计经验,以案例的特征分类形成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集。如《水审计———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经验》的编制者收集了各国关于水资源的审计工作报告,并根据水的不同用途整合出不同类别的审计案例,并分析不同类别审计案例的审计范围和方法。

2.通过进行案例教学和经验交流,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集在审计人员中推广。审计人员应重点学习如何制定并实施审计计划、采用哪些审计方法、怎样发现疑点并追踪审计、如何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并做出审计决定等。因地制宜,将审计实践案例成功运用于当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务中。

参考文献:

1.蔡春,陈晓媛.环境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董贤磊,余芳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问题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4,(18):76-78.

3.马志娟,宗新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责任追究研究[J].财政监督,2014,(8):65-68.

4.祝素月,夏晶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4,(5):67-69.

5.陈献东.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研究,2014,(5):15-19.

6.张宏亮,刘恋,曹丽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4,(4):58-61.

7.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审计研究,2014,(5):3-5.

8.张宏亮,王秀华.我国政府自然资产审计理论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7,(2):47-49.

资产审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

引言:当前理论界对于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方式有两种观

点,其一是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审计对象的模式,其二是以资源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得拓展模式。笔者认为,第二种审计方式只是当前的权宜之计,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最终落脚点还是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之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就如同资产之于资产负债表。所以,探索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是及其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的路径导图,并提出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的相关建议。

一、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的路径导图

本文在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路径导图,设计此图的目的在于理清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之间的过渡关系和审计路径,为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模式探索提供试行思路。

本文路径设计图的精髓在于:

(一)明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框架。此路径图基于政策解读的基础上,非常清晰地阐述出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框架,使读者一目了然。从框架体系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综合财务报告包含了资产负债表(国家层面)、收入费用表、附注、政府财政经济状况章节、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状况章节等内容。

(二)厘清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离任审计之间相关关系。本文在查阅相关制度文件和理论文献后,厘清了相关思路并制定出上述路径图。此路径图由上而下,清晰地厘清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国家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四者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即国家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类资产负债表仅仅是国家资产负债表下的一个“元素”,自然资产负债表详细资料只能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国家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成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定量审计,属于离任审计的重要部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作为国家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集大成者,必定成为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创新性地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两种审计方式融合,定性定量结合审计。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离任干部资源责任审计的方式都是割裂开来看待的,或是出于当前现实情形所困而提出的权宜做法,或是出于理想化的标准理论探讨。但实际上两者的并不能割裂对立。本文的路径图创新性地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中资产负债表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这两种审计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基于定性和定量的审计模式。一方面,这是当前实际情形形式所致,另一方面,脱离了定性的定量审计无法阐述宏观的绩效环境,脱离了定量的定性审计无法形成强有力的说服力。

二、建议

(一)加快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研究和编制工作。本文探索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审计虽然是大胆的假设,但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是预期可实现的,同时本文的理论探索侧面说明了其编制的必要性。

(二)加快研制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离任审计指标体

系。仅仅依靠传统指标是无法客观地判断一个地区干部施政和治理的状况,如果企业能建立起一套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反映企业高官的受托责任,那么,理论上也能建立起一套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审计工作按照“试点先行,成熟优先”的原则开展。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是一蹴而就的,核算内容也不是同时满足核算标准的,就目前务实的做法而言,本文建议以“试点先行,成熟优先”的原则开展离任审计工作,试点先行指的是挑选审计试点的地方选择一定要是自然资源市场成熟的地区。成熟优先指的是能够准确核算的自然资源应当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优先纳入离任审计范畴。之于那些市场不成熟,尚未达到核算要求的自然资源,应当在附注中详细列示,暂且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审计,比如大气资源按照污染天数考核等。

资产审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 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受托经济责任;产权

一、背景

中共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将GDP作为政绩考核标准之后,中国经济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过去中国发展经济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也是人口大国。中国资源的总量虽然在世界排名很高,但是人均含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资源紧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污染也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逐日增加并将成为最为重要的需求之一。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党中央在中共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样的高度,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并重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学界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也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了活跃的探讨,其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讨论主要其中在自然资源资产的确认、计量、自然资源资产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等,本文主要从产权角度讨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

(一)自然资源资产

在会计学中对资产的定义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然而,自然资源中符合会计上的定义的是很局限的。若用会计对资产的定义来定义自然资源资产,那么其范围会很狭窄。那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于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作用将会十分有限。目前对关于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定义和确认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学者们认为自然资源资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具有稀缺性,二、产权明晰。

(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

产权明晰是界定责任的前提。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对财产(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产权是可以分割并独立存在的,因此产权也是可以交易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自然资源的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三、产生的动因

由于自然资源产权归全民所有,所以,全国人民对自然资源拥有完全相等,无差异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全民所有制的排他性很低。个人行使特定权利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所以由全民共同经营自然资源资产并行使相应的权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必须将公共的权力委托与代表全民意志的政府来行使相应的权利,并对资源进行合理、公平的配置。全国民众将自然资源资产委托给国家,又赋予国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公共权力。这就产生了全国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委托的问题。国家又把这种资源和权利委托给政府执行机关。执行机关可以直接地行使这种权利也可以向下委托给国有企业等。这就形成了全国人民(最初的委托人)和最终权力行使者(最终人)之间的层层的委托大力关系。最终才使资源集中地使用并分配。在委托关系形成后,委托人为了自身利益,需要了解受托人对其托付的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而受托人在接受委托时,就负有妥善管理委托人托付的资产,并向委托人报告资产经营管理的情况。委托人基于了解资产管理情况和维护自身了利益的需要,而受托人基于证明其管理的有效性并解除委托责任的需要,这就需要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审计。反映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这个委托关系中则是产生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需要。

四、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权虚置

在企业委托方和受托方具有平等的地位,双方都具有谈判和契约的权利。所以私有化的股权可以通过内外部监督机制和股权、期权的激励来降低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成本。与股权这种私有化的产权对立的是自然资产产权的公有制。公有制的产权具有无差别性,即全体公民无差别的享有同等份额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其享有的份额不能转让。而且虽然他们享有所有权,但是法律法规并不承认其对其资产份额的单独的收益权。这种 “人人都有”相当于“人人都没有”。而且不同于企业的委托,在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中是层层委托的,最初的委托人(国民)与最终的人之间是一条长长的链。这样就会加剧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了委托人对人的监督成本。个人行使其监督权的成本是很高的并且其行使监督权产生的收益是全民共享的,这必然产生普遍的“搭便车”的行为。这种收益不可分和监督成高必然导致国民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对政府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督。这种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人寻租是不可避免的。

(二)人寻租问题

在“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的情况下,政府地方官员为了达到其政绩目标,很有可能采取有悖于全国人民的利益,大力开发自然资源资产以促进经济的短期的增长。而且我国自然资产使用权的取得是审批制的。大多数自然资产使用权的获取都是低价甚至是无偿的。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并不需要将自然资源的价值纳入其生产成本中。致使他们毫无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造成滥砍滥伐、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严重这样的“公地悲剧”。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转让中并没有获利。他们也不能行使其作为所有者的权利,享有自然资源的收益权。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政府对自然资源使用缺乏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使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

与管理监督积极性降低的相反的是政府官员的寻租动机增强。他们为了是自己权益最大化,利用其手中的权利寻租获取自然资源使用权转让收益。而自然资源资产使用者为了获取地方官员的保护,以低标准通过审批获取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向地方官员让渡部分收益权或是直接行贿。政府官员为了其政绩考核目标和获取自然资源转让的所有权,而企业为了以低的标准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来增加收入,双方目标函数的一致,使双方合谋以牺牲广大民众的利益来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上述问题的根源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不健全以及监督机制的缺乏。

(三)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并重视了这些问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最为政绩考核指标,打破了“唯GDOP英雄”的现状。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是一种监督机制,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构成部分,对于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减少寻租、降低成本、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福利十分重要。然而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监督也是存在问题的。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就必须给予其相应的权利才能使其发挥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保护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权利主要包括审计过程中的检察权和审计过后的惩罚权。对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赋予的权力不够,就会导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会出现审计工作中不配合的现象和审计结果得不到合理的运用使得自然资源资产流于形式。

五、解决方案

(一)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有偿取得

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取得审批制,导致企业没有将自然资源本身价值纳入到期成本核算中去,企业就会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因为其开发越多其取得的收益越高,致使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而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而且尽可能使其取得的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成本能反映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将自然资源的取得成本纳入到期成本核算中,是企业具有“所有者”的意识,促使企业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相一致,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 安排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易的制度

价值是以交易为前提的,没有交易就没有价值。而交易又以所有权的让渡为前。安排自然资源所有权交易,形成自然资源所有权交易市场。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得资源资产流向效率高的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合理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使自然资源取得价值合理地反映其真实价值,使自然资源资产成本内部化,促进企业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最后还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自然资源的价值资料。

(三) 形成生态收益核算制度

资本市场上的信誉是建立在传统的会计收益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披露制度已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了全面收益披露的制度,但是随着生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生态收益披露制度将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龚光明,陈若华2012)。将生态受益作为资本市场信贷考核标准符合人民的利益。并运用价格机制、税收、信贷、赔偿等经济杠杆将“外部不经济内在化”,使社会损失变成私人厂商的生产成本,把外部因素内在化,使得环境得到保护,避免“公地悲剧”。

(四) 确保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检查权和惩罚权得到充分应用

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检查和惩罚权得到充分的运用和保障就需要明确要求被审计对象积极配合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奖惩措施,并制定这些措施能得以落实的监督机制。充分的发挥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监督功能。

六、小结

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是新的审计类型,其主要目的是用审计发挥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保护功能。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必然有其不足之处,本文着重从产权角度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本身出发来讨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案,希望能为自然资源产权保护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自然资源资产专题研讨会文集

[2] 张文秀,郑石桥.国家治理、问责机制和国家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11

[3] 廖洪,王素梅.以问责为基础的国家审计发展研究[J].审计研究,2008,5

[4] 王素梅.论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监督[J].中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2

[5] 秦荣生.国家审计职责的界定 : 责任关系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3

[6] 李孝林,李歆.国家审计产生和发展基本动因:维护产权论[J].会计研究,2013,2

资产审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审计收费;会计师事务所性质;资产规模;审计年限;净资产收益率

有关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历来是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我国2005年上市公司年报为样本,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试着对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能够找出审计收费变化的规律,那么对投资者和监管者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1 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对审计收费变化的研究一般是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联系起来,Lennox(2000)发现购买审计意见是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和审计收费增加正相关。李爽、吴溪(2004)在《监管信号、风险评价与审计定价:来自审计师变更的证据》中发现自愿性审计师变更和诱导性审计师变更后审计收费的不同,诱导性审计师变更的定价高于自发性审计师变更。

另一个相关的研究是关于审计收费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确定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Simunic(1980)最早对确定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多元回归的审计收费模型,认为影响审计收费的包括企业风险状况,损失分担机制和会计事务所因素如其生产函数和规模等因素。Simunic的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主要决定因素,企业的风险水平(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被审计单位是否收到过保留意见,被审计单位所涉及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等因素也与审计收费相关。国外其他关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基本上沿袭了Simunic(1980)模型,只是在Simunic的研究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变量,新西兰的Michacel Firth(1985)在研究中增加了β值,发现新西兰β值对审计收费有重大的影响;新加坡的Chin low和Pearl HockNeo Tan(1990)在他们的研究中又加入了被审计单位过去三年审计意见的类型、杠杆系数、流动比率和被审计企业会计期末是否存在或有事项这四个指标,而在对英国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中,Philp Chen和Mahmoud Ezzamel(1991)的研究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股权的集中度、审计报告日和会计报表日之间的长短,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这四个因素均对英国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

在我国,对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始于2001年,当时出台的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收费和非审计服务收费。王振林(2002)的博士论文《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讨论了我国审计市场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问题,发现影响我国审计收费最主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规模、客户审计的复杂性,其他的因素主要是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客户的审计风险、是否收到过保留意见、被审计单位所涉及的行业等。伍利娜(2003)认为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包括被审计企业规模、是否由“五大”审计、审计意见的类型以及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韩厚军、周春生(2003)的《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的研究》认为公司的总资产、审计意见类型、子公司个数、资产负债率等因素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同时发现2001年的审计费用比2000年有所增长,作者把审计费用增加的原因归结于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要求的提高,但并未指出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与否及审计意见购买与审计收费增加相关。朱小平、余谦(2004)从公司规模、公司审计的复杂程度、公司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以及公司其他特征等五个方面来分析,最后发现公司的总资产、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数量、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上市公司是否为ST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十大”所、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年限、公司所在地、以及公司是否发行外资股9个变量显著影响审计收费,其中公司的规模和客户的复杂程度是对审计收费影响的最大决定因素,而会计事务所为客户提供的审计服务年限增加,审计收费明显地减少。

2 理论分析和假设发展

2.1 内资和外资会计师事务所

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会计事务进入中国会计市场来承揽业务。我国对外国会计事务所进入中国市场作了严格的规定,在专业人员、规模等方面均有明文规定。相对国内会计事务所而言,其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较高。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其要想在中国会计市场生存下来,势必要相应地提高其审计收费。假设1:外资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要高于内资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收费。

2.2 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

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有大有小,情况不一。对于不同资产规模大小的上市公司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肯定会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对资产规模大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所花费的审计成本,肯定要大于对资产规模小的上市公司 进行审计时的审计成本。审计成本高,审计收费势必也高。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假设2: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对其的审计收费就越高。

2.3 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在一般情况下,反映的是公司的获利能力。对于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来判断常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家对股市的管理日益严格的环境中,上市公司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出于多方面的需要,会人为地进行盈余管理,调高其资产收益率,对外保持一个较好的市场形象,以便吸引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对会计师事务所就意味着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为了规避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就会加大审计力度,审计成本自然会有所增大。假设3: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对其的审计收费就越高。

2.4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年限

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的关系,是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也是一个相互博弈的关系,尤其在上市公司有违规行为的时候是如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二者又有一定的依存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通过提供审计服务来取得一定的审计收费,生存下来。而上市公司亦需要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来赢得社会投资者的信任,取得大从的公信力。我国的审计市场是个买方市场,在卖方之间存在严重的甚至是不当的竞争。在审计服务的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和购买者(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中,提供者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所以他们没有力量和购买者谈条件。在整个市场中是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而不是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上市公司中,这就使得不同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太多的余地去选择自己理想的上市公司。截止2001年底,中国境内共有上市公司1110多家,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71家,平均每家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客户只有15家。在这种状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事务所没有自主选择上市公司的机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长期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在审计收费上会给予优惠。假设4: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上市公司的服务年限越长,对其的审计收费就越低。

研究方法

1)变量的设定

依据以上的研究假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审计服务年限会计、审计收费以及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变量设定。

(1)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变量设定为TYPE。若为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其值为0;若为外资所,其值为1。

(2)审计服务年限,变量设定为YEAR。

(3)审计收费,变量设定为Fee=ln(Fee)。

(4)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变量设定为:SIZE=ln(Asset)。

(5)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变量设定为X

2)模型的建立

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

Fee=β0+β1TYPE+β2YEAR+β3SIZE+β4X+ε,其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参考变量设计。

3)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择我国2005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研究样本,开始一共搜集了1291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但由于数据搜集不完整的原因,剔除了若干数据,最终的样本数据选取了933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

本文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2.0。

3 实证的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本文运用SPSS12.0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分析结果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对数的值从2到7,均值为3.83,标准方差为0.588;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对数的值从10.09到29.18,均值为21.1895,标准差为1.56584;对我国上市公司从事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占比例仅为18%;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336.598%,标准差为92.4543391;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审计服务的年限从1年到17年,平均连续审计服务6.28年,标准差为3.437。

3.2 相关性分析

通过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来检验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表2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对数在0.01的水平下的相关系数为0.135,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与它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服务年限在0.05的水平下的相关系数为0.71,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对数与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的服务年限在0.05水平下的相关系数为0.70.Hossain等的研究表明,自变量之间的系数只要没有超过0.8或0.9,就不会对多元回归分析产生影响(Hossain等,1995)。因此,会计事务所的性质、审计服务年限、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对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力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3.3 回归分析

用SPSS12.0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各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回归拟合,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从而可以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Fee=1.331+0.564TYPE+0.007YEAR+0.111SIZE

从表4中,可以看出X变量的sig值为0.793;根据检验判别的一般法则,当sig值小于0.5时,表明变量具有显著有效性,通过分析回归结果,X变量明显不符合显著性水平要求,这一点从方程中也体现了出来,其系数为0,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不相关。也就是说,假设3不成立。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F检验值为81.816,显著性水平

分析表4和表2,还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性质是审计收费的最大决定因素,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在1%水平上显著,会计师事务所性质在1%水平上显著,且与预期符号相同;审计年限与预期的符号相同,但是它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较弱,其sig值为0.165;从这些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假设1和假设2明显成立,假设3也成立,但审计年限并不是决定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

表2 变量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在0.01的水平下双尾显著相关;*表示在0.05的水平下双尾显著相关.

表3 多元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

表4 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

注:其中因变量为:Fee.

表5 各自变量对因变量(Fee)(b)的回归方差分析

注:a自变量为:TYPE,YEAR,Asset,X;b因变量为:Fee.

4 实证结论

本文从我国公布2005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挑选出933家,建立影响审计收费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决定审计收费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模型调整后的R2为25.8%,表明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本文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性质和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主要因素。外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要比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高。这主要是因为外资会计师事务所的运作时间比较长,业务开展得比较成熟,审计技术水平比较高,而且其审计风险意识较强,一般不会像国内的内资会计师事务所那样不计成本地低价承揽审计业务。另一方面,外资所开拓中国的审计市场,其审计成本投入相对要比内资所要多,所以为了在中国生存下来,其审计收费也会比内资所要高。

本文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所收取的审计收费就越高。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就会越多,同时所要承担的审计风险也会相应较大,为了规避风险和按时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就会相应地增加审计收费。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收费不相关,而审计服务年限的长短与审计收费的高低相关程度不大。这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在考虑审计收费时,并不会去考虑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影响,也不把对同一家上市公司连续提供审计服务的年限作为决定其审计收费高低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程度普遍不高有关,注册会计师对这一指标大多不信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我国审计市场的空间相应也会越来越大,会计师事务所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不会将目光局限于一家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依附程度会相应变小,东方不亮西方亮,自然不会为了拴住一家客户而不惜以降低自己的审计收费为代价。

5 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我国目前的现况,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和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主要的因素,审计服务年限与审计收费虽然也相关,但相关性不大,而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收费不相关。本文研究的局限性:(1)决定审计收费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仅选取了会计师事务所性质、审计服务年限、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规模这四个因素去加以研究,而对其他因素未加以考虑。(2)我国审计收费的规律,用2005年一年的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去加以揭示总结,可能并不能全面地加以穷尽,何况就2005年这一年,本文的研究样本数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并非包罗公布年报的全部的上市公司。这些不足之处只能留待以后去加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爽,吴溪.监管信号、风险评价与审计定价:来自审计师变更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4(2).

[2]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3(1).

[3]王振林.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2001.

[4]朱小平,余谦.“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之实证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