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科工作计划范例6篇

产品质量科工作计划

产品质量科工作计划范文1

二、千方百计组织生产,创造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上半年,各工厂克服了供电偏紧、某些原材料不足等困难,努力生产,六个月的工业总产值实现了xxxx万元,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二,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而且,还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增长幅度为百分之一点四。几个主要产品产量,除肉制品由于肉源供应不足,有所减产外,其他都超额百分之三至五完成了今年上半年的计划,比去年同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详见报表).实现利润xxx万元,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一点二,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零点五六。

三、围绕市场需求,搞好了食品供应。今年春节物资供应,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不仅货源足,而且品种花样比较齐全,做到了帝领导、商店、群众”三满意”。

四、狠抓了产品质童,多创优质产品.在年初,我们组织各厂开展了产品质量联查和创优活动。并按品种分类,制订了各种食品的质量标准,汇编成册,发给各工厂执行,实行产品生产标准化,科学化,稳定和提高了产品质量。截至六月末的统计,我们有六个产品被评为部级的优质产品、八个产品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二十一个产品被评为省级优质产品,五十六个产品被评为全省食品工业战线的优质产品。

五、全面开展了创“四新”活动,大大增加了品种花样。今年的“创四新”(新产品、新品种、新造型、新装演)活动,我们采取了“三个积极”(积极恢复传统风味产品、积极引进外地产品、积极研制新产品)的方法,共搞出了八十多个新品种,如电视枪、磷脂糖、智力巧克力糖、杨梅露、鲜桔汁、南豆腐等,投放市场,很受欢迎。特别是儿童节前,生产了一百多个、儿童食品和强到J食品,在两个副食品商店展销,有一部分产品还送到北京展销,都很受欢迎,北京几次来电要货。

六、加强了科技管理工作。今年以来,从公司到工厂都认真贯彻了中央十四号文件,建立健全了科管机构,充实了人员,制定了科研规划,从省、市科委争得了xx万元的科研项目补助费。组织了两个项目的技术鉴定.对推动食品科研和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结合企业整顿,开展了企业调查,加强了经营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对亏损的企业,试行了盈亏两条线的包干办法,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产品质量科工作计划范文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已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世界领先技术,对解决中国的粮食需求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2006年,中国已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约3.8亿公顷,增产稻谷5.2亿吨。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为1600万公顷,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产量占稻谷总产量的近70%,全中国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然而,科研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理论与管理知识,管理水平上存在不均衡现象,管理措施不健全,同时缺少科研质量田间操作管理规程及质量内控体系等,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中国杂交水稻科研效率不高、科研人才成长缓慢,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杂交水稻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之时,必须对杂交水稻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进行审视,特别是作为杂交水稻技术的发明国家,中国在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杂交水稻科研活动中导入质量管理原则的意义和价值还没有被发掘。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工作亟需引进质量管理体系。

科研质量管理以提供优质科研成果和服务为目的,将组织管理、科研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经济有效地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中外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如周文泳认为,我国与英、美、日等科技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竞争力上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科研质量管理上的差距,而其根源在于科研质量管理意识淡薄。杨光提出,科研过程质量控制的原理是根据有关规定和产品特点,制定具体研制程序,明确划分研制阶段,实施分阶段质量控制。赵玉索指出了实施科研过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认为进行科研过程质量管理就是对可能影响科研工作质量的一系列因素进行改进。此外,国外学者对一些特定领域的科研质量进行了的研究。如P.I.Shilyayev指出,从组织上和经济上提升科研管理机构的层次,是改进科研活动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M.L.E.A.Landheer等人分析和展望了EORTC(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在外科病房肿瘤临床研究中的质量保证问题。ChristinaH.Gladwin等人讨论了农业方面合作研究中的质量问题。

2.杂交水稻科研管理的内容、存在问题及目标

    2.1管理内容

杂交水稻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了杂种优势的水稻。杂交水稻应用的关键是培育优质高产的杂交组合。由于杂交水稻仅能利用杂交第一代,第二代优质性状即产生分离,因此,杂交水稻还必须年年制种才能保障生产使用。此外,杂交品种的推广应用还依赖于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因此,杂交水稻的科研管理内容包括品种创新、制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品种创新、制种和栽培质量管理三部分构成了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主体。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对这三部分管理的内容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开展资源引进、新品种选育、制种和栽培等工作,才能最终获得优良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2.2 存在问题

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具体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目前,对中国杂交水稻科研过程的管理主要局限于局部环节和方法的研究,对于把杂交水稻品种创新、制种管理、栽培管理等科研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第二,杂交水稻科研管理效率不高。目前,由于中国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除少数单位有具体的管理要求外,大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可执行的规程。第三,杂交水稻选育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由于杂交水稻科研机构和组织不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限制了杂交水稻信息资源的快速搜集和交流。第四,科研管理队伍配置不合理。杂交水稻科研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先进管理知识,造成杂交水稻科研过程中导入质量管理活动现象少,使得杂交水稻科研人才成长缓慢。第五,育种机构体制不健全。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缺乏对实际情况的适应性,科研内部机制不活,没有细化管理程序,对科研过程没有监控作用。

2.3目标

要提高杂交水稻科研工作效率,引入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重点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探讨杂交水稻管理模式,明确杂交水稻科研管理理论研究的方向;第二,把有关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杂交水稻科研体系管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三,根据建立的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模块,并利用有关质量管理理论制定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框架体系;第四,根据杂交水稻科研管理质量特点和目标,阐述和分析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最后,提出促进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3.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设计

全面质量管理是当今世界上主流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性。全面质量管理来源于质量管理,而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当今质量管理发展更高的境界、更深的层次、更全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如图2所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dminister)处理。杂交水稻科研是—个动态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杂交水稻科研全过程包括品种创新管理、制种管理及栽培管理3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管理都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品种创新阶段。首先根据所要选育出品种的需要,如选育优质、高产、高抗品种,来拟定选育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具体实施执行,开展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选育及配组试验等各项活动;在实施阶段,要对照计划进行检查核对,了解执行情况和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采取措施,把实践经验转化成标准,标准可以继续指导下一轮的试验,整个过程是循环反复的。杂交种制种阶段。首先根据繁殖目标的特性及对产量和纯度的具体要求,制定制种科研的目标与计划;技术人员在充分领会制种计划的基础上,在操作人员的配合下对分期播种、田间管理、花期调节和人工辅助授粉等环节按照事先拟好的计划严格执行,并做好田间记录,以备管理部门随时检查;考评体系与运行体系同时运行,即用事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对每一个关键技术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如果出现不达标的情况及时纠正;最后,对整个生长季的所有细节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调整方案,经过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确定下一年度制种目标和实验计划,进入下一轮的科研循环。栽培阶段同样遵循全面质量管理过程。计划是栽培科研的起点,即对栽培科研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包括栽培目标的确定,主要栽培管理因素的确定、应急处理方案等;在完成计划后,技术人员负责根据设计好的方案执行,即对整套方案实施全面运行,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育秧、秧田管理、秧苗移栽、本田管理和收获储藏等过程的实施与控制;依据阶段成果,对实施过程进行考察,结合调查记录,考评相关人员对各环节的控制程度,评定关键技术作业质量和技术方案的科学性;最后分析栽培科研实施的成功与不足,提出问题的解决改进措施,并经过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修正,在下一步研究工作设计中提出调整方案,形成新的科研计划,即确定下一年度的目标和计划,进入下一轮的科研循环。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本文构建了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4.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

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科研过程的效率,根据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及杂交水稻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与杂交水稻科研活动规律相适应的科研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是必要的。图4是杂交水稻科研单位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图,其中虚线表示信息的相互传递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导下,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建立五个体系,即决策体系、计划体系、运行体系、考评体系和改进体系,这五个体系同时遵循全面质量管理PDCA管理循环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处理,也就是说杂交水稻的品种创新、制种和栽培都必须围绕着这五个体系全面开展工作。建立领导决策体系是杂交水稻科研单位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领导决策,是在科研领导者及其被领导者的参与下,对杂交水稻科研未来行动的目标、途径、对策所做的选择和决定,并在实践中加以修正完善。后四个体系在科研单位决策层的统一领导下,在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互相配合、协同工作,全面推进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工作。

第一,杂交水稻科研工作开展之前,需依据所要开展模块的工作,设立科研质量目标,在目标确定后,对开展的工作要进行严密细致的规划,规划经过研究修改确立后,就要对涉及的科研过程制订控制措施,并将计划转入实施阶段;第二,在杂交水稻科研工作运行阶段,需建立杂交水稻科研过程质量标准体系,要根据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标准去开展各项工作,并且依据质量标准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实施过程建立科研质量控制体系;第三,杂交水稻科研阶段工作完成后,要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对所实施的工作进行全面考量;第四,考评体系要对包括科研结果的科研全过程评价实际绩效,并将实际绩效与计划体系阶段建立的质量目标进行对比;第五,在考评阶段后,就要对整个科研过程中的失误进行总结,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这就是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改进体系,经过讨论确定一个最终的改进措施,新的措施在下一轮科研过程中具体应用。

5.结论及政策建议

产品质量科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航空;产品;批量生产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航空领域对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航空领域对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部门不仅需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同时还要注重科学生产管理,提高产品工艺质量。近年来,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产品公寓质量管理方法,积极进行改革,传遍传统观念,将批量生产、成组技术、标准化、现代管理技术等融入全新的生产领域,这对航天领域产品批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是生产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实践证明,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不但能够保障产品生产顺利完成,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生产的综合效益。

一、批量生产的特点

1.生产产品品种少产量大,重复性生产同种或少数类似产品,生产条件和工艺过程稳定,多数工作固定负责一、二道程序,专业化级别高。2.多采用高效、专用、工艺类设备,生产过程自动化、机械化、利用率很高,审查周期短。3.工人作业分工细,整体从事重复性、单一性劳动,对技术水平要求较低。4.产品社会需求稳定、大量,部门依据科技水平和用户需求展开产品设计和制造,通常是先设计生产,随后面向用户。5.产品设计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高,广泛采用互换装配法装配。

二、如何加强产品批量生产管理

1.流程图。2.管理细则。各车间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对产品生产所有设备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对生产相关设施做好维修维护工作;强化职工生产技能培训和学习,确保职工加强自主学习,掌握批量生产中应具备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职工考核,检查职工岗位技能学习和操作情况;各管理负责人应对各生产部门予以密切配合,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3.计划制定与质量控制。第一,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航空领域产品批量生产与普通产品批量生产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区别,生产部门需要深入了解航空领域对产品的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市场调研与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具体来说,部门需要考察、总结以往产品批量生产的规律,结合部门当前发展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批量生产计划,使产品在不足与积压之间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最大限度降低订单风险,保证部门经济效益。第二,及时完成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一旦制定,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如此才能保证批量生产顺利实现。如果未能按照计划实现生产,一方面可能造成材料及设备的浪费,另一方面会影响部门下一步生产计划的制定,最终影响到部门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所以,一旦制定生产计划,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切勿出现人为因素,延误产品生产。第三,编制质量管理计划。为确保航空领域产品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应编制控制计划,制定生产计划目的、范围、职责和工作程序。控制计划应涵盖样件、试生产、生产、计划编号等多方面。4.批量生产风险规避。规避航空领域产品批量生产的战略风险,从组织结构设置、改制,市场定位、结构和环境、产业机构多元化策略和规模控制等方面着手,预防技术落伍,加大技术开发,规避竞争策略方面的风险;规避财务风险,避免应会计核算和管理,物资价格汇率波动、账户管理、生产成本、预算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规避市场风险,预防市场萎缩、客户流失和客户信用降低等风险,同时针对市场竞争风险中的潜在竞争、产品服务替代、合作伙伴、新市场进入等风险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制定妥善解决之策;规避运营风险,如开展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质量控制、应急管理、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人力设备等各类运营资源管理、生产预测和部署、业务流程关键管理等手段来进行预防、规避。5.售后服务。以客户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批量生产部门的目标之一是对顾客新的需求迅速地做出反应,满足顾客需要和创造市场。在流程再造中,部门通过准确把握顾客需求,建立全方位满足顾客需要的具体措施,为顾客提供及时、有效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在作业成本管理中,部门被看作是为更好地实现顾客价值而设计的由一系列作业组成的价值链。由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数控车床的广泛应用,为业务再造提供了技术基础,大大提高了再造的效率;流程再造遵循“在执行业务流程时,插手的人越少越好;在为顾客服务时,流程越简便越好”的原则。在作业成本管理中,部门不仅关注自身效益,而且关注客户价值;对整个价值链不断消除浪费,全面降低成本。

三、结语

航空领域产品的需求量增长与部门产品批量生产管理是一个辩证关系。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如果订单需求好中求好,订单量必定不断上涨;从短期来看,如果某一订单需求量的需求是有限的,部门生产则处于新产品供应阶段,会出现供求不平衡的情况。所以部门需要加强产品批量生产的科学管理,适应航空领域产品生产需求,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性价比,形成产品、资金的良性循环。

作者:郭杜 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陶.关于航天外协产品生产质量实效管理的思考[J].质量与可靠性.2009(03).

[2]王勇,章茂云.型号批生产工艺管理的几点思考[J].航天制造技术.2009(04).

产品质量科工作计划范文4

    致力于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跑者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24日在北京东方君悦酒店举行“磐石行动。北京会议”,向外界阐明了万科的质量观、客户理念及供方理念。

    基于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万科于2003年正式启动“磐石行动”。“磐石行动”通过对万科十余年来产品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分析,以全面质量提升为目标,提出了未来三至五年万科工程管理的发展策略。2004年是磐石行动全面推广实施的一年,年度主题是“倡导零缺陷质量文化、关注客户需求、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万科质量之路

    1999年至2002年,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增幅分别为21.88%、17.25%、8.76%、19.1%(国家统计局数据),而同期商品房质量投诉的增幅分别为21.90%、-2.5%、12.01%、55.81%(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从统计数据看,产品质量未能得到有效保证是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国家建设管理机构针对房地产产品质量问题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禁止垫资施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明确界定建设各方的质量责任、推行住宅质量保证保险等,对住宅产品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建筑市场监管制度相对健全的地区,已经显现效果。例如,上海市住宅发展局统计显示,2002年上海商品房质量投诉总件数同比下降了50%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品房质量问题虽然普遍较严重,但在政府、建设、施工、材料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逐步出现稳步回升的趋势。

    房地产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动用社会资源多的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建筑施工、监理等关联行业的发展和其他市场资源的成熟。在现有的法规体系下,房地产开发商并不是房地产产品质量问题的唯一责任人。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开发商,必须有主动承担质量责任、促进产品质量改善的责任心。作为全国性知名地产商,万科在品牌管理、规划设计、物业管理、销售策划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对于优秀的产品质量的追求同样是万科始终注重的。万科认为,只要建设各方提高质量责任感,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房地产产品质量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据统计,2002年万科已销售住宅的返修数量为0.27条/户,2003年降低至0.22条/户,降幅达18.5%.这个数字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万科数年来在质量提升之路上的不懈努力:

    1996年,万科确定年度主题为质量管理年,强化公司员工对质量的认识。

    2000年12月,推出a-housing.com建材电子交易平台,通过透明化操作提升材料部品品质。

    2000年,正式设立客户服务管理部门,负责对客户的投诉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至2001年集团及各地分公司客户服务组织架构全面建立。

    2001年6月,万科与数家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采购质量。

    2001年,在全集团内启动“合金计划”,建立集团统一工程质量管理规范。

    2002年,启动“专业集成”计划,对房地产开发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能力。

    2002年,建立质量缺陷统计分析制度,以每月住宅质量返修量作为工程管理水平及供方履约评估的考核标准。

    2002年,实施设计标准化计划,至2003年已经基本完成区域设计标准化工作。

    2003年,启动“磐石行动”计划,提出工程管理五年发展规划。经过多年来的质量改进,万科的建筑综合质量已经位于业内前沿,但距离满足客户的需求仍然存在相当差距。万科始终认为,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和产品质量是房地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万科正致力于全面改善住宅质量状况,提供符合客户高要求的产品,“磐石行动”正在全面推广实施中。

    磐石之心

    一、质量文化驱动

    近期广东省质监局公布对广州、佛山、东莞16个重点楼盘工程使用的钢筋、水泥、涂料、陶瓷、电线、插座6种产品的专项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仅为84.4%,只有7个楼盘所抽产品全部合格。作为经济相对发达、房地产建设较成熟的珠三角地区,质量合格率如此之低,反映的不仅仅是质量控制能力的问题,而更多说明行业内普遍缺乏每一个经营环节都以质量为重、每一个工作细节中都能考虑质量的认识。这,正是需要通过意识驱动、通过质量文化才能解决的问题。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任何忽略质量的行为会加大企业的运作成本,并对企业品牌造成巨大伤害,只有企业中的每个员工乃至所有的合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工作中重视并克服,才能扭转不正确的价值观,让质量成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从业人士都不再认为质量管理是一种行为的约束,当关心质量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房地产产品质量的提升将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二、关注客户需求

    尊重客户,理解客户,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引导积极、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万科一直坚持和倡导的理念。这种理念来源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剖析,早已构成万科品牌的一部分。

    关注客户需求不是空泛的口号,万科对此制订了具体可行的策略和计划:

    第一,打造基于客户需求的质量管理平台。基于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把握,万科正在编制万科材料部品性能标准、工艺验收标准。国家规范及标准是质量要求的底限,万科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更详细、更人性化的要求,理解客户需求、加强过程控制、关注细部质量才是万科工程质量标准的内涵。

    第二,倾听客户需求,“让万科在投诉中完美”。万科已经建立投诉网站,并形成了完善的客户投诉跟踪处理及反馈机制。客户提出的每一份投诉,均将由专业人员跟踪解决。

    第三,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万科每年均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已经作为万科工程系统业绩考虑的重要指标。同时,万科已经形成月度质量投诉及返修统计分析制度,该统计指标是万科对供应商、施工单位等合作伙伴进行履约评估的重要依据。

    三、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万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合作,万科尊重合作伙伴对利益及利润的追求,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各方的利益共享、共同发展。而客户是万科与所有合作伙伴存在的共同理由,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万科对合作伙伴的基本要求,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为保证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合作关系,万科目前已经在以下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制定了具体措施:

    第一,积极推进战略合作。万科已于2002年开始实施材料设备战略采购;2003年又根据监理资源相对较缺乏,行业自律率不高的现状,着眼于培育资源,提出了与监理单位建立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管理输出、互动管理的合作方式提高监理工作标准及工作质量;万科还计划在其他合作伙伴中积极发展战略合作,通过联盟体系推动产品质量的改善。

    第二,建立合作伙伴双向评估制度。对于所有合作伙伴,实施万科与合作伙伴的双向评估,发现各自在服务、技术管理、过程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2003年底,万科已经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展了总承包商后评估并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将继续把这种评估制度在集团范围内推广,并逐步延伸至所有类别的合作伙伴。

    第三,严格过程管理制度。对于采购、施工的所有过程,根据客户反馈质量缺陷发生频度进行工序分解,设定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对应万科材料设备选用标准、工序验收标准进行严格管理,从而实现“过程建造精品”的目标。目前过程管理制度已在万科在建项目中全面实施。

产品质量科工作计划范文5

加快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同志的报告,既深刻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又明确提出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奋斗目标,既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又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既要人们清醒地面对时代的严峻挑战,又给人们以改革必胜的信心。作为中国改革的参与者,深知任重而道远。面对改革的新形势,青海制盐工业如何进一步发展,谈几点想法。

二、必须尽快解决企业素质差的问题

十三大的政治报告,把加快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提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科学技术是经济振兴的主要支柱,是经济起飞的重要翅膀。青海盐业虽然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但仍然是科技力量薄弱,企业人员素质较差,而且面临着年缺和知识老化等问题。目前,盐业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只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1.5%,盐化工专业人才更少,仅有15人,职工中青工较多,文化程度偏低。盐业系统没有科研机构,厂级领导班子中存三师”投有配备。所以,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佳,不适应盐业大发展。这种状况不改变,且不说青盐面临的发展难以为继,就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也难以立足。为了使青盐在未来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适应盐业发展的形势,应尽快改变科技力量薄弱,企业素质差的状况。首先要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以优惠政策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增加智力投资,积极选送职工到有关大专院校进行培训,再次,开展职工业务、技术培训,最好能开办一所盐化中等专业学校,培养造就盐化工业人才。盐业生产条件差,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各种机械设备受盐的腐蚀严重,技术改造任务大,福利设施欠帐较多,各方面都需要钱,真正能用于生产方面的资金有限。目前,盐业系统已经贷款2。。。多万元;“七五”计划后三年新增36万吨生产能力,需投资1922万元,t,/又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100万吨,吨盐投资按100元计算,共需1亿元。这些资金的筹措是一个突出问题。坚持“以盐养盐”方针,对新上项目实行税前还贷,并相应采取特殊优惠政策,以增强企业活力。同时省、州政府协应调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从物质分配,生产运输,生活服务,科技信息,资金筹措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此推动盐业向前发展。

三、改革计划管理体制

计划体制的改革,必须从单纯减少指标,转为从根本上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盐业生产和盐的销售长期以来一直是指令性计划,国家专控。基本上是靠传统的计划体制维持的。无论是,、们生活所需的食用盐,还是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盐,都由国家统一规定指令性计划指标,层层分解下达执行。这种计划体制不改革,搞活企业,发属市场,活跃经济都是不现实的。首先,我们必须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摆脱白然经济意识的束缚。实践已经证明,过去由于视盐为特殊商品,政治商品,国家统购专卖。这就不符合商品的基本属性,即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致使制盐工业长期以来生产发展缓慢,存在着微利、保本、亏损三种情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盐业经过几年的改革,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已经有了一定的缩小,工业用盐已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口从实际改革中可以看到,随着计划体制的改革,市场活跃了,企业搞活了,有利于促进盐业的不断发展,保证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作为食用盐要强调计划的严肃性,以保证人民生活的需要,作为生产资料的工业用盐,应当在国家宏观指导下,逐步建立起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竟争机制为动力,经济合同为基茹的盐业供需的新计划体制。

四、增强企业活力

应允许企业直接同用户见面,使企业从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产品积压,资金占压,商品缺乏,供需矛盾突出,人民群众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优质不优价,次品照样能够由国家统购包销,改变过去那种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不能与用户见面的状况。生产盲目性较大的被动局面。我省盐业公司实际上是盐厂销售部门的延长和扩大。产与销之间的矛盾突出,生产厂不参与经营,不接触用户,不深入销区,一旦产品出现质量上的问题,是无法从恨本上彻底解决的,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经济手段来解决。这样既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市场,又失去了产品在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能力。必须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实行制盐工业产、供、销一条龙。

五、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产品质量科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质量管理;损失贫化;回采率;经济效益

矿石质量管理工作一直是矿山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所以面对如今矿产资源紧缺,生产成本过高的现状,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我们质量管理人员面前:怎样实现通过先进的科技的管理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矿石的损失和贫化,提高矿石的回采率,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以拓展矿山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我国露天铁矿矿石回采率目前为90%左右,地下矿为85%左右。按2008年国内大中型矿山采出铁矿石6亿吨计算,全年丢失矿石资源6000多万吨。如能将回采率提高3%,一年可多生产矿石180多万吨。可见,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提高矿石回采率,对于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眼前山铁矿建矿于1960年,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已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回采率管理方法,回采率指标一直稳定在95~96.5%左右,但近年来,由于不断扩帮开采,边缘部位大量低品位矿表外矿的集中和狭窄的采掘空间等客观条件,给矿山的生产组织和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由于生产总量规模的压缩,导致眼前山铁矿生产成本非常紧张。截止2008年底眼前山铁矿二期境界尚保有储量932万吨,表外矿石178万吨。2009年计划采出矿量260万吨,矿石计划品位27.80%。计划回采率96.96%。大部分矿石计划生产部位均位于西南帮和东部表外矿部位。基于上述现状,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使回采率指标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降低损失贫化,提高矿石回采率。

一、进行影响矿石回采率因素分析

根据生产工序流程,我们对影响生产工序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确定了影响矿石回采率的因素有:矿岩混装、混运,混穿、混爆,采掘计划执行率低,高、低品位矿石混贮等。

这些因素并不是互相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地作用于原矿质量工作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影响回采率因素的管理,实行动态监控。

二、加强质量计划控制

我们根据原始地质资料和矿床地质品位分布图,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在年计划图上,确定境界内矿石块段品位、块段矿量和分穿分爆区域,并确定表外矿利用目标值,避免表外矿利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 、强化各项基础工作

(一)、根据原矿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的质量原始记录台帐。例如,采场原矿质量管理记录图表;破矿原始记录;输出矿石登记台帐;挑岩、挑矿统计台帐等。

(二)、由于眼前山铁矿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岩体与矿体多为不整合接触,且矿体均为倾角大于60°的陡倾斜。因此,我们采取以平台槽探取样为主,辅以牙轮钻矿粉取样。

四、强化采场管理

(一)、矿岩分穿分爆管理

根据采场高、低品位矿石及矿石岩石的分布现状,制定矿石穿采计划,穿爆车间严格按照计划部位进行穿孔、爆破,对于矿岩交界部位,由地质技术人员将矿岩界限放到现场,穿爆技术人员再根据所放的矿岩界线布设穿孔,对矿岩实行分穿、分爆。

(二)、铲装、运输过程管理

质检员根据电铲出矿位置向电铲司机布置出矿要求。并监督、检查出矿情况。对不符合分穿分爆技术条件的部位,在现场放置标志牌。并指导电铲司机挑岩、挑矿。

(三)、破碎贮存和“中和配矿”管理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避免不同类型、不同品位矿石混贮,造成输出品位波动大、不稳定,同时达到有效利用表外矿的目的,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在编制质量计划时,重点根据矿石质量分布特点及质量均衡条件,确定表外矿利用量。

2、爆破质量均衡:按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合理安排爆破顺序,有效组织分穿分爆。

3、采掘质量均衡:均衡出矿部位,按计划块段矿量严格控制出矿量。

4、贮矿槽质量均衡:贮矿槽矿石按高、中、低三个品级分别贮存,严格控制混破、混贮。

5、输出质量均衡:按质量计划进行矿石质量中和配比,确保表外矿的综合利用和矿石输出品位的均衡稳定。

6、岩石和混岩20%以上的矿石,严禁破碎。

五、强化信息控制

质量信息管理直接影响着矿山的产品质量。因此我们强化管理,做到矿石质量管理信息及时准确,保证了矿石质量管理过程顺行。

六、完善检查、监督与考核

为实现减少矿石的损失、贫化,确保表外矿的合理利用,提高原矿质量和矿石回采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同时完善有效的检查、监督与考核,确保矿山原矿质量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实施和指标的完成。

通过上述科学化管理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均衡、稳定完成2009年各项质量指标。其中矿石回采率完成97.17%,比计划提高0.21%。矿石贫化率完成2.85%,比计划降低0.18。矿石品位完成27.89,比计划提高0.09。矿石合格率达到100%,比计划提高1%。管理水平分别达到特级和一级水平。

2、合理利用表外矿缓解矿量紧张矛盾。2009年通过进行生产勘探,增加地质储量磁铁矿石20.8 万吨。合理利用表外矿27万吨。2009年度完成矿石回采率97.17%,比计划提高0.23%。回收矿石13968吨。矿量紧张矛盾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