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例6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1

关键词:伊斯兰教;建筑;色彩;运用分析

对建筑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形状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进行的,对于建筑来说色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伊斯兰教建筑中运用的色彩,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它不仅代表了自然色彩原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更是已经升华成了一种对生命的指向。在伊斯兰教的建筑装饰色彩里,运用较多的是红白蓝绿几种颜色,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们也在不断地丰富伊斯兰教教义,从而使得这些颜色变成了具有生命意识与精神依托的象征。

1 装饰色彩的运用

(1)深邃神秘的蓝色。大海和天空都呈现出一种蔚蓝色,而蓝色也是一种最冷的色彩,代表着永恒。纯净的蓝色还展示出一种安详、理智与美丽。同时,蓝色也代表着爱和宽容,蓝色的神秘和深邃很容易使人浮想联翩。在民用建筑中一般很少会使用到蓝色来进行装饰,但是在伊斯兰教中进行局部装饰时却经常会用到蓝色,在我国的清真寺中就大面积地使用了蓝色装饰。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粉饰外墙、家具以及室内装饰的匾额时会用到蓝色。另外在建筑中还会用到蓝白相间的图案,这样搭配的色彩明暗适当、轻重适宜,同时也给人一种一视同仁、谦逊平和的感觉。这样颜色的搭配也体现了伊斯兰教的教义精神,即平等、和平,同时,这种干净清爽的装饰也符合进行一些宗教活动。

(2)高尚纯洁的白色。在历史中阿拉伯人曾经是居于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由于其逐水草而居,因而对水和绿洲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水就构成了其建筑的艺术灵魂。而在伊斯兰地区,水会受到穆斯林教徒的敬仰爱惜,甚至是把水给神化。白色代表着高尚纯洁,同时也象征着在世俗中纯洁的人际关系,在伊斯兰教中由真主名义而组织起来的单纯的信仰,是不受世间人的不纯动机污染的,而白色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身心纯净,还代表着个体身心健康。所以在建筑中穆斯林会使用白色来象征其圣洁的,同时这也代表了穆斯林教徒对伊斯兰教的虔诚。在建筑中使用的白色,和星月是一个颜色,在这里任何的瑕疵都会被发现,因而白色也代表着一种返璞归真和单纯的美德。在里需要用纯洁的信仰来对疑问进行思考,同时也用来识别欺骗与异端。

(3)具有多重意义的黄色。在伊斯兰教中大量的使用到了黄色,这是由于在一开始的时候伊斯兰教就有很强的入世性,其教义主张现世和后世相连,出世和入世并举,同时也不脱离世俗社会。在阿拉伯地区,由于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地理环境呈现连片的沙漠,气候干燥少雨,而且三面环海,所以在这种条件下阿拉伯人为了生存发展就不得不向外界来寻求发展,获取财富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进行商业活动,甚至在教义中还规定了对真主是否真诚的表现就是看穆斯林教徒创造了多少财富,黄色代表着珠宝与黄金,也是财富的代表色彩。所以在伊斯兰教建筑的装饰中运用黄色就代表着穆斯林教徒入世的思想追求,它也是对伊斯兰教教义的物化反映。

(4)吉祥而庄重的红色。伊斯兰教的教徒在世界上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在伊斯兰教的建筑装饰中,很少使用红色。但是在我国伊斯兰教建筑中却运用了很多的红色来进行装饰,这主要是受我国的传统建筑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汉族建筑里,经常用红色来表示喜庆吉祥、醒目庄重,因此这种红色的寓意就被穆斯林教徒吸收并在建筑中发扬光大。在伊斯兰教中的建筑中运用红色既是对红色的包容,又是一种文化传承,因而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也就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另外,在建筑中把红色和其他的一些颜色结合起来,如纯黄色、正蓝色等相间使用,就构成了建筑中的一种交叉、有秩序的美,而高纯度红色的运用又给人一种温暖兴奋的感觉。

(5)代表希望和生命的绿色。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运用绿色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原因,而使用的绿色也是伊斯兰教建筑明显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种色彩,尤其是在中国的伊斯兰教建筑中,这更是其重要的色彩标志之一。在历史上,伊斯兰教是逐渐从阿拉伯的游牧部落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由于特别的地理环境,在沙漠地区,绿洲就代表着希望和生命力,同时也是自然界最顽强不屈、生机盎然的这是写照,是游牧民族所崇拜、向往的地方。在大自然中,绿色象征着孕育生命,而看到绿色也会经常使人联想到生命,同时,绿色不仅象征了人类的生命源泉,还是自然界繁茂、生机勃勃的象征。在大自然中,绿色是一种底色,同时也是进取的颜色。由于阿拉伯等地恶劣的气候条件,因此伊斯兰教徒就对绿色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所以无论是在教经学院、拱北还是清真寺,都使用绿色来代表希望和生命,而这种绿的运用也显示了伊斯兰教徒虔诚的宗教心理与强烈的民族情感。

2 伊斯兰教建筑中图案象征的意义分析

在伊斯兰教建筑中使用的装饰性图案,其实是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我国,民间艺人在进行建筑时,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恰当地运用联系、借代、谐音以及比喻等一系列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存在于不同时空但却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物象或符号组合在一起,因此就在建筑中就很好的体现出了宗教所具有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思想特色,这样在建筑中也把伊斯兰教中原来没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融合,显示了在我国的伊斯兰教独特的中国韵味。艺术其实是一种情感的体现,而在伊斯兰教砖雕建筑中,蕴含的意义也较多,有对繁荣昌茂的希冀,有对消祸禳灾的祈祷,有对吉祥喜庆的祝愿。总之,这些建筑的含义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与向往。又如在建筑中运用的博古类砖雕就蕴含着博古通今,也表达了崇尚儒雅,同时也充满了文雅书卷气和古朴气息。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还把梅花、、石榴花以及牡丹花插在花瓶上,以此来象征在一年四季里无灾无难、平平安安。在建筑中使用到的装饰元素还是伊斯兰教的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因此在建筑中使用造型各异的彩绘、木雕以及砖雕等形式,在带给人们欣赏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感悟。而从历史意义上来看这种建筑色彩,还表达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

3 总结

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运用到的色彩装饰具有一定独特的意义,而这些色彩装饰既体现了装饰意味,又体现了一种生命的色彩,同时还符合色彩的艺术创造本质与装饰的审美形式,因此要在分析伊斯兰教建筑色彩的基础上来正确认识其文化含义和宗教教义。

参考文献:

[1] 马平,赖存理.中国穆斯林民居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6465.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2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 民居 装饰艺术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十三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一、新疆少数民族民居的造型特征

1.新疆伊犁民居的装饰造型特征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最早见于《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伊犁地处新疆的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这里资源充裕,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农、牧、林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创造了独特的民居造型装饰,其特点是:建筑大量采用木材、生土,辅以芦苇、麦草、砖块、石灰等土产材料。利用高台基、厚墙、平顶、厚门等形式,将各种用房并列地安排呈一字形,大多数民居建筑以一明一暗或一明两暗为基本单元。居住用房通常为三间,进门一间为明室,是过渡性空间,左边的暗室为主卧室,也承担着客厅的功能,右边的暗室为次卧。在三间之外还建有贮藏室和厨廊,也有的民居房间较多,各室分布于前后两列,并安排挡风的门厅,其内部各室或互相套门相连,或以内廊相连。虽有外廊但整个平面显示了较强的封闭性。

伊犁民居中的大墙面基本都朴实无华,偶尔将扶壁住线凸出以变化。但也平直挺拔无一装饰,但在窗眉、檐口、墙角柱、廊柱等地方都加以细雕精凿,借此显示自己的特色。

2.新疆吐鲁番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同时又处于格里木大沙漠之边缘,远离海洋,也是我国最热的地区,以“火洲”著称。在此居住的人们用坎儿井引水灌溉,创造了片片绿洲,并利用火焰山周围高强度微红色的粘土资源创建了土拱、土墙的半地下层、二层土民居建筑,有效地抵挡了烈日高温的侵袭,同时也形成了中国西部新疆特有的土建筑民居文化。

在建筑艺术方面主要分为两种造型与风格:土拱平房式和土木楼房高棚架式。土拱平房式装饰风格的主要房屋集中在一起布置,房间不受日照朝向的影响,也没有某种宗教、礼仪等方面对建筑房间布局的限制。庭院内的建筑因地制宜,随经济力量和生活习惯的需要而建造,布局十分灵活而合理。一般在院落的中部或后部布置主要房间,主要房屋前的室外空间常设一宽大的土高台,供人们日常的生活、聊天使用。入口大门沿街、巷设在庭院的一角或中间,杂务间设于庭院的一侧或一角。而葡萄晾房多设于杂务间或入口大门的上部。这类民居的主要建筑和次要房间常围合成封闭式庭院。

土木楼房高棚架式装饰风格是吐鲁番民居中独特的建筑组成之一。庭院呈内向性半开敞式,由围墙和建筑围合,院内建筑主次分明,它和主房的檐廊、室内空间共同融为一体,构成了吐鲁番民居里的独特的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高棚架棚盖一般架设在房屋之间的院子上空。单独设立于主体房屋的前檐部位。高棚架四面临空,既遮阳又通风,它高而宽敞,无论太阳在何方向,也都能留下一片阴凉的天地,高棚架给吐鲁番民居的建筑造型艺术增添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柱廊是吐鲁番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柱廊一般位于建筑的二层,是户外起居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当地基本不下雨,屋面无需排水,居住建筑中大量的错层、半错层土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此起彼伏的土建筑外廊空间。

吐鲁番的民居建筑是一种不受宗教礼仪限制的民居土建筑,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营造的一种氛围空间。这里的民居不但延袭了1500多年前交河、高昌古城的土建筑文化历史,而且经过长期的改造和修缮,使之成为了更符合现代人居住环境要求的建筑。

3.新疆喀什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喀什位于新疆的西南部,西倚帕米尔高原,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淇。它历史悠久,古称“疏勒”,这里既是我国最早信仰佛教的地区之一。也是较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综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按地形和宅基地形状自由灵活布局,不讲求对称和中轴线,以客厅为主在其一侧或两侧布置卧室、厨房等附属用房。由于喀什地区地形高低的变化,主次房间高度不一,形成了建筑体型轮廊的高低错落。当地居民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多把二、三层房间向外悬挑扩大,或在巷道上搭建过街楼,并在屋顶围立栏杆形成屋顶院落。民居的装饰重点是庭院的外廊和客厅室内,外廊是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外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支撑外廊的柱子分为柱头、柱身、柱裙三部分,两柱中间为双拱,卷角部作透空花饰,双拱卷中间悬吊木雕石榴。以“阿以旺”“阿克赛”为中心的户外场所及外廊布局,形成宅院的内向性格。轻外部环境而重室内装饰,外廊、顶棚、门窗,多用木雕,饰以藻井和色彩艳丽的彩画。装饰手法细腻,内容丰富。

二、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技巧特征

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多元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在融合了其他民族装饰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以木雕、石膏雕花、彩绘、刻花砖、拼花等多种元素的装饰习俗。装饰纹饰美观、结构精巧、变化无穷,以几何图形、植物、花卉以及维吾尔书法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为主,如巴旦木、石榴、石榴花。体现出本民族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需要和民族审美情趣上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居装饰艺术特征。

1.木雕装饰。木雕是喀什民居的重要装饰手段,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木雕的处理手法有花带、组花、透雕、贴雕等。花带通常以二方、四方连续为多,以中断、交错等手法来取得构图上的韵律变化。其图案缜密,几何纹样严谨对称,植物花卉自由灵活,题材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等为主。刀法的表现方式有阴线刻、浅浮雕、综合刀法。浅浮雕的特点是图案性强。透雕是将木板上的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去掉,形成透空,以虚面烘托图案。花纹的表面可呈平面,可呈起伏,效果玲珑秀丽。贴雕有两种,一种是将花纹图案贴于平板上,形成浅浮雕状;另一种是将雕凿成的多种形体拼贴成立体或凹凸的装饰。木雕装饰多用材料本色或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装饰的。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它可以使建筑装饰凸现出来。

2.石膏雕花装饰。通常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等形式。主要用于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内外窗间墙壁等处。有圆形、拱券形、多边形。拱券纹饰是以明确的中轴线作对称性花纹或以铭文美术字为主题,由花卉、蔓藤、卷草等组成密集复杂重叠交错的对称图案。花卉、植物、几何纹饰等作边框陪衬,看上去像一幅完整的装饰图画。石膏花带是用各种几何图案、植物花卉或两者并用构成,按二方连续方式并列、重复、循环、交错等纹饰手法组合,造型完美、主次分明。镂空石膏花饰,不仅用在室外的装饰柱、外墙,也用于室内的窗眉、壁龛等处。石膏雕花使用的颜色大多是石膏本色,它玲珑空透、轻盈洁白、典雅绚丽。石膏组花和石膏花带,无论是几何图形、经文图案或是花卉草藤,都是以纹饰的形态表现。石膏雕花纹饰刀法细腻流畅、刚健清晰,高低、重叠、交错、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质感,在阴影下给人素雅明丽、清爽宜人的美感,更增添了纹饰艺术的感染力。彩画多用于客厅和外廊的顶棚边缘,外廊檐下。花纹题材多种多样,有时也和木雕一起使用。

3.砖饰。砖饰也就是所说的拼花砖工艺,是指经过锯、切、打磨后的黄色砖拼贴成各种图案,装饰门柱、门洞壁面和门斗的檐等部位。砖饰有拼砌砖花饰、异型砖、砖雕、透空雕花砖等几种,其中异型砖是拼花砖的主要构件,有方形、长方形、半圆、三角、梯形、平行四边形、梭形、s形等,多达数十种。拼砌的图案有上百种之多,常见的如:八角形、八瓣菱形、人字甲形等。维吾尔族工匠以高超的技艺,用砖相互穿插、交错、重叠、拼砌组合成各种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图案和花饰,在光影衬托下,精致的砖花图案,显得十分雅致,富于层次性。过去拼花砖主要用在装饰清真寺等宗教公共建筑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工程序复杂的拼花砖也普遍成为民居的装饰,因为它不带宗教色彩,仅为一个拼花装饰,成为新疆民居装饰的普遍材料,这种装饰手法获得十分优异的艺术效果。南疆的米黄色砖制作的拼花砖饰和花带装饰效果是新疆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典范。

三、深刻体现新疆文化的鲜明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3

文化是艺术的灵魂,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艺术的发展更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对中国吉祥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遍布了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传统的建筑及建筑装饰中,更是可以找到许多传统吉祥图案的身影。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佛教的建筑,化底蕴比较深厚,山西五台山寺庙建筑是比较有代表性传统吉祥图案景观之一,本文以山西五台山寺庙为例,重点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佛教建筑中的应用。

佛教建筑景观中的吉祥图案

受佛教文化影响,中国佛教建筑景观吉祥图案,精神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宣传佛教,维护佛教尊严寓意的吉祥图案,也有寓意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吉祥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国佛教建筑景观吉祥图案存在于建筑景观的各个部位,如佛教建筑门环铺首常有避祸求福兽面纹样的吉祥图案,它既能作为敲门物件,当作门拉手,又可以美化大门门面,增强佛教建筑景观装饰艺术效果。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佛教建筑景观中的吉祥图案,早在汉代就已经盛行。如汉代装饰“祥云纹”就是这种风格,“祥云纹” 装饰形态可实可虚、可动可静,既能够纵横铺排,又可以自由布置。即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五彩的。“祥云纹” 装饰可以称之为中国佛教比较早的吉祥图案。唐代时期,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日益丰富,武则天当政时期,更加注重吉祥图案。d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是一种宗教标志,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这种标志旧时译为“吉祥海云相”。武则天当政时,佛经便将之写作“万”字,尽管d字纹被用作汉字,但更多还是以图案形式出现。唐朝时期,“卷草纹”吉祥图案也比较盛行,很难说“卷草纹”吉祥图案取材于哪一种自然界植物或饰物,它那回旋盘曲的花叶枝蔓,既不是印度佛教的具体对象,也不是中国传统的造型题材,但是,它却有祥云之神气,佛物之情态,仿佛有一种曲线缭绕的空灵。中国佛教建筑景观吉祥图案,还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莲花”图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莲花” 代表贞洁与高尚之品性,在佛教中“莲花” 本来是佛之台座,但在中国的佛教建筑景观吉祥图案中,“莲花”被人们赋予了以柔美坚韧的形象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山西五台山显通寺佛教建筑中的应用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始建于公元 68 年(东汉永平十一年),因酷似印度佛祖说法的灵驾山,山势奇伟,气概非凡,也被称之为“大孚灵鹫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座佛教寺院,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与洛阳白马寺齐名。显通寺发展历史,不仅见证了五台山佛教发展史的历程,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佛教发展变化。因此,五台山显通寺佛教建筑景观吉祥图案分布广泛,几乎每个建筑角落,我们都能够找到吉祥图案的踪影。比如,建筑中极重要的保护神狮纹图案,就在正门口或台阶两端。护宅的保护神类似面具的兽头图案,在寺庙中有许多,还有在门窗部位或者建筑的屋顶中央,我们还可以看到佛教中的法器“八宝”;门窗等处,还有代表佛教的神圣意义的传统莲花纹图案。建筑的边饰和底纹,我们还会发现具有富贵寓意的“宝相花”图案。五台山显通寺大雄宝殿的屋顶,还有长、宽各为 0.5米的龙凤图案。这些屋顶的龙凤图案姿态不一,不尽相同,每个凤凰都有特色,体现出不同情境下的凤凰。有朝太阳站立,有朝太阳飞翔,这些图案对比强烈,色彩鲜艳浓郁,通过颜色增强寺庙的威严,同时,也寓意着祈盼国泰民安。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佛教建筑中的传统吉祥图案,还有许多植物图案。如左门下的高约 0.1 米,宽约 0.18 米的“牡丹”图案,牡丹雍容大度,艳丽华贵,自古以来就有富贵的象征。五台山显通寺建筑中的牡丹图案比较写实、具象,从图案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世人所赋予的“富贵”的内涵。大雄宝殿反面正门楣上配以繁复求变,乱中有序的“梅花”图案,表示“十年寒窗”。 梅花图案的寓意又象征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顽强的精神品质。梅花以它高洁、坚强的品格,激励人们敢于与困难作斗争,自立自强。在建筑的岔脊上,还装饰着许多平均高为0.25米的小兽图案。有象征着畅达四方、威德通天入海的天马,有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海中异兽狎鱼。有与狮子同类的猛兽狻猊,有神羊之称,象征勇猛、公正的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獬豸,有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传说中是一种虬龙等等,这些小兽依次排列,都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消灾灭祸,逢凶化吉等寓意。五台山显通寺佛教建筑装饰上的这些走兽,充满了艺术魅力,使建筑更加雄伟壮观,显得屋角上翘,直上云霄。

结语

传统的吉祥图案,包含着众多内容,山西五台山显通寺佛教建筑中的传统吉祥图案,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富宝藏,他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佛教文化,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4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国特征;(乙)要有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

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投身于其中。同时,受中央之命,负责征集国徽图稿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都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截至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国内国徽稿件一百一十二件,图案九百幅。由于都有不足之处,均未被采纳。因此,在1949年9月下旬的政协全体会上,只通过了国旗方案和国歌词谱,没有公布国徽方案。

后来,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其中,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担任组长,成员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筑学家林徽因、画家李宗津、中国建筑专家莫宗江、建筑设计教师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以及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者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5

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哈萨克、维吾尔、柯乐克孜、塔吉克、塔塔尔、撒拉等民族,遍布全国,大多数居住在西北地区。不同地区的清真寺建筑各具特色,各民族清真寺表现风格也不尽相同,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建筑非清真寺莫属,不管是在哪个角落,只要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都会建一些清真寺,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的型式之一。是以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宗教教育、宣教等活动为中心的场所。是穆斯林群体集聚的中心,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神圣的地位,是伊斯兰教文化的象征。因些清真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教民的捐赠、亡人遗嘱捐献的地产、房产来作为宗教基金,用来支付阿訇生活费用、日常事务的开支以及节日的用度。

中国清真寺的分类形式

清真寺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宣礼塔、 龛形大门、穹隆、窑殿、礼拜殿。宣礼塔是召唤穆斯林到清真寺做礼拜的建筑,是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标志性建筑。礼拜殿由卷棚、礼拜殿、后窑殿三个部分组成。根据其规模和使用功能,分为普通清真寺、加满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可分为新疆地区和内地两个体系。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具有中国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邦克楼的窗棂、大殿的格门、后窑殿内部壁画、圣龛四周多用木雕。内地后窑殿是圣龛所在,是朝拜方位的象征,在龛前及四周安置华丽的木雕装饰,施以精美的彩画,用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进行修饰,是整个寺中最华丽灿烂的部位。内地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使中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刻、雕塑艺术融为一体,将伊斯兰特有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相融合,恰当的把握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彩画颜色绚丽精美。彩画图案大多用花卉、几何纹、阿拉伯字符做装饰,还有的加入少量的中国传统花纹,华北地区多采用青绿彩色图画,西南地区大多为五彩缤纷,西北地区大多使用草绿点金的彩画方法。但无论装饰花纹,彩画如何繁多炫美,如何大量吸取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规定的基本原则来建造,所以不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多少影响,清真寺都具备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特点。

新疆地区,由于当地的气候特征,清真寺装饰大量应用色彩绚丽的石膏花装饰图案和拼砖纹样,以一点为中心的二方、四方连续图案,也有以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的独立花纹;表面大多用黄褐色砖拼接成三角形花格、六边连环双关格、交叉格,菱形斜格等花纹图案,用于大门边框、尖塔、拱北、墙垣、土台等部位,从而形成了新疆所特有的砖花装饰。门扉、壁龛、前廊、藻井、木桩用浓郁的色彩绘成具有独特形式的花卉、风景、几何图案、色彩鲜艳明亮。

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清真寺多用木构架瓦为主,因麦加克尔白是伊斯兰教朝向,穆斯林在礼拜时都应面向,中国位于麦加之东,故大殿坐西朝东,圣龛均背向正西。平面布置多变灵活,沿中轴线有次序地排列,形成有整体的空间序列,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四合院制度,加强了主体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整体艺术特点。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望月楼、沐浴室、大殿内部有圣龛、宣教台。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中国清真寺大殿内,绝对不供奉神像、不用动物图形为饰,大多采用花卉图案、几何纹样、古兰经装饰。

阿拉伯式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平面布局采用集中式构图,外观全部采用砖石砌筑,造型和细部处理呈现阿拉伯伊斯兰风格。高塔、尖拱、窟窿顶及装饰都是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式建筑风格形式。最有特色的是大殿顶上浑厚的绿色窟窿顶,顶上置宝瓶或球形,大穹顶上置一弯新月。如银川南关清真寺、海原清真集大寺、阿印科清真大寺、同心北大寺等都是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由于长期受到地区条件材制的限制,近些年的一些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融合了中国殿堂形式的建筑风格,突出宗教气氛又着重经济实用,造型上虽然基本保留阿拉伯式建筑艺术形式,但在结构和布局上已开始逐渐吸收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式体系,形成中、阿混合形体制。例如,新疆喀什的艾提卡尔清真寺与库尔勒县的礼拜寺、银川西关清真大寺、台子清真大寺等,这些建筑形式中圆拱顶或平顶式建筑大多采用木料、土坯、砖及硫璃砖砌成,采取敞殿堂与封闭殿结合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特色。

结 语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6

关键词 河南 民间建筑 墀头 装饰纹样 人文 吉祥

从古到今,人们都希望通过建筑表现出更多、更具体的内容,能表现出建筑主人的地位与财势,表现出主人的志趣与人生理念。墀头是使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体,漂亮精致的墀头装饰不仅是主人的身份象征,也寄托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一个结构上的结点被美化成为装饰,然后有赋予一定的人文含义,使它成了一件又特定意义的装饰构件,这几乎成了建筑上各种装饰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在河南民间建筑中,墀头雕刻,使建筑屋檐角这个不很显眼的部位极具观赏性,也颇有艺术特色,使房屋建筑充满雅致情趣。建筑墀头的装饰题材较为广泛,多以民间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化、趣味化。不同题材、不同处理手法的墀头装饰,增加了建筑的装饰内容,同时也是建筑艺术的深刻体现。

一、河南民间建筑墀头装饰的背景

河南地处中原,处于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辖境大部分在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为《尚书・禹贡》豫州之域,故简称“豫”。豫州位居九洲之中,而有“中州”、“中原”之称。东与山东、安徽相连,西与陕西接壤,北和西北与河北、山西为邻,南邻湖北,是我国邻省较多的省份之一。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从现存传统民间建筑来看,明清时期居多,明清两朝经历五百余年,是国家长期统一,生产不断发展,各族文化大交流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建筑由于经济繁荣,中小地主、商人、手工业作坊主的数量不断增加,因而明清时期民间建筑有了较大发展。河南明清民间建筑手法与周围比邻的山西、陕西、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大部或一部分地区的明清民间建筑手法相同或相近,在装饰手法和风格上也有所雷同。不难看出,河南明清民间建筑的装饰有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它有机揉和了周边地区的建筑装饰模式,以一种自由、灵活、质朴的装饰手法,体现着中原文化的特色。

作为传统建筑中最基本的构件,墀头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结构构件与艺术构件完美统一的典型代表。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更体现在屋檐下的墀头上。墀头,老百姓通常叫它马头,是一种砖雕装饰构件。成对使用,镶嵌在房屋的山墙与屋檐之间,起着挑檐和保护边椽作用,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墀头一般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戗檐板,呈弧形,起挑檐作用。中部为炉口,是砖雕装饰的主体,形制和图案有多种式样。下部叫炉腿,有的也叫兀凳腿或花墩。墀头。都处在建筑的显著位置,古代砖雕艺人将他们丰富的感情,尽情地挥洒在这些地方,原本沉重呆板的墙头屋顶变得生动而鲜活起来,使我们的生存空间也因此充满了一种情调、一种温暖。

二、河南墀头的构成形式、装饰风格

构成形式

1、形式不一、构图多样

河南墀头往往以成对的形式出现在建筑屋檐下房,左右形式对称,但每个墀头的构图呈三面,三面三图,纹样不一,构成形式均以均衡式单独纹样出现。自然、生动。墀头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布合理,所描绘图案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单独纹样均衡式与二方连续的结合,主次有别,统一有序。如郑州城隍庙寝宫墀头装饰,雕刻风格简练,细腻,一对墀头的六面图案形式不一,均以“暗八仙”一面一图,也以四艺图即琴棋书画来作为墀头的重点,上下部分均以莲花纹和卷云纹陪衬,整个墀头看来规矩有序,虽每一面均不对称,一面一图。六副就是一个整体,俨然一系列连环画。生动有趣。

2、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河南墀头装饰往往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如河南登封城隍庙墀头的雕刻风格粗放、质朴、繁缛、又能达到形象生动、重点突出。中间部分醒目的地方,以富有动感的吉祥动物形象,或鹿或凤或麒麟,上下部分以植物的形式出现。或莲花或牡丹或卷草云纹,整个看来俨然一幅种类繁多、搭配不一的大杂烩,但细细品来,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3、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河南民间建筑墀头纹样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而呈现出抽象的艺术美感。如康百万庄园中,以灯笼式的墀头出现的较多。墀头的纹样装饰多是以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方式出现。一般纹样组合分为三部分。上部是以卷草纹的二方连续式出现,或抽象或具象,中间是具相的动植物以均衡单独的纹样形式,轴状的支撑物多是竹节,象征主人的生活节节高。下部分是抽象的花叶变形作以陪衬,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装饰风格

河南明清民间建筑中,墀头的装饰题材较为广泛,多以民间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化、趣味化。大众百姓祈福纳祥、祈求平安、幸福、长寿等美好的心理意愿,凝聚在墀头上,意韵绵长,装饰艺术氛围浓厚。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河南是以农耕为主的省份,这里的人们朴实、经济收入微薄,对装饰的需求自然没有山西晋商、安徽徽商们那样刻意去追求华丽。富商云集之处,雕刻装饰常巧密繁缛,以显示身份的不凡。

河南位于中原地带,远离皇家政治中心,在墀头的装饰内容上就少有限制,往往依据主人的财势、爱好和审美观等用吉祥的动植物、器物等表现出来,洒脱、自由、灵活,没有皇家建筑装饰豪华、气派、高贵、威严、气氛庄重。相比较之下,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墀头装饰则是有严格的限制,一般百姓家墀头则多以花卉植物为主。如葫芦、葡萄、松树等,只有在王府将相的如意门下才会有狮子、龙、猴子等动物纹样的出现,这说明位于北京的建筑濒临皇家,等级制度严格,图案自然会在题材与内容上受到等级限制。

民间建筑和皇家建筑及宗教建筑的装饰风格有明显的不同,民间建筑装饰风格自由灵活。充满浓郁的民间气息,装饰题材和手法也丰富多彩,除了那些按规定不得采用的皇家专用的龙、凤纹外,其他纹样任意选用,而且大多数雕刻都给人以优美、精巧的感觉。装饰规矩少,内容异常自由,形式活泼多样。有经济实力的各地寺庙、住宅的装饰。有的要比皇家建筑装饰更多样而丰富,更为自由与酒脱。

总之,河南民间建筑墀头,雕刻方式多样。或质朴、粗放,繁缛:或细腻、简练、精致。这与河南作为中原地区的重心。是水陆交通枢纽有一定的关系,在明清两代商品经济发展。各地贸易往来频繁,纷纷在河南建制会所,经济上的往来必然带动文化上的交融。久而久之,河南渐渐成为兼具南北文化之长 的中原地域。从河南民间建筑墀头装饰的雕刻艺术来看,雕刻图案主题突出,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情节生动传神,具有典型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它有机融合了周边地区如山西等地区的古朴浑厚,风格硬朗,也汲取了南方地区的玲珑剔透,清秀纤巧。

河南民间墀头,是匠师们充分发挥其技艺。雕造出形态各异、题材多样、风格古朴自然的装饰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河南民间建筑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识。

三、河南墀头装饰内容中的人文表达

在河南民间建筑中,墀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墀头装饰中蕴涵了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通过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人们对于~些美好事物的期盼和追求,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表达各种美好愿望,或揭示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教育子孙。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渴望。

1、植物类图案为主

在河南康百万庄园的墀头纹样中,有植物纹样居多,植物纹样中,有莲花、牡丹、、还有比较少见的太阳花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多用以彰显主人的高尚情操。牡丹,富贵也,象征主人家财源滚滚,富贵祥和。这一类的墀头多以灯笼式出现,俨然是个方形的灯笼,灯笼上部分,衬有卷草纹(卷草花纹,是宗教建筑常用的装饰图案)。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缠绕之上,下部类似须弥座的造型的祥云图案,也似是植物的叶子在经过变形之后的形态。该图案表达了主人对宁静与祥和生活的追求和对长寿、多子多孙的渴望。太阳花的出现代表幸福、美好、永远,象征主人家的生活幸福和和美美。

2、动物类图案为主

河南民间建筑的墀头装饰中,常用鹿、麒麟、凤凰、羊、蝙蝠等寓意明确的动物作为吉祥图案。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松、鹤往往象征着延年益寿:鹿则寓意高官厚禄(鹿):蝙蝠取福的谐音。麒麟、凤凰多用于寺庙建筑中。更体现建筑的神秘气息。在城隍庙里,这类图案更能说明。雕刻手法及内容都较为质朴,但主题明确,寓意深厚。如郑州城隍庙中,雕刻精美,内容丰富。凤是传说中的神鸟,因其身如鸳鸯、头似锦鸡,有仙鹤的腿。鹦鹉的嘴,还有如孔雀一样美丽的尾巴,所以还被尊为是百鸟之王。凤不仅形象美丽,又是祥瑞之鸟,象征美好和平。因此,凤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纹样,也是各类建筑以及其他装饰的常用题材内容。

3、器物类图案为主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能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器物类吉祥图案的题材非常广泛,如四艺图即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将其直接应用于墀头之上。用来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以鼓励人们求学、读书。另外具有宗教渊源的图案,有用佛教或道教用品以及宗教生活为内容的图案,如“巴达马”(莲花)、道七珍(珠、方胜、珊瑚、扇子、元宝、盘肠、艾叶)、暗八仙(暗八仙为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暗八仙”也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即祈福禳灾。它可以说是道教的符咒之一除此之外,暗八仙更多的是作为民间吉祥的象征,具有各种民俗功能。

如郑州城隍庙寝宫墀头上的砖雕图案就以琴棋书画为主要装饰内容。左侧的墀头上雕有书和琴、阴阳板:右侧的墀头上雕有棋和花笼、葫芦,亦饰有祥云。在该墀头中,除了以琴棋书画来表明主人的情趣,八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正义的象征,有着无穷法力,能够广通神明、驱魔镇妖、惩恶扬善。该墀头以八仙及法器为饰,暗示有八仙镇宅。主人平安多福,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郑州城隍庙过庭两侧墀头雕有一只插有荷花的宝瓶。宝瓶和莲花都是佛教中的法器。莲花象征圣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宝瓶象征着成功和名利,有保平安的含义。

4、文字图案为主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利用汉字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墀头的装饰运用中也十分普遍。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福,为福气。意为五福临门,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在中国民间,“福”、“禄”、“寿”、“喜”都是人们喜爱的字眼,都是美好的标志,也是中国人长期追求的幸福生活目标。如康百万庄园墀头纹样中有一个楷体的福字。通过这幅图案,表现了宅主人对仕途、财富的期望。

5、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

有很多图案是综合运用了以上象征手法的艺术成果。综合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成熟丰满。如植物和动物、植物和人物以及人物和动物的搭配等。

如图六中鹤和梅花鹿的组合。不同的动物结合在一起。给予图案以新的寓意。

从河南民间墀头纹样绚烂多彩的形式,我们发现了这些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思想文化的浓缩表现,同时,也折射出建筑户主的社会地位和情趣意象。墀头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雕刻的内容和形式。人文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了源于原始儒家审美理想的中国艺术的古典精神。河南民间建筑装饰纹样肯定具有广大群众的一般情感。

从在装饰内容上来反映的仍是当时人民的信仰,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此,中华装饰意匠的“有图必有意,有意必有吉祥”的装饰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