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转正工作总结范例6篇

电厂转正工作总结

电厂转正工作总结范文1

进入大学三年级,我们将开始学习专业课,开学的前三周,便是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其实也不能完整的学到一些专业知识,但是作为一次大学生与实际环境的直接接触,而且是第一次,必将对以后的专业学习乃至个人发展都将有所帮助。于是,我们就先后来到了武汉高新电厂与供热公司,武汉锅炉厂,武汉汽轮机厂和华能阳逻电厂实习,其实从真正的意义上讲,就像华能阳逻电厂的游立言工程师所讲,这短短的参观也就仅仅是参观而已,谈不上实习,但是就当作参观,也未必不可,而且对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小到大一直是与课本打交道,这次能直接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当然是不能错过,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虽然只经过短短的参观认识,但是经过各电厂的介绍得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XX年12月底,全国装机容量以突破5亿千瓦,无论在装机容量还是在发电量上都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7GW,使长期严重缺电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

但是,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国的人均用电水平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约是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4,法国的1/8,全国至今还有上千万人没有用上电,而且近几年中国电力供需十分紧张,不少地区拉闸限电,可见,电力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对火电厂的总体认识

第一次来到的就是武汉高新热电厂,当天上午,厂内工人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电厂的基本历史,还有就是发电的基本原理。然后我们就在一师兄的带领之下去参观了电厂的各个部分。电厂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嘈杂,环境极为恶劣(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对于师兄的介绍,讲解,如果站在一米外几乎就听不到说什么,很不幸,在厂房内,我没有能靠近师兄,当然也就不知所云,不过还好,经过了嘈杂的厂房后,我们来到了中央集控室,这里可以说是电厂里面环境最好的工作场地,没有房外的灰飞烟饶,没有机器的轰轰隆隆,而且没有外面的酷热,估计在这里面工作的职工的薪水也是最高的吧,后来问了师兄,果然是差不多。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门对面的一排机器,上面布满了红线,红点,还有一些绿色的(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只能从表面上看看其电路图),就是控制电厂的机器装备等等的电路图,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了,室中心的几台计算机就是对他进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员的人数只需要几个了,只要控制计算机就可以确保机器的正常安全运行,比起原来的旧电厂,现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电厂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了,当然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直接带来的就是效益的越来越好了。

这一点在阳逻电厂也可以鲜明的看得出来,我们在游立言工程师的导引之下,穿过了电厂的厂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机器设备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很难看到一个工人,偶尔看到的是几台可控机器,据游工介绍,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设置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机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观测,所以只要电厂运行出了问题,就可以马上得知,一个电话过去,维修的就马上过去,使之尽快得到解决。

谈到自动化,我们在武汉锅炉厂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制造分厂,汽包的一些辅助制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钻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动进行,只要技术工人根据制造要求事先设计好程序,然后开动机器即可;在管子分厂,无数支管子的生产,如果仅仅是人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的,所以当然也利用机器的自动作业,工人只需要注意机器就可以了。对于锅炉,他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管子并排组成,管子之间都是焊接着,这些焊接也是有机器的自动完成,每次并排几只管子,调整好之间的位置,然后就是自动工作了。

现在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人员数量必然就会减少,使得对工作的质量就会提高。据了解,火电厂的职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还有其他的,反正就是采用的轮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连续12个小时,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须严密注视着计算机,确保异常情况的出现能够被立即发觉;对于维修方面的,工作时间有有些不同,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说维修工个个都患有“电话恐惧症”,只要电话一响,多半认为就是要工作了——电厂某些设备需要维修了,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必赶赴现场。当时我们听起来都很惊讶,心底里自然就想以后自己不要从事这种工作了,但是,中国有一句谚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果以后真的是从事这种工作,当然是不会抱怨,更不会推却的了。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机器设备哪有那么容易坏掉呢,所以维修工人的情况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艰难。总之,在电厂工作的时间概念与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会按照正常的星期计算,也不会有正常的“黄金周”,人家最闲的时候就是电厂最忙的时候,尽管如此,但是我认为这也没什么的,还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火电厂比起水电厂,它的地理位置那是热闹得多。一般在城市的周边建立火电厂,比如这次参观的高新电厂与供热公司和华能阳逻电厂,一个在武汉的关山二路,一个在武汉新州区的阳逻,都离武汉市中心很近。这是因为火电厂与水电厂不同,他不需要依赖于特别的地理环境,理论上讲,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火电厂。建在城市周边,为城市的输电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不用拉很长的输电线,也不用超高的输电电压,这在输电成本上有巨大的节约,另外对城市的供电也很方便。

这次认识实习涉及到电厂的方方面面,当然也不会错过职工住宿薪资方面的问题。对于住宿,那是肯定很好的。游工介绍,阳逻的工人是住在武汉的竹叶山,如今,那可是武汉的繁华地带;高新的住在雄楚大街,也是黄金地带,都住的不错,那也是理所当然,谁让电厂的经济效益这么好?对于薪资方面,我没有顾面子,问了一些,但是几位都没有正面回答,但从住宿的介绍以及他们的表情看来(我观察了一下),应该还不错,这也是事实吧,当代的中国正在崛起,经济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电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础保障,作为电力的源泉,电厂肯定是扮演着大佬的角色。

热(火)电厂认识实习报告,

总之,火电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工作环境不怎么样,工作时间不合大流,工作地点靠近城市,工作待遇还算不差,对国家的贡献无人能替,还有着巨大的发展!

三、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四个能量形态的转换过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这个过程在蒸汽锅炉或燃汽机的燃烧室内完成;再是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个过程在蒸汽机或燃汽轮机完成;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车运送到发电厂的储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原煤从煤都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同时送入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煤粉经过排粉机送入输粉管,通过燃烧器喷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

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

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先沿着锅炉的倒“U”形烟道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抽出,经烟囱排入大气。如电厂燃用高硫煤,则烟气经脱硫装置的净化后在排入大气。

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随烟气带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经蒸发器受热面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此蒸汽又称为主蒸汽。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

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凝结水。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有汽轮机抽出部分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主要是氧气)。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软水)与主凝结水汇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热器,偶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又称循环水)送往凝结器,吸收乏气热量后返回江河,这就形成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缺水的地区或离河道较远的电厂。则需要高性能冷却水塔或喷水池等循环水冷设备,从而实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以及锅炉给水供应的过程。因此火力发电厂是由炉,机,电三大部分和各自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能源转换的动力厂。

四、火电厂的主要设备

火电厂主要由三大设备组成:锅炉,汽轮机和电机。这次的认识实习主要认识的是锅炉与汽轮机。

4.1锅炉

4.1.1在高新电厂与供热公司,武汉锅炉厂和华能阳逻电厂中,我们先后都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普通的锅炉,火电厂中锅炉完成就是通过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锅炉机组的产品就是高温高压的蒸汽。在锅炉机组中的能量转换包括三个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传热过程和水的汽化过程。燃料和空气中的氧,在锅炉燃烧室中混合,氧化燃烧,生成高温烟气,这个过程就燃烧过程。高温烟气通过锅炉的各个受热面传热,将热能传给锅炉的工质——水。水吸热后汽化变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一步吸热变成高温的过热蒸汽,这就是传热与水的汽化过程。

4.1.2关于锅炉中使用的水,经老师介绍,极为纯净,乐百氏纯净水号称经历了27层过滤,但在锅炉水面前只是小儿科,因为锅炉水比它纯净许多。实习中认识到,锅炉的给水先进入后自下而上流动,经加热后进入汽包然后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联箱,在进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变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内分离,其中水继续留在汽包内进行下一轮循环。

4.1.3 锅炉使用的均为煤。是热电厂的原料。在阳逻电厂,游工带我们参观了堆每场,我没法形容,但我要说那是亲眼目睹的最多的一次,远远看过去,根本不能猜出来那就是煤,因为看起来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电厂对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电厂一般采用的是煤粉炉,其原因是煤粉流动性好,可充分燃烧,使用之前,利用热空气喷入炉膛与空气充分混合,在炉内作悬浮燃烧。高新电厂的师兄介绍说煤粉的细度不到头发丝大,主要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如今的环境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发展,所以在热电厂中,废气物都要经历严格的脱硫后才能排放。

4.1.4 实习期间在电厂中听到最多的关于锅炉方面的当属汽包。几经询问和看参考书,才明白汽包的大致情况。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其中的汽水混合物分离,蒸汽从汽包顶部引出,经加热到额定温度后送到汽轮机中做功,而水则继续留在里面进行下一次循环。这就是自然循环锅炉。

4.1.5 在参观高新电厂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认识到什么是锅炉,在武汉锅炉厂,又没有成品(都是锅炉的各个部分,没有组合),所以还是没有弄清楚,直到在阳逻电厂,在游工的解说下才明白那方形的就是,据说有六十多米高,周围有许多水管,也就是水冷壁。游工告知,锅炉一般是吊着的,这点很多人不明白,如此巨大的东西为何要吊着?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应付锅炉的热胀冷缩。

4.2汽轮机

实习中在电厂内并没有直接看到气轮机,但是在武汉汽轮机厂却很好的了解了气轮机。首先见到的是叶片,只有三十厘米左右长,宽度也只有十多厘米,当时感觉很小,很不可思议,这么大的电厂怎么会是如此小的叶片,与我想象中的比起来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长),于是就问解说工人,她的回答是“有大有小”,仅此而已,再问也就是这些,这令我很失望,但是没有办法,我在最后面,距离前面的解说工人太远了,不过还可以接受,因为这个物质世界总是优劣并存嘛。然后就看到了一个长长的,中间缠着钢铁的东西,中间的钢铁还有六个对称的槽,很自然,这就是转子了,听另外一个解释,六个槽就是为了绕线圈用的,共三组,在定子中间飞速旋转,作为导线切割磁感线而发电,这个原理很简单,从初中学到高中再学到了大学,现在总算学到了实际。下一个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径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状东西,听说就是磁铁,外面还有些玻璃窗,应该就是供观察或维修的吧。

热(火)电厂认识实习报告,

汽轮机是电厂的一大部件,他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旋转机械能的设备。目前国内的气轮机代号为:

代号

类型

代号

类型

N

凝气式

CB

抽气背压式

B

背压式

H

船用

C

一次调节抽气式

Y

移动式

CC

两次调节抽气式

五、总结

这次实习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实践知识,第一次直接面对电厂极其相关行业的制造厂,了解了火电厂的大致情况。在当今的这个经济迅猛发展中的中国,电力有着起不可动摇的地位。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当然也包括热力发电厂。仅就高新电厂与供热公司与华能阳逻电厂的装机容量相比而言,相差巨大:

高新电厂与供热公司

华能阳逻电厂

2.5万kW

2台

30万kW

4台

60万kW(正在启动)

2台

100万Kw(计划)

发展大容量的机组正成为一种趋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并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

参考文献及参考文献

1华智明电力系统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XX

2刘玉铭火电厂设备概论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电厂转正工作总结范文2

一、行业概述

在学校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先后来到了大唐电厂与二电厂,北岳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其实,就像电厂的师傅们所讲,这短短的参观也就仅仅是参观而已,谈不上实习,但是就当作参观,也未必不可,而且对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小到大一直是与课本打交道,这次能直接学习课本 以外的知识,当然是不能错过,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虽然只经过短短的参观认识,但是经过各电厂的介绍得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2005年12月底,全国装机容量以突破5亿千瓦,无论在装机容量还是在发电量上都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7GW,使长期严重缺电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 但是,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国的人均用电水平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约是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4,法国的1/8,全国至今还有上千万人没有用上电,而且近几年中国电力供需十分紧张,不少地区拉闸限电,可见,电力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第一次来到的就是大唐热电厂,在来电厂之前,厂内师傅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电厂的基本历史和入厂安全教育。很不巧,我们这个组被分到后夜班,凌晨,我们就以三人一组在各自师傅的带领之下去参观了电厂的各个部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在输煤系统实习观摩。厂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嘈杂,再就是高大的建筑物,师傅们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对于师傅的介绍,讲解一米外几乎就听不到说什么,很不幸,在厂房内,我没有能靠近,当然也就不知所云,不过还好,经过了嘈杂的厂房后,我们来到了输煤集控室,这里可以说是电厂里面环境最好的工作场地,没有房外的灰飞烟饶,没有机器的轰轰隆隆,而且没有外面的酷热。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门对面的一排三台机器,上面布满了红线,红点,还有一些绿色的(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只能从表面上看看其线路图),据介绍就是控制电厂输煤系统的机器装备等等的流程图。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了,室中心的几台计算机就是对他进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员的人数只需要几个了,只要控制计算机就可以确保机器的正常安全运行,比起原来的旧电厂,现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电厂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了,当然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直接带来的就是效益的越来越好了。

现在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人员数量必然就会减少,使得对工作的质量就会提高。据了解,火电厂的职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还有其他的,反正就是采用的轮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连续8个小时,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须严密注视着计算机,确保异常情况的出现能够被立即发觉;对于维修方面的,工作时间有些不同,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说维修工个个都患有“电话恐惧症”,只要电话一响,多半认为就是要工作了——电厂某些设备需要维修了,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必赶赴现场。当时我们听起来都很惊讶,心底里自然就想以后自己不要从事这种工作了,但是,中国有一句谚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如果以后真的是从事这种工作,当然是不会抱怨,更不会推却的了。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机器设备哪有那么容易坏掉呢,所以维修工人的情况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艰难。总之,在电厂工作的时间概念与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会按照正常的星期计算,也不会有正常的“黄金周”,人家最闲的时候就是电厂最忙的时候,尽管如此,但是我认为这也没什么的,还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这一点在大同二电厂也可以鲜明的看得出来,我们在工人师傅的导引之下,穿过了电厂的厂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机器设备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很难看到一个工人,偶尔看到的是几台可控机器,据工人师傅介绍,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设置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机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观测,所以只要电厂运行出了问题,就可以马上得知,一个电话过去,维修的就马上过去,使之尽快得到解决。

谈到自动化,我们在二电厂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制造分厂,汽包的一些辅助制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钻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动进行,只要技术工人根据制造要求事先设计好程序,然后开动机器即可;在管子分厂,无数支管子的生产,如果仅仅是人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的,所以当然也利用机器的自动作业,工人只需要注意机器就可以了。对于锅炉,他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管子并排组成,管子之间都是焊接着,这些焊接也是有机器的自动完成,每次并排几只管子,调整好之间的位置,然后就是自动工作了。

这次认识实习涉及到电厂的方方面面,当然也不会错过职工薪资方面的问题。对于薪资方面,我没有顾面子,问了一些,但是几位都没有正面回答,但从他们的表情看来(我观察了一下),应该还不错,这也是事实吧,当代的中国正在崛起,经济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电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础保障,作为电力的源泉,电厂肯定是扮演着大佬的角色。总之,火电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工作环境不怎么样,工作时间不合大流,工作地点不靠近城市,工作待遇还算不差,对国家的贡献无人能替,还有着巨大的发展!

二、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在整个实习阶段,我感觉在北岳技术学院的收获是最大的也是最实际的,从二电厂的请的老师很有实力,诙谐幽默,讲的也不错。呵呵,题外话。遗憾的是只有一周的时间。虽然有些东西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但从基本上已经明白了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实际上,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是四个能量形态的转换过程,首先化石燃料(煤)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这个过程在蒸汽锅炉或燃汽机的燃烧室内完成;再是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个过程在蒸汽机或燃汽轮机完成;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车运送到发电厂的储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或筒仓。原煤从煤斗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同时送入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煤粉经过排粉机送入输粉管,通过燃烧器喷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 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 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先沿着锅炉的倒“U”形烟道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抽出,经烟囱排入大气。如电厂燃用高硫煤,则烟气经脱硫装置的净化后在排入大气。 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随烟气带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经蒸发器受热面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此蒸汽又称为主蒸汽。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 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凝结水。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有汽轮机抽出部分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主要是氧气)。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软水)与主凝结水汇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热器,偶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又称循环水)送往凝结器,吸收乏气热量后返回江河,这就形成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缺水的地区或离河道较远的电厂。则需要高性能冷却水塔或喷水池等循环水冷设备,从而实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以及锅炉给水供应的过程。因此火力发电厂是由炉,机,电三大部分和各自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能源转换的动力厂。

三、火电厂的主要设备

火电厂主要由三大设备组成:锅炉,汽轮机和电机。这次的认识实习主要认识的是汽轮机与锅炉。

(1)汽轮机

实习中在电厂看到汽轮机,就是个庞然大物,在那卧着,里面是什么样子也没看过。只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首先老师讲到的是叶片,只有三十厘米左右长,宽度也只有十多厘米,当时感觉很小,很不可思议,这么大的电厂怎么会是如此小的叶片,与我想象中的比起来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长),中间缠着钢铁的东西,中间的钢铁还有六个对称的槽,很自然,这就是转子了,听另外一个解释,六个槽就是为了绕线圈用的,共三组,在定子中间飞速旋转,作为导线切割磁感线而发电,这个原理很简单,从初中学到高中再学到了大学,现在总算学到了实际。下一个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径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状东西,听说就是磁铁,外面还有些玻璃窗,就是供观察或维修的吧。

(2)锅炉

在大唐电厂实习中,我们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流化床锅炉,火电厂中锅炉完成就是通过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锅炉机组的产品就是高温高压的蒸汽。在锅炉机组中的能量转换包括三个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传热过程和水的汽化过程。燃料和空气中的氧,在锅炉燃烧室中混合,氧化燃烧,生成高温烟气,这个过程就燃烧过程。高温烟气通过锅炉的各个受热面传热,将热能传给锅炉的工质——水。水吸热后汽化变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一步吸热变成高温的过热蒸汽,这就是传热与水的汽化过程。

关于锅炉中使用的水,据老师介绍,电厂中使用的一般是除盐水,实习中认识到,锅炉的给水先进入后自下而上流动,经加热后进入汽包然后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联箱,在进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变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内分离,其中水继续留在汽包内进行下一轮循环。

锅炉使用的均为煤。是热电厂的原料。在大唐电厂,工人师傅带我们参观了煤沟,我没法形容,远远看过去,根本不能猜出来那就是煤,因为看起来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电厂对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电厂一般采用的是煤粉炉,其原因是煤粉流动性好,可充分燃烧,使用之前,利用热空气喷入炉膛与空气充分混合,在炉内作悬浮燃烧。高新电厂的师兄介绍说煤粉的细度不到头发丝大,主要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如今的环境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发展,所以在热电厂中,废气物都要经历严格的脱硫后才能排放。

实习期间在电厂中听到最多的关于锅炉方面的当属汽包。几经询问和看教科书,才明白汽包的大致情况。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其中的汽水混合物分离,蒸汽从汽包顶部引出,经加热到额定温度后送到汽轮机中做功,而水则继续留在里面进行下一次循环。这就是自然循环锅炉。

在参观电厂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认识到什么是锅炉,在大唐电厂,只见过待装5号锅炉的水冷壁,简单的说,就是一根根的空心管子吧,又没有成品(都是锅炉的各个部分,没有组合),所以还是没有弄清楚,直到在工大的仿真实验室里,在二电厂老师的解说下才明白那方形的就是,据说有六十多米高,周围有许多水管,也就是水冷壁。锅炉一般是吊着的,这点很多人不明白,如此巨大的东西为何要吊着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应付锅炉的热胀冷缩。

总 结

这次实习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实践知识,第一次直接面对电厂极其相关行业的制造厂,了解了火电厂的大致情况。在当今的这个经济迅猛发展中的中国,电力有着起不可动摇的地位。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当然也包括热力发电厂。仅就同煤大唐电厂与大同二电厂及正在建设的同煤塔山电厂的装机容量相比而言,相差巨大,发展大容量的机组正成为一种趋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并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

电厂认识实习总结心得体会2大二下半学期,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我们动本0923班全体在老师的带领下于6月24日对太原第一发电厂和太原第二发电厂进行了参观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太原市电力行业的历史以及现状,接触了电厂生产的整个流程,认识到了当今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整个实习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对电厂的大体认识。

我们此次参观实习的电厂均为热电厂,且两个电厂都是利用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它的基本生产过程可概括为: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之成为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概括的讲,电厂就是能量转化的工厂,而具体到我们太原的一电厂与二电厂,就是将储存在煤矿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与热能的工厂。

二、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

在上午的行程中,我们坐车去了位于晋祠路上的太原第一热电厂。到达电厂之后我们并没有被安排立刻开始参观整个厂房,而是由老师带队到电厂的办公楼去听电厂的师傅给我们先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这期间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一电厂的历史与发展轨迹,得知太原第一热电厂创建于1953年,属"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五十年来,经过六期扩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装机容量127.5万千瓦的现代化大型热电联产企业。至2003年底,为国家发电1020.53亿千瓦时,供热2.63亿百万千焦,负担着太原市1000万平方米,80万居民的集中采暖供热和部分工业热负荷,为省城清洁生产和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全厂发电量突破80亿千瓦时大关,2003年全厂实现安全生产600天。

之后师傅又给我们讲解了太原一电厂现今正在运行的机组以及工作原理,这在后面的段落我会做具体报告。最后是强调安全,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依然需要我们万分注意。师傅给我们提出了要检查自己的鞋带是否系好,安全帽是否戴规范,以及行进中的种种要求。总结为“四不伤害”

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让别人伤害自己,保护别人不被伤害。”

讲解完之后就是由师傅及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整个电厂的生产流程了,我们由厂门进入依次参观了原煤仓,运输皮带,磨煤机,送煤器,锅炉,汽轮机与发电机,水冷塔等机组。对这些之前只是在书本上有所学习,却从未谋面的机器见了第一次面,现场切身感受到了电厂的工作环境。真正的感觉到了现实与书本的差别是多么巨大,上午的实习可以说主要是开阔了视野,在琳琅满目的机器面前,我还是有些晕,不能完全跟上思路。

在参观完整个电厂之后,我们就乘车回到了学校,准备下午再参观太原第二热电厂。

三、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

午休之后的我们带着略微的倦意登上了参观太原第二电厂的旅程,到电厂之后依然是由一位电厂的工程师为大家讲解第二电厂的历史:太原第二电厂始建于1956年,地处山西省太原市西北方向尖草坪区,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全资直属企业,注册资本金5340万元,先后经过几代人五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历经六期建设,截至2006年底,在役总装机容量110万千瓦。一期、二期机组现已退役;三期三台5万千瓦机组于1967~1971年投产;四期两台20万千瓦机组于1994年投产;五期一台20万千瓦机组于2003年6月投产;六期两台30万千瓦空冷供热脱硫机组,第一台于2006年12月22日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首台30万千瓦直接空冷供热机组投产发电,第二台计划2007年3月投产。全厂现有员工2900余人。

了解了太原第二电厂的历史之后,我们由师傅带领着参观二电厂的生产线,与上午的感觉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与这些机组不再是初次见面,同学们的眼光中更多的不再是惊讶,而是回忆与思考我们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过整个理论的流程与实际的区别与联系。参观了磨灭机、锅炉、汽

轮机等机组之后,我们主要又参观了二电厂的水冷设备。这里冷却的方法有直接水冷,间接水冷以及直接空冷三种。三种方法效果不一,但耗费的成本也高低不同。这三种方式同时存在于二电也有其历史原因,这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一个电厂不是理论上建立起来就一成不变的,而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再进步,他有稍显落后的机组在运行,也有极为先进的机组在工作,他是一个有机的,时间与空间上结合的整体。

整个参观过程中,不同于电厂嘈杂的环境,电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还是很舒适的,在控制室中用计算机远程控制检测着电厂各个环节的运行,而不是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要在炙热的锅炉旁盯着仪表。这让我们了解到现代电厂的工作也是人性化的,也让我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四、电厂运行流程:

之所以要把这部分拿出来单独报告,是因为上午下午主要参观实习的内容就是参观电厂工作流程,而两个电厂的机组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大致相同。所以我认为总结的谈谈我们认识到的电厂运行流程,会比具体讲哪个电厂采用的哪套方式,哪套机组更为现实,也更具有实际意义。

谈到电厂运行的大致过程,则是由燃料的运输开始的:将燃煤用输煤皮带从煤场运至煤斗中。大型火电厂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烧煤粉。因此,煤斗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机内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热空气携带经排粉风机送入锅炉的炉膛内燃烧。煤粉燃烧后形成的热烟气沿锅炉的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流动,放出热量,最后进入除尘器,将燃烧后的煤灰分离出来。

火力发电厂在锅炉炉膛四周密布着水管,称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联箱与汽包连通,汽包内的水经由水冷壁不断循环,吸收着煤爱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热沸腾后汽化成水蒸汽,这些饱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进入过热器中。饱和蒸汽在过热器中继续吸热,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有很高的压力和温度,因此有很大的热势能。具有热势能的过热蒸汽经管道引入汽轮机后,便将热势能转变成动能。高速流动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子转动,形成机械能。

汽轮机的转子与发电机的转子通过连轴器联在一起。当汽轮机转子转动时便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这样,发电机便把汽轮机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电能经变压器将电压升压后,由输电线送至电用户。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整个过程可简化为:燃料的化学能蒸汽的热势能机械能电能。在锅炉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蒸汽的热能转变为轮子旋转的机械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炉、机、电是火电厂中的主要设备,亦称三大主机。与三大主机相辅工作的设备成为辅助设备或称辅机。主机与辅机及其相连的管道、线路等称为系统。火电厂的主要系统有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等。

五、实习总结:

这次我自己总结的实习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我们对电厂的了解;使我们扩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次实习在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后进行,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产生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厂转正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总平面布置管线综合顺畅短捷经济布局合理

中图分类号:TU99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钢铁冶金企业不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快速增长,钢铁冶金项目的占地规模也越来越大,内部工艺越来越复杂,设施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厂区内的管线布置也变得繁冗复杂,这也就要求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水平来对整个厂区内的管线综合及总平面布置关系的准确把握。笔者根据近十年来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阐述钢铁冶金企业管线综合及总平面布置的关系。

管线综合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在钢铁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各车间或工段所需要的水、气(汽)、燃油以及由水力或风力运输的物料,一般均采用管道运输。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液以及由水力或风力运输的废渣,再加上雨水也常用管道排出。各种机电设备、电器照明、通讯信号所需要的电能,都用输电线路输送。所谓管线就是各种管道和输电线路的统称。

钢铁冶金企业内的管线很多,有给排水管道、气(汽)体管道、燃油管道、输电线路以及运输物料或废渣的管渠等,且同一种管线中又有很多条。各种管线的性质、用途、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又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停水、停电、断气(汽)、断料,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管线布置上要符合各种管线本身的技术条件,满足管线与管线之间及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各种防护间距要求并节约用地。

管线综合就是在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根据要求确定各管线的平面、竖向位置,是总平面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总图设计专业对管线专业之间的协调和组织工作。管线综合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合理的进行综合布置,确保各种管线的安全运行。

钢铁厂生产需要大量的水、电、蒸汽、燃气等能源介质,它通过各种管道输送到全厂各个用户。有些介质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或易爆等特性,管线已成为全厂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管线布置可以缩短管线长度,减少能源消耗和节约工厂用地,它不仅节约基本建设投资,而且可以长年累月的节约能源介质的输送费用。

一般意义上说,管线综合是总图专业在施工图阶段的工作内容,是在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对各种管线进行平面布置,是总平面布置工作的后续,只有到了施工图阶段,才开展管线综合工作。但从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总平面布置虽然是基础,是管线综合布置的前提,但管线综合布置顺畅、短捷与否也直接体现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如果只是到了施工图阶段才开始考虑管线综合布置,那么就不会有布局合理、经济的总平面布置,甚至导致生产系统中各设施、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运转,不能全部发挥其在生产系统中的作用,从而造成投资增加和能源介质浪费。因此,管线综合布置工作绝不是在施工图阶段才开始的,而是要在总平面布置时就加以考虑的,管线综合直接影响总平面布置,可以说管线综合是确定总平面布置方案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合本人实践,以某钢铁联合企业为例。该工程生产规模为最终年产1600万吨成品钢材,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生产规模为200万吨,主要生产设施包括:1座机械化综合原料场(一期、二期工程共用),1座240m2烧结机,1座10m2竖炉,2座6米×55孔焦炉,1座2500m3高炉,1座180t转炉,1条1250mm热连轧机组。二期工程生产规模为400万吨,主要生产设施包括:1座机械化综合原料场(一期、二期工程共用)、2座240m2烧结机,1套年产200万吨球团的连篦机回转窑系统,2座6米×55孔焦炉,2座2500m3高炉,2座180t转炉(与一期180t转炉布置在同一个炼钢车间内),1条1780mm热连轧机组。三期工程生产规模为1000万吨(规划预留),主要生产设施包括:1座机械化综合原料场,4座450m2烧结机,5座2500m3高炉,3座180t转炉(布置在一个炼钢车间内),3座120t转炉(布置在一个炼钢车间内),1条1450mm热连轧机组,1条1880mm热连轧机组,1条双高线车间,2条棒材车间。场地东西方向长约6000米,南北方向宽800米―1600米,工程总占地12000余亩,约合8平方公里。现已投产的一、二期工程位于场地西部,东西方向长约3000米,南北方向宽800米―1600米。

在做全厂的总平面布置时,首先以工艺流程的要求为出发点,保障各主体生产设施之间的工序有效连接;其次考虑全厂大宗原、燃料物流运输的顺畅,避免交叉、折返;同时结合地形特点,综合考虑全厂性水、电、气(汽)等能源介质主干管网的顺畅、短捷,最终达到布局合理、运行经济的总平面布置。

供电设施220kV总降布置在场地北部中央的位置上,这样布置主要考虑了厂区内部各主体生产设施用电点的分布情况,同时结合了外部供电进线的便利。从220kV总降出线,到各主体生产设施用电点的连线呈扇面形状,布局均匀合理,同时路径短捷。如:总降至制氧变电所供电接点线路长度约600米;总降至1780mm热连轧车间变电所供电接点线路长度约980米;总降至炼钢连铸车间变电所供电接点线路长度约380米;总降至1250mm热连轧车间变电所供电接点线路长度约1300米;总降至炼铁车间变电所供电接点线路长度约1200米;总降至炼铁车间电动鼓风机站变电所供电接点线路长度约780米;总降至焦化车间变电所供电接点线路长度约1660米;总降至铁前区域(包括烧结车间、球团车间、原料场)变电所供电接点线路长度约700米。累计全厂主供电线路总长仅约7600米,相比同等规模的其他钢铁联合企业,线路总长大幅缩短(仅为一半左右),直接降低了工程建设投资,并且减少了输送损失。

供水设施全厂新水站布置在场地北部最西侧的位置上,这样布置主要考虑了外部供水管道进厂的便利。在总平面布置过程中,经与当地供水部门协商,考虑水源来自厂址西侧靠北的位置,为方便新水进厂,缩短外部供水主干管道敷设长度,将全厂新水站布置在场地北部最西侧的位置上。在厂区内部,为满足冶炼生产安全的需要,供水主干管道布置呈环形网络状,因此,无论全厂新水站布置在厂区哪个位置上,厂区内部供水主干管道的长度基本上没有变化,而全厂新水站布置在场地北部最西侧的位置上却能使厂区外部供水主干管道敷设长度最短捷,运行最经济,社会效益最明显。

供气设施氧气站布置在场地北部靠西侧的位置上,西侧紧邻全厂新水站,东侧靠近炼钢连铸主车间及炼钢连铸水处理设施,南侧与1780mm热连轧车间一路之隔。这样布置主要考虑了氧气站周围空气洁净、无污染的生产要求,同时结合厂区内部各主体生产设施用气点的分布情况。在钢铁冶金企业中,整个冶炼过程主要需用的辅助气体介质包括氧气、氮气、氩气等,这些气体介质主要由氧气站提供。其中氧气是炼钢车间最主要的生产气体介质,可以说是“无氧无钢,氧就是钢”;在炼铁车间,随着“富氧喷吹”技术的广泛应用,氧气也成为炼铁车间重要的气体介质;在烧结车间,为了提升烧结机的生产系数(即烧结室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烧结矿产量),吹氧也成为最主要的手段。同时,由于氧气输送需要的压力较高,且过程中压力损失较大(每公里损失0.5公斤左右),因此要求从氧气站到炼钢、炼铁、烧结等主体生产设施的供气管线路径短捷、顺畅。就该工程,氧气站主干管道出线接点至炼钢车间(最大用户)氧气接点位置仅约270米;氧气站主干管道出线接点至炼铁车间(较小用户)氧气接点位置约1580米;氧气站主干管道出线接点至烧结车间(次大用户)氧气接点位置仅约830米。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总平面布置直接决定氧气站至各用气主体生产设施的供气管线路径是否短捷、顺畅,而管线综合的结果也直接考量其总平面布置是否经济、合理。

煤气储备设施高炉煤气柜、转炉煤气柜集中布置在炼钢车间东侧、炼铁车间北侧靠西的位置上。结合炼钢车间、炼铁车间的位置及各自预留发展端方向,在集中柜区北侧布置2座转炉煤气柜,一期1座5万m3转炉煤气柜,二期1座8万m3转炉煤气柜;在集中柜区南侧布置1座15万m3高炉煤气柜(考虑一、二期总量)。这样布置主要考虑了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的输送管道管径较大(高炉煤气管道管径单根约2.8米,总管约3.6米;转炉煤气管道管径单根约2.0米,总管约3.2米),敷设长度的增加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而且直接造成工程建设投资的增加。例如直径3.6米的高炉煤气主干管每延米的敷设费用(包括钢板材料、钢结构支架、支架混凝土基础以及钢板加工、钢结构加工、土建施工和管件吊装、焊接等)约1.2万元,因此在总体布置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从全局出发,整体权衡,做出经济、合理的总图布置。

从全厂的总平面布置来看,煤气柜区是在全厂的最中心位置上。如果说各主体生产设施是围绕煤气柜区进行布置的,这样的说法可能会让大家难以理解,或者说是本末倒置,但我认为煤气柜区布置在全厂的中心位置上又绝不是偶然。它是总图设计专业通观全局、总体把握、协调各专业、权衡各方利益的结果,是在总平面布置之初就考虑到各种能源介质管线路径是否短捷、顺畅、经济、合理的结果,是管线综合影响总平面布置的必然结果。

全厂污水处理站布置在煤气柜区北侧、220kV总降南侧的位置上,这样布置不仅满足了煤气柜与变、配电室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同时还考虑了厂区内部各污水排放点到全厂污水处理站的距离均匀以及全厂污水处理站对外排放的便利。从全厂的总平面布置来看,污水处理站是在厂区北部中央的位置上,距离厂区西南区域污水排放点约1300米;距离厂区东南区域污水排放点约1700米;距离厂区东北区域污水排放点约1800米。此外,污水处理站距离厂区北侧护厂河污水排水接点不足100米。这样,全厂污水收集主干管网分布均匀,各干支汇集点管底标高基本接近,从而方便后期管线施工图设计,且减小施工难度。

此外,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全厂管线进行了合理、细致的综合排布也是尤为重要的。本着节约用地、减少工程建设投资的原则,对全厂的各种能源介质管道采用管线集中、多层混合布置形式,一个支架断面共架十多根燃气、热力、给水等管线,同时在支架两支腿之间布置电缆隧道。这样既有效的利用了工厂土地,又节约了基建投资,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总平面布置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作,它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也是错综复杂的,因此需要总图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决定了总图设计专业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全局观念,绝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全面、系统的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因此,绝不能在施工图阶段才开始考虑管线综合,而是要在总平面布置之初就充分考虑管线综合的可实施性。总平面布置直接决定了全厂性主干管网管线路径是否短捷、顺畅,而管线综合的成果优劣,也直接考量其总平面布置是否经济、合理。总平面布置是开展管线综合工作的基础;管线综合成果是总平面布置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 50603-2010)

[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14-2007)

[5] 钢铁厂总平面设计丁泽洲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6] 总图设计井生瑞冶金工业出版社

电厂转正工作总结范文4

在整个实习阶段,我感觉在**技术学院的收获是最大的也是最实际的,从二电厂的请的老师很有实力,诙谐幽默,讲的也不错。呵呵,题外话。遗憾的是只有一周的时间。虽然有些东西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但从基本上已经明白了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实际上,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是四个能量形态的转换过程,首先化石燃料(煤)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这个过程在蒸汽锅炉或燃汽机的燃烧室内完成;再是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个过程在蒸汽机或燃汽轮机完成;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车运送到发电厂的储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或筒仓。原煤从煤斗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同时送入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煤粉经过排粉机送入输粉管,通过燃烧器喷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先沿着锅炉的倒“U”形烟道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抽出,经烟囱排入大气。如电厂燃用高硫煤,则烟气经脱硫装置的净化后在排入大气。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随烟气带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经蒸发器受热面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此蒸汽又称为主蒸汽。经过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凝结水。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有汽轮机抽出部分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主要是氧气)。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软水)与主凝结水汇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热器,偶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又称循环水)送往凝结器,吸收乏气热量后返回江河,这就形成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缺水的地区或离河道较远的电厂。则需要高性能冷却水塔或喷水池等循环水冷设备,从而实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经过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以及锅炉给水供应的过程。因此火力发电厂是由炉,机,电三大部分和各自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能源转换的动力厂。

二、行业概述

在学校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先后来到了**电厂与二电厂,**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其实,就像电厂的师傅们所讲,这短短的参观也就仅仅是参观而已,谈不上实习,但是就当作参观,也未必不可,而且对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小到大一直是与课本打交道,这次能直接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当然是不能错过,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虽然只经过短短的参观认识,但是经过各电厂的介绍得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年12月底,全国装机容量以突破5亿千瓦,无论在装机容量还是在发电量上都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7GW,使长期严重缺电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但是,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国的人均用电水平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约是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4,法国的1/8,全国至今还有上千万人没有用上电,而且近几年中国电力供需十分紧张,不少地区拉闸限电,可见,电力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第一次来到的就是**热电厂,在来电厂之前,厂内师傅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电厂的基本历史和入厂安全教育。很不巧,我们这个组被分到后夜班,凌晨,我们就以三人一组在各自师傅的带领之下去参观了电厂的各个部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在输煤系统实习观摩。厂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嘈杂,再就是高大的建筑物,师傅们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对于师傅的介绍,讲解一米外几乎就听不到说什么,很不幸,在厂房内,我没有能靠近,当然也就不知所云,不过还好,经过了嘈杂的厂房后,我们来到了输煤集控室,这里可以说是电厂里面环境最好的工作场地,没有房外的灰飞烟饶,没有机器的轰轰隆隆,而且没有外面的酷热。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门对面的一排三台机器,上面布满了红线,红点,还有一些绿色的(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只能从表面上看看其线路图),据介绍就是控制电厂输煤系统的机器装备等等的流程图。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了,室中心的几台计算机就是对他进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员的人数只需要几个了,只要控制计算机就可以确保机器的正常安全运行,比起原来的旧电厂,现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电厂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了,当然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直接带来的就是效益的越来越好了。

这一点在大同二电厂也可以鲜明的看得出来,我们在工人师傅的导引之下,穿过了电厂的厂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机器设备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很难看到一个工人,偶尔看到的是几台可控机器,据工人师傅介绍,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设置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机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观测,所以只要电厂运行出了问题,就可以马上得知,一个电话过去,维修的就马上过去,使之尽快得到解决。

谈到自动化,我们在二电厂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制造分厂,汽包的一些辅助制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钻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动进行,只要技术工人根据制造要求事先设计好程序,然后开动机器即可;在管子分厂,无数支管子的生产,如果仅仅是人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的,所以当然也利用机器的自动作业,工人只需要注意机器就可以了。对于锅炉,他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管子并排组成,管子之间都是焊接着,这些焊接也是有机器的自动完成,每次并排几只管子,调整好之间的位置,然后就是自动工作了。

现在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人员数量必然就会减少,使得对工作的质量就会提高。据了解,火电厂的职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还有其他的,反正就是采用的轮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连续8个小时,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须严密注视着计算机,确保异常情况的出现能够被立即发觉;对于维修方面的,工作时间有些不同,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说维修工个个都患有“电话恐惧症”,只要电话一响,多半认为就是要工作了——电厂某些设备需要维修了,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必赶赴现场。当时我们听起来都很惊讶,心底里自然就想以后自己不要从事这种工作了,但是,中国有一句谚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果以后真的是从事这种工作,当然是不会抱怨,更不会推却的了。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机器设备哪有那么容易坏掉呢,所以维修工人的情况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艰难。总之,在电厂工作的时间概念与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会按照正常的星期计算,也不会有正常的“黄金周”,人家最闲的时候就是电厂最忙的时候,尽管如此,但是我认为这也没什么的,还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这次认识实习涉及到电厂的方方面面,当然也不会错过职工薪资方面的问题。对于薪资方面,我没有顾面子,问了一些,但是几位都没有正面回答,但从他们的表情看来(我观察了一下),应该还不错,这也是事实吧,当代的中国正在崛起,经济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电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础保障,作为电力的源泉,电厂肯定是扮演着大佬的角色。总之,火电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工作环境不怎么样,工作时间不合大流,工作地点不靠近城市,工作待遇还算不差,对国家的贡献无人能替,还有着巨大的发展!

三、火电厂的主要设备

火电厂主要由三大设备组成:锅炉,汽轮机和电机。这次的认识实习主要认识的是锅炉与汽轮机。

(1)锅炉

在**电厂实习中,我们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流化床锅炉,火电厂中锅炉完成就是通过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锅炉机组的产品就是高温高压的蒸汽。在锅炉机组中的能量转换包括三个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传热过程和水的汽化过程。燃料和空气中的氧,在锅炉燃烧室中混合,氧化燃烧,生成高温烟气,这个过程就燃烧过程。高温烟气通过锅炉的各个受热面传热,将热能传给锅炉的工质——水。水吸热后汽化变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一步吸热变成高温的过热蒸汽,这就是传热与水的汽化过程。

关于锅炉中使用的水,据老师介绍,电厂中使用的一般是除盐水,实习中认识到,锅炉的给水先进入后自下而上流动,经加热后进入汽包然后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联箱,在进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变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内分离,其中水继续留在汽包内进行下一轮循环。

锅炉使用的均为煤。是热电厂的原料。在**电厂,工人师傅带我们参观了煤沟,我没法形容,远远看过去,根本不能猜出来那就是煤,因为看起来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电厂对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电厂一般采用的是煤粉炉,其原因是煤粉流动性好,可充分燃烧,使用之前,利用热空气喷入炉膛与空气充分混合,在炉内作悬浮燃烧。高新电厂的师兄介绍说煤粉的细度不到头发丝大,主要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如今的环境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发展,所以在热电厂中,废气物都要经历严格的脱硫后才能排放。

实习期间在电厂中听到最多的关于锅炉方面的当属汽包。几经询问和看教科书,才明白汽包的大致情况。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其中的汽水混合物分离,蒸汽从汽包顶部引出,经加热到额定温度后送到汽轮机中做功,而水则继续留在里面进行下一次循环。这就是自然循环锅炉。

在参观电厂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认识到什么是锅炉,在**电厂,只见过待装5号锅炉的水冷壁,简单的说,就是一根根的空心管子吧,又没有成品(都是锅炉的各个部分,没有组合),所以还是没有弄清楚,直到在工大的仿真实验室里,在二电厂老师的解说下才明白那方形的就是,据说有六十多米高,周围有许多水管,也就是水冷壁。锅炉一般是吊着的,这点很多人不明白,如此巨大的东西为何要吊着?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应付锅炉的热胀冷缩。

(2)汽轮机

实习中在电厂看到汽轮机,就是个庞然大物,在那卧着,里面是什么样子也没看过。只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首先老师讲到的是叶片,只有三十厘米左右长,宽度也只有十多厘米,当时感觉很小,很不可思议,这么大的电厂怎么会是如此小的叶片,与我想象中的比起来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长),中间缠着钢铁的东西,中间的钢铁还有六个对称的槽,很自然,这就是转子了,听另外一个解释,六个槽就是为了绕线圈用的,共三组,在定子中间飞速旋转,作为导线切割磁感线而发电,这个原理很简单,从初中学到高中再学到了大学,现在总算学到了实际。下一个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径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状东西,听说就是磁铁,外面还有些玻璃窗,就是供观察或维修的吧。

电厂转正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厂仪表 自动化校验 智能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电厂企业在自动化仪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家电力事业机组容量扩大,电厂仪表自动化程度也大幅提升。新的技术不断被利用,DCS网络型分散控制系统在80年代初就被采用,在自动化的校验方面以及智能管理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下面先讲一讲电厂仪表自动化校验的意义。

一、电厂仪表自动化校验的意义

发电厂的仪表自动化校验需要结合智能仪器、计算机设备、热能工程知识,来分析控制热力学参数。它通过检测、控制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安全、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效率、降低能耗。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的操作控制,在现场总线方面,它的核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电厂的不同之处在于涉及的设备很多,自动化校验系统也很庞大,加上生产过程也很复杂,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绝大多数的设备需要经受高温、高压、易燃等不利因素的考验。SIS技术在慢慢走向成熟,DCS的迅速发展掀起了电厂建设仪表自动化校验的新浪潮,电厂纷纷转向仪表自动化化的发展方向。单元机组实现了集中控制和电气控制,采用一台单元机组仅安排一位值班工作人员操作,使电气控制、汽轮、锅炉达到整体的效果,这一点,使我国的电厂仪表自动化校验水平就会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随着电厂仪表自动化校验过程中,新技术的不断采用,有关新原料、新原理和新工艺的传感器和变送器被迅速开发利用。控制系统和控制装置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也要广泛的采用新理论和新策略。

二、电厂仪表自动化的校验与智能管理

1.电厂仪表自动化的校验

电厂仪表自动化校验工作通过自动化仪表综合体系来实现,以计算机为中心,校验系统对电厂仪表自动化的温度、热电阻、电压、真空、热电偶、电流、频率等仪表进行校验。仪表综合校验系统只需要相关的校验员接线,然后剩下的工作由计算机控制完成,然后监测数据进入数据库,使电厂实现自动化校验的网络管理。此外还需要对电厂仪表建立完善的使用设备管理制度,强化仪表校验的时限管理力度,降低电厂仪表维护时对精确度的影响。使电厂机组可以安全的、高效的运行。对现代电厂仪表的自动化校验,通过相关的校验仪器可以进行,在这个过程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来保障校验的结果质量,保障电厂机组的正常化进行。这需要根据电厂系统自动化仪表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来保障校验后的质量。

2.电厂仪表自动化的智能管理

DCS的普及使单位机组的监控更好实现,电厂采用的信息智能化的软件和相关的仪表被人们开发出来。比如可以对现场智能传感器设置远程控制和组态的仪表智能管理软件,也可以远程的修正安装位置和零位漂移。对精度进行智能的标注,计算出各个产生的误差,把生成的曲线报告标定好,自动跟踪记录仪器仪表的状态变化,例如掉电、取压管路是否堵塞、零位是否漂移。阀门智能控制软件可以智能的对阀门进行在线组装、调试和标定,判断阀门是否卡住,阀芯是否磨损等。做完阀门性能的全面评估后对实现维护提供策略。掌管重要转动设备状态的智能控制软件对重要转动设备状态进行分析,重要转动设备包括送风机、给水机、引风机,它的采用要建立在可靠状态的监控技术上,通过振动和机电诊断,对是否存在不平衡、负荷过重、轴承磨损等现象进行综合快速分析,识别出发生故障的原因,在故障还没有达到恶劣的影响程度下发出警报,对停止检修提供帮助和指引。智能化报警软件可以对报警的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对机组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用指导工作人员的方法操作。还要故障预测软件、状态维修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它们都具有专业性,对正在运行的机组进行安全的全面分析判断,最大限度发挥机组的潜力。电厂仪表自动化的智能管理会转变机组检修的方式,改变以往定期式、被动式的方式,转向预测式、主动式的维修方式,检修计划也会根据实际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安排。

三、引进仪表自动化校验技术,提高电厂效益

电厂仪表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仪表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仪表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校验工作,可以保证仪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传统的仪表校验需要校验机构定期校验,校验费用高、机组还需要停机。这就影响了电厂的经济效益。由于电厂的运行特殊,电厂设备管理人员需要采用先进的仪表校验技术,例如移动式的仪表校验设备来保障机组的正常运行。不单独停机,进行仪表自动化的校验工作。这样可以减少单独停机给电厂带来的经济效益损失,从而间接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利用数字活塞式压力器、综合校验仪器对仪表进行自动化校验工作。使电厂仪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检验精度得到保障。这些先进的校验仪器还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进行自动检定、自动辨别误差、自动控温、自动数据处理、自动的输出检定结果,让仪表检定变得简便,促进了电厂的工作效率,也保障了经济效益。

总结:

总的来讲,电厂仪表自动化校验和智能管理离不开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有效提高电厂仪表校验的能力,对电厂仪表进行合理的智能管理,将改变以前落后的仪表校验指标,完成对机组运行监控维护的高效处理,也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红.电厂仪表自动化的校验与智能管理[J].民营科技,2010(09) [2]原明亭,范树栋,姜益经.灌浆自动检测系统可靠性设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3]武占成,刘尚合,魏明,陈亚洲.ESD模拟器电流波形校验装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电厂转正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动力工程;电厂热能;能量转化;重热现象

热电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相关动力装置的使用,将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最终通过发动机组,把转化所得的动能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而其他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以热量形式被消耗。所以在热电厂的发电过程中,整个系统的焓值是呈现下降的趋势 。而这对于减少能源消耗是不利的,因此,基于节约能源这一宗旨,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电厂热能及动力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系统的能源使用成效就显得极为必要与迫切。可以预见,这一举措将促进操作水平以及能量转换质量的提高,能对建设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重热现象以及解决措施

在电厂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多级汽轮机的前一级出现热力损失,此时,可转化为被蒸热重新吸收的热能,此时,后一级就可有效提高进汽焓值,但当后一级无法提高时,将出现重热现象。

通过有序使用重热,能够提升原来的平均效率。但这种做法,只可回收特有部分的损耗,重热系统的预设系数的范围被设定在0.05左右。重热系数数值越大,则被认为越有利。因此,热电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结合工程状况,来确认最优的比值,科学地拟定重热系数,以真正地提高转换质量,避免重热现象发生。这样做,可以使得电厂内的机组得以更好地运行。

二、节流调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

在热电厂的工作过程中,根据节流调节的特征,其被应用到以下几个区域:一是无调节级应用,第一级在进入汽轮机的时候,会在全开情况下实现,由此一来,当发电设备工作的状况产生改变时,每一环节的温度的变化将不会很明显,与此同时,系统分配的负载能够得到很好的调节与适应。二是当工作状况发生巨大改变时,系统将出现较大能源消耗,由此将产生较大经济损失,影响发电行业经济效益。三是当运用到容量并非很大的设备中时,电厂中的机组面临很大的负荷压力。

真正的运行中,应该能够推算出各层级的比焓降、所对应的压差。在这一基础之上,能清楚地了解零配件特有的受力状态以及受力情形下对应的真实功率。当汽轮机处于运转态势时,应该分析其是否符合所预设的流通参数,对其进行辨识检查。只有在已知原有流量以及运行时段的多层级压力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判别出流动部分的面积变更。这一种思路,可以有效保障在机组范畴内的节流调节,提升其成效性,与此同时,这一举措也为接下来的热能运用,提供基础条件与有利环境。

三、湿气损耗及其改进措施

湿气损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蒸汽膨胀时,将有一些水滴出现,而水滴的产生势必会影响蒸汽的产生;其次,蒸汽移动速度大于水滴移动速度,所以会使高速运动的蒸汽很容易受到水滴的影响;此外,水珠将影响主流的运动,进而导致能量消耗。湿气损耗会对动叶衔接的进气边缘产生直接损害,使其渐渐遭受磨损,从而动叶顶侧弧形会逐渐地被冲蚀。

为减小平时的湿气损耗,可采纳以下这些可行的途径:一是添加有去湿特性的装置;二是在中间步骤内,进行再热循环,这一种改善途径应当被广泛运用;三是机组固有的抗冲蚀的性能应被得到逐步的提升;四是将搭配吸水缝的喷灌安设于装置内。

四、一次调频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一次调频是指网络在经受外部负载影响,运用速度来控制系统时,遇到同一调频的机组。此时如果所受到外力发生改变时,就会对会对电网效率有不良作用,效率会因此产生大量震动,此时,速度调节系统将会对各类静态因素进行逐一解析,并主动对电网载重进行降低的处置,如此就能够保证电网效率的稳定,这一环节便是一次调频。

当电力系统原有负荷改变偏大时,若采纳一次调频,将很难恢复至惯常的频率。此时,应预设定二次调频,这一操作将便于恢复常规频率状态。通常看来,二次调频可以分为惯用的手控和智能化的自动调频。其中,智能自动调频的措施,正被广泛运用。选择特定情形下合适的调频手段,可有效提高运行成效,因此,考虑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不难看出,当调节阀的开启状况不同时,随之的变化也将呈现不同特点。如此一来,位于汽轮机当中的调节系统装置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而对并网特有运行机组来说,我们应当正确认知,清晰了解并网现状,选择可规避误差的最佳调节方式。

五、机组的变工况特性以及调和方法

热能动力工程在正常运转当中,应当能够适当调和以及选取工况,并且随时注意工况的变更。在并网运行状态下的机组,如果外部衔接电网的频率更替较为频繁,那么机组就会采纳固有差异动态,实现自动增加负荷或缩减负荷,以维持平衡情形之下稳定的电网周期波动。机组有其特定跳频,调节的速率在这种情况下会较快。但是,由于预设定的调整量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发电机组所表现出的特性也会因此存在着差异。调整量带有限度,这无疑增加了在平时的工作以及操作中的调控难度。

六、结语

当今社会,热电厂的侧重价值正日益凸显,已获得广泛认同。在本篇文章中,所提及的电厂热能以及动力工程中的一些常见情况和优化措施,都是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学习其他同行工作者们的探索结果而展开的归纳总结。所有的分析归纳,都是首先从概念以及原理入手,通过描述表征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再更深一步地探索创新,最终真正做到,既实际解决问题,又能尽力合理运用生产中热电厂的各类性质,趋利避害,明显提升热电厂的热能使用性。

热电厂通常工作展开,应整合热能并关联动力工程。变更原先生产模式,并积极探索创新出具备新颖特性的更好模式,从复杂的作业条件以及作业实际中提取精粹。如此的创造,势必将对未来工程的进展产生无法替代的作用。热能以及动力工程的改进创新,有助于推进疑难化解,最终达到提升总体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威. 电厂优化运行中汽轮机能损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164.

[2]张卫平. 电厂热能及动力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2014,22:146.

[3]于光佐. 论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