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安全管理范例

电厂安全管理

电厂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生物质电厂;安全;新技术及创新管理

1前言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事。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对企业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管理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主题,是生产的保证,也是员工效益的最大体现。生物质电厂作为新生行业,由于起步较晚,各项管理工作与常规火力发电项目相比,还处于追赶期,特别是安全等各类管理制度和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2现状分析

2004年国家发改委开始核准了国内首批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实际投运发电在2007年左右,至今也就10年左右,整个行业发展历程较短。生物质发电项目与常规火力发电相比,由于燃料收购半径的问题,一般建设规模都不大,多为1.5~3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同时其燃料品种错综复杂,有稻麦秸秆、农林废弃物、稻壳、工业加工的边角木料以及蔗渣等生物质,体积庞大,且单批次运输量少,加工和周转工作量大。另外,当前对生物质电厂的特性认识不足。一方面,生产管理人员都一般来自常规火电厂,缺乏对生物质电厂安全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生物质电厂燃料处理环节多,量大,且作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工作随意性较大,给生物质电厂安全环保带来很大的隐患。当前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生物质电厂普遍基于经营成本考虑,一些辅助工序(如燃料的倒运、破碎等)均采取外包模式。一方面,对外包单位安全管理往往采取降低安全标准或忽视了对外包公司的管理,形成“以包代管”;另一方面合作外包方的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作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差,易因自身原因造成安全事件的发生,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2)生物质电厂主要安全风险存在于卸货、破碎、车辆、检修等人身安全事故和燃料、粉尘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同时,生物质电厂现场作业过程中经常因治理不到位而出现不注重现场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如何利用安全环保新技术、优化人机配置等方法,来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是生物质电厂管理层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3)生物质电厂的安全环保培训、安全环保创建等工作仍在不断探索中,安全环保管理“软环境”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环保管理“软环境”来进一步构建多重防护保障,夯实生物质电厂安全环保管理工作。(4)生物质电厂的安全风险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责任保险还需进一下完善。

3建章立制,完善外包管理

3.1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生物质电厂安全环保管理的基础

新的《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明确规定了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遵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职业健康防治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新修订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全员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将全厂安全责任区分配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梳理安全违章考核条款,全面落实安全奖惩措施,依章从严治理,实行安全环保与绩效、薪酬、晋升挂钩。

3.2完善的外包管理,是生物质电厂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内容

(1)完善外协单位常驻人员安全的管理。对进入现场的各类作业人员,建立包括年龄、过去职业、保险、培训考试等情况的档案,凭门禁卡进入现场上岗作业。建立健全公司、部门、外包单位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成立包括公司、部门、各外包单位安全环保“保证”和“监督”体系网络,将各外包单位纳入公司安全环保监管范畴。(2)引导临时外来作业人员规范施工作业。临时外来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经过安全审查和入厂安全教育和考试,并安排部门人员带入现场指定区域。在现场人员进行安全环保交底后方可作业,对作业完成后实行“工完、料尽、场地清”,确保规范作业。(3)加强外来人员安全环保违章监督考核。在所有进出现场的出入口及厂内的关键地段、路口,实行全天24小时视频监控。对所有现场安全环保管理人员配备流动视频记录仪,对违反公司相关安全环保管理规定的人员进行及时取证和处罚,大大加强了外来人员违章监督考核。

4创新安全技术应用,提升管理“软环境”

4.1创新安全技术应用,优化设备技改,是打造生物质电厂“本质安全”的主要支撑

当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环保技术、系统工程等在许多国家中已得到了迅速发展,事故预测控制和环保治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质电厂应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各种伤害及环保污染。通过创新安全环保技术、改进设备、作业环境和操作方法,优化人机配置,不断向“本质安全”型企业发展,具体方法如下:(1)引进无线测温系统,实时监管燃料堆垛安全。采用料垛无线测温采集法,将料垛监测数据上传至信息化系统,同时设定报警,24小时不间断监控料垛温度,提高了料场的安全性。(2)引进消防水炮,确保短期控制火情。针对生物质燃料易自然,发生火灾难扑灭的特性,公司引进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储罐区、大型码头等场所使用的消防水炮,作为料场主力灭火设施。(3)引进厂区车辆低速测速仪,加强厂区交通安全监管。在厂区车辆较多地段引进厂区车辆低速测速仪,及时监测厂区送货车辆速度,提醒司机限速行驶。(4)引进激光在线粉尘监测仪,加强生物质粉尘防爆管理。根据生物质燃料产生粉尘的品种、颗粒物直径、爆炸极限等特点。在易产生粉尘区域,引进数字和光学技术相结合的生物质粉尘激光在线粉尘监测仪。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对生物质粉尘区域提供快速、可靠和准确的定量粉尘浓度测试和浓度超标报警。

4.2提升管理“软环境”,是促进生物质电厂安全管理的重要推力

以三个“改变”为载体开展的安全环保教育培训,有效的激发了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安全环保主观能动性。(1)改变过去填鸭式安全环保教育。主要通过培训笔记、考试成绩、应用水平等启发式教育,及时掌握员工对培训实际接受和理解情况。(2)改变过去制度、规程讲的多,生产实际讲的少。带领员工了解现场危险因素,隐患讲解、措施分析等;组织技术人员拍摄“员工安全环保行为规范”、“秸秆破碎”、“料场作业”等安全宣传片等,使员工真正认识到所在工作场所的安全环保状态。(3)改变过去监督部门讲的多,职工自己讲的少。开展与职工面对面交流活动,结合实际,讲体会,谈措施,就现场安全环保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5安全生产规范化,责任保险来保障

5.1“对标找差”,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生物质电厂,参照常规火电厂的标准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组织机构、安全环保投入、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及绩效评定等方面对照标准制定完善实施方案,不断规范生物质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

5.2“以人为本”,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生物质电厂应“以人为本”,加大开展安全文化建活,制定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所理解的安全方针、目标、理念。通过宣传,使企业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安全互联互通体系。持续不断的培育出,安全环保特点适合自身的、安全环保理论高度认同的、安全行为自觉践行的、安全环保要求行业领先的企业文化。内化思想,外化行为,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的安全愿景,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

5.3完善安全责任保险,是生物质电厂构建安全防护层的有力保障

推行安全责任保险,可以保证对受害人进行足额及时赔付,从而有效保障受害人权益,同时也可以转嫁责任方的风险。对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按国家劳动法规定的保险进行投保。要求外包方购买相应险种,作为入厂承包方资质审查的内容。

6结语

总体来讲,针对生物质电厂的安全管理,虽然生物质电厂还处于发展阶段,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必须坚持“生命安全是红线,安全法律是底线”的思维模式。打造生物质发电行业的本质安全,还需要做大量的实践论证,进一步探讨其管理措施,达到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启治,姚大宇,王晋伟.浅析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新农村,2013(6).

[2]杨己能.浅谈电厂安全文化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

电厂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措施

发电厂属于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电能生产有着较高的社会责任。随着近些年技术改造项目的不断增多,在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也在随之突显,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显得更加频繁。例如,某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改造过程中,在实行脱硫吸收塔内衬防腐施工中发生火灾,导致4人死亡,2人重伤,并且设备损毁严重,经济损失上千万。对此,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必须做好安全隐患的分析判断以及安全措施的合理设计与落实,从而保障安全性生产。对此,探讨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措施具备显著价值。

1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安全隐患

对于发电厂而言,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安全隐患比较多,根据安全事件的具体表现可以划分为高空坠落、高出落物、火灾隐患、触电事故以及机械打击等。对于上述类型而言,也是环保改造项目中比较突出的问题[1]。环保改造项目主要涉及到脱销、脱硫以及除尘等类型,普遍而言,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特征具备施工条件差、施工工期短、施工量庞大、专业性强以及专业分工繁杂等特征。因为在原本设备基础上实行改造,所以施工的空间相对比较小,不利于许多工作的开展[2]。另外,发电厂的设备具备分层布置的特征,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交叉施工,在高出施工人员在出现安全隐患时,很容易导致坠落与落物,从而对低处的施工人员形成危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发生机械打击事故的可能性较高,可能会发生碰撞、砸伤等风险。

2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管理任务主要在于多个层面上,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发电厂的组织特征、技术改造项目作用以及工作环境、背景等,从影响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管理设备、环境、物资以及人等多个因素中着手,提出关于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构建策略。

2.1构建保障体系

制度的建设属于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基础“防线”。在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保障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可落实性,体系的建设应当保持高层次、大局观,不仅需要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还需要构建一定的互动效益,保障制度在落实过程中的整体效果[3]。对此,可以建议在制定技术改造项目安全制度的同时,从多个层面上提起重视:1、合法性。任何规定与管理体系都必须满足国家的政策、法律以及法令;2、落实性。制定的任何体系制度都必须由人制定、落实以及遵循,必须照章办事,所以可落实性属于第一位,可以操作、利于操作是体系实用性的基础保障;3、前瞻性。在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时,不仅需要根据当前技术改造项目的工作情况着手,还需要充分考虑今后技术改造项目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创新以及实验项目的拓展等,保障制度本身的可拓展特性与前瞻性;4、针对性。对于技术改造项目中不同专业、不同实验所存在的各种安全性问题提出针对性要求,不能以偏概全或泛泛而谈;5、权威性。制度本身应当具备刚性、科学、无条件以及不徇私的特征,不能只是挂在墙上而是要落实在具体的行为操作当中,制度本身应当具备一定的制约与强制性特征,需要做好自觉对照自查工作,做好相互监督与相互查对,严肃追究并悬赏分明,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与约束力。

2.2安全机制

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无论再全面、方法再好,其重点都是在于是否可以落实到具体。在缺少制度或缺少执行力的同时,都无法有效的保障技术改造项目安全性。对此,发电厂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并持续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原则,认真的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严格落实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污染等安全管理工作,例如在进场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帽,在高空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带,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对于不同技术改造项目,需要将安全知识、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等纳入到技术改造项目内容当中,促使要求、规范等可以有效的干预工作人员的行为。对于技术改造项目方面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安全的管理工作,保障工作人员本身的安全意识同时,让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提供安全指导,要求工作人员都能够准确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提高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防御能力,特别是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技术人员或工作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操作,对于部分存在安全性风险的实验应当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尽可能在工作人员的指导监督之下完成。另外,需要及时做好高出落物等安全技术防护措施,为了有效的预防高处坠落问题的发生,需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上下物品传递、高出施工平台上堆物等环节,物品必须通过可靠的收集或固定之后才可以传递,传递过程中下方需要隔离处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下部施工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传递物品的状态,在传递过程中尽可能远离物品可能散落的范围。在高出施工平台上堆放物品时,需要及时做好定置管理措施,容易散落的小物品需要以集中存放的方式储存,施工工具不能随意乱丢,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坠落的施工工具可以采取绳索固定的方式使用。在涉及到了上下交叉施工时,必须做好施工面的隔离处理。

2.3构建应急处理机制

为了更好的应对“万一”问题,需要将各种安全性问题放在事先进行考虑,充分考虑多种措施在安全事故发生前、时、后的应用处理方式,尤其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对漏洞进行填补,全面性的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将排查治理合理落实到发电厂安全监督以及行政执法等过程中。事故的及时性隐患排查必须做好相应的统计分析,定时进行上报,并借助监督的方式保障排查、整改、报告以及评估等工作效果。对于安全隐患的相关问题,发电厂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定时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做好生命财产的安全性保障。另外,还可以将安全管理纳入到发电厂管理任务之一,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保障细则内容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安全管理任务,充分发挥发电厂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对于后勤、保卫以及实验与设备管理等部门,应当做好积极配合,及时对各种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共创安全高质量的发电厂环境。

2.4评估考核体系

构建评估考核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安全性意识以及安全操作的落实效果。目前发电厂管理的相关部门、人员应当逐渐构建可量化、可操作、科学的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落实科学的绩效管理措施,提升技术改造项目操作人员的共组积极性。将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相关任务指定为干部、实验考核的重点内容,同时在考核当中加入发电厂考核、自我考核以及相互考核、群众评议等多种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管理考核成果应当作为工作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指标。另外,需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对于工作人员、干部所存在的屡教不改安全风险操作行为,或者是对单位、部门形成重要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人员,应当及时给予追责。另外,对于安全意识强、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强的人员应当给予适当奖励鼓励,激发所有人员的安全性意识以及投入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技术改造项目安全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中做好安全管理措施有着显著的作用和价值,属于重点工作环节。也正是因为技术改造项目中涉及到许多的危险品和多种危险因素,所以在安全问题方面更应当提高重视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改进技术改造项目环境,落实安全防范意识,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实现对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问题的监督与控制,真正防范于未然,提高发电厂安全性,推动发电厂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跃山.集装箱码头设备安全隐患及技术改造案例探讨[J].起重运输机械,2016,30(3):87-89.

[2]张红艳,高鹏.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4(23):2444-2445.

电厂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风险分析;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垃圾产生量急速增长,全国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建设并投入运行。截止2019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投入生产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达400余座。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基本按照所属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要求开展,暂无行业规范或统一标准。

1典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简介

典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由生活垃圾卸料平台、垃圾储坑、焚烧炉、汽轮机、发电机、烟气净化、渗滤液处理、飞灰及炉渣贮存处理等系统组成。其焚烧工艺可见图1。生活垃圾由运输车辆从卸料平台卸入垃圾储坑,经密闭发酵3~7d后入炉焚烧,焚烧热能通过汽轮发电系统最终转换为电能,供全社会用电。生活垃圾在垃圾储坑中存储时渗滤液由底部污水收集系统集中收集后排至渗滤液处理系统,达到国家及地方相关排放标准后按环评约定方式排放。焚烧炉废气经烟气净化系统处理后,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1]及地方相关标准要求后排放。飞灰经预处理后填埋处置。炉渣可填埋或经处理后再利用。

2生产特性及风险分析

2.1生活垃圾运输

各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属于政府市政配套相关工程,只承担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任务。生活垃圾前端收集、中间运输主要由属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因此,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对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安全管控存在难点。卸料大厅属于配套生活垃圾卸料平台,因与生活垃圾储坑相连,存在臭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泄漏风险,且卸料平台内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较集中,存在交叉作业现象。综上,生活垃圾车辆厂内安全行车及卸料过程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2.2生活垃圾存储

根据连续生产要求,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均设置有生活垃圾存储坑,满足生活垃圾存储、发酵工序。为有效控制臭气外溢,生活垃圾存储设计为密闭及负压式,属于受限空间,存在受限空间相关安全风险。生活垃圾存储发酵过程会产生臭气、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其中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均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且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等安全风险。另生活垃圾发酵过程会伴有热量释放,外加生活垃圾中可能存在少量易燃物质,造成生活垃圾储坑存在垃圾自燃风险。生活垃圾存储坑底部污水收集系统包括收集沟、廊道及收集池等,主要收集生活垃圾渗滤液。该结构一般处于地下密闭空间,存在受限空间相关安全风险,同时易积聚大量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

2.3生活垃圾焚烧

生活垃圾焚烧炉主流为机械炉排炉,余热锅炉主流为中温中压电站锅炉,少部分为中温次高压电站锅炉,特性与国内火力发电行业基本相同。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焚烧过程易产生重金属、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焚烧炉维修时须充分考虑内部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危害。

2.4发电系统

为有效回收热能,实现能源再利用,主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置有汽轮发电机组,该工艺与火力发电行业基本相同,但是规模较小。该部分安全风险与火力发电行业基本相同。

2.5废气治理

为有效去除焚烧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均设置脱硫、脱硝、除尘、活性炭吸附等烟气净化工艺。因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靠烟气净化系统截留处置,因此烟气净化系统检维修时也须考虑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危害。

2.6渗滤液处置

生活垃圾渗滤液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COD一般在50000~100000mg/l,且伴有臭气产生。主流处理工艺均主要采用生物法,降解过程包括厌氧发酵、好氧硝化等。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即在厌氧状态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代谢、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同时大量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沼气,存在沼气收集、输送、存储等安全管理风险。渗滤液处置单元各类工艺池敞开易造成臭气、沼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加盖密闭易产生臭气、沼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风险。实际管控过程存在较大安全环保风险。

2.7飞灰处置

飞灰指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过程中烟气净化系统的捕集物和烟道底部沉降的底灰。飞灰中含有烟气进化工艺中捕集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内飞灰预处理、暂存、转移等环节安全管理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执行。

2.8炉渣处置

炉渣指生活垃圾焚烧残渣,由焚烧炉底部排出。炉渣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安全管理须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要求执行,须控制外泄、扬尘等风险。

2.9其他设施

除上述主要设施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其他设施如锅炉给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辅助燃油/气系统、变压站、配电间、电子仪表间等安全风险基本与火力发电行业相同。可参照火力发电行业安全管理要求执行。

3现有安全管理模式

3.1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人员)、机(机械)、料(材料)、法(工法)、环(环境)、测(测量)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管理主要推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仅可参照工贸企业或火力发电行业标准,暂无生活垃圾焚烧行业标准。

3.2QEHS体系

QEHS是指质量管理(Quality)、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职业健康安全管理(OccupationHealthSafety)。QEHS体系建设指建立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4]等标准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QEHS体系标准侧重为全行业标准,暂未按照各行业不同特性进行细分,较难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精细化管理要求。

4几种安全管理模式探索

4.1安全生产标准化新增生活垃圾焚烧行业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化从2011年推行以来,已在全国主要行业推行,安全管理流程相对顺畅,主要包含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投入、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查处、绩效评定、持续改进等10个方面。可结合上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生产特性和风险分析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4.2安全生产标准化与QEHS体系相结合形成新型标准

充分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及QEHS体系标准差异,取长补短,并结合上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生产特性和风险分析内容,形成新型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与QEHS体系相关标准属不同领域标准,充分分析差异须经历较长时间,且统一融合须跨多行业及多领域,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困难。

5几点建议

综合上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管理模式分析,结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特性及危险因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管理模式建议如下:(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根据工艺性质,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性,须制定针对性安全管理模式。(2)目前,我国其他行业已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可结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生产特性和风险分析,制定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3)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后续可充分吸收QEHS体系优势,不断完善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实现长治久安。

6结语

在安全标准化管理及QEHS体系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安全管理模式,将成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重要的发展发向之一。

参考文献:

[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485—2014[S].

[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6/ISO9001:2015[S].

[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ISO14001:2015[S].

电厂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策略

现代社会建设离不开电力系统发展,人们对电能的实际需求较大,电力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多,国家需重视电力需求量的增长,加强电厂质量及安全管理建设,这对于促进现代化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火力发电厂生产效果提升的基本办法为安全管理的加强,将施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阻止。

1火力电厂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内部管理问题

火力电厂内部管理方案若不符合标准,则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工程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主要依据为工程量清单,即使中标之后能够获得承包权,施工单位仍然对实际施工方案有一定的主导权,导致施工较为随意,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未获得相关证书就进行现场作业,日常监督及管理工作也不够到位。所以,为了对工程负责,需要确保施工单位资质的有效性,加强工程安全管理。

1.2施工顺序不正确

火力发电厂工程施工量较大,且涉及到的种类非常多。工程施工中交叉项目较多,导致实际施工中需要对施工区进行划分,促进安全建设。实际施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为了确保施工建设安全性,就需要对工程施工流程进行优化,保证工序的正确性。但一般情况下,经常由于工作人员的不重视,导致工程施工开始之前不能按照具体流程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会为整个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1.3施工技术专业度较低

火力发电厂工程施工质量建设及安全问题的保证性因素为现场施工,现场施工中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加强工程施工效率,除此之外,还能对安全施工进行指导。所以,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性技术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确保整个施工安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程度能够降低工程施工现场对环境的要求,降低工程不达标几率,避免因工程返工造成施工安全隐患。

1.4监督管理工作缺乏完善性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对整个工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对工程施工安全问题进行监督。除过对日常工程施工进行监督之外,还能对施工方案进行管理,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但在实际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将问题第一时间指出,也未能及时解决,导致安全施工出现问题。

2火力发电厂安全施工管理相关策略

2.1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工作经验得知,很多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管理成效出色并不是因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突出或是施工技术的先进等,而是因为管理体系的严格性,这种管理体系能够覆盖整个工程施工及管理。(1)对工程施工单位资质进行审核。我国很多工程施工单位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工程施工缺乏规范及严格性,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信誉资料库,对工程施工方施工安全情况进行等级划分,不与信誉度角度的单位合作。(2)对施工场地进行规划。施工现场的材料及资源划分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相关管理人员因重视此问题。(3)对现场用电情况进行管理。供电系统资源配置情况需要根据相关规则进行控制;临时用电应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并上交给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对现场施工设备及工序进行备案管理。电源开关需加强防护,电源线应保证整齐美观性。雨季需要对防雷系统及接地系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备案。

2.2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火力发电厂要想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就需要加强技术的先进性,利用先进的技术降低事故发生率,将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指数提升。例如,对工程施工中的混凝体实际结构进行改进,促进建筑物抗病害能力的增强。

2.3让设备操控更加便捷

火力发电厂需要用到的工程设备较多,为了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企业不仅仅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还需要将设备采购投资力度加强,若能够引进便捷操控的设备,就能将操作失误降低,减少对设备的操作程序,将安全隐患降低。

2.4将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火力发电厂出现安全事故的涉及因素较多,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也有可能促成安全事故的出现,施工人员对工作不负责,工作较随意。为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企业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专业培训及教育,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企业需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将施工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除上述措施之外,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惩制度,对施工人员工作能力进行考核,保证其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表现优秀者给与奖励,未完成任务则处以一定的惩罚。

3结语

火力发电厂工程实际需求量越大,就越要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只有用发展的眼光重视火力发电厂安全施工管理,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国家资源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电力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所面对的挑战较多,火力发电厂实际施工中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制度,让整个施工流程更加科学化及和合理化,促进现场安全施工操作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李久顺.试论火力发电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及改进策略[J/OL].河南建材,2018(06):179-180.

电厂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信息安全;核电;体系建设

0引言

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是核电厂的信息神经和控制中枢,对保证核电厂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役核电厂DCS系统的信息安全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管理体系亟待完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没有有效地结合,导致管理和技术脱钩或偏重现象,或技术手段应用过于复杂,或管理手段没有统一遵照执行的标准,尤其在设计阶段几乎未考虑或较少考虑信息安全防护设计。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架构的设计充分参考和借鉴ISMS(IS027001),技术上参考国际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IATF对信息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国内电力企业遵循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基本要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规范等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工作实践,采用PDCA的过程模型建设良性循环,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ie]。但传统信息系统与工控系统在生命周期、实时性要求、设备、运行维护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直接照搬照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针对核电厂DCS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国内外尚未形成直接可参考借鉴的标准规范。

1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核电领域信息安全事件频发,见表1。特别是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事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攻击工具专业化、行为组织化、目的政治化的特点。尤其是2010年6月“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控制了?30%的纳坦兹设施的计算机,伊朗暂时关闭了核设施和核电厂。为此,中国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方面也了相关指导文件,如国务院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电监信息[2012]62号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均对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管理提出了意见与要求。

2存在风险及漏洞

经调研,在役核电厂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安全区域划分,区域间未设置访问控制措施;二是缺乏信息安全风险监控,不能及时发现信息安全问题,出现问题后靠人员经验排查,不能及时了解网络状况,一旦发生问题不能及时确定问题所在,及时排查到故障点,排查过程耗费大量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三是信息安全防护缺失,工业控制系统内部缺乏人侵检测能力,无法及时有效发现网络异常行为和异常流量,以及缺乏安全审计能力,无法进行指令级的审计,也无法进行事件的分析溯源;四是管理与技术没有有效衔接,系统运行后,缺少专业技术措施和管理弊端,导致信息安全维护不能及时有效落实,不能及时处理信息安全设备故障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威胁等;五是缺乏工业控制系统集中管理,对生产控制大区网络中攻击或异常行为的网络流量、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等工控系统的设备资产、故障报警、日志存储等的信息全面收集与全网态势分析及时发现、集中报告并统一处理的能力;六是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没有与核事故应急管理有效衔接,应急响应不明确。

3管理体系建立为保证管理体系

建设成体系化标准化的目标,建设过程中制定以下3项研究原则作为准则:①合规性原则,满足合规性要求是开展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核心要求。在管理体系化标准建设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每一条要求项均有与之对应的国内外相关标准要求相适应,并确保指标成果能够涵盖选取标准中的防护标准。②全面性原则,目前在役核电厂工控系统未考虑或很少考虑信息安全体系化和标准化设计,而工控系统一旦投人运行,很难再考虑信息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相结合,往往受制于各种因素(如:是否会影响工控系统的正常工作,是否会引人新的安全隐患等)而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在设计、采购、制造、调试、运行等各阶段中全面考虑信息安全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③适用性原则,在管理体系建设初期充分调研核电厂的实际需求,保证整理归纳后的要求与核电的实际生产工作不冲突。.管理体系建设以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论来保持组织的ISMS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和GB/T?22080-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思想理念,从4个阶段(准备阶段、调研阶段、建设阶段、落实推广)开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和核电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相关文献,提取适用于核电厂DCS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指标

3.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针对国内外核电领域和信息安全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关键指标提取,及汇总收集,从中逐条总结提取出信息安全相关要求。为确保项目的适用性,对比分析了选取大量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和核电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由于参考文献的差异性,在该阶段将划分为国内标准体系、监管部门要求、国外核安全标准3个类别:

1)国内标准体系

目前,国内核电厂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参考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的基础,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风险控制的关系,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由低到高分为5个级别: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w?;二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GB/T?22080-2016给出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其主要针对于组织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和保护,指导企业或组织在已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或环境下,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与改进文件化的网络管理体系(ISMS)?[2'3]。上述两个标准的管理体系偏重于传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而无法直接应用于工控系统管理体系的构建。

2)监管部门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的防护要求中,防护对象是电力监测系统,总体要求是“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这十六字方针,主要侧重点是核电厂监控系统的边界防护。在工信部的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中,防护对象是工业控制网络,大部分借鉴了等级保护要求,在边界、网络、计算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十一条重点防护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配置和补丁管理、边界安全防护、物理和环境安全防护、身份认证、远程访问安全、安全监测和应急预案演练、资产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和落实责任,提出了大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8],而对于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则没有明确细化分工。

3)国外核安全标准

IAEA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属于“技术导则”,内容涉及核设施的计算机安全、网络和其他数字系统,是针对预防偷窃、蓄意破坏及其他恶意行为,专门制定的响应导则Q?IAEA使用了广义的信息概念,单独对核设施的计算机安全提出了要求。IAEA注重要求的体系性和完整性,从安保基本法则层面到建议文件层面,再到导则层面,对信息安全的要求逐层具体化,既包括信息安全,也包括图2风险评估工具应用示意图Fig.2?Schematic?diagram?of?the?application?ofrisk?assessment?tools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对核电厂尤其是工业控制系统没有详细说明。设计单位所参考的RG?5.71标准,是NRC(美国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一套能够满足10CFR73.54?(联邦法规第73.54章第10篇)要求的最佳实践方案。该标准的核心目的是建设能够满足美国联邦法规要求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其防护需求与国内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6?'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核电厂。

3.2调研阶段

调研阶段主要将国内外法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的指标要求,按照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应急保障要求几个维度思路开展,同时对在役核电厂管理和技术防护各个工作层面开展调研,按照安全纲要、管理机构、人员管理、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几个要点开展全面调研,提取并形成一份适用于核电工控领域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指标文件6

3.2.1调研实施

调研的工作方式是通过资料查阅、人员访谈等方式,对在役核电厂当前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深人、全面、准确地了解工控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工控系统管理的特征,评估、修订和编写完善的管理制度,包含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应急响应体系以及技术安全防护现状等。同时开展行业及安全设备厂家的调研,将调研结果用于对核电工控领域安全现状的评估。

3.2.2风险评估

采用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挖掘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漏洞,对在役核电厂工控系统进行充分地信息采集,如业务目标、业务特性、管理特性和技术特性等,做为风险评估的依据和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估内容的实施奠定基础。根据调研信息制定方案,识别关键设备资产并进行资产赋值。参考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的基本原理[5],对重要资产进行风险评估活动,并识別威胁分类及脆弱性,如图2。

3.3建设阶段

管理体系是建立在文档化基础上,管理体系文件遵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范和要求,体系从上至下分为4个层次,包括总体纲要、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如图3、图4。

4落实推广

在落实推广阶段,对于形成适用于核电领域管理体系的标准架构及技术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帮助在役核电厂更为切合自身特点和顺利高效地开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防护工作,有助于提供整个核电行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形成如下的特点及实施效果:

1)明确系统边界及分类。通过管理体系的全面建立,实施安全设备有针对性防护的分类管理,大大减少了网络安全风险,有效提升核电厂的经济效益。

2)提出一整套核电厂DCS信息安全评价体系及建设标准。创新性地将技术文档规划与系统设备信息安全等级及措施相匹配,使得各系统有明确的信息安全防护标准可依据。

3)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资源保障额度、培训和演练要求,增加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强度,按照核应急要求执行信息安全事件事后总结和经验反馈等变化,使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要求能够与核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相适应,提升电厂核安全管理水平,为公众沟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5结束语

电厂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信息安全;核电;体系建设

0引言

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是核电厂的信息神经和控制中枢,对保证核电厂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役核电厂DCS系统的信息安全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管理体系亟待完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没有有效地结合,导致管理和技术脱钩或偏重现象,或技术手段应用过于复杂,或管理手段没有统一遵照执行的标准,尤其在设计阶段几乎未考虑或较少考虑信息安全防护设计。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架构的设计充分参考和借鉴ISMS(IS027001),技术上参考国际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IATF对信息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国内电力企业遵循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基本要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规范等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工作实践,采用PDCA的过程模型建设良性循环,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ie]。但传统信息系统与工控系统在生命周期、实时性要求、设备、运行维护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直接照搬照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针对核电厂DCS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国内外尚未形成直接可参考借鉴的标准规范。

1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核电领域信息安全事件频发,见表1。特别是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事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攻击工具专业化、行为组织化、目的政治化的特点。尤其是2010年6月“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控制了.30%的纳坦兹设施的计算机,伊朗暂时关闭了核设施和核电厂。为此,中国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方面也了相关指导文件,如国务院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电监信息[2012]62号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均对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管理提出了意见与要求。

2存在风险及漏洞

经调研,在役核电厂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安全区域划分,区域间未设置访问控制措施;二是缺乏信息安全风险监控,不能及时发现信息安全问题,出现问题后靠人员经验排查,不能及时了解网络状况,一旦发生问题不能及时确定问题所在,及时排查到故障点,排查过程耗费大量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三是信息安全防护缺失,工业控制系统内部缺乏人侵检测能力,无法及时有效发现网络异常行为和异常流量,以及缺乏安全审计能力,无法进行指令级的审计,也无法进行事件的分析溯源;四是管理与技术没有有效衔接,系统运行后,缺少专业技术措施和管理弊端,导致信息安全维护不能及时有效落实,不能及时处理信息安全设备故障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威胁等;五是缺乏工业控制系统集中管理,对生产控制大区网络中攻击或异常行为的网络流量、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等工控系统的设备资产、故障报警、日志存储等的信息全面收集与全网态势分析及时发现、集中报告并统一处理的能力;六是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没有与核事故应急管理有效衔接,应急响应不明确。

3管理体系建立

为保证管理体系建设成体系化标准化的目标,建设过程中制定以下3项研究原则作为准则:①合规性原则,满足合规性要求是开展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核心要求。在管理体系化标准建设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每一条要求项均有与之对应的国内外相关标准要求相适应,并确保指标成果能够涵盖选取标准中的防护标准。②全面性原则,目前在役核电厂工控系统未考虑或很少考虑信息安全体系化和标准化设计,而工控系统一旦投人运行,很难再考虑信息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相结合,往往受制于各种因素(如:是否会影响工控系统的正常工作,是否会引人新的安全隐患等)而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在设计、采购、制造、调试、运行等各阶段中全面考虑信息安全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③适用性原则,在管理体系建设初期充分调研核电厂的实际需求,保证整理归纳后的要求与核电的实际生产工作不冲突。.管理体系建设以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论来保持组织的ISMS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和GB/T.22080-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思想理念,从4个阶段(准备阶段、调研阶段、建设阶段、落实推广)开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和核电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相关文献,提取适用于核电厂DCS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指标,如图U

3.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针对国内外核电领域和信息安全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关键指标提取,及汇总收集,从中逐条总结提取出信息安全相关要求。为确保项目的适用性,对比分析了选取大量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和核电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由于参考文献的差异性,在该阶段将划分为国内标准体系、监管部门要求、国外核安全标准3个类别:

1.)国内标准体系

目前,国内核电厂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参考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的基础,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风险控制的关系,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由低到高分为5个级别: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w.;二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GB/T.22080-2016给出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其主要针对于组织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和保护,指导企业或组织在已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或环境下,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与改进文件化的网络管理体系(ISMS).[2'3]。上述两个标准的管理体系偏重于传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而无法直接应用于工控系统管理体系的构建。

2)监管部门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的防护要求中,防护对象是电力监测系统,总体要求是“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这十六字方针,主要侧重点是核电厂监控系统的边界防护。在工信部的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中,防护对象是工业控制网络,大部分借鉴了等级保护要求,在边界、网络、计算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十一条重点防护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配置和补丁管理、边界安全防护、物理和环境安全防护、身份认证、远程访问安全、安全监测和应急预案演练、资产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和落实责任,提出了大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8],而对于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则没有明确细化分工。

3)国外核安全标准

IAEA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属于“技术导则”,内容涉及核设施的计算机安全、网络和其他数字系统,是针对预防偷窃、蓄意破坏及其他恶意行为,专门制定的响应导则Q.IAEA使用了广义的信息概念,单独对核设施的计算机安全提出了要求。IAEA注重要求的体系性和完整性,从安保基本法则层面到建议文件层面,再到导则层面,对信息安全的要求逐层具体化,既包括信息安全,也包括图2风险评估工具应用示意图Fig.2.Schematic.diagram.of.the.application.ofrisk.assessment.tools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对核电厂尤其是工业控制系统没有详细说明。设计单位所参考的RG.5.71标准,是NRC(美国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一套能够满足10CFR73.54.(联邦法规第73.54章第10篇)要求的最佳实践方案。该标准的核心目的是建设能够满足美国联邦法规要求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其防护需求与国内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6?'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核电厂。

3.2调研阶段调研阶段

主要将国内外法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的指标要求,按照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应急保障要求几个维度思路开展,同时对在役核电厂管理和技术防护各个工作层面开展调研,按照安全纲要、管理机构、人员管理、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几个要点开展全面调研,提取并形成一份适用于核电工控领域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指标文件6

3.2.1调研实施

调研的工作方式是通过资料查阅、人员访谈等方式,对在役核电厂当前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深人、全面、准确地了解工控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工控系统管理的特征,评估、修订和编写完善的管理制度,包含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应急响应体系以及技术安全防护现状等。同时开展行业及安全设备厂家的调研,将调研结果用于对核电工控领域安全现状的评估。

3.2.2风险评估

采用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挖掘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漏洞,对在役核电厂工控系统进行充分地信息采集,如业务目标、业务特性、管理特性和技术特性等,做为风险评估的依据和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估内容的实施奠定基础。根据调研信息制定方案,识别关键设备资产并进行资产赋值。参考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的基本原理[5],对重要资产进行风险评估活动,并识別威胁分类及脆弱性,如图2。

3.3建设阶段

管理体系是建立在文档化基础上,管理体系文件遵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范和要求,体系从上至下分为4个层次,包括总体纲要、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如图3、图4。

4落实推广

在落实推广阶段,对于形成适用于核电领域管理体系的标准架构及技术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帮助在役核电厂更为切合自身特点和顺利高效地开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防护工作,有助于提供整个核电行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形成如下的特点及实施效果:

1)明确系统边界及分类。通过管理体系的全面建立,实施安全设备有针对性防护的分类管理,大大减少了网络安全风险,有效提升核电厂的经济效益。

2)提出一整套核电厂DCS信息安全评价体系及建设标准。创新性地将技术文档规划与系统设备信息安全等级及措施相匹配,使得各系统有明确的信息安全防护标准可依据。

3)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资源保障额度、培训和演练要求,增加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强度,按照核应急要求执行信息安全事件事后总结和经验反馈等变化,使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要求能够与核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相适应,提升电厂核安全管理水平,为公众沟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5结束语

电厂安全管理范文7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火力发电领域的发展进程,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对于电力资源质量的需求上也是日益增多,但是,目前我国各个火力发电厂,在对于自身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策略,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期望为我国各个火力发电厂,在对于今后的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相关的策略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

火力发电;安全生产;有效管理;实施策略;分析概述

0前言

目前,我国在不断的加大对于火力发电厂今后发展的重视度,所以,相关的火力发电厂在进行日常发电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整个火力发电厂的发电工作,是处于一个完善、安全、持续的状态下来进行发电的。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激发相关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思维意识,并提升对其工作的积极性。

1目前,我国各个火力发电厂在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概述

1.1缺乏一个完善有效的安全监督工作机制

在整个火力发电厂在日常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是没有及时的制定出一个具有完善、有效、合理性的安全监督工作机制系统的,而我国各个火力发电厂当中的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在自身的素质水平上普遍是较低的状态,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于在火力发电厂日常运用过程当中所对其提出的各种要求,从而严重的疏忽了根据安全生产需求对于监管工作的重视度,这样也就降低了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在整个火力发电厂安全监督上的巨大作用力度。而树立一个良好的监督全过程的责任意识,这也就使得在出现某些问题之后,才来对其进行调查,严重的导致了责任划分的不明确性,与此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执行惩罚工作的困难度,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着火力发电厂自身的经济利益[1]。

1.2缺乏相对的安全思维意识

目前,我国各个火力发电厂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没有加强对于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视度,而这也就严重的导致了出现影响我国火力发电厂安全的相关问题,而针对于我国各个火力发电厂缺乏一个相对的安全思维意识则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火力发电厂内部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有加强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能够将其真正的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当中,而这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出现较多影响火力发电厂整体安全的问题;(2)火力发电厂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够根据实际的生产活动的特点来进行相关的监督活动,而一旦发现问题之后,就会导致火力发电厂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够马上对其进行解决,甚至没有办法制定出一个较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式,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2]。

2火力发电厂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概述

2.1制定一个较为完善、有效合理的责任制度

整个火力发电厂的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执行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制定一个较为完善、有效合理的责任制度的重视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提升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水平。首先,火力发电厂内部的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要先制定一个较为完善、有效合理的管理体系,并且,使火力发电厂相关管理人员,都能够严格的按照这个管理体系来进行工作,从而在有效的确保了整个火力发电厂日常的安全生产活动上,都是满足于标准的状态的。在此过程当中,还需要加强对于结合我国现存有安全法律条规的重视度,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火力发电厂自身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水平[3]。此外,火力发电厂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还一定要加强对于事故通报工作制度的重视度,真正的确保没通过一次火力发电厂安全事故,都能够有效的提升相关员工自身的安全思维意识,使其能够更好的利用相关的安全知识,投入到日常的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去[4]。

2.2加强对于标准化作业的重视度

在对整个火力发电厂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内部相关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增强对于安全作业的重视度,这样也是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便于后续相关执行安全管理工作上的有效展开。火力发电厂内部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使其真正的能够利用自身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从而有效的减少火力发电厂发生安全问题事故的频率。与此同时,在火力发电厂内部的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还需要要加强制定安全管理方式的重视度,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技能水平,进而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对于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需要设定作业的标准,大力的引进国外一些较为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一些新兴的相关技术,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量,也很好的降低火力发电厂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而这也是需要火力发电厂内部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从而才能够有效地确保管理工作的效率[5]。

3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我国各个火力发电厂真正的加强对于自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自身安全管理的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殷卫华,潘建忠,杨钦.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及应对措施[J].通讯世界,2016(18):168-169.

[2]黄亚强,崔浩,刘云燕.依靠群众加强技术管理为安全生产而奋斗(程明升副部长在全国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会议上的总结发言摘要)[J].中国水利,1959(13):3-4.

[3]陈晓东,雒钺逢.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与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5):137.

[4]吴严,李倩.浅析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5(07):122.

电厂安全管理范文8

火力发电是一个高危行业,其实际生产中存在着诸如人身伤害、火灾甚至爆炸、环境污染等问题。既要长期高负荷运行以保证电力的不间断供应,又要保证安全生产,是每一个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从火力发电厂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如今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

1火力发电的特点分析

目前,每个电厂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实行一套行之有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的方法是值得每个企业深入探讨的问题。近年来,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因此,分析火电厂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就变得更加刻不容缓。火力发电的生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三个阶段。燃料的化学能在锅炉中转变为热能,锅炉中的水被热能加热变为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机旋转,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由汽轮机旋转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把机械能变为电能。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设备种类繁多,各工序的工作人员也较其他电厂多,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多,具体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1.1自然安全隐患

自然安全隐患主要有雷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会对火力发电厂中的建筑物和设备造成损害,进而危害电厂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自然灾害有其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尽量将危害降到最低。

1.2设备安全隐患

由于火电厂内的运行设备种类繁多,机组的操作较为复杂,进而在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主要有设备运行中的机械伤害、电气设备的电击以及火灾爆炸危害、汽轮机事故、车间内的物体打击等。

1.3人员安全隐患

人员安全问题是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设备安全事故大多是由工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违反操作规程所致。

2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安全监督工作不严

在火力发电厂执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一是缺乏完善的安全监督系统;二是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责任意识较差,对其监管工作没有加以重视,没有做到全过程监督,进而没有发挥出其在安全监督中的作用。三是监管人员习惯在出现问题之后再执行事后调查,这很容易导致事故责任不明确,惩罚工作也很难执行,同时影响了安全监督系统的构建,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上升,也会间接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员工安全意识不足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在火力发电厂的实际工作中,一是缺少一套有效的员工安全培训机制,没有在员工一入厂就及时给予安全培训教育。二是企业虽然对员工进行了安全培训,员工却敷衍应付,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三是员工日常生产工作中的麻痹大意,没有严格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而是想当然地按照自己错误的习惯进行,这就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也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3设备管理机制不规范

生产设备是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管理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管理以及设备日常维护和检修两个方面。安全生产工具管理混乱容易引发多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影响设备实际作用的发挥。设备不能定时维护和检修,容易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进而影响实际的生产效率,甚至会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

2.4相关法律法规不遵守

在火力发电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企业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的规定而进行违规排污,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影响了员工以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二是管理人员不遵守劳动法律规定,员工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或者没有合理的安排员工工作甚至肆意增加劳动时间,使员工从事不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疲劳操作,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

3促进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并根据本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总结出一套最适合本厂的管理体系。(2)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相关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体系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要求。此体系应该包括本厂的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所有人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尽职尽责。(3)加强监督考核机制。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督人员的监督考核机制,可以将整个厂区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要求不同的管理人员负责,如若出现安全问题,及时地追求相关责任人。

3.2建立安全培训机制

防止生产中出现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完整的员工安全培训机制,其中培训讲师由本厂具有安全从业资格的管理人员担任,培训内容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和本厂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且不断完善,培训的对象包括本单位员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等)、外来人员(参观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等)。(2)新员工入厂必须要经过统一的安全培训并且通过考试才能上岗,对于老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于本厂或者其他企业出现的安全事故,要组织专门的培训,吸取其中的教训,坚决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3)要及时纠正生产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并加强现场检查和互相监督,一旦发现有不合规范的行为,应及时指正并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督促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设备规范管理

加强设备的规范管理,首先要发现设备的故障和缺陷,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设备运行监管。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设备运行的监视工作,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各个参数进行监控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上报。(2)加强日常巡查。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巡检工作,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从自己的角度检查和判断,确保设备的健康运行。(3)加强设备运行参数的科学分析。一旦发现设备异常或者设备出现故障和缺陷,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4严格遵守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