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发电厂;方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124-02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包括着很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在内部数据建模以及通信传输机制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没有一致的模型和协议,这样不同系统之间就无法有效的进行信息交互,无法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这样就会增加投资,因为需要重读建设。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包容各种新技术,对开放标准和规范等进行统一,对数据结构和接口等进行标准化的定义等。

1 发电厂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横向专业数据融合方面:通过一体化建设和二次设备的标准化规范等内容,可以有效的融合不同专业的设备,比如监控、保护以及计量等,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横向融合电气二次专业。要统一IEC标准,在二次系统一体化的构架喜爱,有效融合横向专业的数据,比如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等。在过程层,需要统一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这些采集到的数据经过电子式互感器来进行转化,使其成为数字化信号,在传输的时候利用的是各种标准协议,既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传输,又可以实现组网传输,向装置不同的专业设备等进行传输,比如保护设备、电能测量设备以及测控装置等等,保证所有设备有绝对同意的信息源,这样就不会受到功率损耗的影响,装置数量也不需要进行考虑。在间隔层,优化整合各个二次装置的功能,如保护、设备状态监控以及测控和计量等,分布配置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不同的装置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可以通过网络有效的交换信号,然后在现场灵活配置这些信号,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站控层,可以有效的融合站内各个专业的功能,综合共享不同专业的数据,在站控层还可以有效的统一整合数据模型,这样一体化数据平台就得以实现,将相关的服务提供给受控层各个等级的厂站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监视,还可以进行运行报警以及事故顺序记录等,日常的运行功能也是它所具备的,比如报表、统计等。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有效分析海量数据,利用数据融合可以有效对比不同厂商的设备,结合分析结果,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优化。

在纵向系统信息贯通方面:在这个方面指的是有效融合发电厂内部各个专业横向数据的同时,保证可以有效的流动、共享厂站端一体化系统与其他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比如上层管理、调度等等。具体来讲,一体化建设目标没有改变,将统一的电力系统通信标准应用到各个系统中,充分融合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比如电网调度系统、信息监控系统以及集控系统等等,这样就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不需要那么多的成本,经济效益得到扩大。在火电厂方面,相较于原有方案,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电气二次系统一体化方案有着更加统一的模型和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一次设备的信息量;比如在上级SIS上传变压器的各种信息,如档位、绕组温度以及油温等,这样SIS就可以更加合理的诊断设备状态,并且借助于这些齐全的信息,还可以更好的实施SIS优化软件,这样设备的运营成本就得到了有效降低,系统运行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的优化,促使发电厂成本得到降低,实现收益的有效扩大。

2 发电厂一体化建设的优势

在通信时候,采用的标准是国际统一的,可以有效满足智能电网需求,这样就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作用,比如协议、速率等等。目前有特别多种类的自动化装置,并且有多种多样的通信协议,标准还没有达到统一。不同的协议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通信方式、速率等等,那么就会对系统整体性能产生直接影响。采用统一标准之后,可以有效的连接发电厂能和智能电网,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通信速率以及

功能。

系统的二次接线可以得到有效的简化,不需要那么大的电缆投资;因为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案,不同的协议在装置通信方面是不支持的,那么就需要硬接线。而采用一体化建设方案,则可以有效的交互不同装置之间的信号,这样在以太网内部就可以进行统一的信号传输,系统二次接线的复杂度得到显著降低。

对全厂电气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监控,这样二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通信反映的信息量远远无法用外部硬接线端子来反映,那么设备运行状况的掌握,就需要借助于监控系统来实现,而经过一体化建设之后,可以有效的互通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

通过一体化平台,系统设计、建设以及运行效率可以得到提高。在不同的协议下,不同厂商设备在工作中,就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场的施工进度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二次系统一体化来解决。采用的国际统一标准除了严格定义之外,还有严格的产品认证,这样现场调试周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缩减。

可以更加合理的布置系统功能,更加方便的进行维护管理;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过程技术,可以分布式物理分布相关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在规定的位置布置本功能产婆,传统模式下各种因素的限制作用都不需要考虑,这样就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布置产品和功能,生产厂家在对产品功能进行组织时,也可以选取最为科学的方式。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进行发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设计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案模式,因为没有统一的协议和标准,信息交互的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复杂的二次接线,需要较大的投资。针对这个问题,就可以将数字化技术应用进来,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让信息交互更加简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节约投资,提高运行效率。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个方面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努力,更好的推广数字化发电厂二次系统一体化技术。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发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方案,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严伟,王淑超,侯炜.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发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16):123-125.

[2] 雏得齐.火力发电厂电气-热控一体化控制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8):76-78.

[3] 杜银波.关于数字化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1,2(11):87-89.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2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核电厂发展专业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在进行国际评审、同行评审、内部评审时所必须的重要材料。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身处数字化环境下,核电厂培训档案的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核电厂培训档案的形成及重要性

(一)核电厂培训档案的形成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企业员工在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等活动中形成的有关员工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上岗资格、管理水平等情况的重要记录和信息,是核电厂发展专业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核电厂培训档案的重要性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本的重要依据,是核电厂优化人力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取得良性发展,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的重要工具。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的重要记录与凭证,是核电企业安全稳定运营,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保证。操纵员、高级操纵员的培训档案更是员工获取操纵员、高级操纵员执照的必要条件,对核电企业的安全运营和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也是企业在进行国际评审、同行评审、内部评审时所必须的重要材料和参考资料,在对核电厂的各类评审和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凭证和依据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对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核电厂档案管理主要以保存纸质的原始档案为主。核电厂在长期生产运营过程中形成大量培训档案,随着核电建设事业的蓬勃开展,核电机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近年来员工培训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纸质培训档案的数量随之急遽上升,其在处理、库存、利用等方面的弱点也愈来愈凸显。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将原有的旧的培训档案数字化,可使培训档案的利用率大大增加、对培训数据的分析也更为便利准确。而培训的电子流程审批和无纸化考试的实现使得整个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档案都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快捷地进行检索和利用,迅速准确的完成分析和统计,大大提高了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数字化环境下改进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由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转型是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纸质培训档案在保管与利用中的缺憾

纸质培训档案大量形成后,占据大量的库存空间,在贮藏、保管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无形中增加了核电厂的运营成本;在对历年积累的大量纸质培训档案资料进行检索时,由于纸质培训档案覆盖员工人数多,涉及的项目多,种类繁杂,时间跨度不一,在手工查询的条件下,不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培训档案信息,为企业发展服务;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能令馆藏的培训信息资源实现快速传送及有效更新。

2.培训档案数字化的优势

通过将培训档案数字化保存在核电厂的服务器中,并在局域网上为用户提供使用,既方便用户对培训档案的利用,又避免纸质档案在借阅利用中产生损坏、遗失,还能提高纸质档案的使用年限。管理者与员工轻松查阅自己所需的信息,使培训档案的利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核电厂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为企业的专业化运行模式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通过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能实现培训档案信息跨地域、跨空间、更快速的传递和更便捷的资源共享,为核电企业多机组、多厂址、跨地域的运营模式,提供更快捷的培训信息服务、更有效的培训档案支持。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满足核电企业的发展需要。

四、数字化环境下如何改进企业的培训档案管理

(一)无纸化考试在核电厂内部的推广与应用

在核电厂的培训纸质档案中,员工内部培训、授权、考试的试卷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有很多培训都可以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

通过推广无纸化考试,可以充分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减少大量试卷等纸质培训档案以及随之而来的阅卷、统计、汇总、库存等工作。员工的考试成绩将由系统统一回收,转化成数据并作永久保存,方便检索与利用,更好的为核电厂发展服务。通过计算机详细地记录员工的答题情况,可迅速、准确、科学地分析员工的培训情况,为管理者提供翔实的培训档案与资料,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次的培训,从而不断地优化企业的人才队伍,帮助核电厂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建设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是核电厂培训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手段。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之一的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建立起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将培训需求的提出、培训过程的审批、培训教材的保存、培训成绩的记录全部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保存,大大减少人力物力,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每一个培训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大大方便培训成绩的查询和利用。

员工通过数据库可快速了解自己历年的培训记录及成绩;培训管理者可方便的对历年培训项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可以在选拔人才培养干部时可一目了然的提取备用干部的培训记录以作参考。

(三)建立重要纸质培训档案与数字培训档案的二元管理机制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水厂;档案管理

1 引言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文档管理、资料存贮、档案利用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加入实现了动态化的管理模式转变,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水厂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极大的提升了水厂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

2 网络信息化的运用在水厂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体现

第一,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传统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工作实践,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在水厂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很多以往人工的重复性劳动可以用计算机加以高效的代替,耗时耗力的档案查找和保存工作,可以依赖网络技术加以快速可靠地实现,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水平。

第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通过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可以对所在水厂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并高效的整理并清晰的反映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项细节流程,让薪酬管理、业绩考核、岗位变动等所有的档案信息模块都能够得到统一协调式的管理,进而最大限度的保持档案资料的实效性、完整性与统一性,实现水厂不同部门之间的对于档案资源的高效共享。

第三,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通过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各种水厂档案资料不再通过实物的方式出现,转而以数字信号以及磁信号的方式出现,这对于档案资料的使用与传输提供了巨大的便捷,同时,通过对各种不同用途的专业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还能够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快速分析与整理,实现档案资料的高效共享,从而极大的提升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 做好网络环境下水厂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措施

3.1 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现代化观念意识

档案管理人员向来都以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而著称,这一队伍往往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封闭意识,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就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加以转变,通过对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形势的关注和了解,逐渐更新传统观念,勇于改革和创新,将水厂的档案管理实践工作和最新的技术方法动态结合起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逐渐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强化信息化时代的科技化意识、现代化意识,树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观念,这对于加快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人工模式转向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3.2 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给水厂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多的快捷方法和高效手段,但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入了很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和威胁。

当前水厂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安全性的重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诸如档案资料泄密和丢失等信息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因此在实际的水厂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对有关档案管理的政策制度规范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加以认真详细的研究分析,对各种档案信息资料进行严格的密级界定,正确合理的应用好计算机网络工具的加密功能,根据使用权限对一些通用数据库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严密的分类加密,正确解决好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密和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但要克服不思进取、求稳怕险的保守思想观念,同时也要严防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随随便便、不设界限的麻痹思想。此外,电子档案资料对于保存方法和保存环境的要求也都比较严格,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防潮、防病毒、防辐射、防高温等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强化对于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安全性的研究和掌握,认真可靠地落实电子档案资料的及时维护和备份工作,正确处理解决好纸质档案资料和电子档案之间的关系问题,确保信息化管理条件下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性。

3.3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法制建设与制度建设

网络信息化环境的水厂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顺畅运行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制环境提供保护。水厂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和形成档案的各个科室、部门以及个人在很多关系上通常都存有一些复杂关联和法律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其实施调整和维护,当然,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与使用也需要通过法律法规体系加以保护,依法治档和依法管档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关键手段。部门主管领导和干部人员要强化档案管理意识,积极了解、研究、熟悉档案管理工作,大力组织开展对《档案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和掌握,并且是依据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发展对于水厂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实施规划制度,建立健全水厂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规章规范,确保水厂档案管理工作在落实推进过程汇总切实能够有法可依,有章

可循。

3.4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

面对信息化技术运用对水厂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提出的各种新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加强相关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学习掌握,不断拓宽和丰富自身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素质,此外,还要重视对相关计算机软件以及档案管理专用软件的学习和熟练,掌握档案管理领域的各种现代信息管理技能,积极让自身成为既能够熟练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双重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水厂档案管理工作来讲,在具体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但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对网络管理体系的建设,更要注意在将来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与方法,不断提升水厂档案管理整体水平和质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水厂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4

笔者期望构建或找寻一种理论框架,为电力市场条件下的发电商务提供理论指导,为管理会计应用于电厂经济分析建立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新一代适合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厂的商业化运营系统一电厂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

1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都是信息的汇集,功能的简单堆放,没有一个总体思路.必须先建立一套理论、一批模型来指导整个系统的设计,以某种思想、思路或者理论总揽全局,在一个统一的思路下指导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工作当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未来情况进行测算时,其计算的复杂程度和计算工作量往往是人工计算所不能及的,通常只能将现实经济过程中的复杂联系简化,因而产生的测算结果肯定会与实际情况有相当的出人.而计算机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手段.可以在各种经济预测中(电量、成本、利润)更加方便、直观地分析各种经济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在经济决策文献标识码:A中,通过计算机迅速地形成全部可能的决策方案,并从中找出最佳方案等,从而将人员从具体的核算中解脱出来.计算机的应用可能使其他岗位上的人员也能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来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对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管理会计只能解决涉及成本、定价、预测、长短期决策等方面的内容,不可能完全覆盖发电商务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该系统的设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引入其它一些理论予以丰富和发展,使发电商务成为一套更加完善的、科学的系统.

2.理论模型

2.1管理会计的基本定义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2选择管理会计作为竞价上网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在传统会计核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与传统的会计核算相比又有它新的使命,它特有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功能是传统会计核算不曾有的,而这些功能恰好是电厂竞价上网所需要的.

2.2.1电厂的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昭示成本总额与特定发电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电力成本项目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7=a+bx).利用变动成本法,根据历史资料作出固定成本年度计划、月份计划;根据及变动成本的年度计划、月份计划、计算单位变动成本;根据实时数据库资料和变动成本计划数计算实时变动成本;根据固定成本计划数与实际发生数计算实时固定成本.两者合并计算出实时成本总额,再根据实时电量计算实时的电量单位成本.

对于竞价上网的电价成本来说,它与管理会计理论下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关系远比传统的会计核算出来的完全成本更加重要.

2.2.2电厂本量利分析

电量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一发电量一利润3者依存关系的简称,也称CVP分析,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掲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上网电价、电费收人、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电厂通过本量利分析,可以计算电厂的投资利润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原始投资回收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然后根据电厂的生产经营目标制定相对应的报价策略.

    2.2.3电厂的预测分析

    负荷、售电量预测是其他各项预测的前提.短期的负荷预测可为机组的起、停、旋转备用决策提供参考.不同时期的负荷、售电量预测还可以为电厂决定大小修时机提供参考,发电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费用的特性及有关历史数据,对未来时期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计和测算,这是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和挖潜降耗的重要工作,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使企业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的变动趋势,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为成本决策和实施成本控制提赚据.作为电厂来讲,固定成本的预测是相对准确的,变动成本的预测是随燃料等直接消耗原料的价格密切相关的.在期货市场发达的条件下,燃料的价格预期是可知的,某种程度上讲电量的变动成本也是可以预测的.

目标利润预测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成本费用的固有特性对成本费用、售价、发电量和利润四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预测企业最佳经营方式或项目抗风险能力.通过目标利润预测,可以确定电厂目标及相应的发电量、成本和价格水平以及生产经营的安全状况等.

2.2.4电厂的决策分析

生产经营能力分析是通过对电厂发电能力计算,判断决策是否符合近期电网发电能力的需求.评判负荷需求是在电厂的正常发电能力之内与否.

成本相关性分析计算不同的决策方案的利润,成本的差异,列出各项成本的相关性和金额.通过不同成本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知道不同的生产方式、报价决策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变化而导致企业利润的变化.企业的成本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种类型展开:相关成本(增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可分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本).无关成本(沉没成本、共同成本、联合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

生产经营决策分析是指在决策过程中,能过计算、分析和比较有关生产经营决策方案的评价指标,据以作出选择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通过对机组出力的预测、机组的起停成本掌握,确定机组起停、旋转备用决策.

定价决策分析通常要考虑电的价值、成本的消耗水平、供电的质量水平、供求关系与竞争形式、价格的弹性、定价的目标、差价与价格体系、国家的电价政策和定价的方法与策略等因素.

长期投资分析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优劣,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它是由一系列综合反映长期投资的效益和项目投人产岀关系的量化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电厂主要用的分析新建和扩建机组的可能性,机组的技改和维修事故等.

2.2.5电厂的全面预算

通过全面的预算,明确电厂全年的工作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控制各部门日常经济活动、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缋.科学安排电厂全年生产资金、技改和科技项目、成本的计划.

业务预算是指为供、产、销及管理活动所编制的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的预算,主要包括售电量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发电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电厂收人与费用的构成情况.它是电厂的基本目标工作,一般编制日常运行,维修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是指电厂为那些在预算期内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业务活动所编制的预算,也称特种预算.主要包括:根据长期投资决策结论编制的与购置、更新、改造、扩建固定资产等决策有关的资本支出预算.一般编制电厂的大小修、技改、扩建等项目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反映电厂预算期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项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这些预算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电厂各种预算编制的顺序应该是:首先编制销售预算;然后再依次编制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同时编制各项专门决策预算;最后,根据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再编制财务预算.最终通过财务预算得出电厂的年度财务成本.

2.2.6电厂的成本控制

作为与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对立概念的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正常发电和有效经营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发电量成本目标.发电成本主要是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构成,所以应按照不同成本项目的性态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制定标准成本.

2.2.7电厂的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是由1名对其行为负责的管理者领导的组织单元,组织中对成本的发生或收入的产生负控制责任的部门.责任中心有3种类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责任中心的确立是开展责任会计的前提和开始,责任中心的确立要职责明确、边界清晰.通过责任中心,计划、控制全年的生产支出,明确各责任中心的工作目标、职责.以及对各责任中心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可以将发电商务的决策分析,分解成3个中心,由各个部门予以控制,由发电商务平衡3个中心之间的关系,最终做出报价决策.它将竞价上网的工作广义化,不仅限于在确定的成本后的报价博弈分析,将发电商务的工作延伸到成本控制和长期投资等方面.这种变化也是电力市场实施方案给电厂带来的变革,真正使电厂的管理变成以经济为中心,可以将机组、班组、部门、工程等分别定义责任中心.

3电厂推广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促使各个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靠着自身的经济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效率.毫无疑问,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管理会计应该是大有作为的.

现代企业制度从制度上引导电厂经营者的价值向与电厂根本利益趋向一致,促使其关心电厂的经济效益,对电厂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增值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必然有将对外报告会计转向对内管理的会计需求,这就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电厂管理会计比传统核算型会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明显要高很多,它包括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全过程.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其具有更强的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深刻地把握经济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培养大批电厂管理会计人才乃是当务之急.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尚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除了在长期投资建设项目的评价中,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须使用的某些指标和方法外,其他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基本上还处在分散、自发的状态.我国的电厂很少设立专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或机构.

4.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设计

发电商务工作今后对电厂的作用将随着电力市场的推进日显重要,因为电厂通过向电力市场的报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力计划的安排,生产计划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电厂手里.电厂内部考核目标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以前的电量考核转变为效益考核.出现了新的岗位一报价员,其职责是根据市场信息、电网信息、机组运行信息,制订最佳报价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但是电厂的报价是无先例可循的工伤,报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一套主要基于火力电厂报价决策过程,辅助电厂相关人员的决策过程,使得参与市场竞争的电厂能根据市场信息、电网信息、机组运行信息,制订最佳报价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本设计主要适用于火力电厂,其设计思想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非火力电厂。

    4.1设计总则

依据《实施厂网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框架》(拭行),《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要求》(讨论稿),制定出本系统设计,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和运行规则是辅助决策系统应用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进展,市场运营模式确定,运营规则的不断细化完善,本系统设计需要做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本设计不但详细介绍了各)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功能,对所采用的决策理论、数学模型及算法都作了具体说明.辅助决策系统是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报价格式、信息传送应满足本省(或区域性)电网运营公司的市场化运营的功能要求,同时,还应与本厂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相协调,避免功能、设备重复配置.报价决策系统建设宜统筹考虑与厂内电能量采集系统、调度自动化分站系统、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及全厂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通信、实现信息安全、可靠、快速交换,功能共享.辅助决策系统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化的数据通信接口,确保与厂内其它系统的应用连接.报价终端冗余配置,满足报价员和决策者不同的需要.报价统采用调度专网传输数据时,实时报价系统、调度专网不与公共英特网相连.

4.2系统结构及总体特点

系统处理的数据,基本涵盖了机组本身技术数据,电厂成本类数据,成交电量结算数据,合同电量考核和管理类数据、电网实时的运行信息,交易类数据,报价分析决策类数据等.数据流分析是报价系统设计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数据库建立、与电厂内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数据安全防范措施等均与数据流关系密切.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关系见图1

      

4.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市场外部信息分析(包括负荷分析)、负荷预测、保本分析、报价决策、结算/评估、预调度计划、风险分析、敏感性分析、机组安全域分析、机组组合、与管理信息数据接口软件(包括:合同管理、成本分析、燃料管理、检修计划)等.对于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低的电厂,设计了人工输入数据的手段.下方框图给出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见图2.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 电力电子装置;设计模式;数据通讯;IEC 61850;面向对象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而国内原有的非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讯软件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不可避免的会更新升级,由此带来的异构性给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性、兼容性和平滑性升级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通讯软件而言,上百个规约的升级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采用设计模式开发的通讯软件则可以大大减少兼容、升级的工作量。

2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是在设计面向对象软件的过程中记录的知识和经验,它是对被用来在特定场景下解决一般设计问题的类和相互通信的对象的描述。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复用这些面向对象软件设计的解决方案以及便于这些抽象解决方案的积累和交流。设计模式不是用来解决某个特定实际问题,而是某类问题解决方案的抽象描述。

软件设计有两种设计方法,分别是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设计模式作为面向对象软件设计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成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设计者去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与不使用设计模式的软件系统相比,一个大量使用设计模式的软件系统的对象建模更加合理,可以获得高层次的设计复用和代码复用。同时,使用设计模式可以降低软件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本文主要关注了工厂模式,一个设计模式的描述一般包含模式名、意图、结构、参与者和协作等五个方面。下面结合这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工厂方法模式。

模式名: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 模式,又称为虚构造器(Virtual Constructor)模式

意图: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模式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

结构:工厂方法模式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参与者:产品类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的接口,实际产品类实现产品类;接口创建者类声明工厂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产品类型的对象。创建者类也可以定义一个工厂方法的默认实现,它返回一个默认的实际创建者对象。实际创建者类重定义工厂方法返回一个实际创建者类实例。

协作:创建者类依赖于它的子类来定义工程方法,所以它返回一个适当的实际创建者实例。

图1 工厂方法模式结构

一般,工厂模式适用于类创建对象延迟到子类和类创建对象未知的时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厂方法模式的父类和子类分别用来定义创建对象的接口和负责生成具体的对象,实例化的过程在子类中实现。

由于工厂方法模式隐藏了子类实例化不同对象的创建过程,降低了层次之间的耦合性,满足了软件扩展性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增加新子类时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个特性很好的满足了在规约转换软件中需要不断升级和开发新规约的特点。

3通讯软件的设计方案

传统的通讯软件针对具体的通信规约,每个软件只能处理单个的通信规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效率低下。本软件采用通用型通讯软件方案,如图2所示。在该方案中,变电站内电力电子装置可只有一个通讯软件,该通讯软件负责接入系统中所有电力电子装置和监控系统的信息交换,每个装置或转出系统相同的规约协议的通讯模块程序仅需开发一次。使用这种通讯软件将大大减少开发通讯模块的工作,提高了代码的复用率。

图2通讯软件

根据软件需求分析得出的通讯软件应具备3方面的功能。

(1)系统配置

此功能主要用来配置系统中电力电子装置信息、接入设备信息、通道信息和规约信息。

电力电子装置信息主要包括装置地址、数据传输通道信息和装置本身具体的遥测、遥信等运行信息,接入设备信息主要包括接入设备地址、数据传输通道和接入的具体遥测、遥信等信息,通道信息主要配置数据传输通道使用的规约以及辅助的通道地址、端口号等,规约信息用来配置具体的使用的规约库。

(2)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通讯过程上行和下行的数据按照具体的数据格式采集和发送出去。这是通讯软件实际进行数据交换的地方,但并不进行规约的解析和转发处理。

(3)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就是根据系统配置,电力电子装置与接入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完成信息的无缝传输。这是通讯软件的核心处理部分。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该软件的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结构

本软件主要有系统配置工具、数据采集系统和规约换库组成,其工作思想如下:首先运行系统配置程序,在配置界面进行电力电子装置和监控系统的信息配置、物理通道配置和协议配置,进行数据配置时需要该规约库实际存在,否则无效,配置完成后运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则可以根据系统配置的结果进行数据采集,而电力电子装置和监控系统数据的交换需要经过中间数据处理组件的转换后才可以进行,而中间数据和具体的规约处理过程在各自的规约中处理。

实际运行配置如图4所示,设备配置和控制配置分别配置各自侧的数据、规约类型和通道信息。图中所示为接入侧IEC61850标准的配置,需要指定该系统的通道信息,然后在通道中配置使用的规约信息。

图4 规约配置

4 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接入的实现示例

每个设计模式系统地命名、解释和评价了面向对象系统中一个重要和重复出现的设计。基于设计模式的软件设计就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设计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应用完成具体的设计。

4.1工厂模式在通讯软件中的应用

在进行通讯软件的设计时,电力电子装置通讯软件使用的通信规约不尽相同。因此,本软件开发了一些常用的通讯规约,使得他们之间能够相互转换。下面结合工厂方法模式说明IEC-60850-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转换的过程。

在进行通讯软件的设计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不同的规约采用的物理通道不同,也就是通讯方式的不同,而实际的通讯方式的种类远小于规约的种类,如果把具体的通讯方式写在具体的规约中,当不同的规约使用相同的通信方式时,就会出现大量重复劳动的现象。此时把不同的通讯方式抽象成一个基类,由具体的规约在使用时去实例化自己的通讯方式。因此在抽象工厂中定义了创建通道和创建规约的接口,使得规约的创建和通道的创建分开。这样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很方便的开发新的规约,而不需要更改原来已经完成的系统,每增加一个规约只需要增加自己的工厂方法和实现类即可。如图5所示。

图5 工厂模式应用

抽象工厂类,将抽象工厂类命名为IFactory,主要是定义了抽象的创建通道和规约的方法。分别是createProtocol()和createChannel()。

具体工厂类,将IEC61850工厂类命名为IEC61850 Factory,继承于IFactory类。实现了具体的规约和通道的创建过程。

抽象通道类命名为IChannel,定义了通道的打开、关闭、读和写的方法以及通道状态判别的方法。

TCP通道类命名为TCP,继承于IChannel类,实现了TCP通信的具体工作。

抽象规约类命名为IProtocol。主要是定义了通用规约的通用数据变量和处理方法。

103规约类命名为IEC103,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采集到的数据局转换为中间数据IDevData的方法,以及将ICtrlData中的数据下发的方法。

IEC61850标准类命名为IEC61850,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IDevData中的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和将需要下发的命令转换为ICtrlData中间数据的方法。

4.2 IEC61850数据映射实现

IEC61850[13]是基于ISO/IEC9506制造报文规范(MMS)实现双方的通信,而IEC61850-80-1[14]中提出了可以扩充原有的数据类型,同时也给出了IEC60850-5-101和IEC60850-5-104数据向IEC61850映射的列子,结构如下所示。其中casdu、ioa和ti分别映射的是IEC61850中的逻辑设备[15-16](Logical Device)、逻辑节点(Logical Node)、数据(Data)。而传统的规约中仍是靠点索引来建模,即通过CPU号、组号和点号等来组织数据,因此传统规约向IEC61850转换时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映射,这样就利用扩展的数据类型使得传统数据点和IEC61850数据一一对应起来。

数据结构:

当系统在初始化时,将中间数据中的哈希表进行初始化。当IEC61850作为智能设备规约时,通过解析配置文件名,得到主键,按照一定的解析方法就可以得到对应传统规约的CPU号、组号和点号;而IEC61850作为控制规约时,将转出的CPU号、组号和点号按照一定的组织方法形成具体的主键,即可在哈希表中得到唯一对应的IEC61850的SCL脚本。这样使得IEC61850和传统规约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规约转换工作。

5 结 语

本软件的开发采用了具有跨平台特性的Qt开发环境,使得开发者仅开发一次就可以将源码应用在Windows系列、Unix/Linux、嵌入式等操作系统等平台上,节约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

电力电子装置在现代电网中会已有很大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电力电子装置的运行数据也会统一纳入电网运行大数据库,所以,灵活通用的通讯软件越发显得重要。本文对设计模式在电力电子装置通讯软件中的设计原理和功能框架进行了分析,并为通讯软件提供了人机友好的配置界面,不针对具体的规约提出了规约模式,并结合实际开发的IEC6080-5-103、IEC61850等通信规约验证规约模式的正确性,为其他的规约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蒋湘涛,贺建飚,李 楠.电力信息采集的通用型通信规约解析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9):118-122.

[2]高志勇,宋廉,陈勇等.一种通用的基于“观察者模式”的规约转换器设计方案[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9):108-110.

[3] 李永亮,李刚.IEC61850第二版简介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J].电网技术,2010,34(4):11-16.

[4] IEC.IEC61850-7-3 Basic communication structure:compatible logical node classes and data classes[S].Ed 2.0. 2010-12.

[5] IEC.IEC61850-7-4 Basic communication structure:common data classes[S].Ed 2.0.2010-03.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设备;物资;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136

电力工业的高度发展,促使电力设备开始朝着高参数和大容量方向不断发展,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设备检修也随之加大。基于此,火力发电厂一定要全面探索,合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做好设备物资管理工作,让火力发电厂能够稳步、健康运转。

1 设备物资管理概述

(1)基本特点。在火力发电厂中,其物资设备管理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关乎着企业的综合效益,火力发电厂所进行的物资设备管理和别的企业所进行的管理存在一定共通性,然而,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1)电厂在物资设备中所投入的费用较多,在整体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显著;

2)电力生产具有连续性,发电、送电以及配电一般同步开展,生产过程相对繁琐,要求若干个部门一起配合;

3)电力生产与物资设备管理自身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

综上可知,电力物资管理和常规企业物资管理相比,具有较高的标准,我们应大胆创新,逐步改善,不断优化管理办法,切实提升管理质量。

(2)现实意义。火力发电厂做好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有利于减小建设成本。常规条件下,大多数电着手电力项目建设工作时,一般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资金筹集,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所购买物资与设备若无法综合利用,则将长期占用贷款,导致贷款期限逐步延长,增加利息费用。另外,若未做好物资设备管理,则将会出现领取物资超出施工现场现有物资的局面,使得电厂建设成本急剧上升。而物资设备管理可规避上述问题的出现,减小建设成本;其二,可促进资金流转。电厂把银行存款与现金等经由购置的手段转换为物资设备,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资产流动性,但借助该转换方式形成的产品、出现的新服务,有利于资本增值。因此,我们应做好物资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资本价值,并在较短时间形成全新的服务以及产品,再转换为流动性显著的银行存款与现金;其三,可提升资本。对电厂而言,其物资通常由物资构成,若电厂物资设备发生损毁,则将会对电厂资产产生严重的损失,缩小利润空间。因此,我们应做好物资设备管理,全面利用电厂库存,使得物资设备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增加经营效益。

2 火力发电厂采用的设备物资管理举措

(1)构建技术管理档案。针对运行检修和维护构建科学的技术管理档案。该档案应涵盖设备技术的主要工作参数和运行管理内容。同时,该档案跟随设备终身,可让电气设备能够稳步、顺利运行,如果出现故障,通过档案查找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提升采购管理水平。为实现物资设备的高效管理,应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具体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提出可行的招标办法,从制度层面填补管理的空白,让所有工作人员均能够依据计划规范落实设备采购和管理工作,让物资设备采购越来越标准化;然后,应加大采购监督,依据法律规范与规范体制有序落实采购工作,严肃整治违规行为;最后,坚守市场规律,在保证采购货源持续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采购渠道,简化采购环节,以此来减小采购成本,认真检查,反复比较,从本质层面抓好质量关。

(3)优化结算手段。合理利用物资设备,一般可借助物资公司谈判落实结算价格,待明确结算价格以后,应马上进行内部通报,通过电厂财务部与审计部完成备案,同时,监督执行情况。另外,已经落实的结算价格不允许随意调整,不管物资公司内部的采购价格如何调整,均不能擅自改动前期落实的结算价格,借此来维护采购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其中市场价格不稳定的物资设备需采用较为灵活、多变的结算价格,而具有零散性的办公用品则应采用定期指标这一方式,在不同季度选择适宜的供应厂商开展招标工作,依照具体的季度落实固定厂商给出的物资价格,控制弄虚作假现象,避免盲目采购,最终降低经济损失。

(4)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经济的提高与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已得到了大面积应用。新时期,改善电厂物资设备管理现状一定要深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基于此,需选取信息化手段,把设备采购、储存和配送等不同环节均划列到标准化网络中,借此达成资源共享,对电厂物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在上述过程,可面向电厂物资设备创设信息管理系统,把全部的物资设备通过电脑档案签证记录至该系统中,有效检索,全面维护,经由此种模式能够提升物资设备管理的可靠性与便捷性。

(5)强化维护管理。对变电站与供电站设备进行管理维护时,应保证操作执行规范,相关人员一定要依照标准围绕电器设备开展日常检查工作,完整记录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另外,还应在发电站和配电站现场布设绝缘工具,防患未然。在具体的检修维护过程,也应面向各种配件附件实施综合性核查,既要保证指示灯完整健全,也应让指示状态满足设备状况,清晰标注现场设备自身的高压盘以及低压盘,以不存在异常声音为标尺。不管是设备处于何种运转状态,均应认真记录,保证不同运行时间段存在具体的负责人。

3 结语

物资设备管理为电厂日常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情况决定着电厂的生产与销售,它和电厂的整体效益息息相关。做好物资设备管理可提高电厂的资本,可加快资金流转,可减小建设成本。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电厂物Y管理工作,积极改善物资设备结算手段,增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推进技术应用,进而将电厂物资设备管理带到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娜.火力发电厂设备物资管理[J].低碳世界,2015(21):283-284.

[2]张少波.对火电厂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6,20(1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