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论文范例6篇

系统解剖学论文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1

首先,我们要知道系统解剖学的课程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的,其面对的对象是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刚经历高中的艰苦环境,期待大学的美好生活。对这些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若开始就进行传统式教学,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强行记忆其中的重难点,结果将是徒劳无功,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多时,还无法掌握学习知识,致使学习效果降低,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排斥该课程的学习。同时,系统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本身较枯燥,多是一些比较生疏需要记忆的结构名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思考,系统解剖学中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强制记忆,该课程的关键之处究竟在哪里。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解剖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内容多,其中涵盖的医学名词占医学知识中的25%,其内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性,不易理解,也没有趣味性,不易使人产生兴趣。而且目前的高校制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该课时的讲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快速,而不求学生理解。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学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另外,新生对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十分陌生,部分专业词汇更是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不破坏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是化解学时少与内容多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此外,我们还应该监督实验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和整理,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改善解剖实习课恶劣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医科 学生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称为巨视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则称为微视解剖学,都属于人体解剖学的范畴。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医学中大量的名词、术语均来源于解剖学,恩格思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拓宽与加深,并有了飞跃发展。近五年来,为适合新时代的改革步伐,全国医学院校都经受教材快速更新、课时不断缩减的考验,各医学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1~4]。而与其他院校比较,我校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教师队伍又比较年轻化,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现就这方面总结我们的教改收获,以供同行参考。

1 教学模式改革

我们学校仍采用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设置,第一学年和第三学年开设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运用多媒体和标本模型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课间隔时间长,学生学习容易忘记,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制约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挥,与我国教育改革、现代医学科学和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及培养创新人才不相适应。为此,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7,并充分注意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密切衔接。我们探讨“主导—主体;个体—团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即1名教师指导30名学生(分5个小组)开展实验,教师主导指教师担任引导、辅导、教导、评判等作用,学生主体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思考是学生按教学大纲独立学习教材、按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独立观察标本,团队协作是团队成员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局部解剖学教学,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3.7,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新模式,即教师拟定实验提纲并给学生分配尸体解剖部位和模拟外科手术部位(1~2个学生负责1个部位),学生自己拟定解剖操作和模拟手术操作方案,方案经过老师审核通过,方可在尸体标本上进行实验,实验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巡回指导而不代替操作。通过“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模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而且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积极开展阳光天使解剖学知识竞赛和解剖学实验技能竞赛,将实验操作技能引入导师制,指导优秀本科生制作教学标本,提高同学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打造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新体系。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科学,形态学的学习必须加强直观性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实物、模型、挂图、投影片和多媒体进行学习,并提醒学生在观察标本和模型示教时,注意采用正确的解剖姿势和方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力求通过授课、阅读教材、观察标本,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体会是:如果有充足的标本,教师只要讲解知识难点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学生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建议学校继续加大对标本、模型和多媒体软件的建设。

2 教材建设改革

我校平均每3年更换1次教材。2002级用《系统解剖学》第5版,柏树令主编,我们感觉该教材虽然也供五年制医学专业用,但由于该教材以深、精、新为特点,在阐述器官形态结构时,做到精细,同时注意引入解剖学及有关器官移植和周围神经再生等研究新进展,书中密切联系临床,更适合七年制用。我们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学理念是为民族地区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该教材太深、不易理解记忆。2005级更换第6版,柏树令主编,该教材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同时适当介绍有关对医学生培养有重要意义的解剖学新进展,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人文科学和英语词汇量,并配有光盘,便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本适合我院《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好教材。我们同期使用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5、6版教材和我们自编的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优良,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及时编写《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和《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列出每次课所需要的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观察内容和方法等,并突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经多年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详细介绍人体每个局部的常见手术及入路,解剖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学习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实验指导,学生解剖操作规范、结构暴露充分、解剖进度快,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内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对比和复习。

转贴于 3 教学时数改革

系统解剖学是形态学科,不能脱离实际而光背理论,同学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经过对解剖学的课时数进行调查研究后,做出更为科学的决定,在各学科课时都减少的情况下,系统解剖学总学时为104学时,其中实验课65学时,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部解剖学的任务应是使学生掌握各个局部区域的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实验课44学时,我们对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新体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而且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考核方法改革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正在探索新的考核手段,以达到通过考核,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系统解剖学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标本考核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分期中考试(占期评成绩的10%)和期末考试(占期评成绩的60%)两个阶段,全部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标本考核分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阶段进行,每次考核共设20套试题,每套试题有10个标本结构,试题中所要求的标本由教辅人员按系统分类准备,由学生抽签选择试题,抽签后立即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寻找相应的标志(5min寻找出10个标志),考试实行教学与监考分离,即由非任课教师进行监考,监考教师根据学生寻找出的标志情况来评分,每次考核占期评成绩的10%;平时成绩为给学生布置10套练习,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课的任课教师及时批改练习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评分和点评,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10%。局部解剖学考核由理论知识考试(占期评成绩的60%)和实验考核(占期评成绩的40%)两部分组成,其中实验考核包括模拟手术操作、尸体解剖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教师依据学生模拟手术操作和尸体解剖操作完成情况和讲解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情况进行评分。

5 师资培养

近几年来,我们教研室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脱产攻读学位或在职教师攻读学位来全面提高科室团队成员学历,目前那些全部读完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都已成为我们学科的骨干教师。此外,有计划按比例派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和到国内外做访问学者,使他们早日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力。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培养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他们具有了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知识,从而逐渐成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丰富解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部分已经成为科研的主力和学科带头人。

此外,我们每个教师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实践,始终将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密切相联系,注意将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中,讲解神经系统时,联系到周围神经再生和神经生物学的新进展;学习肝、肾等器官时向学生介绍器官移植的现状。多数教师响应学院实行导师制培养优秀本科生的号召,指导优秀生,使优秀生的专业理论和科学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我们相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继续深入探讨“主导—主体;个体—团队”和“手术—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科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继续完善“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课件和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学习指南的建设,就能打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春,王军,唐杰.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J].解剖学研究,2003,25(3):237-238.

[2]汤桂成,艾寿坤.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相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2005,2(2):56-57.

[3]宋岳涛.解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基础医学教育,1999,1(4):65-66.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3

3D多媒体软件系统是一款通过采集大量的CT、MRI等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而开发的交互式教学、学习软件。软件提供男女两套全三维的数字模型,每套拥有5000多个人体解剖结构,包括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同时提供了文字解释、骨性标志图、肌肉动作动画、肌肉起止点、针灸穴位、触发点(扳机点)、断层解剖等信息。

23D多媒体软件系统在解剖学教学应用的教学改革设计

2.1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改革

针对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主要特点就是交互式学习,我们调整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以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2∶1,我们把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比例调整为1∶1,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在解剖实验教学中,除了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以外,我们强调学生在使用3D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时,应加强与教材、标本、模型及挂图等其他资源的结合。先使用教材,通过教材了解器官的形态及文字描述,再通过使用软件对器官位置、方位和结构进行了解,最后在标本、模型上寻找、辨认。比如在肱骨标本的实习中,先让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对肱骨形态描述有一个整体印象,再通过软件熟悉肱骨的位置、方位、形态结构名称,最后在肱骨标本上进行寻找、辨认。另外,我们强调学生在使用软件时自己动手,对其结构进行任意的拆移、组装,以此让学生能够对器官的位置及其毗邻结构加深印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其不再感到解剖课的学习枯燥乏味。在实验课中,我们还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并在软件中自己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我们在进行心脏部分的学习时,结合护理专业的临床应用情况,提出让学生思考进行心内注射的进针途径。然后让学生思考,并根据自己思索的途径在软件上进行操作,找出途径的可行性。最后解答正确的途径,让学生能够明白正确途径的解剖学原因。

2.2改革理论教学的课程设计

在理论教学时,由于增加了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资源,我们对理论教学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针对软件可视化教学特点,着重用于对器官的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关系及层次结构的描述。根据软件能提供了各器官透明度的改变,我们在教学时,通过局部的放大,器官透明度的改变,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器官的位置、毗邻、体表投影及层次关系等。比如讲述胃,先在软件上找到胃,然后讲述胃的位置及体表投影,紧接着放大局部,改变肝脏的透明度,让学生观察胃的右前上部在前面与肝左叶毗邻,再接着隐藏胃、肝,让学生紧接着观察胃后壁毗邻胰、左肾、左肾上腺,胃的左后壁毗邻脾及下缘与横结肠毗邻。

2.3强调结合软件进行课前、课后的学习

由于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安装在校园局域网,并且软件有较强的交互式学习功能,并带有器官的文字描述,所以,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应尽量在学校图书馆,结合教材、图谱通过软件进行自我预习和复习。另外,要求学生在温习的时候,隐藏文字注释,进行自测。

3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3.1对学生问答评估

由于我们对解剖学教学课程设计进行了大量改革,尤其是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的使用,使实验教学时比例大幅提升,所以我们针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在教学中随堂问答评估,着重于就学习兴趣、解剖学是否难学、解剖学的难点是什么、你觉得实验课是否过多以及教学工具是否能够帮助你学习等方面询问。普遍反应较往届学习兴趣增浓,对解剖学不再像往届学生那样觉得枯燥难懂,并觉得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好玩,有助其提高学习兴趣及理解器官的形态结构。

3.2标本考核评估

我校解剖学的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考试成绩占70分,另一部分是标本考试占30分,学生在标本考核中成绩明显上升,平均成绩从21.12分上升至23.85分,上升2.73分。其中≥27分上升11.30%,24~26分上升9.03%,不及格率下降5.25%,不及格率首次低于1%。当然由于标本考核成绩上升,总成绩随之上升,总成绩平均由75.32上升至78.36,上升3.04分,但理论成绩上升不明显。

4讨论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解剖学;PBL教学;教学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理论基础[1]。解剖学具有系统性强、知识庞杂,医学名词、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学生学习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记忆和理解[2]。此外,解剖学是医学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医学课程,这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何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医学教学改革课题[3]。

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Dr. Howard Barrows首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1983年Dr. HenkSchmidt通过详细论证,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近年来PBL教学法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模式[4]。我国许多医学院校也在医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结合各院校对PBL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研究,证明P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提高教师素质等,但我们在PBL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 PBL教学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传统教学经历了几千年,已经形成惯性运作,学校有关解剖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都很成熟。而PBL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法,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都必须要重新制定,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还要作大量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协调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量;对于解剖学教师而言,新的教学法,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案及教学讲稿,设置教学过程,制定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也相应增加了教师工作量。此外,PBL教学是实行小组讨论制,8-10人一组进行讨论,每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这需要增加教师的数量和教学场所的数量才能保障PBL教学法的实施。而传统教学只需要一位教师授课,PBL教学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室和实验室,开放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此外,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使用的教材、大纲需要重新编制,教师工作量增加,相应的财力拖入也增加[5]。

1.1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PBL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被动式学习方法。PBL教学法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每一个阶段都要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任务[5]。

另一方面,解剖学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课,学生在刚接触解剖学课程时,学习的都是全新的解剖学专业名词和术语,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相对贫乏,学生很难就提出的问题形成系统的思维,增加了教学难度。此外,有些学生自律性差,原有基础知识差或者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不能自觉学习,依赖同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的效果[6]。

1.2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握教学进度,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小组分工和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比传统授课需要更多的时间,有时少则需2~3个h,多则需3~4个h,讨论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而解剖学知识点多,专业名词、术语繁杂,小组讨论时间过长会影响整个解剖学教学进度。另外,医学生第一学年课程多,课程压力大,解剖课学时也被迫压缩得越来越少,使小组讨论时间受到严重的限制。此外,教师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教师在心理和技能上准备不足,引导、启发不够,或者因为学生缺乏沟通技巧,小组讨论课都容易出现“冷场”,这些因素都会使教学进度难以把握,导致PBL教学进度延迟或教学过程无法继续,最终,教学目标也无法完成[5]。

1.3PBL教学法在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未建立系统的、全面、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和标准

PBL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问题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问题的设置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程度,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和依据。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经历的局限,对解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临床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容易使编写的问题难以做到紧扣课程内容、体现系统解剖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因才设问”,把握好纵向和横向联系的度[7]。此外,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有些院校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法[8],有些院校采用呈交论文、报告法,均没有建立系统、全面、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和标准,问卷调查包含主观因素太多,考试成绩又不能全面的反映PBL教学的效果。效果评价尺度很难把握,评价缺少理论依据和标准,通过其评价是否真正达到了PBL教学模式的目的和内涵要求。是开展了真正的PBL教学模式教学还是一次问题讨论会,教师难以肯定。所以,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标准[9]。

2 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2.1PBL教学法并非适合解剖学所有教学内容,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人体解剖学具有系统性强、知识庞杂,医学名词、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其内容并非全部适合PBL 教学,如果将全部内容应用PBL 教学会使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容易造成知识掌握不全面、概念不清并相互混淆[10]; PBL 教学模式是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建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缺乏横向学科知识的支撑,这给小组学习带来了困难[1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选择,准确把握,只有与临床知识、典型病例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点或章节才能设计成教学问题。在解剖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特点、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客观条件等,采取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指导法、对话法、演示法、自学法、实习法等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12]。

2.2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置。教学问题应根据解剖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客观条件科学的设置。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2)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复杂,应该是通过发挥学生最大潜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否则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设置的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不经过思考就能得到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3)问题应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紧扣教学内容,并与临床有机的结合,体现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涵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免脱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问题的大部分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利用相关教材、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查阅到。

(4)要科学、准确、明晰。问题的设计必须确保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问题明晰,便于学生领会,以免盲目探究或形成错误的结论。

(5)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问题的设计应避免简浅、单一、直白、无味,应设计成前后知识纵向联系、横向扩展,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问题[13]。

2.3PBL教学法需要科学的管理和配套的服务机制

PBL教学中,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需要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提供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例如,派送教师参与PBL教学法的师资的培训,组织教师编写科学实用的PBL教材,建立适应PBL教学法的电子试题库,分配充足的学时,课外活动及双休日开放解剖实验室及标本馆,完善图书文献资料及检索设备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获取信息[12]。

2.4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习小组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将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对PBL教学的实施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也存在不足,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的使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互结合,教学效果会更佳。此外,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如何建立科学、系统、客观的评价体系;与传统教学方法如何有机的结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开展高质量的PBL教学,都是PBL教学法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诸葛夫进.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2 NO.35:176.

[3]董炜疆,王唯析.P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20-222.

[4]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l6-l7.

[5]郭继和,杜建华,凌惠华.解剖学PBL教学法的改进及效果[J].解剖学杂志,2010,33(5):706-707.

[6]黄红梅,毛刚.PBL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课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2):70-71.

[7]覃能武,谭刚,王先丽.PBL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解剖学研究,2011,33(2):158-159,154.

[8]王爱平,张晓春.医学本科生PBL教学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1):1625,1627.

[9]沙峰,董钦龙,纪亮.PBL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0,3:150-152.

[10]刘丽,高艳,张铭.PBL结合LBL 双轨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增刊,2010,235-236,243.

[11]陈汉想.人体解剖学PBL 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5):343-344.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改革;实验考核;互动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的形态学科,在其教学活动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教学在其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对医学生今后的临床课程及其它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剖学的教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等等,尤以实验教学为甚。如何使解剖学教学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是广大解剖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任。为探索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三年制医学本科班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作出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高护专业调整教学课时分布

解剖学教学活动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解剖学实验课又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系统解剖实验课,另一部分为局部解剖学实验课。

系统解剖课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批分组在解剖学小实验室完成。为适应解剖学教学新形式和新教材(全国统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系统解剖学最新版)。通过总课时的调整,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利用课余时间开辟尸体解剖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强化理论知识。

局部解剖学课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批分组在解剖学小实验室完成。由于尸体来源紧张,理想的局解实验课教学模式(课堂尸体解剖)难以实施。从历年局解考试成绩、课堂标本考查和学生教学反馈意见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高等医学教育对解剖学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寓于教授解剖学知识活动之中。

2.高护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科学的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据统计,医学临床课程的专业名词有80%源自解剖学。人体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因此,在学习解剖课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的新的医学专业名词较多,甚至多达每堂课(2学时)200多个,记忆的内容教多,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解剖学的教授非常依赖实验课的教学环节,而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要求学生先预习,熟悉实验内容的相关理论知识,进入实验室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标本进行观察,以便更好的帮助及深化记忆理解,课后再复习回忆,以期巩固实习效果。然而,医学生学习负担重、科目多,真正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较少;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或心态浮躁,易受外界社会因素影响,难于静下心来学习,因此预习和复习便成为空谈,仅是考前突击复习一下,结果考核成绩及学习效果均不理想,而学生则反映解剖难学、难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形成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合理应用教师的主导性的"互动实验教学"方式。具体为前一次实验课教师提出下一次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学生分组预先预习,确定实验重点观察内容,设计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课堂上学生分组(每小组4~5人)讲述标本,操作解剖尸体(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小组间相互探讨、交流;教师指导检查,结合临床应用知识或予知识点于解剖歌诀、故事进行小结。自我校教学方式以来,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普遍提高,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

3.高护专业更新教学手段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的人体解剖学,其研究对象是人体,而人体结构复杂、形态独特而非简单的几何形状。实验教学在解剖学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各器官、结构及组织的位置、毗邻、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身体各部由浅入深的层次。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主要是"挂图、模型、录像加标本",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已由电动模型发展到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甚至是人体断层计算机三维重组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的解剖学的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但丰富教学手段。如教师在讲解陈列标本(装在密封的有机玻璃缸中)时,不能直观指示标本的有效部位,往往出现教师拿着标本缸示教一通,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我们给教师配备了激光教鞭后,利用激光的穿透性和有颜色的特点,教师可利用激光教鞭直观的指示标本的结构和有效部位,学生一眼就明白。在学习脑干内部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学生普遍反映难懂。由于脑干标本小、结构成份特殊,很难做成显示内部结构的实物标本;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比较特殊,不可能做成实物标本;我们购进脑干内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的电动模型,使用后,学生乐于接受,反馈的效果较好。

4.高护专业改革考核方式,客观平价学生素质

解剖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科,传统的单靠一张考卷已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建立了新的考核方式:①增加解剖学考核中实验考核分的比值(系解实验考核分占总评的30%;局解实验考核分占总评的40%);②增加实物标本考核(分期中和期末实物标本考核,各占实验考核总分的30%);③开设课堂讨论、提问及操作的考核(占实验考核总分的40%)。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兴促学,以趣促思(思考问题),以思促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效率。

通过对高护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我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验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小贞.解剖教学改革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75~376.

[2]袁玉林.临床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73~174.

[3]陆国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40;51.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6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48-02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2013年校级立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长医教〔2013)11-48号。

引言:针对民办医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趋势,以培养学生解剖动手能力、丰富医学生临床知识为目的,局部解剖学开展的开放性实验室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以长沙医学院为例,为弥补局部解剖学学时较少、内容复杂、牵涉到广泛的临床知识等,学校在教改班中实行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本文就其教学意义、具体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教学意义

1.1局部解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局限于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即使学习了系统解剖学,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在学习局部解剖学时由于学时紧张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局部解剖学,进而出现实验课缺乏动手能力、理论课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所以在除教学规定范围内的课时外,增设开放性实验,提高医学生动手及空间想象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1.2增进学生对解剖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开放性实验课上不仅能够丰富临床知识、巩固理论知识,还可激发学生的解剖学研究兴趣,例如在巩固理论知识过程中通过动手解剖发现各种变异,以及对标本临床知识应用的讨论等,都可以将学生对解剖学的认识带到研究的层次,让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开放性实验室实行主要以学生亲自动手解剖的形式进行学习,这要求授课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其自学能力。

1.4为外科手术学等临床专业知识的做准备: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时的不足使得大部分学生缺少动手解剖的能力,在后续外科手术学等临床专业课程学习时缺乏局部解剖学知识将导致理论和实际操作学习上的困难,而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将提供医学生一个提前接触临床的平台,带给医学生更多的理论实践机会。

1.5传统实验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许多学生实验过程都是走马观花、草草结束,不重视总结,而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放,增加学生学时机会。。[3]

2具体实践方法

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模式为:学习方面,教学时间选于无教学课程安排的周末,以自主报名的形式在长沙医学院12级教改班抽取学生30人。每周安排学习任务,包括解剖作图和课后习题,另外选取学生进行局部解剖学知识讲述,以课程整合的形式从解剖学联系组胚、生理、病理等桥梁学科,最终延伸至临床内外科学。挑选有解剖经验的学生解剖标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发言,就解剖学科研方式进行探讨,最后记录并总结;管理方面,为了保护标本不被破坏,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解剖过程由具有解剖经验的学生操作,并帮助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掌握解剖技巧。

3教学效果

3.1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理论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在局部解剖学课堂上的热情增加,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局部解剖学知识,并联系病理、生理及组胚等基础桥梁学科进行记忆与运用,同时学生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可以得到激发,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实验室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1]。

3.2教学从理论到实验操作的衔接更加顺畅:以往的局部解剖学理论课程进度过快,无法抽出时间对所学内容及时复习,实验课上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导致学生对标本无从下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教学改革班的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融入理论课堂,而且实验课上学生可以自行讲述熟悉的知识点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对亲自动手解剖的机会也大大提高。

3.3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医学知识网:开放性实验重点放在局部解剖学,但对其他基础桥梁科目的映射也取得较明显效果。让学生形成一种以局部解剖学为中心的医学记忆思维,发散到其他医学科目,明显提高学生在学科与学科之间串联应用的能力。

3.4期末考试考核:根据学生的局部解剖学期考成绩对长沙医学院12级教学改革实验班开展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比未参加开放性实验的30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期考成绩明显高于未参加者,利用数据分析软件,显示P

4存在问题

4.1开放性实验室所提供的标本与教学规定实验课上的标本为同一标本,所以当开展开放性实验室时只是等同于将规定实验课上的内容复习一遍,而未能达到辨别不同标本局部解剖学结构的目的。

4.2由于采用课程整合的方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对其他科目的相关内容也需要同步地了解,使得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量加大,安排的任务往往完成不了。

4.3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只是依靠学生的实践探索进行学习,不能有效地找出知识学习的薄弱环节。

5讨论

就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民办医学院而言,开展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一个大学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的时代。当然,目前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还缺乏经验,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广大医学师生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还需要医学院领导, 实验室与实验室人员的各方位支持与协调才能实现[2]

参考文献

[1] 汪靖,李跃平.以开放性实验室为平台指导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