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系统测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范文1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技术的成熟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1]。在物流运输的智能化发展背景下[2],急需设计一种新的物流运输用机械包装自动分类系统来提高目前的自动分类效率。常规的物流运输机械包装分类过程较单一,往往利用较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进行分类抓取[3],但这种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往往缺乏智能化感知和敏捷变化的特性导致其对生产前的位置准备及分类物品的摆放区域要求非常高[4],且在分类过程中,受自身敏感性的影响[5]。因此本文设计了物流运输用机械包装自动分类系统,硬件部分设计了数据采集分类器、ARM 处理器,以及S5PC100 核心芯片,软件部分首先分析了物流运输机械包装自动分类需求,其次构建了设备自动分类架构,最后设计了功能模块,实现了物流运输用机械包装设备自动分类。

1. 硬件设计

1.1. 数据采集分类器

传统的自动分类机器人主要依赖低阶手持人工采集终端,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且实际的数据采集读取的效果也较差[6],性能不高,因此本系统选用智能化数据采集分类器作为数据采集终端,增加信息采集处理的效率。根据系统实际需求,本文绘制了 LXEA、Motorola、Euro Tehc 这几种智能数据采集分类器的性能参数表,如下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LXEA 的各项性能指标较符合本文设计的系统需求,因此本文使用 LXEA 数据采集分类器进行物流运输用机械包装设备的采集和分类处理。

1.2. ARM 处理器

为了保证自动分类系统的实际分类需求,增加实际分类效率,设计的自动分类系统必须选取符合要求的 ARM 处理器。物流运输用机械包装设备自动分类必须要考虑低功耗和实时性需求[7],因此需要将 ARM7、ARM9、ARM10、ARM11、ARM Cortex这几种处理器进行综合对比,根据处理器的性能差异,选择最符合系统需求的 ARM 处理器型号。ARM3 的实际工作频为 80M,标准状态 下功耗约为0.06mw/MHz,处理能力约为 0.97MIPS/MHz,使用冯诺依曼架构实现处理,ARM9 的工作频为 150M,功耗为 0.19mw/MHz,处理能力为 1.1MIPS/MHz,使用哈佛架构,ARM10 的实际工作频为 260M,标准状态下功耗约为 0.5mw/MHz,处理能力约为1.3MIPS/MHz,使用哈佛架构处理,ARM11 的工作频为 335M,功耗为 0.4mw/MHz[8],处理能力为 1.2MIPS/MHz,使用哈佛架构,ARM Cortex 的实际工作频为 600M~1G,标准状态下功耗约为 0.3mw/MHz,处理能力约为 2MIPS/MHz,使用哈佛架构,综合以上差异,本文设计的系统使用 ARM Cortex 作为系统的处理器,降低系统的处理功耗,提高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

1.3. S5PC100 核心芯片

根据选取的 ARM Cortex 处理器,可以设计内部的核心芯片,常见的核心芯片类型较广泛,性能也存在差异,因此综合实际系统需求,本文选取 S5PC100 核心芯片作为系统内部处理芯片。S5PC100 核心芯片具有处理性能高,功耗低的优势,且其应用成本也较低,内部含有 64/32 总线结构,运算速度可达660MHz 以上,因此其具有较高的解码能力,能在 LCD 中输出。S5PC100 核心芯片内部主要包含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进行调整的时钟模块,方便存取调用的储存模块。多媒体转化模块、接口模块等,都能及时对输入到处理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控制,因此 S5PC100 核心芯片内部处理器的集成部分对整个芯片的实际处理性能有重要作用,为了增加转换效率,S5PC100 核心芯片设置了 ROM、STAM、NOR、Flash 等多个控制器,使其满足高速率下的系统转换需求。

2. 软件设计

2.1. 分析物流运输机械包装自动分类需求

设计的分类系统必须满足分类功能需求,即将实际分类的过程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是进行物流机械包装合流处理,第二步是根据设计系统的实际情况输入物流分拣信号,再利用上述设计的数据采集分类器进行分类信息的录入和处理,并制定分类框架及分类标准,保证实际分类效果,第三步是进行机械包装分流,控制终端在设备分类处理后,进行了移动分拣筛选控制,由判断模块判断此时是否达到了分类标准,最后,根据分类结果进行分运,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综合输出,完成整个设备的分类过程。

2.2. 构建设备自动分类架构

根据上述物流运输机械包装设备自动分类需求,可以构建符合系统实际运作状态的自动分类架构,需要从几个方面综合进行架构设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机械包装设备自动分类信号的输入及分流,因此研究分类过程,将自动分类架构划分成识别部分,分类检测部分,控制部分,以及分拣部分,各个部分需要协作对实际自动分类信息进行处理。

2.3. 设计功能模块

根据设计的自动分类架构,可以进一步设计物流运输用包装设备自动分类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自动分类。第一是分类图像采集模块,根据 FPGA 控制原则,进行物流运输用机械包装设备的采集,设计特殊的采集协议,使其能满足实际的初始化标准,从而完成分类图像的采集,因此在图像采集模块可以使用VSYNC 代表帧同步信号、HREF 代表同步型号,VGA 代表分辨率,在输出时序的综合控制下完成分类图像的采集识别。第二是边缘检测模块,根据自动分类系统的需求对图像采集模块中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处理,设计卷积运算矩阵模板,使用Soble 算子完成边缘检测。第三是显示模块,可以根据边缘检测模块的监测结果查看分类情况,利用分类控制器进行信号同步,设计正确的显示程序,对实际分类识别区域进行规划,保证 RGB数据的输出效果,使其满足标准的 VGA 时序。设计的显示程序需要利用参数化设计来保证显示效果,因此可以选取 parameter来进行参数定义,修改定义常量,实现快速自动分类。

3. 平台测试

为了检测设计的物流运输用机械包装设备自动分类系统的性能搭建了自动分类性能测试平台,进行系统测试如下。

3.1. 测试准备

根据系统测试的实际需求,利用 Intel RealSense 搭建系统测试平台,首先固定测试平台的实际操作范围,其次设计目标采集模块,为了提高分类采集测试的有效性,在实际测试模块利用 Ubuntu16.04 Linux 平衡了测试需求,测试平台示意图如下图 1 所示。由图 1 可知,该测试平台为了保证测试准确性设计了 IntelRealsense 感知层,Intel Realsense 感知层可以通过目标物体的像素情况采集实际的分类信息,在分类测试基础上,测试平台还添加了交互层,便于测试平台与 Intel Realsense 感知层进行交互,为了提高测试的智能性,降低测试消耗的时间,测试平台还搭建了执行层,该执行层可以利用 Robot Studio 软件来传递测试信号,系统整体测试的步骤如下:首先利用 IRC5 进行通信配置,将配置使用的 ROS Server 进行复制记录,然后利用 RobotStudio 软件创建测试程序,建立测试结果 ROS 文件,设置控制器,开始进行系统测试。

3.2. 测试结果与讨论

分别使用本文设计的物流运输用机械包装设备自动分类系统及传统的机械包装设备自动分类系统进行物流分类包装,测试不同数量设备下两者完成分类消耗的时间,测试结果如下表 2 所示。

结束语:

系统测试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如何使用有效的方式,对水利工程项目展开科学的管理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首要问题[1-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正在不断对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改进。水利工程具有项目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项目参与单位众多、信息量较大且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利项目的管理难度。在以往的水利项目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展开管理。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工程项目中所含信息量较大造成系统运行失常或系统崩塌等情况[3-4]。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设计新型适用于信息规模较大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原有系统在使用中的不足,采用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提升系统的信息负载能力,保障此系统可在项目信息过于庞大的工程中正常运行。为保证此次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系统设计完成后,构建系统测试环节对文中设计系统的使用性能加以研究。

1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硬件设计

针对原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系统信息负载能力较差的问题,设计新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体系统硬件构架如图1所示。根据上述框架完成此次水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硬件设计。针对原有系统的不足,采用云计算以及数据库优化提升系统的信息负载能力,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为确保此次软件设计中使用的技术以及增加模块功能的正常使用,将对原有系统硬件进行设计,主要针对信息存储部分展开设计。在原有系统硬件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扩展存储器[5],保证系统的信息负载能力。由于原有系统硬件框架中所含设备较多,此次设计的扩展存储器采用芯片的形式,易于安装至原有系统设备框架中,不会对原有系统硬件的其他功能造成影响,具体芯片设计如图2所示。将上述芯片应用至原有硬件结构中的主机部分,为芯片提供电力支持,确保其可以正常使用,设定优化后的主机参数见表1。在水利工程中包含的信息数据形式多样,因而,主机中设定多种通信接口,保证信息数据的正常获取。依据上述主机设计中的设备参数,完成对主机的优化,并将优化后的主机应用至原有系统硬件框架中,作为软件模块开发部分的基础。

2系统软件设计

采用上述硬件设计结果作为系统软件开发平台,针对原有系统使用问题,增加信息处理模块以及项目管理计算模块,提升系统数据的承载能力,具体软件开发部分设计如图3所示。在上述软件模块框架中,增加相应的计算部分,确保水利工程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进展具有控制能力,并以此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能力。

2.1优化系统数据库

数据库是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针对原有系统的不足,将数据库更新为符合水利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存储和处理要求的结构。在此次设计中,将数据库分为数据字典[6-7]以及数据库结构2个部分。在原有的数据库中,仅针对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展开设计,这种设计模式造成数据库内逻辑层次较差的问题。因而,在此次设计中将使用概念结构[8]、逻辑结构、物理结构[9-10]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形式,提升数据库的使用性能。在数据库内设定相应的数据字典,将获取到的水利项目信息依据字典的格式进行分类与存储,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采用以上字典内容,设计项目信息数据表。根据数据表的内容,将数据库内部结构设定为采用关键词提取[11-12]的形式。通过对数据表的特征研究结果可知,项目名称为此系统内部的关键词。因而,将其通过关系结构的形式进行连接,以便于信息的查询与处理,具体信息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结构,完成数据库内部设计。在数据表的设计过程中,着重注意关键词的提取,以此保证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处理的精度与可靠性。将处理后的信息作为项目管理的信息基础,对其进行处理,实现系统项目管理性能。

2.2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信息管理模型

采用数据库内部的信息数据作为项目管理模型中的参数与变量,构建水利工程管理模型,实现对项目的管理。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包含对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员工、资金展开合理的管理。在此次设计中,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项目工程进度的管理。

3系统应用测试

结合上述硬件设计与软件模块开发,完成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为保证此次设计结果与原有信息系统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设计系统测试环节,与原有信息系统展开对比,获取2种系统的使用差异。

3.1系统测试平台

在此次系统测试中,将就2种系统的数据承载能力展开测试,在硬件部分2种系统的结构基本一致,因而,在系统测试前,选定合适的硬件组成系统测试平台。除原有系统中涉及的硬件设备外,增加高精度计算器以及系统检测软件,保证系统测试结果有效性。在此次使用中,将数据库内部信息数量设定为实验样本,此次实验共计10组实验样本,采用原有系统与文中设计系统分别进行收录与管理,并对比两系统的数据负载能力。采用以上数据信息作为此次系统测试的样本,将测试样本统一设定为数据表的形式,其中不包含图片、音频,测试样本仅采用文字的形式。通过2种管理系统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获取系统测试结果。

3.2系统测试结果

在此次系统测试中,采用横线表示系统运转异常状态,具体系统测试结果见表4。通过测试结果可直观地看到,原有系统的信息负载量远低于文中设计系统,文中设计系统可有效完成测试样本的管理工作,原有系统在进行第8次测试时出现系统异常的情况,而后在第9次与最后一次实验时,系统均无法正常运转。已知信息负载能力差,易造成系统管理能力下降。通过上述测试数据可知,文中设计系统的管理性能优于原有管理信息系统,将文中设计系统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可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推进。

4结束语

系统测试范文3

1.现状弊端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非完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情况制约,使得企业受历史影响很大,许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这直接导致公司近几年的小额亏损。比如说车辆驾驶与工资核算,车辆分配依然沿用计划时期的方法,由领导指派,由于工资受车型影响很大,导致了大多数驾驶人员对这种分配方法极为不满。此外工资核算方法也令驾驶员产生很大不满,不是驾驶员不愿出车,而是因为运输市场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导致有的驾驶员出车频繁,效益工资很高,有的却每月基本无事可作,月月亏损,得不到效益工资。所以这种不合理现象缘于不合理的车辆驾驶与工资核算,因此要想调动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需要从根本做起,改变这种固定的驾车关系,并探讨一条切实可行的工资核算制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彻底扭亏为盈。后勤集团和运输公司正在积极从事这方面的改革工作,我相信不久就可初见成效。

2.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对任何一个组织、单位或企业,其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使其为组织发展提供最大支持,就必须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组织可行性分析、人员可行性分析等四个方面。运输公司已配备了电脑,如果建立一个内部管理系统管理其日常事务和工作,只需辅之以必要的软件即可。由于运输公司可以依靠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软件开发。除此之外,此项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费用。因此,从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的角度综合考虑,该系统花费少,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运输公司采用典型的直线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简单,责权清晰,适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不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而且公司领导对该项目极为重视和支持,所以该系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组织可行性。运输公司的管理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关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再加之,该软件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为操作简便明了。因此,该系统实施后,不会存在因人机配合不当造成的错误。所以,该系统在人员分析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代码设计

系统代码设计主要是根据系统的信息模型,利用文件与数据库设计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等,确定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定义数据项,设计数据库结构和某些临时文件。对信息实行分类编码要达到标准化。这样可以统一协调各项信息的收集工作,使之既符合系统整体的要求,又满足部门需要,减少对信息进行重复采集、加工、存储的情况,最大程度的消除因对信息的命名、分类、描述和编码不一致所造成的误会和分歧。做到使事物称和术语含义统一化、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概念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信息进行编码后,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编码组合成复合码,用于作为将多对多关系分解成一对多关系的依据,这样利于关系模式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2.数据库结构设计

依据系统中各部分功能的不同,为该系统建立三个数据库。(1)基本信息库:用于存储整个系统人员、车辆等原始信息及其配置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驾驶员登记表、车辆登记表、驾车登记表。驾驶员登记表,车辆登记表,驾车登记表之间的关系。(2)出车库:用于存储出车记录。主要包括出车登记表,其中存储了每次出车的信息。(3)工资核算库:用于存储按月核算的人员的各项工资汇总信息。主要包括驾驶员效益工资核算表、驾驶员工资核算表、管理员总工资核算表、财务处回执表等。

3.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系统软件结构的优化准则:(1)建立高内聚性低耦合度的模块集合。(2)避免模块具有高的扇出、扇入系数。(3)系统具有适当的深度和宽度。(4)模块内条件判断的作用范围保持在模块的控制范围内。(5)尽量使模块具有单入口和单出口。(6)控制需要优化处理或修改的模块的个数。软件结构设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的依据,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在系统分析阶段建立功能模型时使用的IDEFO图,是严格按照自顶向下的功能分解方法描述系统逻辑功能的。并且对系统每一功能的输入、输出、结束、机制都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同时,各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十分清晰的。因此,可以由IDEFO图直接导出系统的初始软件结构。

4.输入输出及界面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是形界面,其界面友好。而且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为管理人员提供最大方便。举例来说,在整个系统中大量采用了系统默认生成和组合框技术,以提高输入数据的速度和规范化。例如:整个系统中,输入时间,由系统默认当前年份、月份和日期。输入均采用组合框,可以任意选择输入条件。在常用的出车登记单中,当输入车号时自动查找驾驶员姓名由系统自动填写。当需要改动时,可通过驾驶员姓名组合框进行选择输入;用车部门也是组合框选择输入。这些都极大的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数据输入和系统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

5.处理流程设计

处理过程是指模块的处理流程或算法流程。为保证在系统实施阶段能编写出结构良好、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的程序,在模块内部设计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结构合理、清晰流畅的算法流程。

6.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开发成功的重要一环。设计上完美无缺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开发人员与用户只间交流存在的问题,由于程序员的疏忽或时间太紧造成的各种错误等,这些错误必须在用户对系统验收测试以前纠正过来人。在系统交付使用以前,还要对系统的响应速度,事务处理吞吐量,载荷情况,失效的恢复以及系统的实用性等等进行测试。测试的真正目的是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证明系统是有效和正确的。

7.系统试运行

系统测试范文4

关键词: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监理

0引言

卫星通信系统在现代军事行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大地域机动通信、快速开设通信枢纽、战场数据分发和天基武器系统通信方面具有其他通信手段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是未来我军栅格化信息基础网实现广域覆盖的重要手段之一。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星载转发器、地球站接收和发送设备组成,其中地球站建设是确保卫星通信系统充分发挥通信保障能力的重点要素。根据工程建设步骤程序,典型的地球站建设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到货验收阶段、安装集成阶段和调试测试阶段。其中到货验收重点确保建设方、施工方、供货方和监理方点验到位,确保货物外包无损和资料齐全;安装集成重点严格施工工艺标准,确保施工方按图施工、安全生产,做到隐蔽无患;调试测试重点确保足时足量、不留疑点,做到流程规范、结果准确。

1到货验收

到货验收的主要工作是依据工程采购合同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对工程项目中采购的各类设备器材及配发装备等进行检查验收,必须做到设备装备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货物采购合同约定,附件、备件、证明文件、入网许可证、合格证书和技术文件应齐全,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天线预埋件的验收。天线预埋件主要指地脚螺栓,由于地脚螺栓将嵌入至天线基础之中,一旦安装更改难度较大,需要破坏天线基础,因此需对地脚螺栓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地脚螺栓对天线起到固定和调平作用,检查时应注意地脚螺栓长度是否一致,符合设计要求,不能存在弯曲、腐蚀等现象,还应关注地脚螺栓的锚固长度和螺纹深度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计算值。(2)线缆、机柜和走线槽的验收。线缆验收的主要工作是检查线缆的型号和数量是否与施工组织计划中一致。在实际工程中有可能出现用高等级线径线缆替换低等级情况,此时应向厂家询问更换理由,令其出具更换线缆后不会对系统功能性能产生影响的报告,形成备忘录并签字。走线槽和机柜验收主要检查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无锈蚀。机柜的门板、侧板平整、无扭曲、无变形。门和侧板为可拆卸式结构,门的开合转动灵活、锁定可靠,门的开启角应不小于110°。走线槽和机柜验收的主要问题是掉漆和变形,在长途运输、施工搬运过程中难免遇到磕碰情况,验收时应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确定补漆和变形校正等工作应由谁负责,形成备忘录并签字。(3)通信设备的验收。通信设备是工程的核心,其质量问题决定着工程的进度和目标实现。首先,应检验生产日期、批次、厂家、数量、型号和外观等;其次,收集厂验合格证、出场合格证、说明书和售后维修等文件;再次,在接地良好、电力稳定的环境下对设备进行一次加电测试,主要检验风扇是否工作,告警、通电指示灯是否正常,能否正常登陆管理界面进行配置查询等;最后,将问题梳理填写到货验收记录单并签字,督促施工单位尽快解决问题或更换设备。(4)其他注意事项。在实际监理工作中,还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如设备名称不一致、数量单位不一致等,现场应灵活处理,听取各方意见,及时做好拍照、记录和签字。

2安装集成

安装集成阶段由天线安装、线缆安装和设备安装三个方面组成,是工程进度计划中耗时最长、分量最重的阶段,也是最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变更问题的阶段。在该阶段中,监理人员应综合利用旁站、巡视、抽查和测试等多种监理手段,召开监理例会和专项问题协调会,积极协调项目干系人共同促进工程顺利开展。

2.1天线安装

(1)卫星地球站所采用天线一般为口径为2米以上,多采用吊车吊装方式,施工前应令吊车提供方对钢丝绳、电动机、承受臂等进行检查和检验。(2)卫星天线反射面板安装时一般高度都大于2米,7.3米天线直立高度约9米,根据我国《高处作业分级》标准,天线安装工作属于高处作业,现场监理时应佩戴安全帽,注意坠落和砸伤事件,安装人员应具备登高证等执业资格。(3)天线基础的检查。天线基础的水平度、沉降和抗震等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令天线基础施工单位出具合格证书或第三方检验报告,明确责任界面。(4)正式的天线安装包括天线骨架安装、主反射面板安装、副反射面板安装、馈源安装和低噪放安装等。有些高频天线的高功放也安装在天线体上。现场监理时应按照施工组织计划严格把控施工环节和质量,虽然这些安装工作不是隐蔽工程,但由于是高处作业,再次检查难度较大,因此监理时应多拍摄照片、多旁站监理。正规天线厂家会在天线出厂前进行天线出场拼装工作,标记发射板序号,检查螺丝螺纹深度等,所以天线的整体安装质量不会有太大问题。但高频天线如Ka频段天线或多反射板阵列天线安装难度较大,质量要求更加严格。

2.2馈线、电缆安装

(1)走线槽和走线地沟的检查。检查走线槽和走线地沟的安装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走线槽连接处、转弯处是否有尖锐点,地沟中是否存在积水,走线槽或地沟出入馈线洞或井时是否有防水或密闭处理等。(2)电缆类安装注意事项。各种缆线必须使用整段电缆,电缆中间严禁转接。缆线排列必须美观、整齐,外皮有损伤的缆线禁止使用。布放的所有电缆的转弯半径要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电缆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两端应制作标签标识,线缆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3)波导安装注意事项。波导连接前先将其位置调好,使法兰盘自然吻合,先用销钉定位,装好密封橡皮圈,然后再用螺栓连接,螺帽紧固,必要时在连接处缠绕防水胶带。当法兰盘不能自然吻合时需更换波导节,调整相关设备的位置,严禁用螺栓强行拉进合拢,以免波导管受附加应力而损伤。线缆安装还应注意强弱电分离、按要求接地等问题。在实际工程监理中,线缆综合布放的美观程度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有时不得不因美观的考虑而放弃对成本的限制。如何按照合理的路由布放线缆,达到既经济又美观的效果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职责,监理方只提出建议并结合建设单位要求监督施工即可。

2.3设备安装

(1)机房的检查。通信机房应符合设计要求,具备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及监控系统等要素。在温湿度、电磁干扰、承重、接地电阻等方面达到相关标准。(2)机柜的安装。机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安装加固。一般施工都会注意机柜底部与地面或机架底座的加固,但在实际监理中还应要求侧面或柜顶也要进行加固,使一排机柜连成一体。(3)设备的安装。调制解调器、服务器、数据库和交换机等设备的安装需按照设计图纸安装固定。监理重点在于设备间的线缆布放,主要有音频线、网线、尾纤和电力电缆等,为了美观可建议施工单位采购同一颜色线缆,购买布线卡或套管。设备安装至机柜中时,应注意合理利用机柜空间,有些设计图纸中的机柜尺寸可能与实际不符,需要现场灵活处理。为了便于以后操作维护,具有操作界面的、需人工手动调节的设备应安装在机柜上半部分,机柜的下半部分可以安装不常操作的设备,如交换机、电源和光端机等。

3调试测试

调试测试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天线电机测试、馈线系统测试、设备功能测试、网管系统测试、运控系统测试和站控系统测试等。监理人员在熟悉各系统、各设备工作原理和功能性能的基础上,监督调试测试的全过程,记录相关测试流程、方法和结果。在进行各种测试环节前,监理员应指令施工单位对供电系统、接地系统进行检查确认,具备条件后协同建设单位一同进行相关测试。(1)电机测试。加电后电机正常工作,可使天线的俯仰、方位和极化转动。其工作受天线控制单元和天线驱动单位的控制。严格来说天线体上标注的刻度盘与天线控制单元面板上显示的信息应具有对应关系。具备自动跟踪功能的天线,应检查该项功能,可通过频谱仪上信标信号强度来确定功能是否实现。(2)馈线系统测试。对星完毕后,天线可接收和发送信号,现场监理应保存好接收方向图,发射方向图一般由监测站记录并传送。(3)设备功能测试。包括高功放、低噪放、变频器、调制解调器、光端机等,一般来说如果可以正常的接收和发送信号,频谱仪上无明显问题,本机设备又无明显告警则说明该设备功能测试通过,性能测试需具备一定条件,按照验收测试细则具体实施,一般在初步验收时进行。(4)网管、运控、站控系统测试。实现区域组网、信息上报、通断告警、远程控制等功能,测试时注意记录,拍摄照片。调试调测阶段产生的记录表格将是初步验收阶段验收大纲和细则的重要输入文件。在调试调测阶段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项,初步验收时应重点测试、反复测试,以保证工程质量。

4结束语

卫星地球站工程监理各阶段逐次递进、环环相扣,前一阶段的工作将影响后一阶段的开展,后一阶段的进行也可能发现前一阶段的问题。因此,在各阶段的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应注意收集现场资料,做好拍照、录像、录音,及时填写各类记录单、监理日志和周报月报等,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进度、明晰责任归属,也是一种服务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吕海寰,蔡剑铭,甘仲民,等.卫星通信系统.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14-16.

[2]祝军等.通信建设监理管理与实务.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工程建设分会,2014.6,432-443.

[3]国家标准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国家标准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5]国家军用标准GJB367A-2001.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6]国家军用标准GJB2812-1997.军用卫星通信地球站通信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系统测试范文5

1.1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

按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指标体系,建立施工现场绿色施工规章制度、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四节一环保”。

1.2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流程及管理

1.2.1申报、条件及程序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以中国建筑业协会当年发出的《关于申报第×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通知》为准。申报经审批后予以立项。

1.2.2企业自查、实施过程检查

1)企业按照中国建筑业协会统一发文要求就当前工程的绿色施工实施情况开展自查。自查内容包括:方案是否完善,措施是否得当,有关起始数据是否采集,主要指标是否落实等。2)实施过程检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选派专家组检查。3)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即将竣工时向中国建筑业协会申请验收评审。

2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

2.1运行环境

本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Windows7/WindowsXP,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数据库选用微软的SQLserver2005L来实现。

2.2数据库引擎

ADO.NET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审核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时采用ADO.NET数据引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作为NETFramework的重要组成部分。DataSet和NET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是ADO.NET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NETFramework的作用是连接系统的数据源、根据系统提出的要求执行相应的SQL命令,并完成相应的数据检索功能。DateSet是数据存储的对象,在NETFramework获取相应的数据后,需要将数据存入DateSet中,以供程序调用数据。

2.3CASE集成开发平台

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一种称之为CASE集成开发平台的工具,CASE是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的缩写,意思是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的综合型平台,它是由各个工具以及辅助软件构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化、不断发展,它现在也形成了一种开发思想。

3系统需求分析

3.1申报流程分析

1)申报条件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申报的前期,只有当条件审批通过后,单位才能进行项目申报。申报条件是由施工单位按要求完成的,将自身的条件材料整理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后由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优先审批,审批通过后提交到当地的省级建筑业协会进行审批,通过后发到中国建筑业协会总部进行最后的审批。2)施工方填写示范工程项目申请表,经由财务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项目的利益情况,然后由当地建筑业协会对项目的方案、质量以及技术等进行相关的审批,审批通过后发往建筑业协会总部进行最后的审批,审批都通过后总部对项目进行评分,对外公布以及发放相应的证书。

3.2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总体需要具备信息、申报管理、审核管理,审后管理,档案管理等五大部分功能,并由此五大功能延伸出七项次级功能,分别用于内部信息管理,对外信息,审前,审中,审后,档案管理全部流程,连同人员管理,权限管理,新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规避风险管理,应急措施管理,分项列举管理,特色施工管理等功能,规范审核步骤,整理审核材料,提高审核效率,便于查询等功能,在更短的时间更好地完成整个审核流程,具有便于调档、便于纠错、便于研究等几大特点。

4系统总体设计

4.1软件相关设计

4.1.1系统目标

系统建立的目标是对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相关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系统需要全覆盖协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方面的所有业务,其中包括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并能进行相关的审核,能收集档案建立与档案管理的信息,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请单位进行全程监督,工程结束时进行验收考核等核心功能,还需要具备对系统的日常维护进行管理,例如权限、人员等进行管理。

4.1.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架构Fig.2Systemstructure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遵循以下原则:①项目干系人是系统成功运用的关键。全员参与是系统成功运用的保障。②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中国建筑业协会的一项战略目标。③充分考虑到系统与中国建筑业协会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通信。④系统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应符合项目开发流程,同时符合协会有关规章制度。⑤以申报、审核、验收为主线,构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⑥建立工程验收以及审后管理等各项指标数据库是本信息系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4.1.3软件支撑环境

服务器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2003/2008,硬件要求为10T的硬盘,4核CPU,8G及以上的内存空间。客户机硬件要求为普通家庭使用的PC均可满足,系统环境要求为Windows7或者XP均可。

4.2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在需求分析阶段,详细说明实现功能的描述,它是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基于该需求分析而设计的。

4.3功能结构设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依照系统功能的划分而确定,为了便于主系统设计实现,其各个子模块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信息管理、申报管理、审核管理、审后管理、档案管理、验收管理、新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

4.4数据库表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是以SQLserver为基础建立的,是根据系统功能以及数据存储结构而设计的,由于数据库表过多,不便于全部表现,数据库核心功能数据结构,以部分字段以及部分表格体现数据库的内部主体结构。

5系统实现

5.1申报条件管理实现

申报条件管理起始是以申报单位整理单位申报条件的相关资料,然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单,递交当地环保部门对材料中关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批,然后交由当地建筑业协会进行项目技术以及单位资质等进行审批,最后由总部进行审批通过,审批过程中有一环节审批不通过该次申报打回申请单位。系统功能是由各种类相互组合而成,申报条件功能由两大部分构成,申报数据处理类、流程以及流程处理类等构成,用户填写完申报条件申请表单,启动流程、调用流程接口,整个申报条件的审批由流程审批处理类以及流程审批结果类等完成。

5.2申报管理实现

申报管理包含申报条件管理、申报优先管理、申报表格管理等3个部分,申报条件管理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流程的第一步,集中了施工实施方案、施工规模、施工分类、施工手续、施工周期、施工投资、施工相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施工条件与环境、施工特点、施工技术的攻关和创新等相关资料的上传与审核,这里的相关材料建议打包上传,分单位列出,并由专人负责申报条件的审核。由于其中资料繁杂、分类众多,不建议分类分单位地列出,否则不便于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整体条件的审阅,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审核难度。由专人负责一个或者多个单位的申报条件审阅可以快速审核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整体条件,并便于每个单位的专项查找和调阅信息,减少了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申报管理活动如下:申请表填写→发起申请→财务部审批→当地建筑协会审批→方案审批、质量审批、技术审批→总部审批→评分→对外公布→发放证书。申报管理类结构由申报申请类、财务审批类、申报流程类、方案审批类、质量审批类、技术审批类、申报评分类、证书类、信息类等构成。流程类又分为流程接口、审批状态类、审批流转类、审批结果类等组成。申报优先管理是在申报的各个项目中进行优先考核与审批,某些项目属于政府制定的急项目,需要优先进行考虑。主要衡量的标准是项目的单位与项目的大小等条件。在打包上传的所有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资料中,通过工程开工时间,政府单位推荐,新技术开发,代表性工程等条件,优先审核,优先报批,做到方便与科学的分配审核时间,达到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目的,并有效地回应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按照科学的顺序审核,做到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申报表管理即为申报的表单管理以及申报时需要提交的各项文档、图等资料的管理,在项目申报时申报单位需要提交各项信息以及申报项目的相关简介,附属需要条件相关的施工方案,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在申报表管理中,用户根据申报的表进行填写,到建筑业协会各个办事处进行填写以及提交相关材料。工作人员在接收到申报申请时,进行系统的申请。填写系统申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以及将用户提交的电子材料以及纸质的材料进行封装、编码等操作,方便审批时进行对应的查阅。

5.3审后管理实现

在项目验收过程中,需要填写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提出的各项相关考核表单进行考核,实地考核需要计算机或者纸质的考核表,考核完成后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经协会相关人员进行打分以及审核后验收完成。验收的主要内容分5个方面,包含环境评分、节材与材料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利用等。系统对于这5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设计,系统功能实现如下。1)环境评分主要考核的是对周边环境污染情况,根据相关的各项检测数据对此项目开始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考核出项目对环境的污染指数,在规定的范围内方可通过考核。2)节材与材料利用率考核的指标为,各项材料的使用情况,根据项目申报时所填写的项目大小、项目的设计图纸等分析所得的数据对比。材料选择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并有实施记录;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制度健全,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系统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相关验收流程以及验收的各项表单,利用表单工具以及流程工具对此功能进行了设计,验收所得的分数,在第一次填写后不可修改,需要修改相关数据需提交相关的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对数据进行修改。

5.4信息管理实现

信息分为两部分,内部信息以及对外的信息。内部信息主要是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告等,是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信息整理、然后在系统的信息页面上输入信息内容,最后由信息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信息然后。对外信息需要进行信息审核,信息审核是对信息正确的进一步确认,企业对外的信息一定要是真实、正确的信息,其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信息的类图分为内部与对外两部分,对内由内部信息输入类、信息复查类、内部核实类、信息类构成。对外信息由对外信息输入类、信息审批类、审批流程类、审批结果类以及对外类等构成。

5.5档案管理实现

档案管理主要有档案归档、资料管理以及查询等3大核心功能。定期或者当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完成后,工程资料需要进一步归档处理,由档案管理中心收集并整理这些档案,然后对档案进行分类,档案中心负责人对收集分类后的档案进行复查,确认是否可存档,如果不能需要重新整理,如果可以进行存档处理,进行资料存档。档案管理功能由档案收集类、档案分类类、档案复查类、档案复查结果类、资料归档类、资料查询类以及资料统计类等构成。

6系统测试

6.1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是系统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通过检测判断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了预期设定的要求。软件测试是伴随软件整个开发流程的,在软件开发设计阶段软件测试就已经开始了。在系统进入编码阶段以后,就要进行白盒测试,当功能模块完成以后,测试人员则会对该功能模块进行黑盒功能性测试。当系统开发完成以后则进行集成测试阶段,该阶段是整个测试环节的重要阶段。随后就会进入确认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阶段。当系统上线以后进入安装测试阶段,进而会进入验收测试阶段。最后就是结项总结阶段。到此整个软件测试周期完成。测试的过程中,检查软件功能、性能是否符合系统需求,监测系统的并发,检测系统的安全性,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应急预案是否正常。

6.2测试工具

本系统测试采用了LoadRunner工具,该工具能够满足各个不同测试用例的需求,测试出在各种网络环境中系统的各项峰值,帮助开发组找到系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例如并发、响应时间、系统数据吞吐量、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等。作为一种多样化性能测试工具,它的作用是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查以及优化。

6.3测试环境

系统在测试过程中搭建的测试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与使用客户端计算机。

6.4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这项工作是伴随着整个系统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投放试用过程而存在的,测试工作过程延续了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在本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白盒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是对整个系统的表象以及实际用例来评判系统的综合稳定性和成功率。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测试人员对各页面的实际功能和输出的结果进行测试,从而发现系统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和修复的一种方法。在本测试环节中,我们根据测试需求,在协会、企业内部专门为将使用本系统的测试人员进行了协调和部署,并联合开发本系统的专业测试工程师进行系统测试。分析报告所收集的抽象数据进行录入系统,通过系统的逻辑判断后所展现的结果进行比对。按照系统提供的数据模板或信息表项进行填写录入,然后通过系统界面将这些表项导入系统中,最后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操作进行测试和判断。白盒测试所涉及的工作比黑盒测试更加具体,例如在某个系统界面上,需要对该页面所有可执行的操作以及系统后台对所有人工操作和数据的处理流程、处理方法、传递方向等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平台或相应页面进行抓取捕获数据,然后来判断所接收到的结果是否符合系统开发时所设计的预期结果。假如结果跟预期判断不一致时,需要对本界面的系统功能、逻辑方法、执行编码进行逐个分析查找,将所有动态传递和静态页面的链接走向进而达到设计需求,从而实现所有系统功能。我们对所有系统功能模块和环节都部署了专业的开发测试人员来进行测试和排查。安全性测试是任何信息化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所涉及方面广泛,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目前总结和应该遵循的方法来进行测试。首先是对系统的运行硬件环境做出严格的要求,承载和运行本系统的服务器、网络、电源、物理隔离等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及最基本的防范措施———备份。我们需要测试网络环境是否具有单点故障,一旦网络中断,可采用双网卡和双线接入的方式来防止单点故障。供电设施的测试工作相对简单,本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UPS即可实现供电单点故障的问题;其次是在系统内部和外部不同用户的访问以及恶意破坏的行为,我们将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用户进行登录测试,试图在链接和传递参数,尤其对数据库操作的日志进行测试和检测。灾难性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硬件更换或损坏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对系统的容灾程度、可恢复性以及实用性等指标进行核准。对于安全性测试,普通用户一般情况下没有相应条件和意识,只能由熟悉和参与本系统的研发和相关技术人员来完成。性能测试主要分为兼容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等。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B/S架构,所以本系统必须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终端用户在登陆本系统时所用到的设备、操作系统、浏览器、功能插件千差万别,所以在测试时需要专门的测试人员使用不同的终端环境进行测试,然后对统计出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系统测试缺陷报告书。性能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负载、吞吐量、响应时长等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将通过压力测试软件、非同等级用户登陆等办法对其进行测试。可用性测试主要是UI的友好性、功能树结构的习惯性以及用户的体验程度进行调研和分析,尤其要尽量满足和符合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和习惯,进而到达通俗易懂。

6.5性能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可通过测试用例来分析。测试用例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文档而建立的,测试的范围根据需求文档而确定,全覆盖是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要求。测试用例的设计需要参考测试说明书以及计划。系统测试的深度与测试用例的数目成正比,测试用例的数量决定了系统测试的横向与纵向的深度。系统的性能测试又包含压力测试、事务相应时间测试、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测试以及服务器的数据吞吐量测试等,其中并发测试是压力测试的重要指标。以下仅以并发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机构的使用人数大致为500人左右,因此对同时在线并发要求不是很高。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在于用户并发量,当用户逐渐往上加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及时间。根据当前的业务情况要求系统最大的并发数为300人同时在线,压力测试主要是以下方面:并发测试、服务器吞吐量、服务器工作负载等测试。

6.6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已满足需求说明的要求,已全覆盖系统需求,功能可以完成系统的全部业务要求,运行效率与稳定性经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已通过测试。通过性能测试,系统并发与事务响应时间等都达到需求说明的要求,本系统实现过程中运用了工作流引擎和报表工具,很好地满足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7结论与展望

系统测试范文6

关键词:便携式设备;防盗报警定位系统

便携式设备的大量运行在提高人们信息交互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盗窃风险,因此对于便携式设备的防盗管理非常重要,而利用GSM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GPS定位系统、无线网络通信等技术对便携式设备防盗报警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改善,以便提高便携式设备持有者的信息安全,为便携式设备运行规模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依据。

1系统总体设计

便携式设备报警系统整体设计过程中将以移动手机网络短信的形式将相关报警信息发送到便携式设备持有者的设备终端,然后利用GPS网络定位技术对便携式设备归属地进行跟踪定位,并将其具体位置移动情况与便携式设备持有者的联接网络进行实时互动。而防盗系统则可以在相关便携式设备不正常运行时自动开启设备停止或者设备持有者系统远程遥控等功能,并在设备内部相关构件出现运行风险时进行报警信息的及时发送,保证设备持有者信息的有效接受。同时该系统利用多信号采集模块设置的方式将整体设备情况与设备持有者、警务机构等相关机构进行了有效连接,在保证系统可重构功能的同时,也可以促使设备持有者的各项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2系统硬软件设计

2.1系统硬件设计

在整体便携式系统硬件设计过程中,GSM技术的有效应用非常重要,由于便携式设备运行范围的限制,其在移动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物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促使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受到约束,因此可在无线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硬件设备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便携式设备硬件设计系统主要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限位开关、LED闪光灯、触发蜂鸣器、SIM900A模块等,在实际运行中一旦出现设备被盗情况可依次触动相关设备,从而启动设备报警机制,而SIM900A模块则可以将相关报警信息以文字的形式传输到设备持有者信息终端,SIM900A模块可以通过相关机制的有效运行可将数据化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模式,进而在手机等便捷信息传输设备的稳定运行下,便于便携式设备防盗定位功能的有效实施。

2.2系统软件设计

该便携式防盗定位系统主要软件程序主要包括接收发送报警信息、设备GPS定位、设备远程控制等几个部分,其中系统初始化过程中整体系统处于低耗能状态,即待机阶段。在便携式设备出现盗抢情况时可利用中断信号的设置促使整体设备进入待机阶段,然后在相应的中断服务支持子程序的运行下,可利用适当位置的位置标识进行中断信息的保留,并在整体时间运行完毕后实施中断程序,并将整体运行命令转移到相应的处理程序中,并在整体事件处理完毕后执行系统归零任务。即整体任务运行流程依次为初始化模块设备、系统模块调用、防盗模块调用、GPS模块调用、GSM模块调用、运行情况监测等过程,结合相关函数的有效配置及设置,可促使SIM900A、GPS等相关模块顺利执行防盗系统中所需命令,从而保证整体系统的顺利运行。

3系统应用实践

3.1短信定位功能测试

短信定位系统功能测试过程中需要借用设备持有者信息接收终端及便携式设备内部安装的卡进行,为了节省系统测试负担,现阶段仅利用上述两个模块独立运行测试,其在设备持有者信息接收终端接收到相关信息后会通过SIM卡进行定位信息的自动获取,然后在整体网络平台顺利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位置信息的有效传输,同时在网络GPS定位软件的正常运行下,设备持有者也可以对定位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3.2声光及短信报警功能测试

声光报警功能测试主要通过触发点相关控制模块的促使进行,即通过设置相应的触发位置及控制模块调整,结合声光报警器的启动响应,对蜂鸣器的发声情况、LED灯的点亮情况进行综合判定分析。短信报警测试与声光报警功能测试相同,其都需要利用触发点及控制模块内相关硬件设备的控制,进行短信报警显示功能测试,在短信发送设备将相关信息发送到便携式设备持有者的相关网络终端后,会随之利用设备回执的方式促使报警信号相应或者结束,一般在系统会在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行间隔报警措施。

3.3数据误差处理

在上述设备系统测试完成后可在同样的触发点位置进行重复测试,以降低系统测试误差概率,在后续测试过程中可适当增加触发点的设置,如在一定区域内设置10触发点进行定位数据获取,然后在获得具体的定位数据后可进行数据处理措施,可获得500组数据,将上述数据与真实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可得到具体的误差数值,在得到具体的误差数值之后可利用相关数据的经纬误差得到最终误差系数,即为-0.00029,0.00031.基于上述经纬误差系数可进行误差补偿措施,进而进行数据误差补偿数据的修正处理,即利用SIM900A模块将修正数值进行终端输入,然后进行修改量添加,降低系统误差。

4总结

综上所述,在整体网络式便携式设备防盗定位系统中,GSM、GPS、SIM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以通过便携式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进行报警信息的有效传输,同时结合相应的设备实时定位措施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全面的保障。通过防盗系统运行测试可得出各个独立模块精确运行的特点,而由于各项模块的独立运行这一优良特性,可促使其在实际使用中相关模块的独立应用,从而降低设备防盗经济损耗。

参考文献

系统测试范文7

一、IEMS工作原理

IEMS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层次化设计,典型的IEMS由机电管理计算机(IEMC)及多个远程接口单元(RIU)组成,见图1。系统主要功能为:采集电源、燃油、液压、传动、动力、灭火、防除冰等机电系统状态及故障信息,实现燃油转输等控制功能,及上报机电系统的数据等。IEMC采用多通道设计,实现IEMS的余度功能。IEMC是整个IEMS的核心设备,为实现电源、燃油、液压、传动、动力等机电系统的监控功能提供系统处理平台。RIU负责采集各机电系统状态及故障信息。RIU是IEMS实现分布式的关键,多个RIU分布在直升机的不同部位,使用同一种设备,实现对不同系统的状态和故障信息采集功能,不同的直升机机型使用的RIU数量会有差异。

二、IEMS测试性试验平台设计

1测试性设计。IEMS提供了上电BIT、周期BIT和维护BIT三种自测试方法。根据层次测试性模型的评估方法和故障注入位置的不同,IEMS测试性需求分为LRU级和功能电路级2个层级。注入故障后,IEMC、RIU分别完成自检,以及LRU之间互联互通功能测试,测试结果由IEMC集中管理,故障信息由航电系统显示,IEMC非易失存储器记录,非易失存储器记录的数据可通过连接调试线缆,由调试计算机读取。测试结果若符合IEMS测试用例中的故障“检测方法”和“检测/指示判据”的规定,则视为检测成功;反之,则视为检测失败。匹配测试用例的注入位置以及检测结果,匹配成功则视为成功隔离;反之,则视为不能成功隔离。IEMS故障检测率和隔离率采用单侧置信下限进行评估,某IEMS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单侧置信下限公式:RiniLinLFi−=−−=∑1)1(0(1)其中,RL:单侧置信下限值;F:隔离/检测失败的次数;n:样本量;C:置信水平。

2故障注入方法。故障注入是在保证硬件设备不永久性不受损的前提下,注入到IEMS机载设备中,使其故障,本试验平台采用外总线通用便携式故障注入设备向机载产品中注入故障,故障注入类型有以下3种:探针:通过对地短接、对+28V短接或对功能器件两端短接,使相应功能模块失效,引起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故障;软件注入:通过软件的烧写的方法,将故障注入到现场可编辑逻辑门阵列(FPGA)中,改变FPGA正常工作逻辑,使得相应的功能失效,引起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故障;插拔:通过焊下功能模块中的元器件,使相应功能模块失效,引起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故障。如对特定元器件或电路采取插针或插拔等方法注入故障,会导致元器件或设备损坏,试验无法继续进行,可采取等效注入的方法,在保证同等注入故障效果的前提下、对其他元器件或电路注入故障,使相应功能模块失效,引起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故障。

3信号激励。IEMS与数十个直升机机电系统交联,信号输入输出众多,总的来说,IEMS输入输出信号可分为以下几类:航电总线信号、机电内总线信号、机电总线信号、模拟量、离散量、频率量。本试验平台采用主控计算机-目标机的结构形式,利用以太网和反射内存实现信号激励设备内部部件交联,实现以上类型信号输入输出,如图2所示。主控计算机提供人机界面,可设置激励属性和监控信号输入输出,仿真目标机用于实现机电各系统的接口和逻辑仿真,信号调理单元用于适配机载产品和板卡接口的信号特性,信号转接单元用于在设备各部分的信号转接和传输,直流电源为机载设备提供28V直流供电。4测试性平台构建如图3所示,IEMS测试性平台由机载设备(包括IEMC、n个RIU)、信号激励设备、调试计算机、故障注入设备、示波器等组成。信号激励设备:输出总线信号、模拟量、离散量等,并采集IEMS发送出来的信号,观察BIT结果;外总线通用便携式故障注入设备:对IEMS故障注入;万用表、示波器:故障注入成功确认;调试计算机:串口打印BIT结果。

三、测试性试验平台应用

1试验用例。依据测试性试验需求和层次测试性模型,结合每种故障的故障率,筛选测试试验用例,并为每一个测试用例初选故障注入方法。以某IEMS为例,该IEMS测试用例共有762条,其中511条LRU级测试用例,251条功能电路级测试用例。

2试验程序。依次选择使用用例,根据试验用例中选择的故障注入方法,执行故障注入,如注入失败则需重新选择合适的故障注入方法;试验结果记录;恢复试验件原始状态,并进行试验后产品检查,若正常运行则此用例测试完毕,依序进行下一用例测试,若不正常则进行故障分析记录后,尝试试验件技术状态恢复,恢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用例试验;所有用例测试完毕后,根据试验记录,综合分析IEMS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3试验结果根据单侧置信下限公式,以置信水平C=0.8计算,该IEMS测试性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在所有BIT下,该型IEMS故障隔离率为99.9%,处于较高水平,故障检测率仅为88.2%,可参考故障未检出试验用例,进行测试性设计改进。

四、结束语

系统测试范文8

生成合同的阶段中所拥有的相应工作为:签署、商定以及评估商务合同与技术合同,同时还需要明确和评估项目的具体方案。

2项目的立项

项目在立项的主要阶段中具体包含的任务是,对立项理由的确定,并将立项建议有效的提出,同时需要将适当的资源与资金有所提供,力求让立项中的相应建议能够成为正确的项目类型。

3合同的执行

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承担着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的重要部分,能够包含系统的维护、项目的验收、内部的验收、测试的执行以及软件的开发等五方面的工作流程。

4软件的开发

开发软件的阶段包含:单元测试、编码、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以及需求调研等流程,具体会在几个层面中开展必要的管理:a.项目计划的拟定在大型的软件项目当中,软件项目的规划方面是对其他相关的规划充分协调的必要条件,是能够控制和执行指导项目的可操作型文件。主要突出了对客户需要的掌握,是进行项目活动的主要条件,同时还是大型软件项目监控和跟踪的凭证。b.过程控制需加强过程控制方面具体包含:配置管理、变更控制以及过程管理。c.开发过程的确定按照项目组别以及大型软件项目的真实状况,创建出可控制、稳定性极高的软件开发模型,同时需要根据此流程开展软件的相应开发。

4.1内部的验收

大型软件项目在对系统测试以及集成测试完成之后,需要开展项目的内部验收流程,具体包含着几大步骤:a.准备文档在准备文档的过程中,大型软件的项目经济需要提交一部分报告,分别为:产品的清单、总结项目开发的报告以及内部的验收计划报告等。财务的主管需要将项目的财务预算报告正确提交。b.内部的评审内部评审主要针对的是所提交的测试结果,以此来将项目的开发总结报告完善达成。c.测试内部验收测试内部验收的方法与内容,和测试系统是完全一致的,可是需要以用户验收的角度开展测试,由于是试运行的必要条件,利用用户验收的角度能够奠定验收的坚实基础。

4.2执行和测试

测试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系统进行充分的检查,检查的关键在于系统能否和任务书规定和项目合同规定的需求相符。项目测试方面包含:系统测试和集成测试,具体会开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可靠性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以及功能测试等。其中是在模拟的运行状态下进行的测试过程。

4.3项目的验收和试运行

用户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当中具体应该完成的任务是,将全部的工作都被用户有所认可,具体涉及到的工作是:a.事前准备所谓事前的准备就是验收前的准备,大型软件项目经理对产品完整性方面负责检查,包含:中间产品、介质以及文档等方面,从而保证现场实行的效率最大化。同时对现场的软件安装调试也需要有所负责,将调试安装的总结报告相应强化。此外,还要对用户的验收计划负责拟订,同时要获得客户的认可。b.用户的确认用户需要开展系统的试运行以及验收测试流程,开展系统和文档的移交。大型软件的项目经理需要和客户有效的协调,以此来帮助用户能够开展项目的验收,从而让用户的验收报告能够成立。

4.4项目的维护

在维护软件系统方面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纠错性质的维护,因为初期的测试过程不能够将软件系统当中潜在的一些错误暴漏出来,然而对哲学隐含错误的改正和诊断过程,就是纠错性的维护。其二是完善性的维护,在正常使用大型软件的阶段,用户会逐渐的将新型需求提出,想要对用户所提出的需求予以满足,就需要将软件功能的活动增加,这一流程称之为完善性的维护。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