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管理范例6篇

寄宿制学校管理

寄宿制学校管理范文1

(云南省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65700)

【摘要】本文从两方面入手,谈论了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管理: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也参与宿舍管理,采用人性化的方法;二是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将宿舍管理纳入班级考核制度,运用制度化的办法。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科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宿舍管理;人性化;制度化

我校的住宿生是小学生和初中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亲,思想、情绪都不稳定,想家、不适应等原因使得他们很难专心学习。再加上饮食、卫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要管好住宿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让住宿生安心,家长舒心,领导们放心呢?这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只有当住宿生群体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团结活泼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时, 才能保证他们身心两方面都健康的成长,才能迈向学校管理科学化的轨道。因此,加强宿舍管理很有必要。

住宿生管理既要人性化,又要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安心在校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加以约束,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并使之规范化, 规范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凝练成一种素质。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住宿生的管理:

一、在学生中选出优秀的管理者,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1.奖罚分明,提高宿舍间的竞争意识

如果只采用奖励和表扬的做法,学生可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只采用惩罚的办法,学生将缺乏自信,同时影响师生间感情交流。因此,要采取奖罚分明的办法,对表现积极的宿舍要表扬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宿舍在批评的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同时,在宿舍管理方面,可定期开展“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以此提高宿舍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宿舍间的竞争意识。

2.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选出管理能力强的、负责任的学生,组成管理队伍。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互相比较了解,管理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专门管理宿舍的教师定期召开宿管干部会议,总结经验、交流心得,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宿管干部是宿舍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效。

首先,要改变他们肤浅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参与宿管不是一种负担,能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得到锻炼,这是宿舍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一。

其次,要做到分工明确,管卫生的管好卫生,管纪律的抓好纪律。对优秀的宿舍管理干部,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如期末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学校特别设定优秀宿管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宿管干部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管理作用。自然,他们也会把在宿舍的好习惯、好表现带到教学区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3.集思广益,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宿舍管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绝不能搞“一言堂”,剥夺了全体学生共同管理宿舍的权利。我们说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指的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民主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因此,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要通过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利益,最终产生最合适的一种管理办法。我们不能什么都要求统一,学生应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的管理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宗旨。老师、宿管干部和其他学生之间应该经常交流,了解他们对宿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管理思想,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宿舍管理工作走上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

宿管干部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宿管工作不但会变得轻松起来,而且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我们也就不会觉得这项工作枯燥和繁琐了。

二、不断完善寄宿生管理制度,使宿舍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1.建立适合本校的住宿生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强化住宿生养成教育,确保住宿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完善的住宿生管理制度。纪律是约束人们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共同生活目标的保证,是加强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刚进学校的学生生活习惯不同,许多同学作息习惯不规律,物品摆放不整齐,早上起床没有叠好被子的习惯,待人接物缺乏文明礼貌。因此,对刚进校的学生要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他们在短期内适应学校生活,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让他们不再依赖于父母,学会独立生活。

另外,通过组织《住宿生管理制度》学习竞赛活动,使每一位住宿生都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近年来,我校通过行为习惯竞赛、“文明宿舍”评选、奖励出色的宿舍管理干部等方法,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效果非常好。各宿舍之间你追我赶,在卫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校的宿舍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

2.勤检查、多评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自觉性还不太高,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单靠学生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制订的制度要得到圆满的执行,还必须注意督促和检查。每个宿舍都有舍长,各班也都设有男、女生宿管干部,每周召开一次会议,汇报情况,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可解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以政教处、宿管干部、值日老师、少先队共同组成的检查组,量化宿舍内务制度、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检查记录。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每天检查的情况及时公布,及时反馈到学生那里,表扬好人好事,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及时激励,正确导向。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学生本人,令其改正,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过责己”,有效地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检查、督促、评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良好宿舍集体的形成,也是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

3.让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

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着,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很多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因此,让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非常有利于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

班主任经常光临的宿舍,无论是纪律还是卫生总比班主任从未到过的宿舍好上一大截。如果班主任对住宿生在宿舍的表现不闻不问,认为住宿生只要在班级表现好就可以了,在宿舍的表现无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宿管人员反映的情况采取敷衍的态度,无形中纵容了住宿生的违纪行为,也会使个别学生对宿管老师产生“你耐我何"的抵触心理,给宿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到了学校的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支持对宿管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校把宿舍管理作为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班主任对本班宿舍管理非常重视。在学校期末奖励时,获“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的班级宿舍也多数是“文明宿舍”。班级和宿舍考核相挂钩,效果非常好。

宿舍管理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养成教育,更要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宿舍管理工作的首位。人性化是未来宿舍管理的方向,制度化是宿舍管理的保障。只有把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才会使宿舍管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寄宿制学校管理范文2

一、对于公物管理方面:

宿舍公物需要所有同学共同爱护,每年学校在维护公物方面都要花费不少的资金,个人认为新生入校时交公物押金,学生入住宿舍时,管理员将公物检查交接清楚,对宿舍公物阶段性的检查,出现损坏按程度赔偿,离校时,家具完好,押金如数退回或扣部分折旧费。学生自然会爱护本宿舍的物品。

二、对于物品的摆放方面:

宿舍内务的检查是每天都必须要进行的,我觉得物品的摆放应本着整洁、美观、方便的原则,体现出优美的环境和整洁的卫生,合理安排即可。

1、配放特制鞋架,鞋子统一放置。

2、洗刷间窗台上放置牙缸、牙刷。墙壁上安置挂钩,放置毛巾。制作脸盆架(大学寝室都有)放置脸盆。

3、用挂衣架晾衣服。

4、被褥的叠放,并不一定叠成豆腐块,学生自家被子不适合,或很难做到。只要被单统一,被子叠放整齐放置于床铺相同位置,被子上统一盖印有“弘德中学”的盖布也会显得很整齐。

学生也可适当装饰一下自己的家,只要不花哨,不零乱还是可以的。

三、卫生方面:

现在学生宿舍脏、乱,扔垃圾现象较严重,安排好舍长、值日生,保持好地面等公共卫生,桌椅卫生各自打扫保持好舍长督促监督。宿舍门口一定范围内门面卫生划分好,学生出入时顺手保持好。严厉打击不如公开曝光,将脏、乱、差的宿舍或个人床铺拍照张贴曝光,优秀的宿舍张贴表扬,要不就一周一评比张榜排名。让学生知荣知辱。

四、宿舍纪律方面

寄宿制学校管理范文3

关键词:牧区小学;寄宿制学校;教育改革;教育资源

在义务教育的后期,我国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管理措施已经逐步完善,于是国家教育政策开始在农村中小学深入推进、不断调整发展布局,接下来集中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办规模化的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1]。这种办学方法不仅着眼于解决偏远农牧地区小学因为生源稀少而办学艰难或者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还让农牧地区的孩子相对在如此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享受到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可见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办学理念。然而由于牧区环境的特殊性,牧区寄宿制小学的管理问题引发了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关心,试想,当家长将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的时候,对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及娱乐网多么大的希望,想着学校能够承担起对孩子的部分监护职责,辅导学生的学习,保护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当让,这也是我们牧区工作者的职责。因此我以一名牧区教育工作者多年的经验,对牧区寄宿制小学的学校管理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牧区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的面临的难题

(一)硬件方面。首先是教学设施方面不够完善,虽然牧区小学在实行集中办学后,相对于原来的学校的办学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校园的建设、教室、图书馆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寄宿制小学,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长时间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境寄宿在学校,这对于孩子的身心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小学生长时间寄宿在学校,会感觉生活乏味单调,会直接导致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学校必须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开展形式更加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给他们提供宽松舒适的环境,给小孩子提供比较丰富的刺激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小孩子呆在学校。

(二)管理方面。首先是管理人员的缺乏,由于牧区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较内地来说非常之薄弱,因此许多老师既承担了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承担了学校的大部分管理工作,这么繁重的工作任务必然会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其次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同时随着时代的前进,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的管理知识进行更新换代,不仅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激励竞争的学生。再次是牧区的老师年龄结构偏大,缺少青年教师。虽然中老年教师具有非常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对于管理和教学都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但是老年教师在接受新的知识和事务方面要弱于青年教师,更应为小孩子长期缺乏青年人的陪伴,这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学习方面都是不利的。

二、牧区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宽厚、宽容不仅是一个学校管理者成熟的标志,而且是现代管理意识和民主作风的重要体现。对于牧区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者来说,这更加显得重要,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那些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寄宿学校的纯真小孩子们。这些学校的管理者们更加需要与小学生们建立起相互关心、信任、尊重的、温暖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学校的良性管理来说尤为重要。当然,管理者们也需要处理好与 生活部的工作人员,不仅包括教师,还有工人的关系,因为他们是小学生的直接服务者。

小学生执行寄宿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了更好的照顾好学生,这就需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任何时候都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帮助和指导。由于牧区环境比较特殊,环境相对来说有些恶劣,对学生的管理实行时间段负责人责任制的政策,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

(二)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家长放心,让教师更有干劲。首先要改善学校的校舍环境,特别要注意图书馆、仪器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让牧区的孩子能够享受与内地孩子相同的待遇,让孩子接收更多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其次牧区的条件艰苦,也是缺乏师资

量商务一个重要原因,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也使教师的工作时的心情改善,也能更好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教好学生。

(三)注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牧区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他们的年龄几乎都在5~13岁之间,这一阶段正是他们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由于父母远离身边,这就成了牧区寄宿制小学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每个工作社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为小朋友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结语

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比较完善和实用的“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响应国家集中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办规模化的农牧区寄宿制小学的号召,尽最大努力推进学校在安全、卫生、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管理的最优化,使寄宿制学校真正能够担当起“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草原之花”这样的荣誉称号,为我们的“中国梦”培养更多的筑梦者。

参考文献:

[1] 王虎元.牧区寄宿制学校发展探讨[j].青海教育.2012(9):82

[2] 林锐萍. 牧区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真情管理[j].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编辑部.2009(5)

寄宿制学校管理范文4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意见》指出,“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必将在长时间内存在。另一方面,作为受教育者的留守儿童,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校园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凸显,恶性事件经常见诸报端。调查显示,由于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和资金不配套等原因,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不容乐观,不良状况亟待改善。本研究选择地处西部地区的重庆市石柱县作为样本,主要考虑到重庆市近年来高速发展,大城市大农村的特征不断凸显。而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三峡库区为一体的石柱县是一个特殊县份,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巨大。研究者通过对重庆市石柱县99所中小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重点对58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客观上指出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暴露的不足,从完善制度、出台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在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新形势下对重庆市其他区域产生积极影响。

一、相关基础数据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基础数据及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受到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处渝东地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逐年减少,总体占比呈现出下降趋势。2009年前后,石柱县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2013年渝利铁路全县贯通并设有石柱县站,交通的快捷一方面在吸引外部资金进入石柱开办劳动密集型工厂,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选择在家门口务工;另一方面,交通的便利也使得一些常年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能够不断缩短外出时间,使留守儿童不至于常年留守。据2016年春季学期数据统计,该县农村留守儿童总计16856人,其中寄宿制留守儿童8793人,占全县留守儿童总数的52.17%,超过一半;留守女童810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8.08%;隔代教养留守儿童12841人,占比76.18%,隔代教养为最主要的养护形式。从表2可以看出,寄宿制留守儿童、留守女童以及寄养状态下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需要加强关爱保护措施。其次,家庭贫困留守儿童3619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1.47%,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此外,虽然石柱县有较为成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1+4+X”模式,县域内各个部门、学校、社会爱心企业等形成了合力,但是以家长、知心姐姐、“红樱桃”妈妈等为主要群体的留守儿童亲情弥补队伍仍显不足,对口率仅为65.57%,缺口很大。从表3可以看出,在99所中小学校中,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及配备差距较大,整体来看,初中学校明显优于小学;部分项目成为中小学共同的弱项。建设较好的是食堂(餐厅),但也存在着食堂相关设备缺少的情况。在浴室建设上,小学较差,配备率不足40%,按照小学寄宿制学校34所来计算,配备率也没有达到90%,而中小学浴室锅炉供应不足、燃料缺乏、洗浴房间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无法满足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要求。在调查统计的四个项目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学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配备,全县中小学校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教师仅为4人,超过95%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或者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导致闲置。值得肯定的是,全县各学校均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对外联系的免费亲情电话。2.寄宿制学校基础数据截止到2016年春季学期,石柱县共有寄宿制学校58所,其中中学23所(高完中4所、单设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中学3所),小学3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58所寄宿制学校中,共有教学班级1001个,其中有寄宿制学生的班级868个,占比86.7%;58所学校共有在校生46034人,其中寄宿制学生27420人,占比59.57%,上文提到寄宿制留守儿童8793人,占全县留守儿童总数的52.18%,在这里占寄宿学生总数的32.07%。依据有关规定,58所寄宿制学校共有46034名学生,应配备教职工人数为3683人,实际配备3342人,差配教师341人,少配备教职工接近10%。直接参与学生早晚自习辅导的教师数为2308人,共计承担570600节自习课数,平均每人每学期承担248节早晚自习课,以每节课最少40分钟计算,共计增加165个小时的工作量,以每学期100天正常上课计算,寄宿制学校教师每天增加1.65个小时工作量。在承担寄宿制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中,其中临聘人员114人,其他192人;在编人员1618人,学校领导岗位人员115人,其他21人(参见表4)

二、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1.硬件建设不足或不达标,无法满足寄宿生基本需求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学生寝室不标准,仍旧存在着“教室型寝室”“大通铺”现象,三十甚至四十几个人一个寝室,空间狭小、空气污浊、无单独的厕所或者离厕所距离较远;在食堂问题上,部分学校食堂十分简陋,不能够遮风挡雨,没有餐桌椅或餐桌椅少,师生吃饭或站或蹲,十分不便;在配套浴室的问题上,多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正常的洗浴,主要受到洗浴场地不足、供水设备缺乏、燃料缺乏等问题影响。2.教职工编制紧缺,寄宿生管理工作繁杂,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县编办在核定学校编制时,对有寄宿生的学校按照一定比例增加核定编制用于寄宿生管理,但由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任务重,规模较小的学校几乎没有专人用于寄宿生管理,规模大的学校安排有1~2名教师兼职参与寄宿生管理。部分学校存在有留守儿童因家中无人,在双休日、节假日不愿意回家,仍旧留宿学校且缺乏有效养护的情况。在编教职工兼职管理学校寄宿生,工作量非常繁重。执行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无相关经费支持,由于没有相关津补贴,时间较长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变差。在调研访谈中,许多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对工作抱有很大成见,怨气很大。3.临聘人员素质不高,学校额外负担重寄宿制学校一般都要聘请食堂及宿舍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大都是农村留守妇女,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寄宿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无法处理,管理工作较为粗放,寄宿生活枯燥乏味。另外,学校无任何经营性收入,所有支出全在办公经费中,寄宿制学校临聘人员多,其工资支出也多,学校普遍难以承受。而临聘人员不在学校编制内,但又参与学校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其政治地位和福利待遇不能与老师们相提并论,这一尴尬的处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4.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学生心理问题无处咨询寄宿制学校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学校,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纠葛,特别是强势学生针对部分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单亲及孤儿的打骂侮辱行为时常发生。由于石柱县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心理弱势群体日积月累形成的心理问题无处缓解,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解决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政策支持(1)出台增配寄宿生管理人员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管理工作,建议按照每150人配备2名生活管理人员(150人以下按2名配备,考虑男女宿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其经费由财政按照本地最低工资水平划拨;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管理工作,建议下发收费文件允许学校部分收费。(2)出台允许发放寄宿生管理津贴政策在职教师承担寄宿生管理工作后,拨专款专用给承担相关额外工作的教师发放相关津补贴,提高教师参与寄宿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平均增加工作量数据测算结果每天1.65个小时计算(大约两个课时),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以超过基本课时补助为基准,可以考虑每天补贴5至15元。寄宿制学校班主任津贴从绩效中单列,标准上浮,允许寄宿制学校在班主任额外工作量上给予适当补贴。在财务报销制度上,从政策纪律层面将寄宿生管理、服务而产生的各种津补贴纳入财务专项审计项目。(3)出台校园欺凌事件相关政策法规农村留守儿童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常常成为受欺负的对象。由于和他人朝夕相处,难免发生矛盾,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欺凌的风险更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针对校园欺凌出台专用政策法规,加大对寄宿制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措施,加大对欺凌者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2.政府应不断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保障政府应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制度。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加强对经费的专项统筹管理,防止部分学校过度重复建设,将资金合理分配到宿舍建设及改造、食堂建设及桌椅购置、浴室建设等基础项目上来,以满足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基本需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下,合理规划布局学校,逐步按需求完善相关设施的配备,增加留守儿童在校生活的舒适度。3.教育部门应完善工作措施,提升管理育人效果(1)严格把关,聘请高素质宿管人员。学校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严格把关,尽量聘请素质较高人员担任宿舍管理人员,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丰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让寄宿制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馨快乐。(2)责任明确,加强对寄宿制学生特别是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在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允许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寄宿制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确保寄宿制学校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使寄宿制学生享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发[2016]13号,2016年2月4日.

[2]陈景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石柱模式[J].基础教育,2012(2).

寄宿制学校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对策探讨

随着青海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寄宿的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在这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寄宿经历,所以在寄宿过程中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方面均出现了未曾遇到过的问题。笔者从教育学、管理学及心理学角度出发,以海西州高级中学为个案,探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教育基础薄弱、教学点分散、学校规模普遍较小、中小学布局调整等客观条件下,青海民族地区各校高中部逐渐由原来的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并入州(县)政府所在地新建的高级中学。这一调整使得家校之间的距离骤然增大,大部分学生不得不由原来的非寄宿制生活转向寄宿制生活。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我们归纳出了寄宿制学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一是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遇到困难。现阶段高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中对子女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孩子,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寄宿之后一切都要自己料理,一时难以适应学校规范化管理,生活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二是学生心理成长缺少呵护。寄宿生与家庭、父母长时间分离,导致学生“亲情饥渴”,情感疏远客观呈现;学科教师和生活教师工作繁忙、头绪多,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三是封闭式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存在矛盾。学校基于学生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对寄宿学生的人性化管理重视不够,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了一定矛盾。四是教师工作负担加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教书育人职责无形中被强化,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不堪重负,便以“不作为”来减少“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效率。五是管理教师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寄宿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管理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相应增加了很多,这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是尊重民族风俗和不容忽视。对于民族学生而言,他们成长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中,有自身的和风俗习惯。在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中,尊重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容忽视。

二、管理对策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应针对当前实际,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构建良好育人环境、为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上。因此,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各项活动等都应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通过课题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流程化管理,强化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寄宿制学校必须得承担起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管理、服务及责任,针对因此而导致的学校管理岗位增多、管理链条延长、管理环节增加、管理标准提高及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学校要建立系统化、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改进,以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全程化管理与服务。流程化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流程目标为导向。一方面实行教职工责、权、利统一,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与条件,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流程化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效能,成为学校逐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呵护学生身心,塑造其健全人格

寄宿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培养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等。但由于学校管理的相对封闭性,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网络等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易产生焦虑、孤独、压抑、敏感等负面情绪,如若不能及时疏导,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生活,而且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急剧发展阶段,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使得他们易产生矛盾与迷茫。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各项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在制度规章上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搭建适合自身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减压、趣味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健康浓厚的教育教学及生活氛围。多方面引领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正确的心理求助方法与途径,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三)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参与者,也是教育教学成效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学校要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教师的需求具有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持续性和成就追求的强烈性等特点。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帮助、工作学习上支持、生活情感上照顾等,为教师创设有序而又自由、紧张而又宽松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示范性与导向性的正向影响,促进教师自身及学生的发展。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整体的、稳固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是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生活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凝聚和激励师生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而且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活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举办各类社团活动等措施,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五)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后勤服务

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和创新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与生活环境,对推进寄宿制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应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善且操作性强的管理保障机制及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竞争,由社会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提供学校的后勤服务,即后勤社会化,摒弃传统后勤服务“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学校后勤走社会化之路,对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寄宿制学校管理范文6

一、制定制度,明确行为标准

管理与制度有着重要的联系。寄宿制学校想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自然也离不开一个有效的制度。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寄宿生有一个安全、美好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培养寄宿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集体生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针对寄宿生的管理,必须制定制度,明确住校生的行为标准。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一共制定了如下几项制度:(1)晚自修制度;(2)寝室管理制度;(3)寝室规范、美化制度;(4)用餐制度;(5)早锻炼制度;(6)值班制度;(7)请假制度等。这些制度制定之后,学校积极、认真地执行和实施。在相关制度的影响下,我校寄宿生的行为得到了科学的规范,生活和学习也变得井井有条。

二、分工明确,管理考核到人

制度的制定需要人的执行,执行力是保证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利器。根据上面所述的制度,我校在教学管理地安排了值周领导、值周老师、寝室管理员等,并对其职责进行具体的分工,使其各司其责,做好对寄宿生的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我校还针对管理人员制定了特定的考核措施――360绩效考核办法。这种办法主要是让家长、学生、同事以及领导从各个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对绩效考核成绩较好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绩效考核成绩较差的管理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或者撤销其管理人员的职务。如果学生管理出现问题也会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问责。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我校的管理人员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寄宿制的管理工作也在全体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开展得有条不紊。

三、自主管理,提高自理能力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住校生制度,有效地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养成自主管理意识,努力提高独立能力,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品质。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定期开展住校生竞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来管理培养学生。例如,开展洗衣比赛、寝室卫生比赛等活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个人或团体,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通报表扬。通过相关的竞赛活动,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也深感吃惊,纷纷表示学校的有效管理,使孩子变得更自立自强。

四、共同参与,提高管理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再加上住校人数较多,单靠教师的管理是无法做到顾全大局的。因此,我校从2010年开始就着手建立了宿舍、学校、家长联络平台,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管理。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如深夜学生生病是学校最头疼的事,虽然每晚都有巡逻教师,但夜间学生睡觉,我们不可能叫门询问,影响学生的休息。因此,学生夜间有异常情况,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设立寝室联络员之后,学生在夜间有异常情况,联络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值班教师,值班教师再通知带班领导和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全方位协调处理异常事件,确保学生的住宿安全。

五、档案制定,深化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