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生活补助范例6篇

寄宿生生活补助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1

一、高标准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合理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市政府出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并投资3.2亿元重点在每个乡镇建设1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在县城周边或人口较多乡镇建成1所寄宿制初中,全市共新建、改建69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6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全市农村学校数由1776所减少到76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总数达到20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115650人,其中住宿学生达到63936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占到农村学校在校生的73.9%。同时,全市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统一配备了标准化宿舍、餐厅、暖气、洗浴、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学校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教学实验、文体电教、信息技术设备。*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以政府高标准建设,学校实行保姆式服务、精细化管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年10月,省教育厅在*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和做法。

二、扩大补助范围,实施营养餐工程

*市在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础上,为保证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政府生活补助,不因家庭贫困失学或影响身体健康,出台了《关于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营养餐工程和给予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的通知》,决定将生活补助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扩大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范围之后,资金缺口由市、县按非贫困县3:7,贫困县7:3分担。*年,全市还对69642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提供了生活补助,补助资金共计4573.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524.7万元,省补助262万元,市补助1146.2万元,县区分担2640.5万元。同时,针对寄宿制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较多,学生伙食标准普遍较低,不少学生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由市、县两级政府为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每天免费提供营养餐。具体办法是:每天为寄宿学生免费提供一杯牛奶(不少于250克)或一颗鸡蛋,预算资金为每天1元,每年按240天计算,资金来源由市县两级财政按3:7比例分担,预算资金每年在春秋季开学后分两次下拨各学校。*年市县两级财政分两次拨专项款1542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482万元,县区财政配套1060万元。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2

一、教育民生工程工作总体情况:

我校2021年上学期共有学生196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8人,共发放金额12812.5元。下学期我校共有学生180人,摸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2人,现正在申请中,这些经费,统一由县财政根据学生提供的农户编码打入家庭账户卡中,学校一律没有截留和挪用。

901班胡兰同学,父亲去世,母亲体弱,学校积极对接社会爱心人士,联系浙江一位爱心人资助她三年学习生活费用。

同时,积极为符合三位条件学生申请“暖冬行动”救济金,为一位学生申请“春雷计划”救助金。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规范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行为,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均能按上级文件贯彻落实,有配套资金文件,对获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的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1、是学校成立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评审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对全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是组织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熟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的有关政策法规,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3、是通过全体教师大会,宣传板报、专栏,家长微信群、家校联席会等宣传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这一政策文件精神,提高全体老师的认识水平,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并惠及民生。

(二)实行评议及公示制,透明享受补助人情况

我校通过对这一政策进行了大力宣传,宣传资助政策,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分发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明白自身职责及其工作意义所在。

我校在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上,组织学生申请资助程序及受助名单符合规定,学校成立有工作小组,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学生先写好申请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递交的申请书和上级规定的内宿生比例,初步核定班级受助学生人数,并在班级进行班级评议,然后把人数上报学校,经学校领导班子再次评议,确定全校受助人数,并在校务公示栏上,将每个学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人员公示在醒目的地方,并将学校举报电话也进行公示,以便学校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各界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补助资金用于最困难的学生。

(三)规范资金发放和管理,从行动上狠抓落实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3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去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作出部署。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在做好85个国家试点县工作的同时,把其余44个县列为省级试点,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为圆满推进这项工作,省政府还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列为2012年省政府工作10件惠民实事好事和20项重点工作之一。

(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和黄金期,营养是保证正常发育成长的重要基础。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也都把学校供餐,作为保障和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当前,我省一些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边疆地区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学生营养不良引起体质下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对提升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目前,我省上下正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为内容的“四群教育”主题活动。我省有535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其中寄宿制学生就有300多万人,这些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寄宿制学生虽然不住校,但需要在学校吃午餐。让这些孩子在学校吃上营养、可口、卫生、热乎的饭菜,是每个父母最急切的渴望,也是每个家庭最殷切的期盼,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正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认真开展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培养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是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具体体现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是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为今后一段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具体部署。去年的今天,总理在网上与网友交流时,网友问道:“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总理用“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作为心中关于幸福的标尺。我们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正是一项让学生舒心学习、教师安心执教、父母放心工作和让人民群众对未来树立信心的幸福工程。

二、精心组织,全面推进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这件利国惠民的实事做实、好事做好。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

要坚持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机制和政策平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积极协调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以及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以及所有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汇集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计划实施。要坚持地方为主、分级负责。省级重在统筹,主要负责统筹制订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统筹规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统筹安排资金使用,统筹改善就餐条件,统筹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市级重在协调,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县级重在落实,负责制订本地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和配餐指南,因地制宜地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二)认真实施国家试点,建立长效机制

我省有85个县列入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试点,这一政策将使我省383.21万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省纳入国家试点县(市、区),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此项工作,积极探索营养食谱、供餐模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农村孩子、每一个农村家庭,使他们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全面推进实施省级试点,扩大覆盖范围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4

据介绍,在学前教育阶段,自治区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奖补地方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牧区双语授课儿童予以资助。据统计,2014年全区共落实学前教育幼儿资助资金1.9亿元,惠及14.1万名幼儿。

在义务教育阶段,内蒙古全面实施免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同时为所有小学一年级学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蒙古语授课学生免费提供《蒙古语词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和所有双语授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其中双语授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高于其他学生,小学生每学年1350元、初中生每学年1620元。2014年全区落实免费教科书和字典资金3.37亿元,落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6.38亿元。

高中教育阶段,对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实施“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对双语授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年1890元;对中职寄宿生补助住宿费;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职全日制一二年级农村牧区户籍学生和旗县镇非农牧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2014年全区落实高中阶段学生资助金22.85亿元。

为确保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内蒙古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制度,设立自治区研究生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2014年起,内蒙古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升入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本科新生一次性资助4万元,高职高专类新生一次性资助3万元,是自治区各项学生资助政策中资助标准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资助项目,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和住宿费的后顾之忧,据统计,2014年全区落实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资金19.33亿元,其中落实低保家庭新生资助金6.54亿元,资助学生1.86万人 。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5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管理;对策研究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公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小学建设”。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字,2004-2007年间,中央财政已为此投入100亿元,建设学校7651所,惠及学生约200万人。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10多年来,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更好地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出对策。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种办学模式。然而,正如所有迅速发展的事物一样,发展太快,容易产生诸多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也不例外。本文仅从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校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生管理亟待完善。学生管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问题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方面。学生管理是整个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核心,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和生活管理两大方面。教学管理属于正常教学秩序下应有的管理,此处不予赘述。这里我们把问题的焦点放在生活管理方面,也就是非正常教学环节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生活管理在寄宿制学校中所耗用的时间比非寄宿制学校平均每天要多3~5个小时,客观上占用了许多教师的非工作时间。学生生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根据有关机构对目前在校寄宿学生的观察和调查,发现不少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试想一下,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能不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吗?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出现孤僻,对亲人冷漠等问题。二是学生就餐条件较差,营养跟不上。由于大部分的寄宿制学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处于经济最不发达地区,加之当地政府财力有限,投入的经费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导致许多学校学生伙食标准较低,许多学生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三是学生管理中的安全意识亟待加强。由于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丢东西、打架、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成常有之事。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问题更加迫切。

(二)教师管理亟需跟进。农村寄宿制教师管理是该类学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环,然而,现有的教师管理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教师队伍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师资队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有人说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是“吃人饭,干牛活”,教师已经超越了原有之意,成了集保姆、父母、师父等功能于一身,毋庸置疑,责任比以前大多了。所以,很多教师都拼命往乡镇、县城调动。二是教师待遇需进一步提高。虽说现在搞了绩效工资改革了,农村教师工资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相比乡镇、县城学校的教师待遇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教师的培训非常缺乏,特别是外出学习机会很少。很多教师,教了一辈子书,没出去学习、培训几次,更缺乏与别的学校的教师交流,所以时间一长,老观念、老思路很难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管理亟需加强。一是学校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如安全、文娱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缺乏明确制度规定。二是学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有待落实。如有些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界定不清楚,有些职责没有落到实处,空有文件,无人执行。三是生活老师配备不齐,生活老师的岗位职责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学校经费管理亟需加强,经费投入不足现象突出。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基础差,底子薄。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地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造成学校硬件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盲目建设,迅速兼并其他村小带来了学校校舍拥挤、配套设施跟不上等问题。二是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教师分工重叠,有的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分管学校后勤、安全等工作,到头来就是教师样样都要管,又样样都管不好,顾此失彼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大规模建设也是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如医院、安全、卫生等配套不健全;软件建设更是缺乏,如专业的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保卫人员、医疗人员更是匮乏。

(二)重建设,轻管理。政府在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可谓投入较多,据重庆市披露的数据,从2006年至2010年共建成2200所寄宿制学校,累计投入资金近70亿元。现有在校学生规模196万,占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规模63%。这些寄宿制学校的建成,为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寄宿制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成了地方政府的硬任务、硬指标,更有甚者成为了政绩工程,一些不需要或缺乏论证的项目也盲目上马。而建成之后的管理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必要的配套设施、师资队伍的配备、学校的管理等都跟不上建设的步伐。目前,学校和教师对提升寄宿制管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学校还没有或者还没来得及思考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才能办好寄宿制学校,怎么才能让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是沿用以前的学校管理模式。

三、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后续建设的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个人捐助,积极筹措各方面资金,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澡堂、厕所、保健室、开水房等生活用房的建设,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从学生的住宿、饮食、日常生活服务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加快建设,以满足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的要求,以标准化的硬件设施服务于社会,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力求让学生家长满意、让社会大众满意、让政府放心。

(二)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学校办学效益的关键。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科学、合理、有效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很有必要。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生活、卫生、安全、文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校舍、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配置、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预警体系和经常性检查机制,完善饮食、卫生、生命安全的管理制度,制定各种突发性事故的应急预案,杜绝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类责任事故发生。二是建立学校管理岗位责任制。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依法担负起全面管理学校的责任,对学校日常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学校各部门参加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职责,形成管理人员具体抓,各部门共同管的管理网络,做到人人各行其职,各负其责。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在科学核算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的基础上,将运转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支持寄宿制学校小农场和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按照学生规模,无偿为寄宿制学校划拨小农场和勤工俭学场所,结合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统筹建设,其获取的收入,应主要用于补助学生的生活,降低寄宿学生生活成本,为努力改善寄宿生的生活创设条件。

(三)加强寄宿制学校日常管理。一是加强生活教师等教职工管理。按照标准,适当增加学校的后勤教职工编制,配齐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非常辛苦,要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使每一位教师在寄宿制学校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强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审批、使用、发放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做到专人负责、专款专用、专帐管理、收支分帐、按期公示、按月拨付、审核,自觉接受学生和社会监督,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杜绝挤占、挪用和贪污;要定期对补助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配合审计部门搞好审计,审计结果要进行公示。

参考文献

[1]周楠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04-105.

[2]杨清溪、赵慧君.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0,(4):50-53.

[3]高德峰.浅谈寄宿制学校的养成教育[J].读与写杂志.2010,(4):164.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6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分析管理对策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生寄宿已成为许多留守儿童家长的迫切需求,为更好地服务社会,部分农村小学成立了寄宿部。但农村小学寄宿存在许多普通小学所没有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发展农村小学寄宿、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是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多数是在“撤校并点”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其优势确实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能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

虽然学校专门雇有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的生活老师,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再加上管理不善,宿舍被盗案件和财物丢失是最常见的问题。此外,还有食品卫生、交通、用电、女生人身安全等问题。

2.学生情感缺失等心理问题和校医问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想爸爸妈妈,还由于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矛盾,部分学生出现了孤僻、亲情淡漠、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如洗衣服、叠被子)等问题。学生经常感冒、发烧、拉肚子,还有体育课受伤等简单的救治,最好有一名校医。

3.教育经费投入问题

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距很大,学生的厕所、盥洗室、食堂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寄宿部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

4.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寄宿部教师的角色是教师、父母、保姆的混合,工作量比普通小学明显增加,“吃人饭,干牛活”是恰当的形容。没有额外的补贴,确实难以保证教师安心工作。而且,部分家长动不动就把责任推给教师,吵闹、告状司空见惯,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职业风险。

二、提高小学寄宿部管理水平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1)为了给住宿生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学校应加强门卫、食堂、寝室管理等机构的建设,选聘那些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同志从事以上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在班级管理中,应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实绩分别进行“班主任积分考核”和“教师管理过程考核”,并与班主任津贴和教师奖励工资挂钩。学校应特别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应对不法侵害,尤其是用水、用电、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的安全教育。

(3)召开家长会

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形成制度化。

(4)形成多层次的校内管理网络

一是少先队大队部“争先创优”班级月量化评比;二是教务处、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三是校长、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全周、全天负责制。三个层面,要形成网络,构成动态化的管理。

2.实施关爱工程,培养健全人格

(1)实施关爱工程

把教职工的爱撒播在孩子的心田。关爱学生,既要做学生的严父慈母,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健全学生人格

针对初入寄宿部的学生,要充分理解他们融入集体生活的困难,老师、生活指导教师要手把手地教,言传身教,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全。

(3)建立儿童成长发展中心

按要求创建儿童成长发展中心,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指导留守儿童自己解决思想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

3.创新学生课余生活管理

学校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成立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舞蹈、科技等社团组织,让人人冒尖,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使校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实行多渠道的生活保障管理

(1)搞好食堂建设

小学寄宿部要管好,必须重点抓“两堂”:一是课堂,二是食堂。抓好学校食堂建设与搞好课堂教学同等重要,要确保住校生生活有保障。

(2)保障经济来源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问题是头等大事,必须采取多渠道的生活保障。一是用好省拨的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帮助困难学生家庭减轻负担。二是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走“以校养校”的良性道路。

5.加强教师管理,鼓励教师安心工作

要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一是提高学校寄宿部教师的待遇,二是做好教师思想工作,三是要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