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游论文范例6篇

茶文化旅游论文

茶文化旅游论文范文1

在古代,虽然还没有旅游这个概念,但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们也常常出去游山玩水、访古怀吊、修学朝圣,他们具备一定的旅游意识,这些行为可以看作是旅游行为。在茶诗中对这些行为的反映也颇多,主要有茶文化访古游、茶馆休闲游等。从古代的茶文化旅游中我们也能借鉴到一些旅游活动形式,并可以将其运用到现代茶文化旅游中来。

(一)茶文化访古游

古代茶文化中的访古游主要是访茶山和访名泉。文人雅士除了喜欢饮茶,对于茶的原产地和名泉也是魂牵梦萦,再加上茶山和名泉所在地往往景色优美、鸟语花香,在饱览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得好茶,而且不同的泉水因水质的不同味道也不同,因而文人雅士和好茶者也喜爱拜访茶山和名泉,在茶山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亲手采茶,别有一番趣味,在名泉边取水煮茶,悠然自得,也能称的上是一种生态休闲旅游。唐代姚合在《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中写到弟弟到顾渚山游玩的情景,当时正是春光无限,茶芽新抽,弟弟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为茶芽的清新香味所陶醉,同时也不忘采取些许茶叶,并寄给千里之外的朋友,与朋友一起分享。宋代郑樵在《采茶行》也中写到自己在春深露重的早晨到茶山采茶的情景,悠然自得。清代施闰章到著名产茶地敬亭山游玩并亲手采茶,“呼朋争手摘,选叶入云还”(《敬亭采茶》),直到鸟归月出了也舍不得离开。许多名泉附近也都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茶艺高手的足迹。元代张雨在游惠山寺时也拜访了名闻天下的惠山泉,赞美惠山泉水依然甘滑如玉,便即要点茶高手点茶,亲自品饮,再来评论泉水的好坏。有的人则专门带上自己喜爱的茶叶去拜访名泉,如清代查慎行在登惠山时就“我携阳羡芽,来试第二泉”(《初登惠山酌泉》)。明代王世贞拜访陆羽泉后有感作诗《陆羽泉》,诗中写道“何似山僧屋后泉”以此可以猜想这可能是今江西上饶城西北广教僧舍旁的陆羽泉,诗人认为谷帘泉尚不如陆羽泉水好,而且陆羽泉泉水还有禅味。明代钱子义的《九龙峰》中描写了诗人游览九龙峰时的所见所闻,在游览九龙峰时也游览了无锡九龙山泉,陆羽祠堂以及祠前的茶灶遗迹,引起作者对陆羽的的怀念之情。由此我们借人们的怀古情绪在这些名山名泉之地开展访古游。

(二)茶馆休闲游

可以说茶馆休闲游自唐代茶馆萌芽时就有了,虽然古诗中涉及茶馆的诗作较少,但是从这些诗歌中我们还是对茶馆休闲文化能窥探一二。首先古代人们在茶馆休闲时往往不只是品茶,还可以观赏茶艺表演,如元代李德载在《赠茶肆》中就对茶馆中的茶艺表演有精湛的描写,“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从诗中我们也可见看到点茶人高超的点茶技艺。其次文人们还可以在这里即兴作诗,文人爱茶也爱诗,诗与茶常常是不分离的,因此不少茶馆中就专门为文人准备了这样一个场所,文人可以在这里即兴作诗,或写于宣纸之上、或题于墙壁之上,如清代孙枝蔚就曾写过《雍南千一邀过茶舍题二绝于壁上》。由此我们在开展茶馆休闲游时,除了品茗之外,还要尽可能增加一些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活动如茶艺表演、音乐艺术表演、绘画和书法表演、民间曲艺表演等。虽然目前中国茶文化旅游还属于起步阶段,从古人茶诗中描写的内容可以看出,茶文化旅游实际很早就有了,茶诗中反应的这些自古人们就喜爱的旅游活动形式,在现代人们依然喜欢,因此,这些旅游活动形式在现代茶文化旅游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在这些古老的旅游活动形式中我们还应该适当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丰富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形式,如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观看茶叶制作过程、体验茶叶采摘和制作、让游客学习体验煮茶或泡茶过程中的艺术、通过博物馆向游客呈现传统茶文化等等。如广东潮州的中华名茶园就有茶峰揽胜、古驿故址、茶坊习艺、采茶乐趣等观光游览项目,活动形式丰富而具有趣味,在我国其他茶文化旅游区也可以借鉴这些活动形式。

二、挖掘茶诗文化蕴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一)创新设计风格各异的品茗环境

从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历来煮茶、品茶都喜欢在野、幽、清、静的环境中进行。唐代僧人灵一就曾有诗咏到“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通过此诗诗人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副有野泉、烟火、白云、青溪,环境清幽,悠闲自得,极具禅意的饮茶仙境,因此我们可以就茶馆品茗的环境设计出不同风格的主题,或是唐宋风,或是清代风格,也可以是生态的或是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风格。对于仿古风格的建筑环境应建有亭台楼阁,室内悬挂名人字画,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生态型的茶馆应多设置流水岩石、花鸟树木,甚至可将饮茶的位置设置在流水岩石旁或花木掩映的凉亭之下,尽量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茶馆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可设计的更有个性,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茶馆可分成不同风格的几部分,比如可以设置专供游客读书喝茶的空间,能自己体验煮茶的空间,能边观看风光等影片边品茶的空间等等。

(二)设计新颖的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

足够丰富而新颖的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可以使旅游者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因此茶文化旅游就不能只局限于采茶、品茶上,而是要向旅游者传达足够多的茶文化,并能让旅游者得到亲身体验,除上面提到的可以有茶山生态观光、访茶文化遗迹、观看茶叶制作过程、体验茶叶采摘和制作、观看茶艺表演,还可以观看仿古代宫廷茶宴表演或文人茶会、茶馆休闲等等。此外,为增多游客的参与体验,可在观看茶艺表演后让游客根据自己的爱好体验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谈到的七饮、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谈到的三饮等不同的品饮法;在观看仿古代宫廷茶宴表演或文人茶会中,也可让游客参与进来,比如在仿三清茶宴中,可以让游客作为茶宴中的成员,让其身临其境,体验古代宫廷茶宴的恢宏气势、宫廷茶礼、品尝三清茶等。这些体验宫廷茶宴的活动形式可以运用在自古以来有名贡茶茶乡旅游中,比如自唐代就是贡茶之乡的顾渚山就可以开展模拟唐代宫廷茶宴的表演。另外,从古典茶诗中我们能看出茶叶具有祛病、美容、保健、养生的功效,如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一诗中就说到仙人掌茶具有“采服润肌骨”的美颜功能。在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茶叶的功效也应当得到更好的利用,茶叶除了饮用,用茶叶洗浴、敷面膜、洗头发都有很好的美容保健效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美容养生,更多的也是追求保健过程中的享受,因此可以在现代茶园的茶文化旅游当中增加茶叶保健项目,让旅游者能在这里体验茶叶沐浴、茶叶足浴、茶叶美容等。

(三)设计富有诗意的茶文化旅游线路

诗歌本具有陶冶情操、使人愉悦的功能,将茶诗与旅游线路结合,设计富有诗意的旅游线路会使整个旅途都充满诗意,如杭州推出的“南方有嘉木”茶文化专题旅游线路,线路从官巷口到三潭印月,再从苏堤、花港到龙井御茶园,虽然此旅游线路的名称不是出自茶诗而是出自陆羽的《茶经》,但旅游线路新颖而富有诗意,使整个旅途轻松愉快。目前国内像这样的精品旅游线路很少而且不具有吸引力,因此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可考虑引用或化用茶诗,如探寻名茶的可以是“寻访草中英”,(郑遨《茶诗》),旅游线路还可以细化成几个部分,比如游茶山部分可以叫“春山半是茶”(宋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尝茶部分可以是“佳茗似佳人”(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三、挖掘茶诗文化蕴涵,设计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一)特色茶叶

加工制作特色茶叶除了制作茶产区当地的茶叶,仿制龙凤团茶等,还可以开发新型的茶叶。从古代茶诗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煮茶文化的盛行,而后因泡茶的方式简单方便,煮茶的方式逐渐沉寂下来,在人们看中休闲文化的今天,也可以尝试推出煮茶文化,而且据研究煮茶能使茶叶释放更多的抗癌物质,而茶叶长时间的泡在壶中反而会减少抗癌物质,因此煮茶比泡茶更有益人体健康,但是目前市面上适合用来煮的茶叶很少,所以可以大力开发适合煮的茶叶。此外,也可以开发适合沐浴、洗发、做面膜的茶叶产品。

(二)泡茶水

纵览传统茶文化,泡茶最好的用水莫过于泉水、江水、冰雪水,但是在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严重的今天,能直接取来泡茶的水已经很少很少了,人们对无污染、甘清冽的水的需求越来越多,开发适合泡茶的水也越来越有必要了,目前市场上专用泡茶水也比较多,旅游地可直接引进这些产品,但如果旅游地能开发一款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泡茶专用水,应该更能满足旅游者特别是一些茶艺爱好者的需求。如在杭州龙井之乡,龙井历来都与虎跑泉搭配的,这里可以用虎跑泉水制成专用泡茶水;再如贡茶之乡顾渚山下有金沙泉,金沙泉自古以来也是被人们称道的好泉,这里也可以用金沙泉水制成专用泡茶水。

(三)特色茶具

茶诗中给我们呈现了各种精美的茶具,可以为现代制作茶具做一些参考,制作有特色的茶具可以是仿制古代某一时期的茶具,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茶具结合,比如根据陆游的《兰亭花坞茶》等诗中对绍兴茶文化的描述,可以设计兰亭形状的茶盒,盒身可雕刻出陆游在此饮茶的情景和诗句,既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又体现绍兴茶文化特色;有些茶具易碎,一整套的茶具体积较大不易携带,而且一些消费者不具有购买一整套茶具的消费能力,可以将茶具按比例缩小若干倍,将其作为一种工艺品展现给游客,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挖掘茶诗文化蕴涵,利用茶诗进行营销宣传

茶诗语言优美、脍炙人口,本身对茶产地、名茶、名泉都有宣传作用,如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双井茶由于黄庭坚的一首《双井茶送子瞻》而后逐渐名声大震。在现代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同样可以利用茶诗进行宣传。

(一)广告宣传

用人们熟知的或具有趣味性的茶诗茶联作为宣传的广告,如四川蒙顶山茶就曾用“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等作为宣传广告,这样的宣传广告给人以诗意的享受,也比较容易让人记住;通过电视媒体广告宣传时除了展现茶乡美景之外还可以设计古人与今人在自然环境中饮茶作诗的情境,让人产生向往之情。此外还可以为茶诗词谱曲,使之广为传唱,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

(二)举办茶诗会

文人喜好饮茶,除了自烹自酌,还常常举办一些茶会,以茶会友,与好友一起品茶叙旧,吟诗作乐。茶会之中人们以茶代酒,互话诗情,唐代钱起说“杯里紫茶香代酒”(《过张成侍御宅》)、“绿茗代榴花”(《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茶会中文人们常常会边品茶边作诗,因此我们也可以在一些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地区一年举行一次茶诗会,可以趁着谷雨前,也就是茶叶采摘期举行,在茶诗会中可以用现场制作的茶叶请远道而来的各界茶诗爱好者、书法家等品尝。这样茶诗会不仅可以通过诗会吸引各界人士来进行宣传,而且还能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五、结语

茶文化旅游论文范文2

【关键词】普洱 茶文化旅游 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开展的,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 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2。

[2]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 思茅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

茶文化旅游论文范文3

安溪县茶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对茶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比较大的包括茶物态、心态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具体如下:

(一)茶物态文化旅游资源

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的安溪县,2012年拥有超60万亩的茶园,居全国之冠,生态茶园近25万亩,大坪、西坪等地方保留有古茶园、茶村,各大茶企也建有自己的生态茶园,如八马森林中的高山茶园,铁观音集团的祥华基地和凤山基地;除了茶园资源外,安溪县拥有“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奇兰”“白牡丹”等64个优质茶种,被誉为中国“茶树良种宝库”,其中“安溪铁观音”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安溪县茶人继承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足火等传统的乌龙茶独特加工制作技艺,茶技严谨精巧;安溪铁观音集团还拥有20世纪50年代使用至今的、独特的木石结构陈年仓库。

(二)茶心态文化旅游资源

安溪县拥有铁观音“王说”与“魏说”起源、“乌龙太子传乌龙”、“半壁长毛蟹”等广远流传的茶话;拥有以清末安溪诗人兼茶商林鹤年《福雅堂诗钞》的茶诗词为代表的从唐代到现代的诗人和学者的大量茶诗词;拥有以文人歌咏茶叶的诗歌作品为原本,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日常休闲喝茶所唱等多种类型的茶歌;拥有以茶的生产、饮用为主题的舞蹈艺术———采茶灯及现代安溪县茶文化工作者创排的舞台表演型茶舞;拥有由安溪县茶人蔡建明和文化人李波韵共同创作的舞台表演式的安溪茶艺和包括洁具、下茶、备水、洗茶、冲泡、分茶、奉茶、品饮等基本流程的生活待客式安溪茶艺及“纯、雅、礼、和”的安溪茶道精神。

(三)茶行为文化旅游资源

安溪县拥有超过千年的产茶历史,是一个茶俗丰富的茶乡,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迎宾送客、礼尚往来、婚庆习俗、丧葬礼仪、宗教祭祀等活动中,其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有以茶相待、赠送茶叶的日常活动,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安溪民众有向佛祖、观音菩萨、地方神灵敬奉清茶的敬佛茶俗;每年1至2月,有场面热闹,比拼茶技的安溪茶王赛;同时,还有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摄影艺术节、安溪铁观音茶庄园旅游节等节事活动资源。

二、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现状分析

目前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由中国茶都、凤山茶叶大观园、魏荫茗茶园、龙涓茶庄园(中闽魏氏、华祥苑休闲体验)等景点搭配组成一日游和两日游线路。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茶文化旅游产品包括拥有茶文化博物馆、万壶馆、紫砂阁、茶诗长廊、茶都公园等产品的集茶业贸易、茶文化研究、旅游于一体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茶都;包括茶树品种观赏园、茶作坊、凤苑,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景区———凤山茶叶大观园;拥有铁观音的起源的“魏说”和“王说”两处遗迹,包括铁观音母树、生态茶园、家庭博物馆的西坪铁观音发源地;包括有机茶园、有机茶初制加工厂、科研评茶室、茶文化馆、观光木屋集生产、示范、培训、旅游于一体中闽魏氏和华祥苑铁观音茶庄园;集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研究于一体的魏荫茗茶园、八马和铁观音集团总部。同时,还有茶王赛、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安溪铁观音制茶师(初制)大赛、茶文化旅游摄影艺术节、安溪铁观音茶庄园旅游节等节事旅游产品。

(二)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茶文化旅游意识淡薄

受安溪县整个旅游业发展和内部交通条件的制约,特别是茶文化旅游意识淡薄的影响,目前主要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中除了位于县城的中国茶都、茶博会、凤山茶叶大观园、魏荫茗茶园和八马茶业体验店外,没有便捷的交通设施去其他旅游景点。同时,中国茶都虽有茶文化旅游景点,但相对面积巨大的茶叶店铺显得弱小的多,且周一至周五开放而周末却不对开放,没有将其真正展现给游客,周末去的游客扫兴而归;目前运营的中闽魏氏和华祥苑两座铁观音茶庄园位于龙涓乡,除了交通的限制外,虽然“中国安溪铁观音茶庄园旅游节”华祥苑茶庄园体验之旅行程丰富多彩,茶文化内涵展示充分,活动参与性强,但茶企业主要将茶庄园作为企业的高端会所平台,周一到周五经营,还没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意识,没有将旅游节中的活动开发为日常的旅游产品。这些阻碍了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2.茶文化旅游产品形象模糊

虽然安溪县已有生态茶园、茶文化博物馆、茶庄园等茶文化旅游产品,但目前游客对其没有直观的印象,没有像漳州天福茶博物院和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等代表性的茶文化旅游景区和产品,茶文化旅游产品形象模糊。

3.茶文化旅游产品功能单一

目前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集中在县城、西坪、大坪、龙涓等地,中闽魏氏和华祥苑铁观音茶庄园没有将茶文化体验项目日常化。总体上看,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以茶园、茶壶、茶长廊、茶叶制作观光为主,体验性的产品缺乏,旅游功能单一,没有形成多样化的茶文化旅游线路。

4.茶文化旅游产品文化缺失

目前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虽然融入了茶人、茶诗、茶联、茶艺表演、茶节事等元素,但仅停留在雕像、长廊、碑林和少数的节事表演中;总体上看,安溪县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心态和行为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茶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当地特色。如凤山茶叶大观园,虽然融入了茶圣、茶叶制作流程、茶叶景观小品,让游客眼前一亮,但没有对茶圣、茶联等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展示。大坪生态茶园,只有茶园观光项目,没有将其古老茶歌等挖掘出来。

三、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优化对策

(一)提高茶文化旅游意识

安溪县政府应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茶文化旅游,提高安溪县全民茶文化旅游意识,充分发挥茶文化旅游在弘扬安溪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活跃旅游市场中的作用。做好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的整体营销工作,并改善安溪县内部交通条件,提高游客到各茶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开设通往各茶文化旅游景点便捷的公交或旅游大巴专线,并做好茶文化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和茶文化旅游集散中心等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安溪县政府可采取政策、税收优惠、政府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茶企和已有的茶文化旅游景点转变观念,重视茶文化旅游,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茶旅游产品,做好旅游服务,促进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确定茶文化旅游产品定位

2008年以来,安溪县着力推进茶叶庄园建设,把茶叶庄园作为拓展现代茶业文化功能、生态功能、产品功能和观光休闲功能的重要载体,鼓励龙头企业建设茶叶庄园。安溪县茶文化旅游应遵循安溪现代茶业生产发展的规划,突出茶庄园的地位,将茶庄园作为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代表和特色,形成以茶庄园为主体,以其他茶文化旅游产品为补充的产品定位。

(三)打造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针对安溪县目前茶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旅游功能单一的现象,根据安溪县茶文化旅游产品以茶庄园为主,其他茶文化旅游产品为辅的定位,结合安溪县茶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茶庄园度假为主,茶文化与茶节事体验、茶园观光、茶乡休闲、茶生产研学为辅的综合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各茶文化旅游景点应根据各自的功能进行改善和提升,增加休闲、体验和研学旅游产品。

4.增加茶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茶文化旅游论文范文4

要使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则无法再按照“茶文化中心论”的思路来搭建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对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分析,需要突出茶文化的关联价值。随着对二者相结合切入点的探寻,二者的具体结合途径包括: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构建主题文化场地减少价值外化、规制巴蜀茶文化及关联主体引进、辅助家庭旅游项目与茶文化接轨、创新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等5个方面。

关键词:

巴蜀茶文化;旅游经济;结合;途径

巴蜀茶文化支撑体系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作为向旅游经济产业延伸的巴蜀茶文化来说,在挖掘其文化内涵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外在的关联性将巴蜀其它文化元素串联起来,来共同满足域外游客对巴蜀旅游产品的选购偏好。这就意味着要使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则无法再按照“茶文化中心论”的思路来搭建生态旅游项目,毕竟这种项目受到严格的自然禀赋条件的限制。而是以一种合作的姿态来使巴蜀茶文化价值渗透在巴蜀本土旅游文化之中,使域外游客能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巴蜀文化的独具匠心,却又不会使自身局限于茶道、茶画等茶文化烟波浩海之中。这样一来,休闲与娱乐、静思与畅谈式的巴蜀文化精髓就能整体的展现在域外游客面前。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背景资料

成都人爱进茶馆,是因为四川人喜欢“摆龙门阵”,即在熙来攘往的茶馆之中,一边品饮盖碗茶,一边海阔天空,茶余饭后,佐以茶点小吃和曲艺表演,谈笑风生,实为人生至乐。茶馆除了休闲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茶馆还是社会文化娱乐场所。晚上,茶馆设有川剧“玩友”坐唱,俗称“打围鼓”。另外,有些茶馆设有四川扬琴、评书、清音、金钱板等演出活动。坐茶馆的人可以边饮茶,边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不论是风景名胜之地,还是闹市街巷之中,到处都可看到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间茶馆。这些茶馆收费低廉,服务周到,顾客往往一杯香茗,一碟小吃,便可坐上半日。在与亲友纵论畅谈之中,巴蜀大地的茶文化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成都:茶馆里的巴蜀茶文化)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巴蜀茶文化中的价值可以从成都茶文化中得到概括,尽管川南、川东一带也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特色,但作为统一在巴蜀茶文化下的区域性茶文化特质便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下文在不做出明确说明的情况下,都是以成都茶文化为引子而进行讨论的。

2巴蜀茶文化价值分析

针对前面所提到的立论出发点,这里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巴蜀茶文化的价值:

2.1巴蜀茶文化价值的有形方面

巴蜀茶文化价值的有形方面主要指向:茶具、品茗的场地环境,以及品茗过程中的茶语。与域外品茗不同,巴蜀一带的品茗似乎更接地气,其茶具无外乎有三部分构成:茶碗、茶盖、茶托。而且在老字号的品茗场所,茶具并不是以新为美,因为“新”只因其缺少历史积淀。品茗的场地也呈现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格局,如在空旷的地带喝坝坝茶。如此有形方面便能为域外游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形成这种冲击的本质在于巴蜀茶文化有形方面的独树一帜。

2.2巴蜀茶文化价值的无形方面

巴蜀茶文化价值的无形方面主要指向茶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那就是闲适。这种闲适的品茗文化更加突出在蜀地,其主要表现在品茗只是一种载体,而借助这一载体使好友之间可以畅聊(摆龙门阵),以及借助品茗这一形式来暂时作别职场的烦扰。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巴蜀地区的品茗场所与域外的茶社是有较大区别的。茶社更加显示其静和思的文化特质,而巴蜀地区的茶馆则更为突出其聚和闹的文化特性。从而,这也使得品茗构成了巴蜀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关联方面

无论是巴蜀茶文化的有形还是无形方面,都是将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事物来看待,这种封闭性的视角并无益于将其与旅游经济联系起来。为此,还需要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突出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关联方面。具体而言,关联方面主要反映在:与巴蜀说书艺术关联起来,与巴蜀川剧艺术关联起来,与巴蜀农家乐项目关联起来。通过品茗这一形式来增强域外游客的个体体验程度。可见,建立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结合,便需要大力突出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关联性。

3二者结合的切入点

具体而言,二者结合的切入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寻:

3.1二者结合的空间维度方面

这里的切入点主要反映在有形层面,即巴蜀茶文化在何地与关联性巴蜀文化进行衔接,从而以整体旅游项目的形式呈现在域外游客面前。由于目前诸多同行并没有将研究视野深入到城市茶文化经济价值之中,所以本文笔者强调:二者结合的空间维度应以关联性的巴蜀文化为基准,如说书人所需要的空间载体、川剧表演所需要的空间载体。而对于品茗而言,则能相对灵活地去适应关联茶文化的空间需求。可见,这也是巴蜀茶文化接地气的一种表现。

3.2二者结合的价值增值方面

作为一项旅游项目打造,到底是域外游客为了品茗才能听说书人讲故事,还是因为要来听说书人讲故事才来品茗。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可不去理会。作为一种休闲旅游项目,以闲适、自乐作为巴蜀传统文化的精髓,品茗与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中不难理解,旅游项目开发方与实施方应能将巴蜀茶文化与其它关联性文化形成整体来看待,从而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刺激下,最大化的满足域外游客多样性的需求。

3.3二者结合的商业开发方面

巴蜀文化的精髓部分已在多元传统渠道中被域外游客所接收,因此,他们前往巴蜀大地的目的,便在于亲自去体现这种闲适和自乐的异地文化。由于这种文化属于非正式制度系统,其是由民间自发形成,从而在巴蜀许多地方并不需要专门的商业开发,便可以在自发形态上满足域外游客的个体体验(如坝坝茶)。由此,这种外部性便将弱化巴蜀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结合的经济价值。解决这一问题便在于,应在巴蜀中心城市建立主题文化场地,使得域外游客能在该场地找寻到正宗的巴蜀茶文化气息。

3.4二者结合的产权结构方面

在旅游项目商务运营阶段,便存在着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便在于厘清各自的产权结构。将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则涉及到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呈现者是谁,以及由谁担任关联性文化项目的组织者和表演者,以及维护二者利益的秩序供给者和监督者又是谁等。

4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4.1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

从现阶段对巴蜀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相联系的问题讨论中,大都聚焦在了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项目,以及以茶叶产业为纵向价值链的旅游项目范畴。对此,还应不断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不难看出,传统视野下的茶文化旅游经济价值并不只属于巴蜀大地,而是在域外各个地区都能呈现出来。那么巴蜀大地又能拿何种茶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域外游客?因此,将巴蜀文化的有形和无形方面融合起来,并与巴蜀评书、川剧、摆龙门阵关联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极具地域风情的旅游产品。

4.2构建主题文化场地减少价值外化

巴蜀茶文化价值蕴藏在民间,从而域外游客可以在民间就能感受到巴蜀文化元素。但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我们需要将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之间结合在封闭的经济链条之中,只有实现利益的内部化,才能激励上游开发商来开发这种旅游资源,也才能使下游零售商有项目来引导域外游客消费这种旅游产品。为此,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旅游管理职能部门应通过统筹规划,在各地挖掘出本土茶文化内涵,并在有条件的地方构建主题文化场地,从而作为面向旅游的重要空间载体。

4.3规制巴蜀茶文化及关联主体引进

随着各地对空间载体的搭建完成,紧接着便是引进巴蜀茶文化及关联性主体的事项。笔者建议,此时应遵循市场竞争原则来开展,并在主体引进阶段严格规制主体的资质。与此同时,巴蜀茶文化是一个系统,并在各地根据自身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特征进行了变异,所以在建立茶馆与说书、茶馆与川剧相联系的旅游项目时,巴蜀茶文化研究部门和高校应对商家进行文化培训。通过培训,来使商家成为向域外游客宣传巴蜀茶文化的使者。

4.4辅助家庭旅游项目与茶文化接轨

巴蜀闲适和自乐的生活情趣还植根于农家乐之中,因此,各地还应辅助家庭旅游项目与茶文化接轨。不难看出,若是要求家庭旅游项目的经营者也引入说书和川剧项目则不太现实,所以这里应更加突出巴蜀茶文化的有形和无形方面。包括品茗的场地设计(坝坝茶),以及向域外游客提供一种闲适、自乐的品茶、聊天氛围,从而就能使农家乐项目与茶文化接轨。

4.5创新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

在讨论巴蜀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主题时,仍无法绕开生态旅游项目。对此,笔者建议应将问题的讨论重点放置在创新项目的实施上来。第一,应突出巴蜀茶文化中“聚、闹”的元素。第二,应着力营造出闲适的饮茶氛围,而不是从茶具的考究上做文章。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通过途径构建不难知晓,官方在助推巴蜀茶文化旅游经济项目开发时,应给予项目产权保护,通过使产权封闭状态来让旅游项目经营方获得利润最大化的效果。再者,还需要通过组织和规划在民间有序发展与茶文化相联系的旅游项目。通过双管齐下,来使巴蜀茶文化价值能在现代商业环境下得到实现。

5小结

本文通过对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分析认为,需要突出茶文化的关联价值。二者的具体结合途径包括: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构建主题文化场地减少价值外化、规制巴蜀茶文化及关联主体引进、辅助家庭旅游项目与茶文化接轨、创新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等5个方面。

作者:胡世伟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红.巴蜀茶文化的民俗价值与旅游经济结合的探讨[J].消费导刊,2015,(7):225-226.

[2]史术光.九江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模分析及对策思考[J].农业考古,2012,(2):34-38.

茶文化旅游论文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尽管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具体到我国的旅游企业身上,情况依旧不是很明朗,尤其是企业自身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研究较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只是一味地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保问题,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低碳环保的发展迫在眉睫,低碳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1.1旅游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忽视环境影响

目前,大部分的茶文化旅游企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当中,环境的开发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项目,但是,大部分的旅游企业却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减少了对于环境的维护,没有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利用尤为重要,如果茶文化旅游企业没有尽到环境保护的职责,对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熟视无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大力发展娱乐、餐饮企业,那就会严重的危害到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无论是对我国的旅游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更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1.2旅游观念未得到改变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最重要的GDP增长元素,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号召力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断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系统巨大,仅仅是提出一个低碳茶文化旅游口号,或者只是在某个单独的区域实施这样的旅游开发政策其影响甚微,要建立切实可靠的低碳茶文化旅游景区,必须让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消费者的齐心协力来达成。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于旅游的观念还停留在欣赏美景、购买特产之上,忽视了低碳经济的原则,因此,我们往往看到每当节假日旅游景区游玩高峰期之后,剩下的都是遍地狼藉,各种垃圾随地乱扔,旅游监管部门也熟视无睹。旅游产业各企业、各部门以及消费者对于低碳茶文化旅游的观念没有得到确认是其主要原因。

1.3没有明确的定位

茶文化旅游定位往往是以茶树、茶叶、饮茶、茶表演为主要旅游服务内容来进行。在茶文化旅游发展中加入低碳环保元素,许多的旅游企业并未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其实,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是回归自然减少废气排放,更重要的是环保,在茶文化旅游景点中我们时常能看见,一些剩茶被随便乱洒,部分商家和消费者认为茶水倒在地上并没有污染到环境,实则不然,茶水虽然倒在地上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如果倒在河流之中会破坏生态环境,并且随地乱倒茶水还影响了茶文化景区的整体美感,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环境品质低的错觉。

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问题解决方案

2.1明确低碳茶文化旅游经营手段

茶文化旅游模式是一种针对不同地区实际茶文化情况而开展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将产茶区域进行改造,使其既能够吸引游客又能进行生产,再结合茶叶相关服务的水平提升,例如茶楼建设、茶道与茶艺表演、茶具展示等等。在不同的茶文化旅游景区中需要从基础做起,对旅游景区进行全方位的盘查,检查出那些非低碳、不环保的项目,对这些服务项目进行查封并且更换为低碳服务,通过现代化的低碳科技手段推进景区内部建设健康发展。在低碳的基础上来凸显出茶文化的优秀品质,在茶文化的内涵中围绕低碳经济进行延展,这样既可以将茶文化旅游景区发扬光大,又可以很好地提升茶叶农业效果。

2.2积极进行低碳环保推广

茶文化旅游景区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离不开低碳经济的融入,将茶文化、旅游文化、低碳文化三者融合在一起,积极进行推广、宣传。如今互联网发达,茶文化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对自身进行推广,其中必然要加入低碳环保的元素,让人们了解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以一种正确、健康的心态来欣赏与维护茶文化旅游景区环境。政府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示范区,以茶文化旅游与低碳经济为核心,表现出茶文化古朴、独特的魅力以及低碳经济环保、生态的原则,让茶文化旅游景区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提升消费者素质,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3科学的低碳环保措施

我国的低碳经济政策在茶文化旅游景区中推行受到阻碍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旅游企业、消费者没有给予低碳环保应有的重视,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低碳环保措施的不理解,就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在茶文化旅游景区内没有一个科学的低碳体系来引导商户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低碳环境,政府应当给予重视,并给出切实的、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旅游模式与经验,在低碳茶文化旅游中,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合理分配,进行科学的讲解,鼓励茶文化旅游景区中的消费者减少污染物的随处乱扔以及多余的能源消耗,一步一个脚印地对景区中的各个项目进行低碳化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低碳网络。

3结论

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旅游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在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加入低碳环保理念对于我国的旅游产业以及其他各类型产业的低碳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非常好的传播中国的茶文化,让人们的旅游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欢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游客满意度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14-118.

[2]郑春霞.基于游客感知的文化旅游产品体验质量提升———以闽南功夫茶文化旅游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683-692.

[3]魏遐,周倩雯,林枫.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长兴县顾渚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387-390.

[4]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7-134.

茶文化旅游论文范文6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问题;应对政策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82-2

0 引言

茶俗是民俗的一部分,民俗旅游是旅游形式的一种。民俗旅游以见识各地风俗为目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参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领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生活、文化的差异。在我国对数茶乡有悠久的种茶历史,采茶的歌舞手口相传,极具地方特色;饮茶的习俗、茶的传说、茶礼是长期积淀的精神财富;不同民族对茶叶的使用方法各异,保留有大量的历史文物遗存;所有这些现象是一个地区民俗的鲜活表现,也能够成为民俗旅游的特色形式。茶文化旅游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种体验,而且还融合了多种文化旅游、自然景观等休闲旅游产品,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注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得茶文化旅游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不断推出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深度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1.1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的种植范围已经遍及全国各地,茶除了作为一种饮品之外,更多的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国家的文化与历史,因而茶文化旅游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有效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再加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渐渐转向了多元化,使得旅游从最初的景点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换,而茶文化旅游正好是把茶叶资源与旅游进行了结合,成为了一项综合性的旅游。

1.2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意义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旅游观念也不断发生着转变,就目前传统的旅游已然不能够满足于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此来满足于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不仅能够让游客通过旅游的方式体会到我国有关茶文化的深厚,而且还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

2 目前茶文化旅游所存在的形式

2.1 茶叶种植园

由于我国的茶叶分布非常的广泛,因而除了一些个别不适合种植茶叶的地区,基本上都有种植茶叶,而且每个地区因地域性的特点而盛产不同特色的茶叶,例如,杭州的西湖龙井、安徽的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都是我国比较有名的茶~,这些地区凭借自己所独有的优势把茶叶种植园与当地传统的旅游业相结合,并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体验式的旅游为主,有效,丰富了游客对景区旅游的体验。

2.2 制茶工艺展示

制茶既体现了一项科学技术,同时又是一种民俗文化,通过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把制作茶的工艺与种植茶叶园旅游结合起来,可以让游客加深对茶叶制作工艺与文化的了解。在制茶工艺的展示过程中,有着较强的互动体验性,从而让游客感受到传统的制茶技艺,感受到自然古朴的制茶情趣。

3 茶文化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其利益的吸引,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盲目的开发,过度的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很容易影响到茶文化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则容易导致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不出当地的特色。

3.2 对茶文化旅游内涵的挖掘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例如茶文化的历史、茶叶的种植与制作、饮茶之道等,但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其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很难形成当地所独有的特色,从而导致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同质化的情况。

3.3 茶文化旅游结构单一

茶文化旅游结构的单一化,是目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尽管每一个茶文化旅游景区都是有关采茶、品茶等茶文化的体验,但由于茶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呈现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化特点,因而很多的游客在不同地方的茶文化旅游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体验,无法满足于游客个性化的需求,这种结构上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3.4 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少

由于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少,严重影响到了当地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与创意,从而影响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效果。尽管有的茶文化旅游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但却对茶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很难把茶文化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因而影响到了游客对茶文化的体验。

4 茶文化旅游发展应对策略

4.1 依托多媒体大力推广宣传茶文化旅游

4.1.1 建立网络社区营销模式

通过互联网信息,在一些相关的旅游网站上与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内容,从而吸引游客的注意,或者通过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发表自己对茶文化旅游的观点,形成舆论氛围,进而达到对茶文化旅游的广泛宣传。

4.1.2 成立专业的茶文化旅游网站

通过所建立的茶文化旅游网站,不仅可以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宣传,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信息,并与茶文化旅行社形成合作的关系,从而有利地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当然,在茶文化旅游网站中可以重点突出茶文化旅游的内涵,设置一些游客留言板,通过对茶文化的讨论,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4.2 开发多样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其重点就是要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因此,这就要求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与自身相符的特色,从而形成固定的客源。例如,借助于一些大型的活动,对茶文化旅游进行宣传与推广,并对当地特色的商品进行研发,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再如山东日照在开展当地的茶文化旅游时,把茶文化有效的与竹文化、陶文化相结合,不仅使得日照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具有很强的特色之外,还促进了不同领域的经济发展。

4.3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素养

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对茶文化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效促进茶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茶文化也要精通,并能够把茶文化与旅游专业知识相融合,以此来提高茶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素养,当然,对于在职员工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茶文化知识储备,进一步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茶文化体验。

4.4 深化茶文化内涵,突出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品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位的提高,因此,茶文化旅游备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以此来满足精神的需求。例如安溪在发展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产业时,有效地利用了安溪的Y源,对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的挖掘。首先,充分发挥了安溪铁观音所蕴含的精神智慧品牌优势,通过茶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精神文化满足于游客心理上的需求,达到共鸣的效果,从而带给游客别样的体验;其次,是把安溪茶文化旅游与当地的宗教朝圣文化相结合,从而提高安溪当地的茶文化旅游的影响,同时又深化了茶文化的内涵;最后,在安溪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结合科学技术,通过建立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街等,有效增强旅客对安溪茶文化的体验认知。

我国的茶文化旅游目前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面对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还需要结合当地的际情况,通过其应对的政策不断完善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琳燕,孙云.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茶叶科学技术,2011(03).

[2] 乔秋敏,祝明霞.体验经济时代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09).

[3] 魏军,张春花.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