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产业论文范例6篇

茶文化产业论文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1

1.1茶叶现状

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的历史追到唐末,兴起于明清,繁盛在当代,到如今产茶已经有漫漫一千多年的历史。茶叶品种丰富,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多年来,大力发展“三步走”、“茶业富民”等战略,显现“铁观音 和谐健康新生活”品牌价值。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水高船涨,茶叶产量飞速提高,传统落后的茶叶机械制造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茶叶发展的需求。茶叶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机械生产及运用将会对茶叶产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带来客观的经济利润。为了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使茶叶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进而开拓国际大市场。因此,引进新型制茶机械,研究适合茶叶品质特点的机械化制茶技术就是摆在民众及政府面前的重要事情。

1.2茶叶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单机作业多、连续化机械少

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茶厂的制茶机械装置水平较低,很多机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购买的,旧、老、坏、破烂不堪等现象十分严峻。加工设备基本上是常规设备,连续化、自动化没有起步,机械化滞后。由于这些茶厂缺乏先进茶叶机械装备,茶叶机械装置性能不稳定,以单机作业及传统手工作用为主,这就导致了茶叶采摘、生产的连续化工作能力弱,制茶工艺较难实现规范调控。

1.2.2设备创制与工艺脱节

新型茶叶机械制茶技术在的一些山区推广量小,且茶农对部分新型机械技术性能掌握尚不过硬,特别是在投叶量、作业时间、加压等方面使用不正确。在大宗名茶的加工上,干燥工序与炒干机不配套。很多生产茶叶机械的技术人员并不精通茶叶加工工艺,使得茶叶机械与茶叶加工工艺出现不协调发展的现象。

1.2.3茶叶加工设备标准化不统一

目前,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缺少统一的技术指标,除了标准件、通用件外,各企业生产的茶机零部件不能通用。这一方面给采茶用户造成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制茶企业的成本。同时,目前有些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较难实现全自动生产流水作业,制茶效率跟不上,工艺不时应人们对茶品质要求较高的需求,进而影响了茶叶机械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茶叶机械化生产的具体措施

2.1设备创制与工艺、品质结合

小型茶厂、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要因地制宜,要建立以大型茶机生产企业为主体,茶叶生产为导向,生产、学习、研制、研究相互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发展机械产制来适应当下人们对茶叶品质的需求,适应当下茶叶市场的需要。比如,杀青炒干滚筒的转速可调、珠茶推炒机推炒幅度可调、各种扁茶机压力可调等。在引进的国外茶机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消化吸收与再创造。比如,在优化制作技艺方面,充分利用与台湾人缘相近、地理条件相似的优势,积极引进台湾先进的制茶技术和制茶机械,与本地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研发道路,研发新的适合不同种类名茶品质要求的茶机产品,创新茶叶生产技术。

2.2在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工艺

在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工艺,要制定茶园管理、栽培、采摘、修剪、加工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步骤。目前,根据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等名茶初始产制的基本原理及传统制作加工工艺,名茶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等名茶的机械加工工艺程序定为:鲜叶采摘-筛分取舍-摊放晾干-杀青-揉捻滤净-解块分解-分筛栓选-理条分析-初烘一步-摊凉二步-复烘出炉,一个流程下来,全程机械化生产及加工,将会极大地提高速度及经济效益。

2.3加快茶园耕种机械的运用

随着茶园种植规模的急速扩大,仅仅是依靠人工作业式的管理茶园,采摘茶叶,费用大及劳动力的紧缺就摆在了茶园主们面前的问题。因此,要想加快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茶园机械耕种的引进。在一些高瞻远瞩的茶厂或是企业,就走在了前列,如注重“铁观音”、“黄金桂”等品牌生产的茶业总公司的上第茶厂、普瑞历山茶业有限公司等都已着手引进茶树修剪机、采茶机等,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进一步上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2

纵观中国数万家茶企和数不清的茶叶产品,无一不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烙印,从茶叶名称、产品包装,到产品的推广以及茶叶的消费场所等,都是围绕着古色古香的茶文化做文章,生怕别人说它不“文化”、“文化短”,可是琥珀・金茶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主张反文化呢?负责此次琥珀・金茶推广的深圳双剑破局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沈坤对《广告主》杂志记者解释说:“现在中国的茶叶之所以得不到年轻人的青睐,关键问题就出在这个‘茶文化’上,因此我们此次要像‘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化那样,在茶业内掀起一股反文化运动,让人们认识到喝茶也时尚,喝茶也保健”。

为了推广琥珀・金茶,深圳双剑破局营销策划机构专门进行了广泛的消费者调查,结果发现现在人们不喝茶有以下原因:一是认为喝茶是老土,是中老年喝的。不够时尚;二是认为喝茶不方便,流程繁琐;三是认为喝茶使人兴台,影响睡眠;四是几感苦涩,不愿意品尝苦味等等。其中对于后两个原因,由于琥珀・金茶是经过现代工艺加工过的,这两点在琥珀・金茶身上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前两个原因则完全是观念的问题,是人们对中国原有茶业的“刻板印象”。

为破除传统观念对人们喝茶的束缚,琥珀・金茶扛起了“反文化”的大旗,并进行了一系列推广活动。琥珀・金茶先是2009年11月25日在长沙举办了“中国茶业背销创新”高峰论坛,邀请全国茶叶研究专家、茶业背销专家、茶叶生产专家和茶业企业代表、全同新闻媒体的记者及经销商代表500余人参加。论坛现场上演一出“茶叶时尚倡导者PK茶文化护卫者”的辩论,正式打响了“时尚茶品向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发起反文化战争”的第一枪。此次活动激起各界人士广泛讨论,引发强势媒体跟踪报道,一时间有关时尚茶叶的舆论沸沸扬扬。

接着,琥珀・金茶又做了6幅“拯救中国荣业,回归茶业本质”半公益广告海报,在长沙的主要地区宣传。通过广告告诉消费者,中国茶叶为什么集体兵败洋品牌?严重阻碍中国茶叶品牌发展,除了过于沉重的茶文化桎梏,其次是西方咖啡的入侵,使中国茶叶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的古玩。以“拒绝咖啡因,畅饮时尚茶”为主题呼吁青年人加入爱国爱茶爱自己的(健康)行动。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3

一、论文一般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1.0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NewRoman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NewRoman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com.年-月-日。

③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斜体)。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英文句号。

科学技术报告

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学术论文

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是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它应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绝对不允许重复、模仿、抄袭别人的工作。

范文赏析: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广西茶文化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并且逐渐加大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力度,然而,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其发展需求创新开发与建设方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策略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开发建设理念,根据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情况创新管理方式,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效率与质量,在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

(一)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将茶物象作为载体,并借助这一载体的传播而实现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使茶这种实物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在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包含丰富的内容,具体涉及到文化艺术、历史考古、科学技术以及经济贸易等多个方面,学术界对茶文化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在长时间的研究历程中撰写了大量的茶叶文著作、谱写了众多文辞优美的诗歌,并且基于茶文化的特殊性,对茶文化与祭祀文化、婚礼文化、释家文化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茶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换言之,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茶叶的文化,更是茶、饮茶之人、产茶之地、传茶之路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茶文化旅游的定义

受到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的影响,茶文化旅游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同样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茗茶产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茶文化所构成的历史遗迹和文学艺术韵迹、茶树地方特色文化等等,多种茶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共同构成了茶文化旅游。基于此,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旅游路线、经典遗迹茶文化代表物品的购买和餐饮、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以茶文化为良好的茶文化消费,切实满足茶文化旅游者的旅游文化需求。

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意义

首先,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可以促进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效益的共同进步。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会利用广西钟山县与三江县等的茶叶进行生态性开发,并且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建设,在促进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带领广西茶文化产业的进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带头作用,还能使一些与茶文化相互关联的景点景观、茶品购物等经济体系有所完善,促进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文化消费。因此,在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对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促进种茶事业的发展。在山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茶文化的介绍,挖掘出茶文化的历史内涵,并且不断建设茶文化旅游经典,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这样,就可以引导种植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引进合适的品种,保证可以塑造出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在提高茶文化生态旅游吸引力的情况下,改善种植业的销售模式,带动种植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的经济水平,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再次,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培养出专业化与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游客在精神与物质享受之外,还需要导游人员的引导与讲解,然而,当前我国关于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专业人才较少,由此引发了教育人员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并且不断培养出复合性与专业性的人才,进而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最后,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可以有效丰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由于人们的旅游目的不同,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与体验需求也不同,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成为首要任务。在这一观念的引导之下,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新的旅游产品,并且鼓励茶文化农户创新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增加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效率。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优势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其存在较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广西茶叶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茶叶特色突出。在广西地区,茶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因为广西的茶叶历史悠久,在唐代的时候就开始生产吕仙茶与象州茶等,迄今为止,中国传统茗茶与新创茶叶品种中,广西地区有三十多种。其中注明的红茶有:广西红碎茶。黑茶有:苍悟六堡茶。绿茶有:桂平西山茶等。花茶有:横县茉莉花茶与桂花茶等。另外,广西地区的早春茶叶采摘的时间较早,受到各类茶叶经营商的喜爱。由此可见,广西地区茶叶资源可以促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是其优势条件之一。

第二,广西茶叶发展环境较为良好,可以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广西省的山区较多,对于茶叶种植而言,具有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广西山区的日照时间较长,除了挂北等地区之外,其他山区的年平均温度都在22℃左右,最低的温度也不会低于7℃,可以为茶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主要因为茶叶生长時间为十个月或是十个月以上,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影响茶叶质量。由此可见,广西地区的茶叶生长环境较为优越,适合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第三,广西省政府对茶文化较为重视。近年来,广西省政府制定了茶产业规划制度,并且全面关注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使用的开发与建设质量。

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制约因素

当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难以提高其开发与建设效率,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茶文化挖掘力度较差。当前,广西省茶文化的挖掘力度较差,不能更深层次的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受到抑制性影响。同时,广西茶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较少,无法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因为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开发建设制度,不能明确开发特色,导致出现影响其开发与建设效率的问题。

最后,广西茶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部门不能根据其需求开展宣传工作,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效率降低。同时,相关部门没有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形象定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

五、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開发建设规划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建设效率。例如:重点关注广西红碎茶与早春名优茶的开发,发挥其在国家茶品牌中的优势,凸显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特色,保证可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期间,必须要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保证可以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依据。首先,要求相关机构借鉴国外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经验,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方案。其次,要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保证可以提高其发展质量。最后,要逐渐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方案的可靠性,保证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形象设计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部门必须要重点关注形象设计工作,保证可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得人们对其产生认同感。同时,相关部门还要重视宣传工作,保证可以积极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例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等,或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宣传,这样,就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参观。

(四)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部门必须要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此时,可以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设计茶文化旅游指南、设定茶文化生态旅游主题,例如:民族茶礼区、民族风情表演区等,这样,就可以丰富茶文化产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五)培养茶文化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策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可以要求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茶文化课程,培养专业能力与技术能力较强的茶文化人才,使得旅游人才在全面掌握茶文化历史与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参与到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中。其次,要配置完善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六、结语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并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支持。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燕玲.广西梧州茶产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6,38(04):157~158.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茶文化;营销;普洱茶;4Ps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铺垫,在2003年达到了营销的爆发时期,经历了大幅的市场升温后,于2007年达到了市场的巅峰。之后,普洱茶的营销从过热走向理性,从价格、销量的疯狂上涨,走入了合理化调整的阶段。下文将利用营销学最基本的4Ps理论,对普洱茶文化营销的每个细节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其营销过程中的得失。

1普洱茶营销战略分析

1.1产品策略

茶文化是所有茶产品所共有的一种文化,也是茶产品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普洱茶主产地处于茶树的发源地云贵高原地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普洱茶从出身来讲,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普洱茶产品的种类设计上,继续保持普洱茶较为传统的茶饼、茶砖等形式。虽然普洱茶近几年的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其产品生产工艺,依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来进行。而这种传统的采茶、制茶工艺中,也处处体现了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甚至普洱茶的产品都同样按照历史上传统的包装方式来进行。普洱茶产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文化气息,这为产品的文化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分销策略

普洱茶通过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主要分为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虽然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但普洱茶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茶馆和茶叶零售店两种业态中进行的,其中又以茶馆的经营最具文化特色。以“七彩云南”、“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普洱文化主题茶馆,与普洱茶的营销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还有将其他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相结合的主题茶馆,如“舞林茶艺馆”等,这些茶馆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的特性,达到了更好的经营效果。

1.3促销策略

普洱茶的促销战略充分与茶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文化造势与产品促销相结合的立体促销模式,在整个营销攻势开始之前,就通过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载体,将茶文化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茶马古道文化,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文化传播媒体使大众对普洱茶的基础常识以及内在的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同时,随着各种普洱茶功效的提出,相对应的书籍和网站也随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1.4价格策略

普洱茶的价格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本身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最根本的部分是普洱茶产品本身的价值。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普洱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的特性,收藏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一种潮流,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被提升得很高。同时,普洱茶在销售过程中,融人了诸多文化的元素,普洱茶的自身价格加上茶道、茶经、茶艺等茶产品销售附属环节的价值,组成了普洱茶的最终价格。这种综合定价形成的价格,虽然比原始的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可以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所接受。

2对其他产品营销的启示

2.1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营销

拥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仅限于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都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时,融人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在产品改良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进行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价值融人到产品价格之中,产生依据文化特点进行细分的目标人群。在分销过程中,将产品本身与其历史上或文化中相匹配的分销渠道相结合,发挥独有的营销优势。在促销中,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进行宣传,不但宣传了产品,也弘扬了文化,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闽台 茶文化 产业 合作 前景

福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茶文化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台湾地区与大陆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在人缘、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台湾地区的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与大陆息息相关。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的经济发展,给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是闽台茶文化产业合作的机遇。从茶叶生产所需要的主要要素的分布看,闽台间呈现高度的互补性,因此闽台茶文化产业合作的前景大好,但双方合作仍然以民间合作为主,应当建立一个更为正式的合作平台,从以下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

一、闽手开发和营销名优茶

1、以提高茶叶质量为基础,闽手开发名优茶

茶文化产业是以茶叶生产为基础的,茶叶质量是茶文化产业的灵魂。只有茶叶质量好,符合现代世界食品安全与健康的要求,才能有产业附加值。闽台应联手开发名优茶,要通过建立完善和科学的标准化体系,加快茶文化产业的现代化。

一是在茶叶品种选择上:增加乌龙茶等名优品种的种植比例,加快茶叶品种的更新换代,积极开发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且适应闽台种植的优良品种。

二是在茶叶种植、加工和贮藏上:严格按照茶叶标准化操作,使茶叶生产、加工、贮藏等过程规范化、标准化,遵循国际、国家及地方标准来进行操作,不断提高茶叶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三是在茶叶等级评审上:采用新技术审评名优茶。严格的审评程序是评价名优茶品质的保证,把电子技术如机器视觉系统、HIS颜色系统、电子鼻、光谱分析、计算机图象处理和电子舌等技术应用评定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等审评因子中,可有效地克服外因影响,提高审评结果准确性。

2、注重品牌宣传,闽手营销

品牌竞争已经成为时代对茶文化产业的要求。福建名茶多、品牌少,知名品牌更少。台湾茶叶企业在打造茶叶品牌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先进技术,“天仁茗茶”、“天福茗茶”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福建茶文化产业资源丰富,需要通过合理的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通过双方的合作,促使福建丰富的资源与台湾先进的品牌技术和经验相结合,打造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提升两地茶叶品牌的形象。闽手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

一是实施闽台两地名优茶的原产地保护,有利于有效地规范和净化名优茶市场,并能稳定质量,扩大市场知名度。

二是建立茶文化产业的绿色营销观念,提高闽台两地茶产品的卫生安全质量,树立闽台两地茶文化产业良好形象。

三是引进台湾营销理念,应用连锁店经营模式,设专柜、卖特色茶、品牌茶,免费提供茶样鉴品。四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宣传,建立闽台名优茶的网站、短信平台,或者与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五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进行闽台两地名优茶的宣传,邀请闽台两地明星作为名优茶的代言人,宣传闽台茶文化。

二、建设闽台茶文化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多维度开发产品

闽台茶文化产业应逐步建立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创新机制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产、供、销一条龙,减少贸易的中间环节,缩短出口企业与国际茶叶市场的距离,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利用科技,建立闽台茶文化产业科技开发园区,致力于对茶叶产品的生产、栽培、加工和营销等技术的研发,推动闽台茶文化产业向多领域、高层次发展。比如建立海峡两岸茶叶合作等一批闽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推进漳浦、漳平永福、仙游、清流等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推动增设福清、永安、惠安等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又如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安溪感德一品茶都专业市场,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设有铁观音茶叶交易中心、茶文化展览博物馆、酒店公寓、茶叶品牌企业、物流中心、金融银行体系等相关配套。2009年10月投入使用后,为感德的茶农和商家提供一个专门的交易平台,以全新的运营模式,走专业化路线参与市场竞争。还有,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如安溪、武夷山、福鼎地区的茶产业,在市场上皆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应扶植成长为优势产业。安溪的茶产业已经从传统的制茶拓展到茶艺表演、茶生态旅游、茶文化开发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另外,茶文化产业的产品都是由茶叶产品衍生出来的,茶叶产品丰富才能促进茶文化产品的扩展,因此闽台两地应该在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上加强合作,不断创新。闽台应通过分工合作,利用各自创新的成果,不断探索时尚需求,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研制适合的茶类产品。

三、深化闽台茶文化理论研究,通过“茶博会”等会展形式扩展交流平台

闽台应进一步扩展茶文化产业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各种茶文化活动如研讨会、展销会、茶文化节等活动。近几年,闽台两地学会与协会联手,成功举办了“永福茶产业发展研讨会”、“闽台两地茶文化交流会”、“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闽台茶产业合作研究交流会”、“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茶博会”等,这些交流活动都为闽台两地茶人提供了成果交流、经验介绍、产品推介、学术争呜、形象宣传的平台,都应充分利用,继续办好。

另外,可以通过政府机构牵头,大力开展闽台两地茶文化产业贸易洽谈会、展销会和审评会,繁荣茶文化产业会展经济。2007年起,由福建省政府主办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集福建全省之力,为闽台两地全面合作与交流建立了新舞台。创办五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精心指导、两岸民众以及海内外茶业及旅游业界积极参与下,知名度、功能性、影响力不断提升,茶博会在不同的地方举办,推动各地不同茶品种的发展,使茶产业全面兴旺起来。茶博会为闽台两地茶人提供了成果交流、经验介绍、产品推介、学术争呜、形象宣传的平台,今后应充分利用,继续办好。

进一步开展闽台两地茶文化的研究,为闽台茶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如果有条件,可以成立闽台乌龙茶文化研究会、推广休闲茶产业化研究。进一步开展闽台两地茶文化的研究,为闽台茶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四、建立茶文化产业人才交流机制,加速实用型人才培养

人才交流是闽台共同提升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闽台茶文化产业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内容。随着茶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可以考虑将闽台茶文化产业科技开发园区作为实验区,可以成立人才流动中心,赋予其特殊的政策优惠,以推动两地茶文化产业人才的合理流动。福州、厦门和台北作为中心城市,在人才信息处理、搜集、培训上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先进的信息网络也为两地间的及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人才交流,可以引导福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台湾地区参与茶树栽培、种植和加工,闽台两地可以采取跟班实践、同工种交换使用、随机带人培训等方式进行交流。

二是,在高科技方面的人才交流,闽台教学与科研单位可以互派专家、教授定期交流、聘任客座专家与教授、互相轮训等多种形式,促进两岸各种人力资源的互相流动。

三是,兴办茶学院培育人才,天福集团兴办的茶学院就是一种很好的平台。

五、深化闽台茶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

闽台应注重以茶文化为主题,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多种形式的演艺活动,广泛进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养生及休闲功能宣传,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1、合作推广观光生态茶园,将茶文化与名胜景点相结合,推出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要积极推广生态茶园,实现茶业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往往产名茶的地方就是风景名胜区,闽台两地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双遗”武夷山、安溪、福鼎太姥山、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诸多名胜。近年来,安溪开发了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茶叶生态探幽等旅游精品,天福在漳浦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茶博物院,中华武夷山茶博园等,把茶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明确我省将构建文化旅游片区,而闽南文化旅游区将成为片区的重中之重。安溪县感德一品茶都入选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重要项目。

2、结合历史文化,多层面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

在茶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中应注意挖掘和介绍茶文化内涵,让潜在旅游者对福建茶文化的特色有一定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闽台都处于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亚洲茶文化圈内,在饮茶习俗、茶道、茶艺方面,都有相通之处。重点推出以“茶乡访古游”为中心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联手开发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演艺活动,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两地茶艺表演,普及传统茶文化演艺项目。闽台乌龙茶的泡饮技艺都别具特色,通过闽台两地茶艺的交流和茶艺小姐的联合培训,规范和创新茶艺,普及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茶文化热潮。

另一方面,联手茶文化文艺演出,打造精品茶文化演艺项目。2003年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专题栏目走进安溪,推动了铁观音的宣传。由当红影星范冰冰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丰富多彩的安溪茶文化。目前,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是全世界唯一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今后闽台要联手推出更多高质量的茶文化文艺演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大型文化旅游演艺活动,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六、培育茶文化创意产业,推广茶文化衍生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新兴产业。以茶为媒体,培育茶文化创意产业,推广茶文化衍生产品,是闽台茶文化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1、扶持茶文化动漫产业,开发茶文化动漫产品

动漫产业是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开发茶文化动漫产品,将茶文化与网络、动漫结合,可以吸引一大批年轻人的参与。传统的茶文化产品以中老年为主要消费群体,通过茶文化动漫产品可以将消费群进一步扩展到各种年龄层,老少咸宜,将茶文化产业深入人心。目前,福建省已经在开发以乌龙茶为主题的动画片《乌龙小子》,正在进行前期宣传,不久就能问世。以乌龙小子为主题的相关衍生产品也已经研发出样品。通过茶的媒介,福建将加强闽台动漫产业交流合作,借鉴台湾动漫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推动闽台动漫产业对接,主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新一轮的转移。

2、多层次开发以茶为原料的食品

一是借鉴台湾经验,开发茶餐饮、茶饮料和茶点心。台湾的茶餐饮也发展较早,已经开发出茶叶宴。或用茶粉,或用茶汤,或直接以高品质的茶叶投入菜中进行炒、烘、蒸等制作而成菜肴,使菜肴中均带有茶叶的香。此外还供应乌龙、冻顶、绿茶等“茶酒”。台湾茶点心、茶饮料品种也很丰富。闽台两地可以借鉴此种做法,把茶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二是开发茶保健品。如开展名优茶医疗保健功能的研究,茶具有调脂、抗动脉硬化、降压、减肥、抗衰老、美容等多种功效,针对小孩、老人、妇女保健美容的需要,提供多种茶保健品。

3、开发茶生活用品

借鉴台湾开发茶生活用品的经验,闽手进一步深度开发更多的产品,既可以解决低档茶的出路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提升茶文化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

4、开发茶文化艺术品

福建传统的手工艺水平很高,如陶瓷、根雕、石雕、漆线雕、木雕、影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等。可以将福建手工艺与台湾科技结合,除茶具外,进一步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手工艺品,提高闽台茶文化的品质,由内销走向出口,向世界展示闽特的工艺美术技艺和茶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百度,;

2、杨江帆、庄佩芬、管 曦,《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带动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

3、陈 潜,《茶文化在福建旅游业中的价值》,《茶叶科学技术》,2007年第3期;

4、郑乃辉,《生态观光茶园在福建的发展前景》,《中国茶业》,2008年第1期;

5、林燕腾,《论闽台茶叶交流历史及当展态势》,《茶叶科学技术》,2008年第2期;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旅游地理;筛选理论;茶文化旅游模式;开发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旅游业已经从幕后,走向台前。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旅游当中,但生态环境的蜕变和恶化,使得人们向往生态游。目前生态环境的客观状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更为严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就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加之国家政策的推动,旅游市场的庞大需求被有效激发。然而在这一市场环境下,自然资源被破坏,使得人们的旅游需求很难被满足,整个旅游行业自身发展也遭受制约和限制,很难实现长远发展和实质突破。

1旅游开发背景分析

随着国家新政策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旅游投资,还是开发建设都有更为宽松的政策空间。完善的政策体系,也让相关涉游投资企业感知到市场发展的先机,这也是实施旅游投资开发的首要要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多数家庭愿意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当做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就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市场空间和实际需求。市场的需求就是投资的热点和风向标,也是决定投资的重要导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旅游服务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品,这就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与合理,以旅游业发展为先导,融入时展需求,调整产业内容,实现重点突破,就成为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全新方向,这也是旅游开发的新思路。需要通过实施旅游开发,以新组建的旅游公司为主体,整合旅游资源,孵化旅游需求,对接政策支持,必然能够为产业转型突围寻找到精准的市场突破口和发展切入点。

2旅游地理筛选理论及茶文化旅游认知分析

2.1旅游地理筛选理论概述

旅游是针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所产生的一种行为。任何旅游活动都是基于一定载体所实施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其客观特性,其开发和利用过程都会受到部分客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而对游客来说,其决定选择旅游线路时,往往会结合一定信息进行目的地筛选。筛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针对旅游目的地的具体资源进行分类、细化的过程。旅游地理筛选理论实际上是游客针对旅游地自然资源所作出的社会行为。其往往会造成某一区域旅游资源很热,而其临近区域由于产品的雷同化或同质化,形成较冷的局面。筛选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是对自然资源的考量,其有自然属性原因,也有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客观原因。因此,通过融入旅游地理的筛选理论,我们在实施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想要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就必须针对性的筛选,做好区分和细化,在差异化开发建设基础上,确保旅游产品资源的品质与实质内涵。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融入多元内容,也能够让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有全面深刻的认知,从根本上避免出现冷与热的景点游览状况。

2.2茶文化旅游的特点及内涵分析

想要对茶文化旅游有深度认知,首先就需要明确茶文化旅游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包含哪些产品?正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如今所有要开发的产品都必须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都要通过市场来检验。而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养生特点,充分融入采茶、制茶体验、品茶文化、茶道、制茶程序学习、茶艺欣赏等内容的体系化旅游活动。当前开发茶文化资源,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结合市场需要进行相关资源的开发,以市场需求进而完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要针对消费者的客观需求,对现有资源进行及时调整。这两个方面都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营销理念为前提。茶文化旅游作为基于茶文化资源基础、融入消费者多元消费需求和市场变化的活动,其主要特点集中表现为:首先,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元素。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休闲养生当做自身生活的主要内容。关于茶的各个环节都成为人们的兴趣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深度了解茶的文化。这就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空间。其次,由于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其生产和成长有着一定独特性,这就决定了茶文化旅游资源也是具有区域特性的旅游产品。同时,茶文化旅游资源所包含的内容是体系化、系统化。正是几千年的时展,形成了极具历史积淀的茶文化,可以说,茶文化旅游产品,先是一种多元文化,之后才是旅游产品。内容丰富、产品多元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最后,随着旅游行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游客参与旅游已经突破了以往的观光旅游,成为参与体验式旅游活动,正是游客自身旅游理念的不断成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者才必须充分考虑客户的感受与体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产品延伸,有效促进了茶叶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的把茶文化旅游亮点结合到旅游群体上,使之产生效益,关系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茶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弥补区域元素、自然元素所造成的影响,着重构建文化内涵与旅游品质。茶文化旅游实质上是将茶元素深化升级为文化内涵,通过融入旅游行业的特质,结合产业特点所进行的开发经营。

3融入茶文化元素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鉴于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机遇、消费市场需求等因素,结合茶文化本身资源优势及结构调整要求实施旅游开发,完全符合时代要求。融入茶文化元素,进行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规划、运营,需要系统化的理念。理念是指导我们做事的基础和前提,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

3.1准确定位,结合特点———构建体系化定位

构建开发模式,首先要有超常规性的定位,从而满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定位是模式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是决定开发思路的重要要求,因此在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产品定位。同时,要清楚认识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充分结合传统要素,同时也要与发展需求相结合,要有跨时代性的开发理念,既要看到传统,又要描述未来情况。单一的行业结构很难满足时展要求,我们在实施开发过程中,不能割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要素,通过跨行业融合,实现多元要素构建。

3.2创新开发,融合打造———构建融入旅游特点与市场的开发思路

随着旅游市场发展和不断成熟,游客的旅游需求也不断深化,其旅游消费需求逐渐突破传统的范围界定。在结合茶文化区域绿色资源基础上,实现创新开发。要突破游客的认知偏差,避免出现“被归类”的现象,融合性打造,融合性实质上就是跨行业发展。要融入与旅游相关的多个行业,同时整个区域内各个板块之间也要互相融合。想要避免出现“区域热,自身冷”的开发、经营局面,就需要实施融入旅游产品特点与市场需求的开发思路。

3.3丰富产品内涵,推动行业内融合互动———实施多元化经营思路

想要有效避免自身被游客屏蔽,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丰富自身产品的内涵与多样性,只有自身产品具备全面性,才能确保自身旅游产品能够被更多游客所接受。通过深度挖掘茶文化的各项要素,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尽可能满足游客需求。此外,实现行业内高效融合与互动,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给与游客更多体验。通过行业内融合互动,从产品本身出发,结合产品多元化、结构多样化、体系化互动,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4结语

随着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的不断兴起,一些新的旅游热点被有效开发,与茶文化相关的区域就是其中的典范。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度假区域由于其明显的“茶叶”单一性,使得其单一特性日益明显,这实际上就是旅游地理中的筛选理论。所谓“筛选”,实际上是环境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更是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通过有效挖掘茶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实现茶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全面高效整合。同时产品内容的“去标签化”更是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升级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斌.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索[J].北方经济,2012,10(20):33-36

[2]余心蓬.茶文化旅游的定位与开拓[J].农业考古,2013,1(3):98-100

[3]周晓燕.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学术探索,2013,7(13):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