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例6篇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 实践性教学 语言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70-01

学习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学习前辈们精辟独到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能传承中国及世界悠久的历史文化。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技巧,能够建立良好的友谊与合作伙伴关系。良好的沟通与表达,不仅可以增强自己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也能提升自身良好的形象,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一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目标定位

1.知识要求

掌握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发音、吐字、表达语气与表情以及礼仪等都要掌握。同时也要对演讲的技巧与演讲的组织以及辩论赛的流程与辩论赛的技巧等有所了解。

2.技能要求

语言表达得体、发音吐字清晰、有较强的思维组织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有参加各种演讲比赛与辩论赛的经验或者经历。掌握良好的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二 演讲与口才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策略

1.教、学、练结合

对于演讲者来讲更强调实用性,但是理论性的知识是一切技术技能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演讲只是空架子,或者不具有完整的感染力。简言之,就是不能完全做好演讲与口才的相关任务和工作。如果一个演讲者不了解发音规律和语言语法知识,即便他的表达能力再强,对细节问题也把握不了。而口语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在演讲过程中,会漏洞百出,最终将影响巨大,因此必须重视口语教育。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演讲者,或者说学好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需要老师的讲授与示范,同时在学习中要有针对性,把演讲中最重要的口语知识学好。有针对性的练习,更具有效果,因为练习更接近于标准,有助于提升口语能力及演讲水平。

2.构建大课堂,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来说,单纯地依靠单一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广泛的交流空间及随机应变的口语对话至关重要。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应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平台,最终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首先要增强学生们演讲与表达的意识,其次要引进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且喜欢的学习手段,最后加大学生们的实训力度,同时增加一些有关口语表达的游戏,在保证学生们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把时间更多地用于实训。

3.构建校园文化

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学校的一些学生组织,通过沟通交流,开展口才竞赛等。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 结束语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演讲与口才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31-02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必要手段,可以说,语言能力是人们最重要的一种交际能力。当前,人们之间的交往交流越来越密切,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拥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今后成功踏入职场的重要条件。正因如此,各高职院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演讲与口才课程还存在着课程不受重视、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老化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课程不受重视。首先,从学校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历史不算短,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演讲与口才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普遍较低而且不稳固,甚至有时候处于被随时削减课时的边缘地位。因为很多人认为说话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毕竟大家都是大学生了,不再需要再开设口才课,而只需要学好专业课。其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演讲与口才课程不是专业课,学不学、学好学坏都无所谓,甚至还有很多学生会觉得选修该课程就似乎表明自己的口才要比别的同学差。这些问题都导致该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不受重视。

(二)师资力量亟须提高。师资力量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领军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保障。但在很多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授课教师自身未曾系统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而且多数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担任该门课的教师,缺乏在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任职实践经历,缺乏实战工作经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在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时就存在着较多问题。

(三)班级人数多,教学环境不理想。为了节约教学成本,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往往采用自然班或选修班的形式进行授课,但每班学生人数一般不会少于三四十人,多则甚至五六十人。教学班学生人数太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有效管理,加之学时有限,教学课堂实践训练活动环节也很难有效开展,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场所方面,基本都是在教室上课,最多是多媒体教室,缺乏一些像演讲训练厅等专门的训练场所,所以对表情和态势语的训练就会缺乏针对性,而这也往往是很多学生讲话时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西方,如美国的很多大学都有大演讲厅、中演讲厅、小演讲厅,可以让学生去那里练声音和手势等,从而有效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四)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时候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结果的成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单一,有的甚至还采取一张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仍有不少教师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实际上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口才效果并不好。

(五)考核方式与课程性质脱节。演讲与口才课程一般传统的考核方式是30%的平时成绩加70%的期末卷面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凸显出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难以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究竟怎么样,很多学生在考前几天突击进行“死记硬背”一轮也能考出好成绩,但其实际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并无实质改变。

二、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改革策略

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工作中善于应对,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今后成功踏人职场的重要条件。因此,演讲与口才课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它是一门重要性不逊于专业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

(一)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保障。教师队伍水平对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因素,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演讲与口才教师队伍,是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基本保证。

针对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中文等专业毕业,同时缺乏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经验这一事实,可以加大该门课程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一是轮流安排该门课任课教师去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一两年的顶岗实习,让他们真正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不同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口语特点,以有效改善他们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现有的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相关学术会议,与其他高等院校教师交流经验等。三是多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等,了解社会上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对学生口才的具体要求等,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减少班级人数,改善教学环境。根据口语课的教学特点,演讲与口才课的班级规模应该安排在20~30人,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课堂教学进行正常训练,从而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训练活动中来,在训练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教学环境上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设置一些专门的训练场所,比如设置演讲训练厅,让学生有条件针对性地对自己演讲或讲话时的眼神、表情和手势等态势语言进行专门训练,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艺术的综合才能。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演讲与口才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以往的“填鸭式”和“三步法”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这个目的。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使用的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可行的:

1 三分钟演讲训练法。坚持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开学第一次课把课前3分钟演讲的作业布置落实下去,按学号或抽签顺序,每次安排三名学生走上讲台进行3分钟演讲,然后抽签选取下面在座的学生对这三位同学的演讲进行点评,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点评。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训练把口才练习落实在实处,以此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在公开场合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式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精心选择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生活或工作实际的生活情境、活动情境、社会情境等,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模仿秀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人人敢说、人人愿说、人人会说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们在大众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口才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口才表达的相关技能。

3 小组合作学习法。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今后的课堂和课下学习中经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活动,如以小组为单位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先是组内成员进行自由讨论交流,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的讨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把每个学生融入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内容

一、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意义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目的的一种能力。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有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更是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是在职场上推销自己,还是在市场上推销产品、技术、服务,都对人才的口头表达能力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缺乏口头表达能力,即使有精湛的技能,也会因为不懂得恰当交流,使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面对处处有竞争、时时有挑战的当今社会,口才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部分人的成败。

我国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高中的应试语文教育,对学生重视读写多,而口头表达少,在教育的第一线,我们经常深感入校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思索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大学生的个人之需、社会之需、时代之需。口才作为大学生走向市场和在市场中拼搏的必备素质,日益显现出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从口头表达基本训练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进而通过面试、销售、谈判、服务语言等实用口才训练来达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一门以素质能力教育为目标,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旨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技能训练,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具有专业所需的演讲与口语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具体有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口头表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口头表达方式和方法。

3.素质目标: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继续学习,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交际的素质与修养。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在我校是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培养口语技能的公共课,同时对其他专业学生开放选修。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作为高等院校大学新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高等院校特色,对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从理论入手,侧重于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阅读、写作、交际等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根据高等院校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需求和将来的就业要求,有所选择地设计了态势语训练、朗读训练、口头表达方式训练、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面试口才训练、销售口才训练、谈判口才训练及服务业口才训练等内容,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其中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是为了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而设计的,面试口才训练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求职需要所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销售口才训练、谈判口才训练及服务业口才训练课程内容是根据学生未来可能的职业岗位需求与现代企业发展趋势所设计的。

(一)教学内容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充分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将来实际工作中各环节突出需要的口才知识,适应素质培养方案的需求,经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在内容上划分为七大模块,每个大模块下有若干子项目,具体如下图1。

图1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图

具体教学重难点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二)教材选取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针对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按照文中上述构想,编写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一书,编写中始终贯彻“轻理论讲解,重实际训练”的指导思想,同时参考了大量资料,从中提取精华编写而成。此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除了本院,也被湖北开放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他兄弟职业院校采用。

(三)考核内容与方法

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平时表现情况,课堂内教学实训成绩,期末口试成绩,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的额外加分。

1.平时考察。重平时考查,占总成绩的50%,其中到课率、作业占20%。

2.平时训练。占30%。强调“三要原则”,即“上课要到堂(考勤约束),训练要参与(记录激励),参与要质量(评估促进)”。

3.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表现良好的酌情加5―10分,总分不超过100分。

4.期末综合考查。期末考查成绩占50%,采用口试的形式,内容为演讲。每人演讲时间应为3分钟。每位同学必须参加口试,否则考查成绩计0分。

三、结语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和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以《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等课程教学实践为主要支撑,申报并获得了201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402)。

参考文献:

[1]陶晓辉,苗邯军.口头表达能力训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2]陈翰武.演讲与口才[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晓航.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4]邹远.情景口才技巧与素材全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5]肖守琴.《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2010,(2).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4

一、课程特点

笔者学校使用的《讲演与口才(第2版)(文秘专业)》教材,教学内容易懂,没有艰涩的词汇,更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是一些常见的基础知识:理论、方法、特征、注意事项及各种口语交际场合下的口语技巧。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学生如果认真看书、用心学习,完全可以理解。但这门课程并不只是看懂教材内容就可以了,还必须以“练”为主,去实践,训练基本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创设场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既讲又演,在演练中成长。

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基础教育阶段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部分学生厌学,其实“厌”字已远远不足以形容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他们是排斥、抗拒学习,所以,这部分学生根本不会主动去学习,即使教师读给他听,他也会将信息“屏蔽”。而且这类学生往往是教师讲,他也讲;教师停,他都不想停。但如果真正让他陈述一件事,或表达一个观点,他又闭口不言了。另一部分学生是“被”学习,这部分学生仿佛是机器人,教师牵着去哪儿,他就往哪儿走,教师让他做什么,他就依葫芦画瓢,从来不动脑思考。这样的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让他回答问题,不是三缄其口,就是照本宣科。然而,无论是哪一类学生,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点:第一,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进行活动、实现理想目标的内在动力,他们早就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又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他们既没有学习动机,也没有学习动力。第二,缺乏锻炼,初中的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表达,唯一的表达机会就是上课回答问题,但由于成绩不理想,教师基本上不提问他们,因为即使提问,他们也回答不出来,于是课堂上没有他们的机会,课外也没有他们的天地,所以,他们不爱动。这样的学生让他们讲演,他们或站起来闭口不言,或说句“不知道”,或舌头打结、声音发抖,或磕磕巴巴、语不成句,或说了上句忘了下句,或哆哆嗦嗦,手脚不知往哪儿放,不敢注视听众目光,越说越快,胡乱表达。总之,即使表达了,也是思维不清晰,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第三,他们自卑感强,极度缺乏自信。自信来源于实践中的一次次成功,但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教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极度不自信,从不相信自己的想法,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构建有效课堂

1.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针对学生的现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若干教学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引导学生开口说,到学生主动说,让学生越说越好。

2.平等亲切的授课方式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切入点

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将课桌摆成“回”字形:讲台前的左右、前面摆课桌,中间空出位置。课桌与以往不一样的摆放形式,既能方便学生后面的表演,更能让学生感到师生平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学生在总结时是这样写的:“开始是讨厌上课的,是什么让我发生改变的呢?恐怕还是这节课的上课方式吧,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上课,觉得很新奇、有意思。”

3.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将个体学习变成小组学习:以学生自愿为前提组成小组,人数随意,由小组成员自行推荐小组长,教师针对小组之间存在的学习程度的差异适当加以调整,使各小组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教师下达任务后,小组成员按各自的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组建学习小组既是后面表演的需要,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化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关心。学习小组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不受威胁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给平时缺乏锻炼且极度不自信的学生提供一个心理依靠。

4.由简到繁的项目任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载体

教师针对每一个章节,精心设计若干教学项目,每个小组自选或接受项目任务,教师负责引导、点评和总结。例如,每个小组从书中任选一个内容,自设情境,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如果选的是《拜访与接待》章节,就要以一个情境为载体,把拜访、接待的知识点、注意事项等通过情境体现出来,每个小组选的内容不能重复,设计环节必须在课外完成,要写好剧情就必须看书,熟悉章节内容,这对不爱看书的学生来说,慢慢就能培养他们看书的习惯。通过这一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5.学生主体的任务实施是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

在小组课外学习讨论、设计好小剧目后,就是课堂讲演环节了,基本环节是:小组表演——学生评价——表演小组谈感受——你问我答——教师释疑——学生谈心得体会——布置作业。

小组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女生一开始都扭扭捏捏,不断用小动作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自信,而大多数男生不是用最简单的话来敷衍了事,就是用搞怪的动作来掩饰紧张和不自信。此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而不是斥责学生,因为对他们来说,能上台表演本身就是最大的进步了。

表演结束后,就是班级同学评价,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可以让表现活跃一些的学生先发言,作为榜样和导向,从而带动气氛。接着,学生们轮流发言,这个过程也是锻炼表达能力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对不敢说话、不敢表演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先面对大家说话,可以使他们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而对于些特别内向的学生,则可以采用问答式的形式来让他们开口表达。例如,笔者班上有个男生,从来不和别人说话,笔者就问他:“喜欢同学们的表演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只要学生开了第一次口,后面就会大胆得多了。

实践之后感受是最多的,要让学生说话,就必须要让他们有话可说,才能水到渠成。小组经过表演,听过别人的评价,表演小组畅谈感受,此时,他们是最有话说的,也是最有表达欲望的,或阐述情境,或反思,或申辩,或谈感受,此时,学生能真正做到我口表我心。

一番表达之后,为再次巩固、熟悉课本知识,笔者设置了“你问我答”环节,即由教师根据课本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指名某学生回答,回答出来的学生获得提问权,可以向班上任意学生提问,以此类推,当然每次限定提问次数,学生或好奇或好胜,竞争非常激烈,有时还会就一个问题引起一场争论,这样课堂气氛自然就变得轻松自在,真正做到了寓学于乐。

做任何事只有反思总结,才能有进步、有提高。课堂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谈本次课的感受,学生看了别人的表演、听了别人的发言,自然就会有比较和感触,这时候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或告诉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必须要有课堂外的思考和总结,要沉淀自己的思想,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升华为自己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要进行作业练习。每个人掌握的知识点和对章节知识的熟悉程度是不一样,笔者布置的作业每次都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章节知识,学生自己提出两个问题,自己回答两个问题,这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另一类是将上课的心得体会付诸于文字,这是思想的沉淀过程。

一般情况下,教师上了两三次课后,课堂的主持人便由学生轮流担任,学生每次主持后,要谈谈感受。教师在课堂上负责适时点评和指导,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学期下来,学生说:“我觉得我已经把自己融入了这个课堂。”学生能主动写剧情,主动讲演了。每个小组的成长都经历了一个过程:由开始的组长独自写,到最后小组成员一起看书、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共同定稿;由开始拿着组长写的剧情结结巴巴地念,到最后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对台词、背台词;由不知所措,到想方设法做道具,例如,在表演《出色的主持》时,他们用纸团和作业本做话筒;在表演《思想工作》时,用扫把头做拐杖;在表演《辩论赛事》时,他们用手机壳和纸张做正反方牌子;在表演《餐饮服务语言》时,做了“好好饭店”的招牌。

四、教学感悟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互动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笔者尝试在《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本着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原则,构建一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互动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设计

1.1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人才测评理论:包括国内外测评理论的发展的沿革及前沿。其次,人才测评技术:例如面试,履历分析,心理测验等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施要点。最后,人才测评技术在具体工作情境中的应用:人才测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招聘中,例如公务员招聘,故让学生通过模拟具体招聘环境中测评方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练习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1.2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以7个课程专题为载体,采取启迪性讲授法---自学法---总结性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统一学习的形式,将学生分配为6人左右的若干小组,每4个课时完成一个专题学习,每个专题学生完成有指定要完成的任务。这就相当于把一个课堂分割成了多个多个课堂,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学习的切入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体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原则,教师只需讲清基本原理,精心设计教学模块,真正体现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

1.3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步骤一:教师提出专题,并分配学习任务,说明完成专题学习的具体要求(20分钟)

步骤二:全体学生需要进入开放实验室或者图书馆阅览室等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指定学习任务要求内容。(50分钟)

步骤三:教师师对小组进学习进行课堂及课外指导。(课堂指导20分钟,其余时间为课外指导)

步骤四:每个专题抽取某些小组以PPT演示及演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40分钟)

步骤五:当堂测试。(25分钟)

步骤六:教师总结(25分钟)

在这种安排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虽然相对传统课程灵活了,但是学习任务紧了,按照目前的教学设计4个课时学生无法完成制定任务,故还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小组讨论。

1.4教学考核设计

本课程成绩的评定基本模式:平时成绩(5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20%)+论文(30%)。其中:平时成绩=课堂测试+PPT演示及演讲,期末卷面考试是根据平时测试题为题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抽题形成期末试卷。尝试将期末考试题目根据大纲抽取至平时小测验题目,这样在题目覆盖面上更为全面,且真正起到期末回顾的效果;同时,将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从原来的70%减少到20%,而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从30%提高到50%,这样让学生真正的把学习重心放在学习过程上,而非最后的分数而已,也让真正认真学习的学生能脱颖而出。

2《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阶段性成果

该模式实施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本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学生为主体,并促进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知识讲授者向学习任务的设计者、由课堂教学表演者向为学习活动的导演的转变。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多个环节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地将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融入学习过程中,把课堂变为一个知识采集、知识积累、知识分享的开放性学习平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次课改实施中,学生进入机房及图书馆自主学习学时达14课时,占总学时(32学时)43%,每次课到勤率在没有考勤点名的情况下,均达到85%以上。

第二,课程任务模块化,探索任务为导向的"目标教学法", 实现通过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多样化的综合能力。本次教学中每个专题学习主题布置后,学生需完成资料查阅与整理、学习小论文撰写、PPT制作、课堂演讲等多个分项任务,其任务目标在于充分锻炼学生自主科研、快速学习、问题分析、书面及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充分实现三本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求。

第三,注重过程测试,突出项目测试,尝试全方位全过程的"360度课程考核"办法,使得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专业必修考试课的期末考核一般采取教师出题闭卷考试的方式,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趋向于定向化,无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因此,尝试通过对考试命题形式、考试内容及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实行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核与监督,实现考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本次课程考核为7次分阶段考试(10%)+演讲测试(40%)+小论文(30%)+期末闭卷测试(20%)。其中,7次分阶段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人才测评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论文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度,演讲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则主要起到知识回顾的作用。多环节测试使得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

3结束语

目前很多三本学院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高度相似,使独立学院毕业生在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形成"同质"竞争中处于不利或劣势境地。因此,本研究尝试以一门专业课程为切入点,根据独立学院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要求,对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诸多弊端进行改革,基于互动式教学要求构建《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试图解决原来的教学内容设置与实际职业要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不一致,课程考核难以检验学习效果等问题,形成课程特色,期望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广至专业其他课程,以课程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生;演讲;问题及对策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演说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已成为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对高职生来说,从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沟通协调到毕业求职应聘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口才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高职生的演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许多院校成立了演讲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演讲比赛,甚至开设了演讲类选修课,着力提高学生演讲与交流表达能力。但笔者从近几年担任高职生演讲比赛评委的情况来看,高职生演讲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演讲能力的提高还有待科学的规划和指导。

一、高职学生演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演讲知识贫乏

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选修课,也定期组织学生演讲比赛,但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学生参加选修课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连常识性演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够。其原因一是演讲能力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这同社会和许多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课程的学习有较大关系;二是部分学生虽然有提高演讲能力的愿望,但缺乏学习的耐心和毅力,最终半途而废,这与学生的文化基础与学习风气有很大关系;三是因选修课开设的课时不多,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由于各种原因,院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对参赛学生的指导明显不够,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效果并不好,这与学生未掌握基础的演讲知识有很大关系。

2.演讲经验不足

(1)很多学生对演讲怀有恐惧、焦虑的心理。由于平时锻炼少,学生演讲经验不足,许多学生没有信心和勇气走上讲台;即使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走上了讲台,也会显得手足无措,念稿子或背稿子,既没有“演”也没有“讲”;部分学生胆子较大,但由于对自己平时的演讲缺少反思和总结,仍显经验不够、效果不佳,演讲能力提高的幅度甚微。

(2)现场交流能力欠缺。现场交流效果是评价演讲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生演讲时能与现场进行交流的少之又少。有的是没有现场交流的意识,不知道要与现场听众交流;有的是胆子小,不敢与听众交流;有的是临场发挥能力不强,没有能力与现场观众交流,或与观众交流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

3.演讲效果不佳

演讲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传播知识和真理,使听众增长知识,与演讲者取得共识;二是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改变听众的情感态度;三是激发听众的行动和实践。当然,这三个目的彼此交融,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评价演讲效果,这三个目的可以作为主要标准。但以此来评判高职生的演讲效果,就会发现:许多演讲者连一个指标也难以达到。

二、改变高职学生演讲现状的对策

1.丰富学生的演讲知识

演讲知识是演讲实践的行动指南,没有起码的演讲知识,是无法训练提高演讲能力的。当然,根据高职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的特点,应将演讲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以够用为度)穿插于演讲训练和实践当中,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课。最好将易懂、必需的理论知识分解成知识点,有意识地渗透于演讲训练中演讲知识的传授最好采用发现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再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2.平时加强演讲训练

演讲能力的培养,演讲水平的提升,不是靠讲课能实现的,只有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达到目的。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激发他们刻苦训练的信心和勇气。联系中外演讲史,给学生介绍一些从不会演讲而通过刻苦训练最终成为演讲家的事例。如英国戏剧巨匠、批判家和社会运动家萧伯纳的演讲是有口皆碑的,但他年青时却胆怯而木讷,拜访别人都不敢前去敲门,经常“在门口徘徊20分钟”。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一个“争辩学会”,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最终成了著名演讲家。其次,要利用一切机会来训练,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不仅仅限于课堂,还要利用班团活动、课外活动、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各种机会。不仅仅是演讲课教师,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都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口才的责任。再次,训练时要讲究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而打消了学生积极性。比如先练胆量,克服恐惧心理;然后学会正确呼吸,消除引起恐惧心理的生理因素;接着培养良好的个体形象,合理运用姿态语言;再次学习运用演讲技巧,学会运用写作模板轻松写作演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