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材料范例

演讲材料

演讲材料范文1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英语口语教学;英语演讲

随着人文交流的日益深入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对于具有国际交流经验和背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依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人文素养课程,也需要成为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有力一环。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英语演讲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思辨能力,使其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将有助于培养有温度的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忙于听讲、记笔记,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口语练习。其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口语训练,导致学生缺乏自信、不愿开口;回答课堂提问时,照搬课本,不会总结;与同学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语无伦次、逻辑性差。最后,受到教材的限制,英语口语活动大多还是围绕语言技能开展,一些问题过于浅显,只是对原材料的简单整理和复述,难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较弱,直接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二、“产出导向法”与英语演讲

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下文简称POA)被正式命名。POA理论是文秋芳教授针对中国外语实践中“重输入轻输出”的问题,依据当前中国大学生学习现状以及大学英语课程的特征,以Swain的输出假设为基础,首先提出“输出驱动假设”,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将其发展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最终不断经过教学研究和探索形成的理论体系。POA理论体系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为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依据POA理论,首先,教师应创设有交际意义的主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驱动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其次,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完成任务时,教师可以提供产出帮助,促成学生完成任务。最后,在学生完成语言产出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实践—学习—实践”的认知过程。笔者以POA理论为指导,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借助英语演讲活动,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与综合、评论等多重思维能力,同时借助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使学生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机会。而通过英语演讲活动有效地将口语技能训练、知识面扩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产生积极的实践作用。

三、英语演讲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所用的教材是《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1》,英语演讲的主题是根据课文延伸而来,同时,依据POA理论涵盖的“驱动”“促成”“评价”的三个教学流程,具体设计教学步骤,开展英语演讲的教学活动。

(一)驱动——教师设计真实、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输出任务

在完成教学单元学习后,教师正面引导学生,提出与教学单元主题相关的、真实的、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演讲话题。学生确定演讲主题后,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尝试完成演讲稿,同时可列举出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教师根据本教学单元提出演讲主题,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可检验学生对本单元语言点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依据教材内容,组织演讲内容,促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所谓“真实”,即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可能发生的真实语境。例如,教材第一册Unit1GoingtoCollege中的两个话题为“大学里怎样才酷”和“我是新生”。这两个话题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联系紧密。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来到新的环境中,有惊喜也会有不安,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如何在新环境中获得发展自我的机会等,都真切地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选择这些学生关心的话题开展教学,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也自然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这样的话题讨论之中。学生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可以对已有语言材料(教材里涉及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进行整理,并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收集相关材料,重新组织语言,最后,学生可以总结所遇到的语言问题或提出值得课堂讨论的问题。

(二)促成——教师提供新的学习材料及适当帮助

“促成”阶段包含三个主要环节:(1)教师描述产出任务;(2)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3)学生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描述产出任务,使学生明确产出任务的步骤和具体要求,同时教师使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从输入材料中选择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形式或话语结构,来组织语言输出。引发学生对上大学的目的、意义和目标的思考,同时学生可以借鉴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话语结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语言产出任务。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的陈述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可通过不断练习,训练学生准确概括并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输入材料进行处理的时候,也可提供恰当的新输入材料,帮助学生补充完成输出任务所欠缺的语言知识,并即时检查,对学生的语言产出及时评估,根据不同的学情,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三)评价——教师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产出的评价分为即时和延时。即时评价出现在促成阶段的检查环节,是指教师在学生选择性学习和练习产出时,即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这时的评价只能就学生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解决了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又有利于教师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课后给予针对性的延时反馈。对于演讲评价而言,教师事先要对学生展示的内容有所了解,并做好评价准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演讲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梳理、取舍、整合,形成演讲稿,最后借助PPT讲演展示。学生在讲演前,已通过邮箱递交讲演材料,教师可根据内容提前考虑如何评价,并预估听众的反应;也可提前设计相应任务以提高听众的参与度。学生讲演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即时评价,肯定讲演的优点,并指出可以改进的部分,再次要求学生对各自的讲演内容进行修改,形成文字终稿。综上所述,教师可以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具体水平,设计实用的演讲话题,同时适当增加有效输入,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本文提及的教学单元为例,具体的演讲练习步骤如下:驱动阶段: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单元(上大学),确立教学主题(如何在大学保持魅力、如何适应新环境),明确教学目标(熟悉大学生活场景的基本英文表达,掌握相关的词汇、话语结构,学会用英语来表述上大学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促成阶段:教师积极创设真实语境,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布置输出型口语任务,引导学生思考上大学的目的、意义和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积累相关语言材料,并通过课外收集整理的相关语言素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关话题PPT的制作和预演,然后再次回到课堂进行展示。本教学案例中涉及的英语演讲话题有:如何与舍友相处、参加社团的好处、大学生是否应该做兼职。除以上演讲话题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如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对比中西方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学情差异等,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评价阶段:教师针对学生各阶段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输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学生也可以开展同伴互评,取长补短,弥补自身不足。

四、小结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基于POA理论开展英语演讲,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教材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材料阅读,学会分析处理新的信息。另外,基于课程思政思想的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还可以结合相关文化体验,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过程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起到了正面的引导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陈述个人观点和解决问题时,也能够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当然,基于POA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以提高学生实际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以英语实用性为度,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2]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1-12.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4]郑树棠.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1[M].3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演讲材料范文2

1.理论契合度

PBLI教学理论于上世纪初由教育家杜威提出,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鼓励浸入式学习(immersedlearning)及整体和综合的学习方式(Dewey,1938)。其基本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辅助下选定具有研究兴趣的问题,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资料搜集、阅读、分析和讨论等一系列项目活动(projectwork),最后完成计划中的目标(即项目产品projectproduct,形式不一,如口头或书面报告),产品由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Beckett,2006)。

Stoller(2006)总结过在二语和外语学习领域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常表现出的八种收获,其中包括:对学习体验和语言的真实感受;高度的积极性、参与性、愉悦感和创造性;强化语言技能,语言输出机会增多,语言输入得到改善,目的性较强地对语言的形式和其他方面进行关注;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方面知识增加;学习自主性、自发性、自我学习责任感增强。项目式语言教学的独特新颖之处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在教学目标、学习项目的组织与过程、项目产品、项目评估、新的师生角色与定位等方面均与传统的课堂教材讲解的教学方式迥然不同。它体现了杜威主张的“体验式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按照“基于内容的教学”思路,并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具有相同的理念内核。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需要译员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另外还需具有广博的百科知识(梅德明,2008)。口译员的实践经验与对特定领域知识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其语言能力的临场表现。

常规口译课堂无法有效涵盖和给予以上口译训练中必要的元素。实际口译工作中至关重要的译前准备往往只能由学生自发进行,过程无法控制,口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积极影响与建构贡献较为有限,且课堂活动效果常受学生现有词汇量与主题信息量的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进入实际口译工作现场的紧张氛围与情境,因此在口译教师为主导的教室里,训练中的随意性增加,职业素质无法得到培养。PBLI理论内在固有的教学思路与训练方式却能填补以上分析中的常规口译课堂的欠缺,从各方面促使学生得到发展。一是综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确保学生口译中输入与输出的意义与有效性(inputandoutputefficiency)。二是融合content-basedlanguagelearning(基于内容的语言学习)教学理念,大幅度增加学生口译主题信息量,深度扩充口译中必备的百科知识与相关专业词汇。三是融合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基于任务的语言学习)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译前准备中目标明确,并重视口译译文的质量,从而为口译训练过程带来更强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四是兼顾processorientation(过程导向)与productorientation(产品导向),不仅着力于译前准备,更重视最后的口译产品质量。

项目产品,即现场口译工作,经过多方评估和改善,能有效促进下一阶段学习与训练活动。五是促使口译教师角色改变,从课堂管理者、知识信息的直接给予者、机械训练者与唯一评估者,转变为口译准备与训练中的向导、辅助者、支持者、组织者和评估方之一,使学生培养在口译前准备与口译产品产出中的责任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从而提升口译教学与训练中的效率。六是创设真实口译职业场景,使学生体验口译职场的氛围与情境,逐渐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得到提升。杜威提出的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是项目式教学理论的核心,口译课程项目产品可设计为口译工作任务,增加学生职场应变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项目教学理论与本科口译训练存在着独特的契合,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将能在训练口译这种高级技能的同时提升和夯实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拓展百科知识,并进一步培养职业素质与技能。本科口译教学实践者需要逆向思考口译的教学与训练思路,否则口译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效果不佳。

2.建构结合模式

下面笔者将尝试提出项目教学理论结合本科口译教学与训练的模式建构方案,并以图一进行展示。按照项目式语言教学的常见操作方案(Fried-Booth,2002),在确定口译主题后,师生将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以下活动。第一,学生形成互助合作团队。第二,团队或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或搜集、阅读大量相关文字材料、音频与视频,通过读、视、听获取并熟悉主题相关知识与词汇;将阅读或视听过的材料记录在团队日志中。第三,基于获取的主题相关内容与语汇,团队写出针对该主题英文或中文演讲稿一篇。第四,团队准备演讲稿的参考译文。第五,模拟会议现场,团队利用演讲稿在课堂上作演讲。第六,演讲者团队外的学生对演讲者的讲话进行交替传译。第七,演讲者团队基于参考译文及教师准备的口译员评估表格对口译者进行评价;口译者按照自评表格对自身口译工作和过程做出评价;口译者按照公众演讲表格评价演讲者。第八,口译教师进行评估与总结。在此过程中,课堂应设计为真实口译场景,教师应将职业规范与素质等要求体现在口译评估表格中,并在进入口译现场前对学生着装等方面作出一定要求。

二、项目教学理论下本科口译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1.课程设计简介笔者教授的“口译(二)”课程设计包括六个全球问题的主题。在前期课程中,学生已学习过口译基本理论与技能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过较为基础的演练。因此本课程设计以主题为纲,将口译技能与语言、百科知识、职业素质与技能训练进行整合。

2.课程准备材料作为课程主讲教师,笔者事先搜集每个主题中学生将使用的材料,尽量选取反映该主题最近动态的语言材料,包括来自白宫官网的音频与视频、各种会议讲话录像、录音及文本、TEDTalks及课程参考书中主题常识资料影印件等。资料数量较为庞大,学生可从中选择适合自身水平与兴趣的文献进行译前准备。参考项目式教育理论相关文献(Doherty&Eyring,2006)与口译评估文献(蔡小红,2007),教师准备了三种评估表格:演讲者团队使用的对《口译员评估表》口译者使用的《口译员自评表》;口译者使用的《公众演讲评价表》。三个表格分别体现课程与教师强调的口译质量与职业素质导向、口译技能使用导向与公众演讲技能导向。

3.“全球环境问题”主题口译课实例“全球环境问题”(GlobalEnvironmentalIssues)是本课程六个全球问题之一,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具有高度现实意义。此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译前准备,获悉以下方面的背景知识,获取相关专业词汇与此语境其他常用语汇:环境及能源组织相关常识;当前有何全球性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做出的努力;主要发达国家应对之策;中国的努力与方向。该主题口译课共占用4课时。共有6个团队的演讲者上台讲话,讲话长度均控制在5分钟以下;演讲的内容由演讲者团队外的学生上台完成交替传译任务。演讲者坐台前,口译员站立于左侧作笔记(也有口译员选择坐在演讲者身旁),完成口译任务。按教师要求,学生穿着较正式服装出席。演讲与口译结束后,演讲者团队、口译员双方填写表格与本主题团队日志一同上交。根据表格与日志,教师对学生的译前准备、口译技能与职业素质进行了总结与评估。

在本主题课堂口译现场,可以观察到学生对口译职业规范由训练前的疏漏变为熟悉,体现职业素质提升及语言与仪态的控制加强。演讲稿的长度与质量较之前主题出现改善,表现为论点清晰、论证有力、论据详实,语篇组织的逻辑层次更清晰严密,层次间连接语的使用意识增强。演讲者更注重公众演讲中的技巧,在身体语言与声音控制上有显著进步。担任口译任务的学生虽有部分仍受到自身语言与百科知识的局限,但职场应对策略表现出积极提升,在公众演说技能上也有相应提高,表现在对口译内容把握不准时对语速、语调、音量等控制的加强。在最后的评估与总结中,教师向学生反馈了教师对于口译员现场笔记及口译译文内容与传达方式上的意见,详细分析了本主题口译现场中学生在口译职业规范与素质上的进步与仍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本主题关键词汇、表达方式与重要观点,并抽取学生演讲稿中部分内容进行了目标语信息重组与口译应对策略的示范与讲解。

三、结束语

本文以“全球环境问题”口译教学为例,试图构建项目式语言教学与本科口译教学的有机结合模式,期望能促进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语言、知识、口译技能、职业素质四方面得到综合提升,更从容应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口译人才的要求。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将口译能力设置在高年级学生的训练之中。这一阶段的口译训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达到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达到设定的语言水准与能力要求,从而为学生在未来的个人专业发展打下基础。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本科毕业生,才能满足MTI课程对于语言功底与百科知识的需要,或在本科毕业后承接口译任务时能基本胜任。

演讲材料范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演讲课;教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资源越来越发达。很多高校设置了多媒体教室与语言实验教室,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大学英语演讲课得到更好的发展。演讲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者语言教室对学生进行演讲课程训练,更注重为学生传授演讲的理论与概念,帮助并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演讲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运用水平。

二、高校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重要性

(一)顺应国家深化对外开放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需要大量的熟练运用英语的人才。高校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积极推动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加强跨文化交际,成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演讲是指演讲者面对大众,主要利用口头语言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讲明一个道理,利用与听众之间的交流完成的一种社交活动。演讲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英语演讲有助于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人们在大学期间已经掌握了充足的英语词汇,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有助于学生练习英语口语,完成与外国友人的实际交际。大学英语演讲课以实用性、趣味性为主,吸引学生积极学习演讲课程,在多种场合锻炼英语口语。大学英语教师在设置演讲课程时,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机械互动,将语言技能训练及思维训练融入课程,创造更加轻松的氛围,不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到每次课堂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以致用。

三、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实践

(一)教学对象及其内容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基础,对于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动力,也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学英语演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怎样选择合适的演讲话题,怎样成为一个自信的、合格的演讲者,演讲的目的与技巧,怎样使用辅助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及想法,怎样利用视觉辅助物提高演讲的吸引力,怎样布局演讲的结构及精准分析观众反馈等内容。其教学课程安排的重点,应让学生感受介绍性演讲的方式与运用、说服性演讲的方式与运用、解说性演讲的方式与运用,适当介绍娱乐性演讲的方式及应用。

(二)教学模式

教师在设置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内容时,要为学生提供演讲的基本理论与重点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寻找更合适的材料,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对学生演讲内容进行评价,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演讲课程当中。由于网络的发展,学生能够更便利地获取各项资料,确定自身感兴趣的主题。因此,教师可结合演讲课程教学特点,采取大班分小组授课的方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演讲或发表看法的训练。教师在学生演讲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和英语演讲学习兴趣点。进行演讲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而且,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并充分准备演讲材料,结合教师对演讲课程知识的传授,确定符合主题的演讲主题及演讲内容,完成演讲。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寻找网络上更专业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演讲课程,组织学生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视频资源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网络视频中演讲者的肢体语言及嗓音特点等,能够利用视频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演讲方式。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演讲者的声情并茂感染了很多人。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其抑扬顿挫的演讲及声音与肢体语言,学习并了解语言与肢体语言在演讲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及其魅力。在安排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都有登台演讲的机会,同时利用手机或摄像机等设备,将学生的演讲过程全部录制下来,并上传到QQ群、邮箱或其他网络学习软件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学习观摩其演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还可以学习与观摩其他同学的演讲方式,互相学习,深入地了解自身演讲过程中存在的优点或缺点。教师还要结合视频,对学生的演讲进行个性化点评,对于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进而形成教师与学生、课程与网络互动的多维教学模式。

(三)课程评估

教师要对课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价反馈形成新的教育方案,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后续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评分标准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学生登台演讲的表现分,此项占比50%左右;二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表现效果及点评发言等,此项占比40%左右;三是学生的课堂出勤得分,占比10%左右。

(四)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评分标准

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评分标准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演讲开始、主体、结语、演讲的过程演绎、演讲的形态表现等。其中,演讲开始需要细化为演讲者能够在开头吸引听众的兴趣及注意力。另外,演讲者能够清楚地介绍演讲的题目,所选择的题目与听众之间的互动程度如何,能够为听众介绍演讲重点。对于演讲主体部分的评分细则,是演讲重点清晰与否,演讲要点是否有足够的理论支持,演讲结构的清晰程度,所使用语言的准确程度,演讲中话语连接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演讲结束语的评分则包含:演讲者是否清晰表达演讲接近尾声,演讲者能否在结束前再次总结中心思想,演讲者的结束语是否具有感染力。演讲的过程演绎的评分细则为: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与观众互动的频率,目光交流的频率,演讲过程中发音是否清晰准确,演讲的声音是否具有感染力,演讲过程中是否有感情,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否到位。演讲的形态表现评分为:演讲题目的难易程度,演讲的时间控制是否到位,演讲的内容是否吸引听众。教师利用这个评分细则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打分,更容易掌握学生英语演讲实际能力,不断提供更适合的锻炼与提升机会,增加学生的英语演讲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拥有了更加宽广的学习平台。高校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最终目的,并非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演说家,而是利用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实践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演讲课,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更加全面、拥有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晋祁.英语演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6).

演讲材料范文4

2004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并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改革实践的6年中,广大师生越来越关注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是,在注重英语发音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往往内容空泛,缺乏深度,欠缺逻辑性和思辨性。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言之有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英语演讲和教学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把英语演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和有益的尝试,但开展英语演讲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同学都培养成演讲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思辨能力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

一、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意义

演讲是指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演讲这种开放探索式的学习还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众所周知,语境是学好语言,特别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因素。最理想的语境自然是所学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英文电影赏析课是教授和学习英语可以利用的理想辅助工具。将英语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能够创造英语思维和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把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和训练的手段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在欣赏完英文电影之后,就电影所探讨或展现的某一主题或文化现象,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讨论方式。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首先,这种模式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训练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有结构地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等。学生在欣赏电影时,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纠正语音语调;通过设计自己的演讲稿,学生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传递信息,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其次,要想打动听众,演讲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以,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能摆脱被动盲目的欣赏电影状态,而学会主动搜索和电影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文化习俗知识以及阅读原版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时事新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了完成演讲任务,学生要经过收集材料、筛选和语言组织过程,所以他们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投入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此外,课堂演讲练习会帮助学生增强对欣赏英文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恐惧。

二、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模式

将英语演讲引入EFL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外在真实演讲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感悟,学会归纳经验和语言文化新知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素质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教学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模仿学习、常规训练、技巧训练、测试与考评等。英文电影赏析中的演讲活动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可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模仿学习是英语演讲初学者的基础,是学习语言表达、掌握一般演讲风格的第一步。作为英语演讲的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英语母语者成功的范例,如英文电影中的名人演讲、经典对白等,充分地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进行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从而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契点、特点和方向。模仿性演讲有助于学生迈出演讲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演讲的积极性,克服羞怯心理。而且模仿性演讲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既可以是一分钟的电影独白,也可以是三分钟的影片对白或更长的电影片段模仿。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常规训练以学生自由讨论、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训练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有效交际能力为目标。如英文电影观赏完后,教师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经过自由讨论能活跃思路,迸发出思想火花。有效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利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其突出表现是能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言之有理有据。在课堂上进行演讲练习及相互反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不断练习所学过的演讲技巧。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缺乏思辨能力和学习英语自信的情况,可以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组织定题演讲,使学生能够就特定主题发表观点。演讲主题可以是电影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电影中涉及的文化现象或历史事件。比如,看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后,以“人文主义”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再如,看完电影《珍珠港》后,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珍珠港事件”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学生写好演讲稿后首先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演讲。进行定题演讲的目的是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技巧,建立自信。在学生基本克服羞怯心理,初步掌握演讲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观看英文电影后在课上组织即兴演讲,让学生就和电影相关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即兴演讲和评论。教师可以根据电影内容设计演讲题目,学生在10分钟内准备2分钟的演讲。比如,看完电影《死亡诗社》后,可以让学生就“珍惜时光”这个主题进行即兴演讲;再如,看完电影《城市之光》之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光”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进行即兴演讲练习的目的是要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p#分页标题#e#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技巧训练旨在巩固和加强常规训练内容。导致演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通过英文电影观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熟记台词,有效表达,呼应观众。但仅有模仿是不够的,一定要掌握一些演讲技巧,如材料收集与讲稿撰写的技巧、演讲的心理准备与回答问题的技巧等。在众人面前讲话紧张是人皆有之的“怯场”现象,但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能把紧张情绪转化为积极因素以确保演讲成功。此外,英语演讲还要特别注意英语语言文化和习惯,包括句子结构、句子语调和语速;还有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将真情实感投入到演讲过程中,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演讲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准确、流畅表达的个人观点的同时,也要让听众感受到语言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思辨魅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测试与训练相结合,是指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学、互练、互考”等强化训练方式。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课堂练习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测试与考评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辅设备协助进行测试。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摄像设备将学生的声音和形象记录下来,让学生的演讲出现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一同评论,客观地分析演讲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演讲水平。演讲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对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测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演讲技巧及临场发挥各方面通过一定阶段的训练逐渐规范化,学生个人的演讲潜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掘。

演讲材料范文5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呢?以下是笔者的思考。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1.阅读策略教学的正确定位

我们在阅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英语知识,进而形成阅读策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阅读策略的培养只是英语阅读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依然要以文本理解和英语知识的学习为主,以培养阅读策略为辅,将阅读策略的训练融入到阅读理解的过程之中。

2.阅读策略教学的时机把握

阅读策略教学的前提是阅读者要能正确领会文本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显然属于英语阅读的高阶要求,难度较大。一般来讲,英语阅读的策略教学一般要在阅读者深入理解阅读文本之后才能展开,所以教师切入阅读策略教学的时机应该依据阅读文本以及阅读策略的难易程度及其相关特点来确定。

3.阅读策略教学的任务设计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成功的教育不是通过强制来实现的,它主要依赖于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任务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基础和相应技能与任务完成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必然驱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知识、训练相应的技能以弥补差距。因此教师要将阅读过程演化为任务驱动过程,以最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兴趣,强化他们的动力。

4.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组织

阅读策略应该属于一种程序性的知识,学生必须通过足量的训练才能得以掌握。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训练能力,同时也能评价自己的阅读水平。但是很多时候,教师阅读材料的选择和组织非常粗糙,他们过分依赖现成的教辅资料,将成套的阅读材料原封不动地提供给学生,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阅读材料时,务必要关注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即教师要选择适合阅读策略训练,且与当前教学内容匹配的阅读材料,同时材料本身也要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确实得到提升。

5.综合运用活动的设计

MerrillSwain教授的输出假设理论特别强调输出对语言学习的意义,该理论指出输入对语言学习虽然很重要,但却不是语言学习的充分条件,要提升学习者的水平,就必须经历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出。为了提供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实现有效的输出,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综合运用活动,而这些活动要能充分联系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和阅读策略,从而让学生在输出过程中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案例

1.阅读策略分析

本课的阅读策略主要是理解演讲者的情感态度,学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演讲者积极的态度、负面事实的强调、积极的形容词、消极的形容词。

2.教学流程简介

(1)导入环节

为激活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材料的背景信息,教师展示图片素材,介绍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援助组织。

(2)阅读环节

本课的阅读策略主要是演讲者的情感,这属于阅读过程的高阶要求。因此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常规阅读活动,最后再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显然上述问题直接对应演讲者对联合国和他在联合国工作的态度,这是对文本材料的深度理解,属于阅读策略的直接运用。这样的设计就是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则适时地提供帮助,引导学生采用阅读策略,并示范具体的操作方法。

(3)读后活动

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设计两个综合运用活动。第一项活动是提供一篇简短的演讲稿,其内容是关于联合国工作负面评价的言论,这与本课阅读材料的契合度极高,第二项活动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并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阅读策略,该项活动属于输出活动,它能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策略的拓展,进而促成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

3.教学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导入环节的设计与一般教学的导入设计基本相同,其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学生后续阅读的状态。在阅读环节,考虑到本课阅读策略将涉及演讲者的情感,这是比较深层的内容,只有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之后才能进一步来对演讲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感悟,这显然要放到阅读的最后阶段。所以阅读中,教师先让学生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阅读,到最后再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展开交流和探讨,以此引导学生探索本课的阅读策略。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又提供了两项读后活动,第一项活动紧密联系课文的主题,既是阅读主题的深化,更是策略教学的延伸,该项活动能对阅读策略起到训练和评估的作用;第二项活动是与文本主题和阅读材料相关的辩论活动,这是一项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输出性活动。

三、结束语

演讲材料范文6

关键词:内容本位教学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国际会议

1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作为强调客观科学、侧重陈述事理的文体,相比于其他英语文体有着显著的特殊性。工科类大学在本科阶段一般均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同学们阅读和理解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研究生阶段是学生在本科毕业基础上,进入后续专业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教育过程。鉴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目的阶段性和本质不同,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同学们对文献的阅读和理解上,而应侧重于学生思想的凝练和表达上。本科阶段侧重于信息“吸收”,研究生阶段侧重于信息“创造”与“输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是促进理论教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课程,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思想的一种能力培养。在如今加强国际化和创建“双一流”的背景下,用英语来表达专业思想并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是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1]。除此之外,我国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着重指出,促进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顺应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在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英语作为连接世界各国相关技术知识的桥梁,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而言,专业英语是我们吸取国外先进知识,进而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2]。同时,我国“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进而支撑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3-4]。专业英语在此方面更显得尤为的重要,促进专业外语教育改革响应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及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然而,在目前的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依然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同学们阅读和理解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上,而将教学内容主体放在专业词汇学习、专业经典文献阅读、专业内容翻译上。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没有跟进最新的发展趋势,而在内容上依然采用较为陈旧的教材。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以最新的国际学术会议作为教学内容,将内容本位教学理念应用于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

2内容本位教学理念在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本位教学理念(ContentBasedInstruction,以下简称CBI理念)由St.Lambert在20世纪60年代外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沉浸式”教学演化而来,这种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借鉴了“二语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5]。CBI理念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至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以语言为媒介,在由学科内容营造的语境下,学习新的信息,其课程设置必须满足不同专业认知水平及语言能力水平的学习者的需要,应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能很好的与专业学科背景相结合学习外语。CBI教学的关键是“将语言教学的基础放在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语言水平”。比起传统专业英语教学中枯燥的语言学习,CBI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为强调的是通过学科内容来学习语言,而不是为了语言来学习语言,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做到在“用中学”[6]。在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热点就是该主题的优选材料。

3最新国际学术会议作为教学内容的应用流程及实例分析

最新国际学术会议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往往能展现本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是连接世界各国最新技术知识的理想落脚点,也是我们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将最新国际学术会议作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及创业意识、创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1)专业知识准备。教师在这一环节根据选取的主题,提供相关的资料,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如介绍“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增材制造技术”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金属学及热处理、传热学、凝固原理等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的经典教材供学生复习,回忆并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同时提供若干篇相关的学术文献给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掌握该方向的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专业英语词汇。基于背景知识准备阶段的学习材料,本环节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上一阶段发放给学生的相关学术论文上相关的重点词汇和语言表达。选择关键例句让学生翻译成汉语或是作为疑难句供课上讨论用。(3)听力预热。教师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布置课前听力练习任务,听力材料一般为国际会议中演讲的前言部分,要求学生在听懂大意基础上,模仿听力材料中演讲者的语音和语调。(4)国际会议现场模拟。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国际会议录像,学生学习后在课堂上仿照国际会议的形式以参会嘉宾身份用英语进行提问,教师以演讲者身份进行回答。之后身份互换,教师以参会嘉宾的身份用英语对每个小组进行提问,要求每小组在短暂商议后派代表以演讲者身份进行回答。(5)演讲模拟。教师在播放完会议录像后,根据演讲者的总结与展望,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演讲稿,并制作课件,课件的内容包含主题演讲和问答两个环节,前者主要介绍本组解决方案,后者则是围绕该方案的问答或是疑难问题讨论,并由1~2名代表做课上演讲。作者以2019年8月20日召开的The10thPacificRi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MaterialsandProcessing国际会议中来自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的Prof.LinLIU报告“Researchstatuesandprogressofsolidificationstructureandgraindefectsinnickel-basedsinglecrystalsupealloys”为内容,采用上述流程应用在2020年的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经过该方法学习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快乐;在专业英语能力方面,听说能力上提升明显;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深刻的掌握了凝固和冶金学的相关内容及其和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相比没采用该方法的往年,学生专业英语听说部分成绩提高28%。但同时首次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专业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跟不上演讲者。因此,实施过程需要更加重视前期基础的培养,增加流程中前三部分所占的比重。

4结语

演讲材料范文7

为了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能够更自信大方地在人前说英语,我进行了“小小英语演说家”的项目探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 小小英语演讲家 口语能力

一、由小升初改革引发的思考

2015年的小升初从笔试转变为面试,这一改革引发了我的深思:学生能够大方,自信地用英语表达自己呢?我确实没法得出一个自信地肯定的答案。于是我进行了“以小小英语演说家为抓手,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课题研究。此项目的探究意图有两个,一是是通过学生在自我介绍,看图说话,回答问题和命题作文等形式的帮助下,培养孩子升中面试中的答题技巧。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但初步的摸底测试结果令人强差人意,很多孩子无论是在描述一幅图画的时候,还是命题演讲,只能用三言两语简单地介绍图片上看到或与命题相关一些表面信息。就此我也进行了分析,发现共原因:一是缺乏单独站在人前演讲的经验。即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有在同学们面前表演对话的经验,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人前表演的积极性却在逐年降低。更别说单独在人前进行英语演讲了。二是缺乏根据主题一段演讲的方法。孩子们从五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习作,文章的架构和描述思路仍然比较稚嫩,所以要求孩子们根据主题一段演讲就显得十分困难。

二、课题实施的初步策略

1.活用课前三分钟。

学校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不断地修正,推出了本校的高效课堂模式,其中就有课前三分钟演讲。即每节课上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进行演讲,每人一分钟左右。每人一分钟时间,首先,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其次,这是每天都进行的项目,这样就能为全班每位学生提供上台的机会与经验的累积,这样也有效地增强学生在人前讲英语的自信。再者,每天的演讲都是按一定顺序和每周一个主题的演讲,所以孩子们可以提前准备,这样他们就不用像过去那样害怕了。

2.巧用演讲归纳法。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离开了老师面对同学们或者其他人的时候也能口若悬河地进行演讲,这也是本次项目探究的目的。首先,我教授学生写作文的基本模式:开头简单的一句话点题;中间部分:注意时态的统一,描述的主次分明,如是看图写话,除了图片所呈现的信息要能够有所拓展,比如可以写一写图片人物的性格特征等。

3.运用“滚雪球”记忆法。

写得再好的讲稿,如果紧张等心理因素而讲不出来,就等于茶壶里的饺子———有料倒不出。这时我借用了我们英语科组探究的“滚雪球”记忆法。也就是学生每次记忆一句话,在记忆第二句话的时候必须先重复第一句话。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一些变化。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可根据故事梗概或者根据每人说一句进行分工,运用“滚雪球”的记忆法进行训练。经过大概两次的集中训练孩子们基本能有效地记住了自己的讲稿,进行流利的英语演讲。我还会定期地举行学习小组之间的英语演讲比赛,并设立相关简单的奖励制度,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调整与发展

1.初步实施阶段。

根据以上三个步骤,经过一个月的坚持训练,孩子们难开口和只能用片言只语的现象得了大大的改观,根据项目进度表的记录及课前演讲的反馈,大部分孩子都能运用简单的架构写出结构完整的讲稿,并且能够快速地背下讲稿的内容。但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发现了新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1)每个话题演讲的参与面仍然不够广。按照每周一个演讲话题,每周5节英语课,每节课抽查3名学生的进度,一周下来也只能抽查15名学生,两周也只有30名左右。对于每班45人的标准,每个话题总有15人左右被“被动”地放弃演讲的机会,这与我项目的初衷———全员参与,全体提升不符。(2)学生的讲稿陷入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为了普及全体学生的英语讲稿写作能力,我给予全班同学统一的框架,虽然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家都能写出一定字数的文章,但是学生害怕出错,而导致每个人的文章描述基本雷同,缺乏创新性。也间接地降低学生听演讲的兴趣,影响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良好氛围。(3)学生忽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英语口语解决问题的形式并非只有演讲一种,还有看图说话,系统全面地回答问题等。学生只习惯一种英语形式的输出,面对其它的形式因为缺乏关联性,结果表现得过于紧张,手足无措从而又像打回原形一样只能使用寥寥数语来表达了。

2.中期调整阶段。

一是把英语演讲延伸到周末,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我在班级里建立了“英语达人”的得分机制,让每位学生根据每周的话题进行英语视频演讲的录制,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发到我的邮箱。目的是通过邮件与孩子或家长进行评价互动,在观看视频后跟每位学生做出点评或修改意见。这样每一位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虽然过程比较繁复,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不懈,孩子们的录音或者视频来看,英语口语的表达都有梯度性的增长。二是面对学生日渐成熟的写作技巧,下一步应该提高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了。那么如何在既有的基本框架上有所突破呢?我首先利用阅读材料这一平台积累学生的词汇量,尤其是一些英语的常用语。为了适应高年级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每周定期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英语阅读材料。我发现这些优秀的阅读材料会大量地使用一些多元化的英语常用语表达,例如表示参加,就可以用“takepartin….”“joinin….”这样不同的表达法。这不是很好的丰富学生作文内容的资源吗?于是在阅读课上我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并积累一些常用语:begoodat,dowellin,aswellas…等等。慢慢地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开始在自己英语讲稿上出现这些创新性的词句。孩子的创新思维是十分强大的,而且高年级的孩子受身边伙伴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于是我利用这一年龄特征在班级里树立优秀的榜样,利用以点带面的形式鼓励孩子在用英语描述时,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性。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老师应该及时地把榜样的创新点有条理地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修改自己的讲稿。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孩子们渐渐地放开自己的思维写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内容。而且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讲稿,学生在听别人演讲的时候会表现得更为专注。(3)学生忽略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老师只要捅破了这一层砂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就拿看图说话来说吧,学生一般情况下使用进行时态去描述每个人在做什么就结束了,演讲内容显得比较单薄。于是,我引导孩子可以结合我们之间的话题“myfami-ly”进行更为深入的描述。学生恍然大悟。

3.后期成果体现。

演讲材料范文8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

一、平等对话,积极营造和谐、宽松氛围,让学生敢说

(一)师生平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当教师高高在上,以一种专家学者的姿态来教学时,学生即便有话要说,也会不敢说。至此,教师需首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先着手身份转变,要深刻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合理定位自身,成为积极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同伴,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敢说”。在《荷塘月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种参与学生的身份,向学生提检验,如我们现在将自己比较喜欢的语句找出来,然后和大家探讨一下美在哪。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一些学生对诸如“田田”、“亭亭”等叠词运用的韵律美感进行了分析,有的学生则分析了“像瞌睡人的眼”这一带有比喻性的句子的朦胧美等。在课堂当中,每当学生自愿发表自己看法、想法或意见时,教师可先停止表述,可其他学生一道进行聆听,而学生对于教师的发言,可发表自身见解或质疑。

(二)生生平等,促进学生平等交流

因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诸多对话需完成与学生之间,因此,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便格外迫切与必要。而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往往具有参差不齐的素质水平,如若教师以一种有色研究,仅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其优秀与否的标准,这对于长期埋藏于于应试教育基调下的低分学生而言,无疑会加倍伤害。因此,不管学生具有怎样的文化程度,均应具有平等的精神世界,且应当给予尊重。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需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鼓励他们积极与同伴平等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规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茫然姿态,这样学生们,特别是那些具有较低文化程度的学生,才敢有尤其、有胆量用口语交流。

二、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一)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教师语言可谓一道桥梁,教师富有影响力、号召力与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可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的情境。如在《山那样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狼嚎叫中的深刻含义仅有群山知道”,此句中狼嚎叫中的深刻含义所指的是什么?另外,为什么此含义仅群山所知?山在思考时是站在怎样的角度来进行的?山与猎人、牧牛人及鹿的思考又有怎样的不同?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提出,便可有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课文主体,有助于学生交流积极性的提升。

(二)用音乐渲染,达成情境创设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无论何种丰富多彩的现实现象,均能用音乐来传递、来表达”。音乐具有超强的引导力与感染力,有助于学生联想的激发。如在《明湖居听书》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到课文当中的用于描写音乐形象额写法时,教师可立刻播放《平湖秋月》音乐,在课堂当中营造柔美、幽静、清新的情境,使学生沉浸于音乐美妙之中,应自己的感官去感受音乐,然后对自己感知印象进行描述,学生们学以致用,积极的进行交流。

三、项目训练,以项目调动训练,帮助学生能说、会说

在中职语文教材当中,共有八项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分别是辩论、举荐、演讲、专题讨论、即兴发言、复述及会话等,教师可将此些内容进行汇总,使之成为项目工作,以此来设计教学,开展专题口语训练。如在复述内容上,教师可将其划分为听材料、整理材料、复述教材及评价等项目,且与学生一道,对“整理材料”与“倾听材料”的要点进行讨论,对“复述材料”的方法、要求及类型进行归纳,制定定评分标准与细则,而后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复述类型,复述材料,最后师生一道对学生复述内容及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在此项目训练中,学生除了掌握了听的技巧之外,还强化了说的技能训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开展“课前五分钟工程”,每次语文课上课之前,运用预备铃至正式上课的时间,依次安排两名学生登台演讲,刚开会让学生仅说一两句话,如介绍一下自己,说一句自己喜欢的格言;而后则转变成说一段话,如讲一则小故事,讲一个笑话等;再后则强化训练要求,如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演讲。在围绕话题讲话方面,需做到循序渐进,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话题着手,然后向学生较为陌生的领域过渡;从刚开始的自选话题,向教师及其他学生帮其命题过渡,演讲者结合自身,即兴演讲;在方式上可从刚开始的依赖稿件演讲,逐渐过渡至脱稿演讲。在此种训练辅助下,学生便可渐渐的变得“会说”与“能说”。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师作为整个语文课堂的积极引导者,需切实领会教学大纲当中有关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将语文教材当中的口语训练内容充分挖掘出来,紧扣语文可环节,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智敏.实践“基于‘主角意识’的中职语文动态合作课堂”的有效尝试———以《我的母亲》为例[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7):290-290.

[2]曾武勇.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