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论文范例6篇

铸造工艺论文

铸造工艺论文范文1

差压铸造工艺的过程依次为:升液、充型、结壳、增压、结晶保压和卸压。(1)同步压力该压力是指在差压铸造工艺过程中上密封罐与下密封罐压力相同时的压力,取为0.65MPa。(2)升液速度与充型速度升液速度为金属液在升液管中上升的平均速度,其大小的选取需保证金属液上升平缓。充型速度为金属液在模具型腔中充型的平均速度,其大小的选取需防止金属液紊流的产生。取充型速度和升液速度分别为45mm/s、35mm/s。(3)升液压力与充型压力升液压力为可以使金属液上升至升液管管口处的压力,主要由升液管高度决定。充型压力为可以使金属液从升液管管口提升至型腔顶部的压力。由于金属液的流动阻力和粘度将在充型过程中快速增加,所以实际压差应比克服金属液重力所需压差适当大些。综合以上信息,为了使得铸造过程中具有合适的充型压力和升液压力,铸造的加压速度选为0.05MPa/s。(4)结壳增压压力与结壳时间为了不破坏结壳,同时保证增压补缩效果,可在结壳开始5s后进一步增加适当的压力,使得铸件壳层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进一步增厚,直至铸件凝固。这样便可保证铸件拥有完整的轮廓和良好的表面质量。(5)结晶增压压力在铸件结壳结束后,为了保证铝液能够继续对铸件补缩,在原有的结壳增压压力上,再增加适当的压力,使得铝液在该压力下完成结晶,该压力便是结晶增压压力。随着铸造的推进,铝液不断凝固,铸件补缩通道不断变小,铝液对铸件的补缩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保证铝液能够继续经升液管流入铸型,对铸件补缩,必须在原有的结壳增压压力上继续增加适当的压力。这样不仅可以消除铸件可能存在的疏松和缩孔缺陷,还可提高其组织致密度,提高其力学性能。试验表明结晶增压压力越高,铸件的力学性能越好,但结晶增压压力增加得太大,将大幅提高铸造成本,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取结晶增压压力为0.01MPa。(6)结壳和结晶增压速度结壳和结晶增压速度分别指在铸件结壳和结晶过程中,增压压力建立的速度。为了保证结壳和结晶过程中压力快速建立,结壳增压速度取为0.015MPa/s,结晶增压速度取为0.035MPa/s。(7)结晶时间结晶时间为在结晶增压压力下,铸件凝固补缩需要的时间。该时间主要由连接升液管的横浇道的冷却凝固时间决定。在铸造试验中,通过确定浇道残留长度来确定铸件结晶时间。取浇道残留长度为50mm。(8)充型压差铸造过程中的充型压差ΔP由式(1)计算得出。式中:H为金属液充型过程中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高度,mm;ρ为金属液的密度,g/cm3;K为阻力系数,K∈(1.0,1.5),阻力越小K越小,阻力越大K越大。本铸造工艺充型压差为0.035MPa。(9)铸型预热温度为了保证涂料粘结牢固,铸型需预先加热至150℃左右。在喷完涂料后,铸型需进一步预热至200~250℃后,才可以进行浇注。(10)铝液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过高将导致铝液结晶粗大,铸件内部组织疏松。浇注温度过低则会减小铝液充型能力,导致铸件产生冷隔和欠铸等缺陷,甚至产生浇注不足的问题。本铸造试验浇注温度取为700~720℃。

2铸造缺陷的预防

为了防止铸件出现铸造过程中较易发生的疏松和缩孔缺陷,将补缩暗冒口分别设置于铸件各个大热节处,使铝液可对其补缩。同时在模具不同位置喷涂冷却速度不同的涂料,从而保证铸件不同位置的凝固速度有利于铝液补缩。

3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

3.1仿真结果分析充型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图5为铝合金舱门盖的凝固仿真结果。图6为仿真所得铸件横断面缩孔分布。铝液充型时间为2s,凝固时间为460s。铸件上部厚大部位无缩孔缺陷,缩孔缺陷均被引至冒口内。

3.2铸件试制及检测铸件剖面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铸件外壳完整,内部无缺陷。经力学性能测试可知,铸件抗拉强度320~330MPa,伸长率5%~6%。而采用低压铸造工艺所得铸件抗拉强度为290~300MPa,伸长率为4%~5%。由此可见,差压铸造工艺可获得力学性能更好的铸件。

4结论

铸造工艺论文范文2

本刊介绍:

《铸造技术》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铸造协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铸造技术》是一本集中报导我国铸造领域先进科研成果、实用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经验以及铸造行业发展动态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铸铁、铸钢和有色合金铸造等整个铸造工业领域。《铸造技术》是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期刊。国际刊号:ISSN: 1000-8365,国内统一刊号:CN:61-1134/TG。杂志内容主要由铸造材料研究和铸造成型工艺两大板块组成。前者主要设置:材料开发、材料改性、材料保护、材料失效分析等4各栏目;后者主要设置:今日铸造、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动态(信息)等栏目。此外,为了扩大铸造工作者的视野,了解和借鉴与之相关专业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改版后的《铸造技术》杂志还开设了实用成型技术、设备改造及铸件加工等栏目。

为了进一步办好《铸造技术》杂志,更好地为科研、生产及广大读者服务,促进我国铸造行业的科技交流与技术进步,热诚欢迎广大从事铸造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工作者踊跃投稿。现将有关投稿事宜重申如下:

1. 本刊主要刊登铸造材料、铸造工艺、铸造管理、铸造市场与信息方面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工艺技术改进、设备改造、检测方法等的经验介绍;内容充实、结合国情的技术评述和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

2. 来稿务求论点明确,重点突出,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炼,结论明确,引用资料请给出参考文献。文稿内容有关保密问题,请作者自行负责。试验研究、技术报告及综述类论文限6000字以内,正文前附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2~5个关键词。其它文稿限3000字以内,并附英文文题。

3. 属于各种基金资助或获奖的项目,须注明并提供其相应的基金资助证明或获奖证明复印件。因本刊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用刊,来稿时,请附上论文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出生地、民族、职称、学位、职务等个人简况,作者单位要求到二级单位(学院、系、研究室、分厂、车间等),并有中英文对照。

4. 插图需描绘清晰,图宽限70 mm和140 mm两种。照片一般不大于70×50 mm,细节清晰,层次分明,图上可有可无的字和符号一律删除。图和照片插在稿件中。图和照片总和一般不超过8幅。

5. 对不符合本刊风格的稿件,编辑部有责删改,作者如不希望删改,请投稿时说明。

6.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请投稿时说明。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铸造工艺论文范文3

关键词:CA精密铸造计算机辅助工程

中图分类号:TG249.5 文献标识码:A

一、材料与实验方法

CA精铸可应用于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铝合金等多种合金,。三维模型可采用IDEAS、UGII、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工艺结构和模型转换采用MagicRp进行处理和修复,在AFSMZ320自动成型系统上进行原型制作,采用熔体浸润进行原型表面处理,凝固过程数值模拟采用PROCAST和有限差分软件进行计算。

二、CA精密铸造工艺的关键问题及相关技术讨论

近年来,与CA精铸技术相关的三维CAD设计、反求工程、快速成型、浇注系统CAD、铸造过程数值模拟(CPS)以及特种铸造等单体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为集成化的CA精铸技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CA精铸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为了使各单体技术成功地用于CA精铸,必须消除彼此之间的界面,将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产品开发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先进设计+先进材料+先进制造。

(一)三维模型的生成与电子文档交换

如何得到部件精确的电子数据模型,是CA精铸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随着三维CAD软件、逆向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项工作变得简单而且迅捷。在此主要介绍利用IDEAS进行实体建模和数据转换的过程。IDEAS9集成了三维建模与逆向工程建模模块。通过MasterModeler模块可以得到复杂模型),既可以进行全几何约束的参数化设计,又可进行任意几何与工程约束的自由创新设计;曲面设计提供了包括变量扫掠、边界曲面等多种自由曲面的造型功能。逆向工程Freeform可将数字化仪采集的点云信息进行处理,创建出曲线和曲面,进行设计,曲面生成后可直接生成RPM用文件,也可传回主建模模块进行处理。实体文件生成后需转变成STL文件以作为RP设备的输入。转换过程应注意选择成型设备名称,通常选用SLA500,三角片输出精度在0.005~0.01之间。采用MagicRp处理时应注意乘上25.4,得到实际设计尺寸。

(二)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原理

铸造是一个液态金属充填型腔、并在其中凝固和冷却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对铸件质量产生影响的复杂现象。实际生产中往往靠经验评价一个工艺是否可行。对一个铸件而言,工艺定型需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最后根据多种试验方案的浇铸结果,选择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铸造工艺方案。多次的试铸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铸造过程的模拟,可以得到各个阶段铸件温度场、流场、应力场的分布,预测缺陷的产生和位置。对多种工艺方案实施对比,选择最优工艺,能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成品率。

(三)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软件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世界上已有一大批商品化的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软件,表明这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这些软件大都可以对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精密铸造和压力铸造等工艺进行温度场、应力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可预测铸件的缩孔、疏松、裂纹、变形等缺陷和铸件各部位的纤维组织、并且与CAD实体模型有数据转换接口,可将实体文件用于有限元分析。

ProCAST是目前应用比较成功的铸造过程模拟软件。在研制和生产复杂、薄壁铸件和近净型铸件中尤能发挥其作用。是目前唯一能对铸造过程进行传热-流动-应力耦合分析的系统。该软件主要由模块组成:有限元网格剖分,传热分析及前后处理,流动分析,应力分析,热辐射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电磁感应分析,反向求解等。

它能够模拟铸造过程中绝大多数问题和物理现象。在对技术充型过程的分析方面,能提供考虑气体、过滤、高压、旋转等对铸件充型的影响,能构模拟出消失模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几乎所有铸造工艺的充型过程,并对注塑、压蜡模和压制粉末材料等的充型过程进行模拟。ProCAST能对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类传热问题进行求解,尤其通过“灰体净辐射法”模型,使得它更擅长解决精铸尤其是单晶铸造问题。应力方面采用弹塑性和粘塑性模型,使其具有分析铸件应力、变形的能力。

对铸件进行分析时,简单的模型网格可以直接在ProCAST生成。复杂模型可以由IDEAS等软件生成,划分网格后输出*.unv通用交换文件,该文件应带有节点和单元信息。Meshcast模块读入网格文件后输出四面体单元用于前处理。PreCast对模型进行材料、界面传热、边界条件、浇注速度等参量进行定义,最后由ProCAST模块完成计算。

铸造工艺论文范文4

电渣熔铸渣壳凝固特性研究宋照伟 陈瑞 田雨 王安国 蒋国森 张亚龙 (882)

复合添加Yb和Ca对Mg-6Zn合金组织的影响秦兵 于文斌 李坊平 李春梅 (886)

新型自剥落醇基浅色铸铁涂料的研究 刘旭麟 刘顺华 温斌 李延举 高路斯 郭勇 靳向阳 (891)

压铸

AE44镁合金油底壳压铸件本体组织与性能分析董泰山 龙思远 廖慧敏 刘勇 (895)

咖啡机顶盖压铸工艺参数优化朱汝城 李杨德 王成勇 刘全坤 (899)

计算机应用

基于CA方法的Ti-45Al合金定向凝固过程微观组织模拟程锦 许庆彦 张虎 郑立静 柳百成 (903)

不锈钢铸件机械粘砂判据研究马洪波 孙逊 曾卫东 李宝治 孙瑞敏 豆志河 (908)

电子束冷床熔炼TC4钛合金铸锭凝固过程有限元模拟雷文光 于兰兰 毛小南 罗雷 张英明 (912)

铸造设备

多个金属型自动开/合型装置的研制詹磊 杨尚平 伍小东 刘永胜 汪泽波 (917)

应用技术

基于正交设计的高硅活塞合金的优化变质处理李华基 陈俊桃 胡慧芳 (920)

水溶性型芯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张龙 李远才 许建华 陈琦 (924)

ZG30MnSi槽帮件表面夹渣物形成机理及防止黄晋 张友寿 夏露 李四年 宋娟 (929)

精炼对近共晶Al-Si活塞合金中镁含量的影响张屹林 李义 孙淑霞 (933)

HFC-125/N_2混合气体对熔态AZ91D镁合金的保护行为研究张心灵 游国强 龙思远 赵福全 徐荣峰 (936)

屏蔽涂料在铸钢工艺上的应用张证 陈敏 (940)

挤压温度对喷射成形Zn-Al-Mn-Cu-Mg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刘敬福 李荣德 孙鑫志 白彦华 谢懿 (943)

HT300合成铸铁力学性能及断裂特征林浩 郭学锋 徐春杰 贺焱 杨文朋 杨小健 刘秋荣 (947)

《铸造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等国家标准通过审查田世江 (932)

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交通指南田世江 (935)

《铸造》杂志开辟《关注与争鸣》栏目的征文启事 (946)

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技术报告日程安排田世江 (958)

专题综述

蜡镶工艺综述郭红云 (951)

经验交流

灰铸铁刀闸阀铸件变形问题的解决杨宝宏 顾学明 (956)

风电箱体铸件气孔缺陷的解决方法苏艳 张春艳 刘冬梅 薛海涛 金怀东 (959)

消除风电球铁件表面缺陷的涂料组合应用崔峰 刘玉林 (961)

薄壁壳体铸铝件低压铸造工艺设计焦高俊 (964)

标准化与质量

行业标准《艺术铸造铜雕塑件》、《艺术铸造响器》和《艺术铸造乐器》解读詹绍思 (966)

大型风电球墨铸铁轮毂的质量控制彭建中 刘玲霞 杨忠贤 (969)

中国铁路关键铸钢件生产质量控制徐贵宝 曹健峰 朱正锋 (973)

关注与争鸣

对短流程铸造的思考钱立 (977)

专访

中国艺术铸造须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并大力创新——再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华觉明先生田世江 (980)

艺术铸造腾飞赖以科学与文化助推——再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谭德睿先生田世江 (984)

文化,艺术铸造之魂——再访山西宇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卫恩科田世江 葛晨光 (988)

铸造资讯

文献速报 (994)

专利摘要 (996)

标准工作动态 (998)

世界铸造会议及世界铸造组织简介田世江 (999)

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暨2010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题目便览 (1000

自由落体条件下Fe-23%Mo-27.5%Si三元包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范龙 鲁晓宇 代富平 (775)

微尺度下液态Zn-4Al合金停止流动机理研究任明星 李邦盛 傅恒志 (780)

纳米细化剂对K403高温合金组织的影响李爱兰 曹腊梅 李相辉 谷怀鹏 (783)

小偏离度对[001]取向单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张泽海 贾玉贤 (786)

专题综述

AZ91D镁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研究进展张新 张奎 李兴刚 李宏伟 张宝东 李永军 王长顺 (790)

复杂薄壁精密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进展郑亚虹 王自东 (796)

熔模铸造

复杂薄壁件熔模铸造制模工艺的研究梁艳峰 董晟全 丁宏 李高宏 (800)

熔模铸造表面层制壳工艺的研究景宗梁 车顺强 (803)

中国铸造协会组团赴法、日对外交流通知 (807)

关于举办铸造自动化装备应用培训班的通知 (858)

做好铸造标准化工作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25周年致辞娄延春 (I0001)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ZrCp/Fe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宋丹 张万宁 张洪兵 李德元 袁晓光 邱克强 (808)

计算机应用

铸造工艺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及开发王智平 杨娇 朱昌盛 肖荣振 冯力 刘致远 (810)

锌锭模应力数值模拟及裂纹位置分析杨远平 严宏志 (814)

基于数值模拟的金属型铸造拉伸试棒残余应力分析张金山 邱彬 姬国强 王星 赵高瞻 (818)

铸造设备

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设备的研制 刘金洪 刘林 黄太文 葛丙明 张军 傅恒志 于波 (822)

带有双下料管的随流孕育装置段华荣 雷萍 尹德秀 王治军 刘文化 (826)

砂温调节器水系统的创新设计张万壮 (830)

应用技术

富Ce稀土对Al-Si7-Mg0.8合金消失模凝固组织性能影响成平 樊自田 赵忠 蒋文明 (833)

硼变质处理对Zn-50%Al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巨强 刘志学 (838)

孕育剂加入量对灰铸铁试棒抗拉强度的影响李训华 孔英杰 路路 白广跃 (841)

铸造工艺对Mg-Nd-Gd-Zn-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徐永东 胡绳荪 朱秀荣 赵国田 宋运坤 (844)

生产球铁磨球铁型覆砂层厚度的研究夏兴川 刘金海 李日 (847)

经验交流

风力发电机前盖的铸造工艺改进苏艳 孟君 范江 杨均斗 崔红艳 王玉杰 (851)

Φ5m石灰窑齿圈块断裂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张保吉 赵玉香 (854)

汽轮机外缸上盖凝固模拟分析和铸造工艺优化郭建明 俞卫松 周黎明 (856)

专访

大业唯诚——访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武超等感悟录田世江 葛晨光 (859)

铸造资讯

文献速报 (867)

专利摘要 (869)

铸造学会奖——第十二届(2009年度)“福士科”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告 (871)

第八届全国铸铁及熔炼学术会议暨先进球化处理方法研讨会成功举办张忠仇 (874)

世界铸造会议(WFC)回顾(七)

半固态条件下丁二腈-水合金的稳态流变行为张松泉 林鑫 黄卫东 (651)

圆弧铸件的线收缩行为及线收缩率的正确选择周祚超 王艳霞 薛云 商继章 (655)

Ca、Sr对AS21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王岩 戚文军 郑飞燕 翁康荣 赵红亮 (658)

二氧化硅微粉对中频炉碱性炉衬性能的影响贾江议 杨雪瑞 王爱琴 (662)

复合材料

热处理对Mg2Si/Al-S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刘政 陈明 石凯 (665)

往复挤压对Al2O3f/AZ91D复合材料组织与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王武孝 董志乔 陆鼐 (670)

计算机应用

基于变网格技术的枝晶组织数值模拟研究陈敏 戚晓芳 (674)

铸造成本核算电算化在我厂的应用许晓燕 (679)

EDM电极快速精铸有限元模拟研究张芳 (685)

铸造资讯

苏州市兴业铸造材料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简章 (678)

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暨2010中国铸造活动周预通知 (724)

推进标准建设 打造压铸强国——记第三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压铸件的生产与管理曲学良 (751)

撷英懋赏 光先袷后——记首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755)

文献速报 (758)

专利摘要 (760)

铸造强国正在崛起——透过2010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看中国铸造业的发展张立波 温平 支晓恒 荣丽辉 范琦 (762)

中国,一个强大的铸造王国在崭露头角陆文华 (765)

从2010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看我国造型材料的发展周静一 (766)

加速创新,不断推出高水平国产化铸造原辅材料庞凤荣 (768)

福士科携多种新技术新产品,阵容强大参加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 (769)

不断进步中的龙南龙钇重稀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70)

ABP感应系统亮相“Metal China2010” (770)

世界铸造会议(WFC)回顾(六)刘闯(翻译) 张春艳(校对) (771)

《铸造》杂志开辟《关注与争鸣》栏目的征文启事 (773)

中国铸造耐磨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项目专家研讨会召开 (774)

铸造论坛

出口日本铸铁件的质量要求邹荣剑 (689)

检测技术

电渣炉电极位置检测与控制李万青 闻绍巍 刘静岩 何永亮 袁野 (693)

应用技术

大型厚壁螺母的离心铸造工艺研究杨为勤 (695)

A357铸造铝合金疲劳特性及温度影响陈振中 解传浩 朱成香 (700)

浇注温度对ZA27合金枝晶形貌的影响李向威 陈体军 郝远 张大华 刘二勇 王瑞权 (704)

稀土La对半固态A356铝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刘小梅 刘岚 刘政 (708)

溶剂对三乙胺冷芯盒树脂性能的影响伊宁 黄仁和 高红梅 李秀波 (712)

热处理对ZA52-xNd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曹喜娟 耿莹晶 陈晋生 (717)

合成铸铁的研究及应用王顺安 邹荣剑 (721)

铈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刘齐 卢云杰 宋刚 (725)

经验交流

镁合金铸件焊补实践商继章 李海宏 宋丙红 王广海 (729)

16m^3渣罐的工艺设计与生产贾泽春 (732)

高温铁液长时间存放对灰铁铸件组织的影响张百堂 杨忠耀 (735)

大型炼钢用10m^3渣罐的铸造工艺陈红卫 (738)

图书编写

浅谈铸造类图书的编写邝鸥 (740)

关注与争鸣

对冲天炉的再认识李传栻 (743)

专访

穿合适鞋 走自己路——访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大件铸型车间工人、高级技师孙龙师傅启示录田世江 孙润超(图) (746)

原位纳米TiCp增强6AZ91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高平 邸建辉 张建华 狄石磊 张文波 李进军 杨春霞 (541)

功率超声对A356合金除气效果的影响石婷 张忠涛 张宇博 卢一平 李廷举 (546)

聚乙烯醇对二次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抗吸湿性影响吴香清 樊自田 于涛 (549)

稀土镁合金抗氧化的机理苏桂花 曹占义 (553)

过共晶Al—Si合金的电磁搅拌工艺研究李润霞 陈玉金 许传恒 袁晓光 李荣德 (558)

熔铸工艺对K465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彭志江 贾淑芹 于颖 邹建波 (563)

消失模铸造

Y和Gd对消失模铸造AZ91D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罗强 赵忠 蔡启舟 樊自田 何剑 (568)

物理变质处理对消失模铸造AZ91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田学锋 樊自田 黄乃瑜 (573)

V法铸造与消失模铸造的比较及复合铸造实践叶升平 郝礼 周德刚 (578)

蠕墨铸铁气缸盖的消失模铸造工艺兰银在 靳永标 陈泽忠 (581)

货车转向架的承载鞍铸钢件消失模工艺王新节 (584)

采用消失模铸造工艺生产高质量碳钢铸件罗刚 李贺军 (588)

浅析球墨铸铁件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蔺亚琳 李志翔 曹菊艳 (591)

铸造资讯

“圣泉与铸造企业同行——铸造新技术、新材料全国巡回推广会”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593)

第四届“圣泉杯”全国铸造工人技术操作能手在京颁奖 (593)

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610)

第九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成功召开 (638)

文献速报 (642)

专利摘要 (644)

世界铸造会议(WFC)回顾(五)刘闯(翻译/编辑) 张春艳(校对) (646)

自主原创技术的突破是振兴装备制造产业的必由之路——万丰科技第二代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作业单元亮相铸造展徐斐达 (648)

江苏省铸造协会在南京成立 (649)

首届全国现代铸造装备与技术交流大会邀请函 (649)

《铸造》杂志开辟《关注与争鸣》栏目的征文启事 (650)

计算机应用

电渣熔铸过程中铸锭微观晶粒生长模拟研究饶磊 李小龙 耿茂鹏 张莹 (594)

凝固模拟技术在汽车传动器壳体铝合金铸件工艺优化中的应用赵峰 焦海峰 邢鹏 (597)

检测技术

偶氮氯膦mA光度法测定镁合金中的钕朱智 金小成 薛孝民 韩菲 车鋈恒 (600)

应用技木

含稀土铒元素Al-Zn-Mg-Cu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韩逸 邓桢桢 李炼 乐永康 张新明 (603)

玻璃组分对Fe—Ga合金熔体净化效果的影响高翔 周建坤 李建国 (607)

热处理过程中铌对高铬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张宇光 赵爱民 赵征志 王艾青 唐狄 (611)

锶对AZ91镁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冒国兵 刘琪 (614)

Al—Ti—C中间合金对ZM-5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殷黎丽 刘闯 王涛 翟虎 张亚龙 马志毅 李王胜 (618)

国外铸造

固溶强化铁素体球墨铸铁Larker Richard (622)

经验交流

铸态QT550—5球墨铸铁熔炼过程控制李俊刚 吕迎 邵喜俊 刘承尧 孙文双 (628)

专访

他,心美手巧,创新热情高——访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人、高级专家李兆宏师傅田世江 葛晨光 李兆宏(图) (632)

Al-Si活塞合金中氟化除钙的研究武玉英 刘相法 丁同明 姜炳刚 (435)

机械振动制备ZL101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的工艺优化赵君文 吴树森 (438)

热处理对无钼镍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侯建强 符寒光 蒋志强 雷永平 尹恩生 田玉铁 (441)

Pb-30%BI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的两相微观组织研究胡小武 李双明 高斯峰 刘林 傅恒志 (445)

专题综述

镁合金熔模铸造阻燃技术研究现状占亮 冯志军 闫卫平 刘丹 (450)

压铸

自孕育法流变压铸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特征曲俊峰 李元东 邢博 张鹏 (454)

钙对固溶态高铝挤压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张金龙 王智民 (459)

时效处理对压铸Al—Si—Cu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李凯 陈名海 张锐 李清文 (463)

铝合金压铸用乳液涂料主要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祝辉 李远才 (466)

基于PQ^2图理论验证模具设计和优化压铸工艺张玉玺 (470)

铸造资讯

圣泉集团喜获第十一届中国优秀专利奖 (462)

中国耐磨材料铸造技术与生产管理培训研讨会通知 (469)

吃透标准 铸造精品 “第二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铸钢件的生产与管理”侧记田世江 无 (526)

铸造撷英求贤 永冠功高德馨——首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评选会议纪实田世江 曹阳(图) (529)

文献速报 (532)

专利摘要 (534)

世界铸造会议(WFC)回顾(四)刘闯(翻译/编辑) 张春艳(校对) (536)

“第八届全国铸铁及熔炼学术会议暨先进球化处理方法研讨会”邀请函 (538)

现代铸铁编辑部举办创刊三十年招待酒会答谢中国铸铁业各界人士 (539)

《铸造》杂志开辟《关注与争鸣》栏目的征文启事 (539)

“首届中国铸铁产业沙龙”在古城扬州举办 (540)

复合材料

固溶处理对TiCp/AZ91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王彬 巩水利 谭永生 滕新营 (475)

计算机应用

基于投影-水平集方法充型过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张明远 陈立亮 庞盛永 殷亚军 陈涛 (478)

铸造CAD/CAE智能冒口工艺优化设计廖敦明 陈立亮 周建新 魏鹏程 龚雪丹 (482)

7050铝合金圆锭软接触电磁铸造过程数值模拟郭世杰 薛冠霞 徐义 王家淳 (487)

基于ADI分数步长法的铸件温度场数值模拟王忠 赵宇宏 牛晓峰 侯华 任巨良 (491)

应用技术

合金元素对耐热球墨铸铁耐磨性能的影响于思荣 高乾 朱先勇 刘耀辉 (495)

碳钢铸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统计回归分析杨玉民 周校民 秦怀 任尊洪 周兴宇 (499)

微量硼对Cu-15Ni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董旭刚 金青林 林波 赵辉 高旭伟 蒋业华 (502)

覆膜砂制备工艺的研究梁铣 潘艳平 刘春玲 董文生 (506)

混合稀土对灰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卢云杰 刘齐 郭海周 (510)

常用保温冒口的试验与性能分析丑幸荣 雷萍 (513)

解决油缸渗漏缺陷的铸造工艺方案李宏兴 焦玉胜 (516)

FEIN便携式变频器:灵活性更强,打磨效率更高 (498)

铸造工艺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冶金工业,高速钢轧辊,研究现状

 

一、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为主转向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保护环境。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是缩短生产流程,减少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技术进步中有两大主要趋向:一是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二是现有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完善化。两大技术进步趋向互相竞争、相互渗透,促使钢铁工业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走向集约化。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冷态”下间歇式生产的工艺流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10多个大型钢铁厂都是采用这种工艺流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业已逐步将上述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成为现代化“热态”连续生产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具有高效、连续、紧凑、智能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成功接近最终钢材产品形状的连铸、连轧技术,如带钢、型钢的连铸连轧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生产周期短、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以来, 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8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厂共5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 500万吨。我国现已有5个钢铁企业建成8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又有5个钢铁企业正在建设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久的将来总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吨,预计届时将占全世界同类生产线能力的1/4以上。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2001年我国连铸比达到89.71%,已经超过了200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96.96%,目前,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连铸比达到99%以上的企业已达41家。

带钢连铸连轧技术是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的一项重大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它将是21世纪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二)钢铁产量不断增长

冶金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内方面,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钢铁行业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有效打击了“地条钢”等劣质产品冲击钢材市场的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市场,钢铁生产企业对市场更加理性化。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速度加快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球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二、冶金工业对轧辊的需求

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为轧辊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一方面,随着钢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需求量大幅增长。仅就国内而言,据统计,每年消耗的轧辊材料有50万吨以上,价值数十亿元。另一方面,随着轧钢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轧辊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轧辊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还较落后。仅以宝钢为例,2000年,宝钢用于轧辊的采购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国内的只占30%,国外的占70%。因此,不断研究新型轧辊材质及制造工艺,为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已成为国内轧辊生产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轧辊材料的研究现状

为提高热轧辊的表面耐磨性,热轧辊材料不断地得到改进,其基本的发展过程是从冷硬铸铁到高铬铸铁到半高速钢和高速钢。高速钢材料用于轧辊制造,使轧辊性能显著提高,轧材质量明显改善。

(一)高速钢轧辊的特点

高速钢轧辊是用具有高硬度,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红硬性、耐磨性和淬透性的高速钢作为轧辊的工作层,用韧性满足要求的高强度灰铁、球铁、铸钢及锻钢作为轧辊的芯部材料,把工作层和芯部以冶金结合的方式结合起来的高性能轧辊。

1、高速钢轧辊的化学成分特点

(1)含有较多的C和V。C和V可以形成高硬度的MC型碳化物,提高轧辊耐磨性;

(2)有较高的Cr含量。Cr含量高,可在轧辊组织中形成一定数量的M7C3型碳化物,有利于降低轧制力并改善轧辊辊面的抗粗糙性;

(3)含有一定量的Co(≤10%)。Co可提高高速钢轧辊的红硬性,从而提高轧辊耐磨性;

(4)离心铸造高速钢轧辊中含有≤5%的Nb。Nb可降低轧辊组织中因合金元素密度差大而引起的偏析。

2、高速钢轧辊的组织特点

高速钢轧辊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结构特征:(1)碳化物的种类、形状、体积分数及分布;(2)马氏体基体的性能特点;(3)晶粒尺寸大小。轧辊用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合金成分及工艺条件有关。因材料成分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同以往的高铬铸铁轧辊相比,高速钢轧辊中的碳化物类型较多,除含有MC型碳化物外,还含有M2C、M6C和M7C3型碳化物。

(二)高速钢轧辊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围绕着轧辊外层与芯部的结合问题,高速钢轧辊的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离心铸造法(CF)、连续浇铸复合法(CPC)和电渣熔铸法(ESR)制造,而热等静压法(HIP)和喷射成形法(Osprey)仍在完善和发展中。CPC法制造轧辊装备复杂,我国仍无法生产;ESR法制造轧辊能耗高,仅适合于制造冷轧辊;用离心铸造法生产轧辊装备简单,工艺稳定,效率高,是制造高速钢轧辊的重要方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离心铸造法生产高速钢轧辊尽管存在着合金元素容易产生偏析的问题,但由于其突出的优点,使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高速钢轧辊生产的主导地位。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

(三)高速钢轧辊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在热带钢连轧机上开始试用高速钢轧辊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高速钢轧辊的比例不断提高,在某些机架上,甚至全部采用了高速钢轧辊。使用高速钢轧辊后,辊耗明显下降,换辊次数显著减少,轧辊研磨量减少,轧机能力提高,燃料和动力消耗降低,有助于降低轧制成本和提高带钢质量。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铸造高速钢轧辊的研究,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采用普通离心铸造方法生产了高速钢辊环,其成分(质量分数,%)为:2.0~2.4C,8~15W,2~3Mo,4~7V,3~5Co;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为:硬度60~65HRC,冲击韧性(5~10)J/cm,抗拉强度(400~600)MPa。

四、结语

随着轧机向自动化、连续化、重型化方向发展,对轧辊的几何尺寸、表面精度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轧辊生产厂、研究机构和钢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冶金轧辊材料的基础性研究、轧辊生产技术的研究、轧辊工艺装备的研究和轧辊使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轧辊制造业和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符寒光.高速钢轧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钢铁,2000,(05).

[2]翁宇庆.我国冶金工业在新世纪最初几年的科技进步[J]钢铁,2004,(01).

铸造工艺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精密铸造;项目;学习情境;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38-02

0引言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由一系列教学技术组,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用,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精密铸造技术》是材料成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精密铸造理论基础和精密铸造成型工艺,能编制精密铸造工艺规程卡,了解精密铸造车间的管理和生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该课程改革中,有利于实现该课程的人培养目标。

1确定《精密铸造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

由中铸协牵头、行业企业主导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职责以及职业培训与认证几个方面进行定义和界定,并设定相应的类型。从而确定精密铸造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

1.1 专业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有:①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②掌握典型精密铸造工艺特点及方法选择;③掌握熔精密造理论基础和精密铸造成型工艺,能编制精密铸造工艺规程卡;④掌握精密铸造浇注系统的设计、模样的组焊、制壳、焙烧、后处理等精密铸造工艺过程;⑤了解中频感应电炉、电阻坩埚炉熔炼、浇注工艺、机械化及自动化铸造技术。

1.2 方法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方法能力有:①信息查询、收集与整理;②分析、总结;③制订工作进度表以及控制进度;④方案设计与评估决策。

1.3 社会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能力有:①容忍、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②团队合作能力;③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④劳动组织与实施能力;⑤遵守劳动纪律的自律能力。

2《精密铸造技术》课程设计

2.1 学习情境项目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该学习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精密铸造技术》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三个精密铸造典型的完整学习情境,三个学习情境承载了《精密铸造技术》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具体如下:

情境一:水玻璃型壳熔模铸造;情境二:硅溶胶型壳熔模铸造;情境三:复合型壳熔模铸造设计与制作。

2.2 课程设计本课程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工作岗位(考虑迁移岗位)和后续课程要求为课程定位;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和课程目标,构建学习情境。

3《精密铸造技术》课程内容

3.1 内容选取针对铸造工国家职业岗位标准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以精密铸造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选取教学内容(见表1)。

3.2 内容安排本课程是在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第4学期进行,教学安排7周,每周8学时,共计56学时。教学内容按照精密铸造生产工艺安排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表1。

4《精密铸造技术》课程实施

4.1 教学模式按照“铸造零件不断线”,工学结合的原则来设计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注重实训过程的可操作性; 使教、学、做一体,课堂与实训一体化,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以“生产零件”为载体,实施六步法全真教学模式;内容侧重生产实际应用,生产案例,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

4.2 教学方法在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时,根据教学单元的特点主要使用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分数激励法、引导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评价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教师教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

4.3 考核标准以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为重点,结合课堂表现、实践环节情况综合的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见表2。

5结论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学习活动是在具体相关联的项目行动中进行的。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精密铸造技术》教学中,促进了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