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范例6篇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1

XX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一年来,在院领导和护理院长及科护士长的领导、帮助和指点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xx年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坚持了查对制度:(1)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2)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现状,探讨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相关因素,为护理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204名护理人员,采用职业价值观量表进行。结果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为中等水平;对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总分有影响的因素是学历、岗位和科室结论护理管理者可根据精神科护士对护士职业价值观不同的认识特点,进行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偏见与不理解、经常要面对精神患者的攻击威胁、患者家属的合作性较差等原因,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处于紧张状态下,不但会对护理质量造成隐患,还会导致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力资源流失,进一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形成人员缺编的恶性循环,稳定护理队伍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有效的激励。在激励特点中,职业价值观是个重要的变量,它是了解员工工作态度和动机的基础,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是被护理专业人员所公认的、通过训练学习而内化形成的行为准则。它专业人员的决策和行为,是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石,本研究通过对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探讨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相关因素,为护理管理人员稳定护理队伍,选择激励方式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2结果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2. 2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现状

[1]

2. 3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3.1精神科护士较重视精神科护理和病人隐私的维护

本研究显示,调查对象对“拒绝参与违背自己专业价值观伦理要求的护理工作”、“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价值观体现出较高的认同度。由于精神卫生及其医疗模式的特殊性,精神卫生决策无不涉及到伦理和议题6。因此,制定相应的精神卫生政策,保证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必要的。随着《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卫生条例》及《护士条例》的相继出台,规范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言行,引导护理人员全身心投入护理工作,更好的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特别是《护士条例》及相关法规实施后,每所医院组织护士进行了学习,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法律意识,学法、知法、守法已成为护士护理服务的行为准则。

3. 2精神科护士对“参与同事间评估活动”认同度较低

调查显示,“参与同事之间的评估活动”价值观体现出较低的认同度。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任务只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日常护理,而认为“参与同事之间的评估活动”并不是其主要工作内容。这可能与参与本次调查护士绝大多数不是护理者,极少有意识参与同事间的评估活动有关。实际上同事之间的评估活动是同事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消除隔阂,屏障,互相帮助提高的一个平台,而本次调查对象认同度低,值得护理管理者及护理者重视。

3. 3精神科护士对“做患者的代言人并扮演作为患者倡导者的角色”认同度也较低

“做患者的代言人并扮演作为患者倡导者的角色”价值观也体现出较低的认同。这可能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给护患沟通带来困难,精神科护士对“责任和代言人”的涵义理解和重视不够有关。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发病阶段具有独特的病态,以致产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紊乱。精神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和背景,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向患者提供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全方位有效的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有待提高的地方。

3. 4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3. 4.1学历表4显示,学历对职业价值观总分、“行动主义”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不同学历护士在校教育培养目标不同有关。中专护生的培养定位在“实用型初等护理人才”,而大专和本科护生培养目标为“学术定向”。这是护理院校和高等院校在功能上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本科和大专学历护士理论扎实,在工作过程中懂得病理生理,能解释疾病症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而中专学历护士理论知识相对差一些。同时,中专学历护士在组织中晋升和发展的机会较本科和大专学历护士少一些,这些因素可能都是大专和本科学历护士对职业价值观的认同显著高于中专学历护士的原因。

3. 4. 2岗位表4显示,护士长对职业价值观总分及“照顾提供”和“责任、自由、安全”的认同显著的高于普通护士。护士长较其他岗位的护理工作人员有更丰富的护理工作经历和体验,对护理工作的实质、工作内容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因此,护士长对实际临床工作和责任感有较高的认同度。同时护士长相对于普通临床护士在物质、精神和信息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普通临床护士工作量大,夜班较多,同时参与教学、科研的机会较少,在工资待遇、成就感及发展机会上比护士长差。

3. 4. 3科室表4显示,教学区的护士对职业价值观总分及4个维度的认同显著高于普通临床科室的护士教学区的护士担任着护士和教师的双重角色,带教老师对护生而言则是教书育人的兼职老师,要把对护生的培养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特殊的角色要求决定了带教老师应该具备更强的事业心,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职业素养。而普通科室的护士在完成自身工作之余没有教学任务,这样他们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导致了教学区的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显著高于普通临床科室的护士。

4小结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护士;心理压力;应对

精神科护士从事特殊的医学护理专业,住院护士又承受着更多的压力,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建立支持性干预对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尤为重要。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随机抽取我院精神科住院护士和非住院护士各40名,住院护士男13名,女27名。年龄18~46岁,平均(25.32±4.80)岁。非住院护士男11名,女29名,年龄19~48岁。平均(27.36±4.52)岁。两组年龄、文化程度无差异性。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系统处理,进行 χ2检验, t 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中显示精神科住院护士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因子分明显高于精神科非住院护士。

3 讨论

3.1 工作负荷大 我院精神科一般住院患者50~70例,平均仅有12名护士承担着全部的护理工作。在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模式下,要从各个方面关注患者,需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应用,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不断巩固和更新知识,同时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和考试,整个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

3.2 职业风险高 精神病患者在病态支配下常发生冲动、攻击、自伤、伤人、自杀等行为,经常威胁着护士的安全,尤其是夜班时仅2名护士,完成保护性措施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更担心的是患者的自伤、自杀等意外事件,长期以往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职业因素;精神科;心理健康;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07-01

精神科护士从事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致使心身健康受到巨大的压力影响。工作压力会产生疲劳,严重时会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并使护士心理质量下降。本文从职业、个人因素方面总结和讨论心理压力的来源,并应用系统措施来有效降低特定人群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1 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因素

1.1职业因素

1.1.1 工作环境影响:精神科病房不同于一般普通病房,大多数患者没有自知力。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心理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既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又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据有关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的攻击率为98.47%,严重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性[1]。赵成香调查发现精神科护士谨慎、敏感,易于焦虑、抑郁[2]。其次,目前的精神病房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护士长期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精神患者在一起,很难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护士也同样会产生一种被囚禁感。长期在不良的环境中工作,将严重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1.1.2 生活无规律: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护士需要三班倒,节假日不固定,生物钟长期紊乱,引起睡眠障碍,而产生焦虑、烦躁的消极情绪。

1.1.3 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长期超负荷工作会促使护士产生疲惫感,精力不易集中、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3]。

1.1.4 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护士工作面临急症抢救,生离死别,临床上病情变化多端,不确定因素多,而精神科较之其他科室不确定因素更多。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理解及暴力袭击也时有发生,而这一行为常发生在夜间。故护理人员高度的精神紧张是其他科室所不能比的,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压力。

1.1.5 职业要求增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有娴熟的技术水平,也要有丰富的理论水平。护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对身心疲惫的护士,会感到压力更大,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1.2 个人因素

1.2.1 人际关系:精神疾病患者,经常有幻觉、妄想,所以护理人员的付出常不被理解,较难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加重。

1.2.2 家庭因素:夫妻感情、子女问题、老人赡养、经济问题等也给部分护士造成心理压力,当角色转换不同时,也会产生心理压力,且护士多为女性,女性本身就有高焦虑倾向。

2 对于护士心理压力应对措施

2.1 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应充分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作为护士的坚强后盾,使精神科护士更深刻地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职称的晋升上,要有相应的倾斜政策,适当提高比例,以提高其竞争意识,增强岗位吸引力。

2.2 完善各科室人员配置和排班制度

医院应在提高管理的同时,给予护理人员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4]。合理安排班次,并对重病房加强人员配置及环境设置,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2.3 优化护理管理制度,倡导护理安全文化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发生差错事故后客观分析原因,认真组织讨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2.4 加强防范意识,增强责任心及警惕性

制订风险管理预案,工作中认真评估风险的由来,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手段,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加强病房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

2.5 调整心态,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发展业余爱好,做些自己平时最喜欢做得事情,转移注意力,从中找到快乐,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

2.6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措施到位

护士要掌握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刻规范自己,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保证护理质量。

3 小结

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所承受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突然而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长期慢性的压力状态可以造成许多疾病的易罹患状态,导致躯体或心理疾患,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对其自身发展及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心理卫生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为其提供心理援助和各方面的支持,创造必要的条件,对精神科护士给予更多的关怀,调动起护士的潜力,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目标,并有效地降低该特定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淑凤,李冬,王楠.护理人员遭受住院精神病人攻击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08,19(12):55-56.

[2] 赵成香.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山东医药[J],2007,44:35.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82-01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及法定规

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者死亡。精神科患者不同于一般患者,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理环节相比,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与医疗纠纷。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难以自我控制,而行为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即使是简单的行为或活动都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安全隐患。由此,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已经成为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本文对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统计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19起不安全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由精神病患者自身所致的安全事故8起,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安全事件6起,由于病房设施不当发生安全事故3起,由于护理护士本身的原因发生安全事件2起。对所有不安全事件进行记录,统计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并制定防范措施。

2.结果

2.1 不安全事件及其原因

2.1.1 精神病患者自身因素(8起)

在疾病发作期,精神病患者的思维以及他的行为方式与正常人不

同,他们常常使用暴力伤害自己或者攻击他人。这些行为不但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安全,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隐患。6起精神病患者自身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均为患者在疾病发作期,无法控制自身行为而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通常,在疾病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会进行控制,但不良情绪日益积聚后,也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记录的2起不安全事件是精神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发生的。

2.1.2 护理不当导致(6起)

精神科护士在病房护理时,要严格遵照护理规程。对于病房内突然发病的精神病患者,护士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但是,由于年轻护士在这方面经验不足,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巧妙应对,妥善处理好患者。这往往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影响患者的情绪,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医疗纠纷的开端。

2.1.3 病房设施不合理(3起)

精神科的患者行为和情绪总是异于常人,不具备自我照顾的能力。精神科病房内放入任何物品都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另外,精神科病房的环境噪音偏高,高分贝的声音会刺激患者的听觉,引起患者的病情突然发作。病房的一般环境设施如卫生间或过道地面有积水,极容易导致患者摔倒,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2.1.4 护士护理工作不熟练(2起)

护理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责任心等都可导致事故的发生与否。资料中显示,有2起不安全事件是由于护士工作缺乏责任心,对护理流程,业务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

3.讨论

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建议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3.1 关注患者情况

护士在进行护理前应对所护理的精神病患者了解详细的病史和经历,如是否有妄想症、是否曾因情绪激动损毁物品、是否有幻觉、自残等行为。在护理过程中,若患者情绪稳定时,可多与其进行交流,并注意患者的语言以及微小的行为,多收集、整理精神病患者的语言特点、情感经历以及无意识的习惯。综合所有的信息后,判断出患者应接受的护理级别,并且预计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必须将患者所有的精神症状分析,细致地告诉患者家属,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病情,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检查设备管理病房环境

对精神科病房的物品要定时进行检查,每日都必须清点病房内的

所有物品,无论大小物件都必须记录在案。对于遗漏或缺失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查找。病房内保持安静,避免高分贝声音刺激患者听觉。另外,要保持卫生间、走廊等地面的干燥,遇到有积水立即处理,并且定期对病床等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尽可能给患者一个相对安全、利于治疗的环境。

3.3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责任心

精神科是一个需要耗费较多体力,并且要求综合各种专业知识的

临床科室。这对精神科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医院或科室在护士业务水平方面要加强培训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只有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才能使各项护理工作;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4.结语

总之,对于精神科的不安全因素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仅要从客观角度,更应从主观意识上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许多不安全事件可以随着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工作热情、自身素质的提高而逐渐减少或避免。

参考文献

[1] 魏方艳,周爱英.浅谈精神科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 20(5):476 -478.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6

【摘要】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特点。方法 分别对40例精神科护士和40例非精神科护士给于心理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评定量表(SCL-90)。结果 两组心理压力源中在社会、工作性质及强度、继续教育和职业需求、人际关系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家庭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在SCL-90中总分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恐怖有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多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关键词】 精神科 护士 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多年来医疗环境的恶化,对护士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精神科护士更是特殊的群体和从事特殊的职业。他们的工作是面对精神异常者,常常要面对辱骂、攻击、破坏、逃跑、自伤、自杀等。工作负担重、责任大、风险高。长期的压力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1,5]。本研究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健康状况特点,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40名精神科护士来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其中男5名、女35名,年龄20-53岁,平均35±13岁。非精神科护士来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其中男3名,女37名,年龄19-55岁,平均34±12岁。两组文化程度均为中专以上。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以下评定量表。1.心理压力源调查表[2,3]: 根据李小妹和田丽花等的设计,包括5个方面。心理压力程度采用0-4级评分,分别用0,1,2,3,4表示压力源不存在、存在但无压力、轻度、中度、重度心理压力。2.症状评定量表[4](SCL-90),共有90个项目10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系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系统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压力源各因子分比较

两组在社会、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继续教育和职业需求、人系关系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在家庭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压力源个因子分比较(x-±s)

2.2 两组SCL-90评分比较

两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中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两组SCL-90评分比较(x-±s)

3 讨论

心理压力源量表显示:精神科护士在社会、工作性质及强度、继续教育和职业需求、人际关系方面与非精神科护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这与田丽花等报道一致[2]。提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源更多。社会上对精神科长期存在偏见,从事精神科的护士从自己心理和客观现实中得不到社会和家属的尊重和支持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大背景。工作负担重、责任大、风险高常常使他们担心出现差错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人系关系方面因为精神病人的特点和家属的人格特质又常常不礼貌甚至侮辱和攻击直接给他们造成正面的压力。在继续教育和职业需求上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使他们在晋级和挑选工作的机会明显比非精神科护士少,也会长时间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

症状评定量表SCL-90显示:精神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方面与非精神科护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他们在较多的心理压力源作用下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在精神科一线的护士很少没有被病人攻击受伤过。繁重而又危险的工作常常使他们处于焦虑、恐怖、强迫和偏执状态中,担心病人意外事故的发生和自己受攻击迫使他们要去更仔细慎重地观察处理各种临床问题。长期高度的精神紧张会造成他们疲劳、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躯体上的种种不适感[2,5]。

总之,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更大,心理健康水平不佳,需要各方面给于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参 考 文 献

[1]陈强.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和疲劳感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60-561.

[2]田丽花,宫玉花.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9-11.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心理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4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