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高中历史范例6篇

微课程高中历史

微课程高中历史范文1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5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96

一、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的意义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学生课前进行学习,而正式上课的时间教师专门进行重点疑难问题的处理,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发生地点在正式课堂,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外。微课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在自习中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视频讲解,完成知识的掌握。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微课,可以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可以使教师不再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处理,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微课程如何支撑历史课翻转课堂

(一)微课程的制作

1.首先是题目的选择。制作微课要围绕一个确定的题目进行制作,因为题目的选择对微课的使用来说,非常重要。微课的题目一定要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应该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梳理,或者对某一专题的归纳,学生通过看视频应基本掌握这些知识点。例如,在教学《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这一节课时,其中的一个知识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学生掌握得不牢固。而这个知识点不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于是,我决定制作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微课,让学生加深理解。微视频制作要切合学情,而且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单纯为看微视频而制作微视频,在使用和制作中应该选择加入经过选择的图片、声音或是视频片断,便于学生掌握,有些知识点不适合制作成微视频,就没有必要制作成微课。

2.制作“学习任务单”与PowerPoint。“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前设计的有利于学生课前学习的学习指南。它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内容应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和困惑与建议,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合自己的学习。学习任务是“学习任务单”的关键,要把教学重点、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通过问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掌握学习的重点。例如,我在录制《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节微课前,首先确定大体结构,上网搜索相关经济危机的含义、大危机的背景、特点等文字材料,并收集制作课件的图片、音像素材,按照备课思路做成PowerPoint课件材料。

3.微视频的录制。微课制作时在展示的画面中要重点强调具体的教学内容,其他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内容最好不要出现。微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中间穿插着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分析,否则学生观看起来容易出现疑惑。微视频制作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例如,我在制作这节微课时,利用史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精心选择了历史史料,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利用微课讲完有关的知识点后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对有关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二)学生微课自学

1.学生依据“学习任务单”等微课程资源包进行独立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有关平台,下载将要学习的课程资源。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并找到对应在微课资源中学习内容。在学生自学微课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微课程,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反复观看学习,直到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单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2.提出疑惑,完成练习。学生自主学习完微课视频之后,对微课中讲解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任务单”的拓展练习完成自我检测。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找出微课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知识点,并在课前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设计有关的深度练习或由小组合作来解决。

(三)微课反思

学生在学完微课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于学生在微课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收集好问题及各类数据,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也可以留待第二天课堂面对面进行教授解决,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历史“微课程”运用策略

1.微课利用要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紧密的结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据此制定微课编写的脚本,要体现出重难点,并关注微课与学习过程的结合。不同的微课需要不同的教学设计,微课的设计还要注意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使微课价值最大化。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问题,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这样有助于提高微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设计这节微课中,分别设置了“经济危机为什么爆发”“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经济危机的影响”等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帮助学生突破了重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完成课前教学设计,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而且要制作微视频并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后辅导这一系列的工作,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要熟练运用微课制作的软件,学会微视频的上传,还要根据文科学生的特点,结合历史课程的类型选择制作适合的微视频,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除了开发微视频,还要开发相应的配套材料,才能使翻转课堂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会应用先进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积极主动地实践。

3.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与评价。学生在课前要完成对教学视频的学习,还要自己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课后训练习题。这些都需要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关系到课堂知识内化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及时对自主学习进行跟踪指导,并通过在线测评、问卷调查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学习结果评价。

综上所述,要将微课更好地与翻转课堂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翻转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微课程高中历史范文2

【关键词】微视频 高中历史 教学实践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枯燥单调,学生学习被动,这必然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微视频,作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微视频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是课堂很好的调味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微视频的含义及特点

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等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图1:微视频的特点

本文所指的微视频特指用于教学,播放时长介于3~20分钟的视频,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交互的视频片段。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学习知识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动手实践的操作平台。

三、微视频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下面以《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一课为例,阐述微视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图2所示为该课的课堂的教学流程图。

图2:教学流程示意图

从该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知识准备阶段和任务实施阶段都采用了微视频的教学手段。

在知识准备阶段,“影视、音乐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是一个教学重点。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微视频的使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事先针对本节课制作微视频,如歌曲《四海一家》、抗震救灾短片《因为爱》影片片段,通过这些影视艺术形式传达着对人类爱的呼唤,形成心灵的震撼。

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首要的任务是了解相关史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来认识和体验影视艺术和现代音乐所体现的人类爱的这一主题。教师通过制作《We are the world》《非洲灾荒图片展示》等感人微视频这种表达方式,感受和体验文学艺术作品所体现的爱的时代性、全球性和人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微视频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微视频的应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微视频凭借其形象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视听效果,更适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激活课堂。

为了了解微视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本人对进行教学实验的8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学习兴趣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对采用微视频手段辅助教学比较感兴趣,认为微视频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并且希望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视频开展教学。

(二)微视频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验证微视频能否提高教学效果,本人选取高二年级两个文科班(A班43人;B班42人)共85人,在历史课上进行了教学实验。其中A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B班在教学中引入微视频。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B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A班。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微视频教学效果研究结果

通过效果研究表明,利用微视频手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能力,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微视频的应用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首先,微视频本身就是学习素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自主选择使用,变“结论式教”为“过程式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其次,微视频教学优化了教学资源,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最后,微视频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课堂得到了延伸。这样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 张小斌. 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于教学效果评估[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58-60,84.

[2] 常咏梅. 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25-28.

微课程高中历史范文3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微课教学理念

(一)注重逻辑主线,突出三个选择 本课程注重历史与逻辑相结合,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剖析,揭示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沦对这一段历史进程进行规律性认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逻辑线索。这一点也是贯穿于微课教学的主轴。本课程分上中下三编,侮编分设综述,而各编综述是在世界历史视野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视野下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国情、历史规律的宏观介绍,也是本课程的逻辑主线。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信息量大,而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尤其对世界历史知识了解匾乏,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沦更缺乏理解。要在有限的时间把综述的逻辑线索讲清楚,学生首先需要明晰这一段大的历史背景以及基本的历史脉络,合理运用发挥微课的浓缩和整合历史场景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历史在场感,为教师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理沦分析认识历史现象提供较为有效的铺垫。

(二)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历史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学生自觉设身处地地反思中华民族在侮一个历史关键时刻所作出的选择,才能让学生在思想深处与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产生精神共鸣。从课堂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常常更为注意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人物,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本课程侮编综述之下都设有不同的专题,也是本编内容的要点,而且这些要点在高中初中历史教材中都有涉及,学生相对熟悉。在微课教学中,可以选择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作一定程度的纵深和拓展,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讨沦式、参与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的选题多样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人物众多,事件复杂,线索纷繁,对于非历史专业、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知识背景和结构的不同,在学习中往往难以把握住历史主线。学生通常是对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历史事件感兴趣则听,不感兴趣则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微课的设计应围绕本课程的主题、主线、重点、难点,针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展开:同时注意避免将微课内容固定化、模式化,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微课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一是通过视频编辑在较短的时间内旱现线索复杂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主线:二是通过视频展现学术界对某一历史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使学生理解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看待不同观点:三是参照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学习中经常性的问题制作微课:四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将微课内容与时事政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站在现实看历史、回顾历史看现实,真正思考。

(二)内容上连续性、互补性和实效性

本课程的微课教学内容应与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微视频的选题保持连续性、互补性,体现微课的实效性。首先,针对主线、主题、重点、难点,侮节课的微课可根据教学内容分为1-3个部分,侮部分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其次,控制授课内容、课件以及微视频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第三,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三者之间的时间、内容、主次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合理安排,使三者教学中体现优势互补:第四,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注意增强学生课堂参与 。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一)微课教学与课后作业、课后阅读以及教学实践手册的完成相结合

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了较多的信息量,虽然易于学生宏观了解历史线索,但因为缺乏自主分析处理这些信息,仍然会出现课堂听、课后忘的情况。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开列相关书籍,布置相关作业,结合教学实践手册,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习视野。

微课程高中历史范文4

【摘 要】微课以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深受师生欢迎,已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文章以制作高中历史微课并参与评选活动为出发点,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11-02

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福建省举办“第二届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微课堂’网络评选”活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制作了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微课《理学简史》。该活动吸引了各级各类学校参赛作品5549个,其中高中组作品1435个。在如此海量的微课作品中,参赛者相互观映借鉴、砥砺前行,引发笔者深入思考: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应该遵守怎样的“道”(基本理论原则)与“器”(基本制作技术)?

一、微课《理学简史》基本情况

1.设计初衷。通过对中国古学的概念、产生、性质、流派、演变、地位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内容的讲述,使学生对古学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形成对必修3《宋明理学》章节学习奠定“居高临下”的视野,更好地完成“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的课标要求。

2.制作过程。根据设计初衷,拟定台本,设计PPT,用软件“SnagIt8.01版”进行录屏与同期录音,再用“会声会影”进行后期编辑与配乐(古琴曲《广陵散》片断)合成,生成2.06GB的.mpg视频文件,最后用“格式工厂”转化为53.1MB的.rmvb视频文件(因赛事要求上传视频必须≤100MB)。

3.微课内容。详见微课《理学简史》细目表。

二、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应守之“道”

所谓应守之“道”,即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应当坚守的基本理论原则。

1.兼顾“微”与“不微”原则。微课制作要充分体现出“微”的特征,即时间要短(常为5~8分钟)、知识点要少(仅涉及一两个)、步子要慢。不能将单个微课制作成45分钟课堂的视频版、不能贪大求全、不能一味“赶”课。与此同时,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追求的是一个微课只要且必须能解决一个问题,由此决定了微课富含的意义、承担的教学期待和集腋成裘的积累性作用却一点儿都“不微”,甚至是巨大的,故而“微”是其外在呈现形式,“不微”却是其担负的实质内涵与作用。因此,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必须兼顾“微”与“不微”的协调性。

以此视之,微课《理学简史》制作反思:①片长11′18″,显然“超时”,易使观者“坐不住”;②讲述了理学的概念、产生、性质、流派、演变,以及地位与影响等六大方面,内容亦显然“超载”,易使观者“头昏眼花”,吃之不下;③为了不过分超时而语速略快,“赶”课明显,时间上“留白”不足,观者无法及时独立回味,效果大打折扣。由于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制作微课时易陷入内容与承担意义的“不微”之面,忽略了化繁为简的“微”的突出,导致未能体现微课的技术优势。在制作实践中,应当将“微”与“不微”进行科学、合理地协调,用“微”的技术特性展示高中历史学科内涵的“不微”。

2.兼顾学科性与技术性原则。制作高中历史微课必须凸显“高中历史”的学科性与“微课”制作形式的技术性。学科性“指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和真实性。微课是传播知识的,其中的任何一点都必须严格遵循科学体系和教学要求”,技术性则指“微课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展示和传播的,因而技术对于微课来说非常重要,恰当和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个成功微课的重要基础”。由是,高中历史微课制作追求的就是利用声光电画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历史原因、历史过程、历史借鉴等以可视化、可感触的形式呈现,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应当是用技术服务学科,用学科驾驭技术。如果只见学科不用技术,就不能称之为“微课”;相应地,只见技术不见学科,则亦不能称之为“历史微课”。所以必须将学科性与技术性进行有机无缝融合,做到浑然一体。

以此视之,微课《理学简史》制作反思:偏重于学科性的设计,将理学的概念、产生、性质、流派、演变以及地位与影响等六大方面进行条分缕析式的阐述,娓娓道来,系统完整。但在呈现过程中,技术性结合应用不足,只是连续PPT,“文字+图片”,形式单一,未见图表、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利用,沦为演讲稿,确实出现了微课制作过程中的大忌,应当反思改进。

3.兼顾独立性与系列性原则。因微课体量小,通常仅为5~8分钟,着眼于解决一两个教学知识点,追求的是便于学习且易于掌握,这是成为“微”课的重要特征。但囿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有时仅用5~8分钟难以一次性解决一个历史知识专题,这就必须处理好历史微课的独立性与系列性协调问题。需要将一个历史知识专题科学地拆分成几个历史知识小片断,分别制作成独立的微课,各独立微课之间又有内在的知识逻辑关系,形成微课群、微课系列。这样,既体现了单个微课的知识独立性,又保证了数个微课间的知识系列化。

以此视之,微课《理学简史》制作反思:由于单个微课片长过长,知识点太多,可以考虑科学地拆解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微课,如《理学简史(一)概说》介绍理学的概念、产生与性质;《理学简史(二)评介》介绍理学的流派、演变以及地位与影响。如此切割后,既保证两个微课都能独立成篇,而合二为一后又是个完整的知识专题,很好地兼顾了独立性与系列性原则。

三、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应遵之“器”

所谓应遵之“器”,即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制作技术。

1.录屏的技术要求,要有片头片尾。不论使用何种软件,帧频不低于24fps,不出现闪屏、花屏等瑕疵,视觉观感良好。音频视频有良好同步,无杂音,声线声调相对稳定。生成的视频格式为flv、mp4,尽量不用avi格式,视频尺寸最好为640*480或320*240。

2.PPT的技术要求。字体字形需基本统一,整体不超过三种,保持视觉效果整体统一性。单张PPT中的文字图片与留白比例不超过7 ∶ 3,画面感轻松不压抑。配色不宜过于花哨,整体不超过三种。底版纯净,清除无关的图形、线条、文字等。

3.应有配套辅助资料。一个完整的微课除视频文件外,至少还应有《学习导航》(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导航性指导)和《针对练习》(需配备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自测巩固)。

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道”与“器”(即基本理论原则与基本制作技术)二者中,“道”保证了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方向性标准,“器”保证了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操作性标准。重道轻器,则微课的技术先进性缺乏,重入录像教学窠臼;重器轻道,则微课的学科性缺乏,易沦为技术炫耀。因此,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最优选择是道器并重,以“道”驭“器”,以“器”践“道”。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的“四微特点”[EB/OL].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shyl.html,2013-10-6.

微课程高中历史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教育

微课这一授课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在视频中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开展教学的过程。因为微课的短小精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因此其在高中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而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而言由于其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微课更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是非常适

合的。

基于微课以及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以应用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发挥出这一教学方式的最大优势: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时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修养,这样在应用这一方式给学生进行教学时,才能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创新教育的点在里面,从而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更感兴趣。这是应用这一教学资源的起始阶段。

二、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微课的特点,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妥善应用这一教学资源,使整个课堂衔接得更为紧密,使教学更为高效。笔者认为在授课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从课前入手

利用微课这一教学资源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在高中历史的预习过程中,对于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肯定充满了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自主地把握方向,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首先要进行教学准备,制作微课视频来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于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有基础性的把握,从而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把握所要学习的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样就能大大减轻学生以及教师在上课时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知识的学习更加简单,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2.在课中使用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完成教学过程,还要侧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微课这一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历史必修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研究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英国君主立宪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之间有什么深层次的联系等,这样就能完成“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思考过程,从而将微课与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微课更好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思维。

3.在课后使用

在完成授课以后还要就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深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系统与深刻,这时微课就可以发挥最大的功效。例如,我在教授完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以后,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性知识以后,会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如,让学生在课下去搜寻我国现存古城和古村落以及现有的保护这些地方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就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然后教师在课上再进行一定的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而且还可以通过微课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使微课为高中历史更好地服务。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与微课的特点,并将其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微课发挥出最大的功效,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知识。

三、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设立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习的效果,应用微课开展教学的过程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对于学生的评价应不仅局限于书面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更加完整,对学生的培养才会更加全面。例如,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在视频中告诉学生一些评价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把握学习的好坏。这样不仅能使评判更加科学,也能充分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的诞生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合理地应用能够使课堂更加完整,教师在教学应用微课时应该提升自身的实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课堂结构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微课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切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授课效率。

参考文献:

微课程高中历史范文6

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不断与新技术相融合,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思路。微课以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方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制作,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实践可知,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增强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历史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微课;应用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增强教学成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进程。然而,基于微课的历史教学仍然处于实践阶段,其应用尚未成熟,因而需要有关人员对微课应用策略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为历史教师的微课制作提供借鉴,同时促进历史微课应用逐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进步。

一、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微课有效应用于其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将微课视频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在微课教学中,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困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并深入掌握历史重难点知识。再次,通过微课视频的应用,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最后,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通过新的形式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因此,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历史微课的制作与注意事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制作微课,相关人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确定微课课题,使微课内容与历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为历史教学奠定良好条件。例如,在《冷战中的对峙》教学中,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且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确定微课主题,并有选择性的制作微课视频,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因此,在制作微课设计时,相关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并设计教案,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对提高其学习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教师录制微视频,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播放,如若能够添加背景音乐、字幕等内容,则更有利于彰显微课应用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微课的同时,应关注效果,及时改进不足,积极利用微课而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历史微课制作过程中,要增强教学成效,教师必须注意系列事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微课设计环节中,应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信息内容和配套资源,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又能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做准备。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加以掌握,如通过练习题进行检测等,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利。其次,在历史微课制作中,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微课的内容。所以,教师应注重把握课题,对其的选择遵循适宜性原则。如在《冷战的对峙》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对问题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但教师对学生关于教学知识内容掌握情况的了解少之又少,因而教师可从该问题着手,设置微课,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最后,微课视频制作的长短应有度,通常将微视频时间控制在5~8分钟以内,避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将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历史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微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相贴近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应用微课,应保证微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贴近,以便于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该节课教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地名、知识点相对较多,如若要使学生对历史教学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则必须通过有效的微课设计而实现。对此,作者引导学生针对该节课教学内容而制作两个微课,一是以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为主要内容;二是以金、南宋对峙为主要内容。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对具有联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强化记忆。简言之,在历史微课有效应用过程中,微课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提出关键问题,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如“找出政权的分布位置”等,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二)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微课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效应用微课,应针对不同年级而采取具体的应用策略。首先,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历史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在讲述“唐三彩”知识内容时,教师为增强学生记忆力,可为学生播放电视剧《宫》的部分片段,剧中关于唐三彩的台词有错误,说“这家人这么富贵,摆的唐三彩”,其实唐三彩是唐代的随葬品,不可以摆放在室内。如此,可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其次,针对初二年级学生,教师利用微课而辅助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针对初三年级学生,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微课制作,以增强其对教学知识内容的认知。

(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逐渐意识到应用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微课与历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所以,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完善微课教学,以发挥微课的应用成效。首先,教师将制作的微课资料汇总,形成资源库。基于此,在后期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对资源库中的微课资源作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善,与新的知识点相结合,能够使微课内容更为深入,更具与时俱进性。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微课时,应做到微课资源共享。例如,学校成立历史教学研究小组,对各个历史教师分配任务,使其能够共同完成微课制作和共享微课成果。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亲手制作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微课的有效应用,必须注重将学生参与其中,包括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和分享微课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微课制作经验,对微课教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若能够采取有效策略而促进微课的应用,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进程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应用,但其应用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作者认为,相关人员有必要对于历史微课的应用策略加以研究。首先,微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相贴近;其次,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微课教学;最后,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教学。

作者:赵玉双 单位:长春市第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国东.用爱浇筑用心经营——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10):29.

[2]刘开济.历史电子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银川市金凤区××中学为例[D].宁夏大学,2015.

[3]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