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范例6篇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范文1

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记这些传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国汉字,但是最近一档新兴的综艺节目《汉字听写大会》火起来了。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请笑纳!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1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场复赛,这可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参加本场比赛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代表队、山西省实验中学代表队、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代表队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代表队。

参加本场比赛的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很紧张,一个很小的失误有可能就会引发场上比赛形势的大反转。襄樊四中代表队的初赛成绩名列前茅,他们的准备极充分。但就是因为一些听上去很简单的词汇,形势发生了巨变。其他三支队伍稳扎稳打,但失误还是不少。这场比赛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队的罗弋洋,他的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每天都给他复习很多词语。这次他一个人独挑大梁,战斗到了最后,最终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杀出重围闯进了半决赛。我真的很佩服他。

本场比赛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复涂改但最后时刻写对的幸运儿,还有写不出字的淘汰者。每当 听到倒计时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特别地紧张。至于本场听写的词语,难度也比前几次增加了,我一个也不会,哎!

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和中国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参加比赛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2这一段时间和小柯一起观看了CCTV-10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触特别深!

本次赛制是来自不同省市区的32支代表队按地域交叉编为8组进行初赛,产生进入复赛的8强。8强进行两场复赛,产生进入决赛的两强。所有未进入决赛的各队中表现最佳的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附加赛获胜选手也将进入决赛。到现在为止已经是附加赛结束,只等待最后决赛的时刻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正确的书写又是汉字传播的前提。这次汉字听写大会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们心中,却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这种汉字情节。说实话看到学生们听写的那些词,我是非常的汗颜,感觉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们的学生选手们太强悍了!真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一个字“牛”啊!

汉字听写大会小柯同学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报一个词之后他都告诉我他会,最开始我会非常诧异,觉得怎么可能他都会?随着他的演示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会”!虽然他并不认识那些字,但是他已经学了拼音,在主考官报出一个词之后,他就会将这个词的拼音跟着拼出来,这也就是他所谓的“会”了。当然,虽然是这样的“会”,但我依旧是高兴的,至少感觉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乐地学习着。

听写中,考官不但要报词,还要解释词意,或是引用出处原文读句,或是适当予以造句,且有专家补充释义,更是有场外评论员进行词语解说,场内外是高手如云,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对词语进行理解。汉字的魅力让人折服,这群孩子的魅力更让人倾倒,孩子们的涉略面之广不得不让人钦佩!一边看我都会一边和小柯聊聊,总结了下还是要多看、多练,也就是有了大量的阅读及练习才最终成就了孩子们自己的个人魅力!所以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递,这次听写大会是真正实践了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唤,我是看得特别激动的!

在这里我也特别向各位推荐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可以让孩子也感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还有最后的决赛没开始,总之我是非常期待的!相信你也会期待的!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3“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说到汉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写一些常用字。但浩如烟海的汉字王国里,有多少是你不会写的?又有多少被你遗忘了呢?于是汉字听写大会诞生了。我一连观看了几期南昌的汉字听写大会,收获多多。

先说半决赛吧。当我看的'时候,已经报到“不共戴天”这个词了。而这个常用词,场外正确率只有60%。真是越常见的词,越容易写错啊。

当报到“惭凫企鹤、簠簋不饰”这几个词时,我彻底傻眼了:什么词呀?听都没听过,真让我大开眼界。

“藜蒿”—主持人一说出口,观众们都笑了,我也笑了。南昌最有名的特色菜就是“藜蒿炒腊肉”,有谁不会写?可是场外正确率只有40%。场上有一个女孩把“藜”字下面部分写成了“水”,只能勉强算对。原来,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字也很容易写错,因为汉字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决赛更是精彩纷呈。常见字“电饭煲、周公瑾、昙花一现”竟然都有选手写错!而“梅汝璈、牝鸡司晨、灌婴”更是难倒了许多人。特别是“灌婴”一词,南昌最初的建成者就叫灌婴,作为南昌人更应该了解,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最让我叫好的是,当写到“镗锣”一词,评委和选手产生了分歧。有选手写成了“铴锣”,评委判为错误,选手大胆提出异议,最后评委翻查字典,认定正确。我不禁为那些学哥、学姐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激起了我学习汉字的更大兴趣。在这个键盘取代手写的新时代里,我们一定要牢记汉字,牢记母语,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经久不衰,让汉字在世界舞台散发璀璨的光芒。我爱你,汉字!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4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5这段时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范文2

笔者认为成就文化类好节目的有效途径,可以用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借助电视媒体的创新传播优势,撷英中国传统文化,树立节目品牌影响力,打造中国好节目。

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电脑的发明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键盘打字,手写能力开始下降。我们的汉字手写正面临前所未的挑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表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央电视台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我们必须有所担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在新的传播状态、传播形式下,我们对传播中华文化的一种探索,是承担这个责任的具体表现。”

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成功得到了一些启示:

1.创新电视传媒为传承文化的新方式。

人类固有的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有:文献记载、教育、口传身授。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是需要我们透过文化表象思索的课题。我们应该千方百计的去倡导传承人树立开阔的胸襟和开放的意识,全力创新方法思路,扩大传承传播的范围,更大更多地做好传承工作,使得包括汉字在内的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电视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载体,以其普及性、大众性、形象性、包容性、权威性的特点,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发挥了独特优势。电视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媒介,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

电视与传统文化的互动,使得传统文化也正成为众多电视媒体的选择,学界对于电视媒介承担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了基本的认同,但也有学者提出了目前电视传承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即传统文化在电视传播中的边缘化、传统文化在电视传播中的异化、主持人低俗化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消解等。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出现可谓是号准了电视媒介传承传统文化的脉,既兼顾传统文化电视传承的传播要素,又避免目前电视传承文化所存在的问题,使它在众多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节目里异军突起、声名大振。

所谓兼顾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承传播要素,主要包括:传播者,指电视媒介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导、播音员等;传播内容,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中庸思维方式、积极价值取向、理想人格风范、高尚道德情操、高雅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传播对象指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谓避免了目前电视传承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避免了异化情况出现在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是以游戏形式来牵引大众的文化脾胃,也有别于说教式的灌输,它是通过听写的方式将节目聚焦于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文化,避免了主持人低俗化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消解,以确保不因主持人的个人素质高低造成对节目的整体影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考官,节目中主持人和专家学者一起来分析解读汉字、了解认识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2.赛制模式的引入,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形式。

正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美国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以亲民性、大众化、接地气为特色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正是通过电视赛制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本土化、原创性地用听写比赛竞争的方式来认识汉字、解读汉字、传承汉字文化。

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三级赛制,一共13场比赛,邀请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队参加。初赛获胜的160位选手形成32支代表队,每4个队为一组进行8场复赛。复赛产生8队40位选手进入半决赛。两场半决赛产生两队10位进入决赛的选手。所有未进入决赛的30支代表队中表现最佳的一名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争夺最后5个进入决赛的名额,在15位选手的最终决赛中,胜出者即为听写大会的冠军。

由于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高收视率、高人气、好口碑,使得参加第二季的选手人数有望达到2000万人,这样的涵盖面和规模无论是对学校的识字教育,还是对大众生活都有广泛积极的社会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张伯江也撰文表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在电视节目中是一项创举,更是对全民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的重要行动。”

创新电视媒体的优势传播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节目缺少了目前高收视率综艺节目的基本元素:没有炫丽的舞台效果、没有明星加盟、非强势播出平台、节目中的中学生选手没有话题可以炒作、播出时间上更正面遭遇《中国好声音》。但事实证明,常规的综艺节目思路被打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总决赛时的收视率高达2.6%,有超过1.2亿的观众收看,超过了之前最热门的《中国好声音》的总决赛收视率。

《中国语文》副主编、研究员刘丹青教授接受采访时就说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播出,就引起电视观众的极大热情和积极反响,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确实有对汉字书写的深厚情怀,是一种一激就活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整体创意和运行方式相当可取,能如此有效地激活这种热情和能量。”

解读刘丹青教授所认可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运行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该节目优势传播的三大特色:

1.跨频道、并机播出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播出方面兼顾了质与量,时间跨度从2013年8月2日到10月18日,节目时长为120分钟,共播出13期。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立即引发全民自检,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节目播出6小时内节目微博话题排名第一,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等多档高收视娱乐节目,初出茅庐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走红。

随着观众强烈的参与欲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节节攀升,一度获得全国第二的收视率。仅播出两期之后,央视科教频道就将其提到了黄金档播出,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更是打破惯例,在每周二晚跟进播出。随后央视一套更进一步,选择与央视十套在周五的黄金档并机直播,另外两个频道还分别安排了节目的重播,至使节目产生出1+1>2的轰动传播效果。

2.“病毒式传播”成为推波助澜的传播动力。

对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央视文艺中心文艺部主任金越认为是“病毒式传播”起了作用:“看到不会写的字,你会去问身边的同事、家人和朋友,这种深度的介入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参与,保证了它的传播效力。”

所谓病毒式传播是一种网络营销的常用手段,利用口碑传播的原理,让“口碑效应”像病毒一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病毒式营销是基于用户实质诉求的一种传播方式,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成功的病毒式营销,总会勾起人们愿意将其分享给他人的欲望,让大家告诉大家,通过别人为你宣传,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信息传向数以万计的受众。

3.多媒体合作、新媒体参与达到最广泛的社会传播效果。

应该说受众接受观念的变化,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媒体如果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应该适应移动化、多媒体化以及便携化的发展趋势,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受众为核心,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并注重跨媒体合作。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2013年8月开播以来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海内外华人鼎力支持,“汉字书写”成为整个暑期的热门词汇,这项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已经化作全民共同行动。各类专题报道近300篇,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

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消息呈爆炸式出现,百度搜索高达42万条,截至总决赛播出前,相关词条数目已达360万余条。网友参与话题、留言、转发总量从第一期的27000余条持续飙升到总决赛节目播出前超过100万条。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范文3

孩子也爱比“认字”

文字听写并非中国首创,这类文字竞技节目在西方国家已风靡多年。在美国,每年的拼写大赛由美国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直播,有超过400万观众热捧。其实在拼字比赛进行的时候,正值美国热门体育比赛和春夏电视剧进入关键性时期,但是美国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不为所动,每年顶风而上与娱乐节目叫板,从不担心观众流失,并且收视率持续走高。

语言听写历史悠久

在欧洲,这样的比赛在16世纪就举行过,可见人们对于语言正确书写的重视。古今中外,一脉相通。美国首次举办全国性在校学生的“拼写”比赛,是在1925年,到2013年5月,举办了第86届“拼写”比赛,这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教育类事件。

而持续组织这一比赛的目的,不仅是要鼓励孩子们正确地运用拼写艺术,还要帮助他们扩大词汇量,并且扩展他们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和认识。而实际上,正是因为英文是一种历史悠久、使用广泛、兼收并蓄的语言,这让每个人在受到考问时,都会感到非常有趣味,所以说非常适合用比赛的形式来提高民众对该语言的学习和关注。

五花八门难度不小

美国的斯克里普斯全国拼字比赛,也被称为“全国拼字蜜蜂比赛”,每年在5月的“国殇日”长周末之后的一周举办。而从2011年至今,该比赛就定在马里兰州国家海港的盖洛德度假村和会议中心酒店里举行。

别看这些比赛中的实际词汇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它们的来源却是非常宽泛的。有一部分字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型,诸如印第安人的工具、多年前的饮料名,知道就不难,可是让年纪还小的孩子有这样丰富的涉猎很不容易;还有就是来自国际上其他语言的“进口”词汇,拼写方式千变万化,诸如德文的sch写法、希腊文的ph写法、法文的que写法,都需要学生听清和想明白;再就是双字母的拼写法,例如braggadocio和有不发音的字母,例如mnemonic等,都是考官们的最爱,当然也是大大小小让小选手为之苦恼的“陷阱”。

兴趣广泛 并非“书虫”

能够参加决赛的孩子们都是曾经“过关斩将”,凭一个字一个字的努力才走上决赛舞台的,所以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有序和镇静。而这些拼字的选手们,都是头脑清醒、理解力很强的孩子,而且活泼可爱。

当被问到他们在学校里最喜欢的科目时,其中大多数人都表示最爱学数学。而在主办单位对这些选手成长经历跟踪调查中发现,这些拼字能手们更多的选择是成为医生和科学家(首届冠军弗兰克・诺伊豪泽尔后来成为一位专利法律师)。所以专家们请家长们放心,参加拼字比赛后,这些孩子依然能够全面发展,并不会变成只会“啃”字典的小书虫。

结 语

人们往往把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当作他们不再书写的藉口,所以看见了认识,说起来也容易,但是提起笔来就是想不起怎么写,这样的情形成了现代人面对汉字时的常态。如今键盘对意形构字的汉字冲击确实比较大,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便利。面对信息时代无法逆转的潮流,与其抱着“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心态,不如重新定义人们和汉字的关系。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范文4

去年暑假期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一档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是一档具有娱乐效应的非娱乐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上涨,甚至出现了男女老少、全民参与的盛况。选手由来自全国32所中学的初二学生组成,经过层层闯关,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湖南省也派出了广益实验中学的几名优秀选手参加比赛,他们成功地闯入半决赛。该节目的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博大精深的汉字,你能写出多少?

微留言

“味同嚼蜡”“惴惴不安”“矫揉造作”“插科打诨”“穷兵黩武”等等,这些平常经常念到的汉字,你能写出多少个?提笔忘字、笔画混乱,认识的字写不出,写出的字别人不认识,这些情况有没有经常在你的身上出现?熟悉的汉字为何变得陌生?

@大草莓:来自甘肃的孩子们在比赛中表现很棒,他们准备大赛的方式,就是背字典,非常朴实。城市的孩子,又是史记,又是散文,又是小说,又是古琴,又是书法,方式既文艺又高端。这次汉字比赛的过程却告诉我们,基础的学习就是朴实的。尽管知识的丰富很重要,可也得立足于基础。

@酱油党: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第二中学的梁钊铭同学,他在复赛第一场比赛中写出了“谦逊”“潼关”“淅淅沥沥”等词汇,最后因书写词语“瓮中捉鳖”的时候,出现细节错误,导致失败。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想把汉语和英语都学好,希望把汉字文化、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天空中的云:去年十一国庆假期,我连着看了6天的比赛实况。每次我都拿起笔和纸和选手们一起参与,那是相当过瘾。但是,68个字里面,写错了28个!真为自己捏把汗,不努力不行啊。

@成老师(博士生导师):选手们真的很了不起。个个身怀绝技,知识丰富,能写的字很多,多到大赛的题库都不够用。在场的老师们也要一个个地查证,他们真是本“活字典”。这些学生,让我收了就好!

@喵喵二:说句实话,随着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对智能手机、电脑汉字输入,尤其是对拼音输入的依赖,让多数人成了“键盘手”或“失写一族”。要是让我参加这样一场高水平的汉字听写竞赛,结果必将惨不忍睹。这样的比赛活动非常好,能让孩子们重视汉字的书写,真正体现了活动的主题“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范文5

据了解,《汉字英雄》由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则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两个节目都是在暑期推出,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播出不久即引起了热烈反响。因为,它们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电视机前“陪考”观众的一次测试,而人们交上的答卷却不容乐观。

成人书写能力退步更严重,学生易写错生活常用词

外国人觉得汉字像“天书”一样难以书写,而现在连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开始有了同感,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生僻字之时。

日前,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随机选取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团”,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

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

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成人体验团”的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中国人汉字书写方面的软肋。2013年零点指标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提笔忘字”。

不少网友在看过节目之后,纷纷在网上“晒”自己的听写记录,更有人吐槽:“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学的汉字都还了一大半给老师了。”网友“轩辕十四Victor”感慨道:“我连自己的星座‘摩羯座’都写错了,在键盘文化横行的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重视传统的汉字书写文化。”

不过,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生僻字似乎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诸如“荦荦大端”、“分道扬镳”之类的复杂字词,而是“三聚氰胺”、“郫县豆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热门词汇。这也反映出当下汉字教学的偏差。汉字读写的教育,并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专属,而应该渗透在各门学科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选手们的表现来看,语文课之外的汉字学习与应用,还是薄弱环节。

除了忘字、错字,不少选手在答题的时候都有“倒笔画”现象,也反映出汉字书写不够规范的现状。

书写设备的改变不可逆,“换笔”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众多汉字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让不少人产生了警醒之心,甚至有网友喊出了“拯救汉字危机”的口号。

不过,另一方面,考题的设定也受到了一些观众的质疑。网友“_乌鱼_”抱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拿各种一辈子用不到的生僻字作为竞技内容”。“网警小轩”则表示,“汉字本身就是用来交流的,考察过生的汉字不见得有用,应该也注意一些不难写,笔画并不复杂,但容易犯错的字。”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书写能力的退步是文字工具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人们不必过于忧虑。“要是出现不会写的生僻字,用智能手机、电脑一查就知道,善于‘假物’也是一种能力。”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盛玉麒认为,汉字作为书写符号伴随工具的进化经历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现在已经到了“机笔”阶段,这种“换笔”是科技进步的自然结果,当前常用汉字约有2500个,掌握之后足以读懂99%以上的通用汉语语料。汉字不会西化,更不会消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也说,未来书写设备的改变是不可逆的,节目的本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并“重温汉字的美好”。

“目前不少人正在为汉字手写的传承担忧,担心以后人们汉字的书写水准,会不会退化到只会辨认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室副主任程荣是此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裁判之一,在她看来,这个节目把小学里“汉字听写的小测验”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汉字听写盛会”,为普通大众使用汉字提供了一个正字、正音的大平台,具有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双重意义。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学习技巧

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对汉字的认识比较少,加上对汉字结构的理解不深刻,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效率非常低,使得很多学生浪费太多时间去学习汉字笔画,但仍会有一些看似非常相似的汉字无法写对,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对汉字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汉字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将汉字变为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爱上每一个汉字

每个小学生的想象力都极为丰富,甚至一些成年人都赶不上,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联想,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汉字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自己编小故事,通过编故事让每个学生都能对汉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解,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对汉字感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时,有一单元的汉字为“凉”,这个汉字的笔画虽然不多,但学生会在两点水和三点水上面容易记混,学生死记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编故事:“放暑假了,爸爸带我去北京玩,北京连续下了两天雨,空气非常好,我们玩得很开心。”这样的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将凉这一汉字拆分开,两天雨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记住是两点水。再比如,在学习“跋”这个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今年暑假我和好朋友明明一起去爬山,由于我们没有坐索道,所以当我们爬上山后都已经满头是汗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可以让小朋友联想到自己寒暑假出去玩的场景,相信他们都会想到游玩累得出一身汗的场景,这时再记忆这个字就比较轻松了,不坐索道爬山肯定是用脚爬,因此是足字旁,和朋友一起爬山,因此右边是一个友字,累得满头是汗,汗可以用一个点来代替,这样这个字就想写错都难。这种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增强了记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减少了错别字出现的概率。

二、建立汉字家谱,让学生集中记忆易错汉字

汉字家谱指的是教师可以将一些偏旁部首相似、意思相似等汉字进行分类,将这些汉字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集中记忆。学生写汉字容易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汉字中的某一部分与其他汉字相似而写错有很大关系,比如,“口渴”与“喝水”两个词中右半部分都是一样的,但是左边的偏旁部首却不同,小学生对这两个字非常难区别,很多学生在写这些汉字时经常会出错,出错时间久了,学生再遇到这些汉字时,就会有一种抵触心理,他们会认为这些汉字非常难记忆。

面对这一情景,教师与其让学生不断出错,不如将这些汉字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主动面对,并引导学生进行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先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然后给学生讲:“大家想一下,我们喝水是用什么喝呢?”学生肯定会说用口喝水,于是学生就能记住喝的写法,随后教师可以继续询问:“那么大家想一下口渴的时候我们想找什么?”学生肯定会回答水,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口渴时需要找水,所以渴这个字是三点水。”这样的家谱式记忆,可以让学生大胆面对这些错字,仔细分析汉字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加强对错别字的记忆。

三、开展错字听写大赛,实现从赛中学

小学生的心理性格中有很大一部分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他们心目中,总有一点攀比的心理,对荣誉的获取非常看重,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团队,只要涉及荣誉或比赛,小学生都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比赛当中。不仅如此,小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他们会非常努力地进行比赛,同时为了获取胜利,他们会释放出平时好几倍的精力来面对比赛,甚至有时比赛失败后,学生会感到很沮丧,小学生的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是其他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很难完全达到的。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错字听写大赛,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和比赛中,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斗志,从而刺激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向错字冲刺,互相协助,最终夺取比赛的胜利,而不论结果如何,整个比赛的过程是最为珍贵的。比如,在上小学5年级语文时,教师可以每周举办一次错字听写大赛初赛,听写内容为每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汉字,每月举办一次复赛并决出月冠军,最后学期末5名月冠军将单独进行最后的PK,决出本学期听写大赛的冠军,因为通过比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每个错字都进行了巩固,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汉字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对错别字的学习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难点,在传统教学中,面对错别字,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多写多练,经常为学生灌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思想,然而这种记忆方式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它忽略了小学生天性好玩爱动的特点,加上这些错别字本身都属于一些难以记忆、易混淆的汉字,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讲授,通过提高学习兴趣、集中记忆和以赛代学的方式,让学生攻克错别字这一关。

参考文献:

[1]龙云刚.新课程理念下识字教学探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