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管理论文范例6篇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范文1

1.1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占据比重较大,并且农业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这就导致了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就会遇到很多执行不力的困难影响。再加上政策和法规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将因地制宜的原则纳入到政策的执行范围,导致很多政策和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形式化现象,而当地的政府部门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此外,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驾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如果不能及时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有效的完善的话就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

1.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地区的农机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负责大范围的农机管理,但是由于农机部门人员缺少,特别是在基层的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就更少了,这就导致了人员在进行农机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应对逐渐增多的机械使用数量以及不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很多落后地区,这方面的问题表现的十分突出。在一些地区由于通信技术不到位以及交通设备比较落后,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的情况,因此就导致了问题不断的积累。此外,在管理制度方面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不重视,都会导致制定出来的制度流于形式,农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

1.3农机的安全性较差

随着我国机械化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上对农业机械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很多管理农机安全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在实际的质量抽检过程中,农业机械的安全质量却不是十分的乐观,农业机械的整体质量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些机械设备还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农机设备安全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的进行解决。

1.4农机操作者的素质不高

农业机械最终的接受者就是农民群众,而这些农机操作者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和专业操作技术不到家,导致了机械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此外,农民群众在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法律意识不到家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一个重要因素,操作者对农机认识程度不足,很少有农民群众愿意主动积极的对农机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2.1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法规

首先,需要做好农业机械的统计工作,并对农机设备进行严格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的机械式以及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的划分,并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和制度,对于多数私人的农业机械设备更需要我们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对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有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宣传;其次,对农业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不会出现质量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2.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积极的对农机操作者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并且严格按照有关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严格贯彻和执行。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根据不同的那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情况制定符合发展向现状制度和内容,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进行执行和实施,此外,还要需要加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方面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管理质量提升。

2.3统一完善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紧紧围绕我国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开展农业机械安全执法活动,在执法过程中应该全面贯彻为群众服务、以人为本、保民平安的原则作为管理的理念。全面的将多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政策法规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落实。2014年新疆疏勒县依法开展了农机安全治理整顿,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农机“黑车非驾”、“打非治违”安全整治活动。查处无证驾驶51起,无牌拖拉机58辆,暂扣拖拉机392辆。在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全面实行统一化的而工作责任、统一化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统一化的人员管理,并不断地行业的行为进行归规范,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机构的形象。

2.4积极宣传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范文2

①严格要求设备租赁单位、安装单位和产权单位为一家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保证体系,设立技术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与设备数量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以文件形式任命项目负责人、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现场人员变更时,应出具变更通知书,并经总包和监理单位同意,否则不得进行人员变更。②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使用说明书、历次检验检测和维修保养以及安装拆卸相关记录、主要零部件更换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备案证明、自检合格证明等)。③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施工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与施工总承包、监理等单位共同对设备进行进场查验;安装/拆卸前应当向负责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机构办理安装/拆卸告知;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行和自检,自检合格经法定检验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与施工总承包、监理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并书面向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协助施工总承包单位办理使用登记。④安装/拆卸、附着、顶升作业前均应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过程中应由项目负责人、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实行旁站、监督,坚决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作业。同一台设备的安装、顶升加节作业人员应当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切实做好大型设备例行的检查工作和维修保养工作,排除设备自身存在的隐患。

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机械相关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产权、设备管理、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严格审查起重设备的安拆方案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指导性,确保起重机械安拆前向主管部门办理告知。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对安拆、附着、顶升加节等关键过程予以旁站监督,并做好标识、拉好警戒,发现存在违章、冒险作业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工或停止使用。加强附着锚固、加节前后的验收工作,对于违规操作或者附着锚固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当场纠正。③加强使用过程中司机、信号工以及使用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于部分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的信号工、司机甚至是使用人员严禁上岗,确保大型设备使用过程中无违章、冒险作业。

三、监理单位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起重机械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起重机械安拆方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安拆前办理告知情况。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或停止使用,并向建设单位甚至监督机构报告。③监理人员应当全过程旁站监督建筑起重机械的安拆、附着加节、维修保养情况。

四、结语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建筑机械;安全技术;管理

一、前言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房产业的崛起促使了起重机械的全面发展,使用范围也扩张到了各种建设中,而起重机械设备大范围运用,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引发了很多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伤亡对于施工单位影响巨大,耽误工程进度完成,公司安全、信誉以及影响力降低,大量的经济补偿导致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巨大。目前国家很重视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因此各建筑公司如何做到科学的管理当前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提高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做到安全、高效、便捷的使用起重机械设备是本篇论文探讨的主要内容。通过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我国当前起重机械的技术,促进企业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二、起重机械技术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设备使用陈旧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导致起重工机械设备出现各种事故隐患。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通常会将报废的设备转让给小型建筑企业使用,这些设备都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报废年限,这些淘汰的产品对于小型建筑企业来说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无”产品,让小型企业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根据数据表明,起重设备原因占据安全事故的15%,问题主要存在设备主体存在严重锈蚀;连接处螺丝松动;支撑架断裂;这些日常作业常见的设备问题往往是造成事故的罪魁祸首。

2.2起重机械设备缺乏专业使用人员

目前我国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尚没有规范的使用标准,很多起重机械设备使用者通常自学使用,缺乏专业的培训过程,导致在起重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操作方法。甚至有些使用者是一些完全不熟悉的农民工,通过旁观和询问后就开始亲自操作,严重违背了安全标准。

2.3起重机械设备审批不严格

由于我国在起重机设备中没有存在正规的审批单位,一些小型建筑企业抱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因此增加了管理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的难度。而我国的起重机械设备审批部门,对起重设备安装采取分级处理,负责部门通常只要企业资料合格都给予通过,监察力度完全不到位,导致我国当前设备淘汰后仍然使用的现象。

2.4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当前逐渐开始重视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问题,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完全落实到现如今的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中。即使当前我国出台几项和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条例,也无法从全面的角度解决我国当前起重机械设备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使我国起重机械设备缺少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

三、造成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1施工单位缺乏管理经验

由于目前机械设备更新速度较快,施工单位大多采取租用设备方式来减少施工成本。机械的管理、养护、维修都有提供设备租用的供货方负责,而施工单位自身由于长期持有较少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设备的具体施工过程和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的操作经验。

3.2租贷市场缺乏行业规范

由于目前主要发生设备安全事故问题大多由施工单位作为责任主要方,而出租方的责任要求相对会比较低。导致出租单位大多没有专业的管理部门,行业缺乏规范管理。施工单位作为设备使用者通常面临严格的检查和处罚。

3.3出租单位缺乏安全意识

一些出租单位由于利益的驱动,淡化了起重机械设备作为专业的特种设备,它存在较高的设备管理要求,在安全管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租单位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回报,削减设备维护和更换费用,按照利益第一安全第二的原则去对待设备出租工作。导致我国当前的租贷关系中存在安全管理的漏洞,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提升。

四、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

4.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帮助约束我国当前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关键因素,积极制定当前起重设备安全使用相关法则,加快立法过程,完善当前我国起重机械中管理法则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立法来加大对当前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生产的监管力度。

4.2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在起重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拒绝使用业余人员,通过开设专业机械设备使用课程,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机械设备管理人才,保证设备施工生产过程中操作的正确性,有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专业管理人员自身职业素质较高,根据每台机器的具体使用状况,才采取相应的维护保养措施,使设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事故突发风险,帮助建筑企业顺利完成预期工作量。

4.3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由于施工对象多样,起重机械设备的型号和性能也具有多样性。施工人员应根据每一台机械设备的具体型号和使用说明书采取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拆卸方法。不合理的分配布置将对实际施工的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操作造成安全隐患。施工人员应结合当前施工环境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保证设备安装后施工过程中互不干扰的同时,还要考虑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不存在妨碍因素,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

五、总结

起重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建筑设备,它的存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力成本。然而设备自身安全管理问题一直是建筑企业存在的潜在威胁。起重机械设备作为特殊设备,从安装到使用再到最后的拆卸工作都具有大量的专业操作知识。培养专业的操作人才,制定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切断威胁来源的重要途径。施工单位要谨记工程安全生产才是施工项目的第一要素,从而才能可持续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戴旗原,张楚全.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J]. 建筑安全,2010,11:35-37.

[2]杨旭升.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J]. 福建建筑,2011,05:51-52.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煤矿机械;机械安全;对策

前言

煤炭作为我国的能源支柱,而它多深埋与地下,绝大部分要利用煤矿机械设备进行开采和运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虽然煤矿机械技术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长时间处于重载和交变载荷状态,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煤矿机械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械本身的安全为题,二是煤矿工人的安全问题。虽然科技的进步使煤矿机械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煤矿机械安全技术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人们去改进和完善。

1. 煤矿机械安全的现状

1.1.煤矿机械设备的装备水平

我国的很多的煤矿机械设备参差不齐,一些煤矿还处于解放初期,由于资金和观念的问题,仍然保留着建井初期的装备,设备非常落后,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无法达到生产安全的要求。虽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规范,安全状况有了较大水平的改善,但是灾害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1.2. 煤矿机械的研发和生存能力不断增强

1.2.1. 大力推广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1.2.1.1.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新型的大型煤矿机械设备实现了微机监控。新型的技术相比以前的机械有以下几点特点:可以实现远近控制、工况监测及状态显示和故障诊断及报警以及火灾监控等功能。这些在线的监控与测量技术使得科学的维修制度得以逐渐开展。

1.2.1.2. 引入新的故障诊断手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技术如超声波技术、声发射技术、热象技术、油样分析技术等开始趋向与成熟,而这些技术就可以应用于煤矿机械的技术开发,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大量煤矿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等日益高级和复杂化,因此需要利用新的人工智能进行诊断。

1.2.2. 更多的采用机械安全设计技术

在设计煤矿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机械安全设计技术,将煤矿机械的安全隐患在设计过程中就得意消减。煤矿机械的安全设计主要包括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和安全设计。

1.3. 机械安全法规与标准达到重视

由于煤矿事故的发生,我国提高了对安全标准的重视,制定了各类安全标准,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标准体系。

2. 煤矿机械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煤矿机械的进步使煤矿的生产量和安全性在逐渐提高,但是再好的机器没有人来操作也是不行的。虽然很多企业对管理人员很重视,甚至花费了大量的经费成立了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机构,但是收效甚微。这是由于培训方式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与煤矿机械的安全操作相关,过分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轨,使培训人员感到枯燥乏味,使其实际能力和业务水平不能得以提高。

2.2. 机电设备更新改造不足

有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或打着节约成本的口号,在设备上的更新换代不足,导致设备的维修和改进存在着隐患。在我国的部分矿井中依然在无“MA”的标志设备,供电设备的低劣,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矿工的操作危险率大大的提高了。

2.3. 机械专业人才的缺乏

虽然煤矿的收入较高于其他行业,但由于工作环境差,危险系数高,使很多的机械人才望而却步,导致煤矿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再好的机械没有会操作的人,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而技术人才的缺失,也是企业不愿更新煤矿机械设备的一个原因,这就形成了一个往复,对我国的煤矿事业的发展不利。

2.4. 使用和管理不到位

使用煤矿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才能使机械设备正常运行。而有的矿工不是专业人才或随意操作,使设备超负荷工作,设备的使用年限被缩短,还易出现故障,既影响生产又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要加强对煤矿机械设备的管理。

3. 煤矿机械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3.1.加强对煤矿机械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和煤矿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生产时的安全,促进我国机械安全体系的落实,必需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的设计水平。

3.2.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煤矿机械安全技术

3.2.1. 研究和完善煤矿机械安全检测和故障诊断的理论与方法。

当今的科技是发展迅速的,所以煤矿机械的技术也在提高,对于新的机械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已经有许多机械工程专家在研究,相信研究出来的成果对于煤矿机械的安全性将大大的提高。

3.2.2. 建立煤矿机械安全设计体系

由于煤矿机械的发展方向趋向于大型、重载和高速化,智能化与微型化为一体的方向,单一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煤矿机械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所以需要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煤矿机械安全设计的体系。

3.2.3. 转变企业观念。

由于煤矿机械安全的隐患性,需要企业以及管理人员转变企业观点,以“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为指导方针,促使煤矿企业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3.3. 科学操作,注重日常维护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发现隐患立即解决,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矿工的生命安全不受影响。还有就是对于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新,能修理的就尽快修理,严重老化的,坚决不用,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

4. 结论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相对国际而言,还是很大的不足。煤矿机械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经济效益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所以对于煤矿机械安全技术的提高是必要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的高低以及煤矿机械开采设备的先进程度等这下因素都会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宪锋,滕孝来,张宪明,陈冬梅.如何做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J].煤矿机电,2010(6).

[2]高利军.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性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9).

[3]周多慧,冯德清.煤矿机电管理安全生产[J].煤矿机械,2010(9).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机械作业 安全管理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蓬勃发展,各地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在工程建设中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工程机械的种类、数量的增加,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就成为极其重要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若有机械事故的发生将会给社会的安宁和群众的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机械作业的安全管理,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杜绝隐患,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工程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体系针对的是机械作业的现场,目的是确保工程机械作业的过程安全,通过建立相关的规划、制度、组织,规范职责、程序和资源,预防和控制机械事故,保证机械作业安全管理能够实现。此体系主要包含了工程机械从购置后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和更新的过程即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是针对施工的机械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对操作机械的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1 工程机械作业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施工机械的安全隐患

工程机械的安全运行存在诸多隐患,包括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安全装置、配件的质量等方面,工程机械中有的是施工单位自制简易设备,在制造时受经济能力、技术水平的限制,极易存在安全隐患;机械的大量零配件中可能存在个别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如刹车线、气门弹簧等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重大设备事故;有的机械本身不存在问题,但是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如劣质油料或钢丝吊绳,同样会在使用时出现事故;机械使用过程中缺乏维修保养,导致机械受损严重,可能在施工后期出现问题。

1.2 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

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中的人员包括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指挥管理人员:(1)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操作人员素质不高,思想简单,依赖性强,对设备操作的专业知识学习不足,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而盲目操作;或者责任心差,贪图省事,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或者经验不足,不能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对异常情况的应变能力缺乏;有时工作压力大,为赶工期而超负荷上岗,精神高度紧张时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2)指挥管理人员的安全隐患:不重视机械管理工作,导致维修人员人数不足,素质偏低;随意调动机械施工人员;不根据施工的工作量安排运输车辆;对施工的进度不能科学计算、合理安排,前期随意拖延,后期盲目赶工,为了赶进度而无暇顾及机械的维修保养;只重视短期效益,为省钱不重视对机械的维修保养,不安排维修保养人员,导致机械在使用中出现故障。以上这些问题,同样会导致机械作业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2 构建工程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工程机械作业中,所有的事故原因都离不开施工人员的疏忽、失误或管理系统的缺陷。因此,在现实的技术条件和有限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构建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树立工程施工的整体观念,有助于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提高施工人员对机械作业安全工作的认识和工作的自觉性;有助于明确施工人员的工作思想和工作目标,从而管理部门统一部署,各部门人员分工协作。通过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改变现有的粗放、表层的管理状态,通过系统分析和监测手段,能够快速分析、排查和锁定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有效地制定决定性对策和措施,从而对机械作业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的隐患进行预测和有效防范,预防复杂事故的发生。

3 构建工程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

3.1 对工程机械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3.1.1 对工程组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

工程中的组织管理人员作为安全领导机构,在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对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及机械作业的全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治可能的事故造成伤害;制定科学的机械作业规程,确定安全技能教育的目标,要求操作人员了解施工内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反复训练,避免因不良操作习惯而造成事故;制定落实安全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各级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要求施工人员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提高对安全作业的意识;在推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实行奖惩制度,从思想上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杜绝无证上岗和危险操作,时刻注意控制机械作业现场,杜绝赶工期造成安全事故。

3.1.2 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安全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和应变复杂的工程环境;提高安全技术素质,在上岗前要经过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对所操作的机械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能够熟练掌握,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提高判断事故隐患的能力,对所从事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应变方法能够有充分的准备;在操作工程机械前要熟悉工程施工规范,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在遵守机械操作规程的前提下与现场施工指挥人员密切配合,服从管理人员的调度;在操作机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机械情况,严禁机械带故障或超负荷运转,对需要工作超过一个班次的机械,操作人员要履行交接班手续,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在机械未运行期间注意修理和保养,妥善存放机械设备,定期发动检查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状态。

3.2 对机械的安全管理

3.2.1 对机械作业前的安全管理

工程机械必须具有合格证,在机械使用前,要严格检查各项零部件、安全防护措施和动力的安装情况,经试运行合格后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在使用前进行登记,由专人进行防护;对工程机械的安装、拆卸都必须由专人指导、专人监管、专人操作,并有相关的安全作业措施,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和指示、报警装置,若缺少安全装置则不准使用,严禁使用淘汰和报废设备;工程机械要与工程项目配套,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和作业量选择合适的设备;对自制的各种机械设备在使用前要经过技术鉴定,只有合格的设备方可批准使用;要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安全防护充分,能提供必要的监测和检修场所。

3.2.2 对机械作业中的安全管理

工程机械作业时要先行空载运转,检查其制动器、安全限位和防护装置等,确认各方面正常后再行作业;对机械设备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严禁为赶工期超负荷运转,在特殊情况下如远距离或高处进行机械作业时要听从专人指挥,明确联系和指挥信号才可进行操作,在雨雾天气时不可靠近线路作业;在工程计划安排时必须安排维修时间,在作业中发生故障不能继续操作时要立即进行维修,对维修的结果进行鉴定和评价,如有必要可再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返修,严禁带病运转。

3.2.3 对机械作业后的安全管理

工程机械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对机械进行清理,切断电源,远离线路,尽快组织入仓,然后根据情况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按“养修并重,重在预防”的原则,对零件进行检查、调整、清洗等作业,如对松动的轴承或离合进行紧固,对滤清器进行清洗;对机械组作业中出现的故障或发现的隐患进行排除,经过技术状况诊断,调整零件,更换易损部件,改善机械技术状况。对机械作业后的管理要做到清洁、紧固、、调整、防腐,使机械的工作能力达到规定要求,操纵机构可靠,安全装置灵敏,为机械的再次使用打下基础。

4 结论

建筑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程建设中实施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体系,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除隐患,全面治理”的原则管理机械作业,可以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避免重大事故,为经济和社会民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晓帆,李旭召.浅谈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字】隧道施工 安全 管理 事故系统

近年来,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了起来。隧道施工企业在机械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工程机械安全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隧道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事隧道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几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简要谈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人员基础素质差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先上岗操作一段时间,再去补办一个操作证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操作人员的实际培训工作却做得很不够,许多作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就上岗作业,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

机械设备调运频繁 ,轻视保养

由于多个项目部,各个施工项目分布比较散乱,每个项目对机械的需求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一台机械在一个项目部还没有施工结束,下一个项目部又要马上开始投入使用。调运十分频繁,设备维修部门无法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同一项目由于施工任务重、强度大,不少施工人员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对设备只注重使用,但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很少过问,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没有利用时问进行必需的保养。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忽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经常带着小毛病作业,等到出现问题需进行修理时不得不进行大范围修理,甚至要更换总成的现象,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又无形之中提高了设备的修理成本。

施工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赶工期和降低施工成本,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快施工进度,但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时甚至在带病作业,因此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另外,这些施工现场都在河边海边,现场环境恶劣,也影响了机械的安全使用。

设备不检测、存在侥幸心理

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许多已超出了规定的使用条件与规定年限的淘汰设备继续使用,存在侥幸心理。

机械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是多样的复杂的,根据《安全系统科学理论》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见(图1),通常简称称"4M"要素,即: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Medium)─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因此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但是是重要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认识事故系统因素,使我们对防范事故有了基本的目标和对象。

(图1)事故系统分解图

二 解决措施

机械设备安全是指在机械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中,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的侵害、设备免受意外故障的状况及保障条件。结合事故系统的4要素分析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始终要针对上述的几个安全管理问题,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80% 以上,往往操作人员在关键危急时刻的临时处置正确与否,关系到群体的生死、巨额财产的存毁。因此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就能最大限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1)人员的选择

针对所操作机械设备的特点、大小难度、技术含量、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操作人员。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机械设备应选择文化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以便容易掌握设备结构性能,实施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心理稳定,身体素质好。对其听力,观察力以及对外界的反应能力进行考核测试,选择的操作人员必须在复杂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变性。

(2)人员的教育培训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人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岗人员培训计划可采取如下安全教育:结构原理性能培训教育;操作规程及保修规程教育;劳动法律、法规、条例教育;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管理教育;典型经验宣传教育及家庭安全教育等。

(3)持证上岗

操作人员培训后应经劳动部门或有关部门考核颁发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坚决杜绝无证作业和持超过复审期的作业证件操作机械,同时,对于那些虽然持有机械设备操作证件,但已经连续六个月以上没有从事过本机械操作的操作的人员,单位对其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

(4)签订安全责任制

项目部应与操作人员签订安全管理合同并与经济挂钩,明确责任和义务,制定服务承诺与奖罚措施,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才能有的放矢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责任合同的签订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及有关法规和本单位的管理制度。

2、机械的合理选择及保养

(1) 正确选型、合理调配使用

任何一种机械设备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提前及时地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物资主管部门应建立物资设备网,加强各个分设备物资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2)及时保养,“用、养、修” 相结合

在保证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地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 的同时,应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切实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在实际运行巾应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一日三查”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针对设备运转周期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控制设备一、二级维护,落实专业机修人员到施工现场按工艺流程规范维护。严格执行机械设备退场之间进车间实施二保带修制度,强化二保带修的预检过程中检验和竣工终检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最终将合格的设备按施工生产需要进入现场使用或移交设备管理部门。有了以上几个方面作保证,机械设备的自身性能与工作效率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就能有效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减少因机械设备而出现的怠工。没有了工作任务的拖延积压,从而也就避免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长时间运转与带病作业。

(3) 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和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和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必须经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必须要求各施工项目对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经检测并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应强制报废。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层层落实不留死角。

(2)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依据国家“安全第, 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基本方针、依据《宪法》、《安全生产法》以及主管行业、上级主管单位的政策,使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约束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3)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

制定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每台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规定制定机械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机械进行检查、把安全为检查的重要内容,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总之,隧道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安全系统科学理论》……………………………………………………罗云(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