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例6篇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1

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治疗患者生理上的痛楚而且要对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压力给予关怀和照顾。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发展很快,大多开设了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语言学、临床交流技巧、医患沟通学等包含医学人文教育的各门学科。然而,医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上从而忽略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部分。医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医学工作中面对患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构成“只看到病段看到人”的工作方式,使得医患关系紧张,从而产生医患纠纷等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某医院的医疗投诉中的88%与医学人文服务有关。由此可见,目前,医学院校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是普遍欠缺的从而导致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不高。

二、临床技能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的缺乏

防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临床技能学是每一位临床医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临床实用课程包括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内、外、妇、儿等学科中的临床技能操作部分等内容。授课的主要方式则是在各种医学模拟人上进行各种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等临床操作技术。由于整套教学均在实验室中的医学模拟人上进行同时授课教师只注重讲授操作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手法忽略了医学人文教育,导致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严重缺乏。在临床技能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刻不容缓。

三、医学人文教育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理论教学中体现人文精旅5绪论6是一门课的开端池是一门课的缩影是学生对5临床技能6的初次接触5绪论6课讲授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门课是否产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与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国大学的主要教育模式。这种教与学的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在将来的实习与工作中就会出现医学人文素质不高的现象。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临床技能教学中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5绪论6中重点讲述医生应有的救死扶伤、锲而不舍、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在实训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临床技能的教学,除了课堂讲授、实验室教学外,还要进行各种临床技能训练。人文精神的培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获得与提升,需要通过实践逐渐去体验感悟。只有通过实践掌生才能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内在涵义,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产生丰富的人文情感。一是实训基地人文精神建设:在实训教室内及走道悬挂国内外名医照片事迹介绍等,以及一些医学名家的格言,这些精神层面上的建设,可使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完善实训教学大纲,重点通过情景式互动教学促使学生人文医学理念的建立。二是在实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学生实践人文观的重要途径。尽可能给予学生机会主动参与。每2一3人为1个学习小组通过在多媒体电子模拟人教学区、操作训练区进行身体评估的练习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景中模拟或描述如何运用评估技巧采集病史、医患沟通、身体评估等。

(三)在考核中体现人文精神。对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估。一是理论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设计不同的题型,做到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评价。如果你是一位儿科医生在给1例患儿腰穿时由于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患儿家属对你意见很大,态度恶劣,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去做?请把你的处理方式以及这么处理的理由写下来。二是完善操作考核标准:包括医生素质(分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语言态度);操作前对患者、环境的评估;操作后评分(操作效果、医患沟通情况、患者反映评价);中间操作步骤不过分强调标准化总体要求原则是舒适、安全、有效。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2

(一)教育力量薄弱,办学体制尚待完善

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医学成人教育机构大部分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联办,办学形式单一、经费紧张,无法充分地突出医学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一些企业资金雄厚,但是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单凭政府力量无法实现与其他教育的平头并进;另外,更为严峻的是长期以来,“普教化”的倾向在我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中越来越明显,历经一段时间发展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仅是把普通高教的教学模式简单套用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使用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没有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实际的医生需求有脱节,使学员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效果不明显。

(二)教育理念偏颇,办学目的尚不明确

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大多数医学成人教育学校经济条件较差,把招收大量学员当作学校吸纳资金的一个重要项目,严重的甚至把招收医学教育学员当作维持学校生存的手段,在这种“以钱为本”的办学理念下,导致学校领导、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安排、教育考试等环节出现“注水”现象,在此背景的影响下,学生大多抱着“混文凭”的心态,表现在课堂上,平时上课时签到率很低,无故迟到、旷课情况十分严重,一般只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签到上课,有时更低,甚至有的学生从开学到毕业老师只见过几次。两方面的原因造成教学质量很低,学以致用无从谈起。

(三)教育师资匮乏,教师素质尚待提高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医学成人教育教师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不得不说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首先,一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医学成人教育就是利用作业和考试证明学生资历有所提高的工作,从而忽视了真正的技术水平和职业修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其次,教师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教师本来是教育学校的管理人员或者其他人员,根本没有专业培训资格,这一现象导致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二、提高医学成人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教育体制,综合社会力量给教育注入生机

针对目前医学成人教育体制问题,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从基础环境上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立足于终身教育,积极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其次,联合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办学,吸纳企业资助,并将优秀学员推荐到企业实习工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另外,开展办学形式多样化渠道,如成人高等教育脱产、夜大函授等,学历分为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业起点本科,从而扩大教育范围,提升整体医疗水平,让医学成人教育真正地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创新教育理念,凸显医学特色为教育拓展空间

根据现阶段医学成人教育理念陈旧,办学目的不明确的问题,需要从整饬教育管理部门工作态度开始,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时期教育工作。首先,协调好工学关系,大部分学员都是在职医生,忙碌的工作与学习难免产生冲突,因此,成人教育除了采用面授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函授、网络远程等多种方式授课,提供灵活而丰富的学习渠道;其次,更新教材内容,确保医学成人教育内容能够为以后的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真正的提高学员的技术水平,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教师队伍,壮大师资力量给教育坚强后盾

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今医学成人教育中的薄弱点,也是提高医学成人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点,要求必须联合有关组织和部门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作为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成教要求,认真备课,专心授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我,不断反思,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整个医学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三、结语一直以来,我国成人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体制体系,只是一味地沿用、照搬普教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因为成人教育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普教学生来说较差,导致普教存在的多种弊端如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轻能力培养等,在成人教育中越发严重,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效果。目前,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核心,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而知识的吸收、利用、扩展与更新,更多地需要成人教育所创造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机会来完成。

三、结语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3

一、促进医学生对医学本质的思考,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医疗观

中华民族具有乐生恶死的民族性格,普通民众对医学知识的知之甚少和对死亡的恐惧导致他们对医疗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患者希望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然而,现代医学虽可延缓但终不能阻止死亡的到来,医学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医生与病痛、死亡的亲密接触,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的发展伴随着生命、病痛和死亡,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医学生应对医学的未知领域充满敬畏感,审视人类对攀登生物医学高峰的沾沾自喜,脱离技术主义的桎梏,了解医学的本质,回归医学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反思。生命与死亡同样美丽而庄严,现代医学对死亡的遗忘是科学主义对医学的规训,是技术文明对医学的形塑,是消费主义对医学的侵染,现代医学寻回被遗忘已久的“死亡”背景是必须的,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重构医学立场的过程①。医疗剧是基于现实典型案例的艺术化表现,将医疗剧引入医学人文教育,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解读医疗实践中的种种伦理问题,如生命与死亡的定义、临终关怀等,使医学生能够立体化地了解医学实践所面对的生命与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实习医生格蕾》中的实习医生ChristinaYang热爱医学,对于实习期间的手术实践十分渴求,在第一季第4集中当她得知格雷斯医院的退休护士Fallon因晚期胰腺癌住院,表现十分积极,希望可以参加惠普尔胰腺肿瘤切除术,而医院从没打算手术治疗,只是希望Fallon在她工作一生的医院安详、舒适而有尊严地离开人世。Fallon护士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给Christina上了一堂课。在Fallon最终离开的时候,Christina终于理解了医生所面对的是病人而不仅仅是疾病。医疗剧不仅展现医学的救死扶伤,还有医学的无力回天。医学绝非无所不知,医生绝非无所不能,其原因有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有限性及医疗风险的主观不可避免性。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加之复杂的患者个体差异性,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②在医疗实践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医疗风险的发生,医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医学生更应“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严谨,在临床实践中心怀敬畏。从主观上来讲,医生过于自信和不谨慎都可能增加医疗风险,如《周一清晨》第一季第一集中优秀外科医生TylerWilson接诊了一位因橄榄球比赛撞了头部的7岁男孩,结果CT检查显示颞叶肿瘤,经向患儿母亲了解无特殊病史后当即决定手术,术中失血过多致患儿死亡。院方事后调查得知患儿从未见过的生父患有冯维勒布兰德氏病(VWD),一种以出血时间延长和凝血因子缺乏为特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在周一早晨311会议室召开的病例研讨会上,院长指出Wilson医生“未征求同行意见即决定手术、忽视搜集全面而彻底的病史”的自大,导致了患儿的死亡。《周一清晨》中切尔西综合医院通过这样的病例讨论会对医疗实践中的技术、伦理问题进行尖锐的质询,促进行业的反思。医疗剧的典型案例应用于医学人文教育,可促使医学生在直面医学、心灵震撼的同时对医学本质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医疗观。

二、促进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反思,塑造医学人文精神

医疗剧将医院、医疗活动、不同的病例生动地展现出来,将医生可能遇见的各种困境摆在观众的面前,医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得不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如果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处理?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的、社会的、医方的、患方的,而其背后都是由一个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一次次非常具体的医患交往交织而成的。如果医者能跳出医患相互对立的怪圈,倾听患者、社会、媒体的声音,走出医患沟通、医社沟通、医媒沟通的第一步,逐步完善医院管理机制,塑造医学人文精神,医患矛盾的缓解将不是奢望。以《医者仁心》中的大学生患者王欢为例,王欢是独生子,是父母的精神支柱,第一次肾移植术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停止服用排异药物而导致病情恶化,二次肾移植术后死于多器官严重衰竭引起的爆发性肝炎,患者家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医院巨额的治疗费用。从患者家属的角度看,王欢的父母亲是典型的老实本分人,在王欢的疾病诊治过程中对医生和医院的态度由信赖到质疑,到最后的对簿公堂,家属不能理解一个好好的孩子送进医院后越治越差、不断抢救,最后还是死亡的结果;从医生的角度看,主治医生武明训同时代表着医院管理者,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竭尽全力,在了解王欢的家庭已经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依然不惜代价地抢救患者,并代表院52理论前沿栏目主持:大木hinaCielevTsion0142方为患者筹集、减免治疗费用,却被患者家属告上法庭,医生也很委屈、寒心;从媒体的角度看,热心记者叶惠林打着代表弱势群体、为患者讨说法的旗号,未经调查发表系列报道激化医患矛盾,扰乱医疗秩序,自认为在为正义而发声,却因不够客观真实而有失公允,记者也很困惑。众多矛盾的原因是各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剧中钟立行医生在法庭辩护上的一席话是对王欢案例的全面分析与总结,是医方与患方、媒体、社会的一次大沟通,最终得到了王欢父母的理解。再以最近热播的医疗剧《产科医生》为例,在前两集中,某患者在剖宫产手术关腹后出现大出血,进行了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手术,当晚再次大出血又进行了凝血酶灌注手术(剧中提示产科临床应用尚有争议),最终保全了子宫,转危为安。案例在呈现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又将医院院长选拔、复杂的医际关系等因素全面展现。在剖宫产手术中,助手医生对于进修医生朱医生主刀手术存在不满情绪,检查娩出胎盘不仔细,轻率做出“胎盘完好”的报告,误导了第二次手术方案的选择;魏丽丽副主任在安排医生重新检查胎盘排查大出血原因的同时,抱有侥幸心理,确定了由肖程主刀的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手术方案,但未能起到彻底止血的作用;最终,由医院新近进修医生何晶主刀的凝血酶灌注手术成功止住大出血,而作为院长候选人之一的曲晋明副院长顾虑学生肖程作为新任主任的威信树立及事件对院长选拔的影响,做出了隐瞒第三次手术的错误选择。在第10集的病例讨论会上,魏丽丽还原事实,勇于承担责任,肖程递交了关于患者的完整病例报告,诠释了全剧的主题“诚实”。医生不是神,也会犯错,面对医疗差错应该秉持什么态度?“诚实地面对工作、同事、患者”是《产科医生》所弘扬的医务人员从业美德,而降低医疗差错需要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也需要医疗差错应对机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剧中来源于现实的活生生的案例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医学生可以随着剧情的发展立体地从医生、患者、医院管理者、媒体等不同角度思考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小组讨论集中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医院管理层及医务人员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中去,在未来医学实践中能够对患方有更加细微的体察,养自觉。

三、促进医学生对生命的感受,培养共情的能力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4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系统提出近代医学的三大困境: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他率先意识到新科学与旧人文的不匹配,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之间正在失去平衡。在医患矛盾升级、医务人员被妖魔化的当下,过分强调技术理性、忽视医学的人性关怀和人文教育,将会使医学越来越背离其本质。

1.1医学生人文教育的不足

据2010年实施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医学毕业生要达到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标准,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顺畅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健全的法律观念,完备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等。实际上,医学院校中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与人文相关的专业课课时较少,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形式大多为选修课和阅读、社会实践,开展程度取决于各学校情况和学生兴趣,缺少统一标准和衡量指标。

1.2医务人员人文教育的不足

目前,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专业讲座居多,人文培训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对处理医患纠纷的策略了解不多,对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掌握不够。根据医生职业满意度大型调查,近75%的医务人员认为执业中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90%对工作不满意,相当一部分对目前压力和职业发展持担忧态度。网络上疯传的“李芊医生列车助产被认定非法行医”其实是一名医生杜撰的谣言,反映出了医务工作者们的群体焦虑。在对医学科学的艰难认识和实践中,医务人员陷入维护道德修养、职业信仰和精神境界的困境。

2MOOC优势在医学教育中的体现

综合分析Udacity、Coursera、Edx、Udemy、Future-leam等国外较为成熟的MOOC平台,可以梳理出MOOC的基本运行模式。教学开始前,教师课程框架及授课人员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并选择本门课程;教学启动后,教师定期10-20分钟教学视频,配以制作精良的多媒体幻灯,再布置一些扩展阅读和课后作业,有些教师还会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辅导学生学习;教学结束时,MOOC按照一定的程序、要求安排测试,评价学习效果。无论是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模式,还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都有力推动了高教教育的普及、优质资源的共享,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与学角色的融合和转换。在医学教学方面,MOOC扩展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场景,延伸了内容的宽度和深度,同时借助互联网海量存储、便捷交互、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使医学教学完成标准化任务后,也能满足个体化的学习需求。

2.1延伸教育功能

在教育的社会功能方面,MOOC放大了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的功效,降低了医务人员乃至大众接受医学知识的门槛和成本,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医学新理论的认同度,对医疗新技术的掌握度,从而助推整个社会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同时,在纷繁的社会思潮中,维护崇尚知识、法制、生态的现代文明体系,传递、保存、创新已有的医学文化和人文关怀,甚至助推人类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在个体发展功能方面,MOOC为促进医务人员适应医学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便捷的途径。

2.2拓展教育资源

MOOC诞生短短几年,已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几何式增长。在医学教育中,顶级大师授课、稀缺标本展示、高难度手术演示变成了可无限复制的资源。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点对面传播知识,MOOC中则变成了面对面传授技能,拥有更大决定权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安排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达到理想的目标。

2.3丰富教学手段

MOOC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更多采取贯通式编排。设计者在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后,围绕知识点优化学习路径,以问题导入为牵引,通过设置特定场景,展开话题,引导教学。游戏式、互动式、对话式的MOOC平台可以进一步延伸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ing,PBL),通过设置特殊诊疗场景、引入典型病案、实施同步会诊等方式展示知识点,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作为教学媒体的优势。

2.4实现教学评估与认证

传统医学教育偏重于由表及里的讲授、由师到徒的传承,MOOC与传统教学、网络课程的显著区别在于延伸了教与学的反馈链条,评估和认证使教学富有更完整的意义。一部分MOOC平台的检测方式结合了机器评价和学生互评,对学员的作业和结业测试打分;一部分MOOC平台借助哈佛、斯坦福等国际顶尖高校的优质资源,MOOC可以在检测后向完成学习的学员授予经过官方认可的学分。

3通过MOOC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设想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终极价值是医学人文价值。目前,人类追逐越来越进步的医疗技术,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这其实越来越背离医学的本质。技术再强大也仅是工具,关键看为谁所用、怎样使用。对于医学教育者来说,可以借助MOOC等技术进步的成果,缩小医学人文价值与医疗技术发展的背离。

3.1规范整合资源,拓展共享内容

目前国内的MOOC平台主要有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MOOC中国(www.mooc.cn)、网易公开课(open.163.com)等。爱课程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MOOC中国和网易公开课为商业网站推出的非营利性教育项目。检索国外MOOC平台,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占医学、生命科学类课程比例都很低。Udacity未搜索到相关课程,Coursera中有“生命起源”、“基因和精密医学的社会和伦理调整”、“志愿者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计划”、“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Edx中有“美国卫生政策”、“健康与社会”等课程。在爱课程、MOOC中国、网易公开课中,与医学人文相关的的公开课分别为6、1、2门,占医学类课程的5.3%、11.1%和50%。纵观国内外的这些课程,真正意义上的MOOC比例不高,尤其是国内课程大部分仅为网络教学,创新内容不多,教学方法有待完善。目前的MOOC课程是各高校自发推荐开设的,建议主管部门动员国内的医学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MOOC平台建设,并挑选国内医学人文领域的优秀专家,讲授科学发展观、哲学与批判性思维、伦理道德与职业精神、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培养、医学人文实践等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爱课程网等主流平台构建起完整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这既可以缓解医学生人文教育需求和部分院校相关资源不足的矛盾,也可以使优质的人文教育师资发挥出最大化效能。

3.2优化反馈通道,实施个性教导

Coursera等较成熟的MOOC平台要求学生学习前填写学历、兴趣等信息,学习中参与和课程相关的学习社区、讨论论坛,可以借助数据采集,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推荐学习资源;Udacity甚至希望将学习信息提供给雇主,以便多方携手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建议国内的MOOC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优势,注重在课程交流区、论坛中即时搜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反馈,分析汇总出学习规律;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通过平台提供的分析报告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想法和效果,进而及时修订课程架构、调整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以医学伦理学教学为例,授课教师应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于医患矛盾的个体情绪和集体认知,帮助学生缓解执业压力、增强执业应对能力。

3.3延长学习时限,强化行为养成

目前,各类型医学人才培养大纲在人文教育方面,仅针对学历教育作了指导性规定,医务人员工作后接受此类培训的机会不多。也就是说,医务人员几十年执业中的人文素养大部分来自学校2-5年的人文教育。这一现状距离培养医德高尚医务人员的目标相差太远。所以,翻越高校“围墙”、降低学习门槛的MOOC平台,可能成为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执业操守、从业信念等终身教育的理想平台。主管部门应针对医学生、住院医师、中青年骨干医师、高年资医师等各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在MOOC平台开展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人文教育,包括从医患沟通技巧到价值观培育、医学美学、人类学等内容;强制性要求将MOOC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医护人员每年必须修够一定的人文教育学分,完成一定的MOOC人文教育课程才能晋升职称;促使完善学校阶段性成绩和职业生涯全程评价相结合的人文教育模式,通过终身化的人文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执业操守、规范执业行为。

3.4增加情景教学,强化实践运用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其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学生们在情景教学、诊疗实践中仔细揣摩,互联网教学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但MOOC平台可以将诊疗室、手术室在课堂上真实还原,大大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和针对性,弥补了书本学习较为抽象的劣势。MOOC平台应在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学等人文课程中,展示不同科室诊疗场景及可能发生的人文关怀疏失,邀请医学人文专家逐一介绍避免医患纠纷的方法,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讲授开展临终关怀、绝症安慰的实践经验,邀请癌症康复者、器官移植患者介绍患病的真实感受;在考核阶段,结合标准化机考作答和情景化面试,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交往技能予以评估,尽力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比如,在分娩场景教学中,教师不停地给模拟产妇鼓劲、加油,帮忙擦汗、喂水,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真切感受医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3.5认证学习效果,促进接受认同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5

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审美意识,具备有亲和力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能决策和管理的能力。WHO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了培养五星级医生的要求,这就是: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心理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及组织的管理者。其中决策、交流、领导和管理的要求都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人文教育可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国医学界,很早以前就重视医德。为医学生提供人文素质教育之目的,就是为了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树立与加深学生的人生观与人文信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积极的、主动的为学生讲授人文素质的相关知识,更要处理好正确的培养关系。不仅仅是局限的传授知识来完成将教学目标,更应该做到多元化的引导学生树立好人生观、关爱人性、关爱生命、尊重人权的观念,切实的达到引导学生树立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力让学生的人道主义观念提升。

三、人文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知道,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理论课也是重要的人文教育内容之一。虽然二个科目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都含有使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但却在教育内容上来说,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将弘扬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二者成互补态。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不同之处,但人文素质教育在不同的程度上更加侧重于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艺术性,还包括社会性与道德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思想、以及道理教育为重点,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等。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基础性,人文素质教育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对医学生进行人文互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健全的思想观念,更可促进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理念;本体论承诺

医学教育为什么要体现人文理念,或者进一步说,医学本身为什么要具有人文属性,这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直接、无需证明的问题,但却是一个具有十分重大的悖论性问题。一个最鲜明的论证就是:现实的许多医疗实践,处处体现着非人文,甚至是人性异化,重物轻人,看不到人,严重伤害人,等等,这不得不使我们去深度的反思:医学以及医学教育,其最原初的出发点、立足点、渊源、根据、原因、前提、基础,到底是什么?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与解答,则需要哲学形而上意义的探本,也即需要从哲学本体论的维度上,为医学奠定一个坚实的本体论依据和承诺。唯有为医学以及医学教育奠定一个坚实的本体论承诺,在这个坚实的本体论承诺的基础之上,医学以及医学教育才能够真正体现人文,才能够有效贯彻和落实人文,最终实现对人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肯定。

一、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本体论依据

哲学本体论思维,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探究存在背后的存在、原因背后的原因,即总要为现实具体事物的存在,寻找其最坚实的存在依据,最深厚的历史渊源,最能够成立的前提和依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第一哲学,是研究“是者之所以为是者”,“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1]那样,本体论哲学总是要不懈探究、形上探本,直至获得一个最终的有说服力和有信服力的依据。遵循本体论的这一思维理路,那么,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最深厚的原因、最终极依据是什么呢?首先来说,医学教育之所以存在,是源于这项独特的教育实践活动要素的存在:有着专业的医学教师,有着渴望学习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有着必要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场所,以及借以展开医学教育的图书、资料、工具、途径、方法等中介性因素。这是就一个完整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存在要件而言的。目前来看,各个医科院校实际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可谓如火如荼,有着强劲的活力和鲜明的特征,这是医学教育实践活动具体的存在样式、活动状态。但是,这仅仅是医学教育实践活动获得独立化,形成自身独特特征和存在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而所谓的独立化、专业化、分工化,还意味着医学教育实践活动有着独立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甚至脱离既有的轨道而偏离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医学教育实践活动越是独立化、专业化、分工化,可能越是离医学教育最初发生、最早起源、最原初的渊源,有着和最原初的始因越拉越火大的趋势。甚至在医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时间和一定历史阶段之后,和最原初的发生始因、建立的初衷,相背离、相异化。试看现在的医学教育模式,特别注重医学知识、技能、重大发现、医学前沿热点、焦点的教育和教学,这不仅会造成人们的关注,社会影响也巨大,而且也是医科院校着重培育的亮点,甚至是着重打造以获得出彩的着重点。但是在这些所谓非常热点、焦点、出彩的背后,试问,能有多少人认识到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呢?难道医学领域的高科技就能对人自身有着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么?难道就不想想这些热点、焦点、前沿的背后,到底对普通的广大民众有着多少切实的功用和效果呢?能够在社会广大普通人群中实际推广吗?是现代医学教育所陷入的最大困惑与实在窘境。所以,重新思考和回溯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最原初的依据、最初始的动因,应该把医学教育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求上,是人类社会本身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延续下去,需要维系作为人类社会的主体——人自身的健康,需要对人自身所产生的各种疾病、病痛有所缓解、有所治愈,这才是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最根本的依据。如果一味地追求高科技、一味地追求前沿热点,仅仅是满足富裕人群的健康需要,不能满足广大普通民众对生命健康的需求,那么,医学教育就失去了其最深厚的社会根基、群众基础,就会带来国家、社会对医学教育投入的巨大浪费。一切的医学知识、医学技术的教育教学,其初始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回归到社会广大民众的健康需求上,都要真正地为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所着想,并以此为最根本的存在依据。医学教育不仅是真理性、知识性教育,而且更是价值性、人文性教育,要时时刻刻围绕人自身的生命健康而展开,任何与人生命健康相脱离的医学知识、医学技能的教育和教学,最终都将是无法存在和延续下去的,都会失去其存在的依据。所以,医学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厚的原因、依据,是广大社会民众对生命健康的需求,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与维护,这是医学教育得以存在,并且长期存在的始终不竭的渊源。任何医学专业出身的教师,任何专业的医学生,以及医学教育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等,都要始终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最坚实的本体论依据。

二、医学教育得以有效展开的本体论根基

哲学本体论,不仅要回溯存在背后的原因、依据,而且还要探究存在自身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即存在最本原的实质、最内在的根本属性、最客观实在的规律。任何具体的存在,都要以一定的存在方式来表征自身的存在,但具体的存在方式是始终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但无论其怎样运动和变化,都需要围绕自身的内在本质、根本属性和客观规律而运动和变化,任何脱离内在本质、根本性质和客观规律的运动变化,都将会趋于灭亡,或者演变为其他形式的运动和变化。而一旦演变成其他形式的运动和变化,那么也就意味着该事物就不是该事物自身而变成其他事物了,因为事物的根本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本体论之所以能够给人做出一个坚实的承诺,最内在原因就在于:本体论总要把握有形背后的无形,具体运动变化背后的稳定,以及千变万化背后的永恒。这样就能为人类在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中找到稳定、根本和长远,实质就是抓住了事物内在的本质、根本属性和客观规律。那么,医学教育得以展开的内在本质、根本属性和客观规律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医学教育能够实质地带来最终的效果,能够为广大医学生所接受,能够体现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和作用,以及能够彰显医学教育自身的功用和效果来,这一系列的要求和指向,一定是要最终落实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凸显了人,而不是淹没了人,要充分体现人的地位和作用。医学教育切忌忽略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因素,要深深的明白,医学教育虽然围绕着医学专业知识、医疗技能等方面而展开,但内在的基础、核心、动力、活力则是医学教师和医学生,是二者作为人的因素而展开的,人的因素是医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永恒的活的因素。医学生是医学教育的对象,没有医学生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的发挥,整个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都将陷于空谈,最终的效果也将是难以为继。任何的医学教育,其形式、方式、途径、手段、方法,都要从医学生中来,到医学生中去,唯有医学生真正内化了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并外化为具体的医疗实践活动的能力,这样的医学教育和教学才能够真正取得实际的效果。而现实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则是特别凸显医学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甚至来说,是医学教师权威性、霸道性、强制性的绝对发挥。往往是医学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整个的医学教育教学活动,看似绝对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但却非常严重地埋没了医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整个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陷入了单向式、直接性、机械式的模式,进入到了一种十分僵化、老套、凝固、停滞、沉闷的状态。医学生本身作为人,作为人自身所拥有的积极能动性,被严重扼杀了。所以,这就造成了目前医学教学课堂上的分散、凌乱、凝固,教师与学生严重脱节,教师与学生“两张皮”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医学教育得以有效展开的本体论根基,或者说其核心精髓、根本性质、客观规律,一定不是就医学而医学,就技术而技术,而是就教学而教育,从教学上升到教育,是真正在培育人、教育人、塑造人、提升人,是对人性深处求知、发展、提升的引领与塑造。正所谓“优良的教育并不是为了人生在世各种现实成功的资本,而是为了人自身的完满,为了人格的健全。我们需要越过种种阻碍,回到人自身,澄清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2]这意味着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要想取得实际的效果,一定要以人为本,真正地贴近医学生,遵循医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够真正带来医学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医学教育得以未来发展的本体论诉求

哲学本体论不仅要回溯过去、把握现实,而且更要注重未来,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终极信仰和价值追求。哲学本体论总要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渴望、求索,使人们不懈探究、矢志不渝,为人们提供一个面向未来的精神指向和心灵归宿。“哲学的‘本体论’,是一种溯本求源式的意向性追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无穷无尽的指向性,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终极关怀。”[3]因为,“人是一种从不满足于既有存在,总在追求未来理想存在的一种存在。这通常被称作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本体论就是以探寻对象之外和之上的本真存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的形而上学追求的。”[4]142所以,哲学本体论总要为人们提供一个未来追求的指向,形成精神诉求、价值理念,使人的思想、精神、理想、信念达到一个高级的境界,成为人自身生存发展的精神源泉和信仰动力,更是人自身的精神追求与最终归宿。医学教育要想能够持续不断地延展下去,要想真正成为社会的一种需要,广大民众的一种期盼,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导者———医学教师,肯定是要在具体的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所追求,有所理念,有所超拔的。或者说,要从具体的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的终极价值与意义,并从中获得存在感、幸福感、满足感,使得自己的医学从教生涯,医学教育工作,获得某种超越的境地,得到某种幸福的体验,获得某种心灵的慰藉。那么,医学教育对未来的本体论诉求、追求,终极的价值理念到底应该是什么呢?难道是医学知识的具体传授,还是医学教学的有效展开,以及具体医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其实这些都是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的直接性目标。但在这些具体的直接性目标的基础上,医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一定是有着一个更高级的、更终极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那就是对医学自身的终极价值与意义的求索,即对人的生命健康的终极关怀,更进一步说,要最终体现在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维护,对人的生命的崇高理解与深刻认识上。世界上没有什么其他方面能够比得上人的生命的重要,人的生命具有最崇高的价值与地位。身为一名医学教育职业工作者,运用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医学生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无论是自己的职业目标,还是培育优秀的医学生,以及塑造未来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都要尊敬和维护人的生命本身,要形成对人这一独特物种的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所以,医学教育工作者是伟大的、是崇高的,是直指人的生命的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的,是真正在做着最能够让人感动、最能够让人尊敬的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现实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许多医学教育工作者并未把其主要的精力、价值诉求放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仅仅是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而已,没有真正起到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转而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价值诉求,理想目标放在了科研、学术论文、课题、职称、职位等上面,在这些事务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不免带来许多医学教育工作者压力巨大、精神心理紧张、焦虑等怪现象。这造成的结果是:没有精神活动的家园,没有崇高精神理念的价值追求,更没有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慰藉,幸福感严重缺失。其实,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其最本真的存在样态,或者说其最真实、最现实、最实质的价值与意义,就存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真实的生命存在、生活写照、本真面貌。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够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存在感,获得学生的认可,特别是获得学生内心世界的肯定、尊敬,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这句话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性理解,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广大学生思想心理的深处,能够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达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同一,能够真正震撼、启迪、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想、灵魂,能够得到他们从心往外的相信、认可,直至信仰,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高级的教学境界、最崇高的人生境界,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幸福感、最终极的精神归宿。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幸福感、价值感、归宿感,能够比得上人的心灵沟通、灵魂提升更高级的呢?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医学教师的终极追求,一定是教育境界的提升,一定是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借用马克思本人的职业观点来总结和概括:“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5]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正是在培育着为广大民众健康福祉而操劳的医务人员吗,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也是最能够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吗。所以,医学教育事业不仅能够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而且能够更加伟大而崇高的存在下去。在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医学教育工作者最可以实现自己的终极价值与人生意义,最能够获得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归宿,能够在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参考文献】

[1]俞宣孟.本体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8.

[2]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1.

[3]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228.

[4]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1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