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例6篇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SWOT分析

1.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型产业,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食”占据榜首,饮食对于人们来说是无时无刻不能缺少的东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更加注重参与体验。现在对于很多旅游者来说,吃东西并不只是为了果腹,更多的是为了体验旅游目的地特色的饮食文化。海南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海岛省份,一直是国民热衷的旅游度假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海南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历史上,海南有过多次的移民迁入浪潮,在长期的移民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杂糅”的饮食文化。海南优越的气候,丰富的物产,使得海南本地食材非常丰富,海南饮食的特点是以新鲜、天然和丰富为主,例如海南四大名菜: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乐蟹等,都很强调原汁原味,还有许多民间传统美食和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也很受欢迎。这些饮食文化资源为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SWOT分析

2.1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优势分析

首先,海南陆生、海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品种优良,为餐饮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来源。海南渔业的鱼类种类多达600余种,常见的海鱼品种如黑鲷、大白姑鱼等都是绝佳的食材。其次,目前更多的消费者在就餐时开始重视“绿色、生态、健康、天然、安全”等特点。海南的生态环境在全国范围内都堪称一流,并且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食材健康环保,这完全符合了当今的健康饮食的趋势。而且海南菜的做法突出了清与鲜,注重养生、追求健康、烹饪方式低碳环保,比如像海南的一道名菜——椰子鸡,利用椰汁的香味充分的包裹住鸡肉的鲜嫩,且椰子鸡所采用的仔鸡食材性平而不燥,与椰子汁完美融合,共成益气生津、清热补虚之剂,非常适合老年人养生食用,符合人们的饮食消费发展趋势。

2.2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劣势分析

首先,海南餐饮的在国内外知名度不大,这与海南旅游业的知名品牌是不相称的。游客们不远万里来到海南往往只能简单地品尝一下海南的特色餐饮,比如海南四大名菜等,并没有很好地体验海南原生态的饮食和养生文化。长此以往,这种情况必将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海南饮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并且进而削弱海南特色餐饮文化对海南旅游业的拉动力度。其次,目前海南旅游业发展受到限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少有名气的大厨等专业人才。很多厨师对于一些传统名菜的做法,来源以及文化背景也是懵懵懂懂,这又怎么能依靠他们挖掘餐饮文化的深处的内涵。

2.3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机遇分析

首先,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必定迎来新的机遇。2016年11月7日颁布的《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海南要突出健康养生、乡村风情、休闲购物等特色主体,打造具有海南独特风情的旅游品牌,这些政策为海南提升饮食文化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咨询信息越来越便利,各种新型娱乐节目也越来越多。近些年“舌尖上的中国”“味道”“天天美食”“十二道峰味”等中国本土美食综艺节目的兴起,国人开始逐渐追求全国各地特色美食,传统菜系在这一时代潮流下也逐渐有了复兴之势。旅游主体在观看美食节目之后对美食以及美食所在地旅游资源进行网络搜索,可以很快了解到更全面的信息,产生认知从而刺激旅游意愿,节目播出的同时也带动了饮食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2.4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威胁分析

海南毗邻广东,但海南菜的名气相较于粤菜却是相差悬殊,总体来讲有几个因素制约了海南菜的进一步发展。其一,海南菜本身缺乏足够的变化与特色,在面对日益精益求精的食客需求以及其他菜系崛起的挑战时难免捉襟见肘,其二,从事行业的餐饮业主们由于对海南菜缺乏足够的自信,以及对宣传成本方面的考虑,而在推广海南菜的工作上用力不足。其三,政府对本地饮食文化的推广需要更大力度的资金与政策支持,餐饮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壮大仅靠餐饮行业本身是不够的,政府的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除这些外,湘菜、川菜、东北菜也陆续进入海南餐饮业,这些都加剧了海南菜在餐饮业的竞争压力。同时,网络时代下,任何事件都可能在网上迅速传播,并有可能走样,而给当事方带来极大的影响。比如前几年春节期间,三亚某海鲜餐馆宰客事件,很快在网上发酵,并形成强大舆论压力,虽然涉事餐厅很快被处罚,但也给海南餐饮业带来了长时间的负面影响。

3.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3.1增强品牌意识

在网络时代下,海南餐饮业需要转变经营理念,不能够墨守成规,从而提高海南饮食业的影响力。首先,我们需要创造品牌,把良好的一面和出色的菜肴推荐给更多的游客,如尝试用连锁店的方式推广海南椰子鸡等特色菜肴。同时海南的餐饮企业特别需要注意服务态度,笑脸迎人,给游客提供更贴心、更细微的服务。此外,还可以从营销方式方面下手,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海南餐饮业必须善于利用微信营销等新兴的营销方式来吸引顾客,提高知名度。

3.2创新宣传渠道

现在的美食节目和真人综艺节目广泛受到追捧,国人开始在享受旅游休闲的同时,追求全国各地特色美食。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这些条件吸引了很多综艺节目的到来,通过和这些节目进行合作,可以在宣传海南饮食文化的同时,增进人们对海南饮食文化内涵的了解,让人们知道这些美食在哪里、特色是什么、并产生到这个地方感受和品尝一下这些美食的想法,这样可以带动海南当地饮食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结合海南本地特色举办美食节、建设美食街,举办别有风趣的美食竞猜活动,来增加游客对海南美食的感性认识,通过他们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达到口碑传播的宣传目的。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交友平台等新兴传播渠道来进行宣传海南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打响知名度,大力传播海南特色饮食文化。

3.3培养专业人才

如今随着餐饮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调整,餐饮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也正在面临日趋严格的考验。餐饮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餐饮市场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拥有大批专业的管理人才与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是一个餐饮企业在未来竞争日趋激烈的餐饮市场立足的必要条件。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如今社会对服务行业整体的偏见与服务本身的社会地位则阻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宣传来引导控制社会舆论的走向,为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好铺垫,同时应加大对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视,培养出一批既熟知饮食文化又能掌握科学管理方法的人才,从根本上提升餐饮市场的整体质量。

3.4不断创新菜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交流紧密,多地的名菜佳肴以及西式快餐纷纷抢占海南的餐饮市场,海南的餐饮市场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只有菜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餐饮业的发展,对于餐饮业来说,菜品是核心产品,在主打产品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菜品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让消费者感觉到新鲜感,海南本土的餐饮业应该加强海南菜的创新研究,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可以学习到别国或其他地区菜品的特色,也可以及时了解到消费者的饮食偏好趋势,从中找到灵感,研究出新式菜品吸引游客。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菜品的营养性和健康性,这样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的消费者。

3.5深度挖掘海南饮食文化内涵

随着游客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海南餐饮行业也需要深入挖掘海南的饮食文化内涵和各民族的饮食习俗,特别要注重观赏、享受和参与性相结合,使得海南的饮食文化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海南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每道风味小吃背后都有一段令人称奇的故事,这些海南饮食的文化背景、民间传说以及风土人情等都能激起游客的兴趣,让游客们在吃得尽兴的同时达到精神的满足。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养生这一块的要求越来越高,养生文化也逐渐受到大众的追捧。海南饮食原汁原味,口味比较清淡,加上海南岛空气质量名列前茅,也适应了这方面的消费需求。

结论

海南具有丰富的饮食资源和优质的地理位置,已经具备开展美食旅游的许多有利条件。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游客们已不再只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更加追求于精神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饮食文化背后的内涵,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风俗,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满足。把海南饮食文化资源当作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保证海南美食的质量,还要注重就餐环境、服务质量和食物所隐藏的文化内涵,要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的游客的真正需要,合理开发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打响海南饮食文化的知名度,使其日后能够成为海南旅游业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王雪莲.美食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以桂林世界美食博览园[J].2007,22(5):11-18.

[2]樊玲.线议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5-8.

[3]何宏.饮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P].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2007(01):6-7.

[4]林玉杉.基于体验视角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索[J].商业研究,2008(01):39-41.

[5]刘荆洪.试谈海南饮食旅游文化[J].海口经济学院学报,2010(02):66-69.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 潮汕 潮汕美食 美食旅游资源 旅游业发展

一、 潮汕美食在潮汕旅游中的意义

第一,潮汕美食文化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旅客出门,总希望能多游览些景观,多领略些风情。如果在游览中的用餐、歇息,仅仅是填饱肚子,恢复体力,这个过程就是空白。反之,如果引入饮食文化,就既能饱口福,又能饱眼福:既补充了身体需求,又满足了旅客心理愿望,一举两得,从而使旅客的旅途生活大大丰富。因此,充分发掘潮汕美食原生地优势,打出美食这张“潮汕文化经济牌”,定能受到旅客欢迎,招徕更多旅客。

第二,潮汕美食文化可以提高旅游活动的品位。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文化含量不高的旅游项目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将潮汕美食文化充分融合在旅游当中,让旅客在轻松愉快的用餐过程中,领略到潮汕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韵和潮人独特的风俗人情,从而提高旅游欣赏水平,增长见识,升华美感。

第三,潮汕美食文化将在旅游业发展中不断繁荣。汕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并日渐成为汕头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精心设计旅游线路,让潮汕美食文化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和促销项目,穿插在旅游线路中,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使潮汕美食文化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 潮汕美食在潮汕旅游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潮汕饮食文化的研究远远滞后。与潮汕茶文化研究相比,潮汕饮食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很不足,有关潮汕食文化研究的文章难得一见。对潮汕美食的发展历史、具体特点、科学价值、文化内涵及对旅游业的作用等问题,我们尚未有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因而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潮汕美食的宣传、开发、提高和发展。潮汕是潮州菜的故乡,可是不论政府和高校、或是行业和企业,至今都还没有成立一个像样的潮菜研究机构。政府要把潮汕美食作为汕头一项独特产业,营造一种人人关注饮食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组织专家学者,全面地挖掘、整理饮食文化,对潮汕美食的形成、演变、发展和各种特色菜肴的用料、烹制、营养、特色以及传说、典故等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

其二,潮汕美食在经营上过于分散,规模普遍较小,很多产品没有质量标准,不符合食品卫生和营养的要求,产品包装十分欠缺,市场策略也缺乏现代化,一些知名的潮汕美食品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其三,潮汕的各大餐馆,应市的菜肴多半大同小异,缺乏鲜明的自我特色。

其四,潮菜厨师、烹饪师的培训工作缺乏规范化和规模化。我们经常在国内外报纸上看到“高价聘请潮州菜厨师”的广告,也经常听到外地某些“潮州菜馆”提供的是“伪劣”产品,这表明市场上对潮菜厨师有较大的需求。我们从老厨师口中得知,培养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主厨需要十年以上功夫,这又表明了培训工作的艰巨性。当前的现状是,各地都办过一些短期培训班,但是既缺乏中、长期的培训规划,又缺乏一定的办学规模,甚至至今还拿不出一套潮菜厨师的培训教材。

三、如何开发和优化现有的潮汕美食旅游资源

研究潮汕美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首先,要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优化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与优化的原则主要有:

其一,个性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应突出个性,充分揭示和发展其本身独有的特色,把各项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主题,以此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有特色,就有吸引力,也就有了竞争力。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自然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人文特色,二者的开发又都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

其二,市场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应以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依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标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市场需求是变动的,旅游资源在市场竞争中随时面临着入时或过时、以及扩大或丧失吸引力的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应注重旅游市场的调查和预测,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选择开发重点。

其三,效益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应注重提高它的使用价值和吸引能力,要以较小的投资耗费和较短的建设周期换来较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益与它吸引旅游者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单正比。

潮汕美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我们认为,除了要搞好专门规划、加强研究和培训、扩大对外宣传、有效利用内外资金、建设潮汕美食旅游线路等之外,还应该着重做好产品定位工作: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3

目前,成都地区花卉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要创建品牌、促进发展,仍需要不断开发新的花卉旅游产品,提高花卉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采用吴必虎教授提出的昂普(RMP)分析法,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来剖析成都花卉旅游产品发展现状。

一、成都花卉旅游RMP分析

(一)资源(R性)分析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成都地区的花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花卉旅游资源的梳理,可以总结出如下成都花卉旅游资源分布特征:第一,资源分布广泛,花卉品种繁多。如彭州丹景山的牡丹花、龙泉驿的桃花、蒲江石象湖的郁金香等,各区县均有赏花的景点。第二,活动项目单一,花卉看点相似。由于花卉种植地域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之间资源同质现象较为突出,旅游活动项目缺乏创新。第三,资源分布不均,西北西南花卉资源分布密集度高,城郊地区果木花卉资源较为集中,市区景观花卉资源更多。第四,花卉旅游季节性较强,多集中于3-6月间,每年上半年几乎都是成都花卉旅游的旺季。

(二)市场(M性)分析

伴随着成都地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休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并逐渐激发了花卉旅游市场的形成。从传统的青羊花会为引擎,成都市开始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花卉展览及节庆活动,并带动城市周边的花卉基地和花木种植农户发展观光农业,开发出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花卉休闲旅游产品。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27届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共吸引740.16万人次游客来龙泉赏花踏青,较去年同期增长16.09%,为龙泉驿区带来旅游收入26.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

(三)产品(P性)分析

成都拥有丰富的花卉旅游资源,但花卉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尚未形成一定的旅游产品体系,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目前,成都花卉旅游主要依托“节庆+农家乐”的运作模式,产品多为以花卉观赏、农家休闲、郊野采风为主的中低端旅游产品及服务,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

我国花卉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的宝库里,早已形成花卉文学、花卉绘画、插花艺术、花卉工艺品、花卉食品、香花疗法等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文化领域。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我国花卉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格调高雅,开发价值非常大。但从成都花卉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具有花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开发迟缓,没有系统、全面地挖掘花卉文化特色,基本都是以综合性的花卉旅游节庆为主,花卉旅游产品开发与花卉文化脱节。

二、成都花卉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思路

(一)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

打破传统的成都花卉旅游发展模式,突破单一雷同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花卉旅游产品类型,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充分依托本地花卉旅游资源,挖掘花卉文化、川西农耕文化、踏青文化、民俗风情等内涵,推出集参与性高、体验性强、趣味性浓、文化性厚、娱乐性强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层次旅游者的旅游诉求,加快建设成都花卉旅游产品体系。

(二)设计衍生产品项目,注重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

在加快开发传统花卉旅游产品的同时,积极设计花卉衍生旅游产品及项目,瞄准健康养生、美容养颜等新兴潜力市场,注重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成都花卉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花卉不但赏心悦目,有些花还能入药,起到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的功效。《神农本草经》里说,桃花“令人好颜色”。成都地区桃花资源极其丰富,利用女性旅游者求美的心理,开发一些特色美颜养生产品,如花卉精油SPA、花卉美颜面膜、桃花养生宴等,为旅游者定制个性化的养生服务项目,填补成都花卉旅游高端产品的空白。

(三)挖掘花卉旅游文化,加强产品文化内涵的注入

文化是花卉旅游的灵魂,对于花卉旅游开发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并把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不断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及项目,才能吸引旅游者的目光。挖掘成都地区花卉文化的内涵,并融合地方民俗风情文化、踏青文化、山水文化、诗词文化、美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子,将其注入到花卉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丰富产品内容,提升其文化内涵及价值。

(四)打造品牌旅游产品,重视地域文化特色的彰显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旅游餐饮;体验化;网络化;特色化

中图分类号:F592

一、北京旅游餐饮市场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北京旅游餐饮市场规模

旅游餐饮(Tourist Catering)是指为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餐饮服务。它以社会餐饮的整体繁荣为发展基础,在满足旅游者生理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餐饮产品设计,实现旅游者对目的地地方特色文化需求的满足。

北京作为国际城市,是全球流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来京旅游消费。北京旅游人数从2006年的13590.3万人增长至2012年的23134.6万人。北京餐饮业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首都文化优势,是外国人、外地人来北京旅游“品味”北京的必然媒介。北京旅游餐饮既指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的餐饮,包括旅游饭店的餐厅、旅游定点餐馆、旅游景区内及周边的餐馆和小吃摊、旅游交通站点附近的餐馆等;也指主要服务对象是当地居民,也为旅游者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包括各类正餐馆、快餐馆、小吃店、咖啡馆、茶馆、酒吧等。2006年旅游来京者的花费构成中,外省游客18.7%用于餐饮,入境游客有11.7%用于餐饮,餐饮花费为47104.2万美元。2007年至2013年北京旅游餐饮消费从412.7亿元增长至871.8亿元(见图1和表1)。

(二)北京旅游餐饮市场特征

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城市和旅游消费城市,北京旅游餐饮呈现出文化体验、特色化、国际化发展特征。

一是文化体验。以全聚德、仿膳、便宜坊、东来顺、聚德华天、四川饭店、来今雨轩、白魁老号、隆福寺小吃、馄饨侯、晋阳饭庄等中华老字号餐饮体现了北京传统餐饮文化,以大董、花家怡园为代表的创意菜,以厉家菜、谭家菜、听鹂馆为代表的宫廷官府私家菜,以皇家御膳、御仙都为代表的皇家菜等代表了京味餐饮文化,这些具有文化体验的餐饮都有很好的发展,也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二是多元化。北京海纳百川的餐饮文化使川、鲁、粤、东北、湖北、贵、新疆、内蒙、傣家、苗家等全国各地的风味特色餐饮都在北京有很好的发展。如以顺峰、黎昌海鲜、金悦、万龙洲、净雅等为代表的粤菜;以俏江南、眉州东坡、沸腾鱼乡、麻辣诱惑、海底捞、金山城、巴国布衣、蜀国演义等为代表的川菜;以湘鄂情、湘鄂春、九头鸟、九头鹰、红番茄、楚天红等为代表的湘鄂菜;以绿茶、大江南、张生记、娃哈哈、孔乙己、咸亨酒家为代表的江浙菜;以小土豆、大清花为代表的东北菜;以西贝莜面村为代表的西北菜;以李老爹香辣蟹、贵州酸汤鱼、云南云水谣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菜;以及以鼎泰丰为代表的港台菜等。

三是国际化。北京作为国际城市,是世界美食的重要聚集地,汇聚欧式、美式、韩式、日式等世界各国风味美食,集中展现了国际化餐饮文化。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赛百味、汉堡王等西式品牌快餐;马克西姆、兰特伯爵、朗马、富马克法餐厅,雅玛、莫劳龙玺、贾梅士葡国餐厅、奥拜客牛排等国外餐饮品牌;韩国、日本、巴西、土耳其等异域风味餐饮等。

二、旅游餐饮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消费在不同的时代,其内容与消费方式都有很大不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旅游消费逐渐呈现出体验化、专属化、网络化发展特征。旅游餐饮作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体验化、特色化、网络化、集聚化发展趋势。

(一)体验化

体验化已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特征,从旅游目的地、出行方式的选择到旅游住宿、吃饭、购物都呈现出体验化特征。选择旅游目的地方面,丽江、凤凰古城、南锣鼓巷等特色体验化景点取代过去传统景点。旅游住宿方面,中国消费者协会的2013年旅游餐饮调查报告显示,青年旅社、民宿客栈类酒店市场份额提高,游客开始追求特色情和差异化体验。旅游购物方面,集景泰蓝产品研发制作、工艺展示、精品欣赏、参观购物为一体的珐琅厂成为游客来北京购买特色景泰蓝的首选。旅游就餐方面,游客旅游大多选择当地特色餐饮,体验当地特色餐饮文化。如北京烤鸭、北京老字号餐厅、北京小吃等成为游客来北京旅游就餐的首选。

随着体验化已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特征,旅游餐饮也呈现出体验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体验、艺术品味体验、现场互动体验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文化体验。国内外餐饮企业大多重视历史文化体验。全聚德一向重视历史文化体验,要求服务员能清晰地向顾客介绍全聚德的创业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巴黎Hotel Bristol餐厅就餐顾客往往有穿越时代的感觉,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体验悠久文明。

二是艺术品味体验。国内外很多餐饮企业突出强调餐饮的艺术品味,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文化,藉此提高餐饮附加值。巴黎路易十五餐厅十分重视艺术品味,从装饰设计到侍者的工作服都是最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宾客享用一餐就像观看一出戏剧般隆重,器皿上刻着知名大师的签名,主厨甚至亲自设计某些宾客的餐单,以万宝龙或卡地亚限量版笔签字结账,被评为米其林三星餐厅,很多游客专门打飞的去体验。大董以北京特色烤鸭为基础,打造突出艺术效果的创意菜,取得每年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的业绩。“皇家粮仓”将北京古城皇家文化与看昆曲合而为一,最贵的3个包厢达到12000元,上座率在八成以上,杨振宁博士、于丹、陆川等很多名人都曾欣然前往。

(一)旅游餐饮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笔者对旅游餐饮企业未来发展有三点思考。

1.传承与创新

一是在深入挖掘北京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如大董以北京传统烤鸭为基础,开发创意菜,适应现代人追求文化创意的生活方式。

二是从原材料、烹饪方式、菜品制作、餐具等方面注重创新。如法国简・乔治餐厅(Jean Georges)善于把多种风味和材质搭配在一起,并与不同名酒搭配经营欧美现代风味餐饮,风味和材质的搭配出人意料。东京宾田家餐厅菜肴每周更换一次,可按照客人口味调整制作方法。肯德基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的核心,将本土化与创新研发相结合,将中式传统融入西式快餐。

三是与全球顶级品牌、时尚品牌相互融合、一体化发展,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如古驰(Gucci)、阿玛尼(Armani)、香奈儿(Chanel)等顶级品牌纷纷与同一档次餐饮品牌结盟,形成了类似香港岛中环阿玛尼酒吧(Armani Bar)、意大利米兰古驰咖啡(Gucci Cafe)等。最有代表性的是九星大厨阿兰・杜卡斯携手香奈儿于2004年底在日本东京银座开设的香奈儿餐厅(Chanel Beige)。该餐厅人均消费在500美元以上,最贵的一道菜 “平均每吃一口价值20美元”,但由于拥有大量的香奈儿拥趸,依旧贵宾盈门。全聚德集团与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德国费迪南德・碧洛德葡萄酒有限公司合作,面向奥运市场的亚运村店推出美食配美酒的中西合璧皇家宫廷特色和奥运主题创新菜。

2.坚持品质

一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加工环节均保证食品安全。如百胜集团建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巴黎琶音餐厅(Arpege)创建自己的供货链,在巴黎以外有两处果菜园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为其供应所有水果和蔬菜,让餐厅对农产品实行完全控制,使得菜单符合时令要求。

二是从原材料的选择、采购、加工、制作要追求高品质。如东京水谷寿司店采用专供极品原材料,每天清晨去筑地市场熟悉的供应商采购上等的新鲜鱼类和贝类,40年采用统一供应商的高质量大米。东京银座小十餐厅追求天然食材,精细加工,对所用食材有严格的标准。海鲜要用静冈御前奇产的新鲜鱼,也用德岛鸣门的鱼和虾,而且为确保鱼虾鲜度,要求每天早上送货,运送中放入多少冰都要由老板指定。蔬菜用来自茨城农民种的无农药菜,辣根用有名的静冈青辣根。

三是强调环境体验。从店内装修布局、菜单设计、人员着装等方面打造高品质的就餐环境,与景区特色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体验氛围,突出强调餐饮的艺术、文化体验价值,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文化,使游客体验到旅游餐饮的乐趣,又能弘扬北京饮食文化。如北京眉州东坡酒楼的菜谱做得古色古香,艺术含量较高,很多食客拿着菜谱点菜的时候,不但为东坡系列菜品所吸引,而且引发了他们思古之幽情,多了一些情趣和享受。上海米其林三星餐厅(SENS & BUND)通过构思创意的餐厅装潢、布置,融合法式传统与现代的元素,驾驭东西方的审美感,营造出一个优雅、华丽的氛围。连锁美式经营的中餐馆P.F.Chang餐厅的布置更展现浓郁的中国风情,真人大小的兵马俑是P.F.Chang的标志,墙上的中国古代仕女壁画、考究的中文书法等,都营造出浓郁的中华文化环境,让顾客吃到中餐,还品味中华文化。

3.网络化战略

一是入驻网络平台。餐饮企业应当积极入驻大众点评、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开展网络团购、网上订餐服务、APP订餐、移动就地化餐饮服务。如眉州东坡与易淘星空旗下网站易淘食合作开始在线点餐、订桌和支付的业务。目前网上预订的桌位达到了每店每天20~40桌。外婆家通过网络宣传集聚人气,名列雅虎口碑网排名杭城热门餐厅前50,在大众点评网杭州菜系浏览量排行中,以10670票高居第一。

二是加强网络营销。大力引进网络化人才、加强网络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构建专业化的网络营销团队,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开展网络营销。如天津渝湘江南餐饮集团引入了微信,将企业推出的优惠措施、人性化服务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直接传递给终端消费者,目前微信会员已达2万多人。眉州东坡集团“527美食速递系统”实现了手机APP客户端、眉州东坡美食速递网、美食热线三大外卖订餐渠道的“三网融合”,启动后外卖订单就以每周20%的速度递增,且客单价均在100元左右。有着18年历史的上海知名传统小吃品牌“小杨生煎”利用微博进行营销推广,三个月的时间内,小杨生煎建立之初微博粉丝数从17陆续增长至12,405,成为全国游客来到上海必吃的小吃。窝夫小子、F美食FOOD使用微派客微信公众号管理服务平台进行营销推广消费人数和销售额得到很大提升。从2014年1月开始使用公众号管理服务平台进行营销推广以来,F美食FOOD粉丝数4个月累计达到12854人,窝夫小子日均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销售额达到1000元以上。

(二)对政府支持旅游餐饮的建议

一是加强旅游餐饮发展的扶植与指导。加强餐饮业数据统计采集整理,建立调查分析系统,增强对餐饮行业的分析。制定北京旅游餐饮发展规划、北京旅游餐饮企业推荐目录,支持北京旅游餐饮行业发展。搭建统一的北京旅游餐饮服务平台,积极推广北京旅游餐饮品牌。

二是政府部门合力支持。会同财政、税务、工商、质检、卫生、市政、交管等部门,研究制定促进餐饮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选址、网点规划、工商登记、卫生监管、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减免收费以及便利运输等方面,为旅游餐饮经营企业创造良好条件。特别针对厨房的面积审批、餐饮企业刷卡费率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从财政资金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特色化、体验化发展改造。构建集群发展区域,给予特色街区政策,完善基础设施,鼓励集群化集聚。支持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鼓励网络平台搭建。支持餐饮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面的改造。

四是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对旅游餐饮企业的总体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特别支持微信微博网络化营销,发挥微信微博的作用。加强特色餐饮街区整体街化营销促销,鼓励特色餐饮街区集聚化发展。

五是发挥餐饮行业协会作用。发挥行业协会与社会、政府之间的中介、沟通的作用,维护企业利益、在人才培训、信息沟通、业务交流、营销推广等方面搭建共享平台。请互联网实战成功企业介绍经验,开展微博微信等网络营销课程,组织行业考察,交流成功经验。利用行业协会搭建第三方平台,建立异业联盟,支持不同行业相互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萍,怀丽华.餐饮企业开发旅游餐饮的探讨[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3).

[2]康丹.成都旅游餐饮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3]王健.东城区特色餐饮研究报告[R].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2010.

[4]韩凝春.国际商贸中心餐饮业发展的基本经验[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1(2).

[5]李馥佳.旅游消费发展趋势研究[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2).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 旅游产品谱系;活动偏好;市场细分;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09)09―0036―07

1 基于活动偏好的市场细分

活动偏好是游客欲望或需求的外在具现,它表示游客基于个人喜好和已知信息而产生的对某产品的消费倾向。调查游客对各种活动的偏好相当于搭建资源与市场对接的桥梁,能检验各种可能使游客感兴趣的产品概念,为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中。以往单纯测量被访者对活动总体偏好程度的做法,只能笼统获得关于活动偏好大小顺序的结论,难以确定应针对什么市场开发什么产品的问题。

为了识别对不同类型活动最感兴趣的群体、提高活动偏好调查的科学性,本文尝试使用基于活动偏好的市场细分方法。目前国内关于游客市场细分的研究仍倾向于一般性原则和策略方面的讨论,缺乏结合案例的定量研究,曾使用过的细分指标主要有消费者行为、追求利益、出游动机、旅游态度和偏好,而采用活动偏好作为分类指标的尚无。谢等(Hsieh et al.,)总结了基于活动偏好进行市场细分的益处:对于游客,能简便出游决策过程,增加对特定活动和体验的需求;对于旅游企业,则能通过吸引特定目标市场,增加淡季的游客量,提高经济收益。不少学者已证明活动偏好是细分游客市场的有用指标,如谢等(Hsieh et al.,)基于游客参与活动细分了香港出境游客市场,发现“探亲访友”、“户外运动”、“观光”、“全部活动”、“娱乐”5类细分市场,并总结出各细分市场在社会经济和人口特征方面的差异。杰弗里和谢(Jeffrey,Xie)根据访华英国游客的人口、社会经济及行为特征细分出8类群体,发现各类群体的活动组合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张等(Jang et al.,)曾根据参与活动对法国出境游客市场进行细分,划分出“海滨阳光爱好者”、“城市观光者”、“文化与自然热爱者”、“探亲访友者”4类群体,并定量评估了各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可见,基于活动偏好的市场细分将为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提供直观的产品开发概念和市场营销启示。

2 旅游产品谱系开发

旅游产品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资源、设施和服务的集合体,而旅游产品谱系则是在特定区域中旅游产品类型与具体产品项目组合而成的层次性系统。产品类型指按照某种标准聚合而成的一组产品,产品项目指产品类型所包括的具体子产品,例如,产品类型按动机分为文化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中文化旅游产品包括参观博物馆、参加民俗活动等具体产品项目。少数最具市场吸引力且游客接待规模较大的旅游产品,如世界遗产景区、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等,构成一个地区旅游产品谱系的引力中心,一般称之为核心产品,或形象地称为龙头产品、拳头产品、月亮产品等。核心产品是吸引游客前往目的地的最主要拉力因素,对整个地区的旅游产品具有强大辐射效应。本文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为例,研究核心产品主导下的旅游产品谱系开发问题。

丰富旅游产品谱系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产品多元化能突破门票经济瓶颈,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旅游区由于产品种类单一,导致过度依赖门票收入,门票价格一涨再涨,严重制约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少学者已提出旅游目的地应从单一经营模式转向综合经营模式,不断延伸与景区相关的产品线。第二,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游客已不满足于对单一景点的观光游览,而是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参观多个景点、参与多种形式的休闲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产品多元化经营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刺激旅游消费的有效途径,并能为经营者创造更多赢利机会。第三,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丰富旅游产品谱系不是旅游产品数量的简单累加,它通过多个产品的有机组合,产生“1+1>2”的规模效应。第四,缓解资源保护压力,对于价值较大且具有消耗性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谱系还能避免因资源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游客超载、环境污染、商业设施过多等严重破坏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问题。

旅游产品谱系的开发方式分为垂直开发和水平开发。美国营销学家科特勒在《水平营销》中提出产品开发的两种思维:一种是垂直营销(verticalmarketing),通过序列和逻辑思维过程,采取市场细分和定位策略,调整现有产品和服务,使市场多样化;另一种是水平营销(lateral marketing),通过富有探索性、可能性和诱导性的创新思维,产生涵盖目前未涵盖的需求、用途、情境或目标市场的新产品或服务。前者沿着一个固定方向前进,后者产生新的方向。据此观点,旅游产品谱系中的垂直开发指开发与原有产品主题相关的纵向深化产品,该产品依托原有产品而衍生;水平开发跳出原有产品的内容范畴,不需依托原有产品,指开发与原有产品主题无关的横向延伸产品。两者互为补充,全面扩大旅游产品谱系的内涵和外延。旅游产品谱系的层次可用深度和宽度来衡量,深度表示每类型产品垂直开发的层次,即每类型产品包括多少个具体产品项目。宽度表示产品类型水平开发的层次,即一个旅游目的地具有多少种不同的产品类型。管理者可通过增加产品深度或延长产品宽度的方式,扩大产品谱系规模。

3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广东开平地区的独特乡土建筑,主要特征是有枪眼、门窗窄小、墙身厚实、两层以上、具有防御、避灾和居住等多种功能,大部分建于社会治安混乱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期间。据普查,开平碉楼现存1833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及办事处,是全国碉楼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开平碉楼展现了中西方文明的交融,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华侨历史发展的一段特殊时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极具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2007年6月,开平碉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处世界遗产,实现了广东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对全省旅游品牌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开平碉楼是开平市的核心景区,全市旅游产品谱系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碉楼资源为中心的集聚特征。对外公开的碉楼景点有:自力村碉楼群;三门里村迎龙楼;马降龙村碉楼群;锦江里村碉楼群;加拿大村碉楼群;适庐;南楼纪念公园;立园等。其中,设门票营业的碉楼景区3处,立园、自力村和马降龙村,2008年游客接待人数为79.2万 人次。其他非碉楼景点有:赤坎古镇及影视城;香江温泉;梁金山;孔雀湖;司徒美堂故居;开元塔;风采堂;潭江等,见图1。

产品种类单一是开平碉楼旅游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与碉楼旅游搭配的活动,绝大部分游客参观完碉楼后即分流到台山、恩平、新会、阳江等周边县市,导致游客在开平的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曾出于管理成本增加和控制客流的考虑,有意提高门票价格,但文化遗产作为公共产品,门票涨价又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丰富碉楼旅游的产品谱系,引导游客在景区内观光、景区外消费,逐渐从观光型目的地向度假型目的地发展。

4 研究方法

4.1 活动变量选取

活动变量选取是将开平市现有旅游资源转化为游客可参与的活动的过程,例如,当地风味美食较多,故设计“品尝美食”;有些闲置古民居有意改造成酒吧或咖啡厅,故设计“泡酒吧,咖啡馆”;开平河网密集,故设计“游艇划船”。活动变量务求突出开平旅游资源特色,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性设施和服务不列入内。测量尺度以多选题方式(1表示喜欢,0表示不喜欢),被访者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感兴趣的活动。

4.2 数据收集

2007年7月,笔者在游客量较大的碉楼景点:立园、自力村和马降龙村,以刚结束参观的游客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为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抽样方式采取等距抽样方法,调查员在游客较集中逗留的地方,每隔3人抽取一名游客进行调查,若遭拒答,继续询问下一个,如此循环。现场回收问卷915份,经有效性检验,最终用于数据分析的问卷832份,有效率达90.9%,其中自力村391份(47.0%),立园362份(43.5%),马降龙村79份(9.5%)。

4.3 数据处理

因子一聚类法是市场细分常用的统计分析手段,本文使用SPSS16.0软件实现。第一步,运用因子分析对一系列细分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借鉴相关统计研究,因子分析应遵循以下惯例指标:KMO值至少为70%,并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因子载荷大于或等于0.5;公因子提取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至少为50%。本文为了使活动偏好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符合一般统计学要求,删除了“体育运动”变量,以余下19种活动作为细分指标进行最后分析。最后结果显示:KMO值为0.705,因子载荷均大于或接近0.5,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0.1%,符合一般统计学要求。

第二步,基于因子分析生成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常用方法有层次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analysis)和快速聚类法(K-means cluster analysis)。前者较适合个案较少的样本,为了克服后者因个案顺序、细分变量个数、初始类中心等因素而影响聚类结果稳定性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先用层次聚类法确定初始类中心,再用快速聚类法进行分类。层次聚类采用Ward’s法,个案间距测量选择欧式距离平方(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由层次聚类法获得的各种分类的群重点作为新一轮快速聚类分析的初始类中心。

分类数确定是快速聚类分析的关键问题,对此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但适当的分类应满足以下标准:①规模性,指各群应具有一定的数量,而且相互之间差别不能悬殊,所占份额太多或太少都是没有意义的;②差异性,指各群应具有一定的特征,即在细分变量和其他描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③可操作性,即通过运用现有资源和营销手段能触及该细分市场,并有效地满足其需求;④稳定性,指市场细分结果能经得起重复测量,通常采用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和折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进行检验。根据上述标准,笔者分别比较了2―6类的分类结果,从中选出最适合实际情况的分类,最终确定划分为5类。

第三步,运用交叉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总结各细分市场在内部人口结构、行为特征及旅游偏好方面的有用信息,显著性水平应低于0.05。

5 调查结果分析

5.1 市场细分结果

总体上,游客平均偏好活动数量为2,6个,在遗产观光之余最希望参与的活动有:农家乐、品尝美食、泡温泉,偏好程度超过3成。经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5类细分市场,各细分市场对每种活动的偏好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01。根据各类群体相对偏好比例较高的活动进行命名:类1较偏好农家乐活动,故称之为“乡村农家型”;类2较偏好参与群众活动、品茶、摄影、参观博物馆等文化含量较高的活动,故称之为“文化体验型”;类3较偏好泡温泉、品尝美食等活动,故称之为“温泉美食型”;类4较偏好野炊露营、爬山、游艇划船等依托自然资源及环境的活动,故称之为“自然野趣型”;类5较偏好按摩沐足、泡酒吧或咖啡馆等活动,故称之为“康体娱乐型”。其中,类3市场规模最大,占32.2%;其次是类1,占29%;再次是类4,占18.9%;最小是类2和类5,各占10%,见表1。

5.2 细分市场人口特征、行为特征及住宿偏好

经交叉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除了出游方式、同伴者和住宿偏好部分变量外,其余项目均在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或0.01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在性别上,类1、类3、类5的男性较多,类2女性较多,类4男女比例持平。

在年龄上,整体而言,游客的年龄结构以15―44岁的中青年为主。除了类4较集中在15―24岁年龄段之外,其他4类均集中在25―34岁,其中,类5的25―34岁者比例最高,占41.8%。类1中,35―44岁者较多,占29.3%。类3中,45―54岁及55岁以上者较多,分别占17.3%和6.2%。

在学历上,整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65.3%。类1的本科及以上高学历者较多,共占49.5%。类2和类4的高中以下低学历者较多,合计比例超过40%。类5的大专学历者较多,占39.8%。

在职业上,类1中的教师、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士较多,占14.5%,类3的企业管理人员较多,占19.8%;类4中的在校学生和公司普通职员较多,分别占25.7%和15.8%;类5中的政府公务员和自由职业较多,分别占19.7%和14.5%。

在年收入上,总体而言,收入水平中等偏下,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和1―3万元的中低收入者居多。类1中,年收入3―5万元的中等收入者较多,占25.6%。类2以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者为主,占52.9%。类3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较多,占11.6%。类4中,年收入1―3万元的中低收入者较多,占30.0%。类5中,年收入5―10万元的中高收入者较多,占19.5%。

从客源地构成看,总体而言,短途游客为主,来自江门本地和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占81.7%,省外及海外游客比例较少。类1大多来自珠三角地区,占62.2%。类4中,江门本地游客较多,占36.8%。类5中,来自省内其他地区、省外、海外的远途游客较多,共占26.8%。

出游方式在各细分市场之间无显著差异,自驾车游比例最高,约占5成,大大高于28.3%的全省景区自驾车游客比重,其次是通过旅行社参团,再次是通过单位组织,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自助旅行者较少。这与开平碉楼数量多、分布散,且公交系统不完善有关,若不自备车辆,不便前往各碉楼景点。

在过夜率上,游客总体以1日游为主,但类5相比其它4类,过夜率显著较高,达56.1%,这与类5中的外地游客较多有关。

在出游同伴上,大部分游客与单位同事、朋友同学结伴同游,合计比例超过7成。而类2中,与父母子女或夫妻情侣结伴出游者较多,可见,应针对亲子家庭、情侣市场开发文化体验型活动。

住宿偏好上,最受游客偏好的住宿类型是碉楼客栈,可见,营造地方文化特色应是旅游住宿设施开发之要点。类1较偏好农家旅馆,占21.9%;类2较偏好碉楼客栈,占44.9%,类5较偏好高星级宾馆。

5.3 细分市场特征总结

据表2,从显著性水平小于0.05的特征项目中提取相对于其他类群比例明显较大的变量,由此大致勾勒出各细分市场的轮廓特征。显著性水平大于0.05的项目表示与样本总体特征一致,不作单独注述。特征变量抽取过程中,最理想的情况是该项不仅与其他类差别较大而且绝对值也较大,但由于选项比例分布不规则,有时会出现差值较大但绝对值较小的情况,这可以解释为缝隙市场(Niche Market)细分市场在该项目中出现的雏形或趋势,同样值得营销管理者进一步关注和培育,见表3。

6 结论与讨论

6.1 产品开发策略

基于活动偏好的市场细分相当于按照市场吸引力将整个目的地的产品谱系划分为若干大类,管理者可据此决定如何构建旅游产品谱系。结果显示,开平碉楼旅游产品谱系可划分为“乡村农家型活动”、“文化体验型活动”、“温泉美食型活动”、“自然野趣型活动”、“康体娱乐型活动”5个产品类型,每种产品类型包括的具体产品项目可在表1基础上继续深化。文化体验型活动属于遗产旅游的垂直开发范畴,偏好者仅占10%,说明在文化遗产旅游者中,只有10%的人在遗产旅游之余希望继续加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体验,而其他绝大部分人更偏好乡村旅游类、温泉美食类、自然野趣类、康体娱乐类等横向产品。

6.2 产品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结果说明游客市场并非是具有相同活动偏好的单一群体,而是由多个偏好各异的群体组成,并且每类群体在人口、行为、偏好上都具有明显的轮廓特征。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应改变以往资源导向的开发模式,而应根据不同群体的活动偏好,有市场针对性地将资源转化为产品。例如,乡村农家型资源应瞄准珠三角地区的中产阶层,以农家旅馆为特色卖点。文化体验型资源应针对亲子家庭和情侣市场开发,突出教育功能,仿照碉楼样式兴建住宿设施,并以中低档价格吸引游客过夜。温泉美食型资源应针对中年以上游客开发,该群体中不乏企业管理层,收入水平较高,消费水平可定位在较高层次。自然野趣型资源应重点面向江门本地的在校学生和公司普通职员,因为该群体收入水平较低,产品价格定位应在中低档次。康体娱乐型资源应针对来自省内外的远程游客开发,该群体中政府公务员和自由职业者较多,消费能力较强,对住宿设施要求较高。

6.3 产品组合菜单

由于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在事先完全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自行制定最佳旅游线路,因此,旅行社及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活动偏好群体的特征,预先设计好多款关于旅游产品组合的菜单供消费者挑选,以简便出游决策过程。例如,针对珠三角地区的中产阶层,设计“文化遗产十农家乐”游线路,并安排人住农家旅馆。针对亲子家庭和情侣市场,设计“文化遗产深度游”线路,在遗产观光之余安排体验民俗生活、参观博物馆和摄影展等文化活动,安排入住碉楼客栈。对于中年以上高收入阶层,设计“文化遗产+温泉+美食”游线路,价格定在中高档次。对于江门本地的在校学生或企业员工,设计“文化遗产+自然山水”游线,并采取低价策略。对于外地游客,设计“文化遗产+康体娱乐”的旅游线路,并安排入住高档宾馆酒店。

6.4 目标市场开拓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6

进入“十二五”时期,北京旅游业在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国内游客数达到2.1亿人次,为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0倍,旅游总收入达到3216.2亿元。2012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31亿人次和3626.6亿元,同比增长8.1%和12.8% ,与此同时,统计数据还表明2012年北京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5%;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4.6%;旅游相关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到10.5%。旅游业正在成为北京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促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的重要引擎和北京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末北京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目前,北京在旅游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总体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游客人数的增加而非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北京旅游产品基本还停留在满足一般观光旅游的阶段。通过对北京旅游业消费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北京旅游消费结构中一些深层次问题。

北京旅游业消费现状分析

1.旅游收入主要依赖国内外地游客在京消费

北京旅游总收入由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来京旅游收入和市民在京旅游收入三部分组成。从2001年起到2012年,北京旅游总收入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从三种收入的增长情况上看,以国内来京旅游收入迅猛增长显得尤为突出。入境旅游和市民在京旅游收入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明显落后与国内来京旅游收入的增长。

从具体年份上分析, 2012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3626.6亿元人民币。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25.2亿元,占旅游总收入9%;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收入3019亿元,占旅游总收入83%;市民旅游收入281亿元,占旅游总收入8%。数据说明,北京旅游收入以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游客的在京消费为主。

2.旅游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接待人数的增加

从北京市旅游委公布的《2011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和《2012年北京旅游业概况》中,2011年,北京接待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12818万人次,旅游收入2618.9亿元,人均花费2043元/人次。2012年,接待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13620万人次,旅游收入3019.7亿元,人均花费2217元/人次。

两年间,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人数增加了802万人次,旅游收入增加了400.8亿元,人均消费仅提高了174元。考虑到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在京旅游需要解决长途交通、住宿等刚性需求,综合近两年市场价格因素,国内游客在京旅游的人均消费增长幅度不大,旅游收入的增加主要还是依靠接待人数的增长而实现的。为一种低效、粗放的增长模式

3.入境旅游人均消费较高但游客数量规模有限,且人均消费的增长较慢

2011年,北京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20.4万人,旅游外汇收入54.2亿美元(合人民币351.9亿元),入境旅游者在京旅游人均花费1041美元。2012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00.9万人,2012年,旅游外汇收入51.49亿美元(合人民币325.2亿元);入境旅游者在京旅游人均花费1028美元。数据说明,入境游客人均消费较高,但游客数量规模有限,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00年北京市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为946美元,到2012年增加到1028美元,12年间仅小幅提升了82美元,入境旅游人均消费增幅微乎其微,如果考虑人民币汇率上升和物价水平上涨等因素,入境旅游人均消费实际上是下降的。

4. 庞大的市民在京旅游人消费潜力未得到有效释放

2012年,北京市旅游总人数2.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626.6亿元人民币。其中,接待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13620万人次,旅游收入3019.7亿元;本市居民在京旅游人数9014万人次,旅游消费281.6亿元,人均花费312元/人次。本市居民在京旅游人数占全市接待游客总数的39%;但旅游消费281.6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7.7%。人数规模接近1亿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规模占三分之一强的市民在京旅游消费群体,仅仅产生了7.7%的旅游收入。数据说明市民在京旅游的规模数量巨大,但人均消费过低对旅游收入增长贡献不大。市民在京旅游的消费潜力并未得到有效释放。

5.娱乐消费在旅游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极低,成为北京旅游消费提振的重要突破口

2012年入境游客的消费构成中长途交通28%、住宿16.5%、景区游览5%、购物23.5%、餐饮7.4%、娱乐5.4%、其他如通讯、邮电、市内交通等14.2%。

国内旅游花费构成中,长途交通占15.5%,购物占32.1%,住宿占19.8%,餐饮占21.4%,娱乐占0.7%,景区游览占6.1%,邮电通讯占0.2%,市内交通占4%,其他占0.1%。

2012年市民在京旅游花费构成中,长途交通占12.8%,购物占24.1%,住宿占17.2%,餐饮占19.8%,娱乐占3.1%,景区游览占9.1%,邮电通讯占0.1%,市内交通占5.7%,其他占7.1%。

从娱乐消费占比分析看,北京入境旅游消费中娱乐消费仅为5.4%,国内旅游为0.7%,市民旅游为3.1%。分析原因,一方面,北京夜间休闲旅游发育严重不足,缺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消费产品供给,现有产品质量也亟待提升。游客在晚7点半到10点半的夜间黄金消费时间段内旅游消费潜力未得到释放。另一方面,京郊旅游中缺少能够带动人均消费提升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但北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文化发展优势突出,具备形成丰富和优质的文化旅游体验产品的先决条件。旅游娱乐消费市场的开发和娱乐消费潜力的释放将成为北京旅游收入总量提升的重点突破口。

6.旅游消费存在区域差异

从旅游消费区域性差异来看,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五个区的旅游消费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占全市旅游消费总额的83%左右。延庆、怀柔、大兴等其他11个区县,旅游收入水平均未超过百亿元,旅游总收入仅占到全市旅游收入的17%。

从旅游资源分布上看,东城、西城、海淀拥有故宫、天坛、颐和园等知名景点;朝阳区、丰台区依靠自身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和相对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吸纳了大部分外地游客在京的观光、住宿、购物、餐饮等旅游消费。也使得这五个区成为北京接待外地和入境旅游的主要区域,也是北京旅游消费的传统优势区。

延庆、密云、怀柔、大兴等其他11个区县,除了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等为数不多的知名景点对外地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外,旅游市场主要还是凭借各自优良的自然环境或是特色资源吸引本市居民的休闲旅游。目前的旅游收入总量规模有限。

通过对北京旅游业消费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北京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质”,即留住游客,拉长其在当地的停留时间并促进游客消费进而提升旅游综合效益;而非着眼于“量”,即接待国内外游客人的数量。此外,实现北京旅游产品从一般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商务旅游和其他专业旅游等高端旅游产业方向的顺利转型和升级,是从根本上解决北京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充分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的关键。

提升旅游收入的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本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和挖掘旅游消费潜力,不断提升旅游收入水平,特提出三条政策建议。

一是面对不同类别的客户群,针对不同的资源特色区域,发挥比较优势,采取不同的措施

目前,北京的旅游市场上,旅游者虽有巨大的必购、必吃、必住、必看、必玩的消费要求,但因北京绝大多数旅游资源的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处于满足一般观光游服务需求的状态,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旅游观光与大众休闲度假并存的社会需求。适应现代服务业的旅游消费产品供应不足,服务能力不匹配,客观上抑制了消费潜力的开发。

北京的城市核心区拥有著名的旅游景点资源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相对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也是北京接待外地游客的重要区域。针对这部分游客群体,要扩大旅游收入总量,提升人均消费额的突破口应放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人性化的旅游公共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开发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落实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北京免税购物区的建设和退税政策的落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更多有特色的主题旅游场所和接待场所;通过宣传推介、资金引导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国际会议、大型展览落地北京举办;加强旅游市场管理,重点打击非法“一日游”,适度控制低端来京旅游人数规模。

北京的郊区县旅游资源各有特色、自然风光秀美,是吸引市民开展京郊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针对这部分游客群体,扩大旅游收入总量,提升人均消费额的突破口应放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旅游集散体系、旅游路网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开发建设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鼓励房车营地、森林木屋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建设;规范民俗旅游,提升民俗旅游服务接待水平等方面。

二是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释放社会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市民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落实《关于促进北京汽车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京郊汽车房车营地建设,推动以八达岭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体验木屋的建设,改善北京市民休闲游环境的项目建设,为释放北京居民休闲消费潜力提供必要的条件。打造一批生态保护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特色沟域;按照“央企+乡镇”、“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制定促进各类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旅游业融资担保政策体系;创新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民俗旅游领域,探索加盟、连锁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升级民俗旅游,打造京郊游和名品牌;推动全市市级民俗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提升改造。加快京郊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完成16个区县旅游咨询体系的提升、重点景区的标识导览、无线讲解、智慧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好地适应市民休闲游快速发展的需要。

围绕旅游者“必吃、必住、必购”需求,深入挖掘旅游消费潜能。加快北京免税体系建设,挖掘和释放国内高端旅游消费市场需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开发思路,采取“品牌化提升、特许式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持续打造北京旅游消费的新名片。重点打造的“吃在北京”北京旅游美食行动,将北京旅游美食“贺岁季”、“养生季”“文化季”系列活动及前门美食文化节、北京旅游美食大集等多项主题推介贯穿全年。旅游特色美食、旅游特色餐厅、旅游特色美食街区,成为首都重要的旅游资源。有效促进以挖掘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旅游资源为特色的普通民居提升转型成为“北京人家”四合院旅游接待场所。实现“北京礼物”知识产权保护的连锁运营,鼓励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北京礼物”商品,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北京礼物”专营店,基本消除景区周边兜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的行为。

三是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上,推动部门联动,破解产业融合瓶颈,在旅游与文化、科技、医药、教育、体育等产业融合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首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