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设计步骤范例6篇

管理系统设计步骤

管理系统设计步骤范文1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 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确定系统目标

系统可行性分析

2、 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

数据词典

代码设计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机界面设计

8、 模块处理概述

9、 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

目录: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管理系统设计步骤范文2

关键词: USB硬件装置 计算机文件 防篡改系统

1.技术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大量重要信息、数据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文件所有者通过自己拥有的权限可以修改文件的读写和执行等操作,甚至拥有操作系统的管理员账户可以任意修改、删除系统中的文件,所以只要黑客通过漏洞得到管理员的权限,机器的信息将被完全掌握。另外,传统的系统用户管理也很难识别文件的健全性和安全性,没有任何的防篡改能力。所以在一些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场合中,普通的用户文件管理存在不安全性因素。

鉴于上述情况,当今世界各国软件研发工程师都致力于防篡改技术,不管是软件开发,还是硬件设计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确保了数据信息存储安全。我国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软件有加/解密技术、防篡改技术和磁盘阵列存储服务器上划分RAID级别等;硬件有研发USB加密锁,尤其在一些行业软件领域的应用更为普遍,如工控组态软件、监控组态软件和软件保护等方面,这正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下面结合微软操作系统和网页防篡改软件来讲解在软件技术和基于USB硬件两方面是如何实现的。

2.技术研究与实现

2.1技术研究

USB存储设备,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具有抗攻击的物理特性,安全性很高,被广泛应用在身份识别、网上银行和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等领域,并且可以对其存储的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所以USB存储设备还可以用于软件版权保护领域。也可以将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密码、电子证书、电子签名和电子图章等,存储到USB存储设备中,用以保证安全性或者防止遗忘。

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个人身份识别码)验证用户是否为该信息安全设备合法持有者。PIN码一般分为User PIN和SO PIN两种,User PIN是用户使用的PIN码,SO PIN是管理员使用的PIN码,用于管理信息安全设备,拥有更高的权限,比如可以解锁,可以初始化信息安全设备等。

2.2实现方法

步骤1:USB存储设备与计算机建立连接,并在计算机识别出USB存储设备后,USB存储设备内部的内核驱动及管理程序自动安装于计算机。其中,内核驱动程序及管理程序还可以在USB存储设备插入计算机前直接安装在计算机内部。

由于计算机内部所有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展示给操作系统的框架都是相同的,故USB存储设备内核驱动无需改变已有的驱动程序或I/O系统即可直接插入到计算机的文件系统驱动层,具体如图1所示。

管理程序安装于计算机后,将其自身的全路径写入计算机注册表,内核驱动可以通过注册表找到USB存储设备管理程序。

步骤2:管理程序在磁盘上的文件中,选择设定需要防篡改的文件,并将其文件信息存储于USB存储设备中。

文件信息包括:文件标识、文件路径、文件名、文件校验码及文件备份信息,以文件数据表的形式存储于USB存储设备内部。示例如下:

其中,文件标识、文件路径、文件名用于寻找文件;文件校验码检验文件完整性;文件备份信息,恢复隐藏在存储器上备份区的信息。

步骤3:内核驱动检测计算机访问的磁盘上的文件的完整性,以判断文件是正常访问,是恢复已被篡改的该文件,还是由该文件更新USB存储设备存储区文件数据表文件信息中的校验码和备份信息。

参见图2,结合图1说明计算机访问文件具体为计算机读取文件时的实现步骤。

步骤1(对应上图201,其余依此类推),内核驱动在USB存储设备存储区的文件数据表中搜索计算机正在访问的磁盘上的文件的文件标识、文件路径、文件名,如果搜索结果为0,则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2。

其中,磁盘可以是计算机中的磁盘,也可以是连接于计算机的U盘等存储介质的磁盘。

步骤2,内核驱动计算计算机正在访问的磁盘上的文件的校验码,并比较其是否与USB存储设备文件数据表中相应文件的校验码相匹配,如果匹配,就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3。

其中,计算文件校验码的算法可以具体为MD5、HASH、HMAC或CRC算法。

步骤3,内核驱动访问计算机中注册表,读取管理程序的全路径,启动管理程序,并经由全局内存块将文件已篡改消息发送给管理程序,管理程序提示文件已篡改,其中,全局内存块具体是由内核驱动申请的一块全局内存,构建内核驱动和管理程序通信的通道。

步骤4,内核驱动使用USB存储设备存储区的文件数据表中的备份信息恢复磁盘上的文件。

步骤5,内核驱动将访问交由计算机I/O管理器。

参见图3,结合图1说明计算机访问文件具体为计算机写入文件时的实现步骤:

步骤1(对应上图301,其余依次类推),内核驱动在USB存储设备存储区的文件数据表中搜索计算机正在写入的文件的文件标识、文件路径、文件名。如果搜索结果为0,则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2。

步骤2,内核驱动访问计算机中注册表,读取管理程序的全路径,启动管理程序,并经由全局内存块将需要输入USB存储设备PIN码的消息发送给管理程序,管理程序提示输入USB存储设备PIN码,其中PIN码由用户通过计算机输入。

步骤3,管理程序验证该输入的PIN码是否是插入计算机的USB存储设备的合法PIN码,不是,提示PIN码非法写入失败,是,执行步骤4。

具体地,验证PIN码可以是由管理程序将PIN码发送给USB存储设备在其内部验证的,也可以是管理程序读取USB存储设备内的PIN码与输入的PIN码直接在计算机中验证的。

步骤4,内核驱动计算计算机新写入磁盘上的文件的校验码,并将该计算得到的新校验码和新文件备份信息写入USB存储设备。

步骤5,内核驱动将访问交由计算机I/O管理器。

3.产品主要功能如下(下面结合网页防篡改来加以讲解)

3.1实时检知机能

通过Cobra MAM认证技术,实时对系统进行监测,如果网页的内容被篡改或被破坏,Web服务器就会自动显示故障提示。

3.2自动复原机能

将Web服务器上的网页文件复制到Cobra Web服务器上,如果Cobra Web服务器的网页文件被篡改和破坏,就将自动从Web服务器上还原正确的网页文件,从而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3自动报警机能

当网页被篡改、破坏时,Cobra Guard系统能够向事先设定的移动电话发送警报信息或者向管理员发送电子警报邮件。

3.4自身安全保护机能

Cobra Web服务器上的网页文件是被加密存放的,所以能够防止不正当的篡改和泄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5全面监视机能

Cobra Guard系统能够监视Cobra Web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及安全状况,并且记录运行状态、页面监测、页面被篡改及破坏、页面恢复等工作日志。完整的日志能够查询系统对被篡改的页面进行的操作及结果,易于查阅、管理。

3.6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安全防护和审计机能

由于大多数网站的内容往往代表网站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形象、信誉和尊严,因此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严肃性对网站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对恶意攻击者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外,网页防篡改系统还能防止网页内容的管理人员有意或无意地不良的信息,以及提供对整个过程从登录、日常操作到配置管理、系统活动等与网页信息相关的全过程和多层次的审计功能。

4.网页防篡改系统关键技术

4.1页面防篡改原理

鉴于通常最易受攻击的是Web服务器,为此在Web服务器前端放置Cobra Web服务器,这样各类用户所能直接访问到的只是Cobra Web服务器了。这样,如果能够保证Cobra Web服务器的安全,就能够保证这个网站的对外的安全。网页防篡改系统将Cobra Web服务器从逻辑上划分为三个部分:Web部分、系统核心部分和加密传输部分。Web部分:通过先进的Cobra加密技术对处理程序加密,既实现了网站信息被正常,又保证了自己的技术产权不被泄露;系统核心部分:实时对Web部分监视的同时,能够对内部的Web服务器进行远程控制。一旦Web部分被发现篡改,就立即从内部的Web服务器上下载正确的程序和信息,对Web部分进行恢复。加密传输部分:保证在下载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网页防篡改系统结构示意图

4.2产品技术特点

4.2.1实时检知机能:通过Cobra MAM认证技术,实时对系统进行监测,如果网页的内容被篡改或被破坏,Web服务器就会自动显示故障提示。

4.2.2自动复原机能:将Web服务器上的网页文件复制到Cobra Web服务器上,如果Cobra Web服务器的网页文件被篡改和破坏,就将自动从Web服务器上还原正确的网页文件。从而有效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2.3自动报警机能:当网页被篡改、破坏时,Cobra Guard系统能够向事先设定的移动电话发送警报信息或者向管理员发送电子警报邮件。

4.2.4自身安全保护机能:Cobra Web服务器上的网页文件是被加密存放的,所以能够防止不正当的篡改和泄露。

4.2.5全面监视机能:系统能够监视Cobra Web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及安全状况,并且记录运行状态、页面监测、页面被篡改及破坏、页面恢复等工作日志。完整的日志能够查询到系统对被篡改的页面进行的操作及结果,易于查阅、管理。

4.2.6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安全防护和审计机能:系统能防止网页内容的管理人员有意或无意地不良的信息,以及提供对整个过程从登录、日常操作到配置管理、系统活动等与网页信息相关的全过程和多层次的审计功能。

4.2.7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不仅支持普遍使用的Windows和Linus操作系统,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服务于Unix高端操作系统的安全网页防篡改系统。

4.2.8高速的加密方式:Cobra加密技术。

4.2.9强力的认证技术:Cobra MAM认证技术。

4.2.10Web服务器和HTML文件的远程管理技术:与Web服务器分离,通过远程管理技术对Web服务器进行操控,及时对Cobra Web服务器进行恢复和更新。

4.2.11移动电话通信技术:当网页被篡改、破坏时,系统能够向事先设定的移动电话发送警报信息。

4.2.12扩容操作简单、方便:当需要增加新的监控站点时,只需设定相应监控站点或一级安全监控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即可。

4.2.13通知专用的设备驱动程序开始对监控目录下的文件请求进行监控。一旦启动监控服务,专用的设备驱动程序就开始截获各种对文件系统的操作请求,并实时判别操作请求的合法性。对于合法的操作请求(通过确认的操作请求),专用的设备驱动程序将其传递给文件系统执行;对于非法的操作请求(未通过确认的操作请求),专用的设备驱动程序将直接拒绝该请求,从而达到保护Web服务器文件系统的目的。

4.2.14通过设置不同检测频度、监控目录深度、监控文件类型、监控页面层数、监控抽样率等多种参数,Web Guard安全监控系统可针对不同的应用类型,提供灵活相应的监控策略,从而达到最佳的监控效果。

具体来说,内核驱动是调用计算机I/O管理器将访问请求传递给磁盘驱动程序的,然后磁盘驱动程序根据访问是计算机读文件,还是写文件,从磁盘的具体物理地址读数据或写数据。

5.结语

绝大多数的网络管理员在考虑网络安全性时,把重点放在如何防止从企业网络外部发起的攻击上,防火墙、安全路由器、拨号访问的令牌验证等概念也就出现了。这些措施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网络的周围防线,但所有这些都不能杜绝来自企业网内部的攻击。很多重要的机密信息的泄露与遗失往往由企业雇员、技术支持人员或临时合同工从内部侵入公司网络造成。

参考文献:

[1][美]杰瑞夫,[法]克里斯托夫.Windows核心编程(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美]所罗门,罗斯.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第4版):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Windows 2000技术内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1.

管理系统设计步骤范文3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高速公路的管理状况,同时设定了许多的重点项目进行分析调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关怀,最终制定了相关的公路管制体系。并且在全国不同的省市进行实施,获得良好的成效。尤其受关注的是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管理体系。这是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后制定出的管理体系,它的功能较为全面多元。主要有: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公路状况、了解公路的养护情况、养护金额的合理安排、养护的平时管理、制定养护的相关计划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功效很好地体现了现代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现代化。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公路的路面状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养护手段。所以,整个公路系统还专门分成两种个不同的体系。我们国家当前在路面管理的时候还没有普遍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这一整个系统的现代化功能还比较低。国家中比较常见的是交通部门制定的CPMS系统。这一系统是网级的,它在回归技术的基础上对公路的相关功效进行评估、了解、护理。在选择输入、咨询相关数据的时候还是采取的表格方式,没有较强的可视功能。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国家已经初步地具备了公路管理体系。主要由公路表面的功效评估、功效前景估量、养护等组成。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国家在公路表面体系还是较集中在网级体系中,没有过多的涉及到项目级。现在市场中已有的公路表面管理体系就有许多种了,在这么多的种类里不同的省市地域都能找到和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体系,但是在高速养护的现实中未必能够使用,获得预期的成果。

二、国内高速公路管理对策分析

现在许多的国家在调查研究公路管理体系的时候都普遍有着下面的特点,就是过于看重数据的处理,比较忽视业务的相关步骤。很多的公路研究都在数据的基础上实施的,几乎较少地涉及到对业务的有关分析。只有对相关的业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了解,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的效率,实现良好的运用。对业务进行步骤的管理这一思路,也出现了较好的研究方法。第一:始终以不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政策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对业务的步骤进行设计。首先,对原本的步骤进行了解,通过一定的分析看这一步骤对竞争力的作用。接着,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要了解对方的能力,将自身原有的知识挖掘出来,不断地发现全新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在良好的合作中发现较有价值的内容,一些没有大的必要性,过于机械化的工作可以取缔,尽量避免不同环节之间的耽搁,促进整个步骤的最佳化。将整个的步骤进行重新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目的,达到客户的需要,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更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主要目的。因为公司的相关步骤和市场的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联系,完善公司的步骤甚至对竞争能力有着关键性影响。第二:结合周围具体的环境进行相关业务步骤的创新设计。随着周遭环境的不断变更,我们要及时了解不同的环节,有的环节现在已经不符合潮流的趋势,没有太大的价值就应该及时地丢弃。将不同的环节进行改进,不断调整其战略,变更组织形式。从而将不同的环节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变的更加流畅优质。业务步骤不断地改进,有助于了解客户的需求,明白客户的真实想法,进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公司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竞争力。第三:对步骤重新再设计要在全新的步骤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组织。整个的管理环节要尽量地减少,避免中段领导的干扰。由此能够很好地控制管理的金额,进而有效地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提高公司对市场的反应。另外,这一全新的组织将管理的有关权限进行适当的转移,在业务步骤实施的时候进行决定。针对这一情况,业务步骤的有关人员就需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能够较好地和他人进行协作。第四:借助于科学的信息技术水平,将公司的业务步骤进行良好地整合。能够有效地处理业务流散而管理较集中的问题。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可以降低公司的成本花费,帮助公司获得较好的竞争力。同时,由于管理类型、人工能力的限制,我们通常会建议使用分工管理的形式。但是将权力分散也有一定的缺陷,也就是容易使决定不集中,很难及时地做出判断。

三、结束语

管理系统设计步骤范文4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教学工作量

中图分类号:TU244.5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如绩效工资与职称评定,而且关系到高校的教务安排和各级领导的工作决策等。教学工作量的统计是教学管理部门一项繁杂而又重要的工作,统计一般涵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等诸多方面的大量数据,如果沿用传统的手工统计、核算和反馈,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借助教务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统计和分析,使教学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本文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量计算为例,结合教务管理系统阐述了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计算工作量的思路

根据济源职业学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暂行办法,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标准学时核算方法中共计五类:理论和课内实践教学类工作量;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类工作量;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教学类工作量;考试环节类工作量;调课类工作量。对2、3、4、5类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只是针对个别教师,按照学院的文件折合为标准学时即可,但对1类教学工作量涉及的教师范围广,面积大,用教务管理系统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本文重点介绍如何用教务管理系统计算1类教学工作量。

2 计算工作量的准备工作

在计算工作量前,要保证课表的准确无误,尤其要审核好教学任务,保证课表中的任课教师和实际授课教师的一致性,以免出现后续的麻烦,同时要把教学进程表和停课调课等通知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体现,具体的处理办法介绍如下:

2.1 对教学进程表进行处理

教学进程表就是对学院有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的班级所做的汇总表,当班级进行集中性实践时,理论性的课程要停上。以机电1007在第7-9周实习为例,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操作为:选择“课表编排子系统”,点击【附加功能】菜单中的“批量处理课表周次”,需要在处理方式中选择“按周次”,勾选“选择班级”,然后选择机电1007班。在处理时间中的周次选择“7”,然后点击“停课”按钮。以同样的方式设置第8周和9周停课。

2.2 对停课调课进行处理

根据学院的各种活动或国家法定假日的安排,需要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临时停课调课处理,在计算工作量前要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例如国庆节10月1-7日放假,需要把全院的课程停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为:选择“课表编排子系统”,点击【附加功能】菜单中的“批量处理课表周次”,在处理方式中需要选择“按日期”,在处理时间中选择“2011-10-01”,然后点击“停课”按钮。以同样的方式来设置2-7日的停课。

3 实施步骤

3.1 教务管理系统计算工作量的操作流程为:1)设置教学工作;2)设置教学手段;3)设置工作量计算模板;4)设置工作量计算模板计算范围;5)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6)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7)设置计算轮次;8)设置工作量计算模板计算公式;9)计算教学工作量预处理;10)调整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和系数;11)计算教学工作量;12)调整教学工作量/录入教学工作量/录入附加教学工作量。以上12个流程,在本文中重点介绍3-8、10和12的操作步骤,其他步骤操作按照菜单设置即可。

3.2 重点操作步骤

3.2.1 设置工作量计算模板:在设置计算模板之前,先简单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手段介绍一下,我院设置的教学工作种类有讲授课程、指导上机、指导实验、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监考与命题、调课等6类,教学手段有讲授、上机、实验、体育等4种。对1类课程虽然教学工作和教学手段不同,但在计算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个计算模板1。

3.2.2 设置工作量计算模块计算范围:选择已设的计算模板和相应的教学工作,单击“检索”按钮,勾选上部窗口中的“课程上课班级”,点向下箭头按钮,即可完成设置。

3.2.3 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先选择计算模块,然后分别设置各模块所使用的系数。根据学院文件的规定,只需要设置人数区段系数,根据授课人数和系数的关系,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分别对教学工作为讲授课程、指导上机、指导实验,设置人数区段系数与人数的关系(其中E为人数系数,Q为人数):

Q

3.2.4 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和计算模板计算公式:根据设置好的计算系数,工作量Y和实际学时A的计算公式为Y=A*E,其中E为人数系数;选择已设模板1,分别对教学工作为讲授课程、指导上机、指导实验,设置计算公式为Y=A*E。

3.2.5 调整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和系数:如不需要零散调整,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点击“加锁”,锁定公式。

3.2.6 录入附加教学工作量:对2、3、4、5类教学工作量需要作为附加教学工作量进行录入,选择【录入附加教学工作量】菜单,按教师逐个录入集中性实践、毕业设计、监考与命题和调课的工作量。

3.3 查看计算结果

进入【计算结果】菜单,点击“分院系部按教师统计教学工作量”,可显示系部教师在各类教学工作量中的数据信息,包括讲授课程、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监考与命题、调课等。

3.4 注意事项

3.4.1 在计算工作量之前一定要在“调整计算公式和系数”处为要计算的教师-课程加锁。修改前面的相关设置后,则必须先解锁,再点“批量设置公式”,然后再重新加锁。

3.4.2 设置计算量公式时,公式名称一定不要为空,否则后面会看不到公式。

4 公布教学工作量

4.1 系统管理员进入“系统管理子系统”,在【控制参数】菜单下,选择“教学考评”控制模块中的教学工作量计算结果,在设置选项中选择“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4.2 教师个人核对教学工作量

进入教务管理系统的WEB页面,教师以个人工号登陆后,在页面左侧的“网上评价”栏上点击进入教学工作量,选择相应的学期和计算轮次,检索后即可显示该轮次计算的工作量。

5 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按照计算工作量的步骤进行设置并计算后,在查看工作量的计算结果中,检索处理的数据时为空,应对的措施是:进入教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器,以WINDOS身份验证进入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执行脚本语言,执行的数据库为jyvtc_jwgl1db,具体的脚本语言可与作者联系进行免费提供。

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普及,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也要有资深的管理经验,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计算机素养,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科学,更规范。

参考文献

[1]张洪,汤青林,尹克林.Excel在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管理系统设计步骤范文5

关键词: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3G Mall Workflow Engine Research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Li Yujun,Li Mengjie,Wang Fangfang,Bao Yonghan

(Qinghai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ed,Xining810016,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ompany's actual needs,discusses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The first article of the workflow definition,workflow system components,how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workflow system to do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give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orkflow system reference model,discusses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fun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Secondly,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needs analysis,including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system requirements,system security,architecture and so on.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workflow,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presented the design process.Discusses the 3G stor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works and how workflow implementation.

Keywords:Workflow;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Office Automation

一、系统初步研究分析

(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是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如果领导或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不迫切,或条件尚不具备,则系统就是不可行的。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系统的资源条件。初步调查主要是收集有关宏观信息,并了解企业不同位置和不同部门的人对新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态度。

(二)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主要论证当前成熟技术对系统所提出目标的支持程度已经利用新技术或新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寻找较为可行的技术途径。由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友好界面,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操作,程序界面相对较容易实现等特点,加之目前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也很多,较稳定,实用。本工作流引擎就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使用Visual Studio 2003和SQL Server2005作为程序的主要开发工具,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经济可行性。主要论证系统投入和可能产生的效益,本系统所重点考虑的是其投入,运行费用等收费的比较。在系统设计实现阶段,由于本工作流引擎功能相对简单,开发经费并不是很多。在系统建成后,只要配置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即可运行本系统。而天津3G商城本身就处于计算机网络行业,计算机的配备是必须的,这就减少了一笔本来要支出。因此,本工作流引擎的开发在经济是可行的。3.管理可行性。也称为操作可行性,主要论证新系统在企业或机构开发和运行的可能性以及运行后可能引起的对企业或者机构的影响。根据实际调研,3G商城公司属于计算机服务行业,一直使用计算机进行经营服务。如果使用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公司的日常管理,相信不会有思想和意识上的障碍。所以,在管理层面,此系统的开发也是完全可行的。

二、系统设计分析

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前一阶段系统分析的结果,在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新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实施制定蓝图。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以及功能模块设计。系统设计的结果是一系列的系统设计文件,这些文件时具体的实现一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三、总结

(一)研究设计结果。本文概括的介绍了商城工作流引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过程。采用了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做了整体分析,其中着重对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做了介绍。在做设计的过程中,经过需求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该系统的逻辑模型,包括系统的流程,功能,性能,输出,输入等格式,做出了该系统的设计蓝图。本次研究和设计的系统,可以通过工作流程的科学管理和其他无纸化办公的功能,满足公司对提高工作日程管理和运行效率的要求。

(二)设计技巧。回想这个小小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其实在研究与设计的时候,还是有不少难点的,接下来,把这个研究与设计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处理难点的技巧归纳如下:1.流程模块。因为日常工作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流程,步骤和处理过程都不一样,如何在引擎中描述这么多步骤和处理过程都未知的流程呢?我想到了模板设计,不同的流程,定义不同的目标,处理过程和步骤都在模板中定义好,实际应用中开始一个新流程时,按模板定义生成流程的步骤就可以了。2.流程步骤之间的触发。流程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一个流程一旦开始,接下来的步骤能自动触发,环环相扣,自动去触发,知道流程完成,这里我想到了电子邮件,当前步骤的完成者指定下一步的完成者,并自动给下一步操作者发送电子邮件,提示下一步操作者去处理流程的下一步。这里我用到了jmail这个组件,并给出了实例代码,以及如何调用jmail组件发送邮件。另外在用户登录的时候,验证成功后自动弹出登录用户所需要处理的流程。3.权限控制。在分配功能模块定义用户权限的时,具有某个功能模块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那个功能模块,否则不能访问那个功能模块。

参考文献:

[1]范玉顺主编.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彭靖灏,李智桦.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新一代工作流开发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管理系统设计步骤范文6

关键词:数据安全 安全管控 集群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212-01

1 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系统网络通信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大数据在关键部门及领域的应用和普及速度,一方面,某些部门和领域的敏感数据不断聚集,形成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不断增长,随之产生了海量异构数据的融合、存储和管理的问题,需要一种能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处理的方法;另一方面,随着危害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对于开源的Hadoop等系统,安全系统相互独立,无有效手段协同工作,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显现,动摇了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

2 数据安全管控策略研究现状

传统解决分布式大数据系统数据安全问题,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构建基于规则和特征的分析引擎。安全信息与事件分析系统为来自企业和组织中所有IT资源产生的安全信息进行统一的实时监控、历史分析,对来自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的违规、误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审计分析、调查取证、出具各种报表报告,实现IT资源合规性管理的目标,同时提升企业和组织的安全运营、威胁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分布式大数据安全管控方法,通过设置规则库和特征库,采用基于规则和特征的分析引擎。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规则库和特征库的滞后性导致的安全策略固态化。由于进入规则库和特征库的过滤规则只能是技术人员可预测、已知的攻击类型和威胁类型,无法动态的添加安全策略规则,所以该策略无法防范未知攻击和尚未被描述成规则的攻击和威胁。另一方面,当前分布式大数据处理系统在网络通讯防窃取与防篡改技术上存在缺陷。

3 一种分布式大数据的数据安全管控策略

一种分布式大数据的安全管控策略,通过构件化的方法解决分布式系统不同模块对安全等级的需求不同的问题,动态调整系统安全级别。通过设置各层安全架构策略,解决分布式系统网络通讯过程中窃取和篡改的安全威胁。应用SHA1签名可以保证网络间传输的内容正确性,系统安全策略包含了为不同节点和各种服务设计的安全验证,用户安全策略赋与了用户自定义安全规则的能力,应用于用户自己的分布任务组件和数据存取上,有助于强化数据处理过程中用户的数据安全。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分布式大数据系统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个部分。内部网络由集群的所有权人负责实施和管理,是安全网络;外部网络是用户负责范围,用户通过互联网或者VPN的方式远程登录进入分布式集群执行数据操作,是不安全网络。

步骤2:设置内部网络的拓扑结构,内部网络地址采用的IP段为192.168.53.10―192.168.53.255。

步骤3:设置网关节点为192.168.53.1,采用SHA1算法签名,数据通信采用RSA加密后,再进行对称加密、系统安全策略、签名和用户安全策略。

步骤4:进入通讯安全管理层面。判断是否是内部网络通讯,如果是,则关闭安全通讯策略,执行步骤5;如果否,执行步骤6。

步骤5:外部网络的网络节点同时具有客户机/服务器的双重身份。在每一次网络通信开始时,为了确保客户机是可以信任的,服务器要求客户机出示通信安全凭证。这个凭证将保证双方在安全的状态下通信。通信安全凭证在FIXP服务器上配置,里面保存了客户机必须出示的信息。安全通信类型分为三种:地址验证、账号验证、地址/账号复合验证。当服务器要求出示安全{证时,客户机必须遵守这个协定,向服务器出示自己的安全凭证,否则通信将被服务器中止。通过安全凭证检测后,可以确定网络两端间传输的数据是正确和可信任的,这样就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安全保障。

步骤6:执行节点准入制度。一个节点若要向另一个节点发起命令请求,必须首先以客户机的身份登录它的服务器节点,客户机发出的每一条命令,都要接受服务器的验证和检查。

步骤7:用户登录使用前端节点。登录用户可以自由组织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组织方式采用系统提供的可类化接口,在发送前,把数据按照自己理解的数据格式,用各种方式编排在一起,在接收后,再重新拆解。

步骤8:当数据块从缓存状态转向文件状态过程中,系统计算这个数据块的数据内容,生成一个256位的签名,做为校验码保存到数据块里。当数据节点重新启动,或者数据块被加载到内存,或者通过网络传输到另一个数据节点,系统会重新根据数据内容再次生成一个校验码,与已经存在的校验码进行比较,确认数据的完整性,以保证后续数据处理的数据本身是正确的。

步骤9:数据块从缓存状态转入到文件状态过程中,除生成数据块签名,还要根据数据块的存储模型,针对每一行或者每一列集合,生成各自的CRC32校验码,并且保存在记录的开始位置。数据安全管控流程完成,分布式大数据系统各环节依此方法进行数据存取与通信。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大数据数据安全管控系统策略。通过采用构件化来分层解决分布式系统不同模块对安全等级的需求不同的问题,动态调整系统安全级别。通过设置各层安全架构策略,解决分布式系统网络通讯过程中窃取和篡改的安全威胁。应用SHA1签名可以保证网络间传输的内容正确性,系统安全策略包含了为不同节点和各种服务设计的安全验证,用户安全策略赋与了用户自定义安全规则的能力,应用于用户自己的分布任务组件和数据存取上,有助于强化数据处理过程中用户的数据安全。有效解决了大数据系统的数据面临的被窃取和被篡改风险。

参考文献

[1]蔡衍文.面向通信设备的构件化网络协议栈体系[D].浙江大学, 2004.

[2]陈骏.网络构件动态优化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

收稿日期:2016-09-01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GGX1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