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理论知识范例6篇

电工理论知识

电工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电工基础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9-02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应用到教学中,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电工基础》课程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要具备高度的电工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以体现其实用性的特点。目前,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予以优化和升级,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 《电工基础》课程概述

《电工基础》是高职高专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涉及了电路、电阻、磁路等内容,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升级版[1]。该教材的学习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其中理论知识很强,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且该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导致该课程成为电工专业课程中的难点,成绩一直不理想。

2 《电工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众科目都面临着改革的困境。《电工基础》课程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厌烦感,且该课程的内容都具抽象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电工基础》课程面临的重要挑战。

2.2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缺乏课堂实践机会,课堂的参与度不高,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吸收,不能亲力亲为,对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以及非正弦交流电的区别及原理就不能深度领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够说服力。由于《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趋于理论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缺乏实践性,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制约着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2]。

2.3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高职高专大都是民办院校,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这也导致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施短缺的现象。《电工基础》课程的开展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民办院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缺乏实践基地,制约着知识的学习,也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2.4 教师能力存在问题

《电工基础》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具备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集合在一个教师身上,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整合。但是,目前《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由两个教师负责,这样对知识点的整合就会存在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化抽象为具体操作

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和特点[3]。电工基础理论内容的枯燥性很难被学生接受,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电工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以验证,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该课程中设计的内容很多,围绕着“电路”这个主题,通过对电路等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的流程和原理,进而上升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的实现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顺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教学为主,而职业教学要体现其实用性,用加强学生的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

4 《电工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开展提供基础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必然选择,可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教学基础[4]。传统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是采用两个教师负责,对知识点的整合性和统一性不足,不能直接从知识型向技术型进行转化。针对这一现象,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互相转化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对电路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都要建立联系,更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学生实践性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工实践机会,以增强对电工理论知识的诠释,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条件。

4.2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大专业实践操作力度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电路实验室,可对其中涉及的电路实验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从中体会生活的奥妙。教学实践基地不仅仅要满足实践操作,还要融入理论知识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再划分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进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可更大程度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验室中,应具备实训桌、空气开关、电源、插座、电流表、电压表、电流互感器等部件,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创造实验条件[5]。例如,在学习三相电路时,对三相交流电路的概念进行学习,教师应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对三相交流电路的原理以及特点进行实践性讲解,能让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以及三角形连接等知识,通过实践操作,会对相关知识了解的更为透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 提倡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应提倡选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彼此的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结意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电工基础知识相当,小组成员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具价值和意义[6]。例如,我们以低压配电电路的安装为例,每个小组一个集训桌,并提供所需的空气开关、电流互感器、导线、电源等构件,让学生们在安装低压配电电路时,对每个装置的构造、原理和功能都要予以了解,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电路连接,连接完毕后,教师检查小组的连接情况并让代表予以解释说明,其余的小组对该小组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4.4 提倡任务驱动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形式,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任务的实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只有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从中体会电路各元件、各种电流等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有别于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是对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考察,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小组讨论部分的关注,小组合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为教学实例,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操作要点和需注意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本节课的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检查每个小组对正反转控制电路连接的成果,进行小组评价,教师再予以评价,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从中评比出最为优秀的小组,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表现欠缺的小组予以鼓励,最终教学完成。

4.5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

为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更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高职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利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校企合作还面临着瓶颈的问题,认为从高职院校中获取的利润相对较小,不会对其构成吸引力。企业应端正态度,不可拿利益来衡量教育事业,应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且高职院校的优质人才会直接留在企业中,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通过让学生在企业实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或企业的专业辅导人员予以辅导,能深度了解其理论知识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内容的解读,可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总结,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基础,提高学生《电工基础》课程的专业水平,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5 结语

总之,将理实一体化应用于《电工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既提高了学生的电工理论知识,也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并通过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予以诠释,使其更具说服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使用,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改变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将重心倾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蓉.关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6):195-196,194.

[2] 成凤敏.电工电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224.

[3] 曾鹏,门延会,胡蓉.高职《电工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31-232.

[4] 李珍.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4-116.

电工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教学;理论知识;社会实践;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1-0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沿着由生动的直观认识到抽象的思维认识,并从抽象的思维认识到实践的路线进行的。同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又具有其特殊性。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掌握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书本知识为主的认识过程。这些,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成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能够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致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学习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反映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对实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指导作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的关系,关键在于保证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同时在理论知识指导下,把教学和生活、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观点和材料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际活动。结合教材系统的理论学习,恰当地联系具体实际,使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和事实材料,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求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如练习、实验、实习、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学会读、写、算及其他一些学习的和劳动的基本技能,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当前电工学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觉得所学知识没有实际用处,与今后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对所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知识的迁移能力差,改变问题相关条件及环境就无法运用、学习中缺乏科学探究经历等。根据教学大纲对电工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当前电工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结合电工学科的教学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学生的生活、社会体验与电工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电工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体会中主动地学习,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建构、迁移,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实践研究主要以电工课堂教学为依托,将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社会实践体验与枯燥抽象的电工课堂教学相结合,针对电工课程内容创设联系学生生活的课堂情境,进行案例实践,重点探索解决电工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为改进电工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参考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研究电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重在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验情境、问题情境、迁移情境、实践情境、习题情境等,把情境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电工学习环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电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电工知识和现象的观察、理解、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在电工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把基本原理讲清讲透,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处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例如在讲授三相交流电路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用电系统详细讲解。每个学生都知道和使用三相交流电,可对它的工作原理真正地了解的很少,对于日常生活中电工知识,学生还是很有兴趣去学习并掌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煤矿生产中实际应用,结合学生今后工作,把深奥、抽象的理论通过运用贴近现实、具体易懂的实例来阐述,可以具体的讲解以后工作中将接触到的一些电气设备,讲解其工作原理,使理论与实际相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课堂气氛对教学也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课堂上师生间不沟通、不互动,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使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采用“提问式”教学及安排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现在的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渴望沟通和交流,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探求欲,必须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可根据具体内容,在讲授前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讲到涡流损失时,可以提问:在日常的家用电器中,哪些是利用涡流损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员了解各类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讲解电磁炉是利用了涡流产生的热量来工作的。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再引导学生去认识涡流损失的原因,以及它的利与弊。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其次教师应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要达到直观生动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方式。它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电工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电器元件,单纯地依靠书本,有些内容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而如果采用煤矿生产现场的实物图来演示、讲解,既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接受,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凌.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6).

电工理论知识范文3

电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实际上任何2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静电场及其理论中的电容器这一知识点,学生在高中已有所接触,又在大学课堂讲授,学生会有重复感.但电容器及其理论是学生特别是电类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的重要基础知识,对电容器及其理论的讲解,须对照文献[1]的要求,使学生达到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储能公式,能计算典型电容器的电容,了解电容器的应用等基本要求[1].电容器及其理论知识点,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体系的前后联系,以及在讨论静电场能量的分析上.这个知识点应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

(1)以电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例,电容器及其理论是学生后续课程(如电路、电子技术、电工学、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的基础.将这个知识点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能够促进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紧密衔接.

(2)电容器及其理论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其理论自身不断更新,电容器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如新能源器件中超级电容器技术的发展[2].将这个知识点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营造相应工程教育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以工程和实践应用的视角来学习这个知识点.

2电容器及其理论知识点工程教育情境的营造

电容器及其理论如果直接按部就班讲授给学生,虽然能够使学生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储能公式等,实现教学基本要求,但为了避免给学生带来与中学知识重复的感觉,在讲解时恰当融入工程教育素材,构造工程应用情境,以其新奇激发学生对该问题的学习兴趣,在实现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工程意识、实践意识的培养.

2.1典型电容器工程教育情境的营造典型电容器包括平行板电容器、同轴柱形电容器、同心球形电容器3种,比较容易计算出它们的电容.

2.1.1平行板电容器在电子工程中有很多元器件,其本质就是一种平板电容器,或者可以视为是由平行板电容器为基本单元组成的系统.例如:收音机中的同轴双联空气可变电容器(双联)就是典型的一例.为了配合讲解,利用多媒体图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收音机中的空气可变电容器的实物.通过融入这样的工程技术素材,学生看到了平行板电容器的实物结构,感受到了技术的变迁和升级,了解了双联器件在收音机工作中所起到的调频或调幅作用.

2.1.2轴柱形电容器它是电子线路中最常见的一种电子元器件.为了说明它的广泛应用和功能,借助多媒体图文,展示了多幅电路图和生活中众多电器内部实物结构图.以圆柱形铝电解电容器为例讲解,在完成基础理论讲解的同时,展示出基础理论与实际工程技术之间的联系和差距.在教科书中一般只推理了真空条件下同轴柱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但在讲解时,展示了电容器的制造工艺,并通过举例来探讨提高电容值的途径,这就为知识的讲解营造了丰富的工程教育情境.

2.1.3同心球形电容器很难直接从工程应用中找到其相应的素材.在讲授时引用了“地球是一个异常巨大的电容器”的观点[3]:高温高压下的地核视为正极,它具有惊人的密度;而将地幔层与地壳之间的结构视为负极,这样就可以把地球看成是一个正极在球心、负极在球壳处异常巨大的电容器.

电工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电子电工学;课程改革;电子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42-02

一、《电子电工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年以来,我国在电子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极大发展。针对各行各业的不同工作人员而言,在现阶段工作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有关电子科技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术,对于未来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必然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今的各大高校内,对于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子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课程实践和设计来配合课堂的教学。然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工专业在电子技术等科技方面有着显著的提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的实验器材和设备相对简单和单一,在运用中也是刻板地按照说明步骤进行,缺乏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独立思考性和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是机械性地使得学生知道和掌握基本操作流程和步骤。而对于《电子电工学》专业而言,实际的操作只是基本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和基础水平,《电子电工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一门科技性的实践学科。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和操作中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十分迫切需要的。《电子电工学》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刻不容缓。

作为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电子电工学》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电控设备和电子仪器的大量使用,即使是非电类专业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和电有关设备有各种联系。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电子电工学有关基础知识以外,对各种电子设备和仪器拥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在如今的工科专业内,电子电工学已经成为他们知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如今的各行各业实现了各方面的融通,各个学科的交叉性也越来越大,电子电工学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同样需要跨学科的去学习电子电工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何让电子电工学既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又能够普及给非专业的学生学习,这就需要对电子电工学做更好的、更适应学生学习的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过于生硬,在实践操纵课程中的运用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理工科基础不好的对于学习电子电工学十分吃力,改革课程的需求刻不容缓。

二、如何进行《电子电工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电子电工学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教学方面,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论性掌握,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而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只是生硬地教给学生如何操作的步骤,学生缺乏对于实验课程的兴趣,对于所学的知识真正了解得很少,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改革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就需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STS”就是一种诞生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的一种结合社会科学以及新型科技技术的新教育理论理念。“STS”的教育主导思想主要是让学生们去了解科学技术的功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作用,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电子电工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对电子电工学产生兴趣,才能综合地学习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和技术。其次,在结合“STS”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要了解和明白电子电工学的基础,即物理知识,从基础的内容中结合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让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可以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开拓创新。

此外,在电子电工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还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学习的趣味性。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由于是理科专业,课程相对于沉闷,因此,更要结合现今条件的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物展示以及电子仿真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奇妙无穷。而对于实践课程来说,要建立科学的实验机制,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和仪器,更有让他们去思考实验课程的理论基础,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实验室要对学生完全的开放,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单独的实验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合作,一起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摒弃之前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心理,让他们真正地了解和学习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如何设计实验、实验课程的设计方案、实验规范操作过程等都可以成为学校考核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

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提高《电子电工学》的基础课程学习,而《电子电工学》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传统的填鸭式课程教育只是知识的一味灌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授课时也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也只是生硬地教给学生操作的基本步骤,学生缺乏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STS”是一种诞生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的一种结合社会科学以及新型科技技术的新教育理论理念。要改革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就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方丽梅.“STS”教育指导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

电工理论知识范文5

在时间上融为一体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活动中,采用理论与实践课同步或穿行讲授的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授完理论知识后便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跟着教师动手操作。例如在《装配钳工》的教学时,将教学活动放到实训车间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时可随时向老师提问,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处理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感情。

2整合教学目标,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打破传统重视理论知识教授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定位,确立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作为主要导向,将知识、能力、态度三个目标进行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订单”培训中,教学活动以企业的人才类型需要、人才知识技能、人才规格等要求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并确定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着重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加强学习。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可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然后对学习资源进行寻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索知识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联系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间存在的联系,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促进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顺利进行相应的工作。

3整合教师队伍,促进教学任务融为一体

在传统中职教学活动中,专业课程通常分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在任课教师的分配上也存在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之分。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各种有相应教育体系,二者几乎完全独立,不存在任何联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导致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教学与学生相互脱节,严重制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例如将《电工技术基础》、《电工技能》、《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能》四门基础课程整合成《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两门课程。将分离开的电工及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与电工、电子技术实际操作相融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任课老师同时教授理论知识与操作实习。这样的教学活动可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进行教学,更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摘要: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是核心内容。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项目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进行提高可靠参考依据。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

4整合教学与实习,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为一体

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经过理论教学后,及时让学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应用相关技能。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课堂上学生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工作过程中,进而获取更高等的操作技能。同时,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可在实践中更加有效的探索实际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巡回指导与教学结束时的结束性指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过程中均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实践。例如在《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5结束语

电工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子电工;教学问题;效率措施;技能人才

电子电工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此课程概念理论繁多且内容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抽象的概念问题而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乏新意。现在,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教学方法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把书本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但是学生是否能理解吸收,教师是不能及时掌握的。据统计调查得知,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欠缺,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进行电子电工教学时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样就达不到学生及时掌握电子电工理论的效果。

(2)教材内容复杂。电子电工教材编写者,可能有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不准确。中职教育的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辅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即理论知识够用就行,不用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现在中职电子电工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概念、理论推导过程、不常用的复杂的公式定理等等,没有引进大量的本学科的先进技术、新的技术成果和具体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事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3)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电气类的专业人才十分了解电子电工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非常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只会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所以,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不仅要熟悉基础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掌握学科的专业技术。现在中职教育学校对此课程的考核制度是:笔试成绩占百分制的70%,平时成绩占百分制的30%,笔试成绩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学生都重点关注书本理论,而不注重平时的动手实践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技能发展。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1)教学方法创新。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在电子电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电工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电子电工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要指导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如何设计照明电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研究电路中的各项问题,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开关设计时可以选择闸刀双掷开关,也可以选择双触开关,开关的选择对照明电路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电路时不仅要考虑如何选择开关,更要结合生活理念,设计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照明电路。通过这种教师与学生互相探讨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2)允许学生出错。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学生上实验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动手实践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应该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行为,只要此行为不违反学校规范及对实验室的安全不造成影响。教师对学生不能给予严厉批评,要主动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本质所在,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都不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甚至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严厉批评,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

(3)教学内容调整。在现有的电子电工教材中,多数的教材都只是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加以介绍,并没有涉及电子电工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设备及新理论的应用,与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不相符合。在教材选取时,应尽量选取以电子电工技术为重点,辅以理论知识介绍的教科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要求。电子电工学科内容丰富、理论知识繁多,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及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有所重点地讲解,让学生学到应用广泛的知识。

(4)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尽可能拉长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最好是半天或一天,也可以是阶段性的训练,形成一个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在训练时,每个学生的小细节老师都要重点关注,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操作,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专业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安排训练任务时,尽量使训练内容具体合理,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校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专业技能的实习,比如到电子工厂或是仪器工厂,在工厂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任务,亲自体验电子电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举行一年一度的电子电工技能比赛,设立丰厚的奖励制度,要求最好每个学生都参加,让他们在比赛中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巧。教师应该定期参加电子电工技能培训,学习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拓宽学生的技能视野。

参考文献:

[1]孔维军.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