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例6篇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主持与播音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冲击,国外媒体到国内来参与竞争,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办台观念、用人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电视一线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学,我们急需研究在新的形式下应该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

从目前国内开设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现状看,尚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缺乏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能力,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实践环节、教材等需要形成一个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系统。从所了解到的教学现状、教育课题和相关科研项目上看,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较少且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发展的需要,而已有的观点多为练习有稿播音,对无稿、个性化主持及对采访、编辑制作节目的能力的培养鲜有研究,对高职高专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播音员、主持人更没有新的科学的研究。

一、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结构、设置、课时分配不合理,很多新节目类型没有科学的理论阐述,而有一些现今少用或消失的节目类型却仍在课程中,如文艺播音、通讯播音等;而新兴的广播、电视主持形式在教学中少有体现,如服务类节目、娱乐类节目、广告影视配音、活动与会议主持等。课程里除了播音与主持有稿专业知识,少有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知识结构,也少有无稿主持的训练。

2.实践环节设置课时较少,特别是小课教学课时较少,而理论课较多,造成学生缺乏主持节目、采访、编辑、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实践能力。

3.考试制度落后,没有实行项目考核,没有实行教考分离,没有实行“会诊”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缺乏一套适合适应现今传媒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材。

5.没有完全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使学生主持个性发展不足。

6.没有完全实行项目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7.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应做出修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数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逐步加大,高职高专播音与主持人的培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并且在教学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一线进行了改革,其越来越窄播化的发展,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即兴评述、节目主持、节目策划、对手配合、广播设备应用等综合能力,要求广播主持人应有个性化的魅力。

根据现今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通过对我国电台、电视播音与主持现状、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分析、调查、访问、交流,根据不断发展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需要,尝试调整课程规划与设计、培养目标、改进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法等,制定相应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方案、实践方案、教材建设方案、课程考核方案等,探讨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模式,培养适应现今电台、电视台所需要的播音员与主持人。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没有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没有改革成功的典范。

三、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是:研究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进考核办法、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等。

创新之处是:将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新的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结构:实行“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设置分为新闻类课程、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文学类课程,增开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电视化妆、声乐训练、表演基础、形体训练、影视广告配音业务、活动与会议主持、市场营销、非线编辑、网络新闻等。

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省、市、县级台的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播音员、主持人。

实践教学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时做出成品节目,除了小课实践,还有安徽省电台、各地市电台、院电台、系模拟台、小课辅导间等为学生提供平台,增加实践时间,培养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

新的教学方法是: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完成各个项目,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思路

第一阶段:搜集信息,阅读文献,为课程教学改革做准备。

第二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双纲、实践教学训练方案、双项考核办法。

第三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中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第四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五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修正、总结。

第六阶段:逐步编写高职高专专业教材。

五、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全面整理国内外现有的广播、电视主持与播音教育方面的文献和研究报告,形成研究的素材。

2.调查调研法: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剖析广播电台的现状。对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了解教学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切入点。

3.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全面了解教学现状,为制订对应的主持与播音课堂教学规程和评价模式提供基础。

4.交流研讨法:研究并借鉴其他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

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依据我国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高职高专的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培养的质量,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采、编、播的能力与个性发展的空间,推动我国主持与播音专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M].科学出版社,2004,10.

[2]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

[3]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技能训练;方案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专业之一,是为了适应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部门的新闻采、编、录音、摄影及有关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我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在2003年汉语言文学(新闻方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培养毕业生五届,目前还有在校学生四届。学生们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掌握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传播工具的基本技术,并能借助现代传播工具进行独立的广播电视的新闻采访、拍摄、录音、编辑制作等工作。

区别于以研究性教学为目的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本科教育阶段更侧重于对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岗位为地市级电台、电视台以及报社等新闻媒体,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单位的宣传部门、杂志社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学生毕业进入单位工作以后,用人单位会要求新进员工直接进入一线工作,这就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考验。针对这种需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要格外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此方案以学年为单位,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所开课程,设置了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

一、一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一年级的新生,初来乍到,虽然录取进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但是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只是听从老师、家长的建议,或是随大流,别人报什么自己也也报什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还不了解,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一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多以专业基础课为主。如《新闻学概论》、《摄影基础》、《影视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电视摄像》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理性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有多点了解,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对新闻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视听语言的思维模式。为一年级学生设定的训练项目为“新闻消息写作”、“限定题目拍摄单张照片”以及“语音、发声训练”。这些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摄影摄像技能以及普通话播读的能力,也为以后学生采、编、播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将在一年级下学期举行主持人大赛以及图片摄影展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能打破独自学习的知识壁垒,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通过实践检验学习,通过实践激励学习,通过实践督促学习,通过实践明确学习。让学生们人人参加、人人融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二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二年级的学生,在通过一年的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后,对本专业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初步掌握了一些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自身的兴趣方向也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开始有所选择。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大众传播学》、《非线性编辑》、《普通话语音训练》、《报刊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报纸编辑》、《电视编辑》、《电视音乐音响》、《言语交际》、《公共关系学》、《演讲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对学生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音视频编辑能力和播音与主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此在一年级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设定的二年级技能训练的项目为“新闻专题写作”、“DV短剧拍摄”以及“新闻播音训练”。这些项目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们的新闻敏感度,提高他们新闻采访的能力、新闻稿件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摄影摄像技能和音视频编辑水平,以及对播音主持,特别是新闻播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二年级下学期将突出专业特色举行DV作品大赛,鼓励学生们自己创作剧本,自己导演,自己做演员。从前期策划、创作、筹备,中期执导、表演、拍摄、协调到后期剪辑、配音、合成,让学生们都参与其中,真真切切的体验一把做电视人酸甜苦辣。通过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找出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重点,做到学的不盲目、学习有中心。

三、三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后,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传播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开始从理论学习走向初步实战,进入媒体开始为期六周的专业见习。在媒体实习期间,学生们慢慢对自身发展有了较为明确专业定位,对知识涉猎的也开始有所选择、有所针对,有些同学在专业见习后仍坚持到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继续学习实践。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电视专题与栏目》、《电视广告学》、《新闻评论写作》、《电视节目制作》、《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广播电视节目研究》、《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新闻传播理论原著选读》、《平面设计》、《社会调查》、《深度报道》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提升学生们对媒介的分析能力、影视语言的叙述能力和播音的表现力。为此我们设定的训练项目为“新闻评论写作”、“《新闻一线》节目的制作”以及“文艺作品演播”。旨在培养学生们对新闻事件分析、评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摄影摄像技术和音视频编辑水平,初步具备影视语言的表达、叙事和思维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将分组加入《新闻一线》的拍摄,成为校园记者,定期拍摄、采写、编辑校园新闻,并在校园电视台、学校网站和电视节目制作专题学习网站上播出。在三年级下学期将举行优秀新闻作品的评选活动,从一年的《新闻一线》节目中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个活动既是对一年来《新闻一线》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激励。学生在一年的实践中要身兼数职,不仅要自己策划、找选题,还要扮演摄影记者、出镜记者、文字记者、播音员、编辑等多重角色。通过一期节目的制作,多方面、各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检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四、结语

通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业务上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法规,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和问题;能独立进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1]。成为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中素质全面的、优秀的生力军。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3

[论文摘要]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Www.lw881.com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3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32-0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增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以及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越来越多,这使得很多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于200所播音主持类的高校,为了扩大招生,不顾报考学生的成绩,导致所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至今,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模式仍旧缺乏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供高校使用。

一、高校播音主持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的设置同质、单一化

目前,我国200多所设置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是参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如普通话语音、语言表达、播音发音、文艺作品演播、电视播音支持、广播播音与主持、演讲与口才等。但是每个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都有所不同,将专业课程一味的同质化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高校的优势,不符合社会各大工作岗位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二)播音主持类的师资配备不科学

个别院校为了节省开支,没有聘用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教师,而是在相关专业上调配教师。这些教师自身专业学科的知识储备量较少,缺少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学生不能从中学到实用的知识。

(三)专业课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滞后

目前在专业课的教材选择上,各大高校都选用了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这是第一套正式出版的专业教材,它吸取了21世纪初电视和广播中的新实践材料。但是在近十年的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开办了3985套广播电视节目,多媒体广播电视已经覆盖了多达331个地市,目前各大高校的专业教材已经无法适应广播节目的多样化和创新性了,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培养。

(四)部分高校的教学理念不科学

部分院校为了扩大招生,降低了考生入学的门槛,忽略了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得院校考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教育。在考生审核方面,过多的注重考生的外在因素和天生特质,忽略了后天对考生的培养和改变,招考方式传统单一。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忽略考生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没有更多的四维空间,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二、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一)正确把握行业发展,科学设置课程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等媒体已经逐渐趋于频道、频率专业化以及节目类型化,对于播音主持类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各大高校要科学的设置专业课程,准确把握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的权重,剔除一些内容重复的课程,同时增设一些播音支持的培训课程,例如《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娱乐节目主持》《体育解说》等。这样一来,学生在专业培训之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自身特长,选择专攻学习。

(二)加强各大院校的师资配备并强化教学教材

播音主持的人才培养教育,必须与广播电视事业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要时刻掌握媒体的动向,熟悉播音主持的一线动态,并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各大高校应与媒体机构展开合作,为教师创造条件前往媒体机构培训,亲身体验,熟悉播音主持的艺术理念,创作的环境、条件、手段和方式等,以便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各大院校要开发适合院校本身资源条件、人才专业培养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实践教材,完善教材体系,摆脱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现状。

(三)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方面,应开创教学新思路,拓宽实践教学,创新教学过程中的方式与方法。首先,在各大电台或者电视台等媒体场合设立实践场地,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将学生组织到实践场地进行参观、学习,实际了解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态度。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播音主持人、编辑或者配音演员,来校讲课,为学生制定培养方案,并且通过不同作品和栏目对学生进行模块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礼堂、演播厅等公共设施,与各传媒机制合作录制节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加强素质培养

生源多并不代表办学质量一定好,招考的门槛太低,只能致使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在招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审查,打破传统格局,打破“闭门锁校”的传统观念,汲取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加强与社会中各大传媒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向学生传输更多的就业知识。同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先天资质,还要注重后天培养,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播音主持这个行业在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播音主持类人才的培养也更加受重视,各大高校只有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正确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 播音主持 教学特点 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艺术学科,综合性较强,包括了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的内容,这也给教学提高了难度,这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重要特点之一。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从专业的特点出发,与广播电视产业对播音与主持人才需求结合起来,注重各个学科(新闻学、语音学、美学等)的穿插渗透,形成适合现展情况的教学体系,改正那些不适合现代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但是在教育模式上也存在着一种误区,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全才的培养,例如过于重视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如口语、即时表达与稿件转换的能力,也就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大相径庭了。总的来说,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设置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以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所设置的主要课程,希望能通过罗列其主要内容来分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的教学特点。

1 专业课学习

调研了多所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院校发现,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和职业素养课为主,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是以普通话学习为主,包括语言技巧和广播播音都是播音与主持人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传统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课上缺乏各个科目内容的穿插和渗透,这也是为什么应届毕业生“一职难求”的原因。

分散的专业课内容没有经过整合也就很难实现“一专多能”。并且,难以形成系统教学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灵活的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充分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设置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创新性元素,把课程的实用性和扩展性与传媒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专业内容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兴趣,并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并且学校也在每个方向模块设置了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和选修课有不同的分工,必修课把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行业的岗位结合起来,注重职业就业技能的培养;选修课主要教学与专业相关的学科,比如新闻学、语音学、美学等等。

经过对播音与主持专业课教学的研究发现,在专业课中老师会把生涩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后,并适时地加入个人的经验见解,这也对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职业生涯的定位带来帮助。具体来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方案已经被大多数艺术院校采用或借鉴,主要专业包括新闻播音概论、播音学与主持概论、播音发音学、播音主持心理学等等这些,几乎构成了整个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课大体框架。除此之外,众多证书也被包括在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方案中,成了增强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教学内容设置的主要环节。

这些证书包括《普通话等级证》、《主持人资格证》、《播音员资格证》等,各类证书也帮助学生扩展了职业方向、培养兴趣和充分发展个性,成为应届毕业生应聘的敲门砖。

2 职业修养课

播音主持专业必须具备极高的思想素质和内涵修养,所以开设了很多这种类似的专业选修课程。现代传媒业的发展扩展了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能,在新闻传播方面,还增加了舆论营造与道德氛围的维护的职能。确切地说播音主持人员在社会新闻传播上的作用就像是信息传播和的窗口,也是新闻信息的评论员,通过对信息的总结和组织再加上评论,这就体现了社会新闻传播的新特点。而播音员的职业修养课的重要性在于,这个职业的观点往往能左右社会大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也就能够对娱乐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实行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变得极其重要了,通过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算是提高整体素质。在学习内容宽泛且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才可以谈到精细及深远的问题。这也是根据岗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在专业素养的培养上主要针对了大致的几大方向。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加入创新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口语基础,加强能力的提高和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课程。

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过于侧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上述也提到了职业素养对于播音与主持这项职业的重要性。从课程的设置量上分析,关于语言能力培养的课程学时占到了总课时的一半,而关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课程较少,比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设置就更少了,虽然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都是艺术生,但是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不能忽略,否则就违背了近年来各大高校号召的“打造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的人才”的方针。

3 文科基础课

文科几乎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对于艺术专业的播音主持同样重要,它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包括基本的朗读和书写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这也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 语言功力 听觉模块

“播音作品通常被认为是‘声音的艺术’,这种有声艺术语言正是以听觉符号为象征,进而把情感动态地展现在时间的流程序列中。”①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主体必须善于捕捉听觉符号及其象征,并能通过再创作把情感动态地展现出来。

一、问卷设计

问卷统计采取得分与概率统计相结合的方式。此外,为了防止受访者惯性答题思维,在设计问题回答得分时采用了正向得分与反向得分相结合的方法。

二、访问对象

考虑到调查对象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回收率和统计效果等因素,笔者将调查访问对象设定在小课组一年级22人、二年级15人以及随机访问的一、二年级其他学生。随机访问对象的产生途径是37名调查对象将问卷带回寝室随机分发。

三、访问结果及分析

此次共分发调查问卷100份,回收74份,回收率74%,其中有效问卷72份。

结果分析:

1.专业热爱程度

绝大多数被访者对专业怀有热爱之情,愿意在专业学习上下功夫,通过专业学习开发潜能。

2.入学前是否参加培训

极个别被访者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被访者有相关的专业学习经历。不少学生错误的创作观念即形成于考前突击培训。

3.通过艺考进入大学

被访者回答结果分布较为均匀,由此看出他们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是不太坚定的。这表明受访者会依赖教师指导,缺乏自学主动性。

4.是否从事相关工作

所有被访者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更有87.1%的被访者表现出强烈愿望。由此推断学生比较看重学习结果,再次表明他们有专业学习动力。

5.字音正误

近80%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频繁地主动听辨说话者语言中的字音是否正确,而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字音正误,只有70%多的受访者会习惯性地听辨。这表明一部分受访者的听辨水平还停留在一般层面上,对较为专业、出错相对较少的广播电视节目缺乏关注。也说明其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听觉经验不足。

6.语言表达

受访者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关注度低于字音。不到一半的受访者会听辨生活中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只有64.3%的受访者关注广播电视节目中情声气结合的准确程度,听觉经验不足得到印证。

7.学习名家名篇

受访者大都偶尔赏析名家名篇朗诵作品,能够持续学习的受访者不到15%,而对于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的模仿、学习,结果显示,他们只是偶尔为之,甚至有15.7%的学生从不模仿,反映出受访者缺乏一般学习方法和学习主动性,缺乏规定性指导。

8.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主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学生仅占60%,广播电视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平台,听广播、看电视是专业必修功课。播音主持工作具有时代感,创作主体应与时俱进,掌握第一手信息,这也是完成广义背稿的重要步骤。

9.临场发挥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主持人不能只念串词,而应有自己的发挥。这表明大家认识到主持工作中的人际因素,渴望与受众直接发生关联,受访者具有培养倾听品质的心理动因。

10.听觉能力

所有受访者都表示播音不只是嘴上的“吐字发声”,播音与耳朵的“听觉能力”有着对应的关系。学生普遍认识到听觉能力与播音创作之间关联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开展听觉能力培养。受访者认为听觉能力培养是播音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

11.播音主持作品评价标准知晓度

播音主持作品评价标准的把握对绝大多数受访者来说不成问题,近80%的受访者不认为确立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学习典型很困难,找到播音主持作品学习的样板资料对于近七成的受访者较容易。这说明受访者对于学习方向的认识较明确且有较为充分的学习资料,这个结论与上文中提到的关于他们学习主动性缺失与精力投入不足的结论对应表明,受访者对听觉能力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听觉能力训练方面的具体实施,这表明听觉能力培养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的缺位,也反映了开展听觉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是否增加课堂教学中听觉能力培养相关内容的比重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应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听觉能力培养相关内容的比重,而对于专门设立播音主持经典作品赏析课程的问题,受访者有着较为均衡的不同的看法。不到60%的人认为应该设立专门课程,这表明听觉能力培养开展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调研,单独开课不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小课或大课授课过程中加入相关内容不失为一种两全的方法。

13.考虑过播音主持学习过程中听觉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七成多受访者考虑过播音主持学习过程中听觉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八成多受访者认为,听觉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反映。这说明受访者对听觉能力培养的认识是积极的、前瞻的,当然也不排除问卷内容对他们产生的心理暗示指导他们做出以上的回答。

14.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语料库中名家姓名知晓程度

对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语料库中名家姓名知晓程度的调查结果,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受访者听觉经验丰富与否、是否接受过一定量的听觉训练。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听过齐越、夏青、铁城的作品,一至三成的受访者听过林如、方明、张颂、张家声、瞿弦和、陈醇、虹云的作品,不到一成甚至没有人听过曹灿、傅成励、曹山、于芳的作品。统计结果说明,听力训练并没有受到受访者的充分重视,他们对听觉能力培养的认识还停留在感官的、新奇的认识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学习方法的高度辅助其开展播音主持艺术学习及实践。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