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规划范例6篇

住宅规划

住宅规划范文1

一发展现状。时期以来,由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居民居住水平普遍提高,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住宅质量不断提高。”时期,全市住宅建设投资11.68亿元,建成住宅面积192.66万平方米,城镇实有住宅总量587万平方米,成套住宅55195套,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15.91平方米。”以来,全市住宅建设投资7.96亿元,建成住宅面积84.15万平方米。年,全市总人口275.75万人,县城居住人口40.06万人;城市实有住宅总量687.84万平方米,成套住宅58219套,城市人均住宅面积达到17.2平方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1.8亿元,人均GDP40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3元;城市规划区控制面积103.8KM2建成区面积36.45KM2

全市城市低保家庭23462户、47127人,其中城区17220户、33802人,截至年月11日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区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象4043户、12429人,年廉租住房保障1524户、3934人;年廉租住房保障申请4043户、12429人,对符合条件的,年底争取做到应保尽保。

全市住宅建设快速发展、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地方财力困难,调控手段弱,人多地少、土地供给紧张;住房供给体系和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住房供给体制不顺,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商品住宅原材料价格上涨快,加剧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地震城市住房受损情况。特大地震使全市城市居民财产遭受严重破坏。城市居民住房受损338.4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9186户,其中倒塌或危房67.8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7853户;严重损坏56.54万平方米,涉及居民6544户;一般损坏214.1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4789户。恢复重建需投资22.8亿元,其中:倒塌或危房和严重破坏需要拆除重建的住房约98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500元计,需投资14.7亿元;加固28.27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600元计,需投资1.7亿元;维修214.12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00元计,需投资6.4亿元。

二、-年住宅建设规划

一编制依据

全市住宅建设规划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4号)国务院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37号)和建设部《关于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165号)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46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地震灾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情况和居住现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情况为编制依据。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住房基本需求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住宅发展模式,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完善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梯度消费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为主的住房建设,调控住房供应结构,推进住房保障,保持住房供需平衡,稳定住房价格,引导合理消费,促进全市住宅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努力提高和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条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力争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使地震灾后居民住房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住房条件基本达到或超过灾前居住水平。

三)基本原则

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总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的原则;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建设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四个结合、四个不建”原则;坚持生态环保、改善环境的原则。住宅开发建设总量与灾后重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消费水平和住房需求相适应。优先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优先建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住房项目。地震灾后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实行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维修加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现行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相衔接,搞好住房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以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四)建设目标

1建设规模:规划期内住宅建设总量为429.06万平方米(其中:灾后重建98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水平提高22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人口需求59.4万平方米,棚户区及旧房改造46.6万平方米)共49000套(附表)

2住房结构:规划期内,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危房改造(包括“地震灾后城市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棚户区及旧房改造)所占比重控制指标分别为49.99%19.39%2.65%和27.97%即规划期内计划新建商品住房建设面积214.49万平方米,约21400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83.2万平方米,约10330套,廉租住房建设面积11.37万平方米,约2270套,灾后重建及危房改造120万平方米,约15000套。

3套型比例:规划期内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控制,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控制在78%左右,即规划期内,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建设面积控制在337万平方米以上,约42580套。

4用地规模:按照住房建设规模,规划期内,新增住房用地约205公顷。其中,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用地供应控制在109公顷以上。经济适用住房用地42公顷、廉租住房用地6公顷。

5用地布局:按照近期城市建设规划,规划期内市区的住宅用地主要在东江新区、钟楼滩新区和旧城改造区;各县城按照近期城市建设规划和住房建设规模,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做好住房用地布局,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承受能力,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

6综合目标:按照建设“生态、文化、和谐、富庶”发展战略和“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节能省地、生态环保、文明舒适”总体要求,保持住房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确保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创造生活便利、宜居和谐的居住环境,总体容积率控制在2左右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到年底达到23平方米。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搞好地震灾后住房恢复重建各县(区)要把恢复重建损毁住房摆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适应城镇居民住房建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府补助政策,对于可以修复的住房,要尽快组织鉴定设计,抓紧维修加固;对于重建的住房,要科学选址、集约用地、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尽快组织实施。一是编制好恢复重建规划。各县(区)要尽快完成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并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科学论证和积极落实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项目,建立恢复重建项目库。要积极开展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项目的选址、土地调整和规划设计工作。二是争取恢复重建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的同时,多途径多渠道筹集恢复重建资金。三是建立和完善住房项目业主负责制,按照受灾项目属性和房屋权属,积极组建业主委员会,完善业主自治制度和恢复重建业主负责制,理顺灾后重建机制,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二)坚持市场化方向。通过制定和实施房地产业发展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综合运用规划、用地、价格、财税和金融等调控手段,因地制宜地调节商品住房供应规模,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均衡,促进以普通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继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适应住房保障发展要求,健全以廉租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旧住宅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

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理顺住房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住房价格监督和管理的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价格体系。完善住房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切实解决地下交易、有市无场问题,规范住房交易和租赁行为,提高住房市场信息透明度,引导住房理性适度消费。加强住房产权产籍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完善房屋登记管理。加强住宅小区管理,推进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

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依法查处闲置土地、囤积房源的行为。严厉打击炒地炒房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公平竞争,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落实行业技术标准灾后重建要科学规划,规范建设技术标准,加强住宅质量管理,积极推广“四新”四节”技术,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认真开展住宅性能认定,提高住房品质,推进住宅产业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措施

各县区要建立住房保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专门负责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住房保障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协调住房保障相关工作,监督检查住房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办公室要配备专职人员,具体组织落实,保证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要按照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的综合评价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分解落实-年住宅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保证规划目标如期完成。

二)政策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地震灾后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的各项政策。城市居民住房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优惠政策。因地震灾害无房居住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列入经济适用住房对象或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享受住房保障有关政策。

2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和住房保障政策,合理确定住房建设和住房保障年度计划,调控新建住房供应结构和套型比例,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和资金。按照“总量平衡、区域平衡、结构平衡”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达到开发建设住房总面积70%以上”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量70%”政策规定,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的有效供给。

3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和住房、收入情况动态管理,科学界定低收入家庭,健全和落实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按规定筹集和管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严格控制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规范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因地震灾害无房居住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4依法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房地产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和促进住房交易和租赁市场,引导住房消费模式的转变,拓展廉租住房租赁渠道,推进廉租住房制度落实。

5贯彻实施《物业管理条例》制订地方性法规,促进全市物业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善。

三)管理措施

1加强住宅建设统筹管理,完善住宅市场体系。加强住宅建设的统一管理,理顺住宅建设管理体制,探索住宅开发新机制,简化住宅项目审批程序,建立联合审批制度,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完善住宅市场体系,发挥政府住房保障和市场调节职能,规范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保障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完善住宅市场信息监测体系,加强住宅市场信息的动态监测与公开工作,增强住宅市场信息透明度,加快完善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市场分析研究,强化信息监控,开展区域市场预警预报。

2加强住宅用地供应管理,盘活存量住宅用地。科学制定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严格规范土地出让前置条件,适时、适量供应土地,确保保障性住房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住房建设用地。加强住宅用地批后监管,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行为。盘活存量住宅用地,制定和实施土地储备计划,严格执行闲置土地收回制度。加强住宅用地的统筹安排,整合住宅用地资源,改变住宅用地供给的传统模式,严控集资合作建房,建立住房建设社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新格局。

3积极发挥税收、金融调节作用,完善税收金融调节机制。充分发挥税收、金融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建立规范有序的税收、金融制度,完善税收、金融调控机制,发挥税收、金融调控功能。

4正确引导居民住房消费,促进住宅质量的提高。加强市情教育和政策引导,坚持保障生存性需要,支持自住性需求,引导改善性需求,抑制投资性需求,遏制投机性需求的原则,调控和引导住房需求,支持保护居民住房消费的积极性,树立经济适用、理性适度、梯度渐进、节约资源、健康文明的住房消费理念,正确引导居民住房消费从重数量向重品质转变。规范住宅市场中介服务行为,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制度,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大力推进和谐小区建设。

住宅规划范文2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和谐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房地产开发在全国各地都进行的如火如荼,为人们的居住、生活提供了越来越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随着人们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思想理念越来越进步,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经远远不满足于遮风挡雨等一系列基本的功能性要求,开始了对自身住宅的人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并且提出了更多的有关生态型小区的要求。作为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住宅小区设计人员,需要敏锐察觉到人们的这一变化,加强自身的理念转变,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设计出符合当代人们期望的住宅小区,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

1.1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型住宅小区不仅符合居住者普遍要求的舒适健康的标准,还很好地协调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1.1 小区建设应最大限度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小区绿化要结合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否则会造成绿化工作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绿化的的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美感,可观赏性强,并且选择一些能够改善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植物,比如种植一些可以吸收汽车尾气的植物。秉承着生态型小区的理念,促进生态平衡,对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有很大帮助。

1.1.2 节约社会及自然资源: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度,既是千百年来的农业大国也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水资源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在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开发、施工和居住中要十分注重对周边水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架设一系列专业设备,达到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1.1.3 高科技住宅小区理念: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将科技与住宅小区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人们幸福感,又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想法就能得以实现。通过架设太阳能路灯、安装智能化设备,能够根据使用要求,智能做出开、关灯的判断。

1.2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功能

生态型住宅小区有着很多不同的功能,简单地说,它既能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又能调节局部地区气候,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具体一点就表现为以下几点:

1.2.1 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由于生态型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时考虑到了跟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达到统一,所以它有助于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能够使人与多样性的生物和谐相处,解决目前城市不适宜其他生物生存的问题,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

1.2.2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生态型住宅小区里,有更多的空间会被用来种植花草树木,扩大小区的绿化面积。这些绿化既可吸烟除尘除噪音,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又可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进而营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2 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符合生态型

当代的人群是从几十年前的农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一脚迈进现代化城市的生活中来,伴随着当初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带来的兴奋感逐步退去,人们越来越怀念田园式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工业化的弊端带来的雾霾、噪音、水污染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态型住宅小区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热门渴望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心情越来越强烈。因此这要求我们要加大对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研究、发展和开发,想要使研究取得进展,就必须要了解生态学这门学说。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可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生态住宅小区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生态环境,它处于自然生态平衡的系统中,具有实用功能、环境效益、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优势。人们对自然的回归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拥有绿色,一个是拥有水。在生态住宅小区里,绿色意味着环保和生态意识,代表着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而水,则是一种很灵性的东西,不仅能净化空气,而且还总给人们一种很和谐的感觉,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是喜欢玩水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总之,有绿色和水的住宅小区才有可能成为生态住宅小区,才能具有美感和环保的功能,才能使人们处于一种回归自然的环境当中。

下面笔者就说一下住宅小区在建筑、规划设计上如何做到符合生态型理念。笔者认为,只有坚持和做到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造多层次的生存空间,将自然环境融入到人工环境中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型的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2.1 做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人类本身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断利用大自然各种资源,不断探索发展壮大自己,这对于人类的发展极其重要。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发并非都是正确的、健康的、可持续的,这将会大大伤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随着伤害的不断积累、酝酿,大自然就会以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报复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因此,提出并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理念对于人类以及大自然都是十分必要的。

2.2 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目前对于生态系统十分有利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型住宅小区能积极与这一理念相呼应,通过对住宅小区更为科学的规划设计、整体布局和提高住宅小区的科技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不造成过度浪费。通过加大绿化布局的合理性不仅能够减少甚至防止沙尘天气的产生,更能够达到收集并蓄积各种地表水的木地,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造福大自然。通过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就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保持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

住宅小区的建设不单指住宅内部空间的建设,还包括外部交流空间,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甚至涉及整个城市空间。比如小区里的休闲广场、绿地、游泳池、会所等等,这些空间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

2.4 进行自然环境再造

建设生态型生活社区,要综合多种因素,只采用人为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将社区具有自然再造功能,使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起来。比如,利用小区原有的地理形势,经过适当改造,把水引入到小区之内,让小区看起来更具有灵性和活力,这样的考虑更符合生态的理念。

结束语

生态型住宅小区凭借其自身的种种优点,引发了当下人们对于其发展和应用等一系列话题的讨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一建筑理念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生态型住宅小区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姜元烽.可持续发展建筑小区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住宅规划范文3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现状;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to residential community.

Keywords: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住区规划设计

1.1 住区规划现状与解决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制度的变革、社会观念的更新,住区的开发与建设与以往相比,房地产商的品牌意识、环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购房者愈趋理智、成熟,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也不断进步,人居环境与质量有了质的变化,但还存在着容积率过高、建筑密度过大、绿地率偏低等问题,尽管建筑师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采用了错位、退台、扭转等手法,在满足了房地产商欲望的同时也达到了有关部门在间距、绿化、交通等方面的各种理论上规定要求,但事实上只是满足了最低要求,居住环境、日照采光与通风等卫生条件并不好,住宅楼间相互影响干扰大;为赢得更大的利润,南向沿街建筑过长,北向沿街建筑过长、过高,直接影响了居住环境。这些规划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在制订规划指标、审批时严格把关;其次是房地产开发商要正确对待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品质的提高;第三,作为建筑师在规划方案设计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尤其要注意的是一些有纯商业性策划公司介入规划设计的项目。

1.2 住区规划应重视环境的均好性

住区规划设计上存在着公共绿地公园化倾向,并在其中卖弄各种概念,喧宾夺主,作为宣传与销售上的卖点。尽管在总体技术经济指标上来看,建筑密度、容积率并不高,绿地率也不低,但对于作为整体组成部分的各个组成区域来说,却是相对建筑密度与容积率偏高、绿地率偏低,缺少近距离内的公共交往与活动空间。这是一个概念性、原则性的错误,忽视了住区总体居住环境、卫生健康、邻里交往的均好性要求,背离了以人为本的住区规划设计原则,是以牺牲大部分住户的利益来满足少部分人的欲望。事实上对于中心绿地周围的住宅,在私密性、安静性方面并不好,早晨有老人锻炼、中午有儿童玩耍、晚上有各等人群活动,特别是对于工作较忙的人,白天无暇顾及窗外美景,早晚却受噪声与灯光干扰之苦,多花了钱,却是弊大于利。

因此,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必须强调居住环境的均好性,尽可能使各家都能享受到美好的景色,包括自然景色与人工景色;都能具有充足的日照,良好的自然通风;缩小大规模的中心绿地,扩大到方便住户的院落空间、幢间空间,这些小的公共空间围合性强,形态变化丰富,具有相对的归属性与较好的安全性,便于老人与孩子休息、锻炼、游玩和居民间邻里交流,使住户既能享受到现代住宅与住区带来的生活便利,又能体会老院落、老墙门的韵味,达到私密性与公共性、静与动、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和谐性。

1.3 环境设施

要创造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还应积极为住户提供健身场所与器材;应有行之有效的垃圾收集办法与环境保护措施。

2 住宅建筑设计

现行《住宅设计规范》在卫生健康方面有许多条文规定,包含了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隔声、管道设施、暖通、排废排污等内容,但列入强制性条文的很少,故住宅建设中往往重视不够。要达到卫生健康住宅的设计,以下几方面应引起重视:

2.1 建筑师要加强社会责任感

目前的房地产开发市场,给了建筑师以较大的自,有了更为广阔的发挥才能的空间。我们应该加强研究,以人为本,主动积极与房地产商、有关部门沟通,积极出谋划策,并把自己放在居住者位置来优化设计,使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作品。

2.2 组织好南北穿堂风

平面布置时要组织好各套内组成单元的南北穿堂风。自然通风并不是有了外窗就能解决问题,而应该是有组织、有控制的自然通风,使室内外空气能直接流通。在此,要避免一单元多户的布置,不出现单朝向的套型;要控制进深,避免出现无自然采光与通风的部位;门窗位置既要便于使用、保证各功能空间的合理与完整,又要根据当地主导风向起到组织穿堂风的作用,如一梯二户对称户型,门窗也对称布置,不考虑当地主导风向,必定至少有一套户型是不合理的;门窗的尺寸、选型要符合窗地比、通风面积规定要求,现在常用的普通推拉窗有效通风面积仅占洞口面积的45%左右,于日常使用也很不方便。厨卫的门应在下部能通风。

2.3 公共部位的采光与通风

应注意公共部位如楼梯、电梯、电梯厅、前室、走道等的采光与通风。对于11层及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公共部位的采光与通风条件一般较易满足;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乙级防火门在选型时,应保证足够的宽度与间接采光面积,并在平时保持开启状态,使前室在日常使用中有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通廊式住宅现在很少采用;对于一个单元多户的塔式高层住宅,需设置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为提高使用面积系数、减少公摊面积,有些设计中楼梯间、电梯厅、前室都位于中间,不靠外墙布置,尽管采取技术措施能满足防火设计规范要求,但对于卫生健康的要求则根本无法满足,且不利于日常使用的方便、安全与住户的心理需求。因此在高层塔式住宅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单元内户数,避免无自然通风组织的户型,争取楼梯间、电梯厅、前室能靠外墙布置,开设外窗,保证足够的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既有一定的舒适、安全感,同时又更易符合防火设计规范要求。

2.4 重视洁污分区

以往住宅建筑设计比较强调公私分区、动静分区,对洁污分区重视不够。洁污分区一是厨房要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避免生活垃圾穿越居住与生活空间。二是要重视入口门斗(俗称玄关)的设计,这是个内外空间、公私空间的过渡场所,也是洁污空间的过渡场所,更是一个心理缓冲场所,被作为当前住宅装修设计中的一个重点与亮点。一个好的门斗,宜有足够的面积(具体指标需与套型情况与面积结合而定),布置贮物空间(外衣、鞋帽、随手包袋、雨具、擦鞋用品等)、镜子、换鞋用椅凳、装饰品,有可能的话还布置洗手盆;门斗地面铺材宜用易清洗的不吸水硬质材料并与其他室内空间地面有明显区别;门斗内不应开有其它房间的门,避免室内人流穿越产生二次污染。

2.5 重视阳台的设置

住宅的阳台也是一个公与私、内与外的过渡空间,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使用。规范要求每套住宅应设阳台或平台。对于卫生健康来说,阳光的消毒作用十分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也可看到没有阳台的住宅或将阳台封闭改作他用。作为卫生健康的住宅,宜设有南北阳台,北阳台设在厨房作为生活服务阳台,南阳台最好设在次卧室并开敞,让居住者亲近阳光、新鲜空气,对于大套型有南向二个及以上阳台的套型,应保证其中一个是开敞阳台。

2.6 采用错位、设置凹口的设计手法

为了保证套内各使用空间的采光、通风,住宅建筑设计中常采用错位、设置凹口的手法。错位布置时要防止相互间对日照、采光、自然风的阻挡;凹口应有足够的宽度,且深度不宜过大,因为大多数凹口开向北面,主要是为了厨房、卫生间的采光与通风,其三侧集中了2-6个窗户,废气集中且不易散发,成为细菌滋生、传播地,同时凹口过深造成相邻单元结合墙体长度过短于结构不利。建议凹口深宽比不大于2.1为宜。在控制单元套数与进深的前提下,内天井形式在多层及以上住宅中要避免采用。

2.7厨卫排废排污措施

厨卫的排风通气管道要采用变压式管道,有防支管回流、竖向泄漏措施;卫生间的排水管宜设于本层套内,采用的方式宜为楼板下沉式、后部管道墙式;现在厨房一般已不设地漏,但卫生间、洗衣间、阳台还设有地漏。现行地漏水封深度浅,绝大部分家庭打扫卫生采用擦地方式,水封内水容易在短时间内挥发形成串气,取消地漏又担心水管爆裂或龙头忘关时不能泄水,因此设计施工时要选择水封深度深的地漏,使用过程中经常补水保持水封。

住宅规划范文4

位于市五岭大道的紫云山庄系高宝添房地产开发(郴州)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该项目是2002年郴州市招商引资的外资项目,2004年3月,经郴州市开发区规划批准后开工建设。经规划批准的总建筑面积为98000平方米(其它指标见原规划批准种平面图)。至2008年底,该项目除会所部分已全部完工。

2010年上半年,因郴州市两城建设的需要,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整体扩宽。道路拓宽后对紫云山庄项目造成了事实上的破坏。现小区南侧已建别墅及现紫云酒楼距郴资桂高等级公路路边距离仅20米,且小区南大门和进山庄道路也因此损毁。现在小区南线整体形象已被破坏,这一线的楼盘销售严重受阻,另整个小区居住环境都已严重不合理。小区的安全性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以上原因,我公司向贵局提出调整紫云山庄规划的申请:

1、 申请将山庄南线C’27~32共6栋现已无法销售的别墅拆除,在此处新建32层的高层住宅楼。

2、 申请将山庄南线D22~27共6栋现已无法销售的别墅拆除,在此处新建32层的高层住宅楼。

3、 申请将山庄南线B16、B17栋别墅及紫云酒楼拆除,在此处新建18层的高层商住楼。同时由于商业需要,申请郴资桂高等级公路在该处开出入口。

4、 申请将山庄北线原会所由原规划批准的3~10层调整为32层的高层商住楼。

上述申请我公司已委托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绘制了紫云山庄修建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的总平面布置意向图。局部修改后的紫云山庄总建筑面积由原98229.8平方米调整至280091.3平方米。容积率由原0.69调整至1.98。(其主要技术指标见意向图)

我们认为,局部修改后的紫云山庄规划一是修补了紫云山庄小区因郴资桂道路扩宽而导致我公司利益严重受损的现实状况,恢复了小区的合理布局及安全性;二是提高了紫云山庄土地的使用效率, 同时符合郴州市目前城市建设的需要(提倡建高层住宅)。因而同时兼具了科学、合理、可行等几个特点。

为此,我公司特向贵局提出局部修改紫云山庄规划的申请,并恳盼贵局的批准!

申请人:

住宅规划范文5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住宅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社区

中图分类号: G81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住区规划及老年住宅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老年住区及老年住宅现状

我国老年住宅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二代居老年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老年住区(公寓或别墅等)。

1.1二代居老年住宅是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可分为合居和邻居二种。合居即为子女与老人同居在一套住宅内,有共同的出入口。邻居即为子女与老人分别居住在各自住宅内,两套住宅临近,或为一栋楼或同为一个住宅小区。按照我国目前实行的住宅建设标准,住宅小区内宜建设一定比例的无障碍住房,实施下来,真正建设的数量不多。由此可见,二代居老年住宅大部分为普通住宅,存在着较大缺陷。具体有:

·公共走廊宽度未达到1.2m即轮椅与一行人的通行宽度,入户门口净空未预留轮椅回旋空间。

·门厅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空间所需面积。鞋柜旁未设座椅,给老人换鞋带来不便。

·厨房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所需空间。操作台面不连续,使老人制作饮食时需要来回移动,非常不便。厨房远离餐桌,使老人在拿物品时行动十分不便,容易跌倒或产生烫伤。

·卫生间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移动所需空间,或提供未来改造扩大的可能。卫生间远离卧室,老人容易起夜,晚间使用非常不便。

·卧室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所需空间。卧室内通行宽度无法满足900~850mm的轮椅通过宽度。

·套内平开门开启侧墙面未预留400mm净空或未改为推拉门,使使用轮椅的老人开门不便。

·在一些节点空间处,如入户门口、走道尽头、多房间门交汇处未预留轮椅回旋空间,使使用轮椅的老人行动十分不便。

·必要空间未预留设置扶手的位置,如卫生间。

·未预留充足的储存空间。

·不能满足不同老人不同的作息时间要求,未分床或分卧室安排老人就寝。

·无南向卧室,使长期卧床老人无法接受阳光照射,影响健康。

·设计布局不够灵活,不能在未来为老人不同的身体需求做相应改造。

1.2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多为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服务,老人需要护理要求的比例较高,医疗设施和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较高。仅能适应一部分老年人使用。

1.3老人住区是老年人的一种集合住宅,它适合活动能力较强,生活完全能自理的老人,群居的生活有利于老人间的联系和交往,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在我国也逐渐出现一些老年社区,如上海康桥亲和源-老年公寓。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投资近6亿元,社区占地面积8.4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率51%,容积率1.2,土地年限为50年;装修为宜老式精装全配。亲和源老年公寓由12幢多层电梯住宅楼组成,共设838套居室,可供1600位左右的老人居住,全部采用无障碍化设计,以老年公寓、健康会所、老年护理院、公共服务大楼、配餐中心、景观花园等完备的设施。

老年社区作为一种住宅市场细分的产物,已经逐渐进入了开发商的视野,保利、首创、万科、绿地、华润等大型开发商纷纷进军养老地产,风头一时无二。

老年住区规划及老年住宅设计探讨

2.1总平面布置

老年社区应位于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临近医疗设施的地段。大型、特大型老年社区应独立建设并配套相应设施。老年人居住用房应布置在采光通风好的地段,应保证主要居室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道路系统应简洁通畅,具有明确的方向感和可识别性,人车分行。道路应设明显的交通标志及夜间照明设施,在台阶处宜设置双向照明并设扶手。道路、停车场及建筑出入口要考虑救护车通行及停靠,并进行无障碍设计。应为老年人提供一定规模的绿地及休闲场地,场地布局宜动静分区,供老年人散步和休憩的场地设置健身器材、花架、座椅、阅报栏等设施,并避免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

2.2建筑设计

功能性要求

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因此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要合理布置室内每一件家具设备,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要适当减少家具的数量,最大限度的减小老年人房间的面积,从而降低老年人行动的能耗。一些具有连带功能的房间,如厨房与餐厅、卧室与卫生间,应当尽量靠近,以方便老人使用。并且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

安全性要求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从老人的安全、舒适、方便的角度出发。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等肢体动作变得不灵活,从户型平面设计上来说,一方面房间之间距离应尽量缩小,以减少老年人移动距离,另一方面各个房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回游性”—即两种途径到达,以保证老人在房间内突遇意外时看护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给予救助。在厕所和浴室应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门最好是推拉式。

·洗澡时卫生间内应该有方便老人坐下的地方,或可以放置小凳子的空间。

·卫生间内的坐便器相邻墙面、贴墙浴盆的墙面以及入盆一侧墙面均应预留扶手位置。

·卫生间内如有暖气,其位置需要精心设计,做好防护,且不能影响通行,如放在门后、墙壁上等较为隐蔽、安全的地方,防止老人被烫伤或碰伤。

·扫帚、拖把等清洁用具需要设置专门的挂置空间,做到分门别类、洁污分开。

手纸盒的位置应便于老人在如厕时拿取,一般距离地面750mm,距离恭桶前方250mm。手纸也要有充足的预备空间,且应保证手纸在储存的过程中不会受潮。

·因为老人平时喜欢用脸盆,需要从龙头接水,所以洗手池的形状及龙头高度应便于放置脸盆。

·洗浴最好能分离出一个单独的场所,而且空间不必过大,以便在冬季使热气集中,保证温度恒定及便于干湿分离。另外,洗浴空间尺度应方便老人动作的伸展,并预留护理人员的操作空间,及扶手等的位置。

·卫生间的门应向外开或可从外部解锁打开,防止老人在卫生间内倒下后挡住门,外部人员无法进入救护。

·卫生间与卧室的分隔墙以轻质隔墙为宜,以易于改造以增大和缩小空间。

e起居室

·老人一天中呆在起居室的时间最长,除去睡觉几乎都在起居室内度过。老人需要晒太阳,并且不喜欢空调,所以保证起居室内的自然采光与通风非常重要。起居室内窗的采光面积要大,开启扇应保证一定的数量和面积,且布置位置应使气流均匀。

·老年住宅起居室使用而积不宜小于14平方米,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度不宜小于3.0m.

·起居室轴线宽度以3.6m为宜,这样保证使用轮椅的老人可以更为自由的活动。即要合理有效的摆放电视柜等家具,同时尽量使得居住者在就餐和坐在沙发上休息时都可以看电视而无视线遮挡。

f卧室

·老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卧室轴线尺寸以3.5~ 3.7x4.7m为宜,保证轮椅使用者的通行宽度。

·卧室门内外部需预留1.5×1.5m的轮椅回旋净空。

·床边缘距外墙内墙面保持0. 9m宽度。

·卧室中的床可放置在靠近窗户的地方,白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防止冷风吹到床头。

·床头应该放置较高的家具,便于老人从床上站立时撑扶,最好有较宽的桌面与足够的抽屉,便于放置水杯、电话、照片、药品等物品

·冰箱不应放置在卧室之内,以免噪音影响睡眠。

住宅规划范文6

关键词: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做好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国家发展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建设好生态型小区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小区住宅的节能,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住宅能耗占国家能源总能耗的20%以上,同时这一数据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做好小区住宅构造节能的规划与设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促进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建设高效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方向,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小区住宅设计中的重点。

1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相较于传统的住宅小区在注重居民居住舒适性、健康性的基础上重点还应体现出其良好的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型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新思路。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具有的功能与特点如下:

(1)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绿化覆盖率大幅提高,这种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绿化率的提高不仅仅是简单的栽花种草,而是在结合生态学、建筑与美学、生物工程学、地理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水资源等学科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妥善处理好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做好对于住宅小区的绿地建设的合理规划设计。

(2)实现了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了土地资源。做好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3)节约水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是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水资源是小区住宅中应用较多的资源,但是相较于国外的住宅小区我国住宅小区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方面远低于西方国家。做好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建设对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节约用水,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4)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通过将生态设计引入到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做好住宅小区的生态系统的建立,各中生态系统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循环方式与途径,通过在小区住宅做好能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极大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可以通过加装太阳能发电、热能循环以及节能设备的使用等都能够优化生态型住宅小区能源结构水平。

(5)实现对于住宅小区垃圾的分类处理,“垃圾是防错位置的宝藏”通过在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做好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促进垃圾的回收利用对于实现绿色环保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2做好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住宅是由墙体、屋面、门窗、地面等围合起来的空间,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空间结构。其内部根据活动功能的不同分为休息、起居以及厨卫服务等几大区域。同时各部分之间的分工更为明确、合理。其中,住宅中的卧室也不再是多功能区域,而是被重新定义为休息区,其主要实现居民休息、衣物的存放等功能。住宅环境节能性能的优劣与自然环境和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的高低及住宅构造的合理性密切相关。在住宅能耗中主要分为传热能耗的和通过门窗缝隙能耗两个方面,其中传热所带来的能耗占据整个能耗的70%以上,因此,在小区住宅构造节能的规划与设计关键是要做好对于住宅围护保温结构的构建,做好住宅的隔热、防湿、防结露等,防护的主要功能是做好住宅的热防护,减少住宅冬季和夏季的热量损失,现今在小区住宅构造节能的规划与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措施是在住宅构造中加设住宅保温层,通过在住宅外墙使用热导率较低的材料来阻隔住宅内的热量损失,从而实现对于住宅内部的节能保温。

2.1小区住宅构造节能的规划与设计

在小区住宅构造节能的规划与设计中做好对于保温层的构建对于实现住宅的构造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今,在住宅围护中设置保温层构造保温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单设保温层是在小区住宅构造节能中使用较多的保温层布设方式,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出轻质保温材料的绝热性能和结构材料的强度,同时,使用此种结构形式施工较为方便,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2)封闭空气间层保温,将空气层封闭能够得到良好的绝热效果,为达到此种效果,需要在住宅的围护中设置4cm~5cm厚的保温层,同时为了提高保温效果,层面件需要采用强反材料。(3)将保温与承重相结合,在小区住宅构造节能设置中通过采用空心板、多孔砖等的结构,在墙面间加入了空气隔层可以使得住宅保温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同时采用空心砖等材料既轻便、保温性又高,采用此种结构形式不但构造简单且施工较为方便,在结构上采用较多的常常是混合型保温构造用以提高保温效果。同时在墙体保温时还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和复合墙体技术。

2.2做好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空间结构层次的划分

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做好小区空间的合理利用,从小区住宅内部的空间到小区外部交流空间以及公共绿地等都属于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范畴,通过做好空间的合理划分与构建,从而实现在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内部构建起功能齐备、适宜居住的居住环境。

2.3做好自然环境的改造与搭建

仅仅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是不够的,在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再造和搭建,在其中加入人文环境,使得两者之间互相包容、提升是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在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3某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实例

某小区规划占地面积约6万多㎡,小区中的建筑以多层和小高层的住宅为主,此小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定位为现代生态型的高档住宅小区,注重居住质量的和居住品位,对于设计的要求较高。

3.1做好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组织形式

整个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对于建筑采用的是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结构,在小区内部环境的构建上着重突出自然、舒适、宜居型景观营造,对于小区中的重点位置,依照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概念来进行小区的规划设计,同空间层次的搭配组合,形成东西合围、高低错落的整体布局,构建起别具特色的、向心围合的、开敞多用途的绿色大宅院和住户日常生活是最直接贴近的交往、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使得用户户外活动空间大为增加。

3.2小区绿化系统的规划

在绿化系统的构建中,注重小区内的点、线、面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小区内部主干道主要栽种常绿树木。减少行车等造成的噪音污染,并在小区内部构建空间绿化网,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相互穿插,并通过灌木、花草等填充中下层绿化空间,构建起完善、合理的小区整体绿化系统。

3.3做好对于小区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水系统是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点,此项目设计是通过人工引入河水,并在小区中心形成一个人工湖泊,并通过运用点、线的方式连接小区内的各个景观点,将水、绿、路等有机联系起来,构建典型的江南水乡特点,同时对于给排水、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时建立起中水回收处理系统,将其应用于小区绿化、景观等方面,在设计做好对于雨水的合理利用,通过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设置多种渗透设施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水,从而为小区内大面积绿化和景观水体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用水。

3.4做好小区内照明系统的构建

小区照明根据空间层次分为高位、低位和公共三个部分,在主干道采用高位照明,并对不同的照明用途设置不同的照明亮度,通过三者之间的合理搭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同时在建筑住宅的墙面屋顶上可以通过加装太阳能板的方式增强对于太阳能的利用,将发出的电能利用与小区的照明和公共设施用电,同时在夏天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还能更好的进行隔热。

3.5做好小区人文系统的规划设计

在小区公共设施的构建上,不仅仅要强调其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同时还需要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在配合广场休闲绿地适当安排中小型雕塑,提高小区的文化品位,增强小区内的艺术氛围。

4结语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对于住宅小区已不满足于居住功能,现代小区需要实现居住、娱乐、环境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是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实现小区建筑的合理布局以及绿色生态系统的建设,在提高小区居住舒适度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者:鲍捷音 单位:北京鑫海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夏云,夏奎,施燕,等.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总图设计

下一篇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