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论文范例6篇

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范文1

历史学科教育具有很很重要的德育作用。因为历史长河涵盖了很多不同的社会现象,这些都是极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还有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关于思想教育,历史教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全部历史课程中都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历史学习,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历史教育所承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本质。也就是说,相对于哲学提供的是具有价值理性的思维逻辑,而文学提供的是具有价值理性的情感体验。而作为人类以往实践的集体记忆的历史,它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累积经验就更加全面和综合。在历史上发生过由于价值理性缺失而造成的失衡,这里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的失衡,人们由此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学习这样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了“以史为鉴”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历史教育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人文素养教育,其具有综合性。学史有助于明智,历史是有生命的,其具有的现代价值就是能够让人们站在更高的起点,继往开来,高瞻远瞩,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三、历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政治意识。”[2]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和传统。历史教育中关于本国史的教育,可以借助对本民族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学习来促使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和进一步强化,有助于促使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增强,从而增强其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责任心。历史学科到了十九世纪才开始在学校课程中被重视起来,而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响应那时兴起的民族主义号召。可见一国的历史也就体现了一国国民的意志。通过历史教学便能促使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使其成为“国民理想”的拥护者。就道德意识的培养而言,历史一直以来都被用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孔子的《春秋》体现了对历史的道德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杜威认为历史学科作为促进人的道德品性形成的学科来说,无疑使最优良的。他始终相信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是有历史可以追溯的,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都涵盖了类似的典范,同时得出了历史是永恒的道德遗产的结论,并且是具有建设性的。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丰富的内容。历史教科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材料,尤其是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关于其品格高贵、情操高尚、意志坚强等方面的素材都是可以拿来借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美好、高尚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是较强的感染力。历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道德形象是生动具体的,道德精神更富有感染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论文范文2

素质教育其基本定义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个体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和实质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也可以说是人的整体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体育新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性发展”为基本理念的课程改革,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三维健康观为出发点的,即:人的健康是指不仅没有躯体上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它所强调的也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和以人为本的健康新概念。综上所述,我认为体育新课程改革是置于素质教育理论宏观调控之下的一次变革,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们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的的提出和实施是素质教育理论的一种更加充分的延伸,作为教学指导性纲领,两者的相互渗透和高度融合,使教育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从而增强了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就此问题我谈以下体会。一,建立合理、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相匹配。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的是教与学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各种教育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教学环节的相互链接所形成的整体效应。这种效应就是: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愉悦,师生之间高度和谐统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少选择竞技化、成人化很强的项目,多选择儿童化、趣味性强的项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学习所带来得快乐,让所有学生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形成。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分层次教学,对于一些特殊体型和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学生以及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分组,适当降低动作的难度、减小练习的的密度和强度,让他们也能很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和其他学生一样的轻松和愉悦,使这部分学生甩掉了“怕、愁”的思想包袱,保证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保持相对恒定。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切忌采用死板的、教条的和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性,以达成师生间的和谐统一。每学期我都利用3—5课时组织小型篮球、足球、跳绳、踢毽子、韵律活动比赛,教师也参与其中或是裁判或是队员,师生共娱共乐,增进了师生之间彼此得情感、拉近了距离,为以后教学中师生间的默契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意义重大。评价的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体验到体育学习进步所带来的快乐。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摒弃过去那种单一的、过分强调学生体能的质量评价体系,适当增加学习过程和学生课堂表现的分值,充分借鉴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在质量评价表上开辟“教师评语”一栏,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用激励性语言进行有效的评价。二,构建完备的思想素质培养和德育渗透体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利用体育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育教学要靠师生之间的合作,要靠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也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教会学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通过田径,包括跑、跳、投掷等基础项目的学习,培养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求学生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通过体操类项目当中的保护与帮助的练习,培养学生正直、善良的品格和助人为乐的思想,使学生有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韵律活动和舞蹈等内容既具有健美的形式和风格,又能反映时代风貌,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可以用以锻炼儿童身体、培养其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和协调性、韵律感,又能培养其文明行为,发展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把自编的的韵律操用于准备活动,把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用于结束部分的放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素质教育论文范文3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目标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包含人文知识、社会心理和人文修养以及文化修养的一种综合特质,内在表现主要足相对稳定性,外在表现主要是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主要是对人外在精神风貌以及内在精神气质进行培养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的隐喻性特征和人文道理的体认性特征以及人文精神的不可替代性等特征。

(二)人文素质的基本内容

第一,军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主要是对学员传授人文科学知识,除此之外还包含一些社会科学知识,使得学生具备相应的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第二,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判断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社会感情,使学生更具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学生完善品格。第三,基本素质教育还包括对学生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人文素质要求将科学精神可人文精神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对于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有更加明确深入的认识。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荣辱意识和责任感,并对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调整和改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开发和创造,从而提高学的综合素质。同时,人文素质教育比较注重心理方而的培训,旨在强化学生的承受能力,提高学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军校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较低,人文知识薄弱

“由于军校教育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通常比较重视专业技术的应用特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①很多学,在学习的过稃中对人文素质教育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即使有少量的人文素质教育课,也足抱着应付的态度对待,在极大程度f阻碍了军校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据调查,只有大约15%的学,1i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乍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绝大部分军校学生在文史知识和艺术的摧赏力等方面水平较低。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真正阅读过的军队学生才有不到2/5,大约有9%的军校学生没有看过哲学书籍。这些问题严重反应了军校教育在人文素质方面较为缺失,也对我国构建军校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教育理念落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以理科教育为主,“轻文重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人盲目的认为人文素质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差距,没有特别的使用意义。军校教育在这方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由于军校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课程的设计上偏重于军事技能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将人文素质教育归为边缘课程,并没有十分得到很好地应用和推广。由此可见,军校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理念还是较为落后的。在当前的军校教育中,很多军校只是盲目的追求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数量,而并没有在教育理论方面进行革新,尽管很多军事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人文教育讲座,但是多数只是停留在初级层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实现人文素质的真正提高。

(三)课程较为狭隘,人文课程比重较低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军校教育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陈旧和保守,人文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首先,军校教育在设计课程时只注重每个专业的课程分科,并没有设计相应的综合课程,在已经开设的课程教育中对必修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选修课程,使得很多选修课程只是简单的走一个程序,没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课程的设计方式比较僵硬,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很多军事学校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压缩至20个学时,要想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概述,只能不断的进行缩减和压缩,使得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无法真正的扩充,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管理体制过度集中,政治教育程度较高

目前,我囝军校普遍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机制,注重统一性和发展共性,对于差异性和学生自主个性的培养重视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高度集中的军校管理体制和我国国家教育体制是相互独立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系统性。军队院校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在内部管理方面的表现也极为突出,特别是对于学生的管理上比较死板,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对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军校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常常会将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种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过度的强调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使得军校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有效的实施。

三、构建军校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社会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信息化在成为重要社会变革力量的同时,也对新时代的事院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校是军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必须高度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军校在进行人义素质教育时,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和顽强的品质以及敏锐的思维等内弈,和关注学生学爿人文科学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以及个性的发展,发挥军校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训性作用。同时,军校应该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明白人文素质教育除了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之外,对于学生处理qt活事务的重要意义。目前,军校教育中学科的发展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更加的阳高度综合发展,不管址科学技术还是发明创造以及军事T程技术等,都与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尤其是随精我同力的增强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军校教育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高度的广阔的视野。

(二)创设人文环境,营造人文氛围

在军校教育中,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一些特殊的环境或是加工、创造的环境更是影响深远,因此,必须合理的创设人文环境。首先,军校应该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加强校园的建设,使得学生发展具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背景。其次,军校应该明确教育主题,建立比较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等内容并能反应学校所要引导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应该拥有的相关精神和素养进行大力的宣导,并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将这种正能量的精神和思想注入到学生的体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的发展。最后,应该大力的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的内容设计上,应该紧紧抓住时代的步伐,联系生活实际,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等相关内容融人到具体的活动叶I去.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有效的净化,构建人文活动体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并举

军校教育应该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观念,在教育的过程ffJ实行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并举,保证人文素质教育占据合理的比例。专业教育是军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常都是指通过传授相关知识或者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形成某种专业素质,形成一定的专业素质需要月J到自然科学的思维,属于一种较为收敛的线性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人文素质是一种非线性、发散的思维方式,不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在许多时候也被人们叫做开拓性思维。这两种思维可以有效的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并保持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军校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将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进行合理的统一,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更大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四)实施人文化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军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僵化的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以学生为本,进行人文化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军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规律和问题,给学生足够的关怀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人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并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军校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选用研讨、问答以及辩论等方式进行双向交流式教学,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保持一个较为活跃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形式方面,应该将实践教学进行大力的提升,增加课外时问活动,通过一些礼会调杏以及实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使命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的时间方面,应该给与学生更为广阔的自主时问进行自主学习,并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问或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得学生真正的劳逸结合,提高人文素质。

结束语:

素质教育论文范文4

摘 要: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概念出发,对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出发,根据高职学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对其实践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人才培养;实践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而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提高民族素质或国民素质的教育。

二、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

高职学校因其学生类别、教育目标、就业目的的不同,素质教育与中职学校、高等教育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一定差异。高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人诚信,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能够积极进行团队合作,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就业技能。

三、高职素质教育的几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一些高职学校单纯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思想不够积极,进而大大影响了其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间断,素质教育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期间不能有一刻的松懈,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逐渐减轻就业带来的压力。

2.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存在缺陷

面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必须不断转换思路,以适应市场需要。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不能太呆板,不能只注意专业知识中某类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基础理论,这样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单一,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欠缺,后劲明显不足。

3.教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在加强高职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中职教育不同,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因此,成功实施高职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隐性课程,但很多高职院校对这类隐性课程的开发不够,不能充分彰显校园文化,校园活动不够丰富,且开展的随意性较大,大大影响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

四、高职素质教育实践

高职素质教育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这个目标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服务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

1.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高职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及大项目落户中国,同时也带动了本土企业向国际化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出口,就是要为不同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依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瞄准市场需求办学,形成以不同专业和产业为基础,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构建有机整体

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素质教育还应该贯穿到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到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素质教育的全程实施

学校各部门加强协调与沟通,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营造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素质教育在教育投入、条件保障、师资和文化环境建设上全面规划。

高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对高职教育者来说,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心理素质及身体健康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足够的社会感悟力,才能不断夯实高职素质教育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岳德虎.基于SWOT 的高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2]徐警武,别敦荣.大学素质教育新视角: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4).

素质教育论文范文5

地理是文理相结合的课程,既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涉及许多精彩的人文社会知识,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一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一是可以全面系统地从工业、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诸方面向学生展示我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二是可以从我国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揭示我国目前的真实发展状况和发展形势,不断地渗透国情教育。三是可以从我国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成就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优越性,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可结合课本知识的传授,以及丰富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实际动手能力薄弱,通过地理学科中的绘图、制作简易教具、实验等,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地理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测风向、温度,野外锻炼、考察,可以培养学生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精神,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并使身体健康素质也得到提高。

二、中学地理素质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对于地理课程、地理教师重视不够,使一些地理教师形成了严重的失落心态,甚至连正常的地理教学也被其他语数外等学科抢占,更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了。

(二)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由于受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死板单一

地理教学内容过于依赖地理课本,学生大都从课本寻找现成答案,地理信息贫乏,限制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影响了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很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地理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影响,一些教师师生观念守旧,不愿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的论证过程和论证结果的机会,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辩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气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二)顺应教育发展形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学校及地理教师应走出“应试教育”弊端造成的误区,顺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结束那种狭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危害,大刀阔斧地进行地理教学改革,正确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中去,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加大教学硬件投入,改善地理教学条件

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对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学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而地图、各种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充分利用,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尽力加大地理教学硬件投入,努力创造条件,使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得以运用,增强地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论文范文6

课程开发意识。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

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

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

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4、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

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势在必行。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中国教育报〉1996、1、24)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结合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5、学习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

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如何引导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建立有效的、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师资培训成为学校永恒的话题。走向校本的教师培训应运而生。我校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作了以下尝试: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我校十分重视引导教师加强学习,

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每学期,我校

定期邀请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市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专家和领导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2—3次,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每学期列出必读书目,要求教师每月写读书笔记4000字。各种学习活动开展,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的教学研究、科研能力的培训。

2、1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持人、有中心发言人、有研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我校打破了以本学科、本年级教师为主的教学研究,实行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同时,我校每期开展“三课”达标、优质课竞赛、教研组活动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了展示集体智慧和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

2、2课题带动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把课题研究作为培训的基点,教科室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如我校以三年级为实验点,组织三年级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与实践》的研究,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借鉴其他地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法,邀请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课程专家到校指导、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写出了精彩的教学案例和研究心得。教师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组建教师学习、成长团体

学校以市、区、校级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发

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型教师组织。教师组织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市级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市内名师或部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在三至五年内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区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在二年之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潜力,从而创建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4、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