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特点范例6篇

新型工业化特点

新型工业化特点范文1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norm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leading industry, demarcations several superseding industries to be mainly supported in the futur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f the leading industries' transition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主导产业;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城市

Key words: leading industry;industry transition;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ity

中图分类号:U414.7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22-03

0 引言

我国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严峻考验。研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这一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1 石嘴山市产业概况

石嘴山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已形成以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和特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汽车制造、太阳能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业体系,以清真牛羊肉、蔬菜和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以及以传统商贸、现代物流和特色旅游等为主导的服务业体系。是一座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资源依托型工业城市,但也为煤所困,是宁夏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地区。

2 石嘴山市产业转型背景

自2008年被确定为首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以来,石嘴山市产业转型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是非煤产业比重偏低,产业层次不高、大项目不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高级人才的引进机制尚不完善,同时面临着低碳技术、生态承载力、产业结构和外来的产业升级压力等的挑战。但从国际产业梯度转移、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等方面看,石嘴山产业转型也存在重大机遇,况且已具备多年积累发展的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良的资源配置、完备的基础设施、充足的人力资源等优势,环境容量尚有空间,国土面积具备产业承载的空间[1]。

3 产业转型原则

产业转型,须坚持结构优化、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政府调控、市场导向,规模发展、协调发展,技术创新、科技支撑,内、外向发展兼顾,相关者利益均衡,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遵循重点有序、城乡统筹、项目带动和科技先导等战略;须综合考虑资源开发的阶段、规模、产业政策、企业战略、区位和外部性(包括环境成本)等因素。衰退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找到超越“资源配置的不可逆性”因素制约的路径,以最低的代价实现衰退产业的再生或存量资源的转移。

4 石嘴山市主导产业的转型培育方向

“十二五”时期,石嘴山市应把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根本,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模式选择接续产业,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精心打造汽车制造、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的生产基地,打造商贸物流、教育医疗卫生、居住休闲、文化旅游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国家沿黄城市带(区)上重点开发建设的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产业带,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2]的功能定位,应努力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5 石嘴山市主导产业转型培育对策建议

对照转型目标,结合石嘴山市自身的产业条件和优势,石嘴山市主导产业转型培育具体措施为:

5.1 新材料产业 依托中色东方、惠冶镁业等企业,抓好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品,加快以钽铌铍钛稀有金属、镁及镁合金、钛及钛合金、高新碳基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按照“重点引进、项目支撑,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以通用金属和稀有材料为发展重点,着力延伸发展以钽、铌、铍为主的稀有金属材料,大力发展以纳米级碳材料、环保型碳材料以及硅材料为主的光伏材料领域,把石嘴山市打造成为部级重点新材料基地。重点扶持发展中色东方集团、阳光硅业、惠冶镁业等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并购联合、资产战略重组等方式发展大企业集团,支撑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建立行业协会、资产重组、建立虚拟联合体等多种途径,整合现有企业资源,适时组建镁业集团、炭素集团和活性炭集团,提高集约化水平。尽快修订完善新材料产业园区规划,加快专业园区基础建设,促进以钽铌铍为主的优势特色新材料产业向专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钽铌铍、镁、多晶硅及钛和钛制品、活性炭炭素等行业,围绕新材料产业链的延伸,做好项目目录编制工作,抓好产业招商。充分发挥部级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级镁业产业技术中心的作用,积极推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名牌产品。重点抓好重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发展质量。

5.2 机械装备制造业 依托天地奔牛、西北煤机、西北骏马等企业,重点发展煤矿机械制造与再制造,提高煤炭机械综采设备的配套率和市场占有率,加快矿山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机械、化工机械及节能环保装备,形成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煤炭机械制造专业园区。依托君功汽车和三庆汽车,着力发展专用汽车,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和有影响的专用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宁夏恒力钢丝绳股份公司、电投钢铁公司、宁夏博宇焦铁公司,以钢丝绳为主打产品,着力发展特钢产业园。重点扶持天地奔牛、西北煤机、西北骏马等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发挥与天地科技、三一重工重组后形成的经营机制、管理方式、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新优势。抓住全国13个年产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重点发挥距离鄂尔多斯、宁东煤炭基地近的优势,积极开拓煤机市场,力争成为两大基地煤炭机械设备和相关产品的主供地。加强机械装备制造和特钢两大专业园区招商,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抢抓国家支持创业板上市机遇,推动天地奔牛、西北骏马企业上市融资。发挥煤机制造企业、恒力钢丝绳研发水平国内同行领先的优势,促进企业形成高水平的研发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发达地区中、大马力拖拉机制造业及配套农业机械制造业,数控磨床,数控电加工机床主机厂,以及环保、节能装备制造产业项目。

5.3 能源化工产业 夯实电力、电石和氯气三大基础,延伸PVC、氰胺和乳酸三大产业链,做大做强氯碱化工、氰胺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五大化工行业。加快资源整合步伐,重点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PVC、铁合金、碳化硅、活性炭、煤焦化等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企业的合作,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把握五大化工行业发展新趋势,制定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通向鄂尔多斯煤炭基地、通向宁东煤田的铁路、公路建设,打通能源战略大通道。能源化工产业具有率先做大做强的基础、优势、潜力和良好前景,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围绕做大招商,发挥优势招商,围绕配套招商,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构建产业循环链、企业循环链和综合利用循环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创新激励措施,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

5.4 光伏产业 遵循产业集聚、关联配套、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原则,力争用5-10年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争取实施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全国太阳能产品交易中心。依托江苏阳光、国电科环、日晶电子、浙江正泰、中节能等企业,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硅料规模化生产能力,发展壮大铸锭切片生产优势,提升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配套产业。

5.5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先进工艺设备和实用技术,改造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电石、铁合金、焦炭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改造,培育一批规模大、能耗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的技术水平,力求在关键共性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形成具有自我开发能力、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现有传统产业的整合力度,逐步培育形成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分工明确、布局结构合理、园区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依法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5.6 循环经济产业 坚持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原则,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循环,以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完善煤炭产业、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光伏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农业产业和循环消费等六大循环经济体系。以石嘴山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进一步优化企业和项目布局,促进耗氯、耗电石企业和项目相对集中,构建产业循环链。

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整合和产品延伸,构建企业循环链,扶优扶强能源化工骨干企业,提高上下游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环节的循环利用水平,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少的产品。构建综合利用循环链,重点推动电石、烧碱等生产企业发展气电联产项目,提高尾气回收利用水平,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新型墙材、水泥项目。总结推广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经验。

5.7 扩张提升服务业 积极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努力使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业、房地产业等领先增长。以构建“一心六区四线一带”大旅游格局为目标,着力打造“西线山、中线湖、东线河”连通市内外的三条旅游热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辐射带动周边的惠农陆路口岸国际物流、增强工业发展能力的工业物流、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特色农业物流中心。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服务消费新业态,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交通通讯业、信息及技术服务业。在土地、税收、财政奖励、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实质性优惠,建立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强化政策扶持。以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新区建设、城镇开发要立足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留足发展空间,强化载体支撑。加快推进三馆一中心、三网融通等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为三大产业和现代农业配套的生产业项目,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产出效益高的服务业大项目,培植一批行业领先、带动作用强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强化项目带动。加快推进企事分开,逐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强化体制创新。打破部门和所有制分割,消除区域和行业壁垒,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发展服务业,积极引进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强化环境服务。

5.8 做优现代农业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生产,规划建设服务于城市的“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型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保障体系。以集团化、标准化、品牌化为重点,建设若干龙头加工示范园;以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为重点,建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为重点,培育现代新型功能服务区;侧重在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体系和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实施重点项目。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设施农业,抓特色、上规模、创品牌。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发展规模经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等重大项目,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牛羊、水产、蔬菜、枸杞、制种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牛羊养殖、蔬菜、生态水产、生态经济林和制种产业等产业带,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尽快形成若干个具有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集群。注重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强冷藏库、气调库等大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6 产业转型的保障条件

产业转型是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基础设施、制度创新等方面予以配套建设。

6.1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将煤矿企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非煤产业的培育和城市类型转变,建立新型的城矿关系。加快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交通服务功能,为培育发展接续产业提供资源运输保障。推进城市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步伐。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逐步形成城乡互动、工农融合发展新格局。

6.2 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 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引周边、接沿海、拓海外。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面向发达地区定向招商。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落实东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扶持措施,突出招大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财税支持体系,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新体制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完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转型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宁夏发改委,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石嘴山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0-2015年),2010年10月:15.

[2]吴宏林.沿黄经济区跻身全国主体功能区[EB/OL].[2011-06-11] http://.cn/rollnews/2011-06/11/content_8266

新型工业化特点范文2

(一)**工业历史概况

从建国开始,**传统工业体系可分六大类涉及三十七个具体行业,主要工业产品涉及20余种,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六大类一是采掘、冶金工业;二是能源工业;三是建材工业;四是机械工业;五是食品工业;六是轻、化、纺织工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成熟,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推行,在大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传统工业体系基本坍塌,众多的工业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淘汰、关闭、倒闭。其中一些工业生产企业依靠自身的竞争优势,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今天**发展新型工业化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象**啤酒、**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和乳制品生产等企业,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力军。

从五十多年来的**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工业发展既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得失经验教训,也有执政能力和判断形势以及把握时机方面教训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二)**工业发展历史的启示评价

回顾历史,总结归纳**工业化发展中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今天发展新型工业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启示思考

**工业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里三个阶段。

一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期——92年党的十四大之前。这个时期,在计划经济的绝对主导下,构建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以轻纺、食品、煤炭电力、建材为主工业体系,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六大类涉及三十七个具体行业,企业达2000多家,产值达1.6亿元。主要特征是平均分配,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工业增长以资源大量投入、能源大量消耗为动力的增长点。

二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2002年党的**。这个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法制化的过程,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减员增效,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工业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传统工业体系坍塌,大量的企业破产关闭或改制为私企,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工业发展停止并略有倒退。比如1995年即“八五”末实现工业产值7903亿元,到2000年即“九五”末实现工业产值7899亿元,工业产值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三是2002年党的**大——至今。这个时期是深刻落实党的**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时期,尤其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时期。这个阶段,**党委和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抓住机遇,很好的把市场导向与国家产业政策想结合,初步建立起以煤炭石油、棉纺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体系,现有企业846家。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工业运行质量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九五”末工业产值7899亿元,到2005年即“十五”末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工业发展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和环保理念等.

同时,**工业发展的历史,也为今天大力发展**特色新型工业化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一是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一定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五种执政能力。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路线确立了,关是领导干部。三是结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有**特色的工业发展体制和以及机制管理模式

二、**新型工业化现状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新型工业化概念作了界定。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需要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与联系角度去把握。从区别来看,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重蹈传统工业化覆辙,不能再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工业的高速发展;从联系的角度看,新型工业化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工业,传统工业仍然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新型工业就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巩固提高传统工业,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实施科技创新,构筑**新型工业化体系。

通过对两个材料的分析对比,可以得到结论:**工业经济在塔城五县二市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龙头带动作用的地位。

(三)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分析

**发展新型工业化既具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艰巨的挑战,理性分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对于规避劣势、发挥优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1、**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有利因素

(1)工业基础扎实。80年代就已构建以食品、轻纺、煤炭、电力、建材为主体的传统工业体系。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培育了部分专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积累了一些发展经验;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企业产权改革基本完成,部分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由于自身素质的逐渐提高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有了一些如**啤酒、四棵树煤炭、屯河番茄、北方新科等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资源优势突出。**蕴藏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石油、黄金、铜矿、石墨、石灰岩、铅矿、镍矿储量丰富,工业价值极高,为**新型工业化走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3)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区位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区位优势越强,经济发展越快。**具备发展新型工业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处于新疆天山北坡,在交通网络中处于圆心地位。从塔城地区看,**处于地区最南端,有奎赛高速公路、欧亚大陆桥从境内穿过,同时**又毗邻工业区独山子和商业城市奎屯。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区位优势逐渐增强。

(4)政策机遇难得。党的**大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地区新型工业化会议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政策保证;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运用,我市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加快外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国内市场将持续扩大,为我市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不利因素

一是资本市场相对分散。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本、货币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过于分散,既无体系也没有规模,这就成为无法形成大型工业集团的“瓶颈”;二是工业结构矛盾相对突出。在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原料型初级产品多。今年上半年,全市乡及乡以上重工业完成值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1%;轻工业完成值1.9亿元,同比下降16.6%,重工业快于轻工业,这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相对较低;三是联动机制不协调。即工业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结合度偏低,因而工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就无法发挥;四是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的中高级人才大都集中在卫生、教育、党政机关,而企业人力资源就相对匮乏,尤其是懂管理、能管理、会管理的工业经济人才更少。

三、**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整体看**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从产业结构比重看,第二产业刚超过第一产业;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轻工业比重过大;劳动力刚刚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必须大力实施工业项目,尤其是重点工业项目。有了工业项目,才能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工业项目要坚持选择好项目,重点开发、加重发展的原则,这是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对**来说,就是要做大做强石化、煤电、棉花、绿色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不断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升级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改变,工业经济存量才能提高,从而最终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现有产业为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构筑新的工业产业体系,这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对**来说,优化升级工业结构,重点是提高重工业的比重,提高重工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把**建设成北疆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为石化生产服务的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棉纺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巩固推进轻工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等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科技对工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工业的高新技术化,提高工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包括生产、设备、工艺、产品、环保等技术含量都有一个整体提高。工业一旦高新技术化,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提升。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来说,一是要加大科研力度,加快研发和使用新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权;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工业为主体的投融资体系;三是要开展重点专项研究,在重要的领域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四是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是集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园,它在**的落户,为**科技创新构建了平台。一些企业如**北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近两年来已独立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四)推进招商引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持续动力

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统筹兼顾,而新型工业化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路子。因此招商引资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由传统的招商引资转换到选商选资的轨道上来,才能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对**来说,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制约,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投资趋势和**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二是要实现专业化招商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招商引资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三是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制定招商引资的政策、制度,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主要在同区规划、同区管理制度和同区服务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切实为新型工业化搭建有效载体。

新型工业化特点范文3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型工业化特点范文4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传统产业;对策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唐山市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是核心,产业创新是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挖掘传统产业的创新优势,能为唐山市创建创新型城市打下良好基础,提供必要保障。

一方面,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创建创新型城市需要以经济的稳定增长作为基础,传统产业能够为其创造必要条件。唐山是一个以资源为优势的重工业城市,钢铁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它们是促进唐山市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持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发展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引进的创新人才、培育的创新技术、提炼的管理手段、营造的创新环境,都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产生促进作用。

以唐山市为例,积极发挥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加快其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足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传统产业是创建创新型城市的基石。唐山市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技术创新、发展产业集群等方式,使之转化为更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占主体,是唐山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承袭下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唐山市在新的结构调整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也是唐山市的优势所在。当前,唐山市已经通过将钢铁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逐渐延伸,在新材料、精品钢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唐山市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选择应避免追求一应俱全,应该依托自身的资源特点和技术条件,充分利用好唐山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围绕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基础等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中已经形成的在位优势。

二、制定配套政策,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传统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创新技术比较强的企业以及重要的技改项目,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重点扶持,增加投入,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优秀人才,创新服务体系,在金融、信贷、财税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唐山市要进一步发挥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投融资力度,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拓展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联合投资,并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在市政建设和政府采购招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产业政策应更加关注微观领域,对产业链延伸项目、产业升级项目给予支持,调动企业自主研发、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引导行业资源与政府资金向产业升级项目等关键环节集中。

三、抓住重点领域实施聚焦战略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抓住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过渡、提升的重点实施聚焦战略。唐山市应选择具有良好产业基础、较大发展潜力并有成功范例的几个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1.基于钢铁冶金优势发展精品钢材产业链。钢铁产业是唐山的传统支柱产业,各类钢铁企业众多,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进行行业的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对钢铁工业的布局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延伸产品链条,努力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加工的精深化,由钢铁大市变成钢铁强市。重点发展冷轧薄板、涂镀板、宽厚板、H型钢、优质特殊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2.基于装备制造业优势发展高端装备与新兴产业装备。唐山市装备制造业具有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可以充分依托我市产业技术基础和主要原材料、能源、港口、交通等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修造船、高速动车组、大型化工设备、大型冶金以及矿山设备、现代化农业装备以及新能源发电设备、高档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设备等等重型装备制造业,以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3. 基于化工优势发展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在电子、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化工新材料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唐山市应发挥经济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等优势,坚持以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产业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特色产品链,加快形成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三化合一”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

四、解决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避免产业升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断档风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衔接要找好结合点,如果出现断档,必然会增加投入,加大转型成本,影响升级效果。

其次,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任何变革都具有一定风险,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可能已经习惯了固有的发展模式,对于会带来较大变革、技术与市场风险较大的转型会产生抵触情绪,没有积极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沟通找到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障碍,认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再次,要培育发展与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高端生产要素。政府要积极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育适合创新的文化氛围,帮助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特别要努力集聚优秀企业家,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和技术要素在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要注重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延伸度。唐山钢铁、化工、煤炭等产业长期以来位于产业链上游,加工比较粗放,产品附加值低。而很多高端产品属于新兴产业领域,因此要想方设法使传统产业能够打造出高端产品。这就需要把传统产业的产业链进行延伸,从上游向下游拓展,在提高产品加工度、增加增值环节、开发配套服务上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大力培育能够引领传统优势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并具有较强产业链带动力的“蜂王型”领导企业。出台专项培育扶持政策,引导重点企业,从点式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成为能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转型的领导企业。

总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创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一环。唐山市应该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具体可行的对策安排,有重点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唐山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参考文献:

[1]基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河南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2,(5).

新型工业化特点范文5

抓住工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

2012年,浙江工业发展之所以能够呈现诸多亮点,关键在于抓住了以各类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这一牛鼻子。

通过抓产业集聚发展,浙江园区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块状经济是浙江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浙江省从这一基本产情出发,大力推进各种园区集聚发展,努力把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和建设工业强省、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战场。截至2011年底,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以占0.18%的国土面积(建成面积),创造了约占全省7%的工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全省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实现销售收入22446.5亿元,出货值4376亿元,利润1149.9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41.3%、39.9%和37.3%。全省117个开发区(园区)实现了占全省一半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税收,40%以上的实到外资和出货值。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达4个,超“百亿”产值开发区(园区)数量达到80家,占全省71%。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等为依托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全省开发区(园区)第一主导产业集聚度平均为45%,平均工业经济密度达到292.2万元/亩。

通过抓产业创新发展,浙江园区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浙江把增强各类园区的内生动力作为强区之基,全力推动园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工业企业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全省新认定部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9家,新增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开展纯电动汽车、现代医药、船舶装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光伏发电装备等6个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部署建设50余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推动成立首批“太阳能聚光热发电”等6个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全省开发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率为22.8%。

通过抓产业集约发展,浙江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浙江制定了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和责任分解方案,修订实施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细则,从源头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和节能“四新”推广应用,2012年全年共实施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560多个,预期节约标煤215万吨。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组织推广高效节能灯1100万支。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据初步统计,全年淘汰落后炼钢产能90万吨、有色冶炼5.3万吨、水泥771万吨、造纸32万吨、印染19亿米、化纤19.3万吨、铅酸蓄电池197万千伏安时、制革780万牛皮标张、电镀19万吨、粘土砖瓦窑142座、小火电19.7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或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5000万吨以上。开发区(园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单位用水、单位用电分别为4.87吨/万元、238千瓦时/万元,分别是2007年的79%、91%。预估全省全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0%。

通过抓产业融合发展,浙江园区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浙江启动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以试点推动与国家电网、中航锂电、中电科技、航天科工等企业合作,初步估算共吸引投资超过200亿元,有力带动省内电子信息、软件及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企业、行业和产业集群的两化深度融合,组织推进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抓好印染、造纸、化工、医药等传统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选择开展18个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

全面推进工业强区建设

加快工业强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是浙江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2013年,浙江省经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在今年推进工业强县(市、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工业强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工业强区建设试点,浙江由省政府成立工业强区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园区的强区建设。工业强区建设由省经信委总体牵头和协调,省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等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针对强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并分别制订出台资金、人才、科技、土地等方面的强区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分类分层的工业强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园区)评价管理办法,按照职责分工,委托第三方每年对各工业强区进行评价、排序并通报,建立评价排序与资源要素相联动的激励机制。

浙江还把扎实推进在产业集聚区内创建高新园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的通知》要求,浙江充分利用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这一大平台,组织开展创建“区中区”试点,抓住机遇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努力把它变成统筹“四化”与产品、技术、组织、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浙江制定了产业集聚区创建高新区的管理办法,重点抓好目前已初具雏形的杭州大东江新能源汽车、湖州现代物流装备、舟山船舶装备、嘉兴光伏产业、绍兴纺织印染装备、金华现代农业装备、衢州氟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的高新区创建工作。

新型工业化特点范文6

【关键词】重庆 新型工业化 工业 路径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之路到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应当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科学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举措,是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器,也是构建和谐重庆的关键所在。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的路径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体来说,第一,要改革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瓶颈”。通过转换体制和机制,打破阻隔城乡统筹的制度性约束。第二,要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第三,要打造“一圈两翼”城镇群,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核心,以1小时通车距离为半径,由23个区县组成的“1小时经济圈”内,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强化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加快建设以万州、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城镇群,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第四,抓好城乡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通过城乡产业的融合,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体化。第五,强化政府效能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第六,发展劳务经济,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挖掘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等途径解决好农村人口转移难题。

2、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重庆直辖以来,产业结构的整体状况是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开始出现工业化中期特点。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重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中遇到的问题,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一味强调发展工业,忽视农业和服务业等非工产业的观念,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要制订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引导各次产业及内部结构间按照一定方向变化。处理好区际产业布局,实现区县产业的均衡发展,在大力扶持产业强区的同时,逐步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洞化问题。处理好重化工业与一、三产业的发展关系,根据现有产业特点和经济基础,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第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级城镇都必须逐步建立起与中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流通、金融保险、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为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保障。第三,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军工业和老工业基地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发展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环保设备、特种工程机械成套装备等制造能力,力争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有所建树。同时加快推进北部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基地的建设。第四,加快农业产业化。要积极推进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开始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组建,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企业发展,加快各区县(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第五,对具体各产业的发展应根据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而有所侧重。对现在优势产业,如汽车、摩托车、有色冶金等产业,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对某些颇具发展潜质且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如环保、生态旅游业等,要给予重点培育。逐步培育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全国的相对竞争优势。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工商业重镇和港口城市,自直辖以来,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必须以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实现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将推动重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规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将对重庆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有利于提高我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整体水平。在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要借鉴国内外、市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遵循工业化与城市化内在发展机制促进其良性互动发展。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城市化的雄厚物质基础。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工业化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我市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时,要注意提高工业化质量,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大力推动企业的专业化,通过企业内部规模化发展,从而促进地区和城市生产的专业化,进而为城市化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城市化。

加速城市化进程,为工业化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将反作用于工业化,在工业化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具备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较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信息获取容易、及时,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及服务业市场得到较好发展,配套产业较为齐全,第三产业发育较成熟,这都是工业化水平提高的外部条件,将吸引企业进一步向城市集聚,通过实施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机制加速城市化,促进城市化聚集效用的发挥,促进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因此,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规划、推进城市化发展,将促使工业化水平的上升。

三、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发展模式,采用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方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研究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综合利用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并把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针对全市三大经济区、四大经济板块具体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明确各区工作目标和重点。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生态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循环型、产业化的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建设生态乡村和生态健康小城镇。在工业发展方面,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振兴装备制造业。要大力发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在产业中的比重,发展循环型产业链,促进产品的深加工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工业循环、共生网络体系。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发展循环型服务业,促进绿色消费,积极发展循环型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废旧物资再生产业,生态旅游业。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但同时也是其中最薄弱的产业,应加大培育扶持力度,高速高质高效发展。重庆近几年环保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发展还较为滞后,产业内部结构技术性差。当前,要抓住国家加大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资力度的难得机遇,以生态和环保工程一体化产业为突破口,带动环保、生态产业发展,力争把重庆市建设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示范基地。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重庆市是国家首批实施清洁生产试点的城市,清洁生产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与同时进行试点的其他城市相比,在清洁生产方面仍然还有很大差距。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对重庆市改善环境状况以及提升重庆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生态文明。绿色消费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是因为产品或服务只有在被最终消费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因此,倡导绿色的消费政策是构建循环经济最重要的环节。要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行动引导企业绿色生产,引导公众绿色消费、文明消费,促进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探索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方案或相应的目录来指导政府优先购买对环境冲击较少之产品,以鼓励绿色产品的生产及使用,带动绿色消费风气,达到环境保护的效益。

四、优化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当前,制约重庆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问题有:在所有制经济结构中,公有制比重高、效益差,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发展不充分;传统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工业结构的优化。第一,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保护性政策措施。确立国有经济的进退领域和目标,建立和完善国有经济的进退机制。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调整优化资本结构。第二,加速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第三,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一方面应按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使生产经营集中化、一体化,培养一批优、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在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形成支柱,在经济结构重组中居于主体,并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形成专业化协作、社会化生产的企业群体。另一方面,适应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实施专业化和小型化,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第四,调整产业布局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设以主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发达经济圈,延伸和发展主城区综合功能。建设主城区经济圈,形成大中城市连绵区和产业密集带。调整库区工业结构布局,建设生态经济区。搞好区县国有工业企业布局调整,发展山区特色经济。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重点发展新兴工业集群和支柱产业。具体来说,应该重点发展九大工业集群和五大支柱产业:九大工业集群分别是天然气化工集群、石油化工集群、煤化工集群、新兴汽车工业集群、新兴装备工业集群、新兴材料工业集群、电子芯片工业集群、新兴软件及外包工业集群、信息家电工业集群。五大支柱产业指的是电子信息产业、汽车摩托车、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应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及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 黄君:重庆经济结构存在的矛盾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4).

[2] 刘富钊:重庆工业要走循环经济道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4(13).

[3] 余兴厚:论重庆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对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4).

[4] 李秀芝: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求实,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