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管理范例6篇

环境质量管理

环境质量管理范文1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目前,环境监测俨然已成为关于环境保护技术支持非常重要的手段,也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显然,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质量监测不到位、管理方法不科学,质量管理的核心流程执行受阻,一味重视检测结果、完全忽视质量管理过程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大力建设环境监测质量制度,提升环境监测能力,进而促进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助推环境监测的质量,实现规划目标,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向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能为政府部门的决断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详实精准的参数,还能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在环境监测的整个阶段,管理人员为确保获取数据和信息客观、精准、有效而执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调节手段,其中含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以被看作环境监测工作的最为重要且关键的一环。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区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效果不甚乐观,虽然看上去在遵循有关管理制度和审核标准在执行管理工作,而实际上在监测点位的布局、现场取样、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方面依然非常无序,无法符合实践工作的现实要求,最终也无法确保探究的结论准确可靠。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组织建设。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为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工作奠定了基础。然而,如今我国大多数区域的环境监测部门的组织建设亟待完善,分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的人员稀少,而且职业素质低下,无法适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也不能顺应多变的环境,环境监测体系的不健全致使环境问题的全局监测力度低下。综合来看,绝大多数的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依然在初级萌芽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缺乏有力推进,重点突出在缺少必要的技术知识依托,环境监测产品和技术研发投入低,种种方面都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起到制约作用。3.2严重忽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近年来,在现代化建设进程越来越快的当下,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对环境保护事业给予极高关注,不断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建设的投入。然而,伴随环境保护对环境监测数据信息需求的飞快增长,环境监测部门尤其下级监测单位的任务量更加多起来,监测工作人员需要面对日益加大的监测挑战。这也使得监测单位的人员以前只为了简单地完成环境监测任务,对环境监测质量完全忽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这与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者忽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脱不开。领导没有意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表现也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进度[1]。3.3现场管理水平低下。通常而言,环境监测工作的现场流程都十分繁琐,每一个环境监测现场的状况都不尽相同,当遭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时,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监测数据的精准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水平低下。同时,因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场执行监管水平尚未达到环境监管的分析质量管理水平,将最终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整体效果实现不佳。3.4监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任务艰巨,专业人才稀缺的重要工作,一旦投放的资金无法支撑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那么这项工作的实现效果将不堪设想。由于过往的环境质量管理缺乏全面性,导致大量技术人员都在实验室内完成监测工作,而完全没有实际监测经验。如果缺乏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就算室内监测数据的计算再精准,也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一定要切实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通过对监测职位的实践考察,真正丰富其管理经验。3.5仪器设备问题。第一,个别监测单位现场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数量上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近些年,环保部门对质量检测仪器装备投入财力很大,不过投入不平衡问题也时有出现,主要是集中投入高精尖仪器设备,然而对现场质量监测等常用的基础仪器使用率高,破损破旧得更快,对此却投入较少甚至被忽略,尤对经济落后区域投入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2];第二,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磨损严重,且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如果平日疏于管理将严重影响现场监测工作的质量标准。

4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

4.1管理体系运行要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针对当下环境监测工作和实际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相悖的现状,需要将质量管理系统直接列进平时的管理中,只有确保质量管理和业务部门以及管理层3者之间的同心协力,才能有效解决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4.2完善环境监测单位的硬件设施。监测工作需要通过领先的仪器设备来完成,因此必须改进或完善环境监测单位的硬件建设,尤其要加强对必用监测设施的合理完善。要恰当选用仪器设备,再配合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和后期维护,在使用过程中自动形成完整详实的信息记录。4.3搭建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一定要持续建立和完善与环境监测行业有关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规范,确保监测工作遵循条款开展。建立监管和控制体系,通过内部审核等方式不断加大完善管理体系的力度。进一步深化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的双重管理。由于现场监测会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务必要深化规范的执行意识,积极做好样品的储存和运输工作[3],对于室内检测则需要进一步规范作业的管理和监督,最大程度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客观精准。4.4优化现场监测质量监督机制。一定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不断优化创新现场监测的质量监督体系。工作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其一,严格执行质量监督员职责,将部门内质量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其二,质量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现场监测质量系统运行状态的监管和核查力度;其三,强化一级监测单位的外部质量检查方式,逐级抓落实,逐层去执行,不断挖掘和使用科学高效的方式,从仪器设备、器具、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众多环节上勤加检查。4.5加大现场监测仪器装备投入。一方面经济落后的区域和基层监测站都要持续加大对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使得这些仪器设备的配置能完全符合日常监测工作的需求,达到监测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提升现场监测单位的仪器设备的整体水平,机械化程度越高越能有效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体力劳动的付出,从而提升环境监测单位的专业度。

5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项关键且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级环境监测单位稳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提高质量管理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放,投入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确保满足质量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这也是满足客观、精准、完整的监测数据的重要手段,使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最有利的技术支持。

作者:张洪岩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8):1-4.

环境质量管理范文2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质量的恶化只能导致人们社会中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计划和规划的落空,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开展各种活动和计划的基础。当前,全人类面临着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生产生活废物排污超标、新型病毒抗体侵害人类及动物健康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全世界进行环境监测,提倡和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污染是全球化问题,环保事业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存在两个主要方面内容,一是确定环境监测的质量指导方针,通过完成质量指标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二是做好实施工作落实发展计划加强工作水平。具体实施的步骤还通过质量的策划和质量的保证。继而完善质量监督和改进等工作。《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于2007年正式颁布并且实施。标准法规定正式将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理念划为重点。明确指出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和监测的能力,并且对环境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一定的考核,规范员工上岗制度,并且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保证从布点和采样以及样品运送到实验室分析对数据进行考核以及监测报告等监测全过程。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是影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和环境监测的产品,各级检测站可以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将监测工作的质量活动安排妥当,对样品的采集和仪器的采购进行分析,最后将报告的数据纳入管理体系。环境监测管理的有效模式是有效的运行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在执行体制方面,确保体系的正确运行,对于领导班子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全体人员的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反映一个监测站的水平高低的正确放映,综上所诉,保障环境监测的有序进行是一个管理层必须重视的层面,影响环境监测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以下的原因来列举,领导是否足够重视和全员是否主动参与日常的质量是否得到保证,质量的建立空是否到位等等主要方面。

2 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并且有序的提高并且运行环境质量的总体标准,核心是能否有效的对监测站进行持续的监督,实验室的标准规定和计量认证不仅促进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建设,监测站实验室有效的机制和质量体系,制定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同时,监测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序的进行,并且规范操作化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模式。然而,建立一种模式是非常不容易的,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执行一项任务是管理体系的文件和不断维持管理体系建设的正常运转,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本文论述了提高管理水平的持续运转模式,在运行方面工作是要自身与实践相结合,要想提升管理的工作水平需要不停的对环境监测和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县区的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的表现方面在于监测站人员较少,业务的含盖量也比较少,不能原封不动的抄袭管理文件体系,要制定符合本站的实际质量手册和文件管理程序等,在工作中不断的修改和适当的删减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基本方法。减少劳动力的重复使用,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其次,在贯彻实验室和经营组织标准规定时,尽量减少监测人员的实际可操作量,把文件的准则和实际应用紧密相连,进一步增强工作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可操作执行度,并且在工作中完善。

加强环境质量管理,执行管理体系,领导者要站在确保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重视环境质量,要做到亲历亲为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综合控制部门的监测控制,参与其他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小组。

发挥他们的激情和才干,不断刺激他们的工作热情,实现本站的质量目标。在质量管理的最主要因素是人为主体,每一位监测人员都是优秀的质量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的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才能将质量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完美完成。只有充分调动环境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使得监测质量不断得到保证。监测人员自觉的将工作和监测质量联系起来是踏实工作的前进动力,制定可实行的培训计划和专家授课等课外教学手法,也能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水平。加强日常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贯穿环境质量和检测技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科学的将环境检测分析工作做到全面。首先,要对环境工作的采样进行质量保证,环境样品和范围内容等都是分析化学中无法比拟的方法。采样质量中要进行一系列的环境采集措施,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应由最小的取量样和最小的取样数进行长时间的研究,通过实验充分表明,要进行准确的采样和质量的采集这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法进行操作进行的,技术人员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一系列的操作措施上的错误和发展研究的数据报告错误往往会导致采样误差,因此,技术人员要保证操作质量时,要进行采集回收和再利用等操作手法,要进行操作规范和有效的采集办法,针对不同企业要摸清生产工艺和排水周期,尽量采集到代表性的样品;其次,是要将采集的样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不仅需要认真的审核数据还要严格的将数据质量关作好,对操作人员的要做质量把关,对不合格的质量样品,要作到项目的30%审核,接受上级的考核和国家能力的对比验证,使得监测数据得到有效的控制。

要对监测结果相关数据进行监控,监测数据的处理和统计等均用标准方法进行技术规定和控制,对上诉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三级审核,最后由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审核,审核数据时、,要对上报的数据和社会出具的数据进行审理,由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发人签发。审核数据的同时,在监测的地点严格进行质量把关,要将数据的相关目标和操作的最终目的相结合,在对水质和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反复确认。对同一水体的不同生物进行同时期的比对,在同一个污染源的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测和比较,用来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结束语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近年环境监测管理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对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监督控制,针对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作出研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系统的全过程,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对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规范化管理,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实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和加强最高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加强日常质量控制和号召全员主动参与等方面入手,保证布点和采样的准确性注意安排样品的存放等等,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数据的管理和运行模式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认证,不断的提升环境监测工作和整体操作技术,为环境管理和规划,执法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庹先梅,李岚等.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38).

[2]刘青琼.基于环保下的环境监测工作研究[J].绿色科技,2011,(05).

[3]崔少辉.新形势下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联动机制构建思考[J].时代报告,2012,(07).

[4]黄新咨.浅谈环保治理工作中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困难及相关建议[J].华东科技,2010,(09).

环境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检测作为环境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为环境管理的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发展还比较滞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的探讨显得十分重要。文章重点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等方面的内容。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完善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建设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基础条件。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环境监测部门的组织建设并不十分完善,投入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的人员力量不够、且能力水平低,不能满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人员需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也无法应对复杂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使得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问题的整体监测力度比较薄弱。整体来看,除了试验分析的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外,其他的监测质量工作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还表现在缺少相应的技术理论支持,相关的环境监测产品和技术研发投入少,这些都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和完善。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局限性

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处偏远的县乡两级地区来说,因为经济水平不高,导致县级监测站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工作环境不高,缺乏一些从事环境监测的基础仪器和设备,导致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普遍不高,从而要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就变得很难。监测站直接是由当地的环保局管理,但是跟监理工作相比较,环保局对环境检测重视度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监理站是有客观的收入,而监测站是只是一味支出,如此就造成了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很难得到正常开展。

3、环境监测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对于管理者的综合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环境监测管理者缺乏管理意识,常会出现思想松懈、管理放松的情况,认为当前环境监测站已经具有一定的承检能力,就忽视了环境监测的管理工作,造成实际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加之管理者缺乏一定的技能水平,导致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低下,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4、监测人员的影响

在采样、测试等工作中,由于监测人员操作导致样品出现误差的情况较为常见。由于各类样品采集的技术要求、操作规范等均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当监测人员没有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时,难免给样品带来一定的结果误差。此外,监测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态度及责任心等也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1、明确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目标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采样、运输、贮存等过程,测量方法的统一以及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以及实验室的清洁度、编写有关的文件、等也属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范畴。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使监测获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这五点是环境监测数据的基本要求,也是根本目标。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客观环境要很接近。精密性指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在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获得典型环境数据就是代表性。可比性指环境监测数据的采样、监测全过程可比。按预期的计划取得系统的、周期性的或连续的环境数据就是完整性。

2、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实现对环境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监测到的环境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分析结果是否客观这都会对环境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环境监测到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是体现监测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衡量指标,是判断各类环境是否出现问题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因此得到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监测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监测样品具有时空代表性,分析得到的数据具有科学的准确性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性等等。因此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首先应该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保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的各项费用支出。除此之外,环保局各个部门还应该营造出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对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从而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各个环节得到重视。

3、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监测质量控制,其实说到底就是建立监测质量体系,严格施行并能持续加以改进。各级监测站都必须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起符合自身要求的质量控制体系。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精准性和完整性,必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完整地对监测对当中的各环节加以规范。制定监测方案、采集样品以及做原始记录并对其开展分析检测时,都应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工作,科学、规范。还要积极开展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4、保障各个环节的科学、有效

环境监测是由采样、样品运送和贮存实验室分析及汇集、整理和解释数据等环节共同完成的。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加强质量控制,需要保障各个环节的科学进行。

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审查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段选择的合理性和代表性;看采样器、流速和定时器是否经过校准,运转是否正常;还有吸收剂是否有效,采样器放置的位置和高度是否合乎采样要求以及采样管或滤膜的安装是否正确。在样品的运送和贮存中,要注意采样管不可倾倒,以防止吸收剂溢流;对于不稳定的样品,应采取加入稳定剂或冷藏保存等必要的措施妥善保存。

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要采用“标准分析方法”或经过协同研究统一的分析方法。对实验室内的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各过程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精确度、准确度都要达到。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限一般大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限。在报告数据的整理分析阶段要注意,报告的数据必须有效而且是根据所有实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报告数据的。测定中出现的极值(即高于一般测定结果的高浓度),在没有充分理由说明是错误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弃去,但报告时要加以说明。在报告直接测定数据的同时,还应结合采样点和采样时段内的环境影响因素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浓度平均值、超标频数、频率等,然后作出综合分析评价。整理好的数据,经反复核准无误后,按照要求填写各类表格,上报有关环境管理机构。必要时需要有对表中数据的文字说明。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必须加强对采样人员的培训,每个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并持证上岗。此外,应增强人员质量意识,只有让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采样、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从根本上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质量管理范文4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管理能力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同时环境保护部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质量制度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对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是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各级环保部门要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1、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经历长期的工作实践,环境监测实验室部分的质控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其主要采取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方式,但影响环境监测的因素较多,牵涉面广,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不够完备,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阻碍着数据准确性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质控技术的完善。

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意识有待加强

环境监测站在通过计量认证认可后,往往容易出现放松管理的状况。认为资质已经取得,承检能力已经具备,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不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而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被动运行,质量管理工作成为形式。各管理阶层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够,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失去了自我监督的作用,增加了弄虚作假的思想意识。

3、培训机制、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训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监测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测能力得不到提高,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综合分析人才、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质量管理的需要。

4、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技术日新月异,但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却不多。质控人员忙于人手汇总统计各类监测质控数据,判别质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计算质控数据的合格率,在处理质控数据这方面就占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致使其他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地实施应用起来。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反馈问题不及时。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1、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技术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主要特点,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监测能力建设包括:人员素质、仪器装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专题进修等渠道做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质管的监督作用

确立监督员制度。对质量监督员进行考核和竞争上岗,合格者给予任命。优先给予质量监督员更多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监督员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关注和监督各项监测工作中的每个技术细节,提高质量监督工作实效,保障监测工作质量,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促进整体监测质量的提高。

3、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备,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

4、依靠信息科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开展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确保监测全过程受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5、提高监测数据的稳定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a.使用质控图来观察数据的稳定性,直观地反映测定结果的数据分布规律,展示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显示数据的有效性,对被控过程特性作出判断。

b.是通过与历史数据对照,探索监测数据的稳定性。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布统计整理、综合分析,进而分析出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和增减的变化规律。通过现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联系对照,观察其变化规律,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质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问题 建议

1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目的

随着监测能力与监测技术建设的迅猛发展,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应该具有更高标准和要求。目前,监测领域由原来的气、水、声逐步向生态、土壤、生物等新的方向拓展;监测项目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将逐步开展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项指标进行常规监测;污染源连续在线监测、空气与水质自动系统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归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内容。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不断发展,监测队伍也不断壮大,在较较短时间内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监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总是面临人手不多、工作量繁重、经费少的现状,监测工作人员简单应付繁重的常规监测,业务量和业务范围的迅速加大,导致QA/QC工作边缘化。因为过去的质量管理的局限性,一般比较关注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分析人员持证上岗,分析过程采用平行双样、自控样、加标回收率、密码样等内部质控措施,保证分析结果得准确性;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是弱项,如现场监测仪器校准、样品的保存与运输、布点采样、现场监测记录等。其实如果是没有代表性的监测信息,室内分析的数据再准确也不会有使用价值,监测技术人员特别是现场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亟需进一步加强。其次,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实验室分析与现场监测等岗位调过来的,业务知识比较匮乏,对监测数据的可疑结果的判断、综合分析、质控报告的编制和质量管理活动的评价等工作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建议

3.1 有机结合、持续改进,促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在管理体系运行时,需把监测业务工作的开展归到体系中一起考虑。在编制仪器校准、员工培训、质量管理等年度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当年度监测能力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监测业务开展的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情况。加强内审与管理评审注重与常规监测工作相结合,如出现质量事故或投诉、常规监督中发现质量问题等情况时需适时启动内部审核,消除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现象;管理评审的实施能结合上一年度的监测工作总结与下一年度的监测工作计划同时进行,对常规监测工作需要的资源和体系已配置资源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下一年度体系改进的方向与目标。定期接受认证与认可机构的监督评审、复评审等,对监测站的管理体系开展有效的外部监督。与此同时,在各业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层三者之间建立实时的沟通机制,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2 实施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2.1 开展外部质量活动能力验证

进行外部质量活动能力验证是指将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为保证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开展考核、监督与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实验室间比对、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等是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方法。随着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逐步推进,不同要素检测项目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在参加外部质量活动如能力验证活动与比对活动时,可优先选择此类新增的检测能力。倘若在外部质量活动中出现有问题甚至不满意的结果,通过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及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持续得到满足。

3.2.2 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

随着能力建设的不断深入,监测站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和添置,尤其是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和应急监测设备的购置,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技术人员由于自身的能力水平未到位,未能主动有效地开发新项目,方法确认过程不完整,一方面影响了新项目的开发进度,另一方面影响新购仪器设备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只有不断提升监测技术人员素质,才能适应监测技术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转变,才能有效发挥监测仪器设备的最大作用。其次,对大型仪器落实专人管理制度,定期把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按作业指导书做好期间核查及维护保养工作,是加强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4 建立良好的人员管理制度

4.1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监测站管理层要高度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监测工作的质量。积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校,只有持续、深人的学习,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知识,增强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将质量理念真正融入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切实发挥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4.2 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质量管理工作包括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样品运输、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评价、报告报表及供应品采购等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质量管理,因此,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监测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进行各类技术交流活动等是。在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统筹兼顾,一方面是个人的长远发展规划,一方面是部门乃至整个实验室对监测新技术、新规范的系统学习和培训。

5 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不相适应当前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发展,与“科学监测”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就需要不断进行环境监测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自身质量建设,才能提高监测信息的质量,强化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职能,为科学决策与环保执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环境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186-02

一、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概况

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城阳分局环境监测站(简称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是县(区)级监测站,隶属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城阳分局,工作上受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城阳分局领导,业务上接受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和质量控制,是社会公益性的科学技术事业单位。

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设有质控综合室、水质监测室和气声监测室3个业务室,目前在岗人员1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工程师8人,可完成9个大类245个项目的监测分析工作,涉及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室内空气等8个领域。

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于1995年第一次通过山东省计量认证,2001年通过计量认证复查;2007年1月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主要负责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综合整治质量考核监测、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污染源纠纷仲裁监测、科研性监测和社会服务性监测工作。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管理工作受干扰

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设有质控综合室,有质量负责人、质量控制员和报告编写员3人。负责组织环境监测质量质控考核、持证上岗考核、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偏少,监测站工作人员大都身兼数职:质控员往往承担实验室分析工作,质量负责人需要协助完成部分现场采样任务,内审员、监督员要同时承担多种职务。因此,质量管理工作并不能完全独立于环境监测过程之外。质量管理机构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出质量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和监督性,使得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在组织管理和系统性研究方面存在欠缺。

(二)认识不到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机构改革等一系列因素,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人员老化严重,平均年龄43岁,大部分工作人80年代进入环境监测系统,经历了环境监测的多次变迁。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监测人员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监测人员操作不规范或对监测技术、方法、标准和规范了解不到位等情况依然存在。再次,由于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对质量管理的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导致与监测工作相脱离的现象仍然存在。全员参与、体系化管理的意识还较淡薄。

(三)工作任务重,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

随着省局“四个监管办法”和涉铅重金属企业监测等一些工作的全面开展,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日益繁重。2006年监测站年度获得有效监测数据1.3万个,2010年为3.9万个。在工作人员未变化的情况下,监测工作量成倍增长,采样人员、实验室分析人员和质控人员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于应付状态,给监测站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带来新的隐患。

(四)对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不重视

目前,我们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多集中在实验室内的分析过程,忽略现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如果样品本身就不具代表性,在实验室内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依据。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程序文件》中设有专门的《采样管理程序(CYHJ-02-16)》和《样品管理程序(CYHJ-02-17)》,但是由于现场监测工作的特殊性,程序执行情况存在监管空白,影响了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

(五)质控手段僵化,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

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目前质量控制手段仍局限于盲样考核、平行样比对、加标回收、及密码样等,方法简单、手段单一,缺乏系统性的评估和评价模式,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而且,由于技术、人员和认识的限制,监测站目前质控工作明显存在重环境质量监测轻污染源排放,重实验室分析环节轻现场监测环节的现象。一些新的监测技术如:污染源在线监测、水质和空气自动监测以及应急监测等,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

三、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对策

(一)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有效运转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环办〔2009〕56号)要求各级监测站通过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意识,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夯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1]。因此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体系有效运转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监测站每个科室和人员在质量工作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形成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层层监督,层层把关,真正把监测质量搞好。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进行必要的考核,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奖罚。再次,要切实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包括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报告编写、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一系列基础工作的程序,把质量建立在依据标准、精确计量和严格监督的基础上,确保监测计划、操作规程及各项技术文件的准确无误,使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能迅速、准确、畅通地得到反馈和处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质量教育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增强监测人员质量意识,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始终是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除了对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外,还应该坚持开展监测技术、标准方法、技术规范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进一步规范监测行为,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质量意识,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奠定人员素质基础。首先,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明确规定各管理层的职责,通过提高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保证资源配备,加大管理力度。其次,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与监测设计、规划、资源配备以及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环节相关,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

因此,应全面提升监测人员质量意识,树立全员参与、人人有责、体系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观念,这是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再次,只有不断加强质量教育工作,使每一位成员从思想上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并自觉参加质量管理,才能使质量管理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因此质量教育是加强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通过有组织、有步骤地普及、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可以提高人员素质,防止知识老化、陈旧,为提高监测质量打下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使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工作全过程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对监测计划、布点方案、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仪器的校准、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等每一步骤和每一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为了使质量控制工作更好地融人环境监测全过程中,能较快的发现存在错误的环节,有利于对不符合规范的工作进行纠正,使现场监测工作逐步规范化,编制现场监测质量监督检查表。质量监督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依据现场采样质量管理检查表检验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完成情况。

今后,城阳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应加强现场采样、现场测试和样品保存等质量管理薄弱环节质控制措施的研究,使质量控制工作实现从环境质量到污染源排放,从实验室内分析测试到监测全程序、全方位的转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提高”的原则为指导,努力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四)拓展质量控制领域 探索质量管理新模式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应覆盖环境监测的全部领域、贯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因此,应尽快拓展质量控制领域,将新的监测领域如:污染源在线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水质和空气自动系统监测以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监测工作纳入质量控制的范畴。应针对新型实验室分析测试设备及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快速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另外,城阳环保分局监测站现在的质量管理途径非常单一,已不能适应合当今环境监测的需要。因此,探索新的质量管理途径、寻求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四、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耳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工作,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而,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获得则依赖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