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价的建议

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价的建议

【摘要】自我国成立以来,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人民收入一直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就目前阶段有关生态环境质量调查做出一定建议,希望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农村地区;建议

人类社会的进步史是一部波澜壮阔、不断消除贫苦的战斗史,贫困是全球所有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尽量消除贫困,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逐渐成为解决贫困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带来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灭贫苦。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仍不会改变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现状,经济建设仍然是我国发展的第一要务。然而要经济不能不要生态,在党的三中全会上,以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决策作出重大部署,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刻不容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仍在我国人口中占大多数,尽管有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但农村地区仍在我国占有教高比例,且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出现一定冲突。本文结合我国国情现状,对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提出几条建议,期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1在全国范围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的意义

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二十多年,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提高了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此项政策的成效十分显著。然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生态环境先天性缺陷明显,并不十分优越,加上后天发展失调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但是改善下过并不明显,生态环境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生态前景不容乐观。在今后的五年当中,国家发展资源压力持续增大,环境问题或许也将进一步突出。国家2002在西部地区组织调查了生态环境状况,但是当时的西部个县级地区生态环境调查工作由于更方面不同原因限制,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均不理想,调查结果对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参考意义不大。在当前形势下,快速摸清全国范围的生态质量,明确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确立生态工作基本路线迫在眉睫。只有对上述基本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保证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方针的有效实施,维护过下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目标。

2我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世界经济发展初期,“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存在,最著名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表达的正是这种思想: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环境先是遭受工业污染,而后在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之后才得到治理,这即为“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发达国家中,因“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饱受其难的有很多,20世纪初,英国伦敦就以“雾都”闻名于世,泰晤士河被称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曾经美丽的父亲河沦为外表污秽的流浪汉;1940~1950年代,美国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1950~1960年代,日本发生了水俣病、痛痛病等“四大公害”事件,震惊全球。在我国,雾霾问题等至今仍让国人乃至邻国等饱受其难。

2.2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破坏。在我国,各种污染问题是不可避免地急需面对的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等等,一直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环境污染会带来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会给人类健康安全造成危害。这个问题不止出现在我国,也在全球其他国家广泛存在。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自己国家生产的垃圾运输到其他国家,垃圾虽转移,但仍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破坏。2.3监管不力尽管在我国有许多政府机构,但仍无法对我国所有的生态环境质量作出事无巨细的监管,我国仍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相关专业性人才不够等等现象,且由于我国南北方差距大,东西部经济落差及人口密度存在差异,我国同样存在无人区,这导致我国需要对不同地区实现不同的监管力度,根据当地实际有效推行新的监管方法,这无形中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间接导致了监管不利的现象。

3全国生态环境质调查评价重点范围

建议由中央授权国家环保总局,协调国土资源部门、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门,会同海洋局、林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具体安排,制定适宜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协调指挥个省市县及行政单位,做好十一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调查评价方法

调查培训班有国家统一组织,主要对各级政府北门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各省市县级单位负责人员充分掌握相应地区生态环境调查工作开展的意义,工作推进方向和主要技术方法等。根据国家培训班形式,个省市县及行政部门应当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与相关技术人员紧密沟通交流,开展辖区内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培训班,使地方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对辖区经济发展和全国有关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实际掌握相关平价调查工作程序,熟练各项鉴定技术,解决辖区内基本问题。应当在农林业、各级环保部门和国土部门中分别选派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叮当积极配合知道,提供技术支持。以下是调查范围及重点:

4.1城市部分。城镇地区主要评价放行应当放在工业污染,同时兼顾城市周边徒弟生态环境和城区绿化等,综合评定城市空气、水资源、噪声污染以及固废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及地质自然灾害等因素,得出相应环境调查结果。

4.2农村部分。部分乡镇企业污染是农村调查工作的重点,其中应当涵盖生态环境、生活垃圾和农业污染等诸多问题,结合地区水资源污染、空气质量和地质自然灾害等因素进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调查。

4.3山区部分。山区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人类活动范围和采矿业等乡镇企业污染方面。应当结合企业情况,根据实际环境和自然灾害等情况综合评定。

4.4特殊保护目标。对于辖区内的各大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各大旅游风景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等进行重点调查。

 5汇总调查评价成果

以行政区划为依据,从上到下进行技术指导和工作汇报交流,根据不同为题进行总体协商,及时提出调查和修改意见,在调查结果完成后应当统一交由省级领导单位进行验收。个省级单位应当抓住重点,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和下级单位共同协商,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得出对我国今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环境调查报告。同时,调查评价应当持续开展,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改生态环境实力工作方针。

6关于生态环境质量调查提出的建议

6.1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从从前的“先污染,后治理”变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模式,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制。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是昔日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不是简单的输出过剩产能,而是输出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技术与实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保水平进一步提升。

6.2控制乃至消灭污染。在我国,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应采取多种方式控制消灭污染,如推广能够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降低工业污染排放,采用最新的菌肥等有机肥料替代传统化肥,多采用世界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工厂采用最新的处理系统,并对居民污水处理系统多做投资,减少塑料袋等白色污染,促进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推进,不仅在试点城市,而是在全国推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等。

6.3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不仅在省里或市里作出相应的监管部门,也应在具体各乡镇部门部署监管部门,多培养专业的技术性人才,提高我国的监管力度,且各地方,各省市在收到上级领导有关环境监管指令后,应结合当地实际与当地情况,作出合理的环境质量监管修改,以便调查结果可信,调查能够顺利进行。例如沿海地区及内陆地区就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监管方案,内陆与沿海气候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可同时按照一个标准就行环境质量调查,且在根据当地实情作出一定修改后,理应对上级政府部门作出一定的汇报,这样才可以让上级部门适时调整相应政策,已至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建议国家以南北方地理差异作为评价考察的基本划分依据,在南北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地理区划没层层深入作出适宜不同地区的调查方案。根据国家要求,各省级行政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环境评价重点,保证调查方案的可行性。部分县级电位掐去范围广,工业化企业污染较为严重,气候形势较为复杂,上级领导单位应当充分配合相应地区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部分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国家提出技术指标作出修整,应当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层层审批上报,经省级以上领导单位批准方可实行,从而保证调查工作的实际应用性和可靠性。

7总结语

如今,国家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正在制定当中,包括中央一级省市县各级行政单位在资料收集方面都十分积极,同时为辖区内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作出准备。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国家十一五计划都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这其中也体现了我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日渐成熟。本文所提出的看法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邱莉萍,刘全?,王鹏.浅谈刘家峡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对策分析[J].甘肃科技,2018,34(7):16-18.

[2]付李涛.我国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3]贾凤梅,郭盛昌,柏金凤等.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14:60-62.

[4]毛文永,文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傅立勋,刘双进等.改善生态环境[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作者:李凯 单位:甘肃省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