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范例6篇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范文1

一、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经济学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中,政治经济学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相关的知识结构也存在雷同情况。使用这种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理论创新的内容缺乏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构建,没有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现有教材存在的雷同或者陈旧的问题,成为阻碍政治经济学教学向前推进的关键因素。

2.政治经济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然处在教学内容的主导位置,教师的讲课方式以及课程的考核模式影响着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学校希望用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资源。但是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新型的教学工具并没有提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也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渗透。

3.政治经济学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

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环节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内容的程度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科的学习兴趣程度不高,因此政治经济学学科的整体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程度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有认识上的误区,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比较少,而且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生活脱节,渗透薄弱,正是因为这方面的空缺,使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1.改进政治经济学的教材质量

由于政治经济学的教材比较传统,内容也比较陈旧,因此不能将政治经济学的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合进来。在教材改进方面,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人员应该按照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专业性的内容融合,不断地提升政治经济学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将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学展现在学生面前,从教材方面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巩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位置。

2.深化教师的理论基础

教师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提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有关键作用,所以,应该加深政治经济学教师的理论基础,深化对学科的认识。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首先,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将政治经济学学科教师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按照整体的方向规划提升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其次,可以制订科学合理的科研计划,按照计划督促教师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进行专业研究,逐步培养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参与学术讨论的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政治经济学学科对教师的要求。

3.提高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要改变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无用论的认识。教师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科内容的理解,将生活化的内容全面融合进学科知识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门学科给自己带来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掌握政治经济学内容的精髓部分,为实现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创新和完善,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这门学科的要求。想要改进教学模式,就应该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全面的更新和完善,结合现代社会对教学模式的要求,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全面优化,从而实现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玉和.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5):212-214.

[2]曾凡仙,彭俊华.函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西方经济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2):9-11.

[3]蒋学模.学习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改进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J].学术月刊,1958(4):28-33.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范文2

(一)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及其内容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且雷同

目前,国内高校所使用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学系列教材和自主编写教材两类。如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系列教材中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属于前一类教科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张丰兰主编)则属于后一类教科书。就教科书的内容安排而言,虽然个别章节顺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依然沿用着传统教科书的内容,特别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精髓的阐述部分,基本上依然沿用着对经典理论逻辑的原始解读,对其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及理论创新内容还很少见。即便有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由于缺乏系统性,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作为研究论文或专著的形式出现,而没有在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体现。故而,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存在着内容陈旧且雷同的问题,这成为制约和影响政治经济学教学有效展开的客体障碍。

2.教材内容与实践缺乏联系

由于教材内容陈旧且雷同,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体系以及内容来展开课程活动,这就出现了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与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感受和接触到的现实无法有效对接的问题,即出现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两层皮”的现象。为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每隔几年就会再版,而新版的教材除了在个别地方增加一些简单的阅读材料以外,与旧版本的教材在实用性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即出现了教材版本很新,但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却始终存在。

(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依然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讲授方式与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教学方式单一且运行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大高校纷纷倡导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开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力图通过先进的教学工具提升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工具的使用并没有直接促使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加之教师们对多媒体教学技能掌握的程度不高,使得应用这一新的教学工具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力度并不大,先进教学方式的应用蜕变为变相的“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应用也是教学方式有效运行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被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案例教学法,但受到教师理论基础薄弱与科研能力不强的限制,能够很好的应用案例来讲解理论的教师在普通高校中还不多见。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改变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性强、相对抽象的固有特点。这也使得政治经济学在单一教学方式下教学效果不佳。

2.考核方式单一限制教学活动灵活展开随着教育部学分制的推行,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课时被压缩,使得大量的教学内容被压缩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增加了教师课堂授课的压力。与此同时,学分制下推行的教考分离制度,使得考试环节反过来制约教师的课堂活动。教考分离制度执行以后,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但这也使得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学生最终考试问题,形成了尽量在有限的课上时间讲解考试将会涉及到的重点内容,而不是按照现实经济发展中理论的实际应用程度来讲解。

(三)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环节的展开来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对理论掌握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在政治经济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存在着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

1.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但从课程本身来说,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认识上的误区。由于不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很多学生,特别是理科学生,往往将政治经济学简单的理解为“政治+经济”,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这一基础理论经济学的积极性。二是理论抽象,短时间内难以完全理解。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其内容中更多的论述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原理和规律,相对较为抽象。虽然从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具有重要且持久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作为初学者,在短时间内很难体会基本理论所具有的持久魅力。三是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实用性不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性强,且分析与叙述方法也较难掌握,对其有效应用需要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思考与锻炼,这使得学生在不能快捷有效的应用理论的同时,认为这一课程对自己后续的学业乃至就业没有太大助益,故而不重视课程的学习。

2.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体积极性不高方面的问题在,还存在着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首先,学生们在政治经济学的考试中成绩普遍不高。由于教材、教师以及学习态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们在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普遍不理想。就笔者所在的高校而言,历年都有五十几个班级参加考试,大部分同学的成绩是介于60~80分之间,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及格。而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数目相对较少,90分以上的更是寥寥无几。其次,学习完相关理论后并不能相对较好的将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释中。由于学生们学习本课程的主要动机在于通过考试,因而考试及格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最高目标,这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注重知识点,特别是重点内容的机械学习与记忆,对理论内容掌握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进而也就不具有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的能力和潜力。第三,不能很好的将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其他课程知识有效的融会贯通,使得对政治经济学这一基础理论学科的学习流于形式,未能在培养学生经济学理论修养方面体现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二、改进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措施

鉴于上述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1.改进政治经济学教材质量,改革教材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经产生,就成为极具批判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理论。作为展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也必须坚持和传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一优良传统,在批判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理论的有益成果切实用于解释我国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使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存活于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之中。相应的,应将上述理论成果充实于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构成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此外,在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安排方面,应不断的提高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更新率以及更新频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展现于学生面前,从教学客体方面且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效果,巩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地位。

2.深化教师理论功底,创新教学方法

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将依然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因此,提升授课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将是走出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困境的主要出路。一方面,可以通过研讨会的方式,定期的组织授课教师对政治经济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集教师群体的力量来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对客观合理的科研任务,来督促和助推教师更为积极深入的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相应的奖惩措施下,逐步培养教师依托教学不断进行理论研究的学术习惯和氛围。此外,在增强教师理论功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趣味性教学法、形象性教学法等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应用单一、范围有限、深度不够等问题。因而,教师在不断的提升每一种教学方法应用深度的同时,还应更加注重将多种方法统筹起来综合运用,在此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彰显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形成全新、立体、动态的教学方法。当前国内高校基本上都配有多媒体设施,这为实施上述多元化教学方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更为动态化的展现马克思逻辑性极强的基本理论,展示更多的案例材料,同时还可以配以声音、图像,以增强政治经济学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3.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0日

《政治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与其他课程相比,《政治经济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需要讲授经济科学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承载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教学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已经大大削弱。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学层面上,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不少困惑。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学》课程自身存在的一些因素,使得《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尚不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本源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却脱胎自前苏联在20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于受到先验论的教条主义思想束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不是以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来裁剪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社会实践。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深受其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后,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断融合吸收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描述,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开始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他们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上都有很大不同,甚至有些基本的观点还存在冲突,所以他们之间的融合还需要很长的道路。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理论与实践脱节。第一,部分理论和社会现实不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过渡性,同时颂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由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出现衰退,反而出现了长期的稳定和繁荣,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理论和现实的反差不仅让学生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使部分教师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产生怀疑;第二,缺乏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缺乏对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经济问题,比如经济增长问题、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国际贸易的平衡问题等,政治经济学都难以给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2、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唯一的研究对象可以使得其理论体系简单而完整。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理论开始把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当中,其研究对象也从一元变为了二元。二元的研究对象需要有两条线索贯穿整个研究体系,两条线索之间的主从关系、结构安排难以处理,使得整个研究体系的逻辑线索变得不再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冲突的现象,相同的范畴、内容和理论在此处肯定,彼处却又否定――诸如“利润”、“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部分是进行批判,到社会主义部分又进行肯定――降低了政治经济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信服力。

3、研究方法落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历史分析和制度分析,长于逻辑推理,但缺乏实证研究,较少注意前提假定是否符合实际,也少注意结论是否能够通过经验检验,这使得政治经济学的许多理论成为“空中楼阁”,削弱了政治经济学的现实说服力。

(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属于学科层面,它的不完善对本门课程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理论发展的不完善意味着市面上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教材,没有令人满意的教材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好,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几个方面互为依托,互相影响,每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使得其他方面产生新的问题。

1、教材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高校对《政治经济学》教材的革新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从内容的编排方式来划分,可以把这些《政治经济学》教材分作两类:第一种是延续传统的“一导两块”编排方式,即导论、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以谷书堂(1992)、吴树青(1993)、魏埙(2002)、蒋学模(2005)、程恩富(2007)、张彤玉(2009)、柳欣(2009)等为代表;第二种是突破传统的编排方式,把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糅合在一起,以张维达(2000)、逄锦聚(2009)、程恩富(2011)等为代表。两种编排方式各有所长:第一种编排方式能够较为完整地表述马克思列宁的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缺乏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分析和指导,并且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内容的叙述逻辑常常不一致,在理论体系上不够一体化;第二种编排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体系较为完整,能够较好地融合现代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但是这种编排方式也有缺陷,主要问题就是内容庞杂,并且会使学生分不清哪些是原汁原味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这两类教材除了上述差异外,还存在一些共同问题:第一,社会主义部分内容不稳定,经常随着中央的文件精神变化而变化,近乎沦落为“政策解释学”,缺乏学科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认为这个不是科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第二,批判性强,客观性不足。资本主义部分内容过多的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及矛盾;社会主义部分则主要是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将两种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与落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限光明。这种写法缺乏客观公正的分析。第三,知识陈旧。各种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基本内容都来自《资本论》,所以内容上大同小异,难脱窠臼,缺乏突破性的理论创新。《资本论》是十九世纪的理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用《资本论》已经很难解释现在的很多复杂的经济现象,比如通货膨胀与就业之间的短期替代效应,国际汇率的复杂决定过程,消费者的行为模式,等等。

2、教师方面。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理论经济学领域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2006年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后,政治经济学并入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导致系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大幅减少。受此影响,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课时数量不断受到压缩,部分高校管理类专业甚至取消了政治经济学课程,部分高校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中不再要求考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发表渠道越来越窄,经济类刊物收录的政治经济学论文愈来愈少,在某些经济学评奖活动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甚至会被排斥在外。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及学术边缘化的影响下,教师队伍日渐萎缩,梯队培养后继乏人,使得政治经济学的师资力量不断削弱。

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客观上要求讲授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授课技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主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然而,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责任心不强。不少教师以完成课时量为教学目标,认为自己只要完成教学课时数和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不过问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理论功底不扎实。部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局限于教材,既不去钻研马克思、列宁的原著,也不去梳理近几十年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理论素养低下,课程讲授只会照本宣科,不能予人启迪,难免枯燥乏味;第三,教学方式落后。不少教师在教授政治经济学时,不思提高教学技能,增加教学手段,只会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单向灌输,缺乏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加上考核方式单一,造成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3、学生方面。大学生来高校学习深造的主要目的是就业,所以他们在课程的选择上非常功利,对就业和前途有帮助的课程就认真听讲,而理论色彩浓厚的课程则不感兴趣。他们在学习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时,也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这门课程对我有什么帮助?”教师的标准答案不外乎三条:第一,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有助于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第三,有助于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师所站的立场和学生不一样,不容易体会学生的强烈需求。在就业的压力面前,学生会觉得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如一门实用性的技术,经济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如其他经济类课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解决不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问题。怀有这类想法的学生占有大多数,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修学分成为他们前来听课学习的唯一目的。

除了功利性因素之外,由于课程本身的因素,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时,还会遇到以下困难:第一,认识问题。部分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将政治经济学简单理解为带有政治色彩的经济学,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没有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第二,政治经济学本身比较抽象,相对难以理解,同时由于学生们在思维方式上难以一下子转换过来,不会用形而上的唯物辩证法来分析问题,因而难以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第三,在整个经济学类的各门核心课程中,政治经济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非常弱,在基本范畴、理论前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其他课程都有很大差别。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时,难以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融合起来,使得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的地位流于形式,未能在培养学生经济学理论素养方面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一)不断发展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滞后于时展是其理论不够完善的根本所在,政治经济学只有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发展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大力发展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摒弃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其他经典作家对我国的错误影响,还原马克思《资本论》最真实的本源;其次,要克服教条主义倾向,以中国经济运行实践为基本出发点,以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为导向,为经济学科其他理论提供理论支点和智力支撑;第三,要大胆借鉴其他学科和经济理论已有的学术成果,在不削弱政治经济学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政治经济学;第四,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和探索,不能只简单讨论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及其灭亡的必然性,更要关注如何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科学规律,及社会主义经济如何与资本主义开展竞争和合作。

(二)不断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政治经济学教学队伍是保障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而提升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将极大地提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政治经济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激励水平,引进竞争机制,增加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其次,要为教师搭建好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政治经济学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加强和兄弟院校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交流与学习,为本校政治经济学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第三,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加强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研究,并把科研成果积极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以科研带动教学,提升教学的水平和层次;第四,要为教师队伍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要求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中国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三)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是提升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客体――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由于缺乏互动,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逐渐产生厌学的心理,而创新教学方式的关键就在于要增加互动,增加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

第一种适合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一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案例来解释抽象理论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融入生动有趣的案例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加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教学方法 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200-02

1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性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课程开设由来已久。但目前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不多,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高校转型的需求,因此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1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2014年7月提出“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经济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在改革中,必须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增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自信,推动政治经济学的繁荣复兴。这就为高校教师讲授政治经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西方经济学占比重比较大的情况下,怎么样让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兴趣就成为高校教师需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要大胆使用不同于传统式的教学方法,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深入人心。

1.2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是高校转型的必然要求

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财经院校也需要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而转向应用技术型。随着财经高校转型的不断深入,即不断地由研究型或教学型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学校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培养方案和相关的课程体系也必须要进行转变,除了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外,更多地应让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政治经济学作为财经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它发挥着立德树人和为经济类、管理类等具有应用技术型特征的专业奠定理论基础的作用,因此政治经济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高校转型的要求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必然要做出转变。

2 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依然盛行,不能适应高校转型的需要

在我国,教师教学大多数采取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方面的改革,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大家仍然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学生讨论的内容和次数少、不深入,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在某些课程中引入了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一直难以在课堂中真正推广,从总体上看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显然不符合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需求。

2.2 教学方法不能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在高校中,政治经济学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两部分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前提,后者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在内容上也有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授课教师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并辅以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理论能指导实践,消除理论是“空洞的、高高在上的、无用的”的误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大学生从入学教育开始,一直接受“灌注”式的教学,这些教育经历已经决定了他们习惯或比较喜欢老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教师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但有相当数量学生不喜欢在学习中付出太多努力的思考,也不喜欢独立工作,学生不愿进行改变和不太配合的状况影响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2.4 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责任意识和改革努力不够

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改革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就使得有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畏难心态,不愿意进行改革。加上高校管理强调教学规范,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化探索,因此导致高校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而不愿自觉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

3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建议

应用技术型财经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

3.1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要适应经济发展和学校转型的需要,树立教学改革意识,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目前高校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发生动摇,在教学实践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都有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无论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都要有所担当,发挥主导作用。

3.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范文5

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分别为27.3万(1977年)、108万(1998年)、275万(2002年)、335万(2003年)、475万(2005年)、567万(2007年)、629万(2009年)、657万(2010年)、675万(2011年)、686万(2012年)、685万(2013年)。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是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是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大量需求的明显标志,其现状主要表现为:(1)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的基础出现了明显降低的状态;(2)新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在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性与学习自觉性等方面普遍较差;(3)这样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数量上来看,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因此,应用型本科学院必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己用,并在制度上保障和促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

2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目标定位

2.1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目的

政治经济学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2)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成功经验。(3)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4)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更好地理解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5)为学好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打好基础。

2.2政治经济学教学应体现“应用型”特征

(1)应用型人才是指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去的知识应用型人才。(2)其培养目标为:围绕着知识结构和能力来进行培养,打造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高、成熟的技术与基础性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3)要求政治经济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出基本理论的应用,以提高学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现状

3.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育要求

(1)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与同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师一样,根本不考虑已为成年人的大学生思维和兴趣,依然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往往是“照本宣科”或者“照屏宣科”,导致大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求知欲望和兴趣被抑制,其学习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2)政治经济学考核方式一般是还是采用应试教育下的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大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闭卷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当今的大学生依靠考前“临时抱佛脚”,以“囫囵吞枣”式的死记硬背而过关,考完试后就马上忘记。

3.2缺乏案例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育要求

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偶尔也尝试将为数不多的案例纳入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但仍然不能改变“满堂灌”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不能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内容丰富、数量广泛和应用能力培养明显的案例教学过程,因而,这样为数不多的案例教学当然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育要求。

3.3薄弱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育要求

(1)由于政治经济学课时较少,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师只能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很难组织并实施政治经济学校内教学实践;(2)由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实践经费缺乏,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师当然不能满足大学生进行政治经济学社会考察、调研等的求知欲望。

4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4.1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环节改革

(1)教学内容适应应用型本科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处理好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普遍与特殊、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将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各个领域蓬勃发展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应用型本科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而添砖加瓦。(2)案例教学满足应用型人才培育要求搜集“斯巴达克起义”、”经济学家的假设”、“价格歧视等”、“海尔是怎样让石头漂起来”等案例,并建立相应的案例题库。在上一次课结束时预先发放给大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讲授与大学生自学和研讨相结合,实现提高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分析案例、解剖社会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

4.2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1)校内实践

①进行课堂讨论、观看音像视频、请企业家或经济学家到学校作报告、写小论文、小品表演、辩论活动、在网上开设在线讨论区等教学形式;②开展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③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活动,如学生自行研制的“政治经济学”课件以及案例习题设计等。

(2)校外实践

根据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要求,尽量争取学校经费支持和相应的企业单位的赞助,让大学生带着政治经济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问去进行社会调查实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大胆争论,在此基础上撰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4.3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考核环节改革

(1)改革政治经济学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作为政治经济学期末考核成绩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占30%)、口试与实践报告(占20%)和政治经济学闭卷考试(占50%)三项成绩作为政治经济学期末考核成绩。(2)改革闭卷考试中客观题比例偏大的问题,将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控制在1:1左右,同时增加能考查政治经济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辨析题、分析题等题型。

4.4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应用型本科学院大学生状况,提出相应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浅、宽、新和用等方面。(1)所谓浅就是政治经济学各部分内容的知识深度、难度要浅,要求要降低,知识细节不过多强调,练习题要求掌握基本题,难题偏题不要求。(2)所谓宽就是政治经济学内容的知识面要宽;不局限原有传统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不局限理想化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学;知识面扩大到政治经济学所展现的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与思维;增加一些20世纪新发展起来的政治经济学内容。(3)所谓新是指在不打乱基本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遵循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更新知识,增加20世纪新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知识。主要为:①增加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地位的论述;②增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差距及其调节的论述;③对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经验作进一步论述和总结;④突出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论述;⑤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内容。(4)所谓用是突出政治经济学思想在一切知识、哲学、世界观等方面的应用,应用政治经济学思想去指导学习、工作和整个人生。通过政治经济学教育,建立学生基本科学观念、思维方式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5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知识拓展改革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范文6

1.教师教学中的困惑

在经济学界,存在着把政治经济学束之高阁或被当作传统经济学而抛弃的倾向;非理论经济学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不考政治经济学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渠道狭窄,经济刊物刊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论文越来越少,一些经济理论刊物不承认政治经济学是学术,基本不刊登与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文章。与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在一些经济学评奖活动中得不到承认,甚至被排斥在外。教师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科的发展前途密不可分。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边缘化,使政治经济学教学科研队伍发生动摇,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不断减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很少有以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方向的,而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学专家则年事渐高,中青年学者队伍阵容单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后继乏人。近年来,报考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考生,远远少于报考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考生,相应招生人数较少。在经济和管理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完全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主,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少考或不考。这影响和减少了政治经济学教师的深造机会,加剧了政治经济学的师资力量薄弱状况。

2.学生学习中的疑惑

现在的大学生缴费上学,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和前途非常关注,对就业有直接帮助的课程趋之若鹜,而对理论色彩强的课程兴趣不大。我们不能因此批评学生急功近利或短期行为,因为他们是理性的行为主体,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在学习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时,学生会考虑政治经济学的作用,经常向教师询问学习这门课的将来用途。教师的回答一般有三条: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的学生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自己将来就业工作并无多少影响;有的学生认为,经济思维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培养,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想考研或从事研究工作;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社会主义信念很坚定,其他政治课也在强化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大背景下学习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剥削问题,分析阶级斗争,有些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有些学生提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解决剥削问题就要实行公有制,而我国为什么却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私有制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剥削问题,但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到私营企业去求职去就业,有些学生提出疑问:“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意义何在?难道要我们将来去企业跟老板搞阶级斗争吗?”这些疑惑无疑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政治经济学教学困境的成因

政治经济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既是社会经济环境变迁的结果,也是政治经济学自身创新不足的体现。

1.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党和国家的执政方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现了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历史巨变中,政治经济学也在努力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并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但政治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和指导整体上存在不足,对许多现实的突出问题缺乏政治经济学视阈的分析与研究。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他们生活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他们讲授市场经济必要性内容明显有些过时。根据现有的利益格局、多种分配方式和就业形式,雇佣劳动力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大多不认为私营经济中存在剥削。有些学生家长本身就是私营企业主,雇佣工人,开厂设店。教师讲剩余价值,他们肯定有些想不通,甚至有抵触和厌学情绪。大学与中学的教学内容有重复,也使得部分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不够重视。

2.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不足

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理论创新不足,把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作教条来传授。我国社会转型期存在不少突出的特殊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农民工问题、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这类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研究,应该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强项,但实际上囿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顾虑,很少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分析探讨这些问题。这导致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实践的需要。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也在修订,教学内容也在更新。但每次修订和更新似乎不是由于理论的发展,而是为了加入新的政府政策。这一方面表明,政治经济学教学对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适应,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政策注释者的特点,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真正发展。政治经济学创新不足还表现在政治色彩过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主体应该是经济学家,只有大批经济学家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创新,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才真正有希望,才能有动力和持续性。我们现在讲授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主要由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完成,而我们讲到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都是国家领导人的贡献,而没有讲到经济学家的探索与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每当中央就某个重大经济问题做出新的决定或决策,理论界就有人会说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被认为是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和发展实际是通过政治决策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学术研究方面的新突破。从学术研究方面看,早在20世纪60-70年代,东欧一些经济学家就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可以结合,其认识深度和广度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得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带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削弱了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科的地位,另一方面实际上抹杀了很多杰出经济学家的贡献,不利于调动更多的经济学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与智慧,影响了政治经济学的持续发展能力。

3.政治经济学的直接应用性不强

与政治经济学边缘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经济学从边缘化状态起步,其影响力日益增强。对于这一现象,恐怕不能简单归因于外部的影响。事实上,在财经类专业中,政治经济学与各门财经类课程的联系日益弱化。目前,政治经济学只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不再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即使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除经济学专业外,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与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联系也不断减弱,无法为这些经济类专业提供理论支持与发展力量。在经济学类专业的各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政治经济学显然是相对独立的,同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课程缺乏内在联系,在基本范畴、理论前提、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分歧。同西方经济学相比,政治经济学的现实应用能力有待加强。经济学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其生命力在于应用,经济理论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为经济实践服务。政治经济学理论色彩浓厚,逻辑性强,但其实际应用能力却长期得不到加强,理论运用的实践性和务实性不足。以对服务问题的理论研究为例,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服务行业不创造价值。但在现代社会,服务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受政治经济学理论对服务业忽视的影响,我国对服务业的发展长期重视不够。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但我们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导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两大部类原理,而是依据产业经济学的三次产业结构理论。其原因就在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大部类原理没有包括服务业,而且模型的假设条件非常严格。再以国民核算体系为例来看,我国很长一段时期曾经使用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来核算和统计国民经济,该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该核算制度的缺陷日益显露,因为该核算制度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情况存在遗漏,不能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所以,我国最后逐渐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替代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而该核算体系是建立在以西方经济学的“要素价值论”基础之上的,而这一理论长期受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驳。“要素价值论”等内容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是批判的内容,但在西方经济学中却是基本原理,出现了“政经批判,西经肯定,现实应用”的尴尬局面。

三、优化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路径

政治经济学课程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经济学基础理论课。与此相对应,政治经济学教学承担两重任务:一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二是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两重任务兼顾,并根据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强化理论教学。要在明确政治经济学课程性质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理论创新、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等途径,才能有效化解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教学困境,使政治经济学摆脱日益边缘化境况。

1.坚持政治经济学主流地位

世界主流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非主流经济学;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则是非主流经济学。这一认识是基于世界经济理论的发展状况和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历史性判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主流地位不能削弱和淡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经济学可以而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大有作为。为了保持政治经济学主流地位,必须拓宽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要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来讲,政治经济学是一种“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则可以成为一种“建设的和发展的理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和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原理,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起点和科学方法,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这对善于制度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挑战,也为其发展理论、保持主流地位提供了历史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日益集中化,第三世界绝对贫困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政治经济学为分析和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

2.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政治经济学要保持主流地位,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政策保护方面,因为保护性措施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起作用,但会损害政治经济学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能力。政治经济学教学要摆脱边缘化地位,增强现实应用能力,离不开创新。创新应该是政治经济学生存和发展之道。政治经济学创新包括基本理论、理论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内容。政治经济学理论和体系创新非常重要,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更紧迫、更基础、更困难。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不能以追求理论上的完美和自圆其说为目标,其理论和内容创新要同现实问题联系,要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为导向,要能够为经济管理专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首先,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要提倡百家争鸣。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主体应该是经济学家和经济理论工作者,而不能完全依靠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经济学只有在充分讨论和争论中,吸取百家之长,才能不断发展。其次,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要有相对稳定的体系,不能变成社会主义政策注释学。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政治经济学应该把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富民强的发展目标。再次,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要创新。在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建设的现阶段,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不能一般地研究其走向灭亡的必然性,而要关注如何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如何与资本主义竞争和合作。第四,在理论创新时要正确处理好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离不开对西方经济学的吸收与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描述客观经济现象的基本范畴和理论可以有选择地引入政治经济学,以充实政治经济学,但不能削弱政治经济学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最后,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基本路径主要分为有机统一的三个层面,即内容创新、数理分析创新与实证研究创新。

3.稳定教师队伍

教师是政治经济学教学的主体,教师队伍状况影响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了形成和保持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政治经济学教学队伍,必须通盘考虑政治经济学师资力量培养的方案,不断完善政治经济学人才培训体系。人才培养是政治经济学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做好培养方向的目标定位、师资培训基地的选择、培训人员的确立、培训体系的构建等相关工作,为开创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科研新局面提供条件。政治经济学人才培训机制和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人才流动和学术交流,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政治经济学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新知识,尤其是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师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去学习,掌握西方经济学原理。通过学习,可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宽专业知识面,深化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认识,提高经济理论水平,逐步实现对经济理论和思想的融会贯通。政治经济学教师要有浓厚的科研兴趣,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并能够把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的讲解,以研究促教学,以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

4.提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