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例6篇

生态修复工程案例

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1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修复再生;理念;形式;内涵

一、引言

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然而后工业时代到来后,传统制造业衰落,在城市中留下许多工业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对这些遗留的工业废弃地进行修复再生,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景观效应。同时,可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一些优秀的改造案例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表符号。

二、理论评述

1.工业废弃地

所谓工业废弃地,是指那些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随着工厂、制造厂生产活动的结束而出现的很多被废弃的闲置土地,亦称棕地。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些工业地往往依然保存着城市发展的印迹,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承载了人们对过去一段历史的真实回忆,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纪念价值。

2.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

后工业时代到来,工业产业衰败,给自然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而唤起的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环保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改造。1972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改造方案是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形式的里程碑,该改造方案全新阐述了公园的形式,工业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等概念,掀起了工业废弃地修复再生的浪潮。此外,还有国外许多成功的经典改造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美国波士顿海岸水泥总厂及其周边环境改造、韩国金鱼渡公园。此外,国内的岐江公园、798艺术工厂区也是较为成功的案例。

三、理论创新――后工业时代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就是在传承以往辉煌的工业文明的同时,为我们再创造一个美的游憩空间。是对社会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精神财富的传承发展。往往我们对于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理念再生

1.1生态学理念

引入了生态学理论之后,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尊重场地生态发展,注重场地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废弃地的受损生态系统有两种恢复模式,一种是当生态系统的损害没有超负荷且是可逆的情况下,通过解除外界压力和干扰,使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另一种是超负荷的并且是不可逆的,需要人工加以干预,才能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

1.2反传统美学理念

传统美学认为工业废弃地上残留的工业景观是丑陋的,不和谐的,然而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也发生变化,一些设计师追求形式的冲突和无序。在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工程中,生锈的高炉、废旧的工业厂房、生产设备、机械是人类历史上遗留的文化景观,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它们的废弃是自然发展的过程,有着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的粗狂美,是镌刻着人类工业社会文明历史的纪念碑,这一切都是对传统公园的设计美学的创新和挑战。

2.形式再生

后工业时代到来后,一些新兴的艺术形式,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极简艺术、波普艺术、达达艺术、大地艺术等都给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扩展了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表现形式。在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中,对景观设计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地艺术,在其思想影响下,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将工业废弃地的工业景观理解为工业生产在大地上留下的艺术品而加以保留、改造利用,创造新的景观表现形式。新的景观表现形式在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迎合了当代大众的审美意味。

3.内涵再生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设计不同于其他的景观设计,它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是人类工业社会时期留下的遗址,含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保存着城市发展的印记,承载了人们对过去一段历史的真实回忆。我们在进行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设计时,一定要提炼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之中。

四.案例分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1.项目介绍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德国北杜伊斯堡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于1991年建立,其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使周边地区严重污染,于1985年废弃,19世纪中期之前为农业用地。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彼得・拉茨也因此设计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

2.改造原则

2.1破坏最小原则

工厂中的构筑物全部保留,并仔细分析研究,利用结构分析法使这些工业设施成为公园的景观结构要素,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如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工厂中的一些铁架可成为攀缘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凝土墙体可成为攀岩训练场。设计不仅仅是保留部分工业景观的遗迹,而是通过这些改造,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一方面承袭历史上辉煌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又将工业遗迹的改造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1)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设计应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不是抹杀它而是为其赋予新的意义,这与国内一些将场地内原有构筑物等完全拆除的作法形成鲜明对比。

(2)建立完整的景观序列,使部分与整体相互协调。场地的建设还要考虑周边环境,与周围形成有机整体。

(3)设计与自然结合。场地改造要尊重自然,保护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植物种植多采用乡土树种,同时,保护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

(4)在进行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原有材料,扩展各种景观元素的内涵和用途。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园的设计师拉兹强调,生态恢复是个缓慢的过程,设计师应以长远的眼光采取全面的保护,合理地安排近期建设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不能急功近利,只图短期效益,而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五、结语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工程不仅仅是改变一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也不仅仅是保留部分工业景观的遗迹,更不仅仅是生态、艺术等处理手法的运用,而是通过这些改造,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一方面承袭历史上辉煌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又将工业遗迹的改造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

[2]蒋德平,汤跃然,《后工业社会发展趋势下的景观再生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1,(9)

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2

【关键词】牙列缺损;牙颌畸形;正畸;修复;临床疗效

牙列缺损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多采取义齿修复治疗,多数患者通过修复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部分患者由于牙列缺损处通常伴有各种各样的牙颌畸形,若直接进行义齿修复,往往由于畸形的限制,修复效果并不理想[1]。因此,对伴有牙颌畸形的牙列缺损患者先行正畸治疗,然后进行修复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我院临床工作实际,将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8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入院时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牙颌畸形主要表现为双颌前突、单颌前突、前牙反黯、上前牙扭转、下第二磨牙前倾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7.3±2.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6.6±2.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给予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以消除牙龈炎症,对于有牙结石的患者应先行超声波洁牙,待口腔环境稳定后再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先行正畸治疗,通过摄全口X线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结果,对患者的牙周、颞下颌关节、龋齿、原有修复体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模型进行测量,制定科学的正畸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正法,个别深覆牙合患者配合平面导板辅助压低下前牙,所有患者均正畸治疗6-12个月,直至口内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黯关系正常后再行修复治疗。根据患者缺失牙的数量、位置、邻牙的牙体及牙周情况制定修复治疗方案,本组32例患者行烤瓷冠修复,19例患者行前后牙烤瓷桥修复,11例患者行金属铸造桥修复,4例患者行隐形义齿修复,2例患者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3疗效评价标准[2]优:治疗后修复体的大小、形态与同名牙相匹配,与邻牙接触部位正常,符合正常牙齿解剖形态,正畸牙位置稳定,无松动、复发和移位,牙形态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修复体功能正常。良:治疗后修复体的大小、形态与同名牙基本匹配,正畸牙有一定程度的松动,但并不影响正常使用。差:修复体大小、形态与同名牙不匹配,不符合牙齿解剖形态,位置不够稳定,无法正常使用,后牙咬合关系较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优良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患者,直接进行义齿修复是难以达到良好效果的,且畸形的存在也严重影响美观。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义齿修复之前采用正畸的方法将牙齿矫正到正常的位置,既能够扩大修复治疗的范围,为义齿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保护患者口腔内余留牙周组织的健康,使其符合患者正常的生理状态,减少了直接修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最大程度地改善了修复的预后状况,恢复牙颌系统的正常解剖与生理功能,同时可最大程度地恢复前牙的语言、切割和美观功能[3-4]。

本研究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聊下,疗效优良率为94.1%。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克服了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两者相辅相成,正畸治疗为义齿的修复创造了条件,义齿修复又为正畸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保持,达到了功能与美观的同步恢复[5]。值得注意的是修复前的正畸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美观、咬合、修复及功能等多种因素[6],正畸前通过对模型和患者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义齿修复的部位和牙齿移动的方向,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

综上所述,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临床疗效确切,能够达到美观及功能恢复的双重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葛晓言.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与修复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4-75.

[2]胡必翔,谈龙.正畸后应用修复方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9):135-136.

[3]秦良成.正畸后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J].西部医学,2007,19(6):1141-1142.

[4]张秉艳.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40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7(3):148.

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3

 

关键词:汽车 故障 诊断 思路

在汽车维修领域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维修人员在判断故障时失误较多,并不是因为他们技术欠缺,而是在诊断过程中过于急躁。遇到问题时不能冷静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维修思路前,千万不要忙于动手。首先要排除杂念,然后再遵循一定的诊断程序。

一、汽车故障诊断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对于装有自诊断系统的待检查的汽车来说,检查诊断的第一步就是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必须拥有修汽车的说明书,不能用推测、猜想,如果实在找不到原车说明书,用同类车型作参考也可以,但要注意数据的差异。除此之外,最好拥有要维修汽车的服务通报。

同时,必须拥有汽车的电路图和结构图,没有相应的电路图对于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制造商提供的维修手册、通用维修手册或电子数据系统中必须载有维修程序信息。诊断结果可以由专用的输出传感器表明是否有故障,但无法显示故障是出在传感器本身还是出在导线上,必须有合适的检查程序以确定出准确的故障原因。一本部件位置手册可以帮助找到汽车上的某一个部件,从而节省时间。

(二)积极的查找故障。有些汽车的间歇性故障是难于诊断的,除非是你检查汽车时正好故障显现。换句话说,当我们进行诊断测试时,故障症候不出现,故障就难以诊断。

当故障一出现,立即直接到现场去诊断故障。这一方法对无法启动的故障尤为适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告知顾客不要再试图启动汽车。这样做的费用可能偏高,但有时候,这可能是成功地诊断故障原因的唯一方法。一定要乐于多跑上几千米为顾客诊断,排除故障。

在汽车检修中,如果计算机装有可拆卸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那么必须拥有最新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刷新的信息。假如不具备这类知识,而汽车制造商却推荐更换“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来修正一项特别的驾驶性能,那么将在检查、诊断上浪费时间。

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常识是,必须知道发动机的机械故障也能产生诊断故障代码,因此诊断故障代码并不一定是发动机计算机系统某一元件的故障。例如,如果是由于排气阀烧坏而使汽缸压缩性变差,而诊断故障代码显示的一直是氧传感器提供的缺氧信号。事实上,大量的油气混合气在这个汽缸内未燃烧,氧传感器能感应到排气气流中附加的氧气。这时必须能决定到底是传感器故障导致缺氧故障码还是有机械上的原因。

二、根据故障的性质不同进行不同的维修

汽车维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故障性质。根据汽车故障性质、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

(一)按工作状态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就是有时发生、有时消失的故障。永久性故障是故障出现后,如果不经人工排除,它将一直存在。

(二)按故障程度可分为局部功能故障和整体功能故障。局部功能故障是指汽车某一部分存在故障,这一部分功能不能实现,而其它部分功能仍完好。整体功能故障虽然可能是汽车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故障,但整个汽车的功能不能实现。

(三)按故障形成速度分,有急剧性故障和渐变性故障。急剧性故障是故障一经发生后,工作状况急剧恶化,不停机修理汽车就不能正常运行。渐变性故障发展较缓慢,故障出现后一般可以继续行驶一段时间后再修理。与急剧性故障相类似的一种故障叫突发性故障。在故障发生的前一刻没有明显的症状,故障发生往往导致汽车功能丧失,甚至危及人身、车辆安全。

(四)按故障产生的后果分,有危险性故障和非危险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和急剧性故障属于危险性故障,常引起汽车损坏,危及到车辆和人身安全,是汽车故障诊断与预防的重点。渐变性故障属非危险性故障,故障发生后一般可以修复。

三、汽车诊断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有详细的汽车诊断参数。汽车诊断参数是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解体的条件下直接测量结构参数十分困难,因此必须通过状态参数进行描述。此时用来描述系统、零件和过程性质的状态参数称为诊断参数。一个结构参数的变化可能引起很多状态参数的变化。究竟选择哪些状态参数作为诊断参数,应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综合分析来确定。

(二)合理使用汽车诊断方法。汽车在工作过程中,各种零件和总成都处于装配状态,无法对其零件进行直接测试,例如汽缸的磨损量、曲轴轴承的间隙等,在发动机不解体的情况下是无法测量的。因此,对汽车进行诊断时都是采用间接测量,如通过振动、噪声、温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来间接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由于采用间接测量方法进行判断,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准确性”,例如,发动机工作时,曲轴主轴承的工作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和不正常状态两种情况,如果采用机油温度作为判断轴承工作状态的特征,并将油温分为“正常”、“过高”两种情况,则可能会产生误判。因为机油温度过高,固然可能是由于轴承运转失常所致,但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机油粘度不合适、机油量不足、机油散热器不良等)造成机油温度上升。

“故障树”分析法,是根据汽车的工作特征和技术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树枝状图形,来对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并能用逻辑代数运算对故障出现的条件和概率进行定量估计。这是一种可靠性分析技术,它普遍应用于汽车等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树枝图分析法用于汽车诊断,不仅可以分析由单一缺欠所导致的系统故障,而且还可以分析两个以上零件同时发生故障时才发生的系统故障,还能分析系统组成中除硬件以外的其它成份,例如可以考虑汽车维修质量或人员因素的影响。

汽车故障的发生带有随机性,属于偶然性事件,如若建立树枝图,并用它来分析故障,则有助于弄清楚故障发生的机理,除可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可以根据树枝图中影响故障发生因素的出现概率,定量地预测出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即故障发生的概率)。

除此之外,汽车诊断方法还有其它的一些方法,概括起来有:经验法、推理法、对比法、替换法、分析法、仪器辅助诊断方法等。对于汽车维修工来说,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就要看汽车的故障与原因了。

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4

(一)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毕业论文对于装有自诊断系统的待检查的汽车来说,检查诊断的第一步就是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必须拥有修汽车的说明书,不能用推测、猜想,如果实在找不到原车说明书,用同类车型作参考也可以,但要注意数据的差异。除此之外,最好拥有要维修汽车的服务通报。

同时,必须拥有汽车的电路图和结构图,没有相应的电路图对于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制造商提供的维修手册、通用维修手册或电子数据系统中必须载有维修程序信息。诊断结果可以由专用的输出传感器表明是否有故障,但无法显示故障是出在传感器本身还是出在导线上,必须有合适的检查程序以确定出准确的故障原因。一本部件位置手册可以帮助找到汽车上的某一个部件,从而节省时间。

(二)积极的查找故障。有些汽车的间歇性故障是难于诊断的,除非是你检查汽车时正好故障显现。换句话说,当我们进行诊断测试时,故障症候不出现,故障就难以诊断。

当故障一出现,立即直接到现场去诊断故障。这一方法对无法启动的故障尤为适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告知顾客不要再试图启动汽车。这样做的费用可能偏高,但有时候,这可能是成功地诊断故障原因的唯一方法。一定要乐于多跑上几千米为顾客诊断,排除故障。

在汽车检修中,如果计算机装有可拆卸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那么必须拥有最新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刷新的信息。假如不具备这类知识,而汽车制造商却推荐更换“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来修正一项特别的驾驶性能,那么将在检查、诊断上浪费时间。

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常识是,必须知道发动机的机械故障也能产生诊断故障代码,因此诊断故障代码并不一定是发动机计算机系统某一元件的故障。例如,如果是由于排气阀烧坏而使汽缸压缩性变差,而诊断故障代码显示的一直是氧传感器提供的缺氧信号。事实上,大量的油气混合气在这个汽缸内未燃烧,氧传感器能感应到排气气流中附加的氧气。这时必须能决定到底是传感器故障导致缺氧故障码还是有机械上的原因。

二、根据故障的性质不同进行不同的维修

汽车维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故障性质。根据汽车故障性质、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

(一)按工作状态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就是有时发生、有时消失的故障。永久性故障是故障出现后,如果不经人工排除,它将一直存在。

(二)按故障程度可分为局部功能故障和整体功能故障。局部功能故障是指汽车某一部分存在故障,论文这一部分功能不能实现,而其它部分功能仍完好。整体功能故障虽然可能是汽车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故障,但整个汽车的功能不能实现。

(三)按故障形成速度分,有急剧性故障和渐变性故障。急剧性故障是故障一经发生后,工作状况急剧恶化,不停机修理汽车就不能正常运行。渐变性故障发展较缓慢,故障出现后一般可以继续行驶一段时间后再修理。与急剧性故障相类似的一种故障叫突发性故障。在故障发生的前一刻没有明显的症状,故障发生往往导致汽车功能丧失,甚至危及人身、车辆安全。

(四)按故障产生的后果分,有危险性故障和非危险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和急剧性故障属于危险性故障,常引起汽车损坏,危及到车辆和人身安全,是汽车故障诊断与预防的重点。渐变性故障属非危险性故障,故障发生后一般可以修复。

三、汽车诊断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有详细的汽车诊断参数。汽车诊断参数是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解体的条件下直接测量结构参数十分困难,因此必须通过状态参数进行描述。此时用来描述系统、零件和过程性质的状态参数称为诊断参数。一个结构参数的变化可能引起很多状态参数的变化。究竟选择哪些状态参数作为诊断参数,应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综合分析来确定。

(二)合理使用汽车诊断方法。汽车在工作过程中,各种零件和总成都处于装配状态,无法对其零件进行直接测试,例如汽缸的磨损量、曲轴轴承的间隙等,在发动机不解体的情况下是无法测量的。因此,对汽车进行诊断时都是采用间接测量,如通过振动、噪声、温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来间接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

由于采用间接测量方法进行判断,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准确性”,例如,发动机工作时,曲轴主轴承的工作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和不正常状态两种情况,如果采用机油温度作为判断轴承工作状态的特征,并将油温分为“正常”、“过高”两种情况,则可能会产生误判。因为机油温度过高,固然可能是由于轴承运转失常所致,但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机油粘度不合适、机油量不足、机油散热器不良等)造成机油温度上升。

“故障树”分析法,是根据汽车的工作特征和技术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树枝状图形,论文来对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并能用逻辑代数运算对故障出现的条件和概率进行定量估计。这是一种可靠性分析技术,它普遍应用于汽车等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树枝图分析法用于汽车诊断,不仅可以分析由单一缺欠所导致的系统故障,而且还可以分析两个以上零件同时发生故障时才发生的系统故障,还能分析系统组成中除硬件以外的其它成份,例如可以考虑汽车维修质量或人员因素的影响。

汽车故障的发生带有随机性,属于偶然性事件,如若建立树枝图,并用它来分析故障,则有助于弄清楚故障发生的机理,除可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可以根据树枝图中影响故障发生因素的出现概率,定量地预测出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即故障发生的概率)。

除此之外,汽车诊断方法还有其它的一些方法,概括起来有:经验法、推理法、对比法、替换法、分析法、仪器辅助诊断方法等。对于汽车维修工来说,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就要看汽车的故障与原因了。

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5

一 以实际工作为切入点,选取科学的研究方向

在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的研究中,最需要突出强调的就是“操作”。以往所提出的各类规范、标准、程序中,在传播应用方面,大多是利用纸张等实质载体来传播。而我们此次的研究要点“操作”,更注重实际动作及实际工序的表达。若仍单单只用文字表达操作的手法、档案的状态、动作的规范等,是很难表达贴切的,也只能给利用者形成一种模糊的概念状态。而利用者若是可以看到规范的动作图片及视频,以文字来说明,声音、图像和视频来辅助,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四种表达方式,来共同表述一件事物,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易懂,表述详细地展示给利用者。《纸质档案修复操作管理系统》的研发,使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等直观传达方式的融汇成为可能。《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这一研究,不同于以往提出的规范、标准,它可以在更为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档案材质、不同的破损情况、不同的档案形式等差异因素,制定出每一件档案独有的修复操作程序、工具设备及环境要求,使得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更为人性化、精细化、合理化。《纸质档案修复操作管理系统》的探究,打破了原来的纸张文字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达更为具体、明确、直观,有益于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的统一与普及。

二 以合理的目标定位为原则。确立合适的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以当今科学技术与我国 传统档案修复技术结合为主旨,强调该项目完成后的传播性、易用性及应用性,使其成为档案修复人员工作中的一个简单实用、方便快捷、并具指导规范意义的辅助工具,使档案得到更为科学、准确、有效的保护。

(一)全面、客观

该课题是面对全国档案系统的一项研究,因此本课题组时刻都秉持着全面、客观的研究态度,尽可能地收集囊括全国的档案破损类型,科学地掌握各地区的档案修复技术,客观地制定档案修复操作规程。

(二)真实、准确

由于课题中所涉及的技术数据比较多,有较大部分资料是收集、整理有关单位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得来的,自身并未对其所有数据都进行研究及试验,因此就要求所借鉴及采纳的数据要准确、权威、可靠。

(三)易推广

本课题旨在通过调研、收集资料及归纳,总结形成出适用于全国档案系统,在抢救修复纸质档案时使用的修复操作规范步骤及技法。并通过文字、图像及视频等手段来全面诠释,进而达到更好的可操作性,使用者更为易用易懂,从而使操作突破一直以来修复操作动作未有规范的瓶颈。在抢救修复纸质档案过程中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及借鉴意义。

三、以客观实践为依据,广泛收集资料与确定研究路线

(―)资料收集

1 理论资料收集

针对该课题所涉及的理论材料进行收集,通过Internet网络、学术期刊网,国内外专业书籍、相关报刊等方面广泛收集。并时刻关注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状况。

2 受损案例收集

辽宁省档案馆是我国规模较大的省级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档案年代久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类型较全。除6件珍贵的唐代档案外,举凡明清以来,涉及整个东北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皆有收藏,还有大量的满文和日文资料。课题组针对本馆馆藏档案进行细致的调查,收集各种受损类型档案以作案例。

3 国内资料收集

开展一些有地区代表性的档案馆资料的收集工作,了解各地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纸质类型及保存的现状。例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自治区档案馆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等。

4 国际资料收集

开展对港澳地区及国外档案馆资料的收集工作,对外国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纸质类型及保存现状的了解,为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与参考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路线

1 调研路线

以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东北区域主线路,了解各地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纸质类型及保存的现状。开展国内各地区有代表性档案馆的档案收集工作,如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档案馆等进行实际调研,了解相关研究内容。

2 技术路线

(1)切实贯彻国家档案局在2001年、2008年的四项与档案修复工作有关的标准化指导文件精神,并以此作为《纸质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及管理系统研究》的重要参考及指导文件。

(2)收集全国各区域派别的档案修复操作程序,并对其精心剖析,以“求同存异”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将其融合。

(3)合理利用扩展思维,打破常规的文字表达信息传达方式,加入声音、图像与视频等,使得《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更为生动形象、直观易懂。

(4)研究开发《纸质档案修复操作管理系统》。

(5)结合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先进的修复理念,丰富档案抢救修复手段。合理使用档案抢救修复技法,使档案得到更好的保护,益寿延年。

(6)建立一个《纸质档案修复操作管理系统》的后备团队,在本项目完成后,负责《纸质档案修复操作管理系统》的全国推广应用工作,及承担该系统的后续升级更新工作。

四 以实际工作内容为前提,深入探索研究内容

档案由于自身的历史价值与唯一性而作为历史的记忆,使其十分珍贵,而对于修复工作者来说,在对档案进行修复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所采用的手段与各种工具的介入也需要谨慎,以期达到更好保护档案的目的。所以,在纸质档案修复中我们提出了:无损性原则、可逆性原则、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小干预原则。

其中共有七个大方面的研究内容:

(一)归纳工作环境、基础设施及设备操作的标准要求。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中工作环境的规范,主要包括面积、光线、清洁度、温湿度,基础设施及设备规范研究,如修复工作台规范要求、干燥设备要求、环境控制设备要求、地面要求、配套水电设施要求。

(二)研究提出珍贵档案修复前的原始资料收集的要求。在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

程中,档案未修复前检测工作尤为重要。信息采集的目的是为全面记录档案的各类信息,如:档案的纸质材料、字迹的类型、损坏的成因及类型等,通过详尽的信息采集及分析,制定出适合该档案的修复方案。研究制定了《档案修复信息采集卡》,全面记录档案修复的相关信息,针对每一件档案,为其建立独有的修复信息档案,这将对档案日后的长久保存,档案修复信息的断代传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归纳对每一项程序的标准工序连接。对纸质档案修复的每一道工序衔接都提出明确的步骤与方法,以使操作具体化与有序化。将常见的30种工具使用方法归纳出来,以提供足够的修复借鉴。常规的档案修复标准工序为:档案信息采集一档案纸张材料及墨迹分析一建立修复档案一档案除霉除尘处理一档案受损类型判定一制定修复方案―修复工具准备一执行修复方案―灭菌抑菌处理一归档。

(四)研究提出程序操作中标准规范的动作技术要求。如排笔的使用规范,包括执笔规范、执笔要领和运笔规范等。排笔的执笔规范:按与压、赶与托、抹与推及顶与支。执笔要领:指实、掌稳、掌斜、腕平、腕肘悬起。运笔规范:中锋、侧锋、逆锋、拖锋等运行之法。

(五)研究提出各种类型档案的操作程序。经过归纳,初步判定近10种纸质类型,并以图片形式展示,各纸张类型均有纸样图片作为参照。此外,对照需要修复的档案纸张类型,选取相近似的纸张进行修复。进而达到提高档案修复质量,延长档案保存年限的目的。

(六)总结归纳出档案抢救修复操作程序。经过细致的研究,总结出36种破损档案类型,如折痕档案、破裂档案、残缺档案、水浸档案、霉变污染档案、酸化档案、成砖档案、粉化档案等。以成砖档案为例,首先要对档案自身的各项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然后判定该档案是否为成砖档案,分析成砖原因,是物理粘合档案还是砖胶性物质粘合档案,并分别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水分子降解法、淀粉类粘结物“档案砖”酶解法等,之后分析档案纸张材料,选用相近的纸张作为修复用纸;分析墨迹类型,看是否溶于水;最后根据档案自身条件,在最小干预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宜的修复方案,从而完成受损档案的修复工作。

(七)研究开发《纸质档案修复操作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全国各区域档案修复工作者的调查,大家普遍认为:档案修复操作方面的规程若只是简单的文字表达,是很难看懂、理解的。尽管这方面的标准、规范资料也不算少,但这些标准、规范资料的实用性及易懂性较差,使得人们在’学习和了解修复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误解与偏差,急需一种更为直观、实用及高效的表达模式。《纸质档案修复操作规程管理系统》对纸质档案修复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问题做了一些探索胜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开发技术,充分利用工程化技术思想的优势,系统归纳井总结了目前流行的纸质档案修复流程,并辅以文字说明、图片演示、视频播放等形式生动的展示手段,内容丰富。同时配以全盘搜索功能,有助于快速定位档案修复资料,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该系统还配置了《档案修复信息采集卡》功能模块,将档案修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如入员、全宗号、案卷号、页号、形成年代、墨迹类型、过往修复记录、档案材质、档案酸碱度、纸张白度、修复时间、修复前后图样对比、纸质纤维结构等,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储存归档。此外还对档案修复信息的查看读取权进行分级、分用户管理,加强了系统记录信息的安全保密性。

五、以科研转化为目的,逐步完善研究成果

在“纸质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多次对辽宁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进行调查,发现了很多之前未知的档案受损类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案例支持。在课题研究的同时,也及时地解决了这些受损档案的顽疾,为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的长久保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纸质档案修复操作管理系统》的成果推广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纸质档案修复操作规程的信息化管理

纸质档案修复操作规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在辽宁省各地市、区、县档案馆内掀起了学习档案修复技术的热潮。修复技术人员按照管理系统中的修复导航栏有步骤地进行档案修复,在规范了修复操作规程的基础上,还提高了修复效率。同时系统配置的《档案修复信息采集卡》,将档案修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如全宗号、页号、墨迹类型、档案材质、档案酸碱度、纸张白度、修复时间、修复前后纸质图样、纸质纤维结构等,进行系统归档,收集研究个案,为今后档案修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二)边服务,边改进,扩大系统受众面

系统设计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实现了各类数据的管理,查询与维护。修复导航的实时跟踪功能能够准确无误地记录修复人员的工作流程,有效防止了人为的篡改和破坏,免去了繁杂的记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修复技术人员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系统高效稳定,灵活安全,后期维护升级便捷

系统采用Web展现形式,使用主流WAMP作为开发架构,界面美观,业务层次分明,可以使用户非常直观的按系统操作界面的提示使用本系统,清晰简明,一目了然。还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系统内全文内容搜索功能,方便用户准确快速地搜索系统内容,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分级、分用户权限管理,加强了系统记录信息的安全保密性。B/S构架,将维护和升级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当客户对网络应用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大大降低了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便于该系统的推广及应用。

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6

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的原则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目的。以干旱地区土地资源的生态修复为例,除了要重视各种植被与水资源的恢复与保护之外,还应在方案中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化开发和利用提出具体的措施,并综合利用各种工程、生物措施,使方案能够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保护措施上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和特殊性,决不能照搬所谓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而是应该在消化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措施方案。

修复模式长期化的原则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续性的生态修复措施才能慢慢的恢复以前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各项生态修复措施,将生态系统保护的观念贯彻到当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当中去,制定详细的生态修复规划,全面设计生态修复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各个关节,并能长期执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生态修复的效果。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笔者对干旱地区生态破坏形式的认识,认为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工矿园区生态修复模式新疆是我国资源大省,蕴含着各种丰富资源,而目前正处于各种工矿园区的开发建设,由于气候干旱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如此,资源开发开采过程中受到开发形式、粗放生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会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工矿资源开采引发的生态系统破坏的修复,应该采取工矿生态修复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主要是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地貌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一般要求,重点做好工矿区水土保持和保水护土工作。这些措施既可以保证生态修复的进程和效果,又可以恢复干旱地区土地的生产能力,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植被恢复创造条件。目前,工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非生物或环境要素的恢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工矿区土壤的恢复,包括表土转换、土壤改良等措施。(2)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包括先锋种种植技术、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等等,主要是合理配置工矿区的固氮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3)生态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修复技术,这种生态技术是综合利用各种生态修复技术,从中找到最适合工矿区生态修复需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