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改革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改革措施

企业改革措施范文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纷起,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许多诸侯国都进行了鼓励农业发展的措施。

春秋时期,改革家管仲首先在齐国进行改革,他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井田畴均”和“相地而衰征”。相,视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就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制好坏征收赋税,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管仲认为“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而事实也证明,他实行的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而所谓的初税亩就是以实物地租代替劳役地租的一项改革,是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这种征收赋税的方法很先进,因此我们一般也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开始。

管仲的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共同促进了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转变,而两国在赋税制度方面的改革,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也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各国的改革进行的更加如火如荼。为增强国力,各诸侯国鼓励发展农业的措施则更多,也更全面。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在他的支持下李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法,在农业方面他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两项措施,其中“尽地力之教”的措施更加有利于中国农业朝着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他主张在农业上耕地要深,除草要勤,在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的方式,如果一种作物受到自然灾害,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收割时必须要迅速,以免遭受损失,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作用。“平籴法”就是好年成由政府出钱籴进一定数量的余粮,坏年成由政府平价粜出一定数量的粮食,当时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物价,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维护了农民和百姓的利益,防止了“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状况的发生。李悝的变法极大地提高了魏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使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企业改革措施范文2

关键词:财务会计;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财务会计的内涵

企业财务会计对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以及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分析与探讨企业财务会计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之间,我们先来看看“财务会计”的内涵,这对我们更好的发现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有益处的。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财务基础薄弱,财务控制力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的企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快速发展中,很多企业往往更加注重企业规模、销售量等,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却并不是太重视,这就导致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核算的工作程序也十分不规范,如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但却没有严格认真的去执行,使财务会计制度成为只是应付上级领导或部门的检查工具,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财务基础薄弱,财务控制力不强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严重制约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专业人才缺乏,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提高自身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就离不开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支持。但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企业领导往往更加重视可以给企业带来明显经济利润的销售人员、生产人员以及研发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却不太重视,导致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身兼多职”。此外,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也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企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往往会去招聘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太过硬的人员来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这些人员往往会出现一些操作性和原则性的错误,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由于企业财务会计风险意识不足,使得我国很多的企业始终都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1.企业过度负债。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负债经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些企业没有充分考虑自身企业的盈利能力,不顾成本消耗和付出的代价,不考虑企业的还贷能力,采用各种手段从银行获取贷款。一些企业由于没有资金偿还贷款,不得不面临着债台高筑的现实,个别企业甚至会破产倒闭,这就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

2.企业短债长投。由于国家对企业财务进行宏观调控,使得企业很难获取固定资产的贷款,为了获取更多的贷款,有些企业就通过变通,擅自的改变自身的贷款用途,从而使得企业的流动负债远远的高于企业的流动资产,这样就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支付危机,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三、改革措施

(一)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在我国很多的企业只会在年末的时候对企业现金进行盘点,由企业出纳人员盘点出现金的实际存储数额,会计复核后和总账里的数额进行对比,检查两者是否一致,然后会填写《现金盘点表》,但是在我国一些企业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往往在企业现金盘点中对发现的问题也不会上报,往往自己去作假,企图蒙混过关,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检查,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招聘、培训与教育。要想解决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国企业首先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队伍。要想建立一支合格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企业领导要重视。企业领导要有战略眼光,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对资金的管理,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财务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为财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做好财务会计人才的招聘工作。在招聘财务会计人才时,企业领导要亲自把关,招聘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会计人才;最后,做好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培训不仅可以留住员工,更可以为企业发展提高智力和人才支持。

(三)实现财务会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增多,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需要处理的财务会计信息量也在不断的增多,财务会计信息量的增多会给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因为,企业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正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要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可靠以及及时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手段进行现代化改造,更多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网络技术来处理会计信息。

四、总结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企业的日益增多,互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有一个好的财务会计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关注,使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能量。

参考文献:

企业改革措施范文3

【关键词】 企业档案管理 现代化 改革措施

前言:

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存在,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脚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与时俱进的发展企业经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的有效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因此,企业要更新管理理念和手段,培养新型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加强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1.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体制与现代化企业制度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由于很多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档案意识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对加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认识不足,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仍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除此之外,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疲于进行业务监督指导及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无法集中力量进行有关业务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等的制定;有的企业会比较反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具体档案业务的干预,不予积极配合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相背离,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有待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等众多方面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构成总体目标,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转变原有观念,通力合作,与时俱进。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量的案卷质量不高,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许多部门的立卷、编目、检索等,未按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标准规范操作,导致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3 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缺乏

企业中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企业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同时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从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组成现状来看,许多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停留在收发、查找的阶段,缺少现代化管理的理论知识,难以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能。此外,由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从而造成企业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2.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改革措施

2.1 更新管理理念,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企业增强对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意识,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管理思想带来的限制和约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同时,要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积极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相互协调帮助,共同完成企业的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大胆探索符合档案工作自身特点的规律,能够有效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的档案工作理论与方法,同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原则,并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订档案工作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2.2 完善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

企业为防止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重复、繁杂的混乱局面,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完善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在档案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总结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有创造性的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档案管理标准化制度。同时,档案标准的制定,必须汲取相关科学知识,来充实和发展档案管理学,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2.3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培养新型的档案管理人才

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注重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要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以及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同时,企业要根据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要选择有真才实学、有实干精神的人做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知档案管理法规和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尽快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

结束语:

总之,在网络时代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企业档案管理想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使得企业档案得到有效的利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义全;谈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建设[N];中国档案报;2000年.

[2] 李心亮;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服务企业经济建设[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 吴建 文;机关档案室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趋势初探[N];中国档案报;2001年.

[4] 张彦 徐健 张鹏;网络时代 档案现代化管理新走向[N];中国档案报;2002年.

企业改革措施范文4

一、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现状

(―)财务会计体系不完善

当今的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不够完善,相应的管理业有待提高,这就给财务会计制度的落实造成了困难,最终导致财务会计管理效果不尽人意。另外,还有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在运用企业资金时没有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使用,没有计划的使用企业的资金,最终使得企业的投资成本偏高,扰乱了财务会计的市场秩序。

(二)财务管理意识不高

现在,大多数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企业相关的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例如,一些企业在招标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最后招标得来的任务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甚至会使企业亏本,增加了企业正常运营的难度,不得不进行借贷、抵押等方法缓和企业紧张的氛围,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债务,而且加大了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压力。还有一些企业在运营决策的时候,不进行足够的市场分析,缺乏最基本的管理常识,使得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无效成本,并且由于财政监管不力使得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能力无法发挥,最后只能被动的被市场的浪潮所冲垮。

(三)财务管理权责不明

企业的财务管理责任不明确,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觉性越来越差,即使企业本身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严格按照章程办事,况且也没有监督部门来确认管理人员是否符合规章制度在工作,这样就使得财务管理的责权不分明,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专门的人对此负责,并且财务管理人员的惰性也会导致其办事效率地低下,执行能力较差。

二、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创新方法

为了使财务会计制度更加适应我国企业的发展需求,我们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创新:

(一)调整管理职能

在我们针对当前企业财务会计加以改进的工作中,必须要进一步强调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借助政府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调控,可以合理建设财务会计今后的前行方向,精确的了解会计行为的切实方向。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于采取会计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改进,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秩序化开展,同时对于企业财务行为做好相应的监督与管理。要想达到财务管理法制化建设的目标,作为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的选择运用多样化的合理措施,满足企业财会工作的法制化开展需求。同时确保它能够和当前企业发展多元化的趋势特点相符合,持续改进和财会体制所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另外还要一步一步的组织建设和企业发展模式相适宜的财务管理体系。要想确保会计管理体制能够和企业本身的切实需求更为吻合,就要号召企业和财务工作者充分的参加到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去,从而最大可能的展示出企业财会体系的法制化、合理化以及系统化特征。

(二)进一步增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与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因此作为企业,要选择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去实现对财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实现培训渠道的多样化,同时还要针对财务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内容,针对性的增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让财务工作者能够拥有热爱工作岗位,为企业所奉献的精神,从而确保财务工作者其本身的服务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企业来说,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健全财务工作者的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组织与建设起一只高素质的财务人才队伍,并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以改革,以确保更好的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建设并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体制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想要降低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性,就必须要拥有科学系统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及实际发展规划,组织建设起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体制。

三、结束语

企业改革措施范文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应对策略

2015年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两个月后,又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和风险管控产生深远影响,迫使其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国外早期经验也表明放开利率管制后,利率变动会对金融机构的平稳运行产生一定冲击,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促进银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将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从利率定价机制来看,利率市场化是指不再由货币当局来决定存贷款利率,而是由金融市场的主体依据资金供求关系来自主决定利率水平,交易双方在充分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成本后协议利率数量和利率期限结构。从监管的角度看,利率市场化不是中央银行或其他监管机构不再干预利率的形成,而是以市场化的形式进行利率管理。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的变化,银行各层级利率定价能力将放开,内部管理体制将随着利率市场化而发生变化。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由于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存贷款利率都会上升,而利差则会缩小。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过度依赖高利差,一旦利差缩小,必定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其次,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利率波动幅度的加大会带来一系列利率风险:如贷款期限错配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同时,为了保持盈利,商业银行会趋向于信用风险较大的高收益信贷资产。此外,各大银行对于资金来源的争夺会更加激烈,造成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最后,存贷两方面都存在逆向选择问题,贷款的逆向选择问题是由于竞争加剧和利差缩小,银行会趋向于向高风险的企业和个人放贷;而在存款方面,为了争夺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可能忽视资金成本而过度提高存款利率;同时,银行内部决策层、管理层和经营层的道德风险也会增加,使银行无法对贷款企业进行有效真实的评估。

三、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经验

近年来,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高度重视利率自由化,在已经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的比重较高,如泰国、阿根廷等,在发达国家中也出现了如金融机构倒闭等现象,这为我们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造成泰国等国家的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货币当局无力维护利率体系稳定,因此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再对利率水平加以任何的影响,而是要通过一些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基准利率;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危机多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金融市场不够完善,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增强金融创新,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公正的监管体系。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利率市场化必然使得银行要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随着净息差进一步缩窄,银行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小微企业和高附加值行业贷款比重,拓展贷款领域,提高风险定价能力以维持盈利。其次,要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非信贷业务收入比重,扩大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充分发挥银行在资金规模、营业网络、信用水平等优势,开展与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要采取不同的发展路线,大银行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小银行则要发挥自身的灵活性和对一定区域更加细致的了解,为客户量身定制相应的产品,走差异化服务的路线。

2.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利率调整的敏感性,建立符合经营和风险特征的利率预测模型和风险计量模型。商业银行需要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压力测试,适度提高极端压力情况下的支付能力,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其次,商业银行要完善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框架和风险计量系统,加强对利率风险敞口的准确估值,稳步发展利率衍生产品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使银行有更多的对冲利率风险的工具可用。最后,商业银行还要强化中后台的风险集中管理,避免过度依赖前台风控,同时多样化资金来源,避免利率风险的敏感度过度集中。

3.提升定价管理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信用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面临着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因此需要完善存贷款定价标准体系,实行优质、优价、与风险相匹配和有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其次,管理层和经营层要通力合作,管理层要提高对市场和客户的敏感度,为经营层提供有效的指导,而对于经营层则要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强化他们的风控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早期就发现有问题的账户。同时,为了防范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差异化的信贷审批模式,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信用风险评估的效率和效果。

五、结论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文献,分析出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并针对此些挑战一一提出应对策略。但在实际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复杂多样,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只是做了提供方案思路的工作,商业银行风险的预警和度量工作还需要指标和模型的构建以及国外历史数据的验证等,这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1):69-75.

[2]张东奎.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33-60.

[3]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6):132-145.

[4]阎素仙,陶建新.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11.

[5]黄林梅.从美国经验看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影响[J].财经界,2014,24:11-12.

[6]王会昌.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选择[D].西北工业大学,2005:13-21.

[7]尹继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改革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2,5.

[8]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及控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8-41.

[9]卓贤.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71-76.

[10]姚余栋,李宏瑾.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经验研究――总量融资结构的新证据[J].世界经济,2013(3).

企业改革措施范文6

摘要:作者从建筑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总结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建筑行业 人力资源 问题与措施

建筑工程企业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一个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而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 HRM) ,也就是在经济学与人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企业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目标实现与发展的需要。是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并做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企业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实现最优企业绩效的全过程。人力资源源管理分为六个模块:人员招聘与培训管理、岗位设计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以及人力资源规划。

1、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新经济时代,人才与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要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当今的建筑市场,由于僧多粥少,竞争日益白热化;建筑企业纷纷以优化质量、降低造价、增强信誉来获取竞争中的胜利;优良的质量、低廉的造价、良好的信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推动建筑企业创新,人力资源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建筑企业的创新活动归根结底由人力资源推动的。集知识、技术和智慧于一体的人力资源,是推动建筑企业创新的源泉。目前建筑企业科技贡献率较低,创新的水平不高,创新的能力不强,一部分建筑企业的创新机制未形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由于历史原因及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与政策扶持外,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来说,目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存在以下问题。

1.1 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建筑业现有的工人队伍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初中以下学历者所占比例超过 90%,他们基本上没有通过培训就直接上岗,由于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造成的生产事故和安全事故较多;大专以上学历者极少,所占比例不足1%。由于整体素质的偏低,导致工程建设工业化水平难以提高,使建筑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推广,在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成效低。

1.2 技术人员队伍薄弱

在建筑工人队伍(一线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非技术工人,

技术工人只占从业人数的 1/1000,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同国内外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建筑企业一线劳动力操作水平低 ,技能水平低,机械装备率低,过分依赖“人海战术”,造成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建筑产品质量不高,很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低学历人力资源所占的比例过大。而高学历的人力资源所占比例过少,应用型人才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人才与人力资源的比例不合理,技术工人所占的比例偏低,技术工人的年纪偏高,技能水平低的工人比例偏高。

1.4 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的培训

建筑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大。由于害怕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流失,企业不愿意或者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很多农民工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有的只经过短暂培训就上岗,技术素质本来就偏低的一线工人由于缺乏足够的上岗培训或在职培训,结果导致生产效率不高,机械使用率低,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率偏低。

2、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这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关键,其主要工作有:人员的招聘与选拔,人员配置,人员培训,制定工资标准,等等,所有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增加合格的和所需要的人员,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和裁减。按照企业战略的要求对企业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等进行调整,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达成企业的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使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配合,可以帮助企业增加利用市场的机会,提升企业内部的组织优势,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其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组合情况下,为使自己保持或取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战略。企业战略通常分为公司层战略和事业层战略。因此人力资源战略必须建立在与企业公司层战略和事业层战略发展相一致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才能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的绩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战略模式构建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要从三个基本层面进行整合激励,以保证企业获得和保持实现战略的竞争力。

2.1 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想提高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之发挥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2 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员工培训,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要加强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中心,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把做好“人”的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加强员工培训,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的局面,有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2.3 建立高效的多方位的人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使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单纯依靠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是不够的,必须采用多方位的激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的多维化发展,通过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传统上主要采用薪资激励的手段,这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也有所改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技术性人才,仅靠物质激励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注意从以下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首先,企业应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具体可采取参与激励、关心激励、认同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

2.4 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环境,留住人才的心。要留住员工的心,企业还要注重满足人的精神要求,注重培养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人才有引导、约束和激励作用,它强调以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人心,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来吸引人、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