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范例6篇

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范文1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计量管理 重要性

1计量管理对于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重要作用

1.1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基础

在整个计量管理的各个相关环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有助于企业生产过程中计量单位能够统一,因此,计量管理其主旨就在于利用技术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实现准确,一致的特点。为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必须凭借计量管理来确保预期数值和实际数值之间相吻合,帮助企业利用计量管理来控制产品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笔者认为,计量管理过程中,其内容核心在于结果准确性的把握,以方便企业通过计量管理来提供给群众最为公正的信息,因此,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之后,以及开始销售之前,都必须遵从国家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质量检测,并且,把实验室纳入质监部门和管理机构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审核关键要素中。比如,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当中用到的相关标准以及计量器具如果有误差,或者实验人员操作中具有相关环节的失误,均容易造成计量管理结果无效,一旦发生此类事件,会造成产品整体质量的影响。

1.2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标准

计量管理对于数据进行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将其统一规划,对生产活动来讲,任何环节都可以实现对管理目标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企业能够使其生产朝着精细化的角度迈进,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应用,借以方便计量管理中的数据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生产活动提供借鉴作用。

2质量管理体系与计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即可以在质量方面对整体进行控制的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质量方针;(2)质量目标;(3)质量策划;(4)质量保证;(5)质量改进。这些不仅是有效实现质量管理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的坚实基础。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目标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为了建立这一体系而存在于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是企业内部实现其制度化的主要程序,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实现其标准化的有效程序。

一般而言,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往往都包含多项环节,能否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一环节,直接关系着整个产品的质量。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鉴于此,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各大企业也越来越看重其产品质量,这不仅对现代计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计量工作的渗透面积,使计量工作日渐深入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计量工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他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性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基础。目前,计量管理工作在国内主要呈立体化与层次化发展,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计量管理的更深层创新,这对于我国的计量管理工作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3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的要点

3.1检定不等于校准

参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传统的计量管理经验,我们必须定期对计量器具与检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并不等同于检定。检定是一种法定行政行为,其主要目标是查明并确认测量仪器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而校准则是获取仪器等的示值误差,然后再通过校准链或者比较链,追溯其具体的量值。校准的测重点是数据的可靠性和溯源性,其与检定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要按规定送往相关部门进行检定。而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用到的部分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则要定时进行校准。

3.2出厂检定不等于首次检定或校准

目前业内还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认为凡是经过生产者认证且合格的计量器具都是合格可用的器具。然而出厂合格证只能证明此件产品在出厂时是完好无缺的,但是商品在包装、运输途中难免会遭到破损,这时其性能与量值是否还能达到相关要求,就很难确定了。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前再次对产品进行检定或者校准。若在使用前不对仪器进行检定或校准,不仅影响器具的使用效果,也可能会使用户错过产品的理赔期限,从而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慎重对待检测设备失准

在进行检定或者校准时,若是发现设备偏离了正常的校准状态,那么就必须对已经检验或者校准的结果再次进行有效评定,并记录成文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首先要确定测量失准的时间,然后再利用经过校准的设备对失准时间内生产的产品重新进行检测,接下来需要对已经测量过的产品的有效性做出准确评定并记录在案(这份记录可以有效避免再次生产出这类不合格产品),最后是在必要的时候将有关的情况告知用户。

4结语

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达标的保证和运行手段,对产品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本文从质量管理体系和计量管理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计量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分析研究了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的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永灿.基于政策执行视角的广东省计量院执行计量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林骞.电能计量管理体系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4.

计量管理范文2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

2006年是我国的会计改革年,财政部出台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较之以前的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变化之一是重新提出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即在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下面就公允价值的使用予以探讨。

(一)对公允价值的解释

公允价值能够更加可靠地提供有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信息,能够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资本定价,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增进了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但如何理解公允价值,我们可以综合不同会计组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来加深对其理解。

GAAP(公认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购买或销售一项资产的现时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发生或偿付一项债务的现时价值。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年)。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2000年)。我国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记量。

可以看出,在内容上,公允价值定义非常简单,它是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但是这个金额是在许多限制和假定条件下取得的,正是这些限制和假定条件才使公允价值具有了特殊的内涵。一是公平交易,即指交易双方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中,独立竞争,不涉及任何个人情面关系,不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二是持续经营,即指交易是在非强制非清算销售的情况下,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下完成的。三是平等自愿,即指交易双方地位平等,从自身的商业利益考虑,在非强迫条件下自愿地完成交易。四是完全市场,“熟悉情况”是获取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重要条件,要求参加交易的各方必须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任何商品或要求权的市场价格都可以公开查阅,而且交易时他们都已经将各种交易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来确定交易的价格。五是时间性,即在“当前的交易”条件下,这不论在使用市价还是现值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都体现的十分清楚。六是价值的估计性,公允价值的突出特点是,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对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的重新计量,有时在缺乏市场价格时还要应用现值技术,这种计量因为有各种条件的约束,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绝对的准确,只能是一个估计金额,即相对公允的价值。

(二)我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和现状

在1998年的《债务重组》准则中,我国首次采用公允价值,在2001年修订前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投资》三个准则中对公允价值都有直接的运用。然而,2001年财政部和修订了八项准则,取消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和投资三项准则的使用,而改按账面价值入账。但是,这种由公允价值向账面价值的转变,并非表明我国对公允价值开始转变态度。在2001年同时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财政部要求企业扩大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要求按现行市价来反映某些资产的价值。计提资产减值所依据的现行市价有现行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所有这些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后来财政部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准则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公允价值的使用。除在上述准则中直接使用公允价值外,在一些准则中还间接涉及公允价值。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既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保持了较高的协调性,又考虑中国国情,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了适度和谨慎的态度,其使用范围比国际会计准则更窄一些,限制更严一些,如在有些准则(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优选模式是成本模式计量,只对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则首选的是公允价值模式。

(三)公允价值的确定

在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时,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

1.存在可观察的相关市价时采用市价法。

市价法强调的是,一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应等于能够获得的同等效用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这种方法要求将被计量资产或负债与市场上交易的同类资产或负债进行比较,并且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确定参照物时,要注意与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可替代性和交易条款与交易条件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状况和市场价格的程度。如参照物的所有方面与被计量资产或负债完全相同时是最理想的,但很多情况下,参照物可能与被计量资产或负债不完全相同,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

2.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标价,则可用现值估价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如存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可以采用传统现值法进行计算。用传统法计算现值时,通常只使用单一的一组估计现金流量和“与风险成正比”的单一利率。显然传统法总是假设一个单一的利率就能够反映对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程度,因此关键在于选择一个恰当的利率,而要选择这样一个“与风险成正比”的利率至少需要同时识别、比较和分析待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和市场中存在的、具有相应可观察利率和相似的未来现金流量特征的另一项参照性资产或负债,通过两者对比来确定。

如不存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则可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期望现金流量法是在考虑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计算一个现金流量期望值,进而确定其折现利率并计算出其现值的方法。

可以把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总结如下:当交易已经发生,价格是确定的、非强迫或清算的,则公允价值就是该交易价格。如果交易未发生,则需要估计。其中,如果可以直接从市场标价观察公允价值,则直接使用该标价。如果不能,则应当运用那些估计结果最接近公允价值的可行的估价技术。可以看出,在确定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信息与历史成本信息并无差别,可靠性程度很高。在需要估计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获得可比的市场价格,从而可以采用市价法进行估计,由于它是独立于管理者的外部市场的信息,因而也是可靠的。当采用现金流量法时,如需对现金流量和折现利率进行估计,由于使用了更多的假设,则其可靠程度将会受到影响。

(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表明,经济越发达、资本市场越完善,财务会计信息服务于经济决策的目标就会越明确,财务会计对公允价值的依赖性也就会越强。英美等西方国家证券市场发达,其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层形成了有力的外部约束,因而相关的公允价值不仅易于取得,而且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空间也相对较小,这些国家的会计准则较为完善,会计造假的空间很小,法制也比较健全,对舞弊行为惩罚力度较大,会计造假的成本很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造假案件的发生。

近年来,新会计业务的不断涌现直接推动了公允价值应用。大量外国资本涌入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活跃,目前已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净投资,历史成本对其无法计量,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计量,另一方面,企业上市后成了公众公司,资本市场通过股东投票机制、并购接管机制和股权激励机制,发挥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为我国会计实务中拓展公允价值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拓展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加大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是大势所趋。

前些年,我国曾出现过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利用估计、假设、判断来进行利润操纵就否定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利润操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允价值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而非其根源。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和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市场规则,优化法制环境,增加对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加强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加强监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投资者甄别会计信息能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等手段多管齐下,减少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保证公允价值在新准则执行过程中能被正确使用,使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公允、可靠,对信息使用人更加有用。

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准则(2006)》及应用指南

张洁、罗殿英.2005.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及其可靠性.经济师,2

段全虎、王云莉.2005.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分析.生产力研究,3

于永生.2005.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比较研究.财会研究,6

鲍明娟.2005.公允价值与会计计量.会计之友,4期

刘延军.2006.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之友,7

张学谦.2006.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下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之友,6

计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计量基准 计量标准 法制管理

一、计量基准的建立原则

《计量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计量基准是指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了定义、实现、保存、复现量的单位或者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有关量的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者测量系统。全国的各级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都应直接或者间接地溯源到计量基准。计量基准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故对每项测量参数来说,全国只能有一个计量标准。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其他部门和单位不能随意建立计量基准。2007年6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修订并的《计量基准管理办法》,对计量基准的法制管理,如计量基准的建立、保存、维护、改造、使用、废除以及法律责任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二、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法制管理

计量标准处于国家检定系统表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检定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从而确保工作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确保全国计量单位制和量值的统一。为了使各项计量标准能够在正常的技术状态下进行工作,保证量值的溯源性,按《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建立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部门、事业单位建立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都要依法考核合格,才有资格进行量值传递。这是保障全国量值准确一致的必要手段。考核的目的是确认其是否具有开展量值传递的资格。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计量标准设备、环境条件、检定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

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指经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批准,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的计量标准。在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引起的计量纠纷时,只能以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仲裁检定后的数据为准。其他单位建立的计量标准,要想取得上述法律地位,必须经有关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计量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由各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需要组织建立,但必须履行法定的考核程序,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使用。具体地说,下一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建立的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须向上一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技术考核;其他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属于哪一级政府的,就由哪一级地方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经考核合格符合要求并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由建立该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能作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使用。

2、 部门计量标准

按照《计量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部门最高计量标准,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使用,作为统一本部门量值的依据。

3、 企业、事业单位计量标准

按照《计量法》第八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企业、事业单位有权根据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计量标准,在本单位内部使用,作为统一本单位量值的依据。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加强技术设施的建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尽快改变企业、事业单位计量基础薄弱的状况。因此,只要企业、事业单位有实际需要,就可以自行决定建立与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计量标准。为了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计量法》规定,建立本单位使用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经与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能在本单位内开展非强制检定。乡镇企业应由当地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三、标准物质的法制管理

按照《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规定,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属于计量器具。原国家计量局于1987年7月10日了《标准物质管理办法》。《标准物质管理办法》适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凡向外单位供应的标准物质的制造以及标准物质的销售和发放,必须遵守《标准物质管理办法》。在《标准物质管理办法》第四条中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制造标准物质,必须具备与所制造的标准物质相适应的设施、人员和分析测量仪器设备,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在《标准物质管理办法》第五条中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制造标准物质新产品,应进行定级鉴定,并经评审取得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参考文献:

[1]王玉晶.精打细算建立计量标准年省八十万[J].中国计量.2005(07)

[2]孙丕清,汪少娟.谈谈计量标准考核的主体问题[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3(05)

计量管理范文4

计量是节能和管理的眼睛,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质检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计量数据却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计量数据不准或不真实,什么成本、经济效益都不可能真实。

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能源审计的能量平衡表无法编制,能源网络图无法绘制,能量平衡测试工作也无法进行,也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没有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企业的能源消耗就是一本“糊涂账”,更谈不到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树立了计量就是计钱的理念!”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没有计量这把尺子可不行。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想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随着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要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了全市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服务中我们注意这几点:一是带着热情搞服务,对企业既管又帮、管帮结合,不能乱施权威,更不能居高临下;二是带着原则搞服务,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直言不护短,又要苦口婆心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更要在企业领导面前多为他们说话,多为他们撑腰,多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带着主动意识服务。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服务职能优势,着重帮助指导试点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质检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统一是保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计量工作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二、计量管理工作要融入到企业节能降耗中去

1.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制定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理顺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构筑计量管理平台,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有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五部分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并对应形成的适宜程序文件。

3.完善能源计量网络

按计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储存、反馈、控制的需要,逐步形成各种能源的检测计量网络,同时,还根据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绘制《电能计量网络图》、《供煤计量网络图》、《蒸汽计量网络图》、《供水计量网络图》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计划严格按照网络图实施。

4.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溯源、检定等管理工作

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出具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为了保证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计量管理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计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公司能源计量范围内的各种计量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建立企业能源量值传递系统。依据《量值溯源管理程序》制定能源量值传递溯源图。明确规定标准器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器具的型号、数量,被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数量、使用地点、检定周期等,使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要达到100%。对那些精密度高、本企业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及时提请政府计量部门安排检定。实行周期检定。根据能源计量器具所检测对象的重要程度和使用环境的优劣,来确定各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受检率要达到98%~100%;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才能投入运行。对能源计量器具的购置,严格按照《测量设备采购、贮存、发放管理程序》执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保证投入服役运转的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三、做好能源数据的采集、分析,为生产提供服务

扎实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统计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以《质量月度分析》的形式,及时上报给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统计分析包括:能源供应、消耗、节约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是要提供统计期产品单耗(指单位产品如吨盐、吨汽等所耗用的某种能源,如多少千瓦时电力,多少千克焦炭)和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耗用的所有能源)。这些数据为公司合理组织供应,分配使用能源,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计划节能目标的制定等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综上所述,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计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计量管理;构建;计量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世界经济贸易竞争日趋激烈,ISO质量体系认证在企业中对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量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质量和经济工作的基础;计量管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计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1.1健全机构规范制度

(1)计量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技术监督部门作为计量管理监督部门,由主管技术的负责人直接领导。凡有关计量工作的重大问题经主管领导决策后由技术监督部门执行。技术监督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计量管理人员,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量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负责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负责编制计量工作发展规划,组织重大计量科研项目计划的讨论与实施。负责计量考核、换证工作。

(2)计量技术机构的设置。

设立专门的计量技术机构,受计量管理机构的指导监督。实现从计量器具的选型、安装、调试、抄表、统计分析、维护、检定的全过程管理。

(3)计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

企业的技术监督部门应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制度,计量器具的采购、流转、报废制度,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制度,计量技术档案、资料保管使用制度、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规范企业的计量工作。

(4)计量体系文件的建立。

企业应将计量体系所使用的方法编成文件,并使其成为企业总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系文件化是基本要求,只有成文才能变为在一定范围内的规章,才便于执行,便于检查。体系运行的好坏将反应在文件中,且文件也是对体系进行评审的依据。

1.2强化计量数据管理

(1)数据管理的总则是“量出一家,统一规则,分级实施”。

根据工艺复杂,计量数据庞大,计量数据点相对集中的行业特点,走计控一体化的道路。采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化的网络传输系统,不仅可对测量对象及时的进行采集、处理、显示和记录,还实现了对生产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同时建立数据文件库,有效的完成对工作记录,计量数据,档案台帐等资料的储存、统计、分析、查询、打印等工作,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报表,把各数据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领导决策。

(2)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系统。

企业中的计量数据由于人、测量设备、环境条件、原理方法、测量对象和测量标准方面的影响,都会使计量数据失准。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依据《计量法》的要求,针对产品质量监控,能源消耗计量,环境监测,安全保护检测,经营管理检测等方面,制定计量法规、法纪,使计量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保证计量人员不受到工作性质的压力或诱惑,出具不合格数据,也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影响工作。

(3)加强计量数据的确认工作。

企业的技术监督部门,通过日常对测量设备、计量人员、测量条件和管理制度的全面监督,保证计量数据原始取得程序化、规范化。并针对计量单位特点,将主要的操作规程、检测流程图、质量保证体系图,订成框上墙,使每个计量人员做到标准操作、安全测试,现对计量人员的标准化管理,从而确认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4)做好计量数据的监督工作。

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计量数据录入企业的数据文件库,通过数据库来处理不同类型的资料报表。如数据反映生产过程不在正常状态,即可根据图表分析计量管理保证的程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1)建立完整的计量器具管理台帐。

技术监督部门应建立计量器具管理目录,计量器具总台帐,强检计量器具台帐。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制定切实可行的周期检定计划。计量技术机构要建立计量器具总台帐及ABC三级管理分台帐中的A、B类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及计量器具变动台帐。企业要建立ABC三级管理分台帐中的C类计量器具管理台帐。

(2)加强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

计量器具的添置必须按计划进行,所购计量器具的生产厂家必须持有“制造计量器具部门许可证”,必须有“定型”鉴定合格证书及产品合格证,产品必须有“CMC”标志。新领用的计量器具原合格证签发时间已超过检定周期的,必须先检定后投用。报废封存和流转的计量器具必须根据需要分别放置,严禁不合格和报废计量器具倒流使用。

(3)加强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

为保证计量器具的测量准确性,应由技术监督部门根据计量器具的特点编制计量器具周检计划,同时根据《计量法》规定对在用计量器具定期送往有关部门,按时检定。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周检率应达百分之100,标准器具合格率必须达到百分之100,在用计量器具周检合格率必须达到百分之98以上,以确保所用的计量器具准确有效。技术监督部门每月统计周检计划完成情况,保证周检工作落实到实处。

(4)注重维修保养,减少计量误差。

为保证计量器具的使用周期,各使用单位必须对计量器具配备专人维护保养,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发现计量器具失准,立刻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校验,以提高计量器具精确度和使用寿命,减少由于计量器具失准所带来的系统误差,从而提高计量器具的完好率。

(5)合理选择精度等级,减少误差。

根据企业的计量特点,从实际出发合理选用计量器具的精度等级。各单位配备和更换计量器具时首先将计划报技术监督部门,由技术监督部门核定选型,合理选购,由仪器仪表部门负责调试正常后交基层单位使用。各有关单位严把计量器具精度等级关,从而杜绝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现象。

1.4完善计量管理体系

通过化验计量认证,保证产品质量。

《计量法》规定,凡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认证机构认证。化验计量认证是考核化验室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证明其为社会提供公正准确数据的资格。企业的产品向社会公开销售,因此应按国标要求配备取样、化验仪器设备,把化验室纳入质检机构考核管理,取得质检机构认可证。同时对化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及现场操作能力,取得上级组织考核的计量工作人员操作证,持证上岗。技术监督部门对化验数据定期抽查,保证化验的严肃性,杜绝产品质量出现漏洞。

1.5有效运作计量管理体系

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在生产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有效运行计

量管理体系,是提供准确的计量数据,保证产品质量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2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局域网络上的应用

计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炼油;计量;计量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计量为很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计量管理可以保证数据准确,炼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计量管理,实现了正确的计量,有效保障了炼油企业的生产安全。

1计量管理工作对炼油企业的影响

为了达到精准的计量,必须采取科学的计量管理手段。计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计量管理可以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率,可以发挥计量系统的整体功能,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炼油的经营单位里,计量管理占有重要地位。计量管理的作用有:促进炼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使能源数据变得精准、节省经营成本等等。仪表是否精确、阀门是否灵活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还涉及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环节。精确的计量数据可以提升企业生产的经营指标,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由此可见,计量管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计量管理属于系统工程,计量技术学作为计量系统工程的理论知识。计量管理方法分为以下几种:经济管理方法、标准化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制管理方法、技术管理方法。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进行计量管理的过程里,主要选择法制管理方法和行政管理方法,同时采用其他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提升管理质量。计量管理的工作分为计量统计、计量器具管理、计量规划。企业由于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不同,计量管理工作分为生产物料计量管理、计量器具管理、能源计量管理、计量人员的管理。以下从炼油企业的角度,阐述相关的计量管理工作[1]。

2炼油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指石油、天然气、水、煤炭等。二次能源指是煤气、蒸汽、瓦斯气、电、焦炭、成品油等。能源为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大量使用的能源是石油、天然气、水、电能等等。当前能源储量非常少,短期内无法再生,同时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炼油企业由于生产工序复杂,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所以在生产环节中,需要严格要求。为了保障能源计量管理的正常进行,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工作:2.1配备计量仪表合适的计量仪表可以节约能源,同时提供精准的数据。如今,炼油企业管理越来越精细,在计量管理的工作过程里,计量仪表的准确具有重要地位,为了节省经费,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仪表,市场上的计量仪表种类繁多,技术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仪表。2.2企业能量平衡测试的重要性能量平衡测试通过测试及很多程序步骤,来对企业的能源或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能量平衡测试分为企业能量平衡测试、设备能量平衡测试。其中,设备能量测试是企业能量平衡测试的基础。能量平衡测试可以及时检测设备的损失情况及能量利用率,在提高能量利用率后,降低耗能量,利于能源的节约。企业在能量平衡测试后,可以掌握企业能量的消耗率、回收情况、余能资源等,从而为节约能源制定合理方案,另外,可以发现耗能量高的设备,改善薄弱环节,有效节约能源。能量平衡测试的步骤有三个:第一,制定能量平衡体系后,利于工作人员了解能量流程,利于能量平衡测试工作的开展。第二,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式,同时找到消耗量。第三,工作人员进行能量平衡测试。在测试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检测计量设备,保障设备的精确度。通过生产过程制定科学的体系,安排好测试项目。最终,由工作人员整理测试报告。

3管理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计量基准是我国法定统一的全国量值最高依据。为了满足科研工作及企业生产作业的需要,国家通过制定不同精确度等级,作为计量检测依据。工作中使用的计量器具有两种类型:第一类用于环境监测、结算贸易、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第二类是非强制检测的计量器具。一般情况下,企业使用工作计量器具,应用于贸易结算领域,这一器具的使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医疗卫生及安全防护涉及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所以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结算贸易等的计量器具需要政府部门检定。计量器具管理对炼油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保障计量管理工作的质量,可以提升炼油企业的能源利用率,降低消耗量。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炼油企业的发展。炼油企业属于易燃易爆、连续性生产的企业。所以,计量器具将会用于结算贸易、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等,企业管理好计量器具,可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结算贸易准确等等。在安全方面使用到的计量器具有温度计、液位计及压力表。这些计量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所以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对压力容器要求比较高的零件,工作人员需要半年检测一次。在结算贸易时,用到的计量器具包括温度计、密度计、计量仪表、衡器、加油机、秤等,这些器具需要工作人员把半年检查一次,保障客户的利益。很多企业都对计量器具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如果计量器具不能定期检查,计量管理部门会强制将计量器具送到有关部门检查[2]。

4提升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

计量工作人员较强的技术能力,可以保障炼油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企业在管理计量仪表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生产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计量人员的职责是监督计量、管理计量、检定计量工作。计量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好计量方面的工作。计量人员需要掌握计量的理论知识,并由较强的组织能力。提高计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计量事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培养一批以技术为核心的计量技术团队,全面提升计量人员的工作水平。计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等。

5加强计量仪表的管理

计量仪表的精确程度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仪表管理站负责设置计量仪表参数、量程等工作。在管理计量仪表工作时,仪表管理站的人员需要相互监督。计量管理站在安装生产情况后,需要给仪表车间制定合理的计划,当工作完成后,双方工作人员需要签字确认,保障了计量数据的准确度。企业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一些企业的经营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同一个生产指标常常出现数据不同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这使,企业需要调整机构,将数据处理工作分配给一个部门处理,部门人员在全面熟悉工作流程后,及时上报统计数据工作,可以保障数据的真实可靠。企业需要加强计量统计的日常分析力度,计量统计人员为了解清楚能耗数据,每天在记录数据的过程里,都必须去现场检查生产动态,检查生产环节是否出现地漏情况,当设备出现故障后,必须立即上报给有关部门处理,将损失度降到最低。技术人员结合企业的生产情况,制定好计量网络图,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为了能量平衡测试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需要每天进行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后,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同时避免了能源的浪费[3]。

6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炼油企业的计量管理质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保障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企业还需要不断培训计量工作人员的能力,保障炼油企业的生产安全,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另外,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计量仪表,保障计量仪表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宋维虹,许杰,由立栓,等.关于炼油企业中的计量管理探析[J].化工管理,2015,21:27.

[2]李桂杰,支军,董红智,等.炼油企业中的计量管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08):147-148,119.

上一篇临床带教

下一篇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