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培训总结范例

计量培训总结

计量培训总结范文1

本文阐述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急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从设备配置、使用、培训、计量、维护维修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提高急诊科安全、高效、快捷医疗服务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急诊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计量检测;质量控制

0引言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具有高新技术的医疗设备在医院广泛应用,并成为决定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急诊科,医疗设备在抢救伤员和危重患者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医疗设备高效安全地使用大大提高了急诊抢救效率。急诊的医疗设备具有数量多、用时急、分布不集中、风险大等特点。如何科学管理好急诊科医疗设备,是生物医学工程人员和急诊科管理者共同的课题[1]。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急诊科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在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安全、高效、快捷医疗服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1需求分析

传统的急诊科医疗设备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工作量大。我院急诊科医疗设备主要包括呼吸机、人工肝、透析机、视频喉镜、心肺复苏仪、气压止血仪、洗胃机、中央监护急诊系统和输注泵等,不仅数量多而且总值大,各类医疗设备操作和维护繁杂[2]。急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在符合国家相关医疗设备管理规范和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急诊科的实际工作,将急诊科医疗设备分类管理,在其配置及资产管理、技术培训及操作使用、计量检测及质量控制、维修保养、报废等方面信息录入数据库并整合。实现急诊科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可预先提示计量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能快捷地统计和分析设备使用率等各项数据,为医院设备优化及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

2系统架构设计

急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采取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利用数据库开发技术来实现。系统架构设计参考C/S模式,通过软件对数据库的交互来实现数据的保存、删除和修改功能。系统数据库采用微软公司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数据流由数据表现层、逻辑服务层、数据服务层、数据分析服务层组成。客户端仅需要浏览器支持,无需安装本地程序。依据上述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以下数据表:用户信息表、设备信息表、设备维修记录表、计量及质量控制信息表、设备申请表、设备报废表[4-5]。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急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有:急诊医疗设备配置和资产管理模块、急诊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模块、急诊医疗设备培训及考核管理模块、急诊医疗设备的计量和质量控制管理模块、急诊医疗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医疗设备统计分析模块、系统设置与管理模块等。急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框图。

3.1医疗设备配置及资产管理模块

该模块实现对急诊科医疗设备信息:设备编码、设备名称、设备规格、设备类别、存放放置、购买日期、价格、生产厂家、注册证信息、设备档案等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统计功能[6]。设备类别指根据医疗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分为急救及生命支持类、护理类和基础类等。对于不同设备类别,采取不同的配置、放置和操作使用管理。

3.2急诊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模块

急诊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模块用于监控科室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其分为在用、待用和故障3种状态,并用不同颜色标注。系统默认设备工作状态为待用,由操作人员负责设备工作状态的更新,系统自动记录时间节点。此外,各个区域的设备管理员每日定时检查所属区域的医疗设备。将开机运行功能检查、外观及附属配件检查、设备使用耗材存量检查和擦拭及消毒处理记录录入系统。若遇设备故障时,管理员应及时将设备工作状态更新为故障并报修[7]。

3.3急诊医疗设备培训及考核管理模块

该模块用于管理和记录科室人员培训及考核信息。培训信息包括:操作人员、培训设备、培训时间、培训类别(岗前、新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日常保养和维护)。科室定期考核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性能、日常保养和维护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录入数据库。对考核不及格的人员系统将自动冻结其操作该设备的资格并提示继续培训再次考核。

3.4急诊医疗设备计量检测及质量控制

该模块实现计量设备信息管理、计量检定结果维护、计量时间提示等功能。计量设备信息管理主要实现计量设备的登记和查询等。计量检定结果维护包括计量编号、计量类别、计量分类、测量范围、分度值、准确度、检定周期及状态等信息。

3.5急诊医疗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

该模块具体包括登记保障维修记录、保障维修记录单查询、维修费用统计、维修人员工作量统计、预防性维修,包括维修事件的录入、处理,维修人员的事件处理。设备的维修信息包括维修单号、报修日期、报障人、设备编码、设备名称、完成时间等信息。管理人员可通过查询得到与维修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单台设备维修量、配件更换周期等。此模块需要创建事件列表以及通知消息列表。事件列表用来记录整个维修事件,包括是何时何地、什么设备发生了何种故障、由谁来维修、记录人是谁以及维修结果,通知消息列表是用来记录和发送事件列表给维修人员用的。

3.6急诊医疗设备统计分析模块

设备基本信息的统计,包括某时间段内设备使用次数、总收入额,新购置或报废设备台数等;经济效益分析;生成报表。系统可进行工作量的统计。统计条件可选择工作人员姓名、日期范围、工作内容等,各项条件叠加选择。统计结果包括需完成的工作量,已完成工作量,未完成工作量等。系统能将统计结果导出为Excel表,方便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分析。

4总结与展望

医疗设备在急诊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行要求。我院已完成基于计算机技术设计的急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底层数据框架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各功能模块面向用户的界面。下一步将进行该系统类语言编辑并实现数据库与前台的无缝连接,最终填充数据信息完成系统开发。此外,本系统还应考虑到与医疗设备密切相连的急诊耗材管理[8]。对急诊耗材出入库、质量安全和耗材使用等方面信息化管理。在未来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发展上,运用网络设备与移动终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完善急诊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保障。

作者:张昰 张锦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

[摘要文献]

[1]郑艳珠.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及风险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02-104.

[2]白春荣,吴淑华,杨艺军.军队门诊急救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学报,2014,(12):589.

[3]周明山.我院急救设备调配中心的成立及运行[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9):92-93.

[4]陈严阵,杨文林,郭继福.三甲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4,(11):58-59.

[5]刘继海,于学忠,郭树彬.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设计与实施[J].中国急救医学,2013,(8):749-750.

[6]余世准,陈绵康,王小溪.急救医疗设备的管理及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11):126-128.

计量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燃气计量;标准化;展望

一、概述

国内快速发展的城镇燃气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然而城镇燃气计量交接环节中,计量装置选型与设计、数据传输系统选型与设计、贸易结算用计量仪表选型等都没有完整成熟的技术标准作为选型及设计依据;燃气计量设备采购质量管理、计量项目竣工验收、仪表维修、运行与维护管理等过程中,也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支持。专业的计量管理人员匮乏,计量专业、仪表专业、自动控制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少,管理者经验不足,造成计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二、燃气计量管理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城镇燃气标准的制定严重落后于燃气行业发展的需求

LNG、LPG、CNG的交接计量标准均相对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城镇燃气计量标准体系建设速度明显跟不上城镇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10.3节(燃气计量)的规定中就没有规定仪表的类型、选型要求,给燃气计量管理企业造成较大的隐患。GB50494-200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中8.4节(用户计量)规定的内容只有4段不足150个字,城镇燃气涉及的交接计量有体积计量、质量计量、能量计量等方式,交接仪表原理复杂并各有特点,显然,用GB50028-2006和GB50494-2009作为计量管理依据不合适。目前,城镇燃气实际工作中非常需要相关技术标准的支持与规范,明确城镇燃气贸易计量仪表设计、选型,以及计量管理的流程、方法,并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贸易计量交接行为,以技术标准指导城镇燃气贸易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2.燃气标准管理体系建设所需要的相关技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燃气行业近几年成跨越式发展态势,燃气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所需要的技术、管理人才配置不足,大多数参与起草标准的人员专业知识范围有限,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基本上处于兼职干、独自干、闭门造车的境况,这就造成了即使起草并了相关的技术标准仍然适用性不够,也发挥不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应有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城镇燃气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就更加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都能加大燃气计量标准管理体系建设的投入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用更加有效的管理平台和手段来支持相关标准的制定与验证过程,以保证城镇燃气贸易计量类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三、燃气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践

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是燃气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计量标准化体系有效性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着燃气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为了实现燃气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我们昆仑能源黑龙江分公司所属单位从三个方面初步建立了符合燃气企业特点的计量标准化管理体系。

1.管理标准化方面

首先在组织管理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计量管理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日常的重点工之一,放在突出位置上。其次应加强多部门、多岗位工作的配合联动,把城镇燃气计量管理制度和要求放入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控制、财务结算、生产运行维护等工作制度中去,全方位突出“计量管理红线”,准确地抓住“贸易计量”这个关键的“牛鼻子”。对企业计量器具从调研、购买、建档、检测、维护等各个环节实施闭环动态管理,实施层层落实计量责任,每个计量器具都有人管的工作局面。严格执行相关城镇燃气计量管理的奖惩制度,坚决把计量标准的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实行计量档案专人管理,对计量管理中的各种记录数据、流程制度资料、使用说明书等建立统一台帐,随时补充更新数据,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便于进行日后可追溯分析。保证计量管理数据的准确、可靠,做到所有数据可查询,为计量收费提供有效的法定依据。

2.技术标准化方面

通过规范城镇燃气运营企业贸易计量管理程序和方法,去推动建设适合昆仑能源企业自身发展的燃气贸易计量管理体系,提高燃气计量管理水平。通过加强燃气贸易计量仪表供应商合格供方评定,对交接计量仪表实行准入把关,控制审核交接计量设计方案,加强计量仪表维护工作等技术措施,来保证燃气输差的有效控制。在处理计量事故方面,按照正确的、合法的方法处理输差,保护燃气运营企业合法权益。

3.人员标准化方面

大力提高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为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提供人力保障。通过加强计量技术交流和培训,持续提升计量管理人员素质。经常性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不断研究和探讨计量标准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燃气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计量管理培训课程、计量专家讲座,使计量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计量技术发展新动态,确保计量标准化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能够与先进计量管理理念、计量管理技术保持同步。我们也尝试着开展了《城镇燃气贸易计量管理规范》方面的研究与跟踪,初步开展了起草和编制工作。主要是总结和参照大庆、哈尔滨、齐齐哈尔等燃气公司计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和各家燃气公司的计量管理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仪表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进一步开展了对燃气运营企业贸易计量管理程序和方法的实践。在实践工作中,对已经建立的燃气贸易计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情况与计量管理人员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贸易交接计量仪表供应商合格供方评定内容和贸易交接计量仪表的准入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对目前和将来城镇燃气运营企业的交接计量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各种计量方案的优点和缺陷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交接仪表选型方法和交接计量设计方案审核的依据。根据以往仪表故障案例总结,制定了仪表安装与维护的具体要求;根据以往输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经验,整理了输差处理方法;通过对燃气输差产生原因的分析和分类,总结出具体的输差控制措施。以上具体实践工作,对下一步继续开展《城镇燃气贸易计量管理规范》方面的研究,起到了支持性的作用,也不断提高了企业自身的计量管理工作水平,收获较大。

四、燃气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展望

燃气行业计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还只是初级阶段,还需要大量的相关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等做基础。为了保证城镇燃气行业计量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在全国各燃气企业和科研、设计、行业管理部门抽调实践经验丰富和理论水平较高的计量专家,在相关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相关的企业或由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经费与技术手段的支持,尽快形成城镇燃气行业计量管理相关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按计划推进标准的起草工作,用3~6年的时间力求基本完成城镇燃气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其达到指导和规范城镇燃气行业计量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颜强,雷丽英,等.GB50494-200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金石坚,李颜强,徐良,等.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文代龙,袁平凡,等.GB/T18604-2001《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王继忠、任松炜,等.GB/T18940-2003《封闭管道中气体流量的测量涡轮流量计》.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李凯,蔡建军,等.GB/T19237-2003《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机》.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6]何衍,苏荣跃.GB/T21391-2008《用气体涡轮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7]黄黎明,张福元,等.GB/T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赖忠泽,丘逢春,等.SY/T6658-2006《用旋进漩涡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9]赖忠泽,丘逢春,等.SY/T6660-2006《用旋转容积式气体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计量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力计量;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

电力计量工作的开展效果与电力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采取的工作方法不恰当,又或者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都会直接影响到电力计量工作质量,严重威胁到电力企业的利益。要想转变现状,必须要加强对电力计量管理现状的分析,以此为依据制订应对措施,确保电力计量管理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开展,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利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1电力计量的相关概述

电力企业要为广大用电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而这些服务项目的开展需要以电力计量为基础,在收取电费时电力计量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电力计量用电户还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用电量信息,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对用电户以及电力企业利益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电力企业构建专业的计量统计系统,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也要完全符合系统运行和使用需求,才能保证计量统计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也可以保持顺利的开展。可是通过对目前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实施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电力企业制订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给电力计量工作提供指导,对于工作人员的约束力也严重不足,因主观因素引起的计量误差屡屡发生,再加上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不够明确,技术水平较低,难以胜任电力计量管理工作,致使该项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上述问题都亟待得到解决[1]。

2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与应用要点

2.1技术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一般来说,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对技术的要求非常之高,所用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阶段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严格遵守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操作,严厉禁止接线不当引起的设备短路,最大限度的避免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计量设备的安装施工质量达到既定标准,在电力计量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电力企业要加大对计量相关技术方法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促进研发应用工作的迅速发展,结合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相关技术,提高计量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能力和水平,提高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效率。还要完善计量设备体系,确保各型配套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健全相应的监督监管工作机制,对电能表等关键设备以及技术方法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开展强有力的监督和管控,防止各型设备频繁出现故障和问题。要督促管理部门实行定期的巡检制度,落实相关的检查策略。

2.2实施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落实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加强对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关注,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和电力行业的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的电力计量管理制度,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加强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制订有效的应对方案,确保电力计量管理相关工作都能够合情合理的开展。考虑到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与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息息相关,需要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保持信息的高效传递,为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实施提供助力。工作人员还应定期检查电力计量设施,发现老旧和损坏的设施要及时更换,电力企业要对人员行为予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保证人员能够出色的完成岗位任务,致力于将电力计量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展现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巨大价值[2]。

2.3人员和服务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现阶段,用户对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电力企业不能注重服务方式的改进,仍然遵循传统服务理念为用户服务,那么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将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很难获得用户的认可和支持。实际上,工作人员作为与用户距离最近的人,他们的服务意识越强,服务理念越先进,给用户提供的服务也会愈发的周到,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根据人员所在岗位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向全体人员普及先进的服务思想,这是实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此外,电力企业还要积极创新服务形式,耐心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竭力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对用户反馈的信息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道路上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应用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应在技术方面、实施方面、人员和服务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促使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电费的准确收取和服务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推动电力企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翁怡敏.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及应用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29):52-53.

[2]彭湘辉.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及应用探究[J].低碳世界,2016(28):133-134.

计量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检测公司;设备管理;检定或校准

竞争的加剧和监管的收紧,使得第三方检测公司不得不重视自己的产品质量,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都是竞争的核心,因而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检测公司的产品是检测报告和检测数据,检测数据的来源是设备。对于检测公司而言,设备就是生产机器,管理好、维护好设备对于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对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以下设备管理方案:

(1)设备的采购。检测公司根据自身战略,选择自己计划开展的检测项目。通过该检测项目所要依据的国家标准选择需要采购的设备。有些项目可能有几种检测方法,所需要的仪器可能不同,这时候需要企业根据自己预期的业务量、自身的实验室条件、自己的人员现状或者人员规划来采购仪器。比如公司该项目预期业务量不大,则可以选择价格相对便宜,配置较简单的检测设备,只需保证设备满足项目要求即可。若预期业务量大、人员不够或者时效性要求高,则应该尽可能选择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比如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可以选择配置实现全自动化分析,晚上也可以不停机分析,大大提高检测效率。根据ISO17025中6.4.1: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试剂、消耗品或辅助装置。在选择好测量设备后,其配套设备及实验室条件也不可忽略。如液相色谱仪需要配套抽风设备以防止环境污染,也要有配套的制冷制热设备确保环境温度能满足设备要求。

(2)设备的建档。在设备采购以后,就要为设备建档。除了主设备以外,如果有可能,配套设备也都应该建立设备档案,这样设备管理更加简单明了。设备档案里面应包含设备名称型号、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购置日期等基本信息,同时要为每个设备建立企业内部自编号以方便管理。在区分设备时,应当分清配套设备与配件的区别,配件的档案应放在主设备里而不应当做独立的设备进行管理。如在对实验室pH计进行档案建立时,pH计的电极是配件,因而无需专门建立设备档案。而配置pH试剂所用的容量瓶等设备为配套设备,虽然也是消耗品,但是其计量性能有要求,且在其他检测项目里也会用到,也应该建立专门的档案。

(3)设备的溯源。根据ISO17025中6.5.1实验室应通过形成文件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适当的参考对象相关联,建立并保持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在设备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溯源以确保设备的性能。设备溯源最常见的方式是计量检定或者校准,请求第三方有计量资质的企业或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对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结合设备建档中的自编号,将需要通过外部溯源的设备建立一个表格,里面包含上次计量时间、到期时间等信息,方便自己查阅。计量溯源是为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满足工作要求,但计量溯源不是简单的检定或校准,它还包含了证书确认、设备的期间核查等内容。在我们收到设备的计量报告后,要对设备的主要计量性能进行确认,以确保仪器性能能满足检测需求。有时候检定证书也不意味着仪器能满足要求,如实验室pH计有级别判定,若检测条件对pH计要求为0.01级而检定证书的结论为0.1级,则有检定证书的pH计也不能满足要求。同时,因为三方计量公司质量参差不齐,校准报告也可能出现不满足自己检测要求的情况,如干燥箱使用温度与计量温度不相符等,因而证书确认不仅是程序上的要求,也是公司自身管理的要求。此外,设备还应当有期间核查,因为外部计量一般周期为一年,大型分析仪器往往为两年,在计量周期内,为了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需要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的频率应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实用状态确定,期间核查的方法可以参照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相关国标、行业规范等进行。能满足检测要求的设备,都应当有相关的正常工作标识。计量证书,期间核查方法和核查记录都应存档。

(4)设备的使用。前期的设备建档、溯源都是为设备使用做铺垫,设备的使用也是检测公司出产品最重要的一步,因而设备的使用管理至关重要。对于设备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就是采用人员培训。从目前检测公司的员工忠诚度和人员流动性来看,加大人员培训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对于设备使用管理最重要的是设备使用方法的编写。大到百万的理化分析仪器,小到数十元的玻璃器具使用,都应有尽可能详细、简单易懂的设备使用方法,设备使用方法应形成文件,除放在档案备份外,还应当放在实验室易于接触的位置,方便员工随时学习。对于大型的或者比较复杂的设备,应当建立设备使用授权使用制度,确保被授权人通过相关能力确认。同时设备都应当有使用记录,确保每次的设备使用都能被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对仪器的使用频率能有了解,还能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控制,出现设备问题或者数据问题时也容易核查。

(5)设备的修理和报废。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出现故障后,应当贴停用标志或者放到其它指定位置避免其他人员误用,然后请设备厂家进行维修。当对修理后的设备性能有怀疑时,应当对设备的性能进行确认,自己公司有条件时可以自己采用期间核查的方法进行,自己公司不具备核查条件或者重要部件更换时应当请求计量机构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对于不能满足检测要求的设备应更换。维修和更换记录都应该存档。本文结合实际经验,ISO17025为标准,借鉴先进检测公司实验室的管理经验,从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管理方案。然而,提升管理水平永远在路上,笔者将继续努力,探索更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计量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医学装备;验收;全寿命周期;现代化管理

0引言

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一直都是评价医院综合管理实力的关键指标。随着现代化医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先进医学装备的不断引进,设备固定资产的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科学性,实现各环节管理制度流程规范化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医学装备验收环节尤为关键,为了确保所验收医学装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形成并遵循一整套完整、合理、规范的验收流程[1-5]。

1医学装备验收前准备

1.1资料准备

医学装备验收资料主要是指与到货安装设备相关的文件资料,包括招投标文件、购买合同及补充协议等[6]。另外,设备管理科须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出《医学装备固定资产验收单》《医学装备培训记录单》《医学装备考核记录单》《医学装备质保期内维保记录单》等单据。《医学装备固定资产验收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类别、验收日期、固定资产名称、品牌型号、主机序列号、设备数量、设备单价、供应商名称、质保期、使用部门、验收部门、设备安装地点、验收情况、附件资料及三方意见签署等。其中,固定资产名称必须与设备购买合同一致;三方意见签署中的“三方”是指使用科室、购买厂家、设备管理科,该项可按照医院相关要求增加会签意见区。《医学装备培训记录单》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单位、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及培训现场照片等。其中,培训内容必须包括操作流程、日常保养、注意事项等。《医学装备考核记录单》主要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对象、考核结果及三方意见签署等。其中,三方意见签署中的“三方”是指使用科室、厂家、设备管理科。《医学装备质保期内维保记录单》主要包括设备名称、品牌型号、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使用科室、购买合同编号、质保单位、质保联系人及电话、设备质保起止时间、设备维保总次数、维保具体内容、维保情况统计、三方意见签署等。其中,重点为维保具体内容,该板块涉及更换零配件及费用问题,需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1.2环境准备

医学装备在送达医院之前,厂家需提前告知设备管理科及使用科室所需安装环境条件,如温湿度控制、用水质量、电压、电功率、医用气体、防护设施配置等;针对安装所需条件由厂家查验现场后给出相应整改方案,并由设备管理科及安装科室进行协调处理;对于安装环境整改过程所涉及的文案资料,需存档备份,以备后续检查。

1.3技术准备

设备管理科在医学装备采购招标前需按照科室要求熟悉设备技术参数及相关标准,并在完成招标采购后第一时间将合同及技术资料交由设备管理科工程师熟悉了解,由设备管理科工程师制订出相应的维保方案,以便设备安装验收时能够详细对照招标文件合同及相关标准顺利完成验收工作。

1.4资质准备

医学装备验收前,由设备管理科告知厂家需要提供的相关验收资质文件。针对进口医学装备,主要审核资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医疗器械海关通关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产品授权书》等;针对国产医学装备,主要审核资料包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营业执照复印件、《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复印件、《产品出厂合格证》《供货单位医疗器械销售授权书》、销售人员有效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

1.5人员准备

医学装备验收工作需要设备管理科、使用科室及厂家三方同时现场开展,其中对于需要专业设备进行验收的高风险受控类、放射类、医学计量类等设备,则按照实际情况需要请第三方进行现场检查并出具《医学装备验收报告》,设备管理科由设备工程师参与,使用科室需科室实际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体验,厂家工程师负责前期指导及答疑。

2医学装备验收

2.1包装签收

医学装备在招标采购结束后,厂家首次将医学装备运达医院时,对于进口设备,由厂家联系海关部门进行入境检验检疫,此时可协调设备管理科同时对医学装备包装进行初次验收,设备管理科重点对照合同及检验检疫证书对外包装的完整性及标签信息进行一一对应查验,无问题再进行下一步开箱安装验收工作[7]。

2.2开箱验收

医学装备送达医院开箱后,由设备管理科、使用科室及厂家三方进行开箱验收。首先,按照采购合同一一核对设备铭牌标签信息,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文《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医疗器械标签信息一般应当包括设备名称、品牌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电源连接条件、输入功率等,以上标签信息应与采购合同信息一致;其次,对设备外观及设备附件进行查验,其中设备附件数量与其品牌型号需严格按照合同执行;最后,需要对设备装箱归档资料进行整理,包括说明书、操作流程卡、开箱清单、验收清单等。其中,对于进口类设备,需要向厂家查验海关报关单,按照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医用部分),厂家需提供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5号文《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对于7类医学装备需查验强制性产品认证“3C”证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9条的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因此,可按照最新计量设备强检目录,要求厂家在设备安装后第一时间协调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计量检测,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计量检测报告。

2.3功能/性能验收

医学装备功能/性能验收主要包括设备预期功能配置验收以及性能参数验收。设备功能配置验收主要用于检测所购买设备是否达到购置预期用途,该项检测需要科室操作人员配合完成,厂家现场将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科室操作人员对其进行常规操作,检查是否达到预期功能配置,主要包括检测治疗功能、软件运行操作性等;设备性能验收主要用于检测所购买设备对于各项功能实现效果的优劣,在该项检测中,由厂家向设备管理科工程师及科室操作人员展示其设备常规参数,对于关键非常规参数可由厂家协调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运用专业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并出具有效检测报告,其中涉及所验收设备的相关技术档案资料需由科室存放。设备功能/性能验收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情况——部分设备隐患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应与厂家协商在设备验收时间前增加一项试用时间,待设备试用时间内功能/性能均符合要求,方可正式签署《医学装备固定资产验收单》。

2.4培训考核

医学装备完成安装后,由厂家安排工程师对科室操作人员及设备管理科工程师进行培训,主要是针对设备常规操作、参数设置、附件连接、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常见故障排除等事项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由厂家工程师对科室操作人员进行考核,最终由厂家完成《医学装备培训记录单》及《医学装备考核记录单》,并交由设备管理科存档。后续软件升级或技术升级导致的设备操作变更,厂家需第一时间向设备管理科报备,并在完成升级后及时对科室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设备正常有效运行。

3医学装备验收流程

基于对医学装备验收各环节的总结分析,以加强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为核心,建立各验收环节管理的规范化流程,进而形成完善的验收环节流程图,如图1所示。

4医学装备验收注意事项

第一,设备验收前需充分考察现场水电等附属设施配备是否齐全,设备尺寸是否符合现场安装要求,并提前对预埋设施进行拍照标记。第二,设备现场安装过程中需按照合同要求对配置清单进行清点,并将说明书、合格证等资料交予科室存档,要重点对设备规格、型号及序列号、铭牌进行拍照录像存档,以便后续考证。第三,大型医学装备(如核磁共振、CT等)技术质量验收,应由具有授权、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并出具详细验收报告。第四,按照医院要求督促厂家认真完成固定资产验收清单,仔细核对各项资料后由各验收部门签字存档。第五,厂家工程师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将设备具体参数设置以及常见可预见性故障明确告知医院设备工程师。第六,厂家对科室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重点对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措施进行讲解,对于大型设备,需科室操作人员提前培训并考核取证。第七,医学装备验收过程中部分技术参数需要专业技术知识及专业工具检测,此时应按照合同要求厂家协调第三方进行检测并出具有效检测报告。

5结语

计量培训总结范文6

电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店里主要由供电企业供给,使用电力能源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正是由于电力能源的这种商品化性质,使得对电力的计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计量的标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供电市场,而电力计量需要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够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发展,所以对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

1前言

电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电力的市场化供应存在着竞争,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份额,就必须深入地实施电力计量标准化,加强管理,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技术理论上获得优势,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论文主要研究论述了电力计量中容易产生计量偏差的因素,对供电计量标准化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在理论上给予供电企业帮助。

2电力计量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2.1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是电力传输中重要的计量仪器,由于电流互感器会受到电流负荷以及CT变化的影响,所以其对电流的感知也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使得电流互感器对电力的计量产生误差。这是导致电力计量误差的一大原因。

2.2电阻

对电力的传输需要使用到各种电力元器件以及电线,这些设备都存在自身电阻,小的电阻对于电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较大的电阻也会对电力的计量产生影响,比如在三相四线三元件电度表中的中性线,其对电力计量的影响会导致较大的误差出现,中性线断开或者施工的疏忽,这种误差如果积累较多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3计量装置安装

计量装置有很多,其中其主要计量作用的就是电度表,而电度表的安装工作一般交给普通工人,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能力参差不齐,使得一些电度表的安装存在问题,影响其计量电量的性能,比如电度表倾斜的过于严重,或者在安装完使用前没有调试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误差的出现,并且误差会因此产生变化尤其是负荷率较低的情况下,误差的增大也是难免的。

2.4环境温度

电度表的应用环境也有一定的限制,如对温度的要求,如果环境中的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电度表中较为敏感的元器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导致的结果便是电压、电流等数值的改变。以至于产生温度附加误差。这也是在炎热的夏季以及严寒冬季需要对电度表的计数进行再次调整的原因所在。

2.5计量点产生的综合误差

总体来说,对于电度表的误差目前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如何校对电度表的误差也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但是对于互感器的误差目前还没有引起重视,相关的研究和理论也少之又少,应该考虑其综合误差,这样才能够将误差降低到最小。

3供电计量的标准化管理应用

电力计量标准化不仅仅是计量标准化那么简单,其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还包括相应技术、服务的标准化,以及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1技术标准化

科学技术是一切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对于电力计量也不例外,企业必须在技术管理方面建立起一个制度体系,只有技术完善且统一的情况下,才可能形成标准化的技术模式,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做好各种技术的标准对照工作,如在各种计量仪器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一批次的仪器,这样才能够减少仪器间的误差,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便是合理的调整各个仪器的参数,同时将计量仪器仪表的精度提高,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规范,从而达到电力计量标准化中的技术标准化,要使计量工作标准化管理在硬件方面上得到提高,还需要企业不断研发和引进新技术,对旧的技术加以革新,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已经淘汰的电能表。同时,选择合适的计量点也非常重要,计量点即计量的位置,在电力供应线路上,不同点的电力计量结果是不同的,甚至因为周围环境的差异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去计量点的选择要尽量减少环境的影响,如何的反应客户的用电量,一般我们选择而靠近计量最终现场的位置作为计量点,严格遵照计量监督标准进行计量工作,使得企业发挥其技术优势,获得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精确度的级别根据符合类别进行选择,所以仪器安装好后,使用之前,需要做好调试工作。

3.2管理标准化

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经营中重要的一项,在电力计量管理方面,也应该重视其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对电力计量的管理,需要遵守两个法律文件,即计量法和电力法,将两者融合,即可以总结出电力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将法律法规贯彻到电能的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企业形成自己的电力计量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管理制度、检查相关制度、现场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规范要求。对于没一点,都需要具体的工作去落实,如现场检测中如果检测到问题,则要送到指定的计量站对仪表仪器进行全指标试验,适时更换陈旧及误差较大仪器。此外,还应该做好对日常检查、管理工作的记录,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电力计量管理的水平。同时加强对应台账的动态管理,同时做好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库的数据保持最新,以确保应用数据时合理有效。

3.3服务标准化

电力供应企业在提供电力的同时,也是在提供相应的服务,因为与电力供应配套的服务非常繁复,所以做好服务工作也非常重要,服务标准化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提出的,作为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的一方面,提高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同要重要,首先可以对电力供应相关技术人员加以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同时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分享各自经验,促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此外,计量工作受计量工人人员的影响较大,其负责人程度、自身技术和文化素质水平都会是误差产生的因素,通过加强计量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来提升计量管理标准化程度。标准的服务包括一整套供电流程的服务,如各种业务服务、收费服务、维护服务等等。此外还可以进行有关于电力计量方面的宣传工作,使客户了解企业、了解供电过程、了解企业的服务,从而挖掘更大更稳定的市场。

4结语

电力计量工作十分复杂,提高电力计量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就必须从技术、服务、管理三方面做起,电力计量存在误差的现象较为常见,但是误差的长期存在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甚至会损害到用户或者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做好电力计量工作的标准化非常有必要,要做大这一点,还需要供电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建立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得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管理水平相符合,相适应。

作者:黄鸿卿 单位:福建惠安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杜文清.提升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水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5).

计量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计量检测;标准;质量;因素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计量检测工作的模式与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与优化,计量工作已经成为各行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但是由于计量检测工作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计量工作人员应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来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

1计量检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计量,其主要是通过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的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通过科学合理地检测方法来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测,检测其是否满足相应的规范标准。在计量检测工作中,检测数据是其准确性的重要所在,同时也是检测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计量检测工作而言,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其有效应用和实施能够有效保障双方的利益,计量检测的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着双方的权益。在开展计量检测工作中,其会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计量检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检测人员分析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升对各影响因素控制的有效性,以此来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生产的整体质量。

2计量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管理因素

当前,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其所应用的计量检测工作模式的科学化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有着较高的体系性,所以,对于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影响而言,管理因素也十分关键,只有确保管理的严格规范,才能进一步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如果管理中存在漏洞或者不合理的问题,必然会对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产生影响,使得计量检测工作变得更加混乱无序,且无法合理地把控所应用的计量技术,从而对计量检测质量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2.2环境因素

计量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在进行计量检测工作时,对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标准器具是高精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重视对环境的控制[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分别是温度、湿度、噪声、灰尘,如果标准器具处于温湿度过高或者过低、噪音较大且灰尘较大的环境中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时,其计量检定的数据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对于计量检测的环境十分关键,必须要处于恒温恒湿的实验室,同时还要做好防尘、防震等措施,这样才能提高计量检测的质量。

2.3人为因素

在计量检测工作中,人为因素是其中最基础的影响因素,由于计量检测人员是计量工作开展的重要主体和中心,所以其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也需要计量检测人员在出现设备故障以及数据结果处理时的灵活反应,这就需要计量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设备操作的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的计量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从而确保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和参考价值。在计量检测工作中,阶段性数据和历史数据的记录与保存,也与计量检测人员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的数据检测过程以及数据的保存是后续数据处理、证书处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整个计量检测结果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对于一些被迫中断、数据脱节的现象,计量检测人员的数据记录工作就更加的重要。

2.4设备因素

在计量检测工作中,对计量检测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设备,这主要是由于检测设备是获取计量检测对象数据的关键环节,在检测工作中,当检测设备存在故障或者其他质量问题,这就会对计量检测所得到的数据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后续计量检测工作以及最终的数据处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导致检测数据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计量检测设备来说,其精确度不但会对计量检测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设备自身与其他设备的损耗产生影响,使得设备老化加速,这样就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数据偏差明显。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期间核查,通过检定或校准的方法来对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器具的性能,从根本上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从而保障了计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5结果的处理

对于记录原始数据的结果,其是对计量检测质量产生影响的一大重要因素。对于计量检测结果,其一般是报告形式、后期反馈构成结果参考要素,这就会对计量检测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在进行计量检测工作时,如果没有重视对原始数据的记录,或者记录不够准确,在出具报告时也没有对结果进行公正客观的描述,没有重视结论分析工作。递交结论以后,没有与客户及时沟通,不了解报告的侧重点,发现某个环节不一致时没有对数据进行更改,或者更改之后的原始数据不能真实反应被检器具的性能,这就使得计量检测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3计量检测质量的有效优化对策

3.1科学增强过程性管理

为了能够保障计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和加强计量检测的过程性管理,应严格遵循有关计量规范和细则来对计量检测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并且要严格把控检测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整合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的过程性管理[2],同时还需要依据检测项目的要点来进行过程性管理机制的制定,并且要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这样才能确保计量检测质量满足相应的标准与规范。

3.2切实优化计量检测环境

在进行计量检测工作中,计量环境对最终的检测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较大、电磁干扰较大等因素都会对最终的计量检测工作产生直接的印象概念股,所以,有关计量检测人员必须要重视检测环境,根据相关的规程来设置合理的温湿度程度地降低度的降低外界环境对计量检测工作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1)应明确日常的计量检测工作计划,以及每场检测工作的类型和注意项目,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控制计划,例如,在进行电力计量时,要明确环境控制的重点是在于电磁于辐射等因素;在进行性能实验时,要明确环境控制的重点在于温度和湿度等因素。(2)在进行计量检测工作前,要对检测环境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与排查工作,应按照不同的检测项目对环境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卫生制度和防护制度,这样就能提前检查好卫生环境。例如,可以在实验室内安装温湿度计、气压计等,并且在进行计量检测时,详细记录各项环境数据,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实验室的人流情况,人流过大,必然会对实验室的环境控制有着极大的影响,降低计量检测的质量。除此之外,对于被检设备的放置位置也会对计量检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计量检测前,应将被检设备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3]。

3.3全面加大人员管理力度

计量检测人员的工作素质是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加大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来提升计量检测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和岗位责任意识,可适量引进优秀的计量检测工作人才,并且借助员工考核机制来充分激发计量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升计量检测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4],从而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确保加强检测工作的实际质量。(1)要定期组织计量检测人员的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活动,重点培养计量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工作素养和岗位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提升计量检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计量检测工作队伍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2)应优化计量检测队伍的人才储备,根据计量检测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来引进优秀的专业化人才,集中分析不同岗位和不同项目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并基于此来进行针对性的人员招聘和考核,并在其入职前进行集中培训和责任意识教育,进一步充实计量检测工作的人才队伍。(3)完善员工的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项目和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来设置员工考核指标,定期评估各岗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并给予相应的奖惩,在员工间构建一个积极性的竞争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工作岗位的人事调整,以充分调动计量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加强对计量标准器具的管理

对于计量检测单位而言,对于计量标准器具的重视程度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为了提高标准器具的准确性和使用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标准器具的管理与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首先,在使用前,应对标准器具进行检查,在进行检测前,计量人员需要进行初步的实验,并规范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将标准器具携带到现场工作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对检测工作带来影响。其次,当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对标准器具进行养护,例如,当进行温度计的检测后,应做好水槽中介质的加注或者更换工作。再者,就是质管部门应对标准器具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进行抽查,降低标准器具出现损坏的可能性[5]。

3.5保存原始记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在计量检测工作中,原始记录是计量工作的客观反映,是计量检测的有用数据形式,因此,必须要确保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必须要包括被检器具的基本信息、标准器具的信息、检测数据等。为了有效降低出现缺漏等问题的出现,在记录检测数据的过程中,应做到严谨、认真,为了避免出现与数据不符的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自查,并做好电子档案进行记录的封存[6]。对于最后的鉴定证书或者校准证书,必须要确保其清晰明确,数据信息科学准确,因为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体现了计量检测的结果,因此必须要降低错误出现的概率。对于已经出具出来的证书,如果证书中的信息不全,要及时与客户沟通,可以通过追加文件的方式,确保计量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

4计量检测行业数字化方向的建议

4.1功用性建议

对于计量检测行业而言,其必然是向着数字化方向改进,这就会将大量的原始记录和数据转变为电子版,这样就能大大减轻检定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出现数据打印的错误率,这对计量检定工作有着极大的改进。对于数据的采集,不论是手动,还是自动采集,在设计时,其源程序应有检测数据自动判断的功能。当检测的数据不满足相应规程时,就可以根据程序直观地显示出不合格的数据。此时,计量检定人员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企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数据,便于其生产的改进优化,以此来推动计量检测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4.2集成性与通用性建议

对于一些计重的检测设备,其产品单分度数分为单分度数或者多分度数,显示的单位可能为“kg”或“t”等。此时就可以将同一类型的计量检测的软件实现集成化,也就是在源程序设计时,遵循相应的规程规范,根据产品的规格与选择条件,分类别、分层次、分步骤进行,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由于多个源程序而导致的使用混乱,提高集成性。

5结语

计量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

1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时,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及检测施工主体、混凝土和房屋地面和墙面等方面的监理工作。比如:在开放水土阶段,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对地下水给施工带来的影响负责,保证地下水水位线高于地基。另外,雨水给施工所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降水较多的时期,要保证排水通道的通畅,预防大量雨水冲刷破坏地基,确保地基的挖掘深度正常进行。除此之外,为了使后期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监理人员还要检查所建的地基是否平整并评估它的平整度。在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期间,监理人员要明确孔桩定位的可行数值,使得标高和虚土的厚度符合标准。监理的中心工作是把控砌体工程的实际质量,具体来说就是需要监理人员严格控制砂浆配比,经常检查砂浆搅拌设备的质量,同时还要不断搅动砂浆,从而保证砂浆的保水度以及稠度达到施工要求的标准。

2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监理制度

目前,建筑工程市场环境日益紧张,监理单位在其中受到很大的压力与冲击,为了提高市场地位,建立单位应该建立全面的建立制度,开展品牌文化效应,以高质量的工程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与建设能力,确保工程监理工作的公平、规范、有效。

2.2大力培训监理人员

监理工作人员是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参与因素,提高其能力、素养可进一步保障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因此,施工企业要大力培养相关的监理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让监理人员熟悉和贯彻有关建设监理的政策、法规;对于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掌握施工图纸的主要内容;认真学习并掌握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严格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是否落实等。在培训的过程中,技术方面、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都不可放松,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科学合理的施工,不仅有利于使得管理变得更加简单,还可以节省管理的成本。除此之外,提升工作人员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其有利于提升建筑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同时,监理人员要学会自主学习,自觉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能力等。

2.3规范施工材料的采购与投入

规范工程施工材料的选购与投入也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施工材料的采购方面,应在指派专业人员调查各个建筑材料市场后,挑选出高信誉度、质量保障过关的材料供应商,与其进行长期合作。另外,在采购材料时要进行多家对比,从中选出有质量保障的又便宜适用的建筑材料,节省材料成本。施工材料在被投入到现场施工之前,还要用通过相关设备的监测,避免低劣材料投入现场施工。确保优质材料投入施工现场,为日后竣工工程的优秀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4造价监理方法

要对造价进行监理需要三个步骤,严格控制费用的签证、严把设计变更关和做好工程计量工作。首先是严格控制费用的签证的具体方法就是对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签证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在应用经济费用欠款之前要和业主立字据以及签合同。其次是严把设计变更关,当设计因某些原因进行改变的时候要及时同施工部门和监理部门进行商议,并把商议结果及时反映给业主进而一同决定设计变更的具体步骤与方法。造价监理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工程计量工作的监理。工程计量工作需要根据某工程公建配套项目中的原则来执行和变更。工程计量工作首先要确保程序的标准和程序的具体步骤进行执行来保证整个胡埭镇花汇苑三期B块公建配套项目工程的有序进行。监理人员对某工程公建配套项目工程的合同的每项条款都要记得清清楚楚保证工程计量的质量。现场测完计量和定期审核计量是确保计量的准确和全面。工程技术处理措施工程量是不能算到计量里面去的这需要重点注意。

2.5正确处理各个参建单位关系

房建项目工程建设离不开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的共同参与,在项目建设中三者应该就工程建立紧密的联系与沟通,明确监理单位在其中的职责,禁止业主随意干涉监理工作的行为。另外,作为一个监理工作者,自身具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必须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切实维护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权利、义务,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对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工期延长等加以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做好日常工作中的记录与总结,充分发挥自身成承上启下的作用。

2.6明确监理单位的主体地位

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监理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参与与协作,还需要预先对整个建设工程的应用范围及大致情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同时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监理方案,将监理的方案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结合,将监理工程的合理性得到稳步提升。除此之外,也需要依据建设工程的实际监理要求,来完善监理的标准与相关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工程出现问题的风险概率,保证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建筑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对社会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我国目前阶段建筑施工的现状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锋.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5):171.

[2]冯朝霞.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5(4):57.

[3]高志明.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3).

[4]沈波澜.浅析工程监理在房屋建筑工程现场的质量管理[J].门窗,2017,14(8):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