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案例论文范例6篇

安全案例论文

安全案例论文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来源 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86-01

员工培训就是通过改变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从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及行为能力,以使其拥有相当的能力去处理现时担当的工作,并准备迎接将来工作上新的挑战。对企业而言,培训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使企业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员工培训问题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作为一名培训者,应如何做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员工培训呢?或者换句话说,培训者如何根据现代培训的要求和受训者的需求及特点来开展现代员工培训,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和质量,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结合培训工作实际,本文从案例法概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案例来源、案例教学法应用等方面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分析法,它是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的和决断的案例。学员依靠背景材料,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方法是针对某一具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的,所以始终要有个主题,即“你将怎么做”,而且参加者的答案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为此,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执行工作任务能力。

2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人们往往把案例归纳为描述评价型与分析决策型两大类。前者描述了解决某种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这样留给学员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做法进行事后评价以及提出“亡羊补牢”性的建议。后者则只介绍了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学员去分析并提出对策,更能有效地培养学员分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在安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就是把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引入培训课堂,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升华,从中得出与安全生产知识相关的正确结论,提升学员安全生产意识,进而促进学员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增强。在安全培训中引入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2.1 案例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案例是以往发生在职工身边的事实,是油田职工用血的教训留下的忠告。案例教学通过把以往发生的事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重现,给学员以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实际发生的事件是最好的老师。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将活生生的事实呈现给学员,通过血淋淋的事故现状,作用其感官,在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使之由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能从主观愿望上避免“三违”现象的发生。案例教学的过程也符合认识规律,易于被广大学员所接受。

2.2 案例教学说服力强

事实胜于雄辩。比如油田职工最大的特点就是求实,不尚空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让职工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观念,心悦诚服地接受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把案例引入教学,用铁的事实告诉职工为什么要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总比仅仅靠不断重复地理论说教要管用得多,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案例教学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各抒己见,又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班集体共享个人之所得,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知识。它给学员提供了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调动思维和记忆的积极性,挖掘学员集体和个人的潜力,扫除学员个人掌握的知识和认识上的一些障碍。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3 案例教学法应用

3.1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原则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要想方设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要引导好学员的讨论;对于争议较大的案例可以采用辩论方式;由于案例是从实际工作中收集的,学员通过阅读案例材料,一般难以完全了解案例的全部背景及内容。因此,培训者分发完案例材料后,应仔细解释说明并要接受学员的质询,以确定他们对材料的掌握正确无误。

3.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从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来讲,案例教学可以分为案例的选择 (搜集)、案例的讨论(分析)、案例的升华三个基本步骤。

3.2.2 案例的选择(搜集)

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是:事故案例要有普遍性,要有广泛的教育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要贴近相关单位的实际情况,以针对性案例为主。

案例的选择(搜集)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渠道:

教师设计、选择案例。这是案例选择中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例如:在“防喷管理”课的教学中,要选择像近期“12.23”特大井喷事故这样的案例,才能使职工体会到“防喷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说明问题。在“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课的教学中分别选择了西部新疆某油田“7.14采油井口更换盘根盒闪爆事故”和东部某油田“东庄项目部高架罐闪爆事故”案例,学员分析出事故原因,对安全生产禁令及安全生产技术都有了一次深刻的体验。

职工谈所见所闻的事故案例。这一过程既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把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请进课堂。根据案例性质不同,也可以把事故现场当事人或伤亡家属请到课堂,让他们现身说法,说明事故的危害性及带来的后果,激发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案例的讨论(分析)

案例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案例讨论中要发扬民主,鼓励学员讲真话,讲实话,自由地发表观点,鼓励不同的观点展开辨论,对不正确的观点要积极地引导和纠正,同时要不断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讨论的过程是对学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观念的整合过程,是学员增长业务知识的过程,又是全面提高学员安全防范意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从事故案例中抽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环节和内容,先进行理论分析和引导,再找出讨论的焦点。如:“东庄项目部高架罐闪爆事故”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中,引导学员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缺陷四个方面讨论,查找事故原因。

(2)让学员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学员的观点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并加以引导。

3.4 案例的升华

案例的升华就是在充分讨论之后对讨论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类,然后用理论依据逐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东庄项目部高架罐闪爆事故”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中,根据学员对人机环管四因素的讨论,得出结论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没有按规定关闭电加热器电源;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高架罐卸油口设计位置不符合本质安全化要求(卸油口设计在电加热器以下);环境不良是高架罐与大气相通,具有爆炸性混合气体;管理缺陷是该设施使用前危害辨识不到位。这也是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得出的结论不仅要有理论性、知识性,而且要给职工留下回味无穷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简短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把学员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激发学员进一步思考,并把安全知识化为工作中的责任心和实际行动。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得出:安全培训要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案例教学,根据培训班级及学员特点,恰当选择案例,因才施导。安全培训教师要系统地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油田企业各个层面(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安全培训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实现培训目标、达到培训的目的、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和业务本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安全是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 潘海.员工培训与开发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4.

安全案例论文范文2

关键词:转基因 案例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83-03

1 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概述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aul Berg教授首次成功将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获得首例重组DNA,自此拉开了转基因技术在人类史上的发展序幕[1]。20世纪90年代,第一例利用重组DNA基因工程菌生产的凝乳酶在奶酪工业中的使用,标志着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以应用[1]。1993年,美国批准Calgene公司转反义Pg基因的延熟番茄Flavr-Savr上市,这使得转基因食品正式进入了民众的消费生活中,成为传统生物技术食品的延续和丰富 [2]。此后,转基因植物源食品原料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被寄予厚望的转基因食品被誉为未来“粮食咽喉”,但是随之其安全性也开始备受关注[3]。纵观我国近几年的转基因食品研究发展状况,2008年,我国启动了计划投入资金约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根据该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就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功能基因克隆验证与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推广及产业化和条件能力建设等五大优先领域这些重点问题及动植物转基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实现突破[4]。引人注目的是,2013年美国转基因巨头孟山都首席技术官Robert T. Fraley和另两名在作物中插入外来基因技术的科学家获得了国际农业领域的最高荣誉“世界粮食奖”,这是拥有27年历史的“世界粮食奖”首次颁奖给研究转基因的科学家[5]。多年以来,转基因食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家,同时也款款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就我国情况而言,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了解程度不一[6]。高层次的学术界和科研人员对其安全性的信息掌握较多,而普通民众的知晓程度较差,很多人只是听说有转基因食品的存在,谈不上科学理性的认知,更没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而是人云亦云,甚至是盲目的谈“转”色变,可见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的推广势在必行。而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与转基因安全知识的推广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经由高等教育的食品专业人才,更加需要扎实的掌握转基因食品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性评价常识,做到能够客观、理性的认识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进而拥有认知新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才能让科学之风吹开发展之路。

自2001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开设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相关的6门课程,其他各大高校的食品学院也开设了食品生物技术、转基因食品等课程,其教学都不可避免会涉及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对待新技术、新问题和新生产力的能力,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日后从事食品安全、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打下基础。而《转基因食品安全》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课程内容不断发展变化、原理概念相对晦涩难懂,教学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案例法应用在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中的必要性

哈佛大学于20世纪初创造了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场景进行典型化处理之后,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讨论,引导学生进入具体实际的分析中,而不是学习晦涩的抽象理论,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7]。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的基础理论比较抽象难懂,转基因食品相关的经典故事也不胜枚举,非常适合案例法教学。因此,将教学计划内的知识点融合到案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进一步向学生传授正确、客观地看待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法应用在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中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需要。通过案例引发讨论,让学生踊跃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避免教学课程枯燥无味;还可以逐步使学生转换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过程变为主动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8]。

案例法应用在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中是激发高科技兴趣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转基因科学技术中的深刻学说,体会蕴藏其中的科学思想,进而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可以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老师也避免了填塞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就原理概念而讲原理概念的老调重弹,更能激发学生对于高新科技的兴趣[9]。

案例法应用在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中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需要。科学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批判、继承、发展之中曲折前行[10]。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凭借逻辑和证据进行辩论及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独立的判断能力,从而科学、客观地看待转基因食品,并推动这一先进技术的发展。

3 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案例法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3.1 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案例法教学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根据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案例设计教学内容,首先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抗虫转基因棉花、抗虫转基因水稻、抗病毒转基因番木瓜和抗病毒转基因甜椒”为例来认识具有特定抗性的转基因食品;以“耐储藏转基因番茄和耐储存转基因河套蜜瓜”为例来认识延长果实储藏期的转基因食品;以“富含β-胡萝卜素的金大米、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转基因亚麻和降低过敏原的转基因花生”为例来认识改良品质的转基因食品;以“抗乙肝转基因番茄”为例来认识药用功能的转基因食品;以“吸收有毒重金属硒的转基因印度芥属”来认识可以改良环境的转基因植物。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前转基因食品在世界范围内研发和产业情况,更清晰地认识为什么要进行转基因研究,以及我国在转基因研究领域所处的位置。

另外,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围绕历史上引发转基因食品物安全争论的典型案例,如“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普斯泰事件”、“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件”、“俄罗斯之声转基因食品事件”、“中国广西迪卡007/008玉米事件”、“黄金大米事件”、“帝王蝶事件”以及“墨西哥玉米事件”等展开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原则和内容,以及获准进入市场的程序。进而,将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最新研究新进展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使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

3.2 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案例法教学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导入案例,教学过程可分为“案例呈现-问题提炼-角色模拟-教学实施”四个步骤,下面以迄今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为例进行解读。

首先通过“案例呈现”将发生在1994年的“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娓娓道来,然后向学习抛出“为什么要向大豆中转乳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如何确定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以及“如何处理不安全的转基因食品”等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掌握知识、搜集资料、查阅文献。然后把课堂的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角色模拟”环节请学生分饰大豆种植者、科学家、政府官员、消费者、媒体等角色,进行激烈的讨论或者辩论,其间由教师把转基因大豆的背景、转基因食品涉及的主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原则以及管理策略等知识点融入此案例教学中,并对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存在分歧和疑问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完成“教学实施”的过程。继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和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具有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有效地保障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再让学生进一步提出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及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从而更易切中预设的教学目标。

此案例法教学将学生放到不同的角色饰演之中,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顺利地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有助于引导食品专业人才用科学的态度参与到社会热点话题和公众事务的讨论之中。

3.3 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的教师队伍

转基因食品安全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教师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本校教师+客座教师”的模式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以本校的师资力量为主,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坚持轮流听课,分析研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探讨适应时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着力提高本课程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水平[11]。另外,分析发生在我国或者涉及到我国的重要转基因安全案例可以从社会引入教师资源,以曾经参与处理过转基因重要安全事件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专家、学者或公职人员为客座教授,有请他们参照国家标准程序来解读如何处理的相关事件,形成生动的课程教学典型案例,如“湖南黄金大米事件”、“湖北非法种植Bt转基因水稻事件”、“广西大学生异常事件”和“山西老鼠绝迹事件”等。本校教师与客座教师的结合,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碰撞。

3.4 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的教材建设

目前在整个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教学中尚无一本合适的教材,本课程的案例法教学尤其需要一本精编的案例集锦教材,因此需自主编纂首册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案例集锦。该教材围绕五个原则进行编写,一是“秉承事实”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原案例的来龙去脉,没有任何感彩的倾斜和结论性引导,保持科学严谨的纯粹态度;二是“百家争鸣”的原则,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历来存在许多争议,从客观的角度描述不一样的声音,让学生拥有全方位信息的知情权;三是“科学规范”的原则,以科学原理为基础,用理性、客观、辩证的科学思想分析案例,让学生掌握用科学思考问题、用科学分析案例以及用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四是“深入浅出”的原则,全书使用科普性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描述,继深入挖掘案例之后,注重强调转基因食品与我们的生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相关知识;四是“网络同步”的原则,在这个网络越来越重要的年代,青年人更愿意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因此将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的电子教材、教案、大纲、课件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全部实现网上同步开放,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资料查阅和自主学习。

3.5 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的考核机制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仅仅从一张期末试卷来判断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存在很大缺陷的,因此对于考核机制的改革是教学实践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宗旨,将考核机制加以改革后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随堂考核”,涉及出勤率、课堂表现等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程参与度,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第二部分“讨论及辩论”,理不辨不明,由学生分饰食品生产者、科学家、政府官员、消费者、媒体等不同的角色,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其中乾坤,让学生针对典型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讨论和辩论,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此部分占总成绩的45%;第三部分“期末考试”,从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案例集锦教材上涉及的内容中选择3~5个典型案例,由学生进行独立的案例分析并形成小论文,综合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论文更加直观的得到教学质量的反馈,此部分占总成绩的45%。通过考核机制的改革,充分体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更加注重于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使考核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塑造学生的科学观。

4 结语

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同时掌握并熟练运用新生产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进一步使得学生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状况,并且为学习其他的相关课程及从事食品安全领域相关工作打下基础。近几年,转基因食品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适应转基因食品安全领域发展的模式,力求为培养具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理念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和成长平台。

参考文献

[1] 黄昆仑,许文涛.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9.

[2] 平静.转基因食品存在的人类健康伦理疑虑及其发展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87-89.

[3] 许文涛,贺晓云,黄昆仑,等.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及评价策略[J].生命科学,2011,23(2):179-185.

[4] 王江波.转基因技术百亿重大专项获批[J].食品科技,2008,33(8):8.

[5] 杨骏.转基因专家获世界粮食奖的意义何在[J].种子科技,2013,31(8):31.

[6] 王国霞,贾红帅,秦凌云,等.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调查―― 以郑州市北大学城为例[J].农学学报,2013, 3(4):55-58.

[7] 朱金生,刘耀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6,24(6):66-67.

[8] 李楷彬.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意识[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7):61.

[9] 王珍发.利用科普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10] 沈亮.试论批判性教育教学反思[J].管理观察,2012(15):136-137.

安全案例论文范文3

关键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96-02

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教育是根本。到目前为止,我国设立信息安全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70多所。江西警察学院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10年批准建立,2011年开始招生。在本院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信息安全人才不但要精通计算机及信息安全技术,而且应掌握我国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执法能力。《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何有效地、整体地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环境和信息安全新形势下涌现的法律领域新问题的分析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每一所普通高校不得不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不受学生重视。本门课程属于信息安全管理类课程,学生刚接触这类课程的时候往往理解为死记硬背的法律法规课程,和技术培养毫无关系。从而把兴趣都放在信息安全技术类课程(如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技术等)的学习上。因此,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本门课程容易被学生们轻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1.2 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脱节。本门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背景知识、发展状况,并对较有影响力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由于涉及的条文都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就条文讲条文,就制度讲制度则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完全按照大纲照本宣科显然不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备课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1.3 课程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更新频繁,教师备课压力大。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法律体系初步构建,但体系化与有效性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形式上看,有法律、相关的决定、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及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及相关文件多个层次。我们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掌握是强项,但是相关的法律专业的知识,不仅仅是现有的法律条文,也包括随时更新的法律法规,这方面的学习几乎是随着每个案例的出现来进行的。所以,教师的法学知识需要随时的更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易让学生感觉正在学习陈旧过时的知识。

2 课程教学的改革

2.1 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计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贯彻公安教学紧贴公安实战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施“战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公安一线实践作为学校教学的生动课堂和不竭源泉,在基层公安实践中收集典型信息网络安全违法犯罪案例,用案例讲解法理,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融入到鲜活的案例情景之中,使学生能够从真实的案例中感受法理,学习法理。如在讲授“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一节内容时,选用“哈尔滨某大学学生用黑客入侵学校网站修改成绩案例”进行讲解,发生在校园内的案件更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同时他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予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2.2 使用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的设置对成功举办模拟审判活动而言非常重要。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器材和物品。首先通过新闻、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选择有典型性的最新案例;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自由选择案例。小组内自由安排法官、控方和辩方,由小组组长担任审判长,具体安排小组内各方工作;第三是庭前准备。各小组人员讨论案情,拟定审判方案。正式开庭前,学生要准备好诉讼文书和证据资料。从开庭公告、进行开庭准备到作出判决,均要做到有法可依;第四是开庭辩论。陈述案情,控、辩双方激烈辩论,审判组给出判决结果。这一部分体现出学生提前所做的工作,是给出课后评价的主体;最后是案件答疑和提交结案报告。关于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的技术知识,教师和其它同学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和见解。鼓励大家进行自由讨论。小组以案例为核心,将法律知识以及技术知识写成书面报告形式。

2.3 削减部分理论课时,加大实践学时。加强实训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的《普通高等学校信息安全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建议了四种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课间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实习。比如我们在讲解“有害数据及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病毒感染后计算机显现的特点,然后选用“熊猫烧香病毒案件”进行讲解,最后在取证机房让学生完成案件的司法鉴定流程。实际上,实践教学环节远不止以上四种,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4 注重立体化建设。第一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但多媒体不恰当的使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利用文字表达困难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播放案件的相关视频文件,对于案例分析则发挥传统的教学优势,进行课堂讨论、板书讲解、结合提问将问题层层剖析、层层深入;第二是创建丰富的网络资源环境,方便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兴手段反映对社会上一些信息安全事件的认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三是课程的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库建设为基础。案例库是学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成果表现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案例库建成后,教师应当将该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案例。

2.5 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学生为被动的学习状态,应付考试的心理,课程的学多集中在期末考试的突击阶段。本门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成绩、实训报告成绩等)和期末笔试成绩综合评定,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在期末的笔试试卷中,重点考核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用所掌握的法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 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别具匠心的钻研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及爱好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案例,努力营造与人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王隆娟.探讨《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10.

安全案例论文范文4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实践性强。石化企业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员工安全培训重点应以提升安全操作技能为主。例如,对于危险化学品火灾的预防,我们通过结合教材中的理论阐述,通过对某厂曾发生的裂解碳四储罐冬季火灾事故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实现了如下教学目标:⑴碳四组份冬季脱水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⑵对于含有丁二烯的物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如何正确操作;⑶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都有哪些。这样的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2、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所选用的案例来源于生产工作实际,说服力较强。有些案例直接由学员讲述,然后通过分析讨论,大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员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学员是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便于学员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首先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案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前面提到的案例,教师除了对火灾的预防知识、裂解碳四冬季储存操作法有全面的认识之外,同时对于碳四生产储存条件、丁二烯的性质等也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组织协调好。最后,教师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二、案例教学法一般步骤

1、准备案例。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案例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生产实际。因此我们经常深入到生产一线收集素材,不断更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员,让学员了解案例内容,并要求学员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2、讲解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在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中,我们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仿真模拟事故发生的经过,使学员感到形象逼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案例。在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强调,使学员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员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做重点讲解。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提出,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学员应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一是案例要真实准确并具有代表性。石化企业的每个事故案例都是员工用鲜血或生命换来的,是安全培训的宝贵财富,因此要充分利用一些典型同行业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大家真正理解“条条规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的深层含义。二是案例要注重实用性。所选案例必须与学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切实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综合性原则。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故案例,激发学员进行深入仔细地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案例教学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员提升操作技能,明确对于类似的操作,应如何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预防事故发生。因此案例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深入透彻的分析才是至关重要的。

四、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1、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促使学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学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结合工作实际,找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答案。正是因为案例教学法的这一特点,所以它能够促使学员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员实际操作技能。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贴近学员工作实际而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互动力,促使学员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员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能力。针对具体问题,能够正确识别风险,并能控制风险,以避免各种可能的事故发生。

3、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同时还必须把握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结论,并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和点评。

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将成为安全技术培训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安全案例论文范文5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学体系;财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87-02

财经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了业务电子化,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经济管理行为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信息系统如同国民经济活动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财经应用领域对信息技术越来越依赖,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加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传统风险在信息化过程中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信息安全教育对财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提高财经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安全能力和意识迫在眉睫。

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涵盖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安全课程改革、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建设等方向,但鲜见面向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从2004年起开设信息安全相关课程,是国内最早为财经管理类专业开设信息安全课程的高校。十余年来,先后为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电子商务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包括双语教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大学生文化素质课《信息安全概论》,为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开设《信息安全》课程。学校从教学内容选择、讲授方法凝练、教学环境建设、评价体系完善、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逐步形成了面向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4-3-3多维教学体系

面向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4-3-3多维教学体系包括:四维教学内容(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财经应用安全)、三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互动教学)、三类自主学习方案(金融信息安全案例分析、科研项目驱动、学术论文研究),很好地解决了在基础不够(不具备数学、密码学基础)、技术不强(没有网络技术)、时间不多(只开一门课)的情况下,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印证,相辅相成;实验内容与实验手段有机衔接,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

二、教学改革方面

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了包含音视频的课件,建立了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课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运用网络课程复习、讨论成为不少学生课后辅助学习的有效手段。

1.修订和完善了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的教学大纲。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国家培养面向新世纪人才的要求,教学团队参照教育部拟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我校特色,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层次,分别组织编写了详细的教学大纲,每年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使之符合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的课程特点。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总结及教学辅助材料。

2.科学合理选择高水平的教材。课程选用了国内知名专家编写的中文教材,在双语课程开设之后,选择相对权威的国外主流信息安全教材,积极引进原著和原版书目;后期,在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同时,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善的针对财经信息安全的高等教育教材。因此,教学团队组织编写并出版了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安全》教材,着眼于信息安全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应用,突出案例丰富的特色,为学生学习提供充足、适宜的参考资料。

3.积极推进案例教学。信息安全是一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致用之学。如何使该门课程在实现它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体现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已成为这门课程的方向。对于信息安全算法协议的描述,采用业内优秀的信息安全模拟软件CrypTool实现具体案例的演示,将重要的密码体制逐一展示成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动态演示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此外,信息安全密码机制的创立以及应用场景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在知识点讲解中适当引入视频来缩短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4.创新教学方法。把传统的课堂讲授作为教学方法的基础,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论坛式教学、学生自学、实践教学以及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团队经常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商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改善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积极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并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开办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讲座。

5.完善考试制度。规范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的教考分离制度,完善试题库的建设。本课程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平时通过课堂提问、开卷小论文、测验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重在考察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的方式,重在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把握。试题覆盖面占讲授内容的90%以上,难易程度比较适宜,客观评卷,学生成绩公正,考试后有试卷分析及总结。

6.建设实验教学体系。中央财经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为信息安全教学提供了实验环境。SimpleISES新一代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系统将行业内主流的安全软件移植和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该系统由一系列软、硬件设备构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随时根据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实验模块,并且具备较高的知识系统性。该系统是基于真实网络、信息安全及安全设备等环境下搭建的一套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通过独立操作或者分组合作,进行信息安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和配套实验操作,这与未来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基本一致。

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集成了多家银行的核心信息系统,通过具体的金融信息安全案例实现对金融信息安全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的“银行网络与信息化研究试验平台”被评为教育部首批“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

三、教学创新方面

坚持信息安全经典理论与学术前沿并重,强调方法论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等多类型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创新富有特色,成效显著。

1.采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财经信息安全实际应用参与讨论,不仅加深学生对信息安全理论的理解,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促使一线教学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迫使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课堂上注意把握学生讨论的范围和对学生讨论的总结和评述,起到了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2.采取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信息安全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现实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及保护手段,鼓励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信息安全原理密切相关的案例,组织案例教学,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联系信息安全理论对实际案例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与探讨,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3.开设同步在线课程网站。2010年开设了“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网站,网站包含了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习题及答案、课外参考材料等资源。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站预习、复习课程内容,又可以以网站提供的课外参考材料作为向导,自主独立开展学习和科研创新活动。本课程网站在借鉴同类站点特色的基础上,特别增设了BBS论坛一项,以供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师生间的讨论交流记录均可以以帖子的形式保存在BBS论坛中,以供其他同学或者后面即将学习该课程的低年级同学查看。同时,教学团队也可以从学生发帖的内容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对课程的难度和进度及时做出调整。

四、实践教学方面

1.学生科研环节的设计。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安全的风险,找到成因,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表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类比赛项目。

2.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一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并撰写调研报告,既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产活动中信息安全问题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增进了学生对所学信息安全理论的进一步理解。二是支持学生组成学术社团,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学术活动。三是邀请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介绍当前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使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五、结语

面向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4-3-3多维教学体系,探索出了一条财经类专业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促进了财经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成果。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MOOC、翻转课堂等的出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仍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安全案例论文范文6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评价;教学改革

《石油化工安全评价》课程(以下简称《安全评价》)是我校面向油气储运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石油化工领域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和评价报告的编写。该课程综合性较强,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对修读学生及授课教师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1 《安全评价》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1 课程内容繁杂

《安全评价》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传统的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安全评价标准(依据)以及石化生产中生产工艺、设备、物质危险性分析技术等,学生难以在较短的学时内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1.2 适用教材缺乏

多数现有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知识联系不够紧密,且行业涉及面广,内容略显枯燥,难以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降低了学习兴趣。

1.3 教学方法单一

课程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偏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足,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4 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授课教师在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缺少从事工程项目评价的实践经历,在授课过程中难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2.1 案例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在《安全评价》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是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其综合应用形式包括:

(1)学习安全评价报告实例,了解各类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和评价报告的编制方法。(2)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及口述等方式,将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和思考,并掌握安全评价基本方法和原理。(3)设计课外练习,指导学生对所处生活环境(如宿舍、食堂、教室或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价和分析,在应用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系统工程思维方法。

2.2 SAFETI软件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SAFETI软件是挪威船级社(DNV)在开发的一套适用于石化行业的定量风险分析工具,应用广泛。利用SAFETI软件强大的分析计算功能和可视化图表来辅助《石油化工安全评价》课程案例教学,可弥补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SAFETI软件包括PHAST、LEAK和PHAST RISK三个模块,可分别进行后果计算、失效频率分析和风险计算,这也是《安全评价》课程教学的重、难点。通过软件的演示和应用,学生更容易理解事故频率(概率)、后果和风险等概念及其分析计算过程,进而加强对定量评价方法的掌握,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拓展

利用SAFETI软件较好的可视化图表功能,我们对安全评价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在课程教学中增加“石化企业选址”、“安全容量与区域规划”、“土地使用决策”、“危化品运输路径选择和优化”等议题,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和讨论,并应用SAFETI软件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案例教学应用实例

为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我们选取实际可能发生的情景案例进行教学。其中一个案例以危化品道路运输为背景,假设一辆装载20 t液态乙烯槽车在行经某路段时发生侧翻(或追尾)事故,造成储罐内乙烯缓慢泄漏,具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此案例要求学生分析道路运输危化品的危险性,讨论可移动危险源与固定危险源的不同,并通过SAFETI软件模拟和计算该槽车对沿线产生的事故风险。在实例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事故模型及相关参数,包括事故地点及周边环境、乙烯的理化参数、液化气体泄漏扩散模式、事故发生频率(与道路状况等因素相关)等信息,确定影响风险计算的基本要素。

在SAFETI软件中输入已设置的模型参数,可以得到有关乙烯扩散浓度变化、燃烧热辐射分布、爆炸冲击波超压影响范围以及个人风险、社会风险等图表。通过对得到的报告和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风险计算要素,理解安全评价分析过程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也可以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安全评价》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将SAFETI软件引入课堂教学,增加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案例教学法等手段,有助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能够提高“定量风险评价”内容的教学效果;(2)在案例教学中应用模拟分析软件,可以使学生充分熟悉安全评价的整个过程和方法的具体应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对本课程及安全评价本身重要性的认识;(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SAFETI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建模过程,有助于拓展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辉,邹继颖.《安全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化学学院学报,2013(08):100-102.

[2]郭亚芳.《安全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提高途径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3(10):200.

[3]曾向农,石昌智.《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249-250.

[4]葛秀坤,邵辉,赵庆贤等.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G].2010(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557-559.

[5]侯黎黎,张亚坤.高职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