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理念范例6篇

后勤服务理念

后勤服务理念范文1

【关键词】医院 后勤保障 工作探讨

【Abstract】How innovative hospital logistics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gistics support capabilities and to better serve the hospital's medical treatment, teaching, research services, services for patients, is hospital logistics work is to explore an important issue.

【Key words】Hospital; Logistical support; Work investigate

引言

医院后勤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系统。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关系到职工思想的进一步稳定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关系到医院的全局和健康持续的发展,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后勤服务现代化的程度标志着一个医院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如何创新医院后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更好地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服务、为患者服务,是新时期医院后勤工作必须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略作探讨。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医院后勤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其特点是工种多、技术强、摊子大、范围广。要保证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并把每一项制度贯彻落实到科室、班组和个人,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奖优罚劣。要牢固树立医院后勤管理的整体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及社会化观念,根据医院后勤工作的特点,注重将实现医院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己任,积极主动服务于临床,及时为临床医疗排忧解难。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医院所有职工和所有部门,都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后勤服务行为,从患者需要的角度出发,强化服务意识,创自己的服务品牌。进一步贯彻ISO9004质量管理标准,通过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部门间的职责明确、界限清晰、操作规范,有利于转变员工观念,创新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医院后勤能够与市场接轨。必须加大执行力度,认真贯彻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健康需求做好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进一步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将后勤服务管理推向社会、推向市畅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是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在新形势下医院管理理念的进一步转变和革新。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即指医院后勤服务突破自我配套的封闭模式,引进竞争机制,以商品交换的形式为医院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后勤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综合效益。其基本内容是后勤服务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在引入社会性竞争机制的条件下,根本性提高医院后勤服务的水平,为医院医疗技术及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提供更为牢靠的物质和技术保障。医院应与时俱进,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顺应社会发展大趋势,树立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商品后勤”思想。通过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能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协作,促进人、财、物的合理使用,促进后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后勤人才培养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后勤人才是保证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根据需要有计划的制定培养、引进、交流计划,保证后勤人才的储备,创造有利于后勤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培养后勤管理人才。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勤保障工作质量的好坏。必须建立良好的人才成长观,给他们以足够的空间与环境,鼓励人才的自主创新和创造,在加强继续教育的同时,鼓励人才的自我成长,多角度、多方面培养。要造就合格的医院后勤管理干部,有效的办法便是开展医院后勤的规范教育与培训,提高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其次,要培养和引进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的后勤专才。随着医院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技术的进步、设备规模的扩大,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围和知识面越来越广,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勤管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要加强岗位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进行等级及职称考试,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一专多能,更好地完成后勤服务工作。

四.加强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后勤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而进行的管理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同时,代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能促进后勤的管理变革,同时也成为后勤服务实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后勤信息化不是孤立的,信息技术只有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我们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后勤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运行的简单化,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两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就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信息系统不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建设就失去了方向。医院通过后勤信息化管理,能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有效规避运营风险,使资源得到重组,创造效益最大化,使后勤管理成为统一体。即从管理中要效益。另外,信息平台体系将不受地域限制,在不同部门间建立起高效信息互动。

五.积极进行后勤学术研究,创新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保障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改革发展的的医疗行业,就必须不断的自我发展进步。而一切的进步都依赖于后勤学术理论的更新,唯有如此才能带动后勤工作的创新发展。因此,医院有必要组织相关的后勤科研学术人员,积极钻研后勤学术理论,掌握国外内后勤学术的前沿新知识、新技巧,再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提高后勤保障质量。

结语

应培养和扶持一批后勤学术的学科带头人,既为后勤保障的进步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也为医院自身创造一批后勤学术人才,从根本上解决管理智力与人力的问题,为后勤工作的良性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后勤服务理念范文2

【关键词】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途径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是高校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其是否高效、有序运行关系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满意度以及在各地的招生工作。健康合理的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制度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收益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一直处在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改革进程中,探索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新模式,必须要对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有清楚地了解,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现状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化趋势不断加强,学界对于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的研究也向纵深发展。教育经济学以及管理理论的不断优化发展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团队的人事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最优目标是实现后勤集团与教学活动在经济上、社会上、教学上的多层次效益的结合。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研究成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社会化改革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以下简要分析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现状。

1、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现状

要加强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首先要对后勤团队的组成人员及其组成人员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主要包括人员构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技术结构四个方面。民办高校后勤服务人员构成复杂,学历结构成分复杂,年龄相对差距大,趋于年轻化。认识和了解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有利于把握其不同层次的职业需求、心理需求,制定目标性明确的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2、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的人事结构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是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的核心,一个团队的管理人员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团队是否可以达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 民办高校作为独立于国办高校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其资金来源、办学条件、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受市场化以及投资集团的影响很大。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人事结构从其运行模式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规模较小的民办高校,其后勤服务团队采取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方式,其资金支持来源于学校的专门性拨款,管理人员构成比较单一,主要是学院传统的管理人员。另一类民办高校采用的是将后勤集团完全剥离出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盈利性后勤集团公司独立运行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管理人员是分为监督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企业管理人员。第三类是基于这两者中间,学校保留极少的后勤机构,将其作为企业与社会进行竞争,这种运行模式的管理人员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复杂性。

二、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人事管理观念决定着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制度的最终取向,制约着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人事管理过程中竞争与激励机制的成熟与完善程度代表着一个团队的活力与竞争力。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在构建管理体系时,在人事管理观念以及人事管理的竞争激励机制运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人事管理观念陈旧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集团社会化改革不断增强,但人事管理理念仍然落后于其实体的改革步伐。人事管理人员无法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角色中剥离,将自身真正地投入到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当中。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无法将人的管理作为一种资本来运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最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本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一定的投入得到一定的产出。将后勤服务人员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来运行,是后勤服务团体人事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人事管理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

工资制度是最能体现激励作用的方式之一。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往往采用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缺乏应有的竞争性和激励性。民办高校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的后勤服务团队是要建立在充分竞争基础上的。缺乏竞争性的后勤服务团队工作活力差、经济效益低、消极怠工情况严重。

三、优化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的途径

优化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要基于市场化的导向,以民办高校实际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建立一个高效率化、低成本化的后勤服务团队。

1、树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实际的管理活动过程中突出人力资本的引导性作用。民办高校的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要将人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来进行运营,注重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作为资本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的能力。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就是将人与经济效益最大程度上实现结合,将经济价值与教育价值作为人事管理的内生性追求目标。

2、建立成本运营管理机制

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就是资金问题。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办学资金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其后勤服务团队资金来源问题尤为明显。因此,建立高效的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制度,首先要对人事管理的运营成本有一个透明的运行机制。人事管理需要很高的成本,但是,民办高校的后勤人事管理是建立在一个运营成本有限的环境中。因此,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管理就是要在有限成本控制范围内,实现人事管理效果最大化。

四、结语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要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设计,并在结合民办高校的现实情况下具体确定管理理念与措施。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要始终坚持市场化的导向作用,坚持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立足于限制性的运营成本,构建社会化改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赛赛.民办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初探[J].时代教育,2013(03)45-47.

[2] 李存慧,赵梅梅,王学超.浅析高校后勤预算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12(1)37-38.

[3] 郭志德,朱晓梅.关于建立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价体系的探索[J].经济师,2013(1)89-90.

后勤服务理念范文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反复强调的新要求.并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产生深刻地影响。“以人为本”之“本”,是哲学价值论的概念,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体现,是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结合体。长期以来。高校在行政管理上一直沿袭着“官本位”的思想和指令性作为,而忽视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高校一般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来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结果造成机构重叠,机构臃肿,行政办事能力低下,使教职工疲于应付于各行政部门之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必须改革旧式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实践“人本位”管理思想,坚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实行权责相适应的原则,淡化权力意识,加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做到权责一致,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为科研和教学服务。只有树立服务的观念,加强培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改善行政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构,促进现代管理意识水平的提高,才能满足被管理者全面发展的合理需要,使学校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到最大效益,以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协调运转,从而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_高校后勤行政部门是高等院校重要行政单位,它主要涉及人财物的管理、有限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后勤工作开展与如何实现高校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目标,创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困境

1.弱化的服务保障地位

高校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的工作中心。后勤保障服务则是统筹学校方方面面的事务。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学生、家长选择高校的空间越来越大。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学习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许多高校突出强调教学科研工作.而后勤服务保障的地位和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弱化后勤工作。使后勤工作被边缘化,直接导致后勤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严重影响了昏勤工作的开展。

2.滞后的后勤干部队伍

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原因,高校的后勤行政部门职工很大一部分是学校原教职工的家属、后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家属等,这些人员的学历层次比较低,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导致后勤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观念陈1日、不够开拓,不了解高校的发展趋势和根本要求,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后勤工作放开搞活,对引进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明显准备不足。

3.不协调的运行机制

中国的高校后勤是在计划经济中建立发展起米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传统后勤体制的不协调性日益彰显。从现代高校教育发展来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必然趋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使学校资源按市场经济原则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更好的服务广大教职工和学生。

三、“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实践活动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根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进行人性化管理,人化管理表现在管理的舒心、开心、放心.体现在最优惠、最人性化、最具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保障和服务。“管理、保障、服务”是总理对后勤工作的职能的三点归纳。[3】在后勤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把握“人”这个因素,充分调动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后勤工作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光彩。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是基础

人的因素是关键因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高等院校要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必须重视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职工干部队伍。高校扩招彤成的许多高校硬件设施不够和人员短缺现象已经较严重阻碍后勤服务的日常工作,更无法谈及深化和优化服务质量。笔者所在高校的学生宿舍管理人员严重不足,而且还要承担学校的维修、修缮工程,日常工作整天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如何提高服务档次呢?因此,高校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大力引进高层次的人才,逐渐降低生师比,还应考虑充实由于扩大规模而人员同样紧缺的后勤部门,特别是他们急需的懂经济、技术(水、电、绿化、设计等)的专业人才,把真正乐于奉献的有能力的人员安排到后勤岗位上米。同时,所有的后勤十部职工必须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自身的素质再提升,有目的的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与其它高校进行交流和学习,更新管理理念,树立后勤改革创新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服务作风,积极探索一条建立高素质、有水平、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后勤队伍。

3.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是关键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计划经济“大包干、办社会”的落后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化改革的要求,管理水平低、效率差。如何破解高校规模快速增长与管理水平、人员相对不足的冲突成为制约后勤改革发展的“瓶颈”。当前通过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校后勤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后勤发展的必由之路。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141(t''''59)高校是新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后勤管理部门,更应该、更有条件通过信息化,及时了解、掌握和汇集工作职责范围的所有工作信息,为决策创造条件。还可以通过通讯、网页、BBS等平台与广大师生进行交流,增进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良好互动。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能够快速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渐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使后勤管理工作变得既规范又细致。既轻松又简单。既科学又合理,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需求。

后勤服务理念范文4

一、确保机关工作的高效运转,是做好服务工作的第一要义。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是机关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是保障机关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后勤服务工作做好了,就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就会更好地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事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同志,不要因“服务”自视低人一等,要充分认识到机关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机关后勤服务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服务工作的核心。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的工作理念,坚持“为机关工作服务、为干部职工生活服务”的宗旨,系统化地为机关干部职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在服务中实施规范管理,在服务中实现有力保障。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需求,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为干部职工排扰解难,维护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机关后勤工作任务重、内容杂、涉及面较广,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用系统化的思维开展工作,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目标,建立高效、协调的运行体系,统筹、合理配置服务资源,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创造和谐工作环境。

三、推动思想解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做好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工作,首要的问题是从长期形成的“自我服务意识”、“铁饭碗”、“守业不创业”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质量观念,树立知识后勤、资源后勤、技能后勤、信息后勤的新理念。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后勤工作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后勤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变革,机关办公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必将推动后勤服务手段的创新,政府机关节能降耗等新任务对机关后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机关和机关干部职工需求相适应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在创新、探索和实践中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

后勤服务理念范文5

一、机关后勤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机关后勤事务工作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和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改善和拓展机关事务管理,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机关后勤工作的活力

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县坚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全方位审视机关后勤工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管理、服务、经营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配置机关后勤资源,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了机关后勤生产力。

1、创新机关后勤管理理念。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工作的创新。由于我县的机关后勤改革起步晚,很多后勤人员习惯过去的分散管理,对集中统一管理、发挥后勤资源的整合作用认识不足,思想观念、工作理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我县在机关后勤管理中坚持把加强后勤管理,提倡有效管理的理念,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后勤工作改革、发展意识,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引导教育后勤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后勤改革与发展理念,加强和规范各项管理,在力求节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机关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在全县机关后勤工作中普遍形成了“既讲行政效率,又讲经济效益;既不主张高成本上的高效率,又反对低成本上的低效率”的新理念,推动后勤管理工作在创新中稳步发展。

2、深化机关后勤人事制度改革。为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机关后勤工作效率,我县大胆改革机关后勤人事制度,将全县原有的XX个机关后勤单位进行撤并重组,对机关单位后勤编制重新进行了核定,并严格实行以需定岗、以岗定员的进人原则,把后勤工作人员的录用、管理纳入到了考核择取和聘用制的规范化渠道。如,根据各机关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需求,及时核定需求编制,成立保安服务公司,引导用人机关从保安服务公司择优录取城镇户籍的退伍士兵充实到门卫队伍,既较好地解决了退伍士兵的就业安置问题,又满足了社会经济对安全服务的需求,缓解和弥补了我县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为防止各个机关单位的重复投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我县分流了XX名后勤绿化人员,集中成立了绿化大队等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大力优化了资源结构,防止了资源的重置与浪费。

3、大力改革机关后勤管理模式。过去我县的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物管、文印、保卫、保洁、绿化等方面,机关后勤服务功能单一。近年来,我县紧扣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逐步探索由行政事业单位直接管理向交予社会、市场化运作方式型转变。对可以实行社会化运作的服务项目,大力引进市场机制,以最低的服务价位实现了最优的服务,推动了机关后勤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如对机关公务车辆加油、维修和办公用品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最大限度地扩大投标范围,增强采购的透明度,在保证物品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办公采购费用。再如,对县套班子文印室资源重新整合,成立了四办综合文印室,采取对外承包的形式,将整合成立的四大办公室综合文印室办公室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从而减少了印刷设备、材料的成本及耗损费用,达到了后勤管理节约化、社会化,有效降低了后勤成本。

(二)健全制度,推动机关后勤工作步入规范化

没有制度的后勤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根据后勤机构改革的变化以及职能转换所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我县注重吸收先进后勤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后勤事务管理制度,通过切实有效的制度管理来规范机关后勤行政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工作,为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1、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制定出台了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及招标数额标准。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通用物资实现了由县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公开招标采购,大大降低了成本。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全县政府采购预算资金XX万元,实际采购付出金额XX万元,节约资金XX万元,节约率为XX%。

2、切实加强公务车辆编制审批管理,制定出台了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务车辆编制标准进行了严格核定,严格按人员编制、领导职级配备车辆,严禁超编、超标购车。同时要求机关公务车辆定点购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在下班和节假日期间车辆实行入库管理,坚决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

3、严格公务接待标准,制定出台了公务接待办法。要求全县各个机关单位按照接待办法规定,本着“朴实、大方”的原则,根据所来领导级别确定接待标准,禁止违规、超标准接待,监察、纪委部门加大监管检查力度,有效避免了政务接待盲目攀比浪费,节约了财政资金。据此一项,使公务接待费用比过去大幅下降XX%,节省财政资金XX万元。

4、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研究制定了机关后勤财务管理办法。机关后勤财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务运行程序,实行“一支笔”审签制。督促财政部门加大机关后勤财务工作、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规范大宗物品、设备的处置报废行为,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做到了资金使用的合理、规范、高效。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使我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迈入规范化渠道,也为着力推进节约型政府机关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节约意识,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后勤

勤俭节约、降低成本是新时期机关后勤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相适应的标准。因此,我县始终把强化后勤工作节约意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的后勤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专题教育活动,使后勤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后勤机关能否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的形象,关系到机关的运行成本,关系到反腐保廉的实际成效,促使后勤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积极按照总理会见全国机关后勤工作先进代表时提出的“清廉、节俭、奉献”的要求,带头厉行节约,切实有效地搞好机关后勤的效能建设。同时,我县督促各机关单位科学编制后勤经费开支预算,坚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各类支出,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做到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关资源的效能,大力降低了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成本。如政府机关办公大楼竣工交付使用已达XX年之久,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各种设施设备不断老化,需要大量的维修费用。为减少开支,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政府机关后勤人员自己动手进行维护抢修。据不完全统计,此举近五年来,共节约大楼基础设施维护费用XX万元。通过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后勤建设,机关后勤费用大幅度降低,与前五年相比,直接降低了XX%。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几年来,我县在大胆借鉴学习和勇于实践中,机关后勤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与上级对机关后勤事务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在由以前单一的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后,我们的管理理念仍不能够跟得上发展的要求,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二是部分机关后勤工作引进市场机制,主动参与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能力低弱。三是随着后勤改革的深化和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关后勤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这些都影响了后勤管理效能的提高,制约了后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改进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建议

改进和加强机关后勤管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走社会化管理的路子。为此,建议在今后的机关后勤工作中逐步探索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工作理念创新

以“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为目标,突出抓好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两个重点,强化管理、服务和经营三大功能,着力推进工作理念、服务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创新,力求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以及后勤资源利用管理等五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二)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

逐步将后勤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大力引进社会服务进入机关后勤服务领域,使后勤管理部门不是从形式上,而是从实质上切实从行政事业单位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开放型后勤服务经营实体。如,通过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县级四大班子重要会议、大型活动接待服务和机关大院的保洁工作,逐步将县政府所属宾馆、车队、食堂等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推向市场,使其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减轻财政负担。

后勤服务理念范文6

一、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进程当中,文化建设逐步推进,日益渗透到各项服务以及管理工作当中,对后勤工作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不过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管理文化建设滞后

当前,高校的后勤文化多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后勤文化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激励以及号召力不断下降。

(二)服务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日趋稳定,工作人员容易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从而放松对服务质量以及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就导致后勤管理者满足于已有成果,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

(三)缺乏长远规划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很多高校的后勤单位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借助于后勤实践及时总结升华,从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后勤文化。

二、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后勤人员素质

高校后勤最主要的竞争表现在管理质量以及服务质量上。其中,管理工作以及服务工作的核心要素都是人,管理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最终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工作人员的尊重与理解,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说是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基础。优秀的组织在建设自身文化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高校的后勤机构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高度重视他们的参与权以及决策权,从而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后勤机构要利用工作人员的业余时间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让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活动加强沟通了解,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高校后勤拥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从而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健全后勤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艺术,强调刚柔并济。其中刚性管理是借助于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依靠强迫以及惩处等方式开展。柔性管理主要是依靠启发、激励等途径展开。柔性管理以工作人员为核心,强调那些内在的、非强制性的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更加重视感性。健全后勤规章制度一方面需要完善刚性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柔性管理。通过刚性管理当中的制度以及纪律来约束工作人员活动,通过柔性管理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动机,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从而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这样一来,就能够营造一个理想的文化氛围,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自觉执行工作任务,发挥自身潜能来完成工作。

(三)塑造后勤核心价值观

高校的后勤机构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特殊背景,从构建和谐文化着手,明确后勤服务的方式、理念以及内容,从而构建独特的价值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服务理念,也就是要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理念的培训,将满足高校师生需求作为主要目的,通过自身的服务提高高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在后勤服务的方式方法层面,后勤机构要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制度,改变后勤服务理念,提高后勤工作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水平。例如,可以提供主动式服务、感动式服务、全程式服务或者是预约式服务等,来提高后勤机构为高等教育服务的能力。在服务的内容方面,需要综合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不断完善后勤服务方法并提高质量,丰富后勤服务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