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实践报告范例6篇

机械制图实践报告

机械制图实践报告范文1

这个暑假,我们的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参加至少15天的社会实践报告,电气工程专业:数控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一个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生,为了为大二的电路学习打好基础,也为了复习大一所学的机械设计制图以及计算机文字处理,从7月1日到8月7日,我来到南京六角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感受颇多。

来到的头几天,公司领导还没有给我布置什么任务,于是我就在公司里熟悉一下环境。在机械设计制图课上老师讲了一些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表达机械的常用方法,零件制造与零件图,机械传动与传动零件的设计以及简单的零件联结与装配图,现在看见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零件以及由这些零件组装成的各种各样的设备,更有了感性的认识,其中还有一些比课上讲的复杂得多。接着的几天,我进行了简单的零件加工,无非就是打孔,攻螺纹,去毛刺,社会实践报告《电气工程专业:数控社会实践报告》。我还知道了检测螺纹的工具叫做规,通常是两头都有,一头是通规,另一头是止规。检测螺纹时必须要是通规进,而止规能止住,不然零件就报废了。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任何一个螺纹都能使通规进,如果再把零件重新加工一下就可能回增大误差,这时就应用丝攻重新回一下或许就好了。若是不行,再回两三遍。当然并不是零件报废了就没有用了,其实不然,通过再次加工使零件重新具有使用价值。说到报废,其实有两种,分为物废和料废。物废吗,就是加工零件是应工人的不当操作而报废;而料废则是因材料问题使零件报废。

机械课上我们画了很多的三视图,,但今天看到那么多的实体模型,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儿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机床,如车床、钻床、铣床、刨床、磨床、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和数控机床。不管什么样式的床子,都有着各种不同的传动系统与结构,不同的机床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的表面、尺寸与精度。车床用于加工零件上的回转面,如圆柱面,圆锥面各种形状圆弧及螺纹等。车床的运动过程,是采用电机带动皮带传动给主轴系统,主轴变速传动采用的是齿轮传动结构来完成的,拖板的自动进给也是采用齿轮传动和螺杆及齿条传动原理来完成对零件表面加工,包括车削外元表面(包括各级台阶尺寸,外元各种形状尺寸,如圆弧凸凹槽,各种平面,内孔、圆锥面、螺纹等);钻床一般用来钻孔、攻丝;刨床广泛用于加工平面;铣床用来加工平面,也可以加工斜面和各种沟槽;磨床的运动过程,则是采用液压原理,通过液压油量,油压的控制来完成各种运动的,磨床对零件表面的尺寸精度可达到更高的要求和精确的尺寸,并且能够加工一般金属刀具难以加工的合金材料。数控机床对零件加工精度可达到更高的要求,通过编程可完成零件较高精度要求。不同的数控机床可加工的精度不同,而普通一般数控机床可完成的加工精度也不同。高精度的零件,用高档的数控机床来完成,如全功能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就能完成过去在机械中无法完成的精度质量相关尺寸链的技术要求。零件的几何精度尺寸更高,可保证批量尺寸的一致性。操作更方便,零件质量更稳定。

再后来,为了考察我的电脑制图以及电脑排版的能力,我又被安排画了几份cad图纸,并且为该公司的数控机床的说明书在计算机上排版设计,所完成的工作深得该公司相关人员的好评。当然,这得益于平时的努力学习,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我自己虽然完成了画图的任务,但还是发现了一些在学校的制图课上没有遇到的问题,我都开动脑筋把它们一一解决了。在以后的实践中,我都将用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在学校认真学好理论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得心应手。为今后走出课堂,进入市场,迈向社会积累更多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机械制图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贵州民族大学 机电传动控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16-01

一、本院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背景简介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是本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机电传动控制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交直流电动机、步进电机、各种伺服电机及常用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场合和选用方法;利用继电器和PLC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及运行速度的控制;掌握各种常用控制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了解最新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原理和应用并重,元件和系统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目的就是学习和掌握各类生产机械设备中的控制技术。

本院结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制定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选定了由冯清秀、邓星钟等编著的《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教材,开课时间定在大三的春学期。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不合理

本院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二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程,大三秋学期开设了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这为本门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导致了内容重叠现象的出现。如教材第七章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教材第八章电力电子学基础在大二及大三秋学期已经学习过,如果严格按照所选教材章节进行授课,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讲述的现象,导致出现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状况。同时占用了宝贵的课时,教学中,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授课教师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所有内容从头讲到尾,致使学生分不清重点,不能有效吸收,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形式单一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中涉及到的接线图、电路图、特性曲线图、程序图较多,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减少了课堂上板书画图的时间,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把书本上难以理解的图形直观动态地展现出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仍采用以教师讲授的单一灌输形式,这导致了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情况出现。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实验及实践创新不足

本院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只象征性地开设了三个观摩实验,而且由于新老校区交通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开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仅仅是按照实验大纲给定的电路图接线,观测实验现象。不能激发学生思考能力,不能锻炼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的调整

针对电子电力学基础和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两个章节,采取带领学生快速复习的方法,压缩授课时间,教学重点放在应用PLC技术对电机的控制上,并增加工程实例的讲解。结合工程实例,给学生布置调研报告或者实例课题设计,锻炼学生解决简单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考核方式改革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考核环节决定着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表现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这通常是学生们最为关切的。本院现有的考核模式是平时考勤10分、课下作业10分、实验10分以及期末试卷70分。在该模式下学生只需到课,按时完成作业,参加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参加期末考试即可,不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不能评估学生平时对于理论力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对考核方式进行渐进性改革,针对14级学生采用期末成绩70分,实验10分,平时考勤5分,课堂表现5分,实例设计报告5分,作业5分的模式,强化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讨论、实践操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改革,学生课堂活跃度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针对15级学生,将采用期末成绩60分,实验10分,平时考勤5分,课堂表现10分,实例设计报告10分,作业5分的考核模式,进一步强化学习课堂表现和实践应用环节,调动学习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应用创新能力。

3.授课方式方法的改革

3.1 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

改变由教师单一灌输的形式,采用师生互动-角色转换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知识回顾和总结环节课时比例。以直流电机基本结构为例。首先,授课教师先通过PPT课件结合一张直流电机简图A向学生讲授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组成;接下来换另外一张简图B让学生分组讨论,指派一名同学上台讲解;台下同学就简图的每个部件进行提问,并对部件结构质疑,如极靴电枢铁心表面为什么冲槽?极靴做成这样的形状有什么作用?试讲同学针对问题一一解答,授课教师最最后点评并进行知识总结。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加深了知识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应变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2 采用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机械零件和电器元件,导致对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实际应用及控制方面知识匮乏,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本院下一步将计划采取设备器械进教室,学生进平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器件、设备带进课堂;在机电传动实验室基础上建立如“全方位移动机器人”“无人机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挖掘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到机电项目中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勾连起来,使机电设备深入学生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四、结语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机电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让学生明确其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积极性,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冯清秀, 邓星钟. 机电传动控制[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6.

[2]王才东,杨文建,王 辉.《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73-74.

机械制图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李红(1974-),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项目编号:GJ20130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14-03

英国的教育、学术和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其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本科生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巴斯大学成立于1966年,是一所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全英排名前十,在英国国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巴斯大学的电子和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15个学科被评为“杰出”(最高等级)。其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在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巴斯大学工程和设计学院的本科生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学制和课程设置、授课形式、设计类项目、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等教学环节进行介绍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

一、教学分析

1.学制灵活,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并重,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巴斯大学工程和设计学院的本科教育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BEng,学制三年或四年)。本科生在入学时只分专业,在大学二年级学期末根据前两学年的成绩申请确定学制。四年制学士学位在学业的第三年增加工程训练实习环节。学士学位根据第二年和第三年的考试平均成绩、设计分数和工程实践成绩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学士学位第I等级(BEng Honours degree class I),第Ⅱ等级、Ⅱ等级,第III等级和无等级。学位等级直接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和是否可以申请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有关。[2]这种不同学制、不同等级学位的划分,形成了灵活的培养机制,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也为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了可能。

巴斯大学每学年29周,每学期14~15周,其中教学11周。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程均为必修课。包括66学分的机械工程和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24学分的数学、计算机工程与软件课程;24学分的设计和材料课程,6学分的实验及应用工程。第三学年学习的课程有30学分的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课程,6周12学分的全天的以小组为单位的课程设计和6周18学分的工程设计,以及一定时间的工程实践训练。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学”、“热流体”、“固体力学”、“设计”、“材料和制造”、“实验方法”、“工程技能和应用工程”、“测量仪器”、“电子和电气驱动”、“系统和控制”、“建模技术”、“现代制造-综合设计”、“制造和服务”、“结构力学”、“机械振动和噪声”、“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等课程。与国内该专业课程设置相比,没有“英语”、“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各课程学分基本为6学分,各学期学习任务均衡。课程体系既重视专业基础和机械原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实践环节。前2学年,使学生了解包括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一些最重要的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最后1学年,学习与学位相关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进行全天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和工程设计,锻炼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企业工程管理的能力。

2.授课形式灵活多样,实用高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英国大学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3]根据不同种类的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手段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质量。主要包括讲授课、辅导课、实践课和研讨会等。

(1)讲授课(Lecture)。其在前两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较为常见,课堂人数从几十到几百不等。一次课50分钟,教师利用传统的板书结合多媒体手段集中授课,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记笔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些小问题,师生有一些互动。国内高校此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指定具体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力争面面俱到。而英国高校讲授课一般没有固定教材,授课教师自己组织教学内容,做成课件(PPT)或者讲义,免费分发放给学生。讲义后面一般列有教师制作讲义所参考的和推荐给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这样一方面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认真备课,及时了解所讲授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使课堂讲授内容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课堂上看似轻松,仅仅一个小时左右,课下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辅导课(Tutorial、Problem and feedback)。其是讲授课的补充、反馈、巩固和实践。主要是讲解和辅导与讲授课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对讲授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反馈,导师或者助教处理作业中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完成实践作业,学生分组讨论等等。

(3)实践课(Laboratory、Computer、workshop)。包括基础实验课、上机课和设计制作类课程。基础实验课主要是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实验。教师或助教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每次实验提交实验报告,与国内高校基础实验课相似。上机课主要是根据要求完成相关的程序调试、设计作业等任务。设计制作类实践包括设计过程、制作过程、展示过程。

(4)研讨会(Seminar)。是工程学院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

3.设计类项目特色鲜明,为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平台

工程学院与设计学院非常重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设计类项目,此类项目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课程小组设计项目、全日小组设计项目、个人设计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在这些设计中实行导师制,每个导师负责一组或者若干组学生。导师和学生每周固定时间举行碰面会,学生汇报工作进展,教师检查进度完成情况并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设计类项目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于所学知识实践和创新。

课程小组设计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专门的全天的设计时间,学生利用辅导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完成。成绩占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例如在机械系机械工程专业的Design,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2课程中,要求学生设计福利裁剪和折叠装置。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个人,分工协作完成个人的特定任务和小组任务,最后提交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计划书、构思设计、设计报告、图纸、定货单等。此装置在下一学年将由本组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成样机,制作过程和样机作为下一学年设计课成绩的一部分。

全日小组设计项目是指三年级(MEng学位课程体系)第二学期的课程设计,名称为小组设计和商务工程(Group Design and Business Project)。此类设计是以小组为单位,既包括技术设计还包括商业运作和管理内容。实行导师制,时间是12周全日设计,每组6个人左右。每个人在此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包括项目经理、商务经理、市场经理、销售经理、商业发展经理、产品经理、实施经理、财务经理等角色。每个角色不但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还要对整个小组负责。需要提交用户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技术设计报告、技术细节设计及相关图纸、商业计划等与此项目相关的文件包。每一项都有相应的、明确的成绩评定方法。设计项目完成后,学生要制作海报,对自己团队的项目进行宣传和展示,接受学生、教师的提问和外部评审专家的评审。

个人设计项目(Individual Design Project)是学生最后一学年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当于国内的毕业设计。一般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的10月开始,到第二学期的5月底结束。每个学生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导师提前列出供大家选择的题目,或者学生自己跟导师协商拟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整个设计过程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最后提交报告和与设计相关的文件包,并且制作海报或产品模型,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宣传和展示,接受教师、其他同学的提问和外部评审专家的评审。导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评定成绩。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英国大学的成绩评定形式灵活多样,课程评价包括期末笔试(Examination)、课堂测验(Test)、课程作业(Coursework)、小论文(Essay)、展示(Presentation)、报告(Report)、小组项目(Group Design)等形式。典型情况下,在第一、二学年的总评成绩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80%,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20%,所占比例与国内类似,其中每一课程的作业必须合格。课程考试前,教师不进行针对性辅导,只是在校园网上公布本门课程前三年的试卷,但没有试题答案。目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卷题目一般都采用4选3(或6选4)的方式;[1]试卷中通常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创新。试卷一般为百分制,教师判分标准比较严格。学生40分以上为合格,60~70分的居多。不合格者允许一次免费补考,成绩单上将会显示原来的分数和补考分数,以此约束学生自主学习。

5.辅助教学体系完善,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学习保障

学校设有教学促进中心,其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学生开设相应培训课程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写作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信息和IT技能培训、数学技能培训、学生发展规划培训等实际应用技能训练。通过这些课程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英语运用能力、熟练运用IT技能获取必要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各类数学和统计问题的能力。教学促进中心要与大学学生会一起定期收集各类与教学相关的反馈信息,如对指导教师、课堂、学生的评价,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等。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并将学校听取学生意见后进行的重大改进工作反馈给学生。

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电子教学(e-Learning)服务。学生可以利用先进、高效、成熟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下载课件、讲义等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通过论坛与同学和教师及时进行沟通并讨论问题。

学期中,巴斯大学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每天开放24小时。图书馆藏有50万册图书和期刊,并订阅2000种杂志。图书馆设置了800多个自习座位,装有400台个人电脑、计算机工作台,并有笔记本电脑的连接插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文献资料。

二、能力培养

灵活的学制,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多样高效的授课形式,特色鲜明的设计类项目,灵活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以及完善的辅助教学体系都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与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培养自学能力

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学能力。讲授课一般没有指定教材,[4]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和参考书目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给定的框架内去学习和了解相关内容,通过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吸收此门课程的精华,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理论和知识点。从课程作业、小论文到设计类作业、综合报告,都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完成,且在论文后面要详细注明引用的参考文献,严禁抄袭。虽然每节课只有1个小时,每学期只有大约11周的上课时间,但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图书馆、电脑上查阅文献,学习理论,动手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精心设计的设计类项目,鼓励动手实践,激励开拓创新

工程学院尤其注重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固体力学和设计”课程中,进行机械赛车设计(the Dragster Challenge),教师仅提供给学生车轱辘、小轴、弹簧等基本零件,学生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赛车设计,教师根据赛车的行走情况和速度评定成绩。小组设计项目也是如此,教师分配给学生题目,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再到商务运作都由学生自己策划、设计制作完成。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动脑、动手,还要有一定的创新之处。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口头展示,合作交流,培养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许多课程不仅需要提交小论文、报告,还要进行口头展示(Presentation)。学生要通过海报、PPT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并进行演练,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经过3~4年的类似训练,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能恰当地包装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在小组设计中,设计项目模拟公司运行和管理模式,由教师根据学生基本的情况进行分组,给每组分配相应的题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项目,需要每个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沟通交流,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三、结论

通过在巴斯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的交流和学习,对巴斯大学工程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生成绩评定等进行了系统的了解与研究。其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以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方式与理念,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左,李建增,张云,等.英国高校本科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2,(3).

[2]安琦.英国大学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浅析[J].化工高等教育,

2003,(1).

机械制图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考核方式;考核目标

Reform on Test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e” Lesson

WANG Tao TANG Jie WANG Hao

(Mechanical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AUC,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In college education, it is always a hot research point how to test the students. In the paper, the reform on test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e” Lesson is proposed, which can change a simple test only including term-end testing and attendance at ordinary times into a multi-objective test including class test and test after class. These reforms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many aspects.

【Key word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e; Testing way; Testing object

1 目前的问题

当前普通高等教育中,一般对教授课程的考核主要由期末考核来完成,在成绩的最后评定上一般由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以中国民航大学的课程为例,一般期末试卷成绩占最后总评成绩的85%;而平时成绩占15%。这种评定方式的缺点是过于单一,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仍是决定学生能否通过考核的主导因素;同时,当前的考核方式也忽略了课程自身的特点,不能做到量身订做。以笔者讲授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其重点是需要学生掌握现代制造方法,切削刀具和加工工艺等知识,如果仅仅是采用期末考试试卷的评定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工艺方案的讨论环节则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有必要对该课程的考核评定方式进行改革。

2 考核方式改革

图1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先前的考核方式的构成,从中可以看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先前的考核主要由期末成绩(85%)和平时成绩(15%)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可完成理论知识的考核,但对于实践知识的考核则明显不够,虽然在平时的实验中可完成一部分实验实践的考核,但实际教学中仅仅4个学时的实验明显不足。另一个不足是在工艺设计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上应该增加讨论环节。借鉴罗云林等[3]将总评成绩分为平时考勤、作业(15%),实验(15%),三次平时测验(30%)和期末闭卷考试(40%)的做法,根据《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我们设计了机械制造基础的考核构成,如图2。

图1 先前的考核构成及对学生的要求

图2与图1相比增加了分组报告,工艺设计和课上互动3个目标,并相应调整了各项在总考核中的所占比例,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学科综合能力和课上讨论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2 目前的考核构成及对学生的要求

3 结论

本文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例,通过对其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细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分组报告,工艺设计,课上互动和考勤成绩,来达到对学生课程掌握程度的全面考核。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械制图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研究;课外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17-02

一、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和应用计算机等能力,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我校而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我校机械类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第一门工程设计类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

二、现状分析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1.我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对牛头刨床、插床等传统加工设备的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其机械动力学问题。课程设计模式缺乏整体性思维,设计题目陈旧且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缺少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机构的选型设计等。

2.题目相同,设计的机构一致,只是原动件的位置不一样。故对学生而言,缺乏创新能力的训练。

3.课程设计的设计方案与内容相同,学生缺乏查找资料、方案陈述与讨论、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等环节的训练,与当前企业的需求脱节。

(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目前,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种类繁多,面向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科技活动有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制造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数控加工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应用技术大赛、汽车节能竞技大赛、大学生方程式汽大赛等等,对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有限、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缺乏主动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课外科技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有限,单纯地为了竞赛而组织的实践活动,由于受时间和名额等因素限制,难以在学生中广泛地组织开展,从而使受益学生的数量受到了限制。

三、教学研究思路

参与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有兴趣和热情,但人数有限;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人数多,但积极性不高,过程不认真,往往抄一份报告敷衍了事。因此,如何利用学校目前课外科技活动开展良好的氛围,将科技活动融入课程设计教学中,使科技活动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四、教学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课程设计题目研究

为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计的题目可借鉴课外科技活动的主题,或参考具有生产实践背景的工程实际项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机械原理课程课题讲授内容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使课程设计的内容更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

譬如,借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题“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提炼出“多功能黑板的设计”、“便携式可调折叠桌椅的设计”、“自动黑板擦的设计”等设计题目;借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题“钱币的分类、清点、整理机械装置;不同材质、形状和尺寸商品的包装机械装置;商品载运及助力机械装置”,提炼出“硬币分拣器的设计”、“硬币包装机的设计”、“纸币分类与计数装置的设计”等设计题目。

(二)课程设计内容研究

课程设计内容着重于机械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机构运动的分析与设计、机械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等三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引导学生应用ADAMS等软件进行机构设计与分析,完成机器总体方案设计。由于将科技活动融入课程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多样化、生活化,[2]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设计内容改为与科技活动相关的产品综合设计,保证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此外,课程设计增加查找文献资料、设计方案陈述与讨论等环节,旨在锻炼学生资料文献综述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协作交流,使学生熟悉产品设计流程和报告书写格式。以往笔者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过程中发现: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第一项任务往往是调研,即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现有产品的现状与技术特点,归纳出开展科技活动的技术线路、研究方法等等,这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目前教学模式往往忽略这一项内容。

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笔者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了监控,在相应时间节点安排了必要的教学活动以及详细的设计任务,如表1所示。

(三)课程设计方法研究

近几年指导学生科技活动过程中发现,几乎每项科技活动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往课程设计结果往往停留在几份图纸和书面报告,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机构或机器是否可行不得而知,所以积极性不是很高。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运动仿真已轻而易举,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且企业对应聘者也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可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如引导学生应用ADAMS软件对机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和运动学仿真,[3,4]使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到提高。

五、结论

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学生科技活动相结合,既丰富课程设计的内容,增加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于科技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

经过教学研究与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得到改善,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近三年,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小龙,刘相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82.

[2]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98-99.

机械制图实践报告范文6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创新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Huiling, Li L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nstructing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system; analyzing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innovation as the core, ability as a main line, rea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resear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od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courses.

Key words: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system;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我校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机械制图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绘图以及读图能力;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设计知识并具有创新设计的能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基础知识和具备机械零件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能力;机械工程材料主要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选择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的能力;机械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背景下,我校十分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工作,但是由于概念抽象又具有较强实践性,师生普遍反映机械基础课程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其实,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是前后衔接、贯穿全程的课程体系,共同成为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石。

1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绪论课是整个课程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开设课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着重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的实际物体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具体性与实践性。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1)播放视频展示机械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如加工中心、机器人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掀开高科技产品“神秘”的面纱,并暗示学生只要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来,将来就会成为这些产品的设计师。(2)案例教学法,比如制作多功能椅子,第一,我们要进行市场调研,确定椅子的功能和规格;第二,根据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确定实现椅子功能所需要的传动机构,根据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确定椅子各个部位的材料,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确定椅子在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第三,根据图纸加工各个零件,装配、调试到产品合格。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能够了解到即将学习的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用途,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绪论结束时,布置一些题目要学生课后思考。随后在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时,给学生一一解答,并与他们讨论,直到课程结束,所有解答全部完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有所用。例如在机械制图绪论课结束时,笔者布置了4种不同类型和结构的零件要学生思考如何绘制零件图,同时布置了4张零件图和1张装配图要学生思考如何读懂工程图。在整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调动了课堂气氛,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教与学的过程。

2精简教学内容,构建机械基础课程体系

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范围广、教学内容多、课时数相对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第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师为目的,有些太深奥的理论可以选择性地讲解,比如机械制图中的旋转法、机械工程材料中金属学方面的晶体结构理论等。第二,应不断更新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删除当今工程技术所摒弃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介绍现代设计方法和检测手段。第三,严格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日历,严格根据教学日历备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是由已知知识推导出待学知识,确保整个教学内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

其实,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组成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某一门课程的完整性,还要注意本门课程与前面课程之间的衔接,让学生自然过渡到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来。比如,圆柱齿轮减速箱可以作为几门基础课程之间联系的桥梁,机械制图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绘制减速箱的装配图以及各个零件的零件图;机械原理课程教授学生减速箱的工作原理、如何选择合理的传动比以及确定齿轮的规格;机械设计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减速箱的连接装置、密封装置、装置以及如何确定各个零件的结构与大小;机械工程材料教授学生如何恰当选择各个零件的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提出零件的技术要求。在每门课程的绪论部分,我们都可以把减速箱作为一个引子引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从机械制图课程开始就对减速箱比较熟悉,所以在随后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每学一门课程都是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有课程构成了前后衔接、贯穿全学程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由于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所以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注入式”教育,让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可采用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让教与学互动起来。比如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讲授读装配图时,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读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作答,再针对难点重点讲解;在机械设计课程中讲授带传动张紧、安装和防护时,让大家一起讨论都有哪些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授课中,形成互动。另外,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结合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实际应用。

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因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工程实际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来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网络和电视录像的辅助教学作用。如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清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形态,或播放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录像,如齿轮的加工过程,表面粗糙度的检测过程等,变抽象为形象,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这样可将不易讲清,学生难以理解,实验中又看不到的现象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重视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介绍实验背景、原理以及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精力放在引导、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上。实验方案的选择、具体的实验步骤由学生完成,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加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只能告诉学生结果,实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思考,从实验现象中认识本质,每门课程结束后,应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设计综合性实验。比如在机械设计的实验中,除了满足基本实验外,可开设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螺栓连接综合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理论、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考核模式

考试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课程应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目前,机械基础课程一般采用以笔试为主的闭卷考核方式,以常见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题型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一卷定成绩”的做法不仅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反而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试卷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学生最终成绩可由3部分组成:试卷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试卷成绩占60%,由期末考试笔试获得;实验成绩占20%,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做实验的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给予评分;平时成绩占2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以及考勤等给予评定。这种考核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较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6结束语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石,应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程的纵向课程体系。同时,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贴近实际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各门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当然,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断完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雷声,吴跃波.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3):61~63

[2] 孙志忠,汪治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23(5):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