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培训课程范例6篇

电工安全培训课程

电工安全培训课程范文1

Abstract: Shanw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ets up "Electrician Operational Security Technique" course in 2004.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electrician operations, they must have the operation technology, safety knowledge and safety awareness. Through long-term practice teaching and groping, we have designed four teaching modules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basic theory of electrician safety technology, electric instrument use and repairing and maintaining in low electrical voltage running system. In some respects of the idea of course teaching design,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tc, we have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Expecting to construct this course,we conclude and analyze our prac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more systematically and objectively.

关键词: 电工作业安全技术;课程建设;工作过程

Key words: Electrician Operational Security Technique;course construction;work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236-02

0引言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开始设置《电工作业安全技术》课程。课程开设之初只是为满足于《低压安装检修电工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考取,使学生在毕业后可做维修电工工作,增加就业机会。其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其内容主要围绕考证大纲的内容,课程考核仅限于考核标准,以考取证书为目标。近年来,通过对市场调研和往届毕业生工作情况信息反馈,了解到电子电工类专业很有必要开设该课程。2007年后,该课程设置为本系电子电工类专业专业课程。

在多年的课程建设中,该课程形成了职业化课程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教学团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凸显了该课程特色,使该课程成为我院职业化特色课程之一。作为该教学团队的负责人,笔者现就该课程建设浅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的战略意义

电工作业是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特种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而电子电工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都要从事工业、企业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他们在从事工作过程中,需要电工作业的安全技术及实际操作能力。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产生,它主要强调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突破传统的学科框架,将工作过程的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按照职业要求构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

在《电工作业安全技术》课程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这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学理念,围绕相关行业标准,紧靠工作实际,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并针对工作过程实现具体任务化,以任务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课程建设设计

2.1 课程建设设计理念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系课程教学团队与汕尾市安全技术监督局培训中心、本地区相关行业一线工程师强强联合组成了教学团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队伍。在课程设计中结合用人单位需要,以行业规范、岗位需求为指导,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使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证和顶岗实习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基于工作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习、模仿、实践、提高”的过程进行项目教学。通过案例、模拟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工业企业实际操作的实战纳入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低压安装检修电工作业的一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基本电工工具、电工仪表,安装低压电气线路和设备,毕业后可以“零距离”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组织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起草制定了《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本课程以这一大纲和考核标准为依据,结合行业规范及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由基础平台的电工安全操作技术领域归纳出四个教学模块的学习情境,以此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技术的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部分由法律法规、技术理论、仪表使用、低压运行及维护维修四大模块组成,理论教学课程学习24学时,模拟训练课时36学时,工业企业工厂见习、实习60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共计120学时。有独立小项目和综合大项目,紧扣《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结合《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反映出从校内仿真模拟、校内真实平台的训练到企业实战的综合实践,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操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如图1所示。

四个模块呈现出电工作业安全技术课程应有的专业内容,充分体现出了作为电工作业人员应掌握的电工安全技术。

2.2 课程建设设计思路在建设过程中,以电工安全技术技能培训为主题,安全技术理论教学围绕着安全技术技能的需要而展开,构建安全技术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格局,把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项目,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

2.2.1 教学结构“模块化”第一模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实例分析,结合安全生产法、劳动法、行业规范和规程,分解成三个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相关法律法规意识。

第二模块电工安全技术理论,分解成五个项目,结合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理论考核需要,紧密围绕安全技术理论部分考核,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电工安全技术的标准和要求。

第三模块电工测量仪表使用,分解成三个项目,结合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实操考核需要,进行模拟测量训练,让学生掌握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和维护维修的基本方法。

第四模块低压运行维护维修,包括了维修电工作业人员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分解成六个项目,紧扣实操考核内容进行实战训练,让学生具备电工作业人员应有的实际操作能力。

2.2.2 教学内容“行业化”课程以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电工作业》为主干教材,以案例分析形式增设第一模块的“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电工安全技术规范”,同时将在“电工基础”、“电气控制技术”中与本行业和证书考核紧密相关的部分归纳成第二、三、四模块,每个模块分解成若干项目。安全技术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安全电工实操内容,以行业规范规程要求为标准,进行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电工作业安装维修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基本达到行业标准,使学生就业以后尽快适应岗位。

2.2.3 教学考核形式――模拟和实践相结合电工安全技术理论部分的考核,根据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理论考核要求,按各模块编制模拟考核题,并将历届考核中出现的题目融入到里面。电工安全技术实操部分的考核,根据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实际操作考核要求,按第三、第四模块的各个项目设计工作任务,制作出多个实操模板,让学生按工作任务在实操模板进行模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实际电路的安装、工具仪表选择、实际测量等。

3课程建设实施要点

3.1 教学团队组成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的认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产生偏差。而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组织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在负责的工作过程中领悟学习理知识,并作出技术判定采取相应技术性的、技术创新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能力为基础,以过程为核心,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心。该课程的教学团队在教师的选用上,采取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相结合的方式。安全技术理论和部分模拟训练内容选用了具有本行业资质和本行业培训教师资格证书的本校教师担任,而实际操作及工业企业实战训练则聘请具有本行业资质和在本行业中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工业企业工程师担任。这样强强联手的师资队伍发挥出特有力量,学校专业教师对所培训的学生及模拟训练设备很了解,发挥出教师的本能的力量,同时由工业企业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程师,以师傅带徒弟的身份弥补了教师缺乏实际作业经验的不足,也使我系教师获取了大量实战经验,使理论更加紧密的围绕提高安全技术技能的需要而展开教学活动。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实施的载体是项目。因此项目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运用讲授、模拟训练、分组实战、一对一实战演练、标准化实操考核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广泛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提供往届实操考核录像、安全事故影视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实现校内模拟训练。更重要的是实训基地中的训练,由工程师将学生带到工业企业,通过实际操作训练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3 训练基地建设课程的实施需要设备和场所的支撑。校内实训基地以电工实验室为平台,制作出与实操考核相关的各种类型实操模拟板和考核板。在聘请的工业企业工程师指导下、进行工业企业相一致的低压配电箱安装、照明电路安装、移动式电动工具使用、交流电机的运行,并深入到实际工业企业见习、参观及实际操作。

4《电工作业安全技术》课程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电工作业安全技术》已经成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化特色课程。2006年,我系专业教师应汕尾市安全技术监督局培训中心的聘请,参与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的维修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书考核培训教学,并于同年参加广东省主办的全国《电工作业安全技术》教师资格培训班学习。2009年教学团队开发设计了十块电工安全技术实操考核板,包括房间照明电路安装板、带漏电保护白炽灯照明电路安装板、带漏电保护单相电度表日光灯电路安装板、三相四线制电度表照明电路安装板、三相四线制互感式照明电路安装板、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板、串联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板、二极管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安装板、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Δ降压电路安装板、自动循环控制电路安装,这些板不但在我校学生参考考核培训中使用,也供汕尾市安监局培训中心考核使用。2009年,教学团队与汕尾市安全生产宣教培训中心合作编写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辅导资料《电工作业》,由笔者主编。自课程建设改革以来,我系学生维修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书考核率逐年提高,2008届毕业生证书考核通过率92.2%;2009届毕业生证书考核通过率96.7%;2010届毕业生证书考核通过率97.0%。

参考文献:

[1]赵晓雨,刘朝禄,刘灿国.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12-13.

[2]谢华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专业课程设计[J].发展,2008(12):138.

[3]《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委员会.电工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4]付家才.电气控制实验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电工安全培训课程范文2

关键词:维修人员 培训 系统化培训方法(SAT)

系统化培训SAT(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方法是制定人员培训大纲的有效方法,制定出满足电厂安全运行的人员培训大纲。能够培养出具有全面工作能力的人员,并且可以使得这种全面工作能力和资格得以保持。

一、培训需求的系统化分析方法介绍

在SAT方法的定义中,将培训管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岗位任务和能力需求分析、培训大纲设计、培训教材编制、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SAT方法针对的是整个培训体系的建立。

二、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培训大纲的编制过程

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在核电站维修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电气专业所管辖的设备范围包括所有6KV以上电气设备部分及公共电源部分,同时还包括了核电厂最根本的发电输出的最后几环:发电机-变压器-送出线等等。

1.高压电气专业主要职责。主发电机维修;全厂电力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及干式变及其附属冷却设备的维修;柴油机发电机组的电气部分维修;220KV 升压站维修;6KV 厂用高压配电装置维修;厂区生产用的高压电力线路维修;厂区生产用的电力电缆及其电缆支架、电缆护套管、电缆沟、电气贯穿件等的维修;全厂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维修;电气设备和各种互感器、隔离变压器、逆变调压器、避雷器、消弧线圈维修。

2.初始培训目标。初始培训应为维修人员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安全、可靠和有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初始培训还应帮助维修人员达到核行业管理团队的标准,包括工作表现、专业能力、人员安全和电厂可靠性。

3.继续培训目标。继续培训是为了保持合格的维修人员能够高水准地完成维修任务。

4.培训途径。维修人员各岗位相关培训需求提出了维修学员为达到初始培训目标和再培训目标所需进行培训的要求。上岗前维修部门负责人可组织对拟上岗人员进行资格考评,可根据该人员的工作经验等,对部分培训科目实施等效处理,然后按以下培训途径进行培训:辅助检修工(初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辅助任务资格;检修工(中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一般任务资格;主检修工(高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所有任务资格。

5.培训内容。根据以上分析,秦山核电厂高压电气维修人员的岗位大纲及课程设计可从授权专项培训、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理论培训、电厂系统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专项培训等几个模块来实现。这些模块描述了维修人员岗位相关培训需求中应包括的主要范围,这些内容来源于行业工作任务分析或运行经验,范围很广。

三、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培训方式框架设计及实施

1.培训方式的构成。在核电厂内,一般培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堂培训;岗位培训;实验室、模拟体和车间培训;计算机辅助培训(CBT);自学。

2.培训方式框架设计。本文根据针对所培训人员的需求及所要达到的培训目标,编制了秦山核电厂维修人员培训方式的设想。在整个培训体系中,根据高压电气维修人员的经验,设置了培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课堂培训的方式,对维修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及核电厂维修员工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培训。第二阶段,使用课堂培训、岗位培训及实验室、模拟体培训几种方式搭配的办法,使维修员工能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根据维修人员的需求进行专业技能、系统知识、设备知识、岗位管理、实际操作等相关的培训。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核特有工种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的、核电站的相关专业检修人员。

3.培训的实施。第一,基础理论模块。对于这部分书本知识,应该以课堂培训为主。在地点上,可以采用厂内课堂培训的方式。同时也可以与厂外专业单位合作,进行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第二,安全授权模块,主要也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实体操作。第三,公共课程培训模块,主要也是以课堂培训为主。第四,管理课程培训模块,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还有在岗培训的部分内容。第五,电站系统和设备培训模块,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采用一些实验室/模拟体的培训。第六,技能培训模块,主要以岗位培训,实验室/模拟体为主。

专业的维修人员有效保证了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随着SAT分析方法在核电站的普遍运用,电厂各处室的岗位培训大纲分析和编制工作正在逐步进行当中。随着培训大纲编制和培训方式的正规化,相信核电人才队伍的建设会越来越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IAEA-TECDEC-380)

[2]HAD103-05核电厂人员的配备、招聘、培训和授权(1996年修订)

电工安全培训课程范文3

【关键词】电教化 手段 煤矿企业 安全教育

所谓电教化手段,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体的多媒体设备及技术。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在安全教育工作中都积极、主动的运用了这个手段,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那么,这种手段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在实施中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深化煤矿的安全教育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在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运用电化手段的必要性

1.这是煤矿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员工队伍的特殊性和安全教育培训形式的落后性所决定的。众所周知,煤矿作业环节复杂,条件恶劣,工作艰苦,危险因素很多,而员工队伍的构成则繁杂多样,既有全民合同工、集体合同工、又有农民劳务工。近年来,随着用工形式的改革,农民劳务工在煤矿井下员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但这些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工作中习惯于凑合、应付,来煤矿前,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技能训练,安全观念十分淡薄,在短期内很难适应井下生产环境、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我们安全生产中的不确定性。而当前,许多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仍延用念文件、提要求的落后方式,员工们或是不愿听,或是听不懂,或是记不住,教育效果非常有限。很显然,淘汰落后的教育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颖、实用的方式方法,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已成为煤矿当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这是电化教育手段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电化手段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形式,具有声、像、色、动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制成有文字、有图表、有色彩、有动画的教育课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具有鲜明色彩和强烈动感的画面清晰的显示在大屏幕上,音像互映、图文并茂、听看兼容,使员工由“听报告”变成了“看电影”,易产生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第二,利用多媒体可以“再现情景”的特点,或是拍摄“事故案例”,或是拍摄各工种规范的操作动作和工作程序,都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用其开展专题教育,可使员工易记、易懂、易接受,入耳、入脑,记得牢,不易忘。第三,这种现代化的媒体形式,为本单位自行动手制作教课件构建了理想的平台。各单位可结合自身的实际,制作各种贴近现场、内容详实、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课件,从而大大增加了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第四,随着声像技术的发展,国家出版部门已发行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光盘,运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可以增加教育内容,使员工更多、更快、更好的掌握安全知识,接受更深层次的安全教育。第五,利用这种现代媒体技术,还可以把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考核结果等内容,通过单位的视频网站,通过井口电子大屏幕、各单位会议室等各个视频窗口滚动播放,使员工随时都可以观看,有了更多的接受安全教育的机会。第六,运用多媒体除可进行多种内容的安全教育外,还可以进行安全规程的贯彻,安全技能的培训,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特别是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一般会受到时间、空间、设备、设施的限制,很难在室内进行。现在利用先进的电化手段,可把包括线路图在内的各种实物影像输入电脑,通过投影仪播放,不但方便了教学,也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如何有效地运用电化手段

依据前文所述,电化教育是一种新颖、活泼、生动,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新型教育手段。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手段,使其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以我公司为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做好基础工作。一方面,投入必要资金,为各基层单位购置了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一方面,组织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撰写脚本、制作动画教材,建立了各种数据库,包括案例教育数据库、规程教育数据库、各工种(工序)规范操作数据库等等。此外,我们还坚持每月制作一部安全动漫画教育片,为有针对性的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准备了充足的电化教材。所制作的各类电化教材,要求不仅要生动新颖、通俗易懂,而且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建立了相关制度。比如,各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区科长、工会主席、安全副职、技术副职5人轮流为员工上安全课制度。明确规定,不管谁上安全课都要制作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完成的安全课次数及使用多媒体的情况纳入干部的月份绩效考核。为使各级干部养成运用多媒体的良好习惯,公司还规定,公司召开各类型的安全会议,相关的发言人员,不管是公司领导还是机关及基层单位的领导,都要事先做好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三是强化了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课件演示比赛活动,以此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电工安全培训课程范文4

关键词:提升;安全;活动;质量;创新

作者简介:蔡丽芳(1979-),女,浙江温州人,温州电力局,工程师;陈晓雷(1977-),男,浙江温州人,温州电力局,高级工程师。(浙江 

温州 32500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106-02

温州电力局隶属于浙江省电力公司,担负着温州市三区、二市(县级)、六县的供电任务。近年来,温州电力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将员工安全教育作为企业安全发展的强基固本工程来抓,分层次、分专业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提升班组安全活动质量的创新与实践,有效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为企业和电网安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实施背景

目前,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大面积停电、群伤群亡等重特大事故;二是温州电力局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时有存在,受异常活跃的市场经济影响,与其他供电企业相比,温州电力局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对工作的专致度相对比较欠缺,一线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还未得到有效杜绝。

电力企业开展班组安全活动质量不高。班组安全活动是持续、深入开展员工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但系统单位目前普遍存在班组安全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班组学习事故通报流于形式,将别人的事故当故事听”的情形在系统班组中屡见不鲜,以致于同类事故、同类违章未能有效杜绝,安全生产形势难以把控。

二、研究与实践

为了切实提高温州电力局系统班组安全活动学习质量,深刻吸取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发生的事故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防范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同时为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教育培训素材,有效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促进企业安全发展,2009年,温州电力局开始着手致力于如何提升班组安全活动质量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充分的调研,发现目前班组安全活动中学习事故通报效果之所以不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照篇宣读事故通报的形式单调、枯燥,员工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事故通报内容不完整,对事故经过及事故原因描述不清,难以从事故通报的文档中知晓真实的事故原因,从而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三是部分事故通报关于防范措施部分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大多是泛泛而淡,起不到安全教育的效果。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温州电力局提出了制作《典型事故案例课件》以提升班组安全活动质量的工作目标。2009年以来,温州电力局成立项目课题组,先后共完成了23个典型事故案例课件的制作,并成功应用于班组安全活动及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

1.成果内涵

《典型事故案例课件》以实用、实效为根本目的,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为背景,专业覆盖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线路运行、线路检修、调度等专业,以FLASH动漫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完整,且能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深刻的剖析,与规程规定的正确做法进行比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具备了充分的表现力、吸引力、易读性、趣味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促进员工吸取事故教训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2010年,该成果得到了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全监察部、人力资源部、电力教育培训中心、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等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具有专业覆盖面广、内容完整、形式新颖、内容针对性强等特点,重点突出了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理念,迎合了当前电力企业安全教育的需求,对提高电力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尤其是提升班组安全活动质量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2.成果特点

(1)原创性。该项目由温州电力局项目组成员负责完成,从素材的搜集、脚本的编写、背景的构思、录音的制作、FLASH的制作等均由温州电力局项目组人员自行完成。

(2)实用性。案例选取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如2009年河北衡水供电公司220kV衡水变电站带地线合闸恶性误操作事故,天津高压供电公司500kV吴庄变电站误操作事故等,专业覆盖广。课件制作过程中,项目组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安全管理要求和习惯对事故过程及原因分析进行了补充完善,弥补了原先事故通报内容不完整、分析不透彻,学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同时,课件突出了作业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将课件内容与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颁发的《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手册》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迎合了当前电力企业安全风险教育培训要求。

(3)突出正反比对教育。典型案例课件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的同时,加强了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防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程条文正确做法(见图1、图2)的引用,部分课件还进行了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的比对演示,使学习者在吸取事故教训的同时,强化了对规程条文的理解,掌握了正确的做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4)标准化制作。项目制作的23个典型案例课件均采用了标准化的制作脚本、录音、人物模型及画面,统一风格、统一模板(见图3),有效提升了课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5)寓教于乐。课件以FLASH动画形式进行展现,并辅以接线图、文字、声音等,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达到了良好的警示效果。

三、实施应用情况及成效

1.实施应用情况

2010年2月,《典型事故案例课件》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2010年“安全学习周”典型学习素材,上挂浙江省电力公司局域网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共享。同时,《典型事故案例课件》还在温州电力局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安全风险教育培训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作为全局安全教育培训尤其是班组开展安全活动的培训素材。同时,该成果也被推广应用于温州电力局2010年、2011年“安全月”活动及2011年安全学习周活动中,作为全局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的重要素材。

2.实施成效

(1)《典型事故案例课件》以FLASH动画形式进行全过程展现,内容生动、完整、规范,取代了枯燥、单调的事故通报,提高了员工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班组安全活动的质量,对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典型事故案例课件》以电力企业当前安全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典型事故为背景,突出作业风险管控理念,在强化事故案例警示效果的同时,强化了学习者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

(3)《典型事故案例课件》为远程网络教育提供了安全教育培训素材,为推动温州电力局远程网络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温州电力局安全风险教育培训系统中,事故案例的学习与安全风险辨识点相互链接,与测验、考试模块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能适用于生产岗位专业的安全培训。

(4)为配合案例课件的制作,项目组成员通过查阅、解读大量的规程条文,强化了对规程条文的理解,提高了事故分析的能力,在遵章守纪保安全中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推动了班组“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活动的深入开展。

(5)为开展安全事故回头看活动积累了宝贵的资料。电力企业在抓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的同时,要时常开展事故回头看活动,通过对以往事故的回顾与反思,使广大员工警钟常鸣。事故通报的事故往往在数年后就容易被遗忘,而且保存与收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制作成FLASH软件并上挂局域网后,为系统单位和班组开展事故回头看活动提供了便捷。

(6)《典型事故案例课件》在局域网内实现共享,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员工可以自主开展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必专门安排教师进行授课,节省了大量开展安全培训教育的开支。

(7)通过提高安全活动质量,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基石。课件自实施应用以来,其充分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推动了温州电力局的安全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近年来,温州电力局未发生误操作和其他人为责任性事故,违章现象呈明显下降趋势,截至2012年2月19日,安全无事故记录达2342天。

四、结束语

《典型事故案例课件》迎合了当前电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班组安全学习活动质量,对推动员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学习规程条文、提高安全意识、提升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防止同类事件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2年,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调整之年,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深入开展“安全年”活动之年,推进《典型事故案例课件》的应用,持续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有效举措,是确保“五大”体系安全平稳实施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启荣.教学游戏课件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安全,

2008,(11).

电工安全培训课程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员工;安全技能培训;移动平台;电力安全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163-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3.073

安全生产是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大量统计表明,人的因素仍然是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员工的安全技能素质始终是影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因素。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快速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素质已成为电力安全技能培训方案制定的重中之重。

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互联网+”将教育推进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

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本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员工安全技能素质提升方案,该方案针对于传统集中式安全教育的不足,用系统化的思维解析安全技能教育的各要素,重构安全技能素质教育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将“互联网+”理念贯穿到电力安全培训中,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电力安全技能素质提升平台(APP)。

1 方案研究现状分析

安全生产一直是电力企业的最大的关注点和难点,快速、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素质上安全生产的基石。为此,电力企业在员工技能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依然有较大的差距。

1.1 传统电力安全培训

经过大量现实案例分析,传统电力安全培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1 培训体系的建设缺乏系统化工程视角的指引,只关注于构成员工安全素质的各个“点”,缺乏“面”的思维,以至于安全素质组成的各要素之间培训上的割裂,与发展不平衡,无法有效推进安全技能素质的整体提升。

1.1.2 培手段落后,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有规划但执行力差,培训最终流于形式。

1.1.3 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化学习,培训成本高;公司员工地理位置分散,不便于开展集中式培训。

1.2 移动学习培训

移动学习培训是继数字化学习培训后出现的又一新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经调研,本文就目前的国内外研究做了以下分析:

1.2.1 与传统信息化培训的趋势对比。移动学习具有传统网络不可比拟的优势,移动学习在未来3~5年内的应用将超过PC应用。

1.2.2 移动学习培训推广状况。

经调研分析,各行业移动APP推广应用对比如图1所示。由图1分析可知,移动学习APP刚刚进入推广期,用户累计效应尚未显现。目前,移动学习APP的开发尚未进入最高峰,产品间竞争尚不充分。

1.2.3 制约用户使用移动学习的因素。带宽和流量要求,是制约移动学习的一个因素。随着移动带宽不断增强、价格不断走低,带宽和流量问题在未来1~2年内会得到大幅改善。

与在线学习相同,目前“内容枯燥,无吸引力”是制约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学习的最根本的原因。

1.2.4 困扰开展移动学习业务的最大问题。移动APP的开发需要成本,尤其开发多操作系统的版本成本较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是企业开展移动学习业务最大的困扰。

目前,移动学习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在线教育竞争的加剧,一些创新性企业极有可能在移动设备上创造出新的模式,移动学习将呈现跨越式发展特点。

2 方案需求

相对于传统电力安全培训,所提方案将实现以下五方面需求的突破和创新:

2.1 突破时空限制的培训

所提方案可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将培训拓展到员工的生活、工作等所有场合,手段更为丰富,学员随时拿起手机即可参加考试,教师拿起手机就可以对学员进行培训。另外,企业员工之间可利用内置的聊天功能沟通考试心得,与老师交流疑难问题,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2.2 移动化的培训

本文方案所贯穿的“移动培训”这一理念将带来学员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主要表现为:通过引入移动培训模式,学员可以利用工作生活之余的碎片时间参加培训。传统培训体系中最难的是长期坚持学习,所提方案开发的APP能够根据老师的设置,每天定时推送一些题目和事故案例,学员花费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即可完成任务。只要学员坚持使用该APP,将会达到长期培训效果。

2.3 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培训

APP根据安全教育学习的特征,在大量用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建模。模型将综合上述因素为员工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在保证基础教育的条件下充分挖掘学员专业学习潜力,从而在大数据的辅助下实现人尽其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4 以用户为主导的题库建设

通过引入UCG(User Content Generate,用户主导内容生成)的内容沉淀机制,可以让学员参与到课件题库的制作过程中。学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将生产中遇到的违章实例、事故案例随手拍成照片、视频上传到平台上;经相关专家审核挑选后,则可以此为素材出题,纳入到课件题库中供其他学员共享使用。通过UCG内容机制,可确保APP中的试题新鲜生动,贴合工作实际。

2.5 实现充满趣味性的培训

本APP拟借鉴移动互联网的典型模式,引入抢红包、PK擂台赛、摇一摇等模式,让学员能以娱乐的方式参与到学习培训中。

3 方案建设

3.1 建设目

本方案拟建立一个具备开放性的电力安全知识培训、竞赛、考核的综合性培训移动平台(APP),借助于互联网、移动计算技术,把电力安全培训贯穿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3.2 建设内容

3.2.1 培训管理。该部分为APP的核心培训功能。APP提供了灵活的课程管理机制,在课程管理的基础上,APP将依据于基于大数据生成的学员学习模型,根据学员的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学员打开APP即可按照培训计划学习自己岗位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可通过APP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

(1)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整个APP培训的基础。教师可以从安全知识库中选择相应的知识点,设置学习课程。APP中内置课程库,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岗位、专业等方式进行分类课程管理;(2)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计划是一个APP化的学习路线图,对学员必须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的顺序、阶段性考核点、要参加的考试等均做了明确规定。为加强培训的针对性,APP允许教师借助于学员个性化学习建模的结果,根据不同类别、专业、岗位员工自身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培训计划。

为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员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APP可提供学习情况监控功能。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员对当前给定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予以点评指导,学员可通过APP自动推送查阅。

3.2.2 考试管理。本APP可提供一套对线上线下的各类考试进行统一管理的考务管理体系。针对在线考试,APP可提供整个考试过程包括考前试卷组卷(手工、自动)、进行考试、试后判卷等一系列的循环技术支持。另外,APP可提高标准试题库,汇集各专业、岗位的试题并进行统一管理。

本APP考务管理模块设计的思路是,围绕着“互联网+”模式下的碎片化考核为核心进行管理。与传统教育下的考试不同,该考试模式具有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在碎片化考核模式下,学员可在教师指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对某个知识范围进行考核或者教师可指定待考核的试卷,将其作为考试计划分发给学员。同时,学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做题,同时,系统可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汇总所有移动答题的结果,生成排名等各类报表,供教师使用。

3.2.3 趣味培训。(1)在线仿真模拟训练游戏。借鉴电力行业的虚拟培训理念,将安全培训中的学习和考核内容制作成内嵌有各类陷阱的小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用户进行学习。该系统为培训人员提供可直接动手操作的仿真设备和仿真环境,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2)竞赛管理。传统培训方式下,为激励各单位的学习热情,通常不定时地在班组、部门、厂级中选派优秀员工作为代表,参加在线竞赛。针对这一需求,APP提供了对在线知识竞赛的支持,并设计规则保证竞赛的公平合理性。同时,系统提供了擂台赛模式,激发学员兴趣;(3)抽红包和摇一摇。为增强学习培训的趣味性,系统增加了抽红包和摇一摇的功能,作为学习、考试的激励手段。

3.2.4 学员评估。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能力胜任模型,对学员的学时、学分、课程学习记录、评测成绩等基础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采用人工智能推理评测数据其底层所蕴含的意义,对员工岗位能力胜任进行有效客观的测评,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能力鉴定体系,同时为员工、教师、管理者提供辅助学习、决策工具。该部分的功能包括:安全能力鉴定评估,薄弱点分析和群体安全素质水平分析。

对于评估结果,系统可形成各类数据分布图、趋势图,从而得出普遍性的安全知识掌握水平的变化、趋势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关于安全生产指导、决策方面的辅助数据。

4 结语

本文所提方案打破了传统安全培训的时空限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培训方案,为电力企业探索如何系统化地培养员工的作业安全技能,如何以人因理论为指导,全面、有效、切实地提升员工安全素质探索出一条新路。本项目所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对相关企业、乃至全国的电力安全技能素质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阳.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

企业,2011,(28).

[2] 郭晓燕.电力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浅析[J].经济师,

2011,(9).

[3] 杨宝.电力安全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

力大学,2013.

[4]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

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

(1).

[5]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

教研究,2016,(2).

[6]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

展研究,2015,(20).

[7] 谭维智.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

的颠覆性创新[J].教育研究,2016,37(2).

[8] 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

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9] 任剑岚.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

电工安全培训课程范文6

一、产生背景

1、现状调查

平煤集团一矿,年产原煤400万吨,是河南省最大的现代化生产矿井。平煤一矿职教中心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得了国家三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基地和国家非煤产业三级安全培训基地的资质,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得知,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靠原来的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作为煤矿企业是要以生产为主,如果职工都去参加培训了,必然影响生产。另一方面:职工参加安全资格培训持证上岗,是国家法律所规定。

2、原因分析

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将产生培训与生产矛盾的几种重要因素进行确认如下:

(1)培训与生产矛盾突出原因之一,是培训模式落

后。经过对2003年――2005年的培训模式调查,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普通教育模式,随着培训人数的增加,生产与培训的矛盾进一步突出。

(2)教学方法单一。原有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

教学为主,学员到校参加脱产培训,教师课堂上讲课,学员坐在教室听。教学形式枯燥无味,加上学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大,有都有生产任务在身,造成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不理想。

(3)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广泛。缺少现代化教学设

施,如:电话教学设备,电视教学,网络教学没有运用,造成培训覆盖面小,培训空间也只能限制在教室内,培训时间也只限于在校学习的时间。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以上几点是造成工学矛盾的主要因素。那么是不是能找到一种既不影响生产,又能让职工按时参加安全资格培训的办法那?针对造成工学矛盾的原因,我们认为: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原有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学规模,实施全方位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能力和效果,才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概念和内涵

以往的安全技术培训模式是从普通教育模式嫁接过来的,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如果完全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必然有不适应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培训的先天不足,煤矿开展安全技术培训更是如此。普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普遍经过系统的师资专业知识学习,学习对象都是青少年和儿童,他们记忆力强,教学理论性强,学习内容都是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时安排全国统一,学习时间也是固定化、程式化的。而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师来源大多是从生产一线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资专业培训,缺乏教学技巧,在培训教学岗位时间长了,脱离生产一线,所掌握的知识往往落后于生产实际,培训教材也很难适应企业生产的实际,学习对象都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工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记忆力也不能和少年儿童相比,又都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在身。很难安下心来坐在教室学习,因此,学习效果和质量也难以保障,平煤一矿是一个特大型矿井,有井下生产人员6200多人,按照有关规定大多数职工必须参加安全资格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按照以往的培训模式,无论是从培训规模,还是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都难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内容和做法

1、全方位培训主要包括内容:

(1)、送教下队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把如:皮带队、运输队、放炮队等这一类工种集中的单位,采取送教下队的方式,如:安全资格复训,把教学大纲规定的36课时分解到一天1.5课时,利用基层单位每天的班前会和班后会讲课,这样原来需要一个星期36课时的教学就分解成一个月每天1.5课时,每天同一教学内容讲三遍,一个工作日下来所有职工都能参加学习,在管理上同在校教学管理一样,选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下到基层单位,严格按照有关部门教学教学大纲规定和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教学、管理和考核。虽然教学周期长了,但可以同时对很多基层单位进行复训,这种方法基本上能解决培训与生产的矛盾。

(2)、集中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那些分散到各单位的工种集中起来到职教中心参加复训,如:井下电钳工、采煤机司机、支架工等这一类工种,大多数基层单位都有,每个单位抽出几人参加集中培训,采取集中教学的方法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3)、网上远程教学方法。为了确保送教下队和集中教学的培训效果和质量不受影响,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平煤一矿局域网这一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我们平煤一矿早就建立了局域网,各基层单位都能随时上网,一矿职教中心在一矿网站上开辟了职教之窗栏目,把安全资格培训内容,制成教学课件,在网上定期。

(4)、电视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矿电视站,把安全资格培训内容制成电教片,相同内容每天分三次播放,使全部职工在不同时间段都能观看。

2、提高培训能力。

(1)、增加能容纳180人的电话教学教室一个。加上原有能容纳80人的电话教学教室一个,使同时参加电化教学能力规模达到260人。

(2)、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任基层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一矿职教中心的兼职教室,弥补专职教师人员的不足,使教师队伍能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

四、实施

1、送教下队,采取送教下队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搬到基层,在安全资格复训中,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每期36课时分解到每天1.5课时,这样既不影响生产又使职工按时参加了复训。2006年7月――2007年11月共下队送教36期1296课时,培训职工4380人。

2、集中教学的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2006年5月――2007年11月,采用集中教学方法,共开办各类安全资格培训班31期,培训职工1426人。

3、网上教学,2006年7月~2007年11月以来,一矿职教中心年在一矿局域网站上通过职教之窗栏目。安全资格培训(复训)课件50多件。安全技术培训覆盖了一矿部分生产单位,区域和家属区域,无论在培训的时间上和空间上,还是在培训内容上,基本上满足了职工学习安全技术知识的需要,特别是对正在参加培训的学员,有更多的学习技术知识的空间和时间。

4、电视教学。2006年6月~2007年11月以来,一矿职教中心通过一矿电视站,共播放煤矿安全知识电教片《井下电钳工》,《采掘班组长》、《机运班组长》等安全培训知识电教片36套。有效的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多时间短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深受职工的欢迎。

5、装备电化教学教室。2007年1元月一矿职教中心装备了能容纳50人的电化教学室会议。2007年11月底,职教中心以对原有能容纳80人的电化教学教室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对原有的能容纳180人的普通教室,进行了电化教学设施的装备。使同时能上电化教学总能力达到310人。基本上满足了开展电化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扩大了教学规模。

五、效果检查

从统计中看出,2007年培训人数为4343人。由于这期间大部分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生产人员安全资格证书进入复训期,另有有很多职工又兼职其他工种,持双证甚至三个资格证上岗),因此培训人数远远大干2006年以前的人数。但是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当,有效的缓解培训与生产的矛盾。

1、开展安全资格培训工作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平煤一矿做为部级三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施行全方位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推动平煤集团其他单位开展安全资格培训起到了师范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