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范文1

在当今的白酒市场中,无论是高档品牌,还是中、低档品牌,对白酒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最大的品牌因素均不在产品方面,而是在品牌文化所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性需要方面。目前,在定位于中低档市场的众多白酒品牌中,品牌的精神文化内涵几乎都是一片空白,大都只能依靠白酒企业历史、名气、包装、质量、价格等非常被动的、低层次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于是造成大部分中低档白酒品牌内涵的不完整,各品牌间的对比优势微弱,这可能就是白酒业品牌集中度始终是如此之低的关键原因。

不少白酒经营者也许认为,品牌高中低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白酒产品的质量、价格、包装上面,这是非常狭隘的认识,事实上品牌文化的差异才是核心所在,因为人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当今酒类市场,品牌所能满足消费者精神需要的文化差异才是成功的关键。不同的消费层次对精神满足需要的类型和迫切程度是有差异的,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酒文化是难以满足许多消费者的精神需要的。

茶和酒的传统文化是有很大共通性的,近几年茶饮料市场的成功对白酒行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茶饮料当初如果象现在的白酒行业一样死死抱着传统茶文化不放的话,绝对是不可能形成现在这样巨大的市场规模的。可以说茶饮料市场开发的成功最主要原因在于抛弃了传统的茶文化,重新赋予了她新的现代时尚文化。

对各种层次消费群精神需求的差异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白酒行业冲破传统文化的约束,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制定新的品牌战略,赋予品牌新的内涵就有了正确的策略导向。改变白酒行业品牌分散的现状,使市场朝少数白酒大品牌高度集中发展就有了希望。

一、我们应该对白酒的消费过程、情景、消费者主要类型等与精神需求的关联性进行推理,找出相关的精神性需求,并依据不同的消费者类型按照关联性的强弱进行排序。关联性越强的需求对购买的决策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对目前白酒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品牌进行分析,衡量其品牌精神性形象的类型、比重、适合的消费者类型,以及目前的市场影响力等。

三、根据以上两个阶段结果,衡量企业的资源和实力条件,选择最有利的细分消费群作为目标顾客。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范文2

在西方,“文化”一词虽定义繁多,理解各异(尤其在学者之间),但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人类所能想到和知道的事物中最好的那一部分”,基本相当于我们常说的“高雅文化”。这种观点最早是由大学者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所的,他断言,文化是“一种对完美的研究”,是“人类所思所知的最佳之物”。例如,贝多芬的,达芬奇的绘画,密尔顿的诗歌,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在此含义上,与中文中的“文化人”中的文化有相近之处。文化的另一含义使用得更为普遍,即人为之物的全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文化是人类获得和建构的总和,是人类生活与其动物祖先之生活的分水岭”。这种观点可追溯到18世纪的德国家赫德(Johann G. Herder 1744-1803)。从学科上分,前者又称为“人文派”定义,后者为“社科派”定义。

总的来说,今天人们用“文化”一词时多是用其“社科派”含义,也就是说文化是指人猿相揖别之后的所有人为之物。在这个大房子里,人们又根据不同标准把其分为不同的若干房间--子系列。按地域分可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再细分又可有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等。 按科目有文化,文化,企业文化等,按时间可以分为古代,,当代等。不同地区的人由于受不同意识形态的和生活习俗所至,其分类基点不尽相同,因此又有了一些不同的类别。例如西人喜欢辩证地分类,单一文化和多元文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种文化和子文化等;而中国人一般并列分类,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时空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但客观而言,不好说一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先进或落后,尤其从地域上更是如此。因为文化是所有人为之物,地域文化是那个特定地域的所有人为之物,它总是会同时包含着正面的和负面的成分,因此,不存在谁优谁劣的,也没有先进落后的问题。由于气候、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其文化的也不同,但都有其存在的必然。例如亚洲人多食谷物,欧美人多吃肉奶,这里没有先进落后之别。吃熟食被认为是文明的源头之一,但爱斯基摩人的吃生肉却是他们在没有蔬菜的情况下摄取某些维生素的唯一途径。因此,“先进”或“落后”这类主观性很强的词语是无法正确地描述他们这种“生肉文化”的。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范文3

1.国外包装平面设计

在外国的包装平面设计中,对于产品的包装有明确的相关法律规定,比如禁止产品的包装费用大于产品成本,对于包装的设计进行大力的支持。像日本一个杂货品牌“无良印品”,不仅产品注重纯朴、简结和大方,在包装设计上也是遵循以人为本、简单、文雅,包装上面没有任何品牌标志,这种设计理念,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再如美国的KFC包装设计上,通过肯德基爷爷的画像,营造出了一个产品包装设计人性化、亲民的效果。此外,国外的包装设计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并支持设计师的设计工作。

2.国内包装平面设计

在我国目前的产品包装设计上存在设计意识薄弱、抄袭严重、传统文化设计运用不当的现象。比如胜过中常见的饮料中,有“大个核桃”冒充“六个核桃”,这不仅会影响到产品设计本身的营销,对于消费者心理还会产生很大的排斥;再如知名的凉茶饮料王老吉,套牌的假饮料在包装的平面设计中仿制真品包装;再者如中秋佳节的月饼,在包装设计中,存在包装的外观过于华丽,产品本身远不及一个包装的设计成本,这种现象错误的理解了产品包装设计的价值;还有就是在运用传统文化上,包装的设计图案云产品本身并无联系,或者使用的传统文化元素寓意不好,没有科学合理的运用。因此,在包装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营造出符合产品本身,并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包装平面。

二、包装平面设计中营造传统文化情境

1.传统文化特点在包装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在于有强大的民族性和地域特点。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画、和民族特有的历史,在我国酿酒的历史有着7000多年,是世界上公认的白酒故乡,相比外国的葡萄酒、鸡尾酒有着独特的特点,在古代人们常常喜欢饮酒作乐,在喝酒的时候进行书法创造、绘画创作、写诗、唱歌等等,此外中国的酒文化还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酒礼”、“酒德”。基于此点,在酒品牌之中“酒鬼酒”的包装设计就很好的运用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情境。首先是酒的内在包装,采用陶瓶,与玻璃包装瓶子设计相比更具文化气息,在瓶子的上印有传统书法中行书的“酒鬼”二字,然后是产品的外在包装,采用传统文化中绘画风格,采用一个人背着一坛酒,加上一首诗词:“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形成了一幅《酒鬼图》,这种包装平面设计不仅传统了中国的就文化,还将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绘画特点等元素融入到了酒的包装上面,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文化韵味,使得“酒鬼”这个酒品牌凸显了特有的品牌效应。

2.传统材料在平面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材料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象体现,比如纸质、木质、布料等等。目前很多产品的包装采用的是化学方法进行的加工,这不仅对环境会产生污染,对于消费者直观感受来说,没有亲和感。包装材料是包装平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传统的材料进行产品包装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包装的环保、清洁,还有利于营造出一种自然质感和纯朴的气息。比如茶具、月饼、中药材等产品包装上,采用传统的材料进行包装平面设计,不仅可以达到环保、运输成本低、印刷精美、效率高等使用优势,还可以促进产品与包装的完美结合。在茶产品中,福建某品牌茶叶包装采用竹筒以及牛皮纸材料进行茶叶的包装,这种设计理念首先就与常规的塑料袋包装设计有所区别,另外营造出一种原生态的茶叶生长和采集环境,这种包装设计符合茶产品本身的气质。还有常见的糕点包装材料上,使用油纸进行包装,这可以勾起老年人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

3.传统文化色彩在包装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在传统文化的色彩使用上,既有一定的使用规范,比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权贵等等。在现代的产品包装中,利用传统文化中色彩的不同定义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表现。例如在喜糖的包装平面设计中,都是采用以红色为包装的主颜色,这种设计颜色,给人一种喜庆、欢快的感觉,还符合喜糖的价值用途。再如书籍包装的平面设计中,在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的书籍包装平面设计中,采用以蓝色为底色,白色留空进行字体的安排,这种设计彩色就是利用了传统文化色彩颜色的意义,营造出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书籍价值,会令人感觉到书籍的阅读价值,符合书籍的承载价值。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包装平面设计对于产品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包装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可以营造出符合产品价值的情境。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传统文化理念与包装设计产品价值的相符合,通过正确、科学、合理的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运用方法,使的包装的平面设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营造出包装的平面设计与人们的思想认同产生共鸣感,满足人们碎玉包装平面设计的追求和期望,促进我国产品包装设计市场的发展。

作者:杨少华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焦瑞琪.传统文化在当代包装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21):89.

[2]陈怡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文学:中,2012(4):214-215.

[3]李桃桃.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2):145-146.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范文4

一、现阶段工人文化宫在繁荣民族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1、工人文化宫在繁荣民族文化的功能在削弱

工人文化宫的在以往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文化活动,从教育培训到娱乐功能再到各个协会无所不包。但是现在工人文化宫的功能在不断的被分流,特别是在社会兴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家庭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增加,多种媒体正在不断的兴起,正不断的冲击着工人文化宫的功能。工人文化宫的市场正在不断的萎缩。当然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来,工人文化宫的功能也是在不断的缩减,之前少数民族活动文化展览和技艺的展示和传授不断的在文化宫中出现,但是随着大宗传媒的出现,很多电视、广播成为了人民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造成了工人文化宫功能的逐步缩减。

2、工人文化宫本身阵营在缩减

工人文化宫本身阵营的缩减不仅体现在文化功能的不断缩减也表现在工人文化宫的数量和人员不断缩减。主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工人文化宫开办各种第三产业和经济实体,原有的文化宫的建筑几十年没有改造。文化宫的硬件设备完全落后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方面的软件也是缺乏,现阶段很多职工文化专业已经在高校逐步的取消,专业性人才缺乏,老一辈的工作者逐渐退休,新鲜血液补充量较少,严重制约了文化宫的专业性发展,特别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专业的专门性人才更是缺乏,导致了身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宫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性指导。

3、运行机制落后

在市场经济确立后,如果工人文化宫还是依旧沿用传统经营模式,专门依靠拨款来维持势必会被市场淘汰。文化宫的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文化宫没有了市场,有的文化宫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被淹没有的却像乘风破浪,总结其原因就在于运行机制落后,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二、工人文化宫在繁荣民族文化的措施

工人文化宫要在繁荣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正确的策略,首先文化宫要能够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予以发展。民族地区有着丰厚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相对经济资源而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更是它的资源优势。文化宫要利用民间歌舞、戏曲、剪纸、刺绣、民居、岩画和民间故事、民间文学、宗教艺术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潜在的资源优势,文化宫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资源。

1、文化宫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支柱

文化宫要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例如开发文化旅游展演,既发展了文化又增加了经济收入,逐步探索一条以文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另外国家对文化宫要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对文化宫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为文化宫的良好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壤和气候。

2、文化宫要形成独特化的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宫要依托自己的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大做文章,开设民族文化发展道路,例如与各大旅行社联合在剧场开设少数名族演出专厂,让来桂林旅游的游客欣赏到地道的民族风情,开设少数民族展览,让市民在休闲之余领略名族文化。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生态保护。

3、树立民族文化精品意识,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文化宫要由教育娱乐转向大众娱乐和技能学习转变。首先文化宫要突出娱乐休闲性,开发与少数民族技能和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授和展示表演,突出少数名族文化特色,让人们在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之下进行休闲,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在少数民族绘画技艺、工艺品制作、织染工艺等方面下功夫,增加文化宫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

4、文化宫要密切和民族特色的企业联系,扶持特色企业文化建设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 隐性文化 英语教学 意义

外语学习者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却往往有深入不下去的感觉,“瓶颈”效应凸显。此时的词汇量的大小、语法能力的强弱似乎已不起作用。像汉语一样,英文文章除了我们喜欢琢磨的词、句,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流淌着作者的思想、价值观。语言文化包罗万象,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语言形式本身,那么学生学的语言必然是浅薄的,最终也必是失败的。文化的影响是深层的,是深远的。如果学生不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心领神会”,他们的学习必然会陷入误区,学习效率和准确率也必然大打折扣。

1.什么是隐性文化

对本研究来说,分清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弄清隐性文化的概念和意义才能使他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将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类型。

隐性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是文化中最不一般、最少共有的特征,它们是构成文化内容多样性的基础,只有在文化的最为精深微妙的自我意识之处才能关注到它,它由“纯粹的形式”构成,没有具体的内容,却是“指引行为的模式”,体现了文化的核心。而显性文化则“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的规律之中,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来,它既有内容又有结构”。[1]

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如果说有的话,大都针对的是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即社交礼仪、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家庭模式,直到具体的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排队文化、足球文化等(浦小君语),也就是“显性文化”。而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还有深层文化(deep culture),即价值观、伦理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却鲜有人关注。根据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理论,这也是隐性文化。而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止步于纯粹的语言形式,亦不能自足于强调了几条表层文化,而是应从意识到操作上都有深层的文化意识。

2.如何应对隐性文化语言习得造成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了文化,文化渗透在语言中。语言又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自然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体现出来。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并不是除了听、说、读、写技巧以外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巧。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各个方面的背后。

2.1词汇方面

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在它的语言上,更是体现在这个语言的词汇中。大的词汇量不等于得体的英语能力,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其所著的《语言学》一书中区分出了意义的七种类型,其中前两种是概念意义和伴随意义。概念意义是可以通过词典、语法书等能够查到的固定意义。外语学习者不论掌握的词汇是多还是少,多是指这种概念意义。而伴随意义是对概念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包括比喻义、联想义、借代义等。这是隐形的,在词典中、工具书中根本就查不到的,但是这种意义对于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来说,不言自明,一般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这种伴随意义是一个非常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就我们的高中生而言,由于受到语言环境限制,想要克服这个障碍,除了自己要有文化意识外,教师平时的讲解和渗透仍是主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有此意识,并且有着深厚的学识,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掌握词汇的内涵意义。[2]

2.2听力方面

很多学英语的人,词汇量很大却听不懂本族语者说的话。这是因为他的词汇缺乏“深度”,或者是词汇的单薄意义孤零零地存在,而没有也不能激活其他图式。

由此,教师在训练听力时,要做的不仅是反复播放,不仅是让学生听出某个词、某句话,不仅是强调多准确的发音,而是要融入大量的单纯词语之外的文化知识,包括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这正是我们要进行的文化开发的部分。适时地补充、渗透这些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2.3语篇与阅读

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与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表层结构部分是指印在纸上的文字;深层结构部分是指所印文字所表达的含义。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表层及深层部分的结合过程是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阅读理解。[3]根据图式阅读理论,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

所谓语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整体对待。它不仅重形式,而且重功能。[4]教师对于课文或者其他阅读材料,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形式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领悟作者文章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感受作者的意图。并结合文章的语言,有目的地传授与目的语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包括分析逻辑、观点、思维方式和词句表达方式。要认识到语篇本身不仅仅提供了纯粹的语言知识,而且提供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等。总之,语篇教学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更强调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此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课堂内、外作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把英美国家的文化对英语语法、句式、结构的影响融入教学之中,对那些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和课文,要注意加以解释和补充。这也可称之为“文化旁白”。

3.结语

鉴于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实现中学英语教学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中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对文化认识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英语教学目标绝对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必须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统一起来,做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并重。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广大教师应改变那种英语教学单纯面向高考的做法,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旨,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己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美]克拉克洪著.高佳等译.文化与个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8.

[2]陈茜.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J].武汉:当代经济,2008,(11).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理解范文6

[论文摘要]中国广告曾走过模仿与追赶西方的道路,现在到了创新与崛起的关键时刻,在继承与扬弃传统文化的争论中,许多国家的广告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尝试从中国元素的角度探讨中国式广告的发展道路,认为中国元素是中国广告崛起于世界的根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广告的发展策略。

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是一个时展的产物。我们无法否认欧美国家的广告根植于发达的商业基础之上,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培育了成熟的广告文化,其现代广告理念、形式和技法给中国广告带来了很多冲击与启示。刚刚起步的中国现代广告从它们那里学习与模仿是进步的一种捷径。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广告慢慢失去了自己的面孔和信念,这不得不让中国广告人忧虑了。上海梅高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6年第13届广告节“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的演讲中说:“中国的广告业虽然经历25年的发展,但如果25年前不懂得向西方学习,那是自己的无知,而25年后,还一味地崇拜西方,那就是自己的无能。”中国元素的缺乏究其原因是一种民族的不自信。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7月在上海广告界刮起了重视“中国元素”的旋风。“中国元素”的倡导是一次广告界的集体反思,它对民族精神的寻找和民族自信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元素的内涵

关于中国元素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国内知名的创意人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著名广告人上海梅高公司董事长高峻说,中国的创意人必须看到所谓的中国元素不是一种图案,是由中国文化派生出来,用于沟通使用的素材,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灵智精实整合行销传播集团大中国区执行创意总监黄国雄说,我理解中国元素的定义应该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出来,发现并加以运用。智威汤逊上海创意总监朱海良说,所谓中国元素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能反映中国、认知中国的东西。说实话,现在说的中国元素有点狭窄。除了具象的之外,更应该包括那些抽象的。比如龙、旗袍、长城、书法等等图像化或者符号化的东西都是中国元素,还有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等也同样是中国元素。哈尔滨海润国际广告传播集团的董事长潘阳认为,只要是最纯粹的中国文化及符号图腾,都可称之为“中国元素”。

其实以上表述中国元素概念的内涵都具有如下共性:一是代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图像、符号、文化。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元素的内涵是:被历代中国人所认同,代表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图像、符号、文化等具象物质和抽象的精神元素。

二、中国元素是中国广告崛起于世界的根基

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历史风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规范体系等。同样,中国广告要发展亦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土壤才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年来,由于过多地模仿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国内许多作品缺乏自己特有的文化元素,因而在国际舞台上无一席表演之地。西方的广告人说中国的广告没有自己的创意,但他们来到中国后,却被中国文化的许多元素激动着。意大利等国的设计能在“国际主义”盛行的潮流中独树一帜,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的作品中秉持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民族又现代是他们保持自己不被淘汰的秘诀。日本、韩国、泰国,也已经在回归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创造出了不少让世界惊讶佩服的富有创意的作品。在2006年one show广告大奖中,泰国的广告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这其中,最让评委们欣赏的是他们的民族特色。在一些国际性的设计大赛中,中国作品能让评委刮目相看的也往往是那些为数不多的“中国元素”作品。意大利设计师Rosa说:“不管是意大利设计师还是法国设计师,他们的设计往往是符合或者融合本国元素的东西,而中国如果丢掉本土的东西的话,便没了特色,也缺乏市场竞争力。我觉得还是要融合中国自己的东西,让世界为你们而疯狂!”

我国也有一些成功运用中国元素获得国人认同的广告策划。如杭州的江南水乡——“华立·碧水铭苑”房地产广告,它继承和创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精神和园林精神,以天人合一的文化追求拨动了杭州人的情弦,撩拨了人们对青山碧水、围墙庭院、幽径长廊的传统私家园林的怀想,成功的文化营销使楼盘开盘不久很快就售罄。又如“北京吉普——精神世界的传奇英雄”车广告,以《赤壁篇》《长坂坡篇》把越野车的野性与沧桑怀古的历史融为一体,塑造了孤独、豪迈,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凸显了“豪气顿生”的品牌个性。历史文化、精神与消费心理的完美把握,使品牌形象全新提升。正如美国职业设计师联盟主席、纽约广告节董事长James Msmyth先生感叹的那样:中国元素的广告创意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同。2006年中国的广告创意作品在参加纽约广告节的评选中,有29个作品获得奖项,这些作品都是具有很强中国元素的作品。

可见,中国广告要崛起,必须立足于中国元素这块土壤,这样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广告,从而在世界广告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中国式广告的发展策略

如果说“中国元素”的倡导是民族的反思和自信的呐喊,那么运用中国元素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式广告则是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必然途径。

1.从中国元素中获取中国式广告的创意灵感

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广告独特的创意源泉。酒广告、茶广告、房产广告等无不与中华民族的酒文化、茶文化、居住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节日促销广告更是紧扣本民族的节庆文化进行的广告活动,如春节的大红喜庆气氛、灯笼、鞭炮、对联;中秋的圆月、月饼、思念的古诗词都是广告创意的来源。不少西方大牌公司采取国际化与本土化接轨的策略,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突破口而打人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如可口可乐的广告与中国春节的年味结合,喜庆的大红、热闹的场面,配之以中国结、鞭炮等中国传统的东西,很快就拉近了与中国人的距离,结果可口可乐销量巨大膨胀。奥迪公司深谙中国政府官员显示权贵气派而又不想过度张扬的心理,故推出的奥迪A6豪华而内敛,成为中国政府不少机关单位的公务车。一些西方商业巨头则从《易经》《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中将中国文化的儒、释、道教义演绎成策划和营销之道,征服了中国的消费者。

北京李奥贝纳公司的李宁飞甲《墨球》篇获得2006年“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全场大奖。该广告采用中国的水墨元素和太极展现运动的张力,黑白世界中突然出现李宁牌的红色标志“一切皆有可能”,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它把现代的运动精神与中国画的水墨意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中国水墨和中国功夫这两个最传统的中国元素再加上技术层面上的美观、国际化的音乐,使它成为中外裁判一致认可的好作品。

每一届奥运会的广告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大比拼,成功者都是以他们的民族元素和民族精神征服全世界的。如我国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它是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文化的一个创举。设计者从中国书法、汉字、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撷取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使作品赋予了独特的民族风味。“舞动的北京”既像一个太极者,又像热情奔跑的运动员,还像舞蹈的“京”和“文”字。中国汉字的笔韵、传统的篆刻形式、醒目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热诚和稳重的处世态度。中国元素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2.把中国元素作为中国式广告设计的基本素材

中国的汉字、书画、文学、建筑、戏曲、音乐等元素都是广告创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尤其是汉字,可以说是中国元素的本源,从欧洲越来越多出现的印有中国汉字的服装,到北京奥运的标志图案,都能看到中国元素的本源来源于中国文字。有一则著名的公益广告就是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功能。画面上首先出现在脏乱的旧报纸上一个毛笔书法字:森,然后逐步演变成林、木、十。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得森林去掉一个“木”成为了“林”,再去掉一个“木”成为了“木”,再砍掉树枝,就只剩下“十”,这让人联想到“十字架”,环保寓意得以巧妙阐释。

剪纸、刺绣、陶艺、竹编、根雕、民族服饰等民间艺术也是设计掘之不尽的宝藏。1988年《红高梁》参加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式上给观众免费发送红色粗布对襟小褂,背后印着“红高梁”三个大大的汉字。这一乡土艺术品大受外国人青睐,西柏林街上一度一片“红高粱”。1.5元的小褂成本却做了大广告。可见,中国元素的丰厚与博大永远是广告人取之不绝的活水源头,是中国广告走向国际的根基。广告人应站在更新的视角,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风味的经典之作。

3.用中国文化元素塑造中国式广告的灵魂

广告不仅是商品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人类几乎有一个共通的本性——从具体物质中吸取文化价值。”“一直以来商品都拥有功利主义和文化象征两重意义。”作为推销商品的广告必定关注人类的本性,使广告包含着某种文化精髓的因素,而对民族文化的归依与认同是最能震撼心灵的作品。堪称中国特色的经典之作“百年润发”电视广告,使用了京剧这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演绎了一个温情含蓄和忠贞不渝的东方爱情故事,使广告的商业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带给人们强烈的震撼,这种独特的东方品质,引起了中国人的心理趋同。

我国不少的酒广告,也是从中国的酒文化中取出“礼、团圆、家、福运”等元素,从而让食品走上文化层面,为人们所接受的。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寿、富、康、德、和、孝是美好人生的六大境界。“金为至尊,六福至美。”“金六福”迎合了人们盼福和企盼吉利的传统文化心理,塑造出了中国的酒文化。它的广告语“好日子离不开她”、“幸福的源泉”、“中国人的福酒”、“奥运福金六福”,一直贯穿着“福文化”理念。福文化缔造了“金六福”的神奇。从1998年诞生到2001年,短短3年时间就做到新锐白酒第一的规模,2004年销量突破20亿元。金六福称:我们不仅仅卖酒,我们卖得更多的是福。“福”文化赋予“金六福”广告灵魂,使品牌具有了别人无法复制的令人喜爱的个性。

反之,如对民族思想的漠视,则必然带来广告与文化的冲突。长城、石狮、龙、凤凰等作为中国的图腾,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或符号,而是民族精神与民族人格的象征物。1998年飞利浦移动电话广告,手握手机的巨人一屁股坐在微缩的长城上引起了民众的指责。而2005年立邦漆《龙篇》更是掀起轩然大波。画面上亭子的两根立柱各盘着一条龙,但是左立柱色彩黯淡,龙紧紧地攀附在柱子上;而右立柱色彩光鲜,龙却滑落下来。中国龙在涂了日本漆的柱子上滑下来了,怎能不让人联想起那段沉痛的历史?风波由此掀起。中国民众愤怒了,风波在道歉与广告停播后慢慢平息,但它却给所有的广告创意人一个启示:“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如果缺乏对历史和民族心理的深刻理解,再独特的创意也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是无法令人接受和喜爱的。

4.辩正地融合与创新,打造既民族又世界的现代广告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我们应以世界性的审美观,在世界与民族中找到一个嫁接点,充分融合,才能打造出属于本民族同时又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现代设计。国学大师张岱年说:“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也无论是国粹主义还是‘全盘西化’,都走不通,只有辩正的综合创造,才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坦途。”

麦当劳和肯德基成功地把中西文化结合,征服了无数的中国人。他们的广告既宣传了食品,又传播了西方的快餐文化。他们以中国的儿童为主,所倡导的不讲究营养,只求方便、快捷的快餐文化,使中国的孩子们从小就对它“情有独钟”。但他们也意识到在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吃饭绝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交流感情、表达爱和关怀的方式。所以麦当劳通过广告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思想,即吃麦当劳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麦当劳甚至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现代化幸福生活”的象征之一。肯德基则营造温馨与乐园的快乐家园氛围,这都是中国儿童喜爱它们的一个重要心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