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例6篇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风险生成因素;风险管理;途径

一、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生成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生产代表农业生产领域,它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交融的特殊再生产方式。相比于工业再生产,农业再生产的风险因素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培育生成不但具有严谨的系统性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与粮食农产品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波动也肯定会影响到它的价格波动,进而造成价格风险因素,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因素,即农产品供应链的价格风险。作为再生产物质,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来源于宏观经济变量,它也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系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来自于宏观的农产品市场金融价格风险主要生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类:

第一类,即宏观经济因素。它就包括利率、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货币供应链以及消费指数等等因素。

第二类,生产资料价格因素。它就涵盖种子、肥料、饲料、油料等围绕养殖需要所存在的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因素。

第三类,国内市场及国际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时刻变动的,其中粮食价格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因为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农产品品种,所以它们彼此之间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会很大。

第四类,自然灾害与疫病。这两种因素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当旱涝灾害或疫病来临时,蔬菜农产品与肉禽农产品都会受到其直接影响。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

首先,要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益。农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实体资产使用效率,从成本节约角度来有效增加销售总量目标,形成互补效应。虽然说互补效应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但也要注意它易于被其它企业所模仿,让企业自身失去核心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该在农产品供应与流通方面突出隐形资产作用,即发挥本企业独有的资源及技术优势,让其成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源动力,进而让其它企业所无法模仿复制,确保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应。

其次,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满足农产品供求关系,围绕市场探清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本质原因,并寻求价格稳定方法,避免由于其价格风险过大而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危害。因为它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民及居民生活收入支出,一方面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所以应该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及物价,确保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的波动趋势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济在社会中地位非常关键,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是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据我国农业部及商务部近五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尽管不断经历重大自然灾害、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实际上其价格波动于供求环境在本质上并未发生过多改变,供需量基本维持平衡稳定状态,且略有盈余,如表。

在我国,农产品是国民日常需求中占比重最大的消费品,也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所以有效管理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满足多方需求,稳定社会金融经济整体健康稳定有序运转,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农业部与商务部在过去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在鲜水产、鲜蛋、鲜奶、粮食方面价格波动变化不大,鲜肉、蔬菜与水果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它们的年增长量趋势也更加明显,呈现典型的价格周期性波动。这不但是因为水果、蔬菜与鲜肉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因为国民普遍对这3种农产品的需求导致生产性更为突出,以下给出2011年~2015年度我国粮食与鲜肉两种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曲线图,如图。

如上图中虚线部分为我国粮食在6年间的价格波动趋势曲线,它相比于实线部分的鲜肉价格波动更加稳定,没有特别起伏部分,这充分证明了我国鲜肉的供需量变化更加突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途径

1.基于订单融资封闭流转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融资呈现特殊的抵押融资模式,考虑到其订单契约是无法交易的,所以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需要通过订单金融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信用贷款目的。考虑到农产品的自利性适应因素诱惑极大,有可能导致经销商违约,造成农产品流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要巧妙利用农产品现代化电子批发市场,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控融资行为,主要来说本文给出两种金融融资资金封闭流转制度做法。

首先,可以采用“一单一贷”做法,该做法通过某个订单来实现一次金融机构融资,但它并不能在同一个金融机构或不同金融机构实现两次或以上次数的融资。所以为此应该首先从电子批发市场发出公告,并与其签约合作协议,通过银行来提供订单融资,以便于直接从电子批发市场获取直接信息与融资申请贷前风险评估报告。对现代农产品流通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相关制度安排是有必要的,即“一单一贷”技术,因为它能够大幅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贷前风险评估效率,使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波动降低,确保市场农产品价格稳定,降低供应链大风险概率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是“回款锁定”,该做法通过融资者质押订单所涉及的一切农产品,在产品交割以后再获取现金,但现金并非进入融资者所存取交易账户,而是进入只能存入不能提取的保证金账户。这种做法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批发市场必须用融资者的资金进行金融机构还款付息,然后再将剩余资金汇入融资者交易账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保险机制,它能够几乎完全杜绝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的扩大,逐渐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风险管理效率。

2.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与一般独立组织不同,它的内部行政约束手段与制度不够充分,许多契约也不够完备。所以应该根据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分散且经营规模小的特点来构建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制提高交易流通信任制度,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种契约的正确顺利履行。

五、总结

从2003年~2015年间的农贸市场价格指数描述统计就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方差高达8.34400,而肉类产品的波动方差为8.683346,相比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更剧烈。它们都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稳定运行,最终导致供应链利益分配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所以,政府目前应该加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力度,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市场主导角色出现,主动参与农产品生产行业流通交易活动,做好规则制定者与服务者之间的角色转变,同时在制度、税收、财政与信息方面给予农产品供应链以足够、可靠的后盾支持。

参考文献:

[1]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189-191.

[2]黄寒.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机理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30-31.

[3]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24-27.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种植;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

一、引言

近期来, 农产品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农业自然灾害、农产品滞销到农产品食品安全再到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的运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问题, 越来越暴露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脆弱性无疑给农产品种植者带来各种风险,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现在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供应链管理上,却很少研究农产品种植的风险管理,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种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以便保护农户的利益。文章将农产品供应链看成由农产品种植过程,加工运输过程,经营消费过程三个环节构成,建立了从农产品种植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即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风险指标权重进行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国内外农产品种植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众多文献中,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定性、定量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均被不同程度的加以运用,并显示了各自的特色[1]。Smelzer和Siferd(1998)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风险管理问题,为更好地从采购管理角度理解农产品 供应风险管理,他们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主动积极的采购管理有利于控制农产品 供应风险。Tah.J.和Carr.V.(2001)研究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供求风险,指出了当前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工具和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个等级风险统计结构的风险描述语言,作为一个可共享的知识驱动风险管理方法,并界定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涵义,建立相应的补救措施。此外,还简单分析讨论了建立风险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风险管理的框架。近年来,由于食品供应链合作的重点由原来的保证供货质量逐步转向加强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农产品 供应链管理的每个部分或要素间的互动都是通过信息沟通来完成的,农产品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让农民、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建立协同关系来提高整个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国内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中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做了研究[1],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提出应健全供应链信息网络,并对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 控制方式包括信息标准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效信息传递、信息提供方式选择、信息反馈的控制等。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风险, 显着地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为此,彭泰中和廖文梅(2007)采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主体的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后,针对市场交易中信息弱势方农民的特点,提出应从政府行为、农业组织合作经营、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防范和化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 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影响, 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困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甚至会影响农业战略结构的调整。郝庆芹(2006)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农业的生产特征、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王晓燕(2006)从农业风险的角度阐述了农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两方面内容, 提出在农业风险有效识别的基础上,在政府有关政策扶持下及在农业经营者及风险专业经营机构的配合下,对农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在源头上控制农产品 供应链的风险。

三、风险识别与评价

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3]。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和可能性[3]。风险识别主要是对风险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条件、供应条件、销售条件在各个时期变化很大,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产品资源相对来说越来越稀缺。因此有效识别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有利于缓解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3

内容摘要: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实施准入制度和实时监控与动态跟踪管理,构建具有可追溯性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等高效运营的基础,是北京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并就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等三种具体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构建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封闭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物流模式 核心企业

自2006年首次提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概念以来,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一直是管理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以农产品安全为目的,利用封闭性的生产经营渠道,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并通过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创新,确保农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到销售终端处于多层次的监督管理和检测之中,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最终实现农产品消费安全的供应链系统。

北京市是一个特大型的农产品消费城市,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新鲜化、无害化、及时化的要求,一直是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来看,近年来,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超市、专卖店等为主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出现了自营、中介主导型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型等农产品物流模式,但目前仍存在着物流环节多、物流效率低、物流信息流通不畅、供应链缺乏整合等问题。现阶段解决北京市农产品物流问题,关键是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起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发展专业化物流配送。因此,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价值、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与效益、提高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北京市世界城市的形象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提出

模式是人们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演生出一种新知识。按照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是某一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使人照着样子去做的一种标准样式”。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对农产品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物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农产品物流渠道结构特征与存在形式,它包括渠道结构、物流形式、物流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关系、合作组织方式以及各主体间相互协调的手段,等等。科学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资源整合、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提高企业响应市场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是在封闭供应链上对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高级形式。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都具有物流市场化、信息化、一体化、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并且每种模式的发展都与其所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时,应遵循农产品物流模式演绎规律,适应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发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符合农产品物流特性,做到物流环节精简、物流信息传递顺畅、物流环节衔接无缝、物流专业化运作。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需要通过一系列运行策略来实现维护农产品物流及安全的目标,它需要核心企业发挥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因此,封闭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是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以及核心企业与分销商、分销商的分销商及一切向后的关系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作为整个链条的管理者,其协调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核心企业除了充当本链条的管理者之外,还要能够保持链上企业之间的信任和交易关系的稳定。任何一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增强整条供应链的价值、提高整体效率都会认真考虑本链上其它成员的利益,并通过突出核心企业的管理地位,使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供应链联合体,与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核心企业。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是封闭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是封闭供应链上农产品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是封闭供应链上农产品质量的“保证中心”。

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总体思路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以及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市应从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高度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问题。在现有农产品物流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核心企业为链主构筑农产品供应链,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经济活动纳入到封闭供应链的体系之中。在封闭供应链内部形成围绕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中,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构建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搭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良性的、现代化的运营机制;对整个封闭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可靠性,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在封闭供应链外部,通过着力于服务体系的培育,推动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良性发展,构建起柔性好、响应快、过程简洁、信息共享、运行效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新模式。

(一) 建立封闭供应链成员的准入制度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保证整条封闭供应链的健康运行,核心企业要对封闭供应链成员实行一定的准入制度。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应依据现有政府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供应链运行的标准体系,包括信用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流程标准等。企业要想加入这条封闭供应链,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封闭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都会影响整条链的利益。在封闭供应链建立之初,就要按照规定标准对加入供应链的成员设立准入制度,并应依据现有国家标准及其他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从而对供应链成员进行有效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二)加强农产品检测和实施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以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安全为首要目标的供应链。参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在多级供应链物流节点上设立严格、可靠的流程监督和检测模式,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这个多级检测节点体系中应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方权威监管机构,这个权威监管机构可以由政府部门或行业权威组织出面担当,并与封闭供应链成员企业保持利益关系上的独立。同时还应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机制。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可以强化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的责任,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优化整个封闭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哲学,其精髓主要体现为: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通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地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强调供应链整体,以及核心企业与相关成员的协调运作;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

在农产品物流中导入封闭供应链管理,并非只是渠道成员的简单合作,而是通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要实现供应链总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等。

(四)实施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机制

在构建基于封闭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模式时,必须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加强整合,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营能力,努力寻求合理的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并通过转换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具体形式

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关键是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核心企业是整条供应链得以维持的中坚力量,具有提升供应链的能力。作为供应链的领航者,核心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强战略整合力。考虑到北京市不同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发展情况,从封闭供应链对核心企业的要求出发,研究者认为有可能发展成为核心企业的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因此,以上述三种主体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将是北京市未来一定时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三种具体形式。

(一)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随着企业化批发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组织管理机构,对市场内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相连接,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价格、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些成熟、规范的批发市场运营商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承担封闭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角色。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来担任,通过将前一体化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环节连接起来,通过将后一体化将农产品的分销和零售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存储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条封闭供应链中,担任核心企业的大型批发市场运营商负责组织协调整个封闭供应链,制定供应链成员的准入标准和封闭供应链流程规范,并依据第三方监测部门的行业产品质量标准订制更加严格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并定期与合作伙伴探讨供应链合作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条码、射频等)记录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备追溯查询,负责整条供应链质量安全。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

整个封闭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农产品及其相关的加工品都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流动,并通过封闭供应链上供应商、批发市场运营商、零售商三级节点的三级检测,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不会采购非签约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经销商和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也不会销售给非签约的零售企业。

该模式供需、质量、价格等信息在链条上交流畅通,能有效提升物流功能,使得供应链整体绩效得到提高,能确保交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为满足北京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产品高档化、多元化、营养化、快捷化的消费需求,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商业信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它们具有组织协调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的能力,有一定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加工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它们的生产经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所在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因此,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作为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立社区专卖店或直接进入超市,控制销售终端,组织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2所示。

该模式流通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冷藏、保温物流运输条件,提供及时、快速的配送服务,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

(三)以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的模式

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的上升,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超市购买各类农产品。超市以其商品标准化、加工化和包装化经营所具有的优势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北京等大城市,生鲜农产品日益广泛地进入大型超市的生鲜区,从而促进了以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的产生。实践证明,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是最短的,在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中,超市直接与消费者相连,对市场反应最灵活,农产品消费成为核心,以农业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关注对象,以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环节,建立互惠机制,有效组织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同时通过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实现供应链物流功能,创造和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超市配送中心向上游延伸和发展,形成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生鲜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其成为连结生产、零售的核心环节。以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利于实现产品标准化。

总之,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推进。为此,应明确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核心企业的作用,积极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建立有效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魏国辰,肖为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焦志伦.基于食品安全的封闭供应链设计初探[J].物流技术,2009(4)

3.崔彬.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2)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信息管理 ERPICT

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作为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沟通载体,21世纪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将会超越企业与企业、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因此,本文从信息管理的层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进行研究,包括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类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信息通讯技术(ICT)等信息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二、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1.农产品供应链的含义。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农产品供应链是基于农产品这一特殊产品形成的供应链。国外研究揭示,在“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呈现为一种“生产商与消费者双驱动模式”特征明显的非线性系统。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各个环节流程。由图1农产品供应链环节流程图所示。

2.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农产品的诸多特性,有如下特点:(1)参与者众多;(2)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要求高;(4)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同时还具有市场不确定性大和供应链易断性等特点。

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类型

农产品的信息流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农产品需求信息和可追溯信息。其中,农产品需求信息受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驱动,而可追溯性信息则是来自国际组织的强制性要求比如欧盟,所有在欧盟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有提供包括产品名称、生产者信息、产品属性,以及各环节交易的日期和时间等可追溯用信息。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和信息流动,如图2所示。

四、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分析

1.企业资源计划。本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这个概念。ERP 以客户关系与销售管理为龙头,以企业内部的计划和生产管理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使其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2.供应链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供应链是面向市场的,企业资源计划是面向企业的。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的条件,企业直接面向市场,二者相互影响。

五、ICT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对ICT技术的需求对农产品供应链中ICT技术需求的分析主要针对供应链管理的以下三个主要功能:订单处理,产品运输和配送,库存和仓库管理。对ICT技术的文献研究发现,供应链管理的以上三个功能对ICT技术有如下需求。

1.订单处理对ICT技术的需求。改进订单处理效果。农产品供应链功能的整合将有助于改善供应链绩效、提高顾客反应速度并确保产品质量。

2.在产品运输和配送对ICT技术的需求。首先是增加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将会影响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因此,某一种ICT技术代表的识别信息要适用于供应链上所有运输过程。

3.库存和仓储管理实现最优库存量产生的对ICT技术的要求。通过对库存管理的进行动态和实时跟踪的技术,来实现对信息协调的管理。

六、结 论

综上所述,农产品供应链的提高与发展,信息,英国有很多的软件用于实现食物和农产品追溯,此外,ERP系统在英国农业供应链和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对于我国来说,今后ERP和ICT技术将在我国农产品中广泛应用,GPS和GIS等技术也将为农业信息化的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5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质量;苏果超市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8.010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在国内仅次于粮食生产,成为生产总值占第二、三位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0.18亿hm2,占世界种植面积的43%,总产量5.8亿 t,占世界产量的49%;2008年,水果种植面积为0.11亿hm2,总产量为1.9亿 t。国内果蔬总产值超过8 000亿元,所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果蔬生产大国[1]。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我国果品总产量位居世界前五位,其中苹果产量居第一位,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37.1%,柑橘占世界甘橘总产量的9.9%,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由于我国果蔬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渠道较长且复杂,因此造成果蔬采摘之后流通周期长、物流成本高、腐损严重。据估计,我国在采摘、运输、存储等上的损失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果蔬流通损失率一般低于5%,美国仅为不到2% [2]。据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 200万 t,蔬菜1.3亿 t,按1元·kg-1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国内食品资讯)。同时,流通环节的不畅通也会导致价格的不一致。2012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问题前沿报告》显示,当前产品的“生产——流通”成本结构发生趋势性变化,在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绝对超过生产成本。例如大品类蔬菜生产成本远远低于运输成本。蔬菜每多增加一个流通环节,价格约会增加20%。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不仅要增加果蔬产量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产品流通过程,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减少流通费用。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果蔬流通链条、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损耗,是保证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提高我国果蔬竞争力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1 文献回顾

1.1 农产品供应链

1.1.1 国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从研究危机中的美国杂货店开始的 [3]。Zuurbier等学者首次提出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的概念(Zuurbier,1996),此后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开始向农业领域延伸,并且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当前,国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和发展主要涉及食品供应链、生鲜供应链、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棉花、橡胶、非散装谷物等重要经济作物的涉农供应链等领域。

国外在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还特别重视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Lee(1992)等人提出,高质量、实时的、双向的、涉及需求和供应的信息,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并提出了信息共享的模式。尤其是Vinelli和Cipriano,提出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策略中,强调了IT的重要作用[4]。Lambert和Cooper [5]指出供应链中各合作关系之间流程的监控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同时也制约着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实践证明,农产品供应链是获得国际农业竞争力的战略工作、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关键。

1.1.2 国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中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水平随着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近两年国内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许多成果。

张敏[6]认为,中国国内的农产品供应链与工业品供应链最大的区别在于流通环节。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产业链可以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生产—流通”环节,即从农户到批发市场;“流通—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而在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制下,农产品供应链就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基本上还处在耗时长、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水平上,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他认为,中国某些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性缺乏可靠保证的经济学原因就是供给信息链的阻断。

杨为民[7]指出,农产品供应链实际上是一个供应链从下游到上游的增值链,他提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不仅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再造,更是以供应链管理理念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侯文英等[8]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以农产品经营为核心,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从农资产品开始,完成农产品生产作业、收购运输和分销的一系列过程。

方昕是我国生鲜供应链初始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他指出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2]。笔者定义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为对果蔬类农产品实行有效的运输、仓储、加工、装卸搬运、包装及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将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整体的结构模式。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有助于完善果蔬类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及产品损耗、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美国经济学家Spriggs和Isaas(2001)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指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注重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质量安全问题更加受到关注。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毒豇豆”、“毒苹果”等事件让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失去了信心。农产品质量必须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本文中的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指水果蔬菜的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不存在超标的农药残留、新鲜不腐烂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从生产、加工、储存到销售的整个供给链, 而供给链中存在的交易费用的大小和契约关系的完全程度影响着供给主体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胡定寰[9]认为,通过“超市+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李中东等[10]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总体框架为:坚持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市场准入相结合,追求整体价值优化、主体行为协同,遵循“评价、设限、选择、管理”内容,形成以技术管理监管相对“集中化”、技术标准“法典化”、技术信息“集成化”、技术服务“社会化”的整体技术控制体系。

周洁红等[11]认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农业标准化,他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模式就是供应链管理带动农户履行标准化的实施模式。鼓励如超市等现代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发展,促使其带动合作社实施标准化或为合作社实施标准化提供服务。

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从地块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主体参与和多种复杂的影响因素。要想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对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各个主体进行监督和控制。所以供应链越简化越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1.3 农产品供应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理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许多知名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公司如IBM、P&G、DELL等已经成功地将供应链的管理运用到其生产和经营之中,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尽管供应链管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深入,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将通研究对供应链在果蔬类农产品的运销中对保证果蔬的质量所起到的作用,对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总结和设计优化,从而深入对供应链的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可以描述为农产品沿着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陈淑祥[12]和王宇波等[13]都曾指出,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物流成本较高、供应链复杂、流通效率低下、供应链组织困难、市场主体过度分散等缺点。对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是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政策的重要体现[3]。对于水果和蔬菜供应链而言,供应链效率对果蔬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果蔬易腐难贮存的特点对于物流配送效率和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模型,来简化农产品供应链,从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1.4 相关文献研究的评价

通过阅读和研究相关资料和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组织供应链,特别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还存在不同的观点。这是因为农产品供应链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有着相对独特的一面,如生产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生产周期较长、受气候影响较大、并且易受生产规模的制约等等。这些特性决定了不能将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直接引入农产品供应链中,所以在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研究上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管理理念等与发达国家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面,大多数学者进行的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许多学者对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和主要问题认识得比较充分,但大多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对整个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分析。将对果蔬供应链整个流程的各个节点进行详细地分析,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保障果蔬的质量安全。

2 农产品供应链简化路径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比如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使订货—生产的周期缩短25%~35%,让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增值率提高10%以上等。像戴尔、沃尔玛以及ZARA这些全球知名的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复杂性,构建简单而高效的供应链。我国虽然是果蔬供应大国,但是离果蔬供应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要想提高我国果蔬的竞争力就必须有能力构建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果蔬供应链模式。Hoole[14]认为在过去十年全球竞争加剧,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已经成为许多产业的支撑性优势。根据PRTM咨询公司对超过500个供应链的标杆管理发现,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费用在相同的产业部门平均在5%~6%左右。供应链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公司能够比其他公司更能够节约费用,提高效率,可见,简化供应链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Hoole “简化供应链的五种途径”的文章中指出,供应链的简化往往能实现质量的一致性、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客户反应,从而达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效果。

Hoole这一简化供应链复杂性的方法主要包括了4个流程要素和五大绩效杠杆(表1)。这4个流程要素是:(1)计划——包括整个供应链中的需求管理、销售、运作的计划;(2)来源——识别原材料的来源,并且能够在物流的过程中提供信息;(3)安排——使所有的转换活动都能够在供应链内部进行;(4)交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进行运输设施的管理。

五大绩效杠杆包括:供应链实物资产和现金流的配置、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外部关系、整合目标并对公司负责的组织杠杆以及作出决定和领导实践的信息追溯杠杆。

3 苏果超市果蔬供应链

笔者以苏果超市为例,对其果蔬供应链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特点与不足,并参照Hoole简化供应链复杂性的方法,分析苏果优化之后的果蔬供应链。

3.1 苏果超市简介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18日。目前是江苏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店铺网络覆盖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河北、河南等6个省份。截止到2011年底,苏果超市加盟网点总数达2 001家。2011年,苏果实现销售收入421亿元。在全国连锁企业当中连续12年位列前十强,全国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前四强。据专业评审机构的测定,苏果品牌价值目前已达100.76亿元。“苏果”品牌在2011年并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苏果超市从1997年的13家网点发展到2011年的2 001家网点,它能够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其五大发展战略:业态组合、低成本扩张、开拓农村市场、区域集中发展、直营加盟双轮驱动战略,同时,也与苏果超市精简、高效的物流模式相关。

3.2 苏果超市果蔬供应链

3.2.1 苏果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 1998年,按照苏果超市的发展规划,苏果承担了对叶菜类和水果类的加工与配送活动。2002年,在原有6万 m2配送中心的基础上,苏果投资约2亿元建设了马群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7万 m2,单体仓库建筑面积达4.5万 m2,堪称华东地区第一,2005年正式投入运营。其中包括商品加工与配送中心和3座各3 000 m2的信息综合楼,以及占地4.7万 m2的配送分拣储藏库,8 000 m2的生鲜配送中心。新物流中心单品2万多种,年配送额60亿元,年配送量达4 300多万箱,有效配送半径达300 km。生鲜配送中心可承担净菜、卤菜、豆制品、冷冻食品等加工及质量检测、分拣配送等,最大年生产能力达5亿元。苏果超市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A表示苏果配送中心是按各连锁分店提出的需货信息,送供应商处进货,然后依次经过集货、加工、整理、理货、配货和送货,最后到达各分店。

B表示对销售比较均衡的、反映企业经营特点的、销售频率比较高的商品,由配送中心直接从供应商处整批组织货源、集中保管,然后按各连锁分店需货信息中的各项要求,经过储存、加工、整理、选拣、分拣、配货和送货,最后送达各连锁分店,以保证各分店销售业务的正常开展。

C表示对一些本地生产的商品,或者供应商可以直接送达各连锁分店的商品,可以不经过苏果的配送系统,利用社会上的配送资源,直接由供应商为连锁分店提供服务。对于那些实施VMI(供应商管理的库存)模式的商品,就由供应商负责配送到各个连锁分店。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压力,同时也起到了节省流动资金、降低经营费用的作用。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苏果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3种供应的通道。第一种是最为复杂、供应链节点最多的模式,第三种是最为简单的供应模式,直接由供应商配送到各门店。但是,在这个一般配送流程中,服务对象仅仅是苏果在南京的各超市,辐射范围不够广,配送规模缺乏柔性,客户单一。同时信息流不够稳定,导致物流的效率难以提高。

3.2.2 苏果供应链视角下的果蔬供应模式 苏果超市的发展模式被总结为“苏果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将现代流通业中的精华——连锁超市业态渗透到万村千乡,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城乡共用的流通平台[15]。苏果超市拥有大规模的农产品经营,以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初步形成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连锁门店”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苏果超市成为带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一体化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同时,苏果超市注重品牌建设,实施了“农产品品牌化、品牌产品超市化、超市商品绿色化”经营理念。生鲜食品如水果、蔬菜的经营作为苏果的一项核心发展战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对苏果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内部各项物流活动的分析,以及对物流作业流程的考察,苏果要提升现有的生鲜水果的供应效率,首先要从配送中心的各项物流活动及其作业流程着手,用科学的方法努力降低各项物流活动的成本,并优化物流流程使之趋于合理,从而能够从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图2是苏果超市理想的果蔬配送中心的供应模式[16] 。

理想的果蔬配送模式是从农户/销售商/生产基地到苏果的果蔬配送中心,再通过配送中心把果蔬运送到各个连锁门店,最后通过各门店到消费者手中,形成了一条从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模式。苏果在其果蔬配送中进行了全程的质量控制,对于原材料、批发商、加工企业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果蔬的质量安全。分析苏果超市的水果蔬菜的供应链模式,我们可以发现苏果农户/销售商/生产基地生鲜配送中心连锁门店最终消费者的这一供应链比较符合Hoole的四大流程及五个绩效杠杆简化后的供应链模式。流通环节少,易于计划管理;产品来源明确,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保障质量,同时有利于信息追溯;组织管理安排到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2.3 苏果超市果蔬供应链简化分析 有学者指出,苏果超市对加盟店40%的商品实行直接配送,对其他商品则要求从总部认可或指定的厂家进货,并进行严格的抽查。苏果超市在南京城南专门设立了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目前苏果超市南京地区60%的蔬菜以及水果配送都通过这个配送中心来完成。苏果超市坚持配送新鲜、进货进田头,狠抓食品保安全。苏果生鲜加工中心与门店联网的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能够对配送商品原产地、品牌及生产批次和加工过程信息溯源查询,从而更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崔彬[17]也曾指出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是水果蔬菜物流模式优化的主要目标。

笔者运用Hoole的简化方法对苏果的果蔬供应链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苏果超市在南京城南以及马群集散中心专门设立了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目前苏果超市南京地区60%的蔬菜以及水果配送都通过这个配送中心来完成。同时由于苏果果蔬生产基地的建立减少了中间采购环节,使得苏果的采购成本降低了15%~20%。

在信息系统方面,苏果生鲜加工中心将与门店联网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能够对配送商品原产地、品牌及生产批次和加工过程信息溯源查询,从而更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物流信息技术涉及到的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POS)、企业管理系统(ERP)、条码与识别系统、无线通讯(WAP)以及互联网技术(WEB)、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都在苏果有所使用。在苏果购买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的条形码追溯产品的产地、品种、出产日期乃至用过什么肥料、农药,吃过什么饲料,是由谁负责生产的。信息系统对产品来源的追溯保证了果蔬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18]。

由表2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供应链流程以及五大绩效杠杆方面,苏果采用简单的包装,使用自己的周转箱,一方面可以节约包装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苏果产品有了本超市的特征。苏果对供应商有着严格的限制,他会随时淘汰没有实力的供应商。苏果会提前一天订货,同时在批发市场有自己的批发点。另一方面,苏果超市拥有自己的果蔬生产基地,比如南京的八卦洲野菜基地被评为无公害出产地。苏果自己拥有验收标准、检验设备,保证果蔬得到质量安全。同时,苏果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供应商送货到配送中心是自行运输的,苏果在接收供应商的货物时会有严格的质检标准,使得供应商必须保证所运送货物的质量安全。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苏果的供应链模式是比较合理的,但在供应链的节点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首先,苏果在进行果蔬配送的时候没有GPS等专业信息跟踪设备,只是使用电话管理,并不能够保证配送的全过程都符合规范。其次,苏果的配送中心一年的投入成本有2 000多万元,冷库占地4 000 m2,一天的费用为4 000~5 000元,加上员工工资与车油费,配送中心盈利性不高,利润5%不到,同时不接受其他超市的外包服务。但在外包和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的今天,苏果可以尝试进行外包,运用口碑较好的物流公司的资源,严格控制果蔬验收,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费用,还可以花更多花精力在其他方面,使苏果不断壮大。

4 结 论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经济主体都在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供应链简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每个产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Hoole5种简化供应链的方法来简化自身的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进而取得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苏果这种农户/销售商/生产基地生鲜配送中心连锁门店最终消费者的果蔬供应链模式一方面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费用,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另一方面,配送中心的建立能够控制和减少门店的存货和损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保证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处于低温状态。所以,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将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流模式。我国也必须加快“农改超”的进程,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促进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可以结合Hoole简化供应链的方法对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简化整合,提高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惠鹏,樊雪梅.浅谈国内果蔬产业发展[J].民营科技,2011(10):1.

[2] 方昕.需求分析与超市业态、生鲜经营[J].商业现代化,2002(6):13-14.

[3] 魏国辰,肖为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4] Cipriano F, Andrea V. Quick response in the textile-apparel industry and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J].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1997, 8(3):125 -136.

[5] Lambert D M,Cooper M C,Pagh J D.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issue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8 (2):1-19.

[6] 张敏.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分析[J].物流技术,2004(5):91-94.

[7] 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8] 侯文英,张思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16293-16294.

[9] 胡定寰.试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新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6(1) : 36-39.

[10] 李中东,支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8(12):180-181.

[11] 周洁红,刘清宇.基于合作社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研究——来自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6):88-97.

[12] 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18-20.

[13] 王宇波,马士华.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4(11):47-50.

[14] Hoole R. Five ways to simplify your supply chain [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10(11):3-6.

[15] 杨琳.从“苏果模式”看农村物流用车特点[J]. 中外物流,2006(4):75.

[16] 江苏省经贸委课题组. 苏果超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启示[J].江苏商论,2005(9): 3-6.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物流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国内的农业发展也逐渐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电商化发展。特别是近些年,“供应链”概念的出现,物流行业的系统化发展,使得农产品物流发展迅速。供应链,主要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由于是新生事物,因在运用到农产品物流发展上,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供应链视角下对农产品物流管理进行深化研究,对完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物流管理向着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内容及特点

2.1农产品供应链内容

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配送过程,形成一个整体化、功能化的供需网络,其参与主体包含生产主体、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物流公司、商铺等,其运行离不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的参与,其中物流是得以流通的根本。

2.2农产品物流内容

农产品物流,指的是以农业产出品为对象,贯穿整个农产品产出后的运输、加工、包装、保鲜、配送等整个运送环节,需要尽可能帮助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是物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农产品品类较多、数量较大,而且对运送的时间、成本、环境要求较多,因此农产品物流行业一直发展缓慢。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势头强劲,农产品物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3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特点

从农产品供应链方面来看,在农产品各环节中参与者众多,导致成本的逐渐增大,不利于供应链整体效益,而且由于各地区供应链发展水平的差异,供应链的规模、完善程度各不相同,在信息传递上具有滞后性和不对称性,在各环节上下游连接上存在不畅现象。另外,农产品要求在运送中保证质量安全,因而必须要注重装卸、包装、防疫等环节。从农产品物流方面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品类繁多,虽然近些年政府不断推进农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实际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家庭为单位的农产品经营主体,使得农产品供应分散化,对农产品物流成本来讲是一个巨大挑战。而且农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性、脆弱性、时限性等特征,对农产品物流的包装、装卸、运输、仓储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另外,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对物流的及时性、机动性要求较大,需要其配备先进技术装备,而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及设备对整个供应链影响极大。

3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问题

3.1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

就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情况来看,在流通管理体制上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各个环节的流通管理还是资源的配置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足。首先农产品供应链本身发展有待完善,且相对战线较长,而物流主体分散且覆盖面有限,这就导致了流通过程中需要多个物流进行接力。其次,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构成中,从生产、储备、运输直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快速的衔接,因此,各参与主体需要将各自的充分资源投入到流通当中,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协调,所以不能发挥系统化管理作用,还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3.2物流周期长且成本高

近些年,随着我国农产品规模化、质量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增强,及互联网经济的不断繁荣,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已经大幅度出现了提升。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使得供应链中物流时间增加,但是农产品却有着保鲜时间短且易污染的特性,物流周期过长、设备落后会使得农产品损耗增加,这方面的损失每年高达500个亿。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呼吁建设冷链物流来降低损耗,但是其成本将快速增加,农产品利润将大幅降低。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四成以上,已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若进行设备更新、技术升级,该比例将继续上升。

3.3信息化建设十分落后

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效果,是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最优协调、组合,实现从采购、生产到运输、销售全流程的深度整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农产品供需信息是运行的首要前提,但是由于目前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传播体系,使得供需信息双方获取渠道少,容易出现农产品积压等问题,还有就是农民属于信息不对称中的弱势一方,承受着更多风险。另外,缺乏深层次的产需信息互联互通,特别是信息共享和品牌营销、产品增值方面,致使整个供应链效率不高。在电商平台的加入后,农产品供应链出现了新的发展机会,但是在网站建设、信息等方面仍需努力。

4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物流管理优化对策

4.1整合物流资源及建设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科学的农行也物流管理体系,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首先,推进农产品生产者由分散经营向着规模化、集体化方向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农户”等集中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其次,加强农产品物流整个流程的精益化管理建设,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或者不重要的环节,控制供应链长度,确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意识,合理投入资金、人力、信息等资源。最后,政府部门应当发挥调节作用,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农产品物流中主体的行为,为农产品物流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4.2优化运输方式及配备技术装备

农产品运输方式选择与运输工具的升级,是农产品物流优化的重点。首先,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的选择,应当根据农产品属性和特征进行选择,实现对运输路线和费用进行规划和预测,最好选择直达性运输形式,减少中转次数。其次,发展冷链物流。其在保障农产品质量方面效果显著,针对其建设成本较大的问题,可以采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来一定程度削减。最后,应积极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物流经验,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技术含量,争取利益最大化。

4.3推进大数据与农产品物流融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大数据不仅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农户及时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包含农产品生产、存储、品牌建设等等方面。还可以做到对销售前景智能分析和预测,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及农产品质量追踪等,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矛盾。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调配,而且使得物流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特别是建立共享型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大幅度提高了物流信息的利用率,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农产品物流管理一定会出现质的飞跃。

5结论

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管理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但是发展道路是坎坷的、漫长的,因此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和优化,主要措施包含整合资源、提升技术配备及加快数据化发展等,建立科学化农产品物流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总体效益的最大化。作者简介:陈晓燕,1996年生,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毛昱涵,王妹.基于供应链视角下江苏农产品物流运输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6):99-101.

[2]席敏婕.供应链一体化发展下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模式[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3):197-198.

[3]李霞.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0):74-75.

[4]陈松,惠青.供应链环境下海南特色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18(31):25-27.

[5]刘玉梅.论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6):11-12.

[6]余雪杰,盖志毅.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的创新模式——基于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需求与供应链模式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0):90-92.

[7]张洪坤.基于供应链战略协同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39-40.

[8]马林,张旸.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重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35(4):106-108.

[9]易俗.探究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1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