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销范例

农产品产销

农产品产销范文1

1.1农民缺少市场营销知识和品牌意识农民的传统种植习惯使他们停留在生产阶段,忽视销售和流通环节的重要性;农产品营销资金投入大,直销门店、仓储和运输、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投入产出缓慢;传统农民对现代市场条件下仓储流通、销售技巧、电脑和网络知识、电子商务技能等较为缺乏。另外,因为产品、资金等局限性,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对农产品品牌非常忽视。

1.2农产品营销组织缺乏,抱团发展困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到2013年底,已经发展到98万家,7400万农户,但是目前重数量轻规模、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还很突出。相当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仅仅停留在生产或技术环节的简单合作,入社农户的联系松散,组织化程度不高,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使农产品营销缺乏真正的实施主体。

1.3农民发展创新的意识差,新型农村业态引入困难2014年国家农业部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十大模式,为不同乡村在各自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和民俗文化传承等方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很多模式都会给农村经营业态带来大幅度创新。但是,很多地方农民的经营意识落后,对能够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型业态没有信心。

2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点方向

2.1加快农产品营销主体培育,确定农产品营销的经营机制中国农户人均土地面积小,投入大产出小,规模效益差。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首先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聚合作用和主导作用,确保农产品营销的收益提升、渠道稳定和流通效率。其次,也要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股权结构和运行方式,加强合作社管理,逐步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权力。再次,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能够加强市场调研,建立销售网络,组织各项促销活动,寻找与开拓农产品新市场。最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能够提升品牌营销的维护和管理,推进农产品营销模式和交易方式的创新。

2.2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建立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并且要根据周边实际“,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错位发展;根据产品特色,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确定产品的竞争优势和附加价值,配合相应的分拣、加工、包装和其他相类似的产品进行区分,树立产品的竞争优势;主动创新思维,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通过扩大销售领域增加产品销售,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基层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各级合作社组织,要带头担当起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任,创建农产品品牌。

2.3关注市场,紧跟需求,打造农产品的价格高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自主向流通环节延伸,以获取流通收益,减少层层加价,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通过增加农产品特色属性,如稀缺产品、绿色产品、生态产品、富含微量元素产品等,进行较高的市场定价,提升农产品价值。其次,针对大批量、新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和新参与市场销售的各级农业组织的产品,可以进行亲民的市场定价,通过获得消费者认可,带来稳定的市场认可率和占有率,从而使经营者获益。最后,农产品经营者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抓住时机进行产品概念的更新、品种的创新、加工和包装等的创新,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行合理调价,促进农民增收。

2.4依托现代信息网络,多形式加强农产品流通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还是以初级产品和现货交易为主,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各级农产品经营组织,一是要采取企业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方式,通过引进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农产品流通;二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网络和交易平台,拓展销售信息和销售渠道;三是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平台,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四是要推行农产品超市连锁经营、直供直销和小区配送等新型零售业态;五是要通过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宣传农产品和品牌,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形成长期的销售关系。

2.5打破思维局限,通过广告宣传树立农产品形象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往往关注生产,忽视宣传,在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要适当引进各类广告宣传和媒介应用,加强产品宣传。首先,要树立农产品经营者的宣传意识,好酒也怕巷子深,加强宣传才能提高市场认可。其次,要让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学习做广告,农产品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广告是不可或缺的媒介助推形式。再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加强沟通和推广,如展览会、展销会,各种重要活动,政府支持的公共活动、节庆等活动,获得市场认可。最后,广告和广告宣传活动要注意策略和时机,依托宣传媒介和活动,让农产品获得有效的正面展现与展示。

2.6争取国家涉农政策支持,提高农产品产销效益在完善农业产业规划方面,要争取农业、国土、交通、商务等多部门在相关领域的支持。农产品生产和营销涉及到的土地流转,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政策优惠,对接企业、学校、超市,保证生鲜农产品直供直销,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在专业合作组织培养方面,要在法律框架下,扩大专业合作社的范围,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入产业化各环节的制约,放宽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等系列的政策制约。要确保农产品直供直销主体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引导进行网络营销、直供直销、订单农业等尝试。

3农产品品牌塑造的对策分析

3.1确定好农产品品牌的名称,树立与众不同的内外在形象第一,品牌名称是维系消费者认识的最重要因素,名称要易于记忆,能使产品和周边的产品相区别,便于消费者形成第一印象。第二,要塑造好品牌的内在形象,也就是产品独有的质量特征和优于其他农产品的附加价值。第三,要选择好能和其他产品相区别的标识、设计、产品包装、宣传口号,便于消费者区分,提高记忆的效果。第四,要注重品牌的公众形象,通过加强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等手段,使生产出的农产品迅速获得公众的认可。

3.2规划好农产品品牌的使用,形成有效的市场地位首先是构建区域品牌。使用区域品牌要注意树立区域差异,使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的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品牌优势;要运用区域品牌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迅速拉动本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要注意区域品牌的维护与维系,形成合力,防止“公共草地悲剧”。其次是构建独立品牌。独立品牌是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最终方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一方面要利用好区域品牌的优势,采用搭便车的方式,提升自己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在区域集群品牌之下,注重自建自主品牌,减少区域品牌的风险。最后,要使用好品牌构建的其他形式。如加盟品牌、品牌联盟、品牌授权、品牌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提升本产品的销售,获得较快的近期收益。

3.3选择好农产品品牌的定位,抓住消费者的关注农产品的品牌定位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特殊位置。绿色定位,把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生态化、绿色化,让消费者认同农产品的质量保障;生鲜定位,是减少流通环节,直供直销,从田间地头直接到餐桌的定位方式;区位定位,强调某个区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长生产环境的特点,形成农产品的竞争优势;稀缺定位,通过向消费者告知产品的稀缺性,吸引消费者关注;内涵定位,强调产品的内涵属性、文化特质、历史脉络等特质性的内容,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便利定位,对农产品进行后期加工,减少消费者购买后处理的时间,增加便利性等。

3.4加强农产品品牌的运行管理,扩大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在品牌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已有的品牌,通过注册商标等形式进行法律化的保护,通过品牌包围等形式进行知名度的保护,扩大营销活动的影响。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也应考虑品牌统分的问题,可选择采用单一品牌策略,即经营者的所有农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名称;也可以采用分类品牌策略,即根据产品属性、范围、渠道等的不同,各类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还可以采用多品牌策略,在同类型的产品中,构建多个品牌,增加占有程度和竞争能力。政府部门应主动支持当地农产品品牌,形成当地城市品牌,塑造区域特色。

3.5调整好农产品品牌的传播渠道和推广技巧,适应市场变化农产品品牌传播首先可以贯穿在农产品分销的过程中,通过分销渠道传播农产品品牌信息,如直销专卖、订单营销、网络营销等。其二,农产品品牌宣传可以通过各类展览、活动、路演、政府展会等形式策划进行,如农展会营销、休闲观光农业营销等形式。其三,农产品品牌可以通过公益性活动和广告活动进行传播,如宣传城市文明、生态文化、健康生活方式的各类公益载体和公益活动;其四,农产品品牌可以通过事件行销的方式进行,在公众关注的重大事件中,潜移默化宣传自己的品牌。其五,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统广告媒介进行传播。

4总结

农产品产销范文2

1短视频发展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平台逐渐呈现出个性化、碎片化的特征,掀起了一波全新的社交热潮,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流量。当下,短视频已跨越了单纯的社交模式,不断向商业领域延伸,衍生出一种新兴的线上营销模式——短视频内容营销,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营销和推广工具之一。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逐渐成为主流社交媒体,但仍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到巨大流量所带来的红利。随着部分企业通过短视频营销的走红,短视频营销市场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短视频获得用户关注度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头部短视频产品抖音为例,平台的日活量已达到近7亿人次。在短视频内容分类中,生活化场景的视频类型更受欢迎,大众化的拍摄内容播放频率较高,用户互动较多,能够打破社交圈与信息传播的“壁垒”,满足用户的使用动机或产生心理共鸣。

2农产品电商现状

2.1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销地多为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逐步建设。近年来,我国县域电商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根据商务部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根据中央网信办举行的会可知,我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现832个贫困县全覆盖,全国共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1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3.7万个。下层市场网民对短视频的使用率达88.6%,较一二线市场高2.2个百分点。

2.2网络普及率上升

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其中,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

2.3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再次对农村电商提出要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健康发展。

2.4电商发展不充分

由于国内农产品电商起步较晚,部分地区仍缺乏电商意识,全国农产品的线下交易额高于线上交易额。目前,农产品电商的主要平台为阿里系的淘宝、天猫、拼多多与依托微信平台运营的线上团购。据相关学者罗列的数据可知,东北地区农产品整体的网店销量与全国相比仍有差距,平均月销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04%。其认为仍存在电商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网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及农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建设滞后的问题。

3农产品的短视频营销模式分析

目前,短视频已经形成基本的营销模式,主要划分为以农户个人号为主体进行营销宣传、以政府官方账号为主体开展营销活动、以第三方机构为主导进行辅助营销,借助短视频平台发起的活动吸引用户关注,以此获取流量并进行变现的营销策略。

3.1以农户为主体,利用个人账号推广产品

概览以农产品营销为内容的短视频,多以个人账号为渠道推广农产品。究其原因是短视频制作的门槛较低、操作简单、场景随意。农户自行拍摄的视频内容主要为真实的种植和加工场景,展示辛勤劳动与产品的制作过程。基于个人制作的形式,营销成本低廉,农户只需要随手记录日常,进行简单剪辑。

3.2以政府为主导,利用官方账号推广品牌

基于助农政策的提出,越来越多政府加入短视频带货,以政府官方账号为主体,农产品的相关视频,收获不菲的成果。主要原因是官方账号所获得的流量相较于企业或个体商户更为庞大。同时,官方账号的视频的质量更高且制作更为精美,视频内容的文化性和趣味性更强,更能形成长久的传播。基于政府较高的公信力,消费者更加信任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产品推广,也更加愿意选择政府推广的农产品。

3.3以话题活动为形式,增加品牌曝光度

基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多数短视频平台推出助农计划,为农产品的短视频营销持续引流。例如,抖音的“富域计划”,开展农产品的线上专区,进一步释放农产品在短视频营销领域的潜力。由于农业文化与农产品紧密相关,多数与农业文化相关的活动会吸引大部分农产品企业和品牌的参与,在宣传农业文化的同时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在公众视野的活跃度,并配合开展优惠活动,增加消费者黏性。总而言之,对于农产品的营销和推广而言,短视频为农产品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以往仅包含企业和产品官方介绍的单一图文的营销模式相比,短视频社交平台以其多元的信息承载方式、活泼的风格、多变的内容、强大的社交与互动属性,吸引更多人主动观看视频了解产品。然而,农产品本身的风格偏向质朴,与抖音等短视频休闲的风格较为相斥,因此如何找到合适的内容与风格营销,并辅以相应的服务,将新兴的短视频平台与农产品的特点相结合,便是这一问题的难点。同时,如何改进粗制的个人账号内容和破除政府账号内容的局限性也是重点、难点。

4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泰来大米实例分析

4.1地域品牌分析

泰来县,处于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松嫩平原腹地,基于优秀的自然条件,泰来县产出的泰来大米在质量、口感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东北大米。但目前泰来大米的品牌建设较为落后,其知名度、口碑等远远落后于“五常大米”“盘锦大米”等东北大米品牌。有关学者认为品牌价值与其自有的特性(品牌名称、标识等)、品牌认知度、消费者满意度及消费者印象是紧密相连的。建议明确泰来大米的区域品牌定位,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并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品牌的营销推广。

4.2抖音的电商模式

根据《短视频营销白皮书》的用户调查显示,有近60%的用户因观看短视频内容而产生过消费行为,这表现出短视频营销对于人们消费态度的引导性和短视频的可变现性。2020年抖音开始构建自有的独立电商,通过上线抖音小店、抖音支付及抖音商城等有关电商的功能模块,邀请商家入驻,从而实现短视频与线上购物相结合的电商闭环。同年,提出“兴趣电商”的平台定位。区别于传统电商的消费者需求驱动购物的模式,“兴趣电商”提出将商品融入多元的场景,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构建“货找人”的新路径,从而刺激消费。对于销售农产品的商户而言,可以发掘产品特点,加入“系列”营销思维,打造成体系的视频内容,解决产品营销内容分散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播放数据与购买量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将产品的营销方向朝用户感兴趣的内容靠拢,实时迭代产品和营销策略,构建产品自有的营销策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4.3短视频营销问题

近年来,泰来县将稻米产业确立为立县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政府正逐渐构筑泰来大米品牌文化,加大力度进行营销宣传。与此同时,也出现较多问题待解决。

4.3.1销售模式单一

泰来大米的销售方式比较单一,除了部分中小型企业与天猫、京东及苏宁易购等多个线上线下平台建立合作,大多数的散户仍依赖中间商批发或中小型企业收购的销售模式,销路较为局限,未形成点对点的销售模式,农产品电商仍处于探索阶段。同时,零散的商户仅仅与中间商联系,出现单向沟通的情况,农户与消费者无法直接交流,不对称的信息导致产销途径单一,散户不能及时了解市场情况,极易出现供需不协调,许多农产品滞销,产品价格下跌,甚至出现只赔不赚的情况。

4.3.2难以开展短视频营销模式

泰来县的年轻人口流失严重,人口主要以中老年务农者为主,而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强,容易对新生事物产生抵触心理。加之大部分中老年人不熟悉短视频拍摄和电商运营这一领域,使得推广短视频营销的道路充满困难。同时,对于散户而言,其更多的将精力于大米的生产与加工,更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而不是研究产品的短视频营销策略与视频的制作。因而在短视频营销热潮兴起的大背景下,对比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精良的视频,粗制的视频不仅无法激发用户的消费兴趣,反而有可能形成负面影响。

4.3.3缺少整合营销

虽然泰来县的大米品牌繁多,但由于缺少整合营销,导致知名品牌并不多。泰来县上百家大米加工企业均有自己的大米品牌,除泰来本区域品牌外,外来大米品牌也多达几十家,但由于缺少整体的品牌营销,未形成强势品牌,使得“泰来大米”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

4.3.4忽视消费者需求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大米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市场的大米规格多为10kg或50kg的规格,其中独居女性消费者的选择较少。以年轻消费者为例,他们更偏好多种类大米组合与速食产品。而泰来大米则忽视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的感知不到位,产品单一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4.4泰来大米的短视频营销策略

针对泰来大米在短视频推广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综合分析现有实际条件﹑借鉴成功案例、评估可行性及有效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四点优化策略。4.4.1整合散户,塑造品牌整体形象在线上营销领域中,散户的主要精力着重于产品本身,营销范围极为有限。而由于自身限制,导致大多数商家无法自行获得短视频带来的流量红利。商家可以借助“泰来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由政府牵头,进行区域化品牌营销。基于智猪博弈理论,由大企业投入主要的拍摄成本,小商户则可以“搭便车”,获得对产品的带动作用。并且小商户积少成多的销量,及积累的“零散”品牌口碑,反而更能有利于品牌口碑的建立,从而塑造大企业的正面形象,实现大小企业的双赢局面,扩大泰来大米的市场占有率。4.4.2四方联动,协调优秀运营商对于小商户而言,如果花费精力去平衡短视频制作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不仅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还可能由于营销手法的不到位与对营销领域的不熟悉导致努力付诸东流。建议以品牌为纽带,以政府为桥梁,集合所有散户,共同引入更熟悉短视频营销套路的第三方机构,辅以大企业的宣传部门,四方联动。4.4.3落实政策,吸引年轻人对于泰来地区年轻群体流失、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情况,当地政府可以加大返乡就业优惠的政策力度,并将地区发展重心向培养营销人才倾斜,在吸引年轻人返乡落户就业的同时,为泰来大米的营销注入新生力量。同时,持续建设电商农产品的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符合农村电商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4.4.4创新产品形式泰来大米应不断创新产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包装和规格,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的产品类型,并尝试开发大米相关产品。例如,设计适合运输的包装,并附赠防潮用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运输成本。

作者:朱文博 高新颖 赫雪婷 刘晓漫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

农产品营销模式篇2

1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农村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大的比重。随着近些年我国国民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村经济一直较为平稳地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电商会是一片蓝海,符合当今时代农产品商业发展的潮流方向。因此,本文在4E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SWOT分析得出有关绥中白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电商品牌化营销策略,以期提高绥中白梨的电商品牌竞争力和知名度,更好地促进绥中白梨的销售,发挥其助农、扶农、精准扶贫以及提升区域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作用。

2文献回顾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农产品电商营销进行了相关研究,刘士华和刘士莉(2021)[2]分析了现在电商相较于以往的模式,指出了现代电商创新了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改变了大众的消费渠道以及消费观念,对密云区的电商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对策;罗昊(2019)[3]等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OrderedProbit模型,指出参与电商营销是为了提高相应的经济效应,政府政策主导下对电商产业进行支持能提高农产品电商品牌的建设;李剑(2018)[4]分析了现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网络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以电子商务平台打破区域性限制,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创新模式是促进农产品销售以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快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对当下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了探究;姚远(2018)[5]研究发现农产品在供应链、质量管理、物流体系方面的特殊性,指出农产品在“农产品上升问题”上存在种种问题没有被解决,提出了通过聚焦市场需求、加强品控管理、整合物流资源等策略和手段打通农产品上升的渠道。部分学者通过SWOT分析法对相关项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定的策略。刘朝远和赵思媛(2017)[6]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对策,为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增强效益;侯雪婷(2017)[7]等利用SWOT分析法,对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等要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给出了一些建议来支持其分析,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精准扶贫。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迅速,关于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我国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同时,SWOT分析法实用性强、应用广泛,因此本文试图在4E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SWOT分析得出有关绥中白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期更好地发挥助农、扶农的重要作用。

3SWOT模型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提出了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模型分析法[8]。作为经常应用于管理的战略工具,SWOT模型分析因具有操作成本低、主客观结合、竞争与合作联结、结构化系统化明显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SWOT模型分析的优越性在于能够有效地降低分析所耗费成本、能够有效地结合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能得到不同矩阵分区的意义。SWOT模型分析如表1所示。

4绥中白梨电商品牌化SWOT分析

4.1优势分析(S)

4.1.1产品自身优势

绥中白梨历史悠久。在绥中西北秋子沟一带,生有300年以上的老龄梨树,具有优良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驰名关内外,自2004年以来,“绥中白梨”连续4届被确认为辽宁省名牌产品。绥中的白梨原产自于燕山山系,早期在明代万历年间山东、河北居民迁入,落户于西北山区,后来由于山区人口增多,栽培的梨树也开始增多,后又零星栽培发展成大面积的果园。绥中白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由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备受重视,因此绥中白梨也重视无公害的生产,为了提高果实的品质,从培育选址到加强综合栽培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完备的生产技术,提高了果实品质。

4.1.2产品地理优势

绥中县依山傍海,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绥中白梨一县一业”示范县。2018年,新建白梨科技示范园3个、品质提升园3个、千亩以上白梨生产基地3个。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白梨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2.9万亩,产量达到42万吨。绥中西北部多数为低山丘陵,土壤较为疏松,排气通水良好,气温雨量适中,这些自然条件为白梨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优越的客观条件。

4.2劣势分析(W)

4.2.1品牌形象及定位不清晰

农业在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化学农业两个时代之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发展,农业将发生重大变革。如今,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赋予了许多行业新的生命力,同时也有部分行业受到了它的冲击。但是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这些行业必须做出改变和突破,其中农业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它不像互联网、教育和金融等行业能与电子商务发展得如此契合,相比之下农业在全民电商的发展中并不具备优势。目前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迅速,关于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即便如此,我国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名不副实”“成本过高”以及“特产不特”等,电商企业缺乏对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的正确认知,各品牌之间区分度不高,使得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时存在品牌重复现象,同时销售人员品牌意识薄弱,在产品的对外推广过程中,只强调产品本身的知识情况,却忽略了电商平台的宣传推广优势,限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发展。伴随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及其独特性是产品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要素。绥中白梨品牌意识不强,没有较为明确的品牌形象,品牌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品牌知名度受控。绥中白梨虽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它的品牌并没有完整清晰的定位。对于品牌定位,定位信息应针对公司的目标群体,对品牌进行适配的营销,明确企业对消费者传递的品牌形象内容。模糊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更不能与时俱进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薄弱的品牌产品意识会导致科技含量较低,很多初级产品只是经过初级加工就流入市场参与竞争,造成产品价值低,利润微薄。

4.2.2物流配送高成本、不完备

绥中白梨本身作为一种水果具有易腐烂、易损坏的特性,它不易储存,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破损和腐烂的现象。绥中白梨在运输时会花费更多的成本对其本身进行包装,并准备相应的冷藏装备,减缓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腐败,同时运输路途中也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以保证食品新鲜。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方面的资源投入不断增加,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且运输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消费者需求增多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物流运输的及时性。绥中白梨高昂的运输费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且对于发展电商品牌化的绥中白梨来说,其物流的质量问题也关系到品牌化的发展以及品牌口碑,物流问题也成为影响绥中白梨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2.3缺乏专属线上店铺及产品统一标准

虽然绥中白梨产量高、品质佳,但它的销量业绩主要来源于产地直销,线下实体商铺销售居多。而对于线上销售,绥中白梨也没有专属的旗舰店铺用来专门销售,在电子商务时代,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绥中白梨品牌,也难以被消费者熟知,且没有专属店铺意味着白梨在线上的销售由各个网店分别进货并售卖,但是各网店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运输标准各不相同。如果有商家对产品不负责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绥中白梨满意度的下降。绥中白梨缺乏产品统一标准,没有专属的品牌LOGO,没有个性化的产品包装,没有独特的品牌信息,这样会导致即使卖出产品,也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很难形成第二次的回购。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只是买回来了梨,而无所谓它叫什么、来自哪,这对品牌的建设是无用的,因此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修饰产品本身。

4.3机会分析(O)

4.3.1绥中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商社区新零售

绥中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如今已成为综合示范项目,从2019年建设完成以来,综合示范项目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并在2020年7月组建团队,开展电商社区新零售项目。2020年9月1日,正式开始在绥中范围内分别发展站点共129个。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进农村的168个村级站点也加入其中,带动了大量农特产品销售,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绥中白梨作为绥中县特色农产品,具有代表性,享有“绥中白梨,飘香百里”的美称。绥中白梨若能在电子商务发展热潮中把握住机遇,一定能产生良好的品牌效益,获得高销量的同时收获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充分实现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化。

4.3.2政府主导宣传推广

绥中县政府为扩大秋白梨的知名度,政府曾与多家知名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气象》栏目以及辽宁卫视《黑土地》栏目、相关网站达成过宣传共识。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广泛的宣传,不断提高绥中“地标性农产品产区”的公信力、知名度和商品品牌价值。目前,绥中县致力于白梨栽培,形成了区域化栽培、集中化管理的优质白梨示范基地。在绥中白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政府精准地击中了阻碍白梨发展的要害,包括政府的主导作用、专业技术的加强培训、品牌效应的宣传推广。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了白梨的“地标性”及“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为白梨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4.4威胁分析(T)

4.4.1产品特性

绥中白梨是一种水果,它的果实在十月上旬成熟,属于季节性产品,在食品成熟期间,绥中白梨的品牌化能够发挥到最大,但是淡季的时候绥中白梨品牌也不能再如旺季时一样在市场中活跃。绥中白梨品牌仅售卖白梨一种产品,所以在销售淡季时很难收获消费者的关注度,因此如何保持绥中白梨从年初到年末持续受到关注成为品牌化的一大问题。

4.4.2果农短期回报问题

绥中白梨的电商品牌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多年的工作积累,需要长期的投资,长期的投资进而会导致收益和回报期漫长,而绥中白梨的来源是绥中地区的果农,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常年收入不高,更加注重短期的收益情况,以协调好与果农达成一致的品牌建设为目标。

5绥中白梨电商品牌化营销策略

根据对绥中白梨目前状况进行SWOT分析以后,得到其在产品自身、产品地理方面存在优势;品牌形象及定位不清晰、物流配送高成本、缺乏专属线上店铺等方面存在劣势;而在机会分析方面,绥中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商社区,促使新零售、政府主导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机会,由此印证了进行电商品牌化营销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

5.1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意识

在实施产品策略时,首先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绿色健康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包装等,运输时最大程度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注重农产品质量。其次,要增强产品品牌意识,专注做绥中白梨产品的LOGO、包装、物流,使其形成独特卖点,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充实绥中白梨的品牌内涵。

5.2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政府应对基层干部、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居民以及返乡下乡人才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利用线上和线下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和互联网培训工作,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并鼓励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人员或大学毕业生创业。

5.3规模化生产交易

要注重市场化运作和规模化管理,使土地流转制度逐步健全,扩大绥中县果农的土地经营规模,逐步增大白梨生产规模,将传统家庭经营户向规模农业经营户转变,学习科学标准化种植,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达到规模化生产。利用绥中县物流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开拓市场,打造绥中白梨连锁商铺,实现与各省市大型农产品交易场所的合作,扩大销售渠道和范围,进一步打造品牌知名度。

5.4创建专属电商平台店铺

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建立绥中白梨专属旗舰店铺,保证绥中白梨的品牌销售来源和产品售卖标准的统一,逐步搭建绥中白梨品牌的电商矩阵,同时开通抖音橱窗功能,利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旗舰店铺的知名度。

6结论

本文以绥中白梨为例,在4E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SWOT分析得出有关绥中白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研究发现绥中白梨具有产品自身、地理环境优势,但存在品牌形象及定位不清晰、物流配送高成本、缺乏相应网店等劣势。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绥中白梨电商品牌化营销策略,以期提高绥中白梨的电商品牌竞争力和知名度,更好地促进绥中白梨的销售,发挥其助农、扶农、精准扶贫以及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作用。

作者:夏一泽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农产品营销模式篇3

1农产品电商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农产品开发了线上销售渠道,但使用这种销售模式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销售的过程中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一旦库存积压,农产品自身的季节性将会成为一定弊端,大量的农产品在仓库当中积压腐烂,很多农民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其次,电商平台店铺建设并不吸引人,文案宣传也无法展示出农产品的吸引力。最后,一些消费者与农民之间的文化水平并不对等,因此存在很大的沟通障碍,这导致原本面对面沟通的短视频与直播销售方式无法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和优势。通过直播的方式开展农产品销售的优势在于时效性较强,并且可以随时互动,这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全新的模式。目前,销售范围最广的方式就是直播,这能极大地提升销量,扩大销售范围。而短视频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宣传方式,农户从以往单调的文字和照片宣传转变为视频宣传,这能提升农产品的宣传效果。而短视频与直播模式相结合,可以让农产品拥有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销售与推广流程。

2“短视频+直播”农产品电商模式

2.1“短视频+直播”农产品电商模式的优势

2.1.1渠道透明,提升信任

在传统的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只能够通过图片或者文字了解商品,这种方式无法直接体验产品。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一般比较关注农产品质量与来源,而直播销售能有效地达成这一要求。农产品来自原产地的直播方式,让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产品的产地环境,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以此帮助消费者感受产品的特性与益处,从而建立起一种产品与农民之间的信任。而农民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出农产品的整个采摘流程,使消费者对农产品较为放心,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信任度的增长。

2.1.2农事体验,弥补遗憾

基本上直播与短视频方面的消费者都是城里的居民,这些居民缺乏农事体验,并不了解稻谷如何播种插秧、母鸡如何下蛋等。这些农民比较常见的农事对城里的居民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1.3省时方便,物美价廉

我国地域广袤,农产品各不相同,特性鲜明。通过直播不仅可以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的点对点销售,免除经销商的费用,降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还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根据需求只需要点击直播页面上的链接就能够购买农产品,方便快捷。

2.1.4助攻流量,二次传播

对于农产品电商来说,引流方式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拥有了流量,才有望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目前,短视频已成为流量的主要入口,拥有更大的流量意味着农产品电商销售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直播的过程中,主播需要介绍产品的精髓,而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因此,电商可以将直播当中的精彩片段制作成短视频,进而在各个平台上传播。

2.2“短视频+直播”农产品电商模式关键点

2.2.1取景原生地

想要使用“短视频+直播”这一营销方式,就需要尽量在原生地取景,实现真实的讲解与宣传,使消费者更了解农产品,实现长效的品牌效应。

2.2.2内容垂直化,打造系统专题

目前来看,“短视频+直播”销售模式同质化问题较为明显。在众多相似的销售模式当中,想要获得更好的销售效果,就需要改进自己的内容,追求更多的原创内容,同时还要对已有的原创内容进行优化与更新。只有打造出优质的短视频内容,拥有清晰的直播定位,才能够更好地设计出销售的主题内容,增加用户的黏性。

2.2.3打造农产品品牌形象

在保证农产品整体质量的同时规划好直播内容,才能够更好地结合农产品特点进行直播销售。在营销过程中,需要结合各村的实际特色和文化水平,打造出独特的品牌故事与品牌形象,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2.4规划好直播环节

在直播之前,需要规划好直播内容,比如互动方式与互动内容等,从而实现最佳的直播效果。不同的农产品需要有不同的品牌定位,选择最合适的直播内容。而对于短视频,则是需要尽量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制作,做好预热和引流。而直播时长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设定与分析,避免为用户提供毫无营养的直播内容。

2.2.5做好助攻直播的短视频

对于直播来说,短视频很多时候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爆款的热门短视频,另一种类型是专门的直播预热短视频。爆款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用户,设定直播需要的人设,其视频内容需要与产品实际相结合。而预热短视频主要是为直播引流,相应的信息,使用户提前做好准备,进而在直播的时候收获更大的观看量。一般情况下,短视频的预热需要根据直播内容进行规划,尽量与直播建立联系。首先,预热视频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如主播开播时间内容。其次,预热视频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标题,比如在直播过程中会进行抽奖等。最后,预热视频可以直接拍摄一些直播中会使用的内容,使观众对直播产生好奇心。短视频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直播效果,一般预热的视频需要在直播当天或者前一天,而引流视频则需要在直播之前三个小时之内,也可以在直播过程中。

3“短视频+直播”农产品电商模式存在的问题

3.1前期引流困难

直播电商的入门门槛并不高,上手也较为容易,但依旧有很多农户前期无法凝聚流量,导致直播无人观看。而对于大型的卖家来说,主要的解决方式还是从主播方面入手,邀请一些明星或者网络红人进行初期的引流,积累一些关注度,在前期直播完成之后,就可以积累一些基础粉丝,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对于农户来说,这种解决方式很多时候并不合适,原因在于前期投入比较大,并且很难收获回报。

3.2内容同质化严重

当下,一些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主要方向以地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某些特点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也没有融入当地文化内涵。直播的形式目前来看还是依靠主播,再加上一些现场的活动吸引粉丝,因此很多时候这种直播方式相似度比较高。对于农产品当中的水果,同类产品主播的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都比较相似,同质化问题严重,这样就难以增加用户的黏性。

4“短视频+直播”农产品电商实例分析

4.1村落背景与农产品电商现状

以惠州龙门县为例,龙门年桔种植历史悠久,全县年桔种植面积约6000公顷,生产了全国80%以上的年桔。因地理环境独特,果实品质优良,2007年龙门年桔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县同时入选中国柑桔二十强县,年桔品牌价值超过10亿元。然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龙门年桔今年滞销问题严重。龙门今年的柑橘销售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疫情导致很多收购商都无法前来购买,久而久之,柑橘的品质将会随之降低,最终导致柑橘销售出现问题。

4.2准备事项

4.2.1产品定位

结合龙门县的实际产业类型,明确主要推广的农产品就是柑橘。这种水果的糖分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旦销售不当,将会导致柑橘的经济价值受到严重的影响。

4.2.2品牌打造

创建品牌的基础就是自身的水果品质高,再结合当地浓厚的文学素养与文化氛围,可以打造成一种具有书香气息的品牌,同时还需要创建出对应的logo、包装、故事、文化等。

4.2.3打造系列品牌宣传视频

结合品牌的实际特性与定位,拍摄一系列的宣传视频,这一过程中需要保证视频具有可看点和爆点,从而展示出品牌的实际价值与作用,争取与粉丝形成情感共鸣和交流。尤其是针对需要开展长期的宣传推广工作,如水果樱桃,可以开展多种农副产品的制作与推广。同时还可以将当地的环境与水果结合在一起进行推广。

4.3直播事宜

4.3.1组建团队

农产品直播对于主播的颜值要求并不高,很多时候更加关注主播是否符合当地的乡土气息以及是否了解农产品。对于案例村庄来说,果园园主水果合作社的社长,同时也是林业的乡土专家,始终将林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始终关注水果产业的种植与管理。园主就是比较适合的主播,其拥有水果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园内的员工则可以成为直播助理。

4.3.2规划直播主题

由于水果是一种季节性较强的农产品,因此需要提前制定好不同时期产品的销售计划。主播的直播内容需要尽量选取用户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比如在花海中直播,或者在果园中直播。主要方案就是尽量选取有内容的产品进行直播讲解,避免长时间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要让观众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对产品产生兴趣从而购买。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将直播内容积累成为视频素材,制作成一系列的短视频。

4.3.3直播脚本设计

一般来说开播两个小时,流量就可以达到巅峰状态,而开播了四个小时之后,流量就开始逐渐下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直播收尾工作,并使用互动抽奖等措施再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些都需要在脚本中得到落实。对于主播来说,由于直播目标并不相同,因此很多时候直播重点有所差别。在策划脚本的过程中,可以将整场直播拆分成为各个时间段,这些不同的时间段可以进行独立的直播,以此适当降低成本。同时在脚本中还需要设置对应的互动环节。若直播以销售量作为主要目标,则应当重点营造销售的气氛和现场的爆点刺激。在策划脚本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包括几分钟的开场预热,比如轻量级的抽奖、刷屏引导等。随后则是正式的售卖,售卖分为前期的引流售卖和高潮的热点售卖,在售卖的尾期,则可以使用抽奖、免单、红包等方式感谢粉丝的支持,方便下次直播。

5结束语

“短视频+直播”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主要基础仍在于质量较好的农产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制作出优质的短视频,从而吸引用户。通过直播平台,可以更好地开拓农产品市场,助力乡村振兴。此种销售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小丽.市场营销专业《直播营销》实训课程教学设计[J].营销界,2022(5):41-43.

[2]张守昂.“短视频+电商直播”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22(6):112-113.

[3]沙园松.短视频平台直播助农营销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1(24):176-178.

农产品产销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策略

“互联网+”的概念带来了经济新业态,电子商务的发展甚是壮观并有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趋势。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了农村生产、消费、物质流通跟上时代信息技术的新兴经济模式。能有利促进农业转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开源的有效手段,政府部门的精准扶贫也常用这一手段。为振兴乡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扶贫等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自2013年开始,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例、文件及指导意见。2014年11月,“互联网+”的观念是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农业信息逐步网络化是农民通过网络手段走向自身财富大门的有力催化剂。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6批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高达6.68亿人次,拥有高达48.8%的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技术在飞速发展,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的现象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接受。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出各种利农政策,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全国范围内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已随处可见。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无线网络、智能手机普及率较高,农产品网络销售正在蓬勃兴起。开拓农产品线上销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发,是拓宽农业经营者销售渠道、可减少中间环节同时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节流效益。同时,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固有的问题也在此模式下日益凸显。如物流问题、营销技术、网络平台、资金安全等问题。

一、东莞市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现状

东莞市市城镇化相对较高的城市,物流网络、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人才、无线网络覆盖率、电商企业等都较为良好。东莞正在得心应手的借力互联网力量发展农产品的营销。东莞市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寻求“互联网+农业”这种新模式在农业产销方面的作用。东莞市农业局在2012年正式与电商企业建立相互合作关系,农产品网络营销方式正式得到农业部门的认可,并对本地荔枝以O2O的网络营销方式进行营销。连续两年,东莞市农业局举办了“东莞,给荔中国”为主题的有淘宝网、菜虫网参与其中的农产品营销活动。线上营销方式主要表现为本土生鲜电子商务个体与高速物流相结合的方式。通常可将此模式成为“互联网+农业”。如线上提供农产品摘采信息。

(一)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于2016年两会后登上热搜榜,加号之后往往是一种传统的行业,将其进行转型升级并结合现代化特色,这是一条有效的传承传统行业并继续发扬光大的途径,顺应了整个经济的趋势潮流,换而言之这是一种全新的极具市场潜力的营销模式。东莞市农业部门清楚的认识到了“互联网+”的无限市场潜力,东莞市农业部门在2012年时对此模式进行了试验,线上网络营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营销手段结合起来,“互联网+农业”这个模式提高了东莞市农产品的销售量,推动“莞荔枝”走向全国。

(二)与农产品网站合作。

东莞农业信息网与菜虫网是由东莞市农业政府部门于2012年设立的,随后网上荔枝节由这两个网站联合举办,迅速提高了东莞农副产品的销售量。2015年是“互联网+”发展的大时代,各大网络平台纷纷相互合作,如菜虫网和淘宝网、北京优菜网等,单一网络营销模式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而是将各大网站联网一起销售。

(三)“新媒体+O2O”营销模式

当今社会流行的趋势中,新媒体尤为突出。人们习惯通过微信、QQ、YY等社交平台进行沟通,一些思想观念前卫的商家通过注册企业微博、开通微信公众、经营网店等手段推广宣传自身的产品。这种“新媒体+O2O”的营销模式的成本是很低的,但是这种营销模式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所以东莞农产品经营者合理利用微信、朋友圈等这些公众平台营销自身的产品。利用这种营销模式,商家可以随时随地的将自身的产品信息、商家最新动态在微信、空间、微博等这些公众平台,利用这些公众平台商家可以对农产品配图加以说明其详细信息,使信息更加具体形象,消费者如有疑问可以实时在线与商家沟通。而商家在此过程中也可了解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如对货物的需求、对物流配送的需求等,以便于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在此过程中若消费者愿意上门自取货物,那么商家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活动,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商家可借助微信、朋友圈等公众平台线下门店地址,消费者可到就近的线下门店选购产品,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方式经营农产品。通过研究微信、微博消费数据,可以看出年轻人和中年人使用微信、微博消费居多,他们能熟练操作微信、支付宝等APP,在使用过程中他们能结合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营销方式。商家通过微信等公众平台营销农产品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对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如不同的消费者可能需要不同的外包装,也可能对送货的要求不同等,商家可通过一系列的个性化经营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二、东莞市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信息服务覆盖面窄

东莞“互联网+农业”营销模式正在飞速发展,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受到东莞市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东莞市“东莞农业信息网”是由东莞市农业政府部门建立的官方门户网站,东莞市农业企业家协会等也是有东莞农业政府部门一手建立起来的,使得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线上销售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处于滞后的发展,例如实时在线支付问题、实时客服服务功能等还没能充分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部分区域线支持方式还没有普及,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对线支付的安全性存在质疑,信誉体系还不完善。因此东莞市农产品交易公共平台的安全性、可信度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快农产品物联网的成熟,这些因素能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二)销售者对网络营销积极性不高

当前东莞市农产品网络营销做的效果不错,发展非常的迅速,但是做网络营销人群数量不多,固定的传统营销方式是当前很多经营农产品的企业首选方式,即便一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企业采用了网络营销方式,但实质上还是传统的实物交易占主导地位。农产品经营者虽然通过网站图片或视频展示农产品信息,却忽略了产品营销也可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进行展开,营销方法的不匹配直接导致农产品营销效果不明显。

(三)农业相关网站功能不完善

通过浏览目前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发现目前农产品交易网站的制作技术的提供空间是巨大的,如静态网站展示非常常见,动态网站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一些农业企业网站展现的内容多为一些文字和图片,文字主要是介绍企业的文化,图片主要展示的是产品的的内容,相对而言,农业企业的网站展现的信息量不大,并且往往都不是最新消息,消息更新滞后,网络营销的功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消费者很难注意到相关信息,不能带动消费者进行消费。有毒的链接会存在一些农产品企业网站上,当消费者浏览网站时,如果经常出现页面无法正常打开的现象,则会有损企业的消费者心中的形象。网站的应用功能方面,农业企业网站一般都是农产品展示,缺乏在线服务功能和网上销售功能,这非常影响农产品的宣传。此外,东莞市农产品网络营销方面还存在推广策略不够有效、物流网点范围不够广、物流网点以点扩散、物流行业服务意识不够等问题。

三、关于促进东莞市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品牌效应

要提升农产品的溢价,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同时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文化作用,进行农产品品牌的网络营销。例如,按照武平百香果的品牌战略版图,一面是充分发挥武平不看复制的“天然氧吧”资源,不断强化武平百香果“金砖宴请果”的IP优势,在国内百香果产业中抢占高品质、高端百香果产业基地制高点与话语权,打造中国高端百香果产业经济带。庞大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2014年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安溪县携手茶业龙头下足功夫,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安溪铁观音这个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带动了全县农民增收,推动了安溪乡村振兴发展。东莞市荔枝的销售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特色的品牌效应,将荔枝商标与当地特有的文化相结合,塑造东莞荔枝标志性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加强进一步的推广。

(二)加强政府引导

农户、农业企业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策略引导、技术指导及销售支持。相关农业部门可为农户、农业企业设立驻点农产品电子商务部门或驻点电子商务技术专员,方便就地解决农户、企业技术上的难题,同时将农产品市场动态信息及时的传达到他们手中。

(三)加强营销网络的安全性和信用体系建设

网络营销发展速度极快,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于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如:网络营销监管的缺失,标准规范的缺失。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并根据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规范网络营销的流程,农产品线上交易应加强监督管控,以此保障农产品线上交易是可靠的安全的,为农产品线上交易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促使农产品电子商务良性发展。同时应加强法制监管,对线上的违法交易行为给予严厉的惩治。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加大力度完善网络信用体系,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向诚信经营方向发展,提升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营销的虚拟性是网络营销和实体店营销的主要区别,信息不对称,客户仅凭网络资料很难分辨农产品的真假,因此完善的信用体系,安全交易的环境就尤为重要了。

(四)建立并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在农产品网络营销物流的过程中要重视物流配送的服务、速度和质量等,网络营销的大力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在提高网络营销的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必须延长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产业链。所以需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程度影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水平。目前东莞市物流企业虽然较多、发展较快,但是目前东莞市物流发展不够完善,比较分散,不够集中,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所以东莞市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网络营销,需结合东莞农产品的特色,打造一条针对东莞农产品运输的物流配送体系。

【参考文献】

[1]杜飞川,郝磊.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研究综述皿经济研究导刊,2013(26):185-187

[2]郑亦麒.“互联网+农产品”型网络营销效果提升策略[J].农业经济,2016,04:138-139.

[3]李鹏敬.“互联网+”视野下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J].世界农业,2016,04:63-65.

[4]尹丽.基于互联网+形势下的绿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336.

农产品产销范文4

关键词:脱贫地区;小农户;农民增收;农产品供应链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在河南的一些脱贫地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产销对接矛盾依然存在,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可以缓解这种矛盾,通过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实现各个主体的利益。因此,让小农户参与到农产品供应链中,是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实现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目前河南脱贫地区农产品供应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发展刚刚起步、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未能充分发挥帮助农民减贫增收的作用。如何将脱贫地区的小农户高效率地集中起来让其主动参与到农产品供应链中来,通过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益来实现农民的减贫增收,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河南脱贫地区包容小农户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供应链长度分析

在河南脱贫地区,小农户参与的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有3种(见图1),这3种供应链依次延长,长度越长,供应链成本也越高。脱贫地区大多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人口居住也分散,农产品加工业比较薄弱,因此在脱贫地区第二、三种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这也使得其供应链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地区,导致小农户的收益大大降低。

(二)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核心企业参与的大型农产品供应链,一种是无核心企业参与的小农户农产品供应链,河南脱贫地区的农产品供应链主要以小农户供应链为主。在这种供应链中,农产品经农产品批发市场到个体商贩,再到消费者。无论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个体商贩,其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都比较低,信息反馈相应较慢,使脱贫地区的农产品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运行效率不高。

二、河南脱贫地区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较低

河南脱贫地区还存在农户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信息连接不够等问题,无论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零售终端,其交易方式都比较落后,电子信息化程度低,大部分交易以传统交易为主,电子结算、网上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尚未完全进入市场。经调查发现,目前在河南脱贫地区,只有少数的大型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交易和结算。此外,还没有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信息反馈渠道,导致信息多向流动,社会共享度较低。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产业链,制约了农产品供应链市场的发展。

(二)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形成和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的关键要素,对创建农业供应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河南脱贫地区的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核心企业实力较为薄弱,河南脱贫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规模、市场影响力、产品多样性、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于国内知名的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益连接机制,一些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仍处于简单的商品供货和营销关系上,没有签订相关的种植担保协议。

(三)专业人才缺乏

脱贫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从业人员,其发展水平受到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的影响。但是河南脱贫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这导致了河南脱贫地区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精通物流信息技术并熟悉物流业务的高端人才相对更少。

(四)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

河南脱贫地区农产品生产主要是以农户为主的个体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对流通市场信息变化了解不及时,信息流通渠道也比较有限,造成了农户在信息方面的相对落后,影响农产品市场的供需衔接。有些地方“农超对接”虽然已有了雏形,但产销两地对接水平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农贸批发市场的规模也是影响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因素。河南脱贫地区大部分农贸市场是由农户、商户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经营,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组织化的管理,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收益。

(五)关键环节存在短板

在产地物流环节,产品的分类、储存、物流运输和创新设计等方面相对落后,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在干线物流环节,河南一些脱贫地区农产品物流存在价格高和速度慢的短板,降低了农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物流路线科学划分程度不够,存在迂回和交叉运输,造成成本增加;二是脱贫地区距离城市干线相对较远,造成物流速度相对较慢。

三、河南脱贫地区包容小农户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制约条件分析

(一)河南脱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河南脱贫地区受自然条件、劳动技能水平、市场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其中受到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加工运输能力和农产品营销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尤为明显。从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的角度看,河南脱贫地区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农业生产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自给自足,因此其产业化水平较低,自给性农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使得河南脱贫地区农业产业链发展常常面临参与者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二)农产品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农产品自身特性制约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都是易腐的,这对仓储和流通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农产品供应链上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一旦仓储和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损害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另一方面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当农产品上市时,如果短期内没有及时输出,一旦出现供需波动,价格就会发生较大变化,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这使得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比其他供应链更大。

(三)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整体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受整体建设水平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脱贫地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程度较差,一些批发市场的信息平台建设基本上是空白的,信息传输效率和共享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建立发达的运输网、高效的信息网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四、促进河南脱贫地区包容小农户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脱贫地区供应链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而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市场化的进程。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发展现代供应链对全社会的重要性,让人们了解现代供应链、接受供应链,积极应对现代供应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河南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农产品贸易有序进行,使农产品市场公平规范,切实维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能力

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农民及时获得可靠的市场信息,实现按需生产,减少因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河南脱贫地区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高度共享,让农民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扩大农产品贸易的市场边界。这就需要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为脱贫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搭建公共信息平台。

(三)提升小农户在供应链上的利益分配能力

河南脱贫地区包容小农户的农产品供应链中要想提升小农户的利益,可以从农产品加工企业入手进行改革。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应以合同制的形式与小农户订立最低保护价格,从而保证小农户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小农户提交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按合适的比例进行利润返还,从而鼓励小农户后续生产。

(四)大力发展农业核心企业农业龙头企业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要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突破口。高知名度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口碑响亮的产品品牌,可以促进产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应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努力培育具有代表性、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脱贫地区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开展区域间合作,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政府应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并在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脱贫地区农业龙头企业扩大规模。

(五)培育和发展小农户参与供应链的经济组织

河南脱贫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小规模农民单体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户的小规模生产是脱贫地区主要的特征,因此该矛盾就转变为产销对接矛盾。要想解决该矛盾,需要引导分散的小农户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来,使他们形成一个整体,参与到农产品供应链中,与农产品供应链上其他成员协调合作,一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样才能增加小农户的收入,实现供应链上各主体的多赢。

(六)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人才建设

针对河南脱贫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应该持续加强教育投入,提高脱贫地区的教育质量。首先是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保障乡村优质的基础教育;其次是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相关高校开设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专业,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最后,要打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五、结语

农产品产销范文5

一、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1.有品牌的农产品能吸引顾客,扩大销售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消费者开始对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环保程度、产品包装、产品的营养价值等。而这些特征的集中表现就是品牌,因此,品牌是吸引顾客,扩大销售的前提。产品质量和特色标识共同构成了产品的品牌。这种组合方式不仅有利于突出产品的差异性,而且还有利于顾客识别农产品。

2.品牌农产品可以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增强竞争实力

成功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后,在价格上不仅可以比同类农产品销售价格高,而且还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得到超额利润。初级产品在销售价格上并不占有优势,当品牌形成后就具有了同第三方讨价还价的空间,可以增加生产者的收益。同时注册后的品牌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可以在细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无疑增强了经营者的竞争实力。因此,农产品品牌化可以增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实力。

3.农产品品牌营销能够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目前我国农民组织程度化偏低,农业小生产规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多变的农产品市场,这也在农产品供给及其价格的稳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在品牌的运营方面需加强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这样既可以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问题,又可以使农业生产产业化,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销一条龙和农工贸一体的农业化生产。

二、农产品品牌营销相关对策

1.注重农产品品牌命名

一个好的品牌就像一个好的名字,有的可以让人记忆犹新、有的可以先声夺人。因此设计一个好的农产品品牌名字,是农产品成功的关键一步。我国农产品品牌命名习惯大多数是使用产地加品种的方式,比如东北大米、新疆葡萄干。一个好的农产品品牌应该能够体现农产品的效用和质量,具有一定的联想功能。同时它应该是便于记忆又比较醒目且易读的。如果能够同时体现文化风俗又创意独特那更是农产品品牌中的精品。

2.明确农产品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在潜在顾客的需求心理方面所下的工夫。一个成功的品牌定位是农产品进入市场、拓展市场的推动器。农产品品牌定位时应充分考虑生产企业经济实力,结合产品的特征,根据产品的精髓,去探求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定位。

3.积极塑造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具体行动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农产品品牌在塑造产品形象时应主要从内在与外在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塑造。内在方面一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因为品牌形象的核心存在于产品质量之中,是产品的生命所在。外在方面,要注重品牌的名称、包装和标志,设计原则要易于消费者记忆,并充分突显产品的优势,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4.加强农产品品牌的传播与保护

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如果不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宣传,消费者和公众就很难了解到产品的最新消息,品牌也就难以被认知,也就失去了创立独立品牌的意义。因此品牌的宣传要注意的问题如下:一是要集中力量将一个农产品品牌清晰明了地深入到顾客的心目中,将产品的诉求点告诉顾客;二是要把握住品牌的核心来进行传播与展示并突显其个性,在叙述时要做到重点突出;三是语言设计上要注意语句的通俗、不能故弄玄虚,要让顾客所联想的观念与产品的新信息相挈合。

5.积极采取品牌延伸和扩展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近相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企业采取品牌延伸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品牌延伸可以阻止顾客流失,变品牌间转移为品牌内转移;品牌延伸是可以保护主品牌等。另外,品牌延伸可以避免品牌成为产品的代名词,如果成为产品的通用名称,那么将会失去品牌权益。因此,品牌延伸非常有助于防止商标,特别是强势品牌名变成产品的类别名称。品牌延伸是保护强势品牌资产,不至于使之成为产品类通用名称的有力手段。

三、总结

由此可见,在农产品的品牌营销策略的采纳上一定要把握农产品品牌的独特性,应该与一些蔬菜品牌相分开。积极采取品牌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更好为生产者、消费者、找出着力点。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总体可协调性发展。

作者:刘子卉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第二篇

1GI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内涵

GI农产品品牌体现的差异性,往往是名副其实的,是独具产品特色的。这是因为农产品品牌的载体是农产品,而农产品的品质受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农产品的差异往往是纯粹的。当然也正是因为农产品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原创性”差异,使得农产品品牌往往以地方资源或是地方特色为基础构建的。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天津市农业发展不具优势,2008年,天津市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7%,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36%,2011年,天津市农业总产值占全市生产总产值的3.09%,农业经济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比重较低,是小农业的地位。但是,农业是城市生活的基础,是协调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天津市农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天津市在全国的经济影响力,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利用品牌辐射和带动天津市农业的发展,走“品牌兴农”的道路。

2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分析:市场需求的视角

2.1消费升级是农产品营销的动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收入不断提高,2011年,天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21元,比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高5111元。据2013年7月17日的《每日新报》报道,2013年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61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其消费需求也不断升级,并且消费者愈发重视品牌宣传。对于农产品消费而言,消费者已经不在满足于获取产品本身,而是重视对产品品质、品味、价值等方面的追求。特别在食品安全的战略背景下,消费者选择品牌标识的农产品的意愿原来越高。因此,在同等消费条件下,具有地方特色或者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品牌,将更具竞争优势。

2.2农产品品牌营销有助于增加出口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上,品牌化的农产品就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它不仅是消费者识别产品品质的重要标识,而且以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也是提升品牌价值,建立品牌信誉,树立消费信心的有力措施。天津市是国际港口城市,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是天津市政府助推发展的主要项目。“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8.3%,2010年农产品进出口43亿美元,其中出口9.19亿美元,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涉及海产品、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主要销往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约140多个国家,与入世前仅以粮油为主,以销往亚洲市场为主的情况相比,农产品销售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均呈多元化发展。

2.3农产品品牌营销有助于消费者从价值角度认知和选购产品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片平秀贵提出,品牌是继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之后的第五大经营资源。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漠视品牌,就等于放弃市场。另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阶段构成。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品牌不仅便于消费者认知,并且其独特的品质更容易使消费者获得超出产品本身的心理利益,从而信任品牌价值,建立情感,进而增加购买意愿。

3天津市GI农产品品牌覆盖情况

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本研究认为,天津市特色初级农产品品牌可以理解为以标示初级农产品来自不同的地区特征为基础,并能突出区域资源优势的名称、图案、符号或是它们的组合,是品质独特和信誉的象征。根据天津市现有特色农产品的注册情况,天津市特色初级农产品品牌主要由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两部分组成。证明商标是证明产品应具有质量、产地等品质性标准,一般为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集体商标是以团体、协会、其它组织等非个人名义注册的,组织成员均有使用权。截至2013年4月,天津市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特色初级农产品证明商标共15件,分别是:台头西瓜、崔庄冬枣、盘山磨盘柿、静海金丝小枣、黄花山核桃、茶淀玫瑰香葡萄、杨家泊对虾、潮白河鲫鱼、州河鲤、小站稻米、沙窝萝卜、七里海河蟹、宝坻天鹰椒、天津板栗(天津产区)、宝坻大葱。获得的集体商标9件,分别为:西翟庄、小高庄、大黄堡、徐堡、黄庄、家口福、茶淀、西肖庄、崔庄。另据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报告显示,2008年,天津市12个涉农区县已建成近300个成规模的“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2007年底,天津市共有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产品注册商标共6273件,占全市商标总数的15.08%。农产品有了“身份证”之后,产品销售价格较之前提高了30%-50%。(注:①本研究中仅统计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准的特色初级农产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②以上商标的统计数目来自互联网新闻、天津市工商管理网、农业信息网和中国知识产权网,经作者整理。)

4天津GI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机遇与挑战

4.1农产品品牌营销面临的机遇

4.1.1政府支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要加强初级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问题。因此,在天津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和农民问题纳入了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的核心位置。“十二五”规划又在此基础上强调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水平,即重视制定“品牌兴农”的政策措施。

4.1.2食品安全战略背景,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品牌化农产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安全战略问题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应该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在品牌消费的时代,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就意味着承诺,品牌化的农产品就是品质的保证。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上,很多研究表明,品牌化的农产品与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关,河北农业大学吴立娟等人通过对河北省200名消费者的调查发现,62.5%的消费者对品牌蔬菜的认知度较高,其中有76%的消费者直接购买。这说明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与其购买意愿显著相关。河南农业大学的刘瑞峰博士在对240名河南省消费者的调查中,通过构建消费者购买行为二元模型,进一步证明了产品的原产地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显著性变量(在10%水平上显著相关)。这些研究都表明:消费者对于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的认知度较高,这种认知度在市场销售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越高。

4.1.3天津市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为农产品品牌化奠定基础。由于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的影响,天津市农业并不具优势,但随着90年代初期“科技兴农”政策的指引下,天津市农业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推广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天津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战略引领下,2006年,天津市建成了西青区无公害蔬菜、宝坻区“三辣”、汉沽区玫瑰香葡萄三个部级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在示范区现代化经营理念、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辐射带动下,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这为发展天津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GI农产品品牌营销应对的挑战

4.2.1假冒农产品充斥市场,GI农产品品牌亟需保护前面提到,为了体现区域资源优势,突出农产品品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主要是以标识初级农产品为主的。那么,对于初级农产品来说,其提供的主体大多是农户,一方面农户关心的焦点仍是农产品的生产与种植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品牌对于农产品品牌营销所起到的依托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特定的品质标准,消费者对于市场上销售的特色农产品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这便为假冒产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不仅如此,目前天津市已经得到许可的12件特色农产品品牌中,全部为集体注册,也就是说在该区域的任何成员都可以使用这一品牌,造成假冒产品鱼目混珠的现象,长此下去,将会危害特色农产品的形象。

4.2.2GI农产品生产分散,并且缺少进行品牌营销的中介组织目前,天津市特色农产品在生产经营上,仍然处于农户自由种植、分散经营的状态,这种规模小,产量少的特色农产品虽具有区域特色,但是无法发挥组织化形成的集聚优势,并且农户在品牌营销环节中的能力不够。4.2.3GI农产品品质标准亟需健全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是其优越于其它农产品的“护身符”,是进行品牌营销的基础。缺少了品质不仅会使特色农产品黯然失色,而且也会有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最终会遭到其它农产品的冲击而无法长存下去。因此,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亟需健全其品质评价指标,并将其标准化、体系化,以符合市场的需要。

4.2.4农产品贸易壁垒加大了品牌营销的难度自从加入WTO之后,一方面加快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各国贸易壁垒的重重阻碍,并且这些贸易壁垒不断创新,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例如,食品检验标准、基因工程作物、环境标准等,这些都是阻碍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长此下去,这势必会减弱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5促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对策与建议

5.1促进特色农产品品质标准体系的形成对于特色农产品来说,品质是其优于其它农产品的绝对优势,是进行品牌营销的重要物质保障。特色农产品品质标准体系应以围绕产品品质安全为核心,既体现区域特色,又注重与国内、国际衔接,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涉及产品从育种、播种、生产、存储、检测、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管理要求。一方面有助于营销主体按照质量要求建立生产规程和管理模式,确保产品品质,让市场满意;另一方面有助于保障营销主体的利益,减少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现象,确保市场规范。5.2政府应发挥引导和宣传的作用,提高品牌保护意识在品牌营销时代,品牌与市场的关系十分紧密,富有个性的品牌,不仅容易被消费者识别,而且也会使消费者明确品牌的利益点,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对于特色农产品来说,品牌营销不仅仅是申请和注册一个品牌这么简单,更主要的是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以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然而仅凭营销主体的个体力量是进行品牌保护的。政府应搭建各种信息平台,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并引导其它有特色的农户创建品牌。另外,通过举办各式研讨会、培训班,以提高营销主体的品牌保护意识。

5.3提高GI农产品培育、生产的技术手段,用科技保护品牌价值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实施,必须重视利用科学技术的应用,利用科技创新,一方面壮大科技推广队伍,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培育、生产的技术手段,以保障农产品品质,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

5.4利用农产品分区特色,建立区域品牌农业,形成集聚优势为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区域比较优势,一方面为迎合消费者追求品质和产品多样化、高端化的需求,突出发展高端特色、精品特色;另一方面结合特色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建立独具特色的产业带,树立区域品牌农业,形成集聚优势,与天津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进行衔接。

农产品产销范文6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山西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1、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势头良好

自2012年互联网技术助推经济发展以来,电商营销概念火遍各行各业,农业农村经营活动也不例外。山西省农村电子商务从2013年开始建设发力,并且依靠本地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迅猛发展。平遥牛肉、杏花村汾酒,以及小农专户的杂粮产品都已在各大电商平台建立营销渠道,成为本省电子商务示范性产品,带动其他农产品电商网络建设。

2、特色农产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山西的气候相对干旱少雨,为了保证吃饭问题,山西人长期专注于粮食作物种植,“以粮为纲”是电商出现以前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思想,形成了农村经济等同于农业经济,农业生产等同于种植业生产,相应地,特色农产品也形成以杂粮、酿酒为中心的单一化农村产业结构。但随着国家对植树造林和水利设施工程持续性投入,当地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林牧副业在山西农业结构里也不再处于短板地位。山西省确立了粮、畜、果、菜四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向质量、品牌、效益型转变。特色农业地位显著提升,农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长,到2020年达到13878元,并且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长十分明显。当前,山西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粮食种植生产变为粮经作物并重,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偏重耕地经营变为综合山坡、林草等资源经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经国家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各农作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淘汰劣质品种,引进和培育优质品种,山西省农作物培育方向开始朝着拓展经济作物选育和种植方向转变,不断加强农牧产品加工制造的多种经营技术,并使资源向农产品加工端流动,打造出“不老泉”葛根醋、“玉露”香梨、“壶口”苹果等品牌特色农产品。

3、特色农产品网络平台不断健全

在山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中,家庭或企业生产专户是网店运营的主体单位。许多线下的农企纷纷转向线上,甚至一些特色产品如阳泉杂粮、乐村淘武乡小米、江西无花果主要依靠电商来销售产品。部分企业还与国际电商展开合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山西农产品网是全省最大农产品领域的B2B和B2C端电商平台,产品总量达到2000种,全省各地农产品都能在该网站上找到并下单订货。在销售端,山西农产品网覆盖全国20个省市区、500个县市,成为国内领先的农业电商B2B平台。农村电商网络帮助打造本地特色产业、培育支柱财源。此外,电商网络平台还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做与电商配套的作物采摘、加工、物流配送、产品包装、仓储等工作,提高其致富能力。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山西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分析

1、山西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意识淡薄

长久以来,渠道营销是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网络营销意识相对薄弱。虽然电商技术帮助不少中小企业利用网络发展销售,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规模较小。首先是在网上寻找客户,成本越来越高,对农产品从业者特别是自产自销农户来说,没有技术和精力放在寻找客户上。虽然网络广告、竞价排名这些方法有效,但对中小生产者来说费用高,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操作,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一些鲜活农产品易腐烂变质,长距离快递发货不方便;有的买家还有退货问题。所以,中小生产者虽然知道网络营销工具,但受制于主客观因素,网络营销意识薄弱。

2、农产品标准化及品牌化程度较低

山西农业生产因地制宜,规模较小,所以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很难规模耕种和生产。这些小规模生产、加工和经营的农产品,受限于设备、工艺、场地等条件,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不够,更不利于特色农产品形成品牌,这些农产品的低标准化、低品牌率,都成为对销路的制约因素。在农产品质量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山西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有待完善

物流配送是电商营销重要的一环。农特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需要有冷链储存、配送服务协助销售。如果冷链物流设施不足,就无法为农产品的生产端和售卖端提供仓储和物流服务,导致农特产品电商销售困难。许多新鲜的农产品采摘或加工后来不及预冷,把它们送到城市预冷既昂贵又没有必要。另外,出于数据安全和市场竞争的考虑,目前从事农村物流配送的企业和机构之间配送信息的共享程度不高,物流单据数据不固定,再加上一些特产农产品远在深山老林,配送更加困难,更不利于电商销售。

4、缺乏专业化的网络营销人才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网络营销人才都有很大需求。农产品营销也不例外,农产品种类繁多,在标准化品牌化难以实现的前提下,农产品网销更依赖人力资源。网络销售所需要的理念和技巧,都与传统线下销售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在电商行业飞速迭代地影响下,网络营销自身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从电商到直播卖货的发展历程,则要求网络营销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网络营销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势必造成网络营销人才对薪酬要求较高,造成农产品电商企业网销人才争夺优势不足。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山西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培育山西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

市场主体订单生产是电商营销的主要特点。山西各乡镇合作社可以与加工企业、超市、商户、农贸市场等合作,建立订单生产关系。这些卖家自建电商网络,间接促进山西农特产网络销售,实现产销顺利衔接。把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与农户农产品供应有机整合,既帮助消费者买到放心食品,又提高了农户收入。此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生产大户协助或自建特色农产品加工厂,扩大产品销售半径,增加产品附加值;帮助农产品生产者融入本地生活服务,发展乡村体验游、采摘、农家乐等,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增收。

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奠定网络营销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互联网基建是做好网络营销的基本条件。首先,需要加强农村带宽、信号基站的建设工程,改善农村的上网速度和网络稳定情况。针对本地区农产品的存储特点,有的放矢地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加工设施、仓储设施、冷链运输、道路硬化等基建设施,在农村建立起适合发展农特产电子商务交易的网络平台。其次,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用集中展销来提升产品知名度,打开销路。这里可以借鉴四川省内江市经验,内江市农特产展销中心囊括了内江市域及周边荣昌、泸县、富顺等地的20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及30多个大类商品,近年来还大力推进老百姓超市网点向乡镇延伸,规划扩建冷链物流设施,搭建完善联合合作平台。通过大力发挥供销社联合合作职能,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生产组织化。合作社还可以帮助联系县域内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合作,打通产供销利益联结,提高整个链条的竞争力和收益水平。

3、实现山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及品牌化实现

山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及品牌化需要借力政府和电商平台的共同力量。农特产区的当地政府应主动与大型电商平台公司合作,抢占本地农特产品牌建立的先机。在完善本地农特产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制定产品质量统一标准,让消费者买到放心产品,提高产品口碑。此外,要培育农产品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一方面培育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如山西陈醋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都有完善的农特产生产链条,借力其以提升当地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有一定实力的农民专业社,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供应能力,夯实产销对接基础。

4、健全物流配送体系强化网络营销效果

首先,健全农产品网络体系,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以供销社网络为依托,着力构建农产品供销网络体系,通过深入挖掘农业各部门掌握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和产品资料,对专合社、种养大户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鼓励各类经营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强强联手。其次,引导生产经营户入驻综合性或专业性农业电商平台;充分利用供销社近年来建立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和超市,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点,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

四、结语

农产品产销范文7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电子商务平台

0引言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特征,为了适应农产品新的市场环境和营销发展需求,需要对现存营销渠道进行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十分重要,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促进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产品流通成本与效率的影响,是否具备完善、通畅且顺应时展的营销渠道,是衡量农产品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不仅为生产者提供更加坚实的利润保障,而且有助于保障农产品消费者获得更优质的产品,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长足发展。

1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存在的问题

1.1渠道流通层次较多,流通链条过长,渠道成本过高

农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其基本特征是保鲜期和保持期都比较短,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腐烂、破坏等不必要损失。而农产品的产地与最终消费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最常采用的营销渠道是以多层中间商销售模式为主,具体表现为生产者提供产品,中间经过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这样一系列环节。中间经过的流通链条过长,流通层次也较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运输中间所产生的运输成本和损耗成本过高,渠道成本过高也增加了产品的最终价格成本,具体体现在产品价格上。另一方面较长的流通渠道不仅增加了渠道成本,而且会影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生产者不能及时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以至于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或者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过多的流通环节,过长的流通链条还会造成追踪农产品产地较难,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明晰责任方。

1.2农产品营销渠道主体不成熟,渠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综合竞争力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研究发现,农产品市场参与主体以小微企业和散户为主,而农产品生产者多为农户,缺乏大型涉农企业的参与,这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营销主体。而且分散式的经营模式,缺乏对市场信息有效获取的能力,农产品的生产仅凭借自身经验,不能及时有效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这种大型涉农企业缺乏、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经营规范化程度较低,农产品营销渠道主体缺乏有效信息收集或者信息收集成本过高,从而在谈判中居于劣势地位,承担较高的经营风险。

1.3农产品营销渠道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渠道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产品仍然采用以现货交易为主的农产品交易方式,渠道层次过多导致运输过程中损失较大。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化程度较低,不仅反映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足,发展缓慢,造成营销渠道效率的低下,还在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对营销渠道建设未能大量采用网络技术。此外,规模较小的家庭农户缺乏采用高科技农业信息系统进行全国或者地区性信息收集的能力,信息收集渠道不畅。

1.4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流通半径较小,营销渠道辐射范围窄

农产品销售体现很强的地域特征,大多数农产品销售集中在产地附近区域,除了知名农特产品外,产品很少到外地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很容易出现农产品生产当地出现产品的积压与滞销现象,农产品生产者只能采用降价销售等降低自身的一部分损失,而其他地区却可能呈现该产品供不应求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营销渠道不畅,缺乏配套的技术设施,营销渠道技术落后造成。

1.5渠道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较差,就农产品生产地来说,一些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不能与农产品市场化发展相匹配,极大制约了农产品市场渠道的拓展。就农产品运输渠道来说,农村地区缺乏与附近乡镇和城市相通的公路建设,农产品生产完成后,不能及时运输到消费地,当地也缺乏农产品仓储设施,造成农产品不必要的浪费。

2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对策

2.1整合农产品市场功能,促进农产品市场的产业化经营

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市场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农产品市场以批发市场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以散户生产为主的生产者的经营模式具有规模小、群体大的特征,因此从农产品生产、价格到市场销售,无不体现出规模小、分散性强、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需要通过批发市场这一中介将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甚至是最终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为农产品的销售搭建平台。采用农超对接模式,即农产品生产者直接与超市对接,降低中间渠道层次,减少中间环节的模式。各生产区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当地大型超市或者临近区域超市实现对接,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逐渐扩大规模,推进农产品市场功能的整合,构建农特产品从生产、采购、配送到最终销售环节的一体化。

2.2积极引导农产品产销组织化,促进市场参与主体形成规模化

我国幅员辽阔,为农产品生产提供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的同时农产品生产区域分布分散,再加上目前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企业大多是地区小规模龙头企业,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因此只有推进龙头企业的群体化和集体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强化区域化生产分工,才能有效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农户与小规模龙头企业合作进程,选择合适的利益分配方式,或者鼓励农户加入到当地各类合作组织中去,建立区域利益共同体,加强渠道链条成员的密切协作,改善我国农产品渠道层次内部关系,有助于新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形成。农产品产销组织化是指把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产销组织化的形成既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也有利于维护交易各方利益,尤其是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因此鼓励农产品市场建立产销一体化组织,实现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间的互相监督,促进市场参与主体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

2.3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营销渠道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借助国家大力促进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地方政府农产品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把握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当地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并设立专门机构,选聘专职人员进行广泛收集,包括农产品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及时向市场主体农产品信息,为农产品市场生产者服务。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农产品供需双方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农产品提供方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并有针对性的向目标消费者群体提供高质量产品。电商平台的使用也有助于农产品企业品牌的推广与塑造。消费者则能够通过在线信息收集,对农产品提供方的产品信息、价格信息进行比较,有助于获得让自己更放心的产品。电商平台打破了传统渠道的时间和空间界限限制,提高农产品成交机会和数量,最终能够实现农产品供需双方的双赢。此外为确保农产品电商平台的运营,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制度建设,确保农产品网络平台的健康发展。

2.4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辐射范围,提高市场辐射力

农产品的销售很容易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销售区域大都局限在本地或者临近区域,产品较少销往外地市场。要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辐射范围,需要从以下几点对农产品营销渠道进行完善:提高农产品市场参与主体信息获取能力;强化农产品加工处理能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产品销售要拓宽辐射范围,需要不断创新营销渠道,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克服农产品销售过程的时空矛盾,有效解决部分储存期较短的农产品由于积压带来的损失。为了提高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市场辐射力,需要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我国农产品渠道优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强化农产品生产者品牌建设意识,通过树立农产品独特品牌,才能更大范围扩大其市场辐射能力。

2.5加大农产品市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分销和流通条件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水平的升级,消费结构也在不断转变,这些转变和升级要求提高农产品的基础设施和流通渠道条件的规格。一方面加大农产品市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需要发挥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作用,从农产品终端市场的规划,到最终实施建设都要发挥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作用,推动农产品市场规模化发展,具体体现在:加强农村道路设施建设,建设农产品专用集散中心;增加农产品储存设施建设,在缺乏专用储存设施的农产品生产区设立储存设施,同时对现存的农产品储存设施的生产区进行优化,使其更好的满足特殊农产品的储存要求;完善农产品物流配套体系的建设,开发各种类型农产品运输交通工具,改变现有农产品公路运输为主的方式,物流配套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把传统的多层次渠道简化为直接由农产品生产地到消费市场,消除中间商层级,直接到达零售终端。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农产品市场的软设施建设,即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系统、质量安全检查体系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提高农产品安全管控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和完善市场日常经营管理、质量检查等,确保产品质量,有效保证农产品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利益。

2.6加强政府对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支持和引导

作用,促进渠道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离不开政府政策、财政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市场监管和支持作用,规范市场参与主体,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公平。在财政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促进农产品市场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资金的申请和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优先政策扶持,同时为农产品市场发展配备指导人才,促进农产品市场有效规划和组织化发展。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仅凭渠道组织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其主导作用,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与完善。渠道优化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对农产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同时需要人才配备,这些需要由政府作为主体提供,全方位科学引导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3结论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为农产品市场的快速高效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撑作用,通过不断优化营销渠道,顺应时展的需要,农业发展要积极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营销渠道方式。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全面收集全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为农产品跨区域营销提供良好支持。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需要流通各个环节的完善与提高,促进农产品现代化营销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高峰,郑利华,马恒泽.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分析及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408-411.

[2]许志杰.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与优化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2016(2):120-122.

[3]卢智慧.我国农产品分销渠道优化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7(4):103-107.

[4]史琦.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问题及对策探析———以陕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6(9):133-134.

[5]郝洁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6(12):87-88.

[6]赵仕红,常向阳.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1(9):105-108.

农产品产销范文8

农产品包装设计要把吉林传统文化融入品牌包装,及早注入国际化品牌包装内涵,以便更快地达到产品先入为主的市场地位。农产品在相同的质量前提下如何打造品牌包装设计至关重要,包装设计在品牌推广上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方式。

近年来高端农产品消费日渐升温,要把高档的农产品推向消费者,就要抓好品牌建设。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礼品经济中的不少高端农产品销售萧条,如何让高端农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就要贴近生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包装设计和品牌建设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直接获得更多的高端农产品。

2解决农产品包装设计方面认识上的差距

吉林省大部分农产品给消费者的印象通常是低档商品,一些农产品生产销售者也这样认为,所以有的地方农产品包装没有被列入农业增收的主要内容来考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方面农产品优质不能优价的问题一直存在,农民通过种植农产品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多数乡村干部对于农产品包装重要性的认识在逐年提升,但还没有落到实际生产中,这方面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大力度,比如农产品包装设计技术没有被列入科技下乡内容,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产品包装设计内容很少等。要引导农民和经营者提高农产品包装意识,通过更多途径获得适合自己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作品,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包装。

3农产品包装设计技术要满足农产品包装需求

吉林省有明显的四季更替,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品种多,品质优良,目前部分农产品包装设计落后于社会需求,包装设计缺乏创意,农产品包装设计技术瓶颈已成为农产品包装的重要因素。农产品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雷同等问题,根据目前部分农产品包装差,价格低等,可以选择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从种植、加工过程、食品安全、营养知识等角度拍摄专题片,结合包装设计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使用吉林省的农产品。

针对农产品包装设计专业人才短缺现象,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农产品包装设计课程,为农产品包装提供更多的高素质设计人才以服务农业发展。吉林省农产品包装设计内容在一年一届的长春农业博览会上应有一席之地,让农产品种植生产经营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方面的作品和现状。